打印

《般若镜缘集》精校阅读版

续 21



    ◎修法当中的两条歧路:念佛修道有两条歧路不可不知,一是昏沉入睡,二是落入无记。
(一)初心念佛总是妄念纷飞,名为掉举,渐渐功深定下来了又易昏沉入睡。昏沉入睡往往易和入定混淆使人搞不清楚,因为初入定者免不了有些若昏若睡的现象,不知者以为这是入睡了赶快警醒,因而破坏了定境,甚为可惜。现在把定和睡辨别一下,免犯错误。初入定者虽有些若昏若睡,但身体不倒,手印不散,佛号不断,此时应静静地保持不动;睡则身体倒,手印散,佛号断,此时应警觉,睁开双目,高声念佛,驱散睡魔,再慢慢摄心入定。  (二)落入无记。一心念佛,毫无所求的人不易落入无记。有些人念佛,压念不起,求迅速入定,往往易落无记。记谓无记,即沉空滞寂,毫无知觉,这与三昧大有区别。得念佛三昧,虽妄念消融,身心世界化空,但不是毫无知觉,而是了了灵知不昧,不可混为一谈,我们修念佛三昧应该知其所别。(元音老人)  


    ◎世法与佛法不二:用功人还常易犯的毛病就是不知世法也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世法,而常常厌离工作,期入深山修空或整日坐在座上不动。殊不知这样坐下去,只是枯木禅,不得活用,将来顶多证得罗汉果,弄得不好还易落入无记,成为死水,不能成佛,也不能往生西方。因此我们用功念佛,须知一切世法均是佛法,尽管尽力去做不要执著,就是佛法。淘米烧饭、洗衣浆裳就是念佛,工作写文、设计构思无非念佛,这样做事念佛两不误,既不会引起别人的误解,说佛法是消极离世的,也不会堕入沉空滞寂的死水而落入土、木、金、石的误区死果。(元音老人)  

    ◎追求三昧与不消三昧:念佛人常常有要三昧与不要三昧之争,要者极力追求,因而为致入魔,
不要者往往易流入散心念佛,因妄念纷飞而不得生西。因此我们念佛只用一种平常心专一精切念去,不管它是否得三昧,起先虽有些妄念起伏,但久久功深,不求三昧,三昧自然现前。相反,不用功而追求三昧,非但不得三昧还要坠入歧途。(元音老人)   

    ◎关于十念法:净土宗确是异方便,面面俱到地照顾,从此也显见佛和祖师们的用心良苦。对于学佛忙碌的人,无暇念佛修道,特开出十念法,仅在每晨面对佛像焚香、礼拜后念十口气佛,即算修完早课,于是大家都按此法修习,念十口气就算完毕。殊不知此十念法是教忙碌的人无暇用功打坐专念而致,用短时间,以气来摄心,使妄念不生而清净本心的妙法,当心清净下来后,即在行、住、坐、卧中念兹在兹地保持此清净心,而不是十念后,即可任意乱想或胡作非为的。所以在面对佛十念后,还须在四威仪中绵绵不断地念佛,千万不要以为十念即算完事。(元音老人)  

    ◎只要稍事念佛即可生西:因为菩萨的慈悲和修法的简便,往往使人误会生西方只要马马虎虎念几声佛即可以了,不知生西是怎么生法,也不知佛来接引是怎么接法。永明延寿禅师在宗镜录里告诉我们:佛来接引,实无来去,所谓接引,犹如天上的月亮,月亮不动,而千江万水月影一时齐现,你 向东走,他向西走,看起来月亮也跟着你向东向西,其实月亮也无向东向西,佛来接应也是这样,只要你心清净,即在你心中现起佛相,心不净,犹如一盆污水不能现月影一样,就不见佛来接,不能生西了。于此可知,能否生西,全靠心地清净,绝不是佛跑到我们跟前来,拉我们生到西方去。所以生西的不是我们这个臭皮囊,而是我们的清净心。因此要能生西必须用佛号把我们的污秽心——贪、嗔、痴洗刷清净了才行,而不是马马虎虎念几声佛即可以的。(元音老人)  

    ◎关于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念佛修道原来是消除业障而成道,说不上什么带业,《观无量寿经》云:下品人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见念佛是消业成道的最好法门,我们只要诚心敬意地念佛,所有业障皆能消除,不用担心业障深重而西方难生。但是现在为什么又有人大谈带业往生呢?因为我们多生历劫积累的贪、嗔、痴、慢、疑种种罪业,不是一下子能消光的。蕅益大师说:我们修道念佛所消之罪业只如爪上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因此之故,我们念佛未消的罪业还很深厚,不是这一生能消光的,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不免带着这未消完的罪业而往生了。净宗有这殊胜往生因缘,又引起学人的误会,以为可以带业往生就不妨于修法时为贪心所驱使造点恶业;又有人以为能带业往生,念佛不须全心全意地专心念佛,只马马虎虎念几句佛即可以了,所以又创出散心念佛、带业 往生的念佛谬论;更有人因此进一步发挥出生西既然这么容易,只要我们愿意去西方,不念佛也可以往生,把净土宗搞得支离破碎,害得后进者无所适从而不能生西,这真太可惜了。要知道生西虽是他力修行,靠佛接引,但只有他力毫无自力(念佛力)是不行的。古德说:念佛生西如蝇附骥尾,不自用力抓紧马尾是生不上的,何能不专心致志地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能够不专心念佛或不念佛而生西呢?这些谬论,实在不可轻信,带业往生只能带未消完的余业,千万不可边念佛修行,边造业害人,那是绝对生不了西方的。(元音老人)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普被三根,圆赅八教。盖心即土,土即心,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故经云: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土即是心,而心又是宇宙间最大的能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有一物超越心量之外,故也无有一宗能超乎净土之外了,所以净土能高能下,可深可浅。如就净土的本义说来,修行人的心清净了,则一切土、一切处无不清净、无不自在,十方世界无不同时化为净土,心如不净,即在庄严佛土,亦复颠倒烦恼,古德云:心净阿鼻即为净土,心秽净土即为阿鼻。西方乃表日升于东落于西,结果圆成之意,故普贤大士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净土,以圆成佛果也。真修净土者,时时观照心念,不令攀缘住著,才有念起,即提起佛念,化去妄念,不使相续,久久专注,努力用功,时节因缘到来,忽然能观与所观、能念与所念,顿时脱落,弥陀真性,灼然现前,亲见法身,即当下现生净土,这在禅宗谓之明心见性,在净宗谓之“花开见佛悟无生”,语虽异而义则一,故禅净不分家也。(元音老人)  

    ◎关于念佛修行定中所现的境界问题:我们初念佛时,免不了杂念纷飞,渐渐心净了,会现出种种不同的境界,有的人见佛现前或见光耀眼,或见西方胜境,大家皆以为这些瑞相是念佛得力所致,互相赞叹,执著不放。殊不知这一切境相,皆是幻相,而非真实。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境相,不管是圣是凡,是净是秽,皆是伪相,绝非真实,不可执著,无知执为真实,即有着魔之虞。我们学佛须知定中所现境界皆是幻现,千万不可执实,以免深陷误区而不能成道。但念佛人于临终时,只一心念佛,毫无追求,自然感得胜境现前,于弹指顷,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元音老人)  

    ◎念佛的作用,就是借佛的圣号除去我们心中的污浊、烦恼,借佛的光明朗照我们,消除我们的业障,那么我们发愿生西方,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怎么个生法呢?即是要把爱根斩断,若能如此,肯定成功。你要是还爱恋着这个世界,尽管你强调 “我有他力、我有他力、我有他力”,但你最 终是生不了西方净土的,因为你爱根没有斩断,牵挂着这娑婆世界,如何走得了呢?其实他力就是自力,自力就是他力,自他不二,将自他分成两个,那就错了。我们修行,一定要双修,就是把自力和他力结合起来,光靠他力,自力上不去,没有用处,因为你妄念不除,执著这个娑婆世界,他力拉不动你,佛菩萨要是能拉,老早就把我们拉光了。佛菩萨接引生西,怎么接引法?发光照你。你不睁眼睛,他照你,你看不见他的光,有何用处?是故永明延寿禅师说:我们的心比如是一盆水,佛菩萨比如天上的月亮,阿弥陀佛放光照我们,假如我们的心如水清净了,就能现出月亮的影子来,这就是感应道交,他力自力结合在一块了;假若我们的心水是一盆污水,就映不出月亮来,不是佛不照你,佛没有这种不平等的心,佛是普遍朗照的,而你的心却污秽得很,是故瞎子不见光明,污水不现月影,这完全是我们的误会,并不是佛不照我们。所以要真修,有他力也有自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一切放下,恳恳切切地念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自心唤醒,他心就是自心,自心就是他心,打成一片,心佛道交,临命终时彼佛现前。这 “临命终时”,不光是指临死的时候,还指生死命根断除之时。什么叫生死命根断除之时呢?就是我们的妄情、妄念、妄心这个时候死下来了、断除了,这就是临命终时,因为我们的生死命根就是妄情、妄念、妄心。我们本来哪里有生死啊?都是 这妄情、妄念、妄心执著色相、造业受报,从而六道轮回、虚妄生死。我们一心念佛,功夫成熟,时节因缘一到,“啪”地一下子,把妄情、妄念、妄心斩断,这生死命根就终了。“临命终时,彼佛现前”,“彼佛”就是那个佛,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佛,自性佛就是阿弥陀佛;“现前”,即本性现前也,这叫“花开见佛悟无生”,心花开放,见自性佛,这就是开悟了;“悟无生”,开悟了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本来自性!这就是净土宗啊,是真正的净土宗!我们千万不要把生死大事,推到阿弥陀佛一个人身上,不要说这是他力,你阿弥陀佛假如不救我去,是你的过错,非我之咎,这是不对的,你自己的妄情、妄念、妄心没有斩断,彼佛如何现前,如何能悟无生?这全是你自己的过咎,怎么可以埋怨阿弥陀佛呢?(元音老人)  

    ◎我常常听人讲:唉哟,今天我真是气死了,某人怎么、怎么不好。我倒问问你是不是学佛的人啊?还气什么东西啊?你学佛了,就不应该有气。一切皆空,无人无我,无自无他,还气什么?若还有气,你就是没学佛,就是没有时时觉察,没有历境炼心。越是违逆的环境,越是气恼的人事,越是能锻炼你,看你还气不气?你还生气,就是没锻炼,没锻炼怎么能成佛啊?逆境其实也是好的境界,是锻炼你的,看你是不是醒悟。不要说什么逆境坏,坏不坏就看你醒悟不醒悟,就看你是不是会利用 这个境界锻炼自己。我们学佛人,不管是习禅、习净抑或是习密,都要时时刻刻历境炼心,不能如是,决无成就。(元音老人)  

    ◎对于成佛有什么把握?他们没有深入理解佛教的深奥道理,当然就不知道了。至于有没有把握,其实是有办法测验的,就是两头取证:一个是顺境得意头,一切都顺当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另一个是逆境烦恼头,任何事情都不遂心,处处倒霉、失败的时候。顺境时,心能不动,不喜而忘形,还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难当,仍是佛念当前,这两样能做到,念佛人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有十足把握。假如处顺境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佛号一点也提不起,只知道开心、快活,处逆境烦恼时,又是痛苦不堪,提不起佛号,那么生西就没有把握了。可能有人会问:“恐怕不对吧!我们死后中阴身出来,佛要接引我们的,不是就有把握了吗?”  唉!要知道佛是不说谎话、假话、不打妄语的,佛是一定要来接引我们的,但是由于我们颠倒烦恼执著的缘故,就像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的,佛来接引我们,我们却看不见,那我们怎么去呢?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大德,他是不会说谎话吓人的。为什么“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呢?就是念佛心不痛切故。嘴上念佛,脑筋、思想却在不断地乱转,想这想那,我们看见很多老太太、老太公 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说张家长、李家短,这样念佛能起什么作用?没有一心念佛,思想还很乱。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我们若能一心不乱,就看见佛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心乱糟糟的,佛即使来了也看不见啊!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于天上的月亮。水清净了,月亮就现在里面了;我们心乱,即如这盆水浑浊,月亮就现不出来,我们也看不见佛。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的,只不过在我们心中现出形象叫如来。净土宗的行人,净业成熟,快要往生时,佛就在他心中现起形象,我们念阿弥陀佛,佛就在西方现形应我们,故名感应道交。说到佛现相接引众生也有等级,因为功夫不同,所见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见到化身佛,中品人看见报身佛,上品人才能见到法身佛,也就是常寂光佛。(元音老人)  

    ◎奉劝诸君真正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乘阿弥陀佛的大愿方便往生,超出六道,实乃佛法最方便、最简易、最迅捷之道。但须认真修行,切莫听信谗言,不切实用功而散心念佛,希冀带业往生,更不要不念佛用一种无功行的虚信假愿而求往生,那是万万做不到的。我因见很多念佛不痛切和某些主张散心念佛带业往生或不消念佛即能往生的人到命终时那份欲生不能、欲死不得的痛苦情形,实在令人 痛心,故于此不惜口业,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套,是否有当?因事关佛教的命脉和后学的慧命,兹事重大,不容误解,尚望海内诸大善知识不吝教诲,指正错误,感德实无涯也。(元音老人)  

    ◎在美国华府,周广大先生,我们不称他居士,为什么?他一生没学过佛,临终的时候听到阿弥陀佛,临终前三天才皈依,才念佛,他也真的往生。这就是弥陀十八愿,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也给我们做了证明。周先生是中国人,移民在美国开面包店,这个人非常忠厚,有慈悲心,常常救济这些穷苦的人,面包卖不掉的剩下来的,他都去布施。临终也是得的癌症,很痛苦。那个时候华府有个佛教会,我曾经一度在那个佛教会担任会长,我们有一个同学念佛念得很好。因为人病到那个时候医院医生已经放弃医疗,这把人从医院抬回家,没有法子了,这才到处求神问卜,这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就找到这佛教会,问问佛教会有没有办法救他。我们这边就去了几个人,看他那个样子没有办法再好了,就劝他放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再想住人间了。他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就接受了,就告诉他家里人不要去找什么药,求什么医生希望他的病好,全家都跟我念佛,我们求往生。这很难得,真不容易!一说他就相信,他就接受。全家人都帮他念佛,佛教会也有同修们轮流去助念,三天,三天他就往生,佛来接引他。这就是缘非常稀有,你要遇不到这个缘,可惜了。他自己的福报、 善根深厚,临终的时候听劝,你劝导他马上就接受,立刻就依教奉行,头脑清楚,一点不迷惑。这是他善根福德现前,遇到佛缘,他真的能走!这些例子让我们亲眼看见,亲耳所闻,决定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想求往生,我是常常劝勉同学,在生前第一桩大事情要消业障、要化解怨怼。冤家对头要化解,你要不化解,到临命终时业障现前,最常见的迷惑颠倒、不省人事,这就麻烦,人在这种状况之下,肯定是随着业力转,继续去搞轮回。所以往生最重要的第一个条件,临终走的时候清清楚楚,神智清楚一点不迷惑,自己才能做得了主。善导大师说过,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为什么又说:净宗修学,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万修万人去,何以一万个人修,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什么原因?原因是他没有修,他要修了,他就去了,他不肯依教奉行,这就没有法子。真正依教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净空法师)  

    ◎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说,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我们要问,临命终时一念十念,有没有达到功夫成片的标准?肯定没有达到。那他怎么能往生?佛力加持的,因为临终一念十念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得生,这一念,佛光一加持就等于成片,凡圣同居土往生。这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现 象,而实际上?实际上这个人过去生中一定多生多劫修净土,临终时候一个妄念错过了,所以不得成就。这一生机缘又碰上了,临终的时候三个条件具足,第一个头脑清楚,没有迷惑颠倒;第二个遇到善友,就是提醒你,助念;第三个条件,自己听到善友的劝导,一点怀疑都没有,万缘放下跟着大家一起念佛,成功了!所以每个往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要清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认真地争取,这才是真正聪明人。要知道这个世间,就像经上讲的,世间所有一切法,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连身体都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身外之物,你要放在心上,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净空法师)  

    ◎有同修问:“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得非常之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这话说得好。可是“三辈往生” 世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就是“发菩提心”。我们专靠十八愿行不行?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倡本愿念佛,不错,是很好,本愿就是指第十八愿。其实,本愿应该要概括四十八愿,那个本愿就没有问题,如果本愿只说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要讲得透彻,要讲得清楚,“至心信乐”这里面就包括了发菩提心,如果是仅就这一愿来讲。菩提心是一个真正觉悟的 心,我们今天没有发菩提心,换句话说,不是至心信乐,而自以为是至心信乐,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果我们自己知道这一句我们没做到,还会反省,还会检讨,还会改过自新,努力认真地来做到,这还行!如果自以为是至心信乐,而并不是真正至心信乐,他连反省改过的机缘都断掉了,他怎么能成就?由此,至心的“至”这一个字,黄念祖老居士他说这个“至”,至是“真、诚、实”,这三个字说得好。真心,我们今天心不真,我们用的是假心。“我念佛用真心,待人接物用假心。”  你这个心还有二用,你很高明。佛法告诉我们“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处事待人接物用妄心,你就要觉悟,你念佛也是用妄心。诚心,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我们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哪来的诚心?实是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我们不老实。这三个字,我们全都没有,不但“至”没有,“心”都没有。我们今天不是用心在念佛,用什么?用妄想在念佛,用第六意识在念佛,所以“信”跟“乐”都成了问题。诸位要晓得,妄心、假心,这是轮回心,我们用轮回心来信净土,来修净土,修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我跟诸位同修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古德常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二、三人而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古来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现在万修只有二、三去,问题到底出在什么 地方?古人万修万人去,是至心信乐,我们今天万修只有二、三去,只有这二、三人是至心信乐,其余都不是的,都是轮回心。所以我们念佛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第一个认识清楚,认识清楚就是看破;第二个万缘放下,你不放下,你的心就不真,真,把虚假放下,诚,把自欺放下,真正做到真诚老实。这个话说出来,恐怕还是很难理解、很难懂,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也说得好,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给我们讲九个字,意思跟大势至菩萨讲的相同:“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更好懂。我们今天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怀疑?很多人说:“我不怀疑了。”  好,不怀疑你做到了,不夹杂? “没做到。”  你还夹杂,你就不是至心,至心决定不夹杂,决定不夹杂人我是非,决定不夹杂贪嗔痴慢,不但世法不夹杂在里面,佛法也不夹杂,一门深入,这才叫“至心”,而且还不能够间断,要相续不断。所以此地这个十念,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明白,虽然是讲口念,但是心行一定要与佛相应,如果心行不相应,要想真正成就往生,还是难事情。“至心信乐”,《观无量寿佛经》上也是这个说法,“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可见得这个十念是要至心信乐,至心是心真诚到极处,这个说法,还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教给我们的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 断”,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绝不夹杂。不夹杂,难!都在平常生活当中去培养。怎样去做?古大德教给我们,凡是带不去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你们想想,什么东西能带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净空法师)

TOP

续 22

  

    ◎我们必须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善、行善、念头善,就是
发菩提心,奉行六波罗蜜,这是善的标准,一定要懂得,一定要能够落实。不但要能落实,而且要“坚固不退”。可见得菩提心、菩萨行,不是做个几天就可以放下,至少我们要发心尽形寿,换句话说,活一天我们就要认真地做一天,这个样子才能相应,然后十念、一念决定得生净土。要记住,如果我们的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不善,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古大德讲得非常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这样念佛是“喊破喉咙也枉然”!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一个缘而已,做为往生的远因,这一生不能成就。说到跟阿弥陀佛结缘,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修过去生中这样的缘不知道结了多少次,所以我们跟佛的缘很深,生生世世都发愿念佛,都没能往生,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真依教奉行,我们对于经义一知半解,理解得不够透彻,心虽然发了,发得不够,发得不圆满,发得不符合往生的条件,所以每一次都是这样耽误。这一生当中,这是借着过去生中的善 根福德因缘,这一生我们得人身,又遇到了,务必要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自然欢喜,依教奉行,把多生多劫坏的习气、坏的毛病改过来,坏习气、坏毛病就是心行不善。“菩提心”是善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是善行,“坚固不退”是善意、善的念头,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才是后面经文所说的三辈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这四个字我们懂了,明了了,我们真发了,具备这样的条件,“一向专念”才决定得生净土,这是我们不能不了解的,不能够不明白的。“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我们从经文、从古大德注疏里面,明了修学净宗的人,这些真修的人,他们是发大心,他们是修大行,菩提心跟菩萨行合起来就是普贤行愿,坚固不退,决定不改变。菩提道中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很多。我们在修学,过去生中就不说了,就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遭遇有顺境、有逆境,我们遇到的人事有善人、有恶人,这四桩事都会造成退堕的因缘。顺境、善人,你起贪念,贪念的心生起来,就退转,就堕落,逆境、恶人,也容易堕落,起嗔恚心,所以修行很不容易有成就,就是处处都有退堕的因缘。我们如果没有智慧,没有坚定的毅力决心,就要把心安住在道业上。什么是道业?经中字字句句的教诲就是道业,我们要把心安住在这里,念念不忘,依教奉行,决定不可以违背经中的教诲,要 “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 所以“坚固不退”的意思,我们要很清楚,很明了。末后“一心念我”,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念佛要怎么念?一心。黄念祖引用祖师大德的教诲,唯一坚定的信心,决定不会被外境改变,这个叫“一心念我”。一心难,一心从什么地方生起来的?从真心、胜解(对于经教深刻的理解,殊胜的理解),从力行(认真努力地去干),一心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所以说,一心就是真实的信心。贤首大师在《华严经》批注说得简单,说得扼要:“一心者,心无异念故。”  这个境界高,这个说法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不怀疑,不夹杂”,这叫一心,“昼夜不断”是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才是真的叫一心。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也是这一句,他说的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跟此地愿文里面“一心念我”完全相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这里头有怀疑,你这个念就不清净,有夹杂,也不清净,所以,决定没有疑惑,决定没有夹杂,这才叫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日夜不间断。诸位总要明了,不是叫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那普通人还能受得了吗?念是心,心上真有阿弥陀佛,这叫念念不间断,不是口里头称念不间断,口里面称念,间断不间断没有关系,心里头重要,口里头纵然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心里面还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想别的,已经断掉了,所以那个不管用,心里头没 有断,口里不念,真管用。所以这个“念”字,诸位要仔细看清楚,“今心”,就是你现前的心,心是阿弥陀佛,我们得会念。(净空法师)  


    ◎正修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或者祖师在弥陀经里面教给我们的,一心称念,相续不断,这是正修。助修,是断恶修善。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现前的恶业,一定要知道,不知道,怎么忏悔呢?没法子忏悔啊!一定要晓得自己所造作的恶业。怎么知道呢?一定要读经,一定要持戒。印光大师将感应篇、阴骘文、了凡四训传授给我们,教我们把这些书当做戒律,每一天看一遍,对照对照自己身、口、意三业,于是,自己的恶业就被检查出来了,被发现找出来了,找出来之后,要把它改掉,要认真去改,彻底去改,丝毫都不能留。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之处啊!带业往生,古今大德都告诉我们,是带旧业不是带现前造的业,换句话说,是带着罪业的“种子”,不能带现行,现在造作的,这个不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千万不能把经典和祖师的意思错会了:“带业往生,可以造业没关系,天天造业将来还能往生”,这个观念就错了,把佛祖的意思解错了。佛祖的意思,这一个法门跟其它法门不一样,其它法门必须要罪业消除,也就是这个业障要真正断掉,才能证果。小乘初果就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要断不掉,你就证不了初果,然后再将三 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要不是断得干干净净,你就不能成阿罗汉,你也就不能出三界,这个是佛法修行证果最低的限度。净宗法门不需要断惑,烦恼不需要断,这就讲带业往生,不断怎么办?带着去,这就方便了。所以,净宗讲的是伏烦恼,虽没有断,你要能够伏得住,这伏不住不行啊!伏不住不能成功,所以说要有能力把烦恼伏住,这个才行。烦恼伏不住,伏不住就常常会起现行,烦恼会常常跑出来,这个不行。因此,这个正助双修就非常重要,这个正修就是正念,正念着重在念佛三昧,也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么,我们都知道我们念佛很勤奋,为什么功夫成片也没得到?毛病出在哪里呢?出在这个烦恼时时刻刻起现行,扰乱了正念。换句话说,念佛的功夫不得力,要想念佛功夫得力,还是要借重持戒,也就是要借重断恶修善,用这个来帮助我们念佛,才能达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才是往生的最初的条件,也就是最起码的条件,你要念到功夫成片,这才能往生凡圣同居土。(净空法师)  

    ◎所以念佛是断烦恼的功夫,念佛要这样的念法,才能够得一心不乱,因为这种念法,念到有相当功夫,烦恼不起现行,虽有烦恼,你念佛功夫念得很好,佛号完全把烦恼降伏住,这就是“功夫成片”,净宗讲带业往生就是这种程度,决定往生。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身心很自在,因为一天到晚没烦恼,没有烦恼就快快乐乐,很自在。功夫再深一点,把烦恼念断,烦恼障整个破掉,没有我执,就得念佛三昧,就叫做“事一心不乱”。如果功夫再深,连所知障也破掉,那就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成佛(分证佛),因为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见得这一句佛号妙不可言。(净空法师)  

    ◎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都是以清净心的纯度来区分。功夫愈高,清净心愈纯,心净则土净,才能往生。心里有贪、嗔、痴,念佛如何能往生?即使带业,古德讲得很清楚,只可带旧业,不可带新业,一面念佛,一面造业,这样不能往生。念佛怎么会造业?如果用贪心念佛,想到净土都是七宝、黄金,用这种心态一面念佛,一面起贪心决不能往生。所以,要以清净心念佛,贪嗔痴都放下才相应。念佛的功夫在清净心。(净空法师)  

    ◎经上也常说的“心净则土净”!你用信、愿、行这个方法念到心清净,什么叫心清净呢?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心就清净了。这说起来也不简单!这就是说明了,这个念佛往生人为什么会那么少?要念到清净。但是这个法门,跟其它法门做一个比较,容易太多,其它的法门要断烦恼,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你这个信、愿、行能把烦恼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就行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伏烦恼,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叫石头压草,根在里头,没有断根哪!那么其它的法门,必须要连根拔除,它才能够起作用,才能够超越三界,才能够脱离轮回,这个法门只要把烦恼暂时控制住,它不起现行,这不起作用,那就行了。所以我们念佛,最低限度要念到这样的功夫。(净空法师)  

    ◎如果人家赞叹你几句就很欢喜,骂你几句就烦恼几天,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得定,外面风一吹,他就动了,受不了外境的诱huo,外面境界一诱huo,他心就动了,他定就没有了,这样的人念佛,一心不乱得不到,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连最起码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也得不到,换句话说,往生就成了问题。往生最低限度要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相似的定,不是真正的定,接近定了,也就是说烦恼虽然没有断,(真正得定,烦恼断掉了,不会起现行),但是他这一句佛号有功夫,有力量能把烦恼伏住,他有伏烦恼的力量。我们古人有个比喻说“石头压草”,草根虽然没有除,石头压了它,它不能往外生长,石头压草就是功夫成片的意思,草根除掉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它永远不生,但是你有石头能压得住,这行!决定能往生,这叫带业往生,生同居土。但是这个功夫从哪来的?从忍辱,忍辱有力量,但是还没有得定。由此可知,忍辱非常非常重要,比喻作大地,这个大地能忍, 你洒了香水,它也受了,你拉了大便,它也受了,它不会说:“香水我喜欢,大便我排斥,我不接受。”  没有,它什么都接受。所以就希望我们修忍辱,心要像大地一样,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够受得了,一律平等,若无其事,要这样修忍辱才能够得定,才能够开慧。(净空法师)  

    ◎有很多念佛的人迷信,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以为阿弥陀佛会保佑他,没想到阿弥陀佛没理他!怎么晓得没功夫?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脾气还挺大的,你得罪他,他生气好几天,你赞叹他几句,他欢喜好几天,这怎么行!这就是烦恼一点都没断,烦恼还是常常起现行,佛号压不住烦恼,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说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我就来接引你,查遍净土经论没这个说法。人家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哪怕一生就念了一声佛号,这一声佛号就念到一心不乱,可以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去不了。《弥陀经》上讲得清清楚楚,往生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破烦恼障就一心不乱,破所知障就心不颠倒,净土法门与教义完全相应,不能够通达教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不好。所以无量法门都是要破二障,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不例外,也是要破二障。(净空法师)  

    ◎念佛非常重要,其功德无量无边,无比殊胜,不但这一生的业障能消除,无量劫的业障也都能 消除,而消除就在一念之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就是与佛心相应;念念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就是与佛愿相应;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就与佛行相应。妄念是从业障变现出来的,妄念就是业障,所以,我们念念都是佛,妄念就没有了,业障也就消除了,不念佛时,有妄念就是业障起现行,所以要常念佛,不可间断,业障才能消除。“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一定得力,这是念佛的秘诀。(净空法师)  

    ◎在这一个社会、这一个时代,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乱世,真的是天下大乱的时代,生活非常的艰苦。世界有许多落后的地区,我们就不必说了,像美国这种先进的国家,我们仔细观察这边大众的生活,还是苦,真的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我们还以一部分时间用在“解”上,实在讲是相当可惜!应当把精力用在行门上老实念佛,这一生当中取得决定的成就。就像古时候祖师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自己下定决心,一门深入不求解了,时间精力都用在行门上死心塌地念佛,这是求得决定成就的唯一方法。用什么态度去修行?要“和”、要“正”。“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中道”,不缓不急,用这种心态。“正”是决定与佛的教诲相应。解悟之徒不了生死!(净空法师)  

    ◎“无住”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心里不染著六尘,干干净净;“而生其心”就是生念佛之
心,生专念阿弥陀佛之心,就能成功。……自己决定不要勉强,不要刻意压伏烦恼,这样不好,将杂念、妄想转过来就好。若想断它,麻烦就来了,一转,什么事都没有。无论什么念头起来,转念阿弥陀佛就好,不要去断那个妄念,根本不理妄念,第二句就换成阿弥陀佛,这样稳稳当当,不会出事。……念佛,老实念下去就好,就如法。要是常常挂念着,我念那么久还没得一心,几时得一心,都是打妄想。念佛最忌讳夹杂,还夹杂什么时候得一心,功夫就破坏了。老实念,根本就不要问,自自然然得一心。如果有得一心的念头梗在那里,则念一生的佛都得不到一心。障碍在此,不可不知。(净空法师)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  本有当然可以恢复,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我们一定要相信,这叫做自信,信自己。佛法里面讲信心,信解行证,第一个就要相信自己,然后相信诸佛菩萨能够为我们做增上缘,能够帮我们的忙,帮助我们自信,帮助我们自悟,帮助我们自修自证。一切要依靠自己,不依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净空法师)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 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印光大师)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印光大师)  

    ◎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宝静法师解:凡能念佛,不拘定散,无不灭罪),但不定往生(宝静法师解:明散心念佛不易往生。说明:即可能往生也可能不往生,须由信愿真切与否和临终之念决定)。以悠悠散善(宝静法师解:似有若无,漂泛不专心念佛也),难敌无始积罪故(宝静法师解:散心念佛,为有漏善,其力微薄,难敌无始以来所积重罪,故临终被累,不能往生)。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宝静法师解:明罪性无体,唯一心念佛能破。说明:即深信切愿并念至一心不乱必定往生)。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  问:七日不乱, 平时耶,临终耶?  答:平时也。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  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 《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蕅益大师)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夫一心不乱,纵未断惑,可不伏惑邪(通‘耶’)?倘娑婆事业,在在牵系,遇五欲时,如胶如漆,遇逆缘时,结恨怀冤,而欲命终弥陀接引,此决不可得之数。” (蕅益大师)

    ◎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印光大师)  

    ◎问:平素修持到什么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答: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 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  又问:佛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  答:信愿行的行字是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念诵六字洪名,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同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错误,却不愿意改正,自然是少福德而缺乏助缘,在信愿行的行字就有所欠缺。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如果不具备,怎么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况且保持不良嗜好,临终就会有障碍。(李炳南居士)

TOP

续 23




   
    ◎窃念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盖此三不思议,谓之机教相契,心
性相合,如空契空,似水合水。契合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自他一如。知此修行,则用力愈易见效,道业更速成就。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相成之力,理应同时并顾,不可偏废。否则执一废一,行人纵有修持,只能熏习成种,而为后世远因,现生难获实用。所谓执一废一者。或偏信自力,不信他力。或偏信他力,不信自力。或自他俱信,修行功夫全不努力。凡有乏缺,皆不名三不思议,共相合成之力也。何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所谓众生心力不可思议者,乃自力也。佛力法力不可思议者,乃他力也。又能修之人,乃自力也。所修之法,乃他力也。又念佛之人,能念之心,而为自力。所念 之佛,而为他力也。此乃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愈易感应道交,蒙佛接引,横超三界,往生乐邦。非同参禅,单靠自力,识心达本,断惑证真,竖出三界也。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者,必要行人自己有一分真实努力修持,方能得到他力一分真实受用。若自己修持,全不真实努力,则他力亦无由施处。譬如贫儿,飘流乞食,居无定所,长者虽有施心,莫能使其受用。净修行人,亦复如是。游游泛泛之行,难感佛力加被,法力融合,现在消除业障,临终仗佛往生。若论阿弥陀佛菩提海中之微妙利益,本来万德庄严,利济无穷。众生求之,历劫无尽。但因我等根有大小,行有勤怠,功有定散,故各各所得利益,亦有浅深、多寡、迟速之不同耳。譬若四大海水,任其大地众生,悉皆饮之,终莫能尽。上至阿修罗王,下至微末昆虫,各各但能随腹而饱,终莫能尽其底。阿弥陀佛菩提果海,亦复如是。九界众生,悉皆饮之,终莫能尽。唯佛与佛,方能一口吸尽,了无遗余。何以故?诸佛如来,皆已圆破无明,圆证实相果海故。菩萨虽证未圆。二乘虽证属偏。凡夫虽具因迷,从来不觉不知。纵能了悟觉知,奈何惑业未除。内照似脱,对境仍迷。如同坯器,逢水则散。假使一朝失足,依旧堕落有份。若在三途,百劫千生,不闻佛名。因是无论若智若愚,总宜信愿念佛。上根现生了悟,深入弥陀菩提果海。中下虽未了悟,但具真信切愿,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渐渐契入如来 菩提果海,亦蒙如来菩提果海,及诸愿力,悉皆摄受,统归莲邦。(了然法师)  


    ◎良以我等众生,无量劫来,常在阿弥陀佛菩提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离。但因我等一向迷却,不觉不知,不解念佛求生极乐。是故虽在如来菩提心中,经千万劫,终不受益。我等现今,果能深信自己,本是弥陀菩提心内之众生。从此修行,渐渐觉得有了依靠,比较先前省力。如龙住海,性水包含。念念有靠,步步踏实。要行即行,欲止则止。所谓自力他力,顿觉亲切。如水会水,天然相合。全体一如,纤毫不隔。凡所修行,总不出阿弥陀佛菩提心外。若念佛时,自觉句句佛号,皆从如来菩提心中流出。复觉句句佛号,还归如来菩提心中。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得此含养,常蒙佛力加被,法力融合。如汤消雪,似炉化金。能使我等无边业障,渐渐消除,无量福慧,冥冥增长。此正所谓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以佛住持而自住持。直待娑婆报谢,西方缘熟,顿觉如来菩提心中,忽然胜境昭彰,现在目前。纵有山林屋宅,彼时了无障碍。开眼亦见,合眼亦见。仗佛神力,弹指即到。盖此不可思议之殊胜善利,岂非机教相契,心性相合,如空契空,似水合水。契合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自他一如,三不思议之力,共相成就之所得者乎。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者,即此意也。何谓不可偏废。所谓自力他力,合则容易见效,偏则净业难成。纵使能成,利益甚小。或曰不信,偏则 净业难成者,而有何据焉,下陈述之。拙乃数十年来,所有历境逢缘,迄今忆着,了了分明,如在目 前。常见有等行人,听说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一切法门全仗自力,唯净土法门全仗佛力。因是对于自力毫不注意,设或偶尔对他提着,看他误会,恐落参禅,变成自力,违负佛恩,不得往生。因是对他分别说明,当知念佛自力,而与参禅自力,颇不相同。何以故?参禅专以自心为宗,一切唯心。念佛专以佛心为宗,一切唯佛。既以佛心为宗,一切唯佛,则念佛行人,常以佛心而为归宿,凡念佛时,觉得自己本是弥陀心内之众生。既是弥陀心内之众生,理应念念安住佛心,而定心念佛,不可迁流。若觉迁流,摄之令还。因是所谓自力他力,而同时并顾也。又参禅得定,必须开慧,念佛单求得定足矣。所谓单求得定者,即得一心不乱也。因此一心,乃如来菩提真心。得入如来菩提真心,然后方能念念住佛正定,较之平常念佛,有了依靠。句句佛号,觉得有力。非但不随一切尘劳业识所转,而反能使一切尘劳业识,渐渐销融。销融至极,毕竟成片。一念成片,散乱自除。散乱既除,正定现前。又参禅必须要参,念佛只须单念。又参禅单看自力,念佛自力佛力,同时并顾。若不同时并顾,口虽念佛,心则迁流,因与佛力,不能相合,故使受用,亦不得力。现在受用既不得力,到了临终受用而反得力乎?所谓净土法门,全仗佛力,当然如是。但汝过执,偏废自力,佛力难仗。俗云,羊皮虽 暖,不暖无气之人。此乃亦然,佛法纵灵,不灵偏废自力之人。若无自力,将何用功修行。若无他力,从何定心立足。如鱼在水,方能安身立命,去住自由。自力他力,不隔纤毫,设或离之,两失其用。因是所谓自力他力,而不可偏废也。如是对他分别说明,彼乃欣然信受,不生一点疑惑耳。复见有等行人,误会更甚。因见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便拟净土法门,容易之极,有了信愿,随便念佛,临终仗佛接引,决定往生,下品总稳。及见十六观经云,十恶五逆,临终十念,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因是对于自己身口意,随缘放荡,少加检束,少加觉照。屡常造业,作已无悔。或曰,某也念佛随便,没有两年,但信愿真切,临终瑞相颇好,皆得往生。因是对于自己净业功行,全不注意。虽则念佛,多虚少实。不问功夫得力不得力,脚跟立稳未立稳。随其泛泛游游,不觉渐渐衰老。及乎大限到来,恶疾临身,医药罔效,救济无术。呼爷叫娘,呻吟床席,病久延长,不知休日。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若有愧之人,到此自生悔恨,方知昔日健时,念佛功行,自不努力。是以到了今日,受用全不得力,业障现前,心难作主,颠倒糊涂,了无依靠。佛虽慈悲,莫能度我。直至到了糊涂之极,虽有旁人助念,自己不觉不知,渺渺茫茫,渐渐而去。惜乎当生了生脱死之行,只成后世远因。若无愧之人,遇着自己痛苦难受,反生毁谤。谓佛法骗 人,我不信矣。设有劝其念佛,临终感佛来迎。则曰,我不见佛在哪里。因此毁谤三宝之罪,死后定堕恶道,呜呼惜哉!只因当初一念误会,终不知返,竟使当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直至成佛、永受妙乐之无上善因,而反招成百劫千生,三途受苦之恶果者矣。今乃按其原因,岂非皆由当初一念误会,终不知返。不解自他并顾,能所相成,执一废一,自欠修持,而反怪佛法骗人之所失者乎。拙因出家以来,经历有年,目睹耳闻,终身不忘。屡思念及,心惊毛竖,垂泪沾襟,惭惶何及。因此始知信愿二字,只可以为先导,不可当作实行。所谓信愿如眼见,念佛如足行。是以古人判信愿而为慧行,持名而为行行。所谓慧行者,如己所知所见也。所谓行行者,必须足行方能到彼也。读此更加明确,而大有据矣。若自不努力修持,渐渐脚跟立稳,待佛来迎。单靠少许信愿,临终仗佛接引,带业往生,终非稳当。虽则不免其人,非属人人可得,千万之中,难获几何。除宿种莲因,已得深厚栽培者,方可不在此限也。历观古人,临终瑞相昭著,令人可见可闻。坐脱立亡,任随其意。要去即去,去亦不须人助者,莫不皆由三不思议力中,共相成就之所得来也。因是所谓自力他力,同时并顾,不可偏废者,而盖此深妙意旨也。愿诸净侣,留神思惟,依法熏修,共入果海。法门幸甚,同伦幸甚!(了然法师)  

    ◎最后能不能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往生。所以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临命终时一
念、十念都能往生。那是一生都没有遇到过佛法,在临终时候遇到善友劝他放下,劝他念佛求生,他听了马上就接受,马上就放下,都能往生。(净空法师)  

    ◎你到医院去看看病重的人就晓得,有几个人临终时头脑清楚。我们能保证自己,将来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迷惑颠倒,不省人事。在这个时候,助念都靠不住,所以不能存侥幸的心理。还有一种,就是意外的zai 难突然发生,惊慌失措,这样走的人,决定不能往生。几个人在大难来的时候,他的心是定的?果能不慌张而若无其事,则此人能往生。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定力?实在不容易。这些功夫都是在平时锻炼、修养,到时候才管用。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太简单,看简单会把这一生耽误,空过了。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学,所以发心非常重要。(净空法师)  

    ◎我们宣导的重点要在一向专念。一心不乱是功夫,我们勉励大家往这个目标趋近,但是入门决定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个非常重要。(净空法师)  

    ◎“弥陀本愿摄受”是尽虚空遍法界,他的“威神加持”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今天我们不能被他摄受,不能被他加持,障碍在自己,不在他,就是我们没有做到“发心念佛”。真正做到,障碍就没 有了。你就晓得这四个字多么重要。(净空法师)  

    ◎我们现在念佛没有尝到法味,念一念就忘掉了,念阿弥陀佛想到别的东西去了。这个不要紧,这是功夫不得力,继续努力地去念,要继续努力,要认真,凡是障碍的东西,统统要舍弃。换句话说,要专心,要一心,要清净心,要真诚心,要恭敬心,这样去念,你念个半年,在一般讲需要半年,就能尝到味道,法味尝到之后,往生西方信心就有了,你愈往下去念,信心就愈坚强,所以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功夫要是更深更好,那就不是预知时至,是可以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早去也行,想晚去也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生死自在”,所以功夫深的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说老实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肯不肯专念。最怕的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所说的,念佛最忌的是夹杂。所有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坏在夹杂上,简单讲就是不专心,一面念佛,一面想念咒,一面还要看别的经,这叫夹杂,所以你功夫
不得力,这是一定要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虽然说一切法门,我们要晓得,他所说一切法门是诱导大众,换句话说,都不是正说,是方便说,这是有道理的。真正的正说是什么,正说就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正说。所以说《华严》拐弯抹角,费那么多事情,到最后还是叫你念佛,求 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一般凡夫要不经过那一番,他不相信啊!你直接告诉他念佛就行了,不信哪,不能接受,正所谓“难信之法”,就难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晓得佛菩萨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种种方法诱导,让我们入这个境界。所以真的入这个境界了,明白了,对于佛菩萨的恩德才生起感谢的心。不是这样委曲宛转,怎样能够认识?怎样能够死心塌地去学此法门?唯有此法门,一生成就。不用此法门,这一生在佛门种点善根而已,来生还照样搞轮回。(净空法师)  

    ◎起心不晓得念佛,是“迷”,就开始迷了。你要问,我几时迷的?把阿弥陀佛忘掉就迷了,你几时忘掉就几时迷了,你几时想起阿弥陀佛,几时就觉悟。净宗修学实在是简单容易。什么叫迷?什么叫悟?你一念有阿弥陀佛就悟了,一念没有阿弥陀佛就迷了。所以,希望你常常觉悟,不要常常迷,一天到晚念念要有阿弥陀佛。这法门快速,确实可以念到把妄想念掉,业障消除。什么是消业障?妄想就是业障。业障怎么消掉?妄念少了,佛号多了,不念,佛号也现前,就是业障消除了。心中常常有佛号,就是善根福德现前。(净空法师)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趣,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谓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果得染缘已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净业已熟,则临终时,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然此 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彻悟大师)

    ◎近代天台宗大德谛闲法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哪个不会念?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愿生?可是少有人往生。这主要由于念佛的人不懂诀窍。念佛的诀窍就是个“死”字。有个“死”字在心头,对外界环境自然冷淡,情爱也会减轻,名誉、金钱、权力在“死”面前都帮不上忙,知见道理在“死”上也不起作用。一旦四大分离依靠什么?孤魂受业力支配哪有自由?这时候不见弥陀,可能遇见恶鬼;不生净土,可能投生驴胎马腹。作这样想,念佛就有紧迫感,就能至诚恳切,就容易相应。(昌臻法师)  

    ◎劝世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善导大师)  

    ◎奉劝诸位,切莫再去搞这些人我的是非之见,只须依照古德的一首名偈修去便好:“修行须是 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一个人修道,先把自己肯定下来,此心不再动摇,有如铁铸一般。自己用功,自己念佛,自己境界,自己成就,都是自己造的业,好与不好,自己明白。只要一条大道,一直走去,管它那些是非论辩作什么!请看:龙树菩萨所作《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三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南怀瑾老师)  

    ◎在这一生修学的期间,势必要断绝外缘,这一点很重要。凡是在念佛堂念佛,将来不能往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他外缘没断,这个心一面念佛,一面还系念着外缘,这是障碍。临命终时,再一念攀缘到外面境界,那就又是旋出旋入,这非常可惜。要避免这一重的障碍,必须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平常要下这个功夫,统统放下,不要再放在心上。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关键就在此地。(净空法师)  

    ◎老实念,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念佛。除了用脑的工作要思考,我们把念佛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马上念佛。工作若是用体力,不用思考的工作,可以一面念佛,一面工作,不相妨碍。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真正把烦恼念掉,把无明念掉,这就是宝。(净空法师)  

    ◎一天到晚,行住坐卧,心里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什么
也不要。吃饱了,穿暖了,什么都不求,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能这样念三年五载,禅定得到了,念佛三昧成就了。所以,人家站着走、坐着走,就是这个道理。(净空法师)  

    ◎念佛人,临终三疑,不生净土。一者疑我生来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难往生。二者疑我虽念弥陀,或有心愿未了,及贪嗔痴爱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接引。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人,切要谛信佛经明旨,勿生疑心。经云,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至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莲,令辞五浊。苟能心心不昧,念念无差,则疑情永断,决定往生矣。(慈照法师)  

    ◎由是念佛常行精进……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止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苏州)谒师(印光大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  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王慧常居士)  

    ◎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
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医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但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坐也如是念,走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问人觅归程乎!(优昙大师)

TOP

续 24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般若篇——净土篇  


  

      ◎现代人福报太大了,反而有障碍,成见太深,听得太多,看得太多、太杂、太乱。本来只有一个烦恼障,现在搞这么多成见,增长所知障,还能开悟,还会有成就吗?不可能,学得愈多,所知障愈重。所知障天天增加,知道的事愈多,烦恼也愈多。我们每天增长的是烦恼障、所知障。现代人因缘具足,可惜的是善根、福德不具足,所以成就反而不如古人。古人没有这么方便,接触不到,非常单纯、老实。有人一生就跟一位老师,《高僧传》、《语录》、《居士传》里有记载。一位老师领一条路,所以他的成就快速、容易,三、五年开悟,根性钝一点的,十年、二十年开悟。我们现在学佛,愈学愈糟,就错在“成见”太深。必须将成见“一扫而空”,让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六祖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我们什么时候达到“本来无一物”,就是法器。佛门讲“法器”,是指有资格接受如来DA法的人。若心里有一物存在,不但老师无法教你,佛也无法教你。(净空法师)  

    ◎怎么会有六道轮回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六道轮回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情。六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他的空间维次不相同。现在科学家知 道,确确实实这个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而且在理论上讲是无限的,空间维次是无限的。确实被证明存在的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六道是怎么来的,就是空间维次是怎么来的?空间维次怎么来的现在科学家也没有说出来。他是讲空间维次,在佛法不讲空间,佛家讲“法界”,法界就是他们讲的不同空间维次。从哪里来的?佛说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是从这个地方产生的。(净空法师)  

    ◎现代科学家已经明了没有物质存在,所谓物质只是波动的现象而已。佛法讲物质现象是从哪里来?由不觉心动而来。这是心波的现象,比电波、光波更微细,比电波传达的速度更快。电波与光波,一秒钟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而心的波动,一念即是尽虚空遍法界,确实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不可思议。现代科学家尚未发现心波,但已经知道物质是波动的现象。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相,即是此波动的相续相,它确实是刹那生灭,生灭同时。(净空法师)  

    ◎科学之研究始终没有离开分别执著,他们是由意识心中变现出来。意识心的功能很大,能缘虚空法界而缘不到真心,换言之,虚空法界的根源他们没有办法缘到。科学的理论用动,而佛法用静。佛法不需要外界帮忙,只凭内心的定功即能看到事实真相,这种境界乃是“入佛知见”。(净空法 师)  

    ◎实相,哲学家称之为本体。佛在大乘经中解释说,从体上讲“无相”。宇宙万法如何生的?世界如何来的?动植物如何有的?都是由一个根源生出来的,这个根源即是本体。古今中外哲学家宗教家均探讨本体问题而未得到结论,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唯识诸说,佛在三千年前已在大乘经中说出来了。佛说万有的本体是心,天地万物皆由它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是一个,所变的无量无边,这就是大乘经讲的真如本性。这个真心无形象,无色彩,非过现未,非香味触法,但它是有,不是无,佛法常用一个“空”字形容它。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讲现象,空讲本体,空是能变,色是所变。诸位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境界,一定有一个能现梦境的东西,比作心性,梦中现的境界是色相,是由能现的体变现出来的。色相是假的,能变的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相是假的会变的,能现相的体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禅家有一句话:“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净空法师)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 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
在讲带阳电、带阴电,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特性。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变动。为什么?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分析到最后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于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的分别、执著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道法的总相。怎么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著、不分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 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的觉悟,对于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净空法师)  

    ◎一切法形象上,千差万别,如果仔细观察,并无差别。在差别里面看出无差别就是“如”,“如”就是一样的意思。看出一切相有差别,那是错觉,看出一切法无差别,则是真相。现代科学家,看到一切相是分子结构,分子是原子结构,原子是电子结构,看到最后,完全一样,一切法平等。大家把钻石看得很宝贵,一块石头不值钱,就没有人瞧得起,科学家看它们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原子结构排列不同而已,其实是一样的,看到的是真实,真相是平等相,凡夫看到的差别相、虚妄相,都被虚妄相所欺骗。科学家所看的不是纯真,是接近真、相似真,看得不够深,但比我们高明太多。再要深入,原来相就是真如本性,这要法身大士才能看出。千差万别的相,是自性变现的,就像前面举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千差万别的金器,体都是金,从体上看,平等一如。众生与佛平等,一切万法平等,都是自性变现的,就从相上见到性,这叫诸法如义。一切法的体性、相状、变化过程,这些法“无实无虚”。“无实”是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十法界依正庄严绝不是真实存在,都是无常,刹那刹那在变化。我们看到的,那是短暂的相续相。年岁长一点的人、阅历 深一点的人、头脑冷静的人,世间一切法,你仔细观察,就跟佛说的一样的。我们少年时期的玩伴,短的一两年,长的十几年,没有了,无常啊!长大以后,踏入社会,我们的同事、朋友、长官,相处短的一两年,长的十几年,也没有了,就像流水一样,它不住啊!一切法的真相,就是这样,所以相在面前,可受用,不可执著。现代人说:留念。不可以留念,没得留念的,怎么留念?再过几年,自己也没有了,即使留在历史里,将来地球都要毁灭,世界都要毁灭,留到哪里去啊!一场空啊!处心积虑要在历史上留名,历史也无常,你留什么?白费心机,还是妄想、执著。所以要知道事实真相——“无实”。“无虚”是没有虚假的,无虚是性。佛教我们要见性,见性就无虚,不见性则无实。六道、十法界无实,一真法界无虚。一真法界在哪里?《华严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报土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报土是一真法界。十法界的相无常,一真法界的相真常。佛教我们要取的是取一真法界,要舍的不但舍六道,十法界都要舍掉,实在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我们在这一生中能办到吗?幸亏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能帮助一切凡夫都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为一切诸佛所赞叹,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虽然读经、探讨经义,如法修行,可是我们对于宇宙、人生、事理的真相,却一无所知、一无所见。佛菩萨在事相上,跟我们一样,他们穿衣吃饭, 待人接物,我们也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为什么佛菩萨能见到事实真相,而我们见不到?能见到的人,常生智慧,见不到的人,则常生烦恼。见不到的原因,就是心有所住,不知道一切万象的真相是无实无虚,这是修行不能证果的关键。一切法都是无实无虚,因为无实,不能执著;因为无虚,要认真去做,不可以不做。“无实”是体,“无虚”是从事上讲,从相上讲。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个话非常有味道,没有一法不是佛法,穿衣吃饭都是佛法,起心动念,一言一笑都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这个味道就很浓很浓!在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法是无实无虚,一切诸法平等一如。要切实体会,体会浅的,所谓是“解悟”,理跟事都明白,理解,这是解悟;体会深的,证悟,什么叫证悟,是把这一桩事情跟自己的生活打成一片,那就叫证悟,也就是“虽广修六度,而一法不执”,这就是契入境界。“广修六度”是无虚,我们真做,就是快快乐乐地过日子,积极快乐地生活,一点都不消极,积极地、快乐地在生活,这是广修六度。虽广修六度,知道万法一如,当体即空,决定没有执著,也就是说,决定没有忧虑牵挂,你有忧虑、你有牵挂,就是执著,于一切法,世法、佛法,对人、对事、对物,心都清净,都无牵挂,都无忧虑,这是无实。如此,与世尊所讲的“无实无虚”的教义相应。(净空法师)  
   
    ◎“通达一心”这是佛法的精华,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尽虚空遍法界不离“一心”,但了一
心,因果执著。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就是一心。必须细心体会,才知道清净心中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于无生、无证之中,方便庄严,如梦如幻,一刹那顷,成佛已竟,度生已竟,是谓“通达一心”。因为离此一心,别无因果,但能通达一心,就能不昧因果,所以,既能深信因果,又能通达一心,则能入佛知见,入佛境界。佛法所求的是真实智慧,唯有智慧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般若”就是真实智慧,般若经的结论就是《心经》末后所云“无智亦无得”。佛以究竟圆满的智慧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我们说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的本体,就是真如本性,“性”是空寂的,虽然空寂,它能现“相”,能起作用,但是所现的“相”,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生生世世的全部活动,尽是幻有,不是真有。这种现象不仅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真法界也包括在其中。现在发现一切万物都是由原子、电子、中子、质子、夸克所组成,这种分法就像佛经里讲的微尘、色聚极微、极微之微,分到最后就是所谓的“邻虚尘”,不能再分了。此种基本粒子存在的时间极短暂,不只一刹那九百生灭,这使我们了解佛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说明所有一切现象皆为幻有而不是真的,也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相,是空 相,即《心经》里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快速飞行的飞机,所看到的飞机是静止不动的,若连续拍摄,会觉得飞机逐渐移动,而看出它是相续相,不是真实的,从此可以领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了“万法皆空”,“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完全符合佛在大乘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万法皆空”,心想不空,这就是“因果不空”。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在般若经上为什么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万法的体、相、作用皆空,所以教你“应无所住”。“相”决定不会消灭,但是它刹那刹那地变化,这个变化的主宰就是业因,现的相就是果报,业因果报刹那不停地变化,因此这些现象相续而生,所以佛教我们“而生其心”。通达这个道理,则无论在十法界的任何法界,他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决定没有是非人我,决定没有贪嗔痴慢,这样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超凡入圣,如是而已!(净空法师)  

    ◎若以光速计,则光行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里有一千公尺,则光行一公尺的速度是三亿分之一秒。一秒钟的三亿分之一,以此速度走一公尺,一公尺还是相当长的距离,一公尺有一百公分,光行一公分,即三百亿分之一秒。诸位切记,光速三百亿分之一秒行一公分,一公分还是很大的 距离,可以看得很清楚。依此类推一公厘,十分之一公厘,百分之一公厘的光速,就能领会佛经上讲的“不觉心动”。这样速度的心动,我们如何能觉察!佛说“不生不灭”,我们承认确实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它也确实“有生有灭”,只是生灭的速度太快,一出生立刻就消灭了,前念灭时,后念即生。从这里才体会得“不觉心动”的速度之快。所有一切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是“心的波动现象”变现的。我们从这个例子略能体会佛在经上讲的“无始”,没有开始,“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才明了佛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妄念的转变”,因为妄念不空,所以波动变现十法界,变现无量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现象就是不同的妄念。不同的念头变成不同的现象,相同的念头就变成相同的现象,念头是“因”,变出现象是“果”。因果不空,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即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循环的相续现象”。有没有实在的存在?没有!确实是一点实在也没有,如梦幻泡影,万法根本不存在,它是生灭同时。明白了何以现这些法相,一切法相根本就不存在,若存在就是真的,不存在就是假的,于是真相大白,这样才能彻底放下。若还有一个放下的念头,还是假的。身是波动的现象,能把“身”放下,“我”也放下,不再以为身是我,才得入门。身见破了,没有我见,当然就没有我所,世出世间没有 一样东西是自己所有的,没有“我所有的”,没有“我执”。这些是“名相”,其实修行人不着名相,名相也是假的。(净空法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不但无我,也无法,法也是因缘生,也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相续的现象”。无我,才能真正把我放下,从根本处彻底放下。“我”已舍弃,哪来的“我所”?五欲六尘是我所,也放下了。没有我,还有谁贪恋五欲六尘?当然彻底放下。世间所有一切典籍确实没有这种说法,唯有佛法说得详细明白,因为这个现象是佛与大菩萨亲眼所见的。世间人没有这么深的定功,心没有那么细,所以见不到真相。好比我们看电影银幕,确实是一张张影片在那里放,粗心的人没看出来,好像都是真的事在那里活动。如果眼光敏锐、细心的人来看,便知一张张的幻灯片在替换。性就在相上,性相是一,不是二。只要心里不着一切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一着相,金就见不到了,只见器了,因为只见到相,而忘了它的本质。其实相就是性,至于见不到性,那是因为没有见到真相。真相是一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确实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净空法师)

TOP

续 25


    ◎佛在大乘经里常说“万法唯心”,《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说“一切法从
心想生”,《观经》上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些话意义无限深广,贵在能真正体会,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则受用无穷。佛菩萨是用离念的真心,一切不着相,法尔任运的显现境界,所以对于现象的所以然,真实的相状,了解得十分透彻。科学家们还是用意识心,虽然他也有相当的定力,仔细观察,但不免还是落在意识的范畴里,换句话说,没有离开心意识,也就是我们在经典里常讲的轮回心,所以纵然观察得非常微细,他没有办法了解其所以然,依旧不能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掌握六道轮回,掌握十法界,这是说明科学跟佛法的确有非常接近之处,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了解事实真相的目的,就是能控制环境,主宰环境,我们在大宇宙、小宇宙中都能作主宰,佛法之目的确实如此。学佛彻底明白真相,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不执不著,所以他现前的生活就幸福、自在、美满,无论想法、看法、做法、说法,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事实真相是相有、体无,所以,在相上他有种种的享受,但是不执著,不执著就与“体”相应,就与“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相应。因此,他享受幸福、快乐是正面的,而没有负面的。世间人在形象上能得一点享受,但是付出的代价非常重,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了解一切法体空,在这里生分别、妄想、执著。佛法跟世法差别就在迷、悟之 间,一念觉悟,彻底明了就是“佛法”,所谓“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万法皆如,一切皆是”,就是这个意思。(净空法师)  


    ◎我们凡夫执著时间是个定法,其实时间不是定法,时间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我们俗话常讲,人要是逢到欢喜、喜事的时候,觉得这个时间好短!如果遇到苦难的时候,度日如年。可见得这个时间哪是真的?不是真的!《华严经》上说“念劫圆融”,可以把一念展开为无量劫,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净空法师)  

    ◎心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虚空法界芸芸众生都是它现的。为什么有十法界?为什么有不同维次空间?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心错用了,心要是正用,只有一真法界,心错用了。怎么错用?心里头夹杂着无明烦恼,夹杂着妄想分别执著,一真法界就产生变化,就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但是你要知道,无量无边的法界还是一法界。无论是正用,无论是错用,总而言之,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是真相,这是世出世间的真相。几个人明白?明白的人心安理得,得大自在,佛法里常讲,“解脱”。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你天天被烦恼所转,被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所转,你是苦不堪言。(净空法师)  

    ◎佛常用梦幻作比,梦中有现象,梦中也总有自己,除自己外,有山河大地,楼台殿阁,诸多人
物。梦中境界从何而来?梦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其它景象也都是这个妄心变现出来的,因此可以领悟到整个的梦原来就是自己,全梦即心,可以肯定,我们现在正在作梦。十法界依正庄严、山河大地皆是自心变现出来的,除了真心本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与大菩萨对此事实认识清楚,证得法身,所以他对众生是一律平等对待,因虚空法界与自己是一体,不谈什么条件。佛菩萨对于众生是自己对自己,所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净空法师)  

    ◎相分是由见分变现出来的,“一切法悉皆空寂”,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家讲的“万法皆空”,这是事实。这个“有”是“假有”,不是真的,是假的,而“空”是真的,所谓真空。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身体所接触的,眼前这些法,从理上讲是空的,从事上讲是有,摆在我们面前,有啊,有是假有,是假的不是真的。这“真”、“假”怎么个说法呢?永远不变是真的,如果它会变,那就不是真的,所以“空”是永远不变,所以叫真空。“有”呢,一切现象都在变化,我们人很显著的变化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人都可以觉察出来的,其实细微的变化,如我们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刹那刹那都不停啊,所以它是在变化的。至于植物,经上讲有生、住、异、灭,矿 物,甚至于星球有成、住、坏、空,这都是我们能理解,能觉察到的。所以一切的物相,统统是在变化,既然都是在变,那就不是真的,所以这个“有”,佛称它为“假有”、“幻有”、“妙有”,真空妙有啊。但是诸位要知道,佛家所讲的空、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如果把空、有分开来,那就大错特错了。“真空”就在“妙有”之中,“妙有”就在“真空”里面,“真空”是体,“妙有”是相。这个道理明白了,帮助你舍离一切执著。执著从哪里生的呢?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可以得到,这才执著。搞清楚了,才晓得原来什么都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一样都得不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那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自然就肯放下了。真正放下了,那个真的、永远不灭的,你才会得到,那叫“真正的自己”。“真空”讲的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为什么叫它“真空”呢?因为它没有迹相,眼看不见;没有音声,耳也听不见,甚至于我们连思惟想象都达不到,我们的六根,对它完全失去了效用。它确确实实存在,它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法都是从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叫“成佛”,你见到性了就叫“成佛”。尽虚空、遍法界,自己做得了主宰了,自己做了主人了,这叫得“大自在”。(净空法师)  

    ◎宇宙本体为何?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宇宙由心变现,心是能变,宇宙是所变,能所皆是一心, 故能所不二,心境如如,心是无处不在。佛法教我们认识真心,真心才是自己的主人,一切万法的真正主宰。(净空法师)  

    ◎“正因佛性”即一切众生之本性,一切有情无情,包括一切动植物矿物皆有,有情叫“佛性”,无情叫“法性”,它是一切法之本体,一切法都是由此流露而出。故《华严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因为一切法性体同,故为同一法性。(净空法师)  

    ◎自性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宇宙人生一切诸法皆由此变现而生。(净空法师)  

    ◎一切法皆是本性所显,故不分别不执著,随拈一法皆是本性所显,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净空法师)  

    ◎佛见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因为佛见到一切众生的真性。我们何时见到一切众生都是佛,自己就成佛了。同理,见一切众生皆善,自己才是纯善。(净空法师)  

    ◎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没有烦恼,这就叫佛。(净空法师)  

    ◎何谓真心?离心意识谓之真心。何谓离心意识?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即是真心。(净空法师)  

    ◎佛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从这一句我们看到,佛说的心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后面讲
胎、卵、湿、化,就不必提了,这个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讲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大千世界,那个心量多大!这是我们学佛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心量小不能成佛。佛和众生的差别,就是他心量大;我们成不了佛,就是心量小。他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能成佛;我们今天这个心量,点点滴滴都要计较,要分别,要执著,怎么行?所以一开端世尊就教我们将心量放大,要为一切众生之类。众生的类别,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不仅讲有情众生,他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没有加上“有情”,则有情、无情都包括在其中。讲有情是指动物,无情有植物、矿物,可见都包括在其中,这是我们生活的范围。我们在这个范围中怎样过生活,学佛无非就是学这个,这是很现实的,绝不消极。学佛就是学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过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美满。这是佛法,大乘佛法,就这样发心。(净空法师)  

    ◎心量小,DA法也变成小法;心量大,小法也变成DA法。心量大,点点滴滴、一举一动,都是圆满的DA法。(净空法师)  

    ◎利益众生是真正利益自己,自己得大自在啊!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净空法师)  

    ◎知道众生同体,我们对众生有一份特别亲切之感,一切众生不是外人,是自己心性所变之物,同体,因为同体,慈悲心就生出来。清净平等是从当体即空生的,大慈悲心是从同体上生的,“则不知不觉,我执自然化去”,能常常这样观照,我执、法执不必刻意去断,自自然然就化掉了,所以这是大而化之。(净空法师)  

    ◎僧曰:“我今告汝,汝当谛听。汝今朝之身乃过去善恶妄念二因合成,非汝法身也。汝之法身,即如来之体,本来空寂。今朝此身皆过去作善作恶所种之因结聚之果所现之身,故此身名为业果报身,一切善恶诸业皆以此身而受报。善恶业之轻重不同,报应于六道轮回之种类亦不同,故有富贵贫贱之不同。作善者,受轻业;作恶者,受重业。轻业距佛果近,重业距佛果远。作善事之上品人报应结果升天堂成仙人,天堂一切乃善果享受。作恶事之下品人,报应结果入地狱成饿鬼,地狱一切乃恶果享受。作善之人种善因故结善果,作恶之人种恶因故结恶果。此二因皆起于善恶二种妄念。菩萨观今朝之身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长住如来体性,不随善恶二因所转,故不结二果,脱离轮回。菩萨慈悲众生,无灾、无难、无有业障,发普度众生之心,成就方能普度,故结成就之果。菩萨不断 慈悲普度心,为度众生故。”(僧题和尚)  

    ◎我们修学大乘,目标在如何能会相归性。“性”是一,“相”是森罗万象,很多。怎样能将“多”归成“一”?一就是性,心性。“会相归性”,就是在相上见性,只要不着相,相原来就是性。所以,只要一切都不分别、不执著,哪一法不是真性,哪一法不是实相?由此可知,我们在相上见不到性,就是因为着相,执著法相、分别法相,错在此。因此从性上讲,没有生,没有不生,生与不生说不上,所有一切相对待的都说不上,这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凡是说得出的,都是相对的,离开相对,怎么说法?不但不能说,也不能想,一想,想的对面有个无想,就是相对的法,想与无想都没有,才能见到性,才能见到实相。事上虽然认真努力不疲不倦地做,而心里若无其事,根本就没有想这回事。我们学佛,就学这一点,可是我们学不来,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起心动念,不可能心里若无其事,还认真努力将事都做好,我们很难想象得到。这种境界要慢慢学习,就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从这些地方学习。天天要穿衣服,天天要吃饭,学不着相,学若无其事,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这是清净。若四相具足,我、人、众生、寿者,则心不清净。自己若无其事,这是清净。“但蓦直如法行去”,一直这样做,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有妄 想执著,就对了。“是人心中初不自以为信成就,初不自以为心清净”。这是真正修行人的心态,真清净。(净空法师)  

    ◎“义在言外”。佛每用一个名词,皆是启发我们的悟性。分别执著的具体显现,就是“成见”,心里有成见,已经有个标准,有个框框在,不合适的,他不接受,这就没有法子。不但听经、看经如此,在生活上、工作上,一切活动里,都要懂得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就决定没有成见,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地接受,这才能触动悟门,让人真的开解领悟。一有成见就不行,特别是大乘佛法,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就得受用。可以从这一面体会那一面,就是不着相,透彻了。(净空法师)  

    ◎佛是教我们断烦恼、开智能,而念念都有“我”,这是烦恼、生死以及一切病痛的根源。如果能将我看淡,日子就过得很幸福,就会很快乐。必须对佛法真正深入的人才能懂得,才同意佛这种说法,肯定佛讲的道理确实没错。(净空法师)  

    ◎我们都把身体当作“我”,我从哪里来的?父母所生的。父母真能生吗?父母如果真的能生,喜欢生多少就可以生多少,那才是能生。为什么有的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小孩?反之,有些人不要小 孩,偏偏生一大堆?仔细想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父母并不能生,父母只是缘,另外有因,“因”遇到“缘”就结“果”。(净空法师)  

    ◎相随心转,修清净心转业力,我们身体的病痛是业报,业消了,病也就没有了。病、老、死都是业报,业转过来,人就不老、不病、不死。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我们相信佛的话。拿治病的钱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点功德,非常之好。人心清净了,相就清净,身就清净,不会有病痛。有病是业障,要忏悔业障,业消时,什么病都没有,相貌变庄严,身体体质也改变了。修慈悲心,相貌就好看、就慈悲;修清净心,相貌就清净,身体也清净。这真正懂得养生之道,将来不生病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TOP

续 26

◎不要想自己,想自己没有好处,人常想自己,就将自己想老、想病、想死了。念念想光大佛法,念念想利益众生,念念想别人,没有自己了,谁老、谁病、谁死?都没有!因为有我,才有生老病死;没有我,生老病死谁去承担?这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空了,生老病死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也没有了,这是彻底解决的办法。起心动念都想到自己,这是偏见,是执著,不是智慧。(净空法师)  

    ◎要想到人有生当然就有死,不必怕死。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去,来的时候没有带一样东西来,死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你真正了解这个道理,真正参透了,你现在这个心就清净了。(净空法师)  

    ◎一切法,包括身体,都是变化的,都是无常的,梦幻泡影。不执著,什么事都没有了。  

    ◎佛所有一切法是破执著。“一切法当体即空”,连自己的身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观念的好处很多,最起码能不生病。“当体即空”,病在哪里?没有病。另一个好处是年轻,纵然功夫不够,也不容易衰老。忧、悲、老、病、死皆因有“我”这个错误观念,认为外面东西都是实在的,才惹的麻烦。若真能放下,忧、悲、老、病、死皆没了,真有好处。不仅生活在此,生活在尽虚空遍法界皆得自在,无不自在!(净空法师)  

    ◎“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人要是真正了解真相,活得多么自在、多么快乐。没有得失心,今天赚了很多钱,也不会欢喜,是假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今天赔了钱,被人骗了一大笔,笑一笑,也是假的,没事。这怎么不开心,怎么不快乐!所以人就不会老。若天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忧能使人老。没有忧虑,人就不会老。若想得太多,忧虑太多,不但使人老,还会带来许多疾病。心地清净,不但人不老,也不生病,多快乐。得失与我根本不相干,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勉强叫你做,事实如此。若说有关系,是自己错解了,不是事实。确实是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与事实真相就相应,相应就自在,就无障碍,“断妄念而舍生死根本”。(净空法师)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老、病、死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都是因为“我”才有的,我老了,我病了,我要死了,因为“我”才有这些东西,才有这一大堆的问题。“我”都没有了,这些东西全都落空了,全都没有了。转变在一念之间,问题在你会不会转,你明不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不知道这些事实,搞明白了,搞清楚了,自己就会转了,就大自在了。(净空法师)  

    ◎般若就是离一切相,你懂得离一切相,那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心永远清净,心不会被外境所污染,这是智慧。世间有不少人修一切善,他不知道离相,修的善很多,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没有般若,纵然是有观照而没有般若。般若是佛母,一切法从般若生,我们不能离开。我们学佛,尤其是学金刚般若,目的何在?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就是金刚般若,我们真的得到受用,真的得到好处。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离相修善,穿衣吃饭都不例外。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规规矩矩、如理如法,这就是善法,这就是智慧。你肯做、肯坚持,那就是高度的智慧,无论有人看见或者没有人看见,绝不 改变样子,这叫做观照,观照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因观照功夫得力,这才能够证入实相,这是修行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净空法师)  

    ◎佛法要在生活当中行,不是在口头上念的,口头上念不能成就,要做出来。果然做出来,你身心清凉自在,天天智慧增长,法喜充满,得无量的受用。不是叫你每天念多少部经,念几万声佛,念累死了,还是打妄想,还是生烦恼,那样学佛没用处的,不能成就的。要学会观照,用佛说的话对照、指导自己的言行。(净空法师)  

    ◎常常保持着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也就是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就是实相,第二念就变了。诸佛菩萨能够永恒保持第一念,我们凡夫保持不住,第二念里面就有分别、执著、妄想,那就不是实相。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就是实相,就是真忏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量劫所造就的罪业也是梦幻泡影,觉了就没有了,不觉,在三途六道里决定有果报,没有办法避免,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换句话说,你只要有念,有我、有人,只要有四相,善恶果报你就得要受;四相没有了,这个我就没有了,苦报,我没有了,谁受?没得受的。只要有我,你就够受的,你有得受的,所以, “我相、我见”不能不舍,不能不离,不离, 三界六道就有得受的,受不完!生生世世无量劫都得要受。(净空法师)  

    ◎我们要把观念改正过来,使自己起心动念,念念皆与佛法相应,也就是与自性的性德相应。这一点特别要了解,否则能得到的受用,就打很大的折扣。若不了解,所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东西;如果明白了,听到释迦佛讲的,是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迷惑颠倒,性德没有能够显露出来,借着释迦牟尼佛的言教,把我们的性德都引发出来了,其受用不一样。(净空法师)  

    ◎道怎么修法?“须先断惑”,决定不迷惑。什么是不迷惑?决定不为外境诱huo,常记住佛在《金刚经》的教诫,如果境界现前,心里动念,顺心的起贪心,不合己意的就讨厌,这就动心了,心才动,立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平,就不动了。断惑的好方法就是怎样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经文很有效,最好写在时刻看得见的地方,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一忘立刻就迷了,迷得很快,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惑,要断惑。(净空法师)  

    ◎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起了贪心,境界现前了,就想到经上两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贪心就没有了,立刻对治,就管用。看到不顺眼的人、不顺眼的事,嗔恚心生起来,马上想到“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心就平了。难分难解的事,繁杂得不得了,马上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立刻就平了。这就是观照,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得上,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用这个方法保持你的清净心,保持你高度的智慧。你在境界里不迷、不邪、不染,这个人生真有意义,真有价值,没有白过,没有空过,你的生活会非常充实,怎么不快乐,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净空法师)  

    ◎“总之,性真实,相虚妄”。“性”是能变能生,“相”是缘生之法,是波动现象。一切境界中,真实性在哪里?就在一切境界中,离了相就证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若要“证真实性”,须在相上证;你要证平等性,须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证;你要证清净心,须在一切污染境界里证清净心。可见清净处在污染处证,平等处就在极不平等处,是一不是二。在这里证得一,就清净,就平等;离开这个境界,到哪里修,到哪里证?所以,我们真正想修行、想成佛,日常生活中就是最好的道场,生活方式没有改变,日常工作没有改变,在这里就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得成正觉之心,就成菩萨、成佛,每一个行业都是佛菩萨。“于一切境界,不着相而归于自性,乃为真实”,般若会上讲的主题、总纲领、总原则就是不能着相,决定不分别、不执著。“观照纯熟,当体即空”,这是观照 功夫得力。初学自然不得力,境界或有或无,有的时候提起,再过一会儿又忘掉,初学的人总是不免功夫或断或续,但不要怕,起步都一样,我们是这样,别人也一样,现代人如此,古人也一样,即使是诸佛如来在因地,当初也与我们一样,所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要常常提起,因此早晚课就很重要,早晚养成习惯,纵然有时忘记,到时候就会想起来。早晚课养成提起观想的习惯,若功夫得力,则烦恼妄想、错误的想法、看法少了,我们的想法、看法更合经上讲的,逐渐趋向一致,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真正能体会万法皆空,心就清净,这是观照达到效果。“照住”就是得定,因为有高度智能,看到一切法,相有体无,在相上可以受用,因为体无,决定不执著,体是空的,执著它干什么!有受用而没有副作用,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起念则有,若无于念,一切皆无,故知本来平等”,一切法是因为有念才有,不但身体、健康与人的念头有密切的关系,完全成正比,若扩大,我们的依报环境居住环境,大则地球,更大的太空,许多的现象,包括天文现象,与我们的念头也有密切的关系。你不要以为,地球那么大,太空更大,与我根本不相干,那就错了。我们起心动念引起太虚空都会产生变化,只是我们的念头不太强,变化比较弱而觉察不到,决定有影响。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其影响的范围真的是尽虚空遍法界。如果没有影响那么大的范围,西方极乐世界阿 弥陀佛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这里动一个念头,为什么他会晓得?因为我们的念头像电波一样,已经传达到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他知道。念头的生灭,就是波动,不生不灭,波就不动,不动是本体,动是现象,相与体是一不是二。就像水与波一样,不动时称之为水,动时称之为波浪,若问波与水是一还是二,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要是说二,根本就是一,波就是水,水就是波,要是说是一,水是平的,波是动的。所以,佛讲真话,是不一不二,决不是模棱两可的话,而是真相。大家从这些事相观察、体会。(净空法师)  

    ◎“观照须观吾人之心性”,须是必须,“所谓消归自性”,这样才得受用。心性是什么呢?“真心”,心性就是真心本性,要观这个,你才会受用。为什么呢?这是根源,好像我们看一棵树,要看树根,再大的树都是从根长出来的。你将问题的根找到了,整个问题都解决了,你若枝枝叶叶上去观照,麻烦可大了,时间就太长,费的功夫太多,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无论是禅宗,是教下,修行都是教你从心性上观照。从心性上观照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是目的是一样的,譬如我们念佛求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心性,用这句阿弥陀佛将清净心念出来,就见性了,所以念佛就是观照。目标要正确,《金刚经》任何一句经文,都可以拿来观照自己的心性。刚才讲这个方法,依旧可以用心意识 常常思惟,譬如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观照这一句,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眼见色,耳闻声,一动心,动了贪爱的心,立刻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观照,不贪爱了,动了嗔恚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不嗔恚了。时时刻刻将心拉平,这是功夫,保持你的清净平等,不要被外面境界所动,因为晓得一切相是虚妄的,就不必计较,不用分别,心自然就平静下来。像这些句子,随便拈一句来观照,你就用这个功夫,这是功夫,是用功,这才是修行,思想行为错了,将它修正过来,是“修行”。我们成天打妄想,这是过失,用这个方法将妄想去掉,使心恢复到平静,这样修行就是“消归自性”,也就是说真消归自性,我们才得到真实的受用,也就是说得到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心起作用,就得受用了。(净空法师)  

    ◎“观一切法,如梦如幻是也。常作此观,执情自遣。此是破一切凡情之总观、要观,万不可须臾离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中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每天都应该多念几遍这首偈,知道一切法真的是梦、幻、泡、影、露、电。人生的真相是“梦幻泡影”,时常这样想,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淡薄了。(净空法师)  

    ◎佛所说的法,字字句句都是圆融、圆满的。讲事,其中含有很深的理,理若不透彻,经怎能令 人相信;说理,理中有事,理中若没有事,理就落空了,就变成谈玄说妙,无济于事。理中有事,事中有理,才能看出味道。说性,性里有修,性修不二,理事一如。明白道理事实,再回头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真正得到自在圆满。所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是离相,妄想分别执著皆舍弃,剩下一片清净心,清净自性就现前,在穿衣吃饭、处世待人接物之间,时时刻刻,在在处处,自性都现前。我们的自性为什么不现前?在生活上,任何环境,点点滴滴都执著,用的是分别、妄想、执著。合自己的意思,生欢喜心,欢喜也是烦恼,因为动心了,不如意的,生嗔恚心,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生嫉妒心,这就是障,将清净自性障住了。障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从自己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生出的。“在缠法身”,我们虽有法身,但不能现前,因为烦恼习气障碍自性,所以清净自性不能现前。(净空法师)  

    ◎我们欠的命债、钱债,生生世世不知与多少人结冤仇。存好心做好事,哪能一帆风顺?释迦牟尼佛也无法做得一帆风顺。这就是说明,无量劫来自己的冤亲债主不晓得有多少。如何消业障?凡是人家来找麻烦的,都合掌“阿弥陀佛”,因为这一笔就勾销了。如果心里不服气,还有怨恨心,不但没消掉,又加上一点利息,这事很麻烦。所以,学佛要有智慧,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时时消 业障,不再造业障就好。有一位同修说他很烦恼,他念《无量寿经》,念了不少遍,可是日子不好过,人家还骂他、侮辱他。他为什么那么难过?着了名字相,每一句骂他的话,都听进去了,都放在心上,好难过。如果真正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骂他的,骂几个钟点,骂累了,我一句也没听进去,不就什么事都没有?功夫不得力,经、佛都是白念了,真正功夫得力,没有这种现象。着相,就苦恼!心里一切执著、忧虑、牵挂,都放下,都没有,心缘相就离了,这事必须离相自证,别人帮不上忙。诸佛如来大慈大悲,也无法帮忙,一定要自己离、自己证,佛只能教我们方法,将理论讲清楚,要自己去做,佛能加持、保佑、帮忙我们的,就是这些。自己的生活,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工作应酬、迎宾接客,念念都与无实无虚相应,不住相,认真做,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所过的日子完全是金刚般若智慧,这就是全性起修。诸佛如来不是不保佑我们,问题是自己肯不肯接受佛力的加持。果然信心不逆,三心齐发,一切诸佛如来都保佑,自己就接受到了,如果做不到,怎么求佛菩萨加持保佑,也是枉然。(净空法师)  

    ◎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缘分不具足,什么事都不能成就。(净空法师)  

    ◎“相”是假的,缘聚相就生,缘散相就灭。缘聚则现相,缘散了,相就消失。一切相没有生 灭,只是因缘聚散而已,这是事实真相。般若经常说的 “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乃是缘聚缘散而已,没有真实。“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佛菩萨在一切事相里面,能够自在地受用,他没有执著,所以他只有快乐,没有烦恼。连自己身体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呢?这是真实的。外面这个身体是四大五蕴,缘聚现相,这要懂得缘聚现相,缘散相灭。人有没有生死?人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很快乐,因为人都贪生怕死,所以世尊说这个道理。缘聚缘散,聚散无常,如果“见诸相非相”,你见性了,见性就叫见如来。把金比喻做性,器比喻做相,着相的人不见性。假定叫你拿一百两黄金来,你说:没有,我有项链、手镯,就是没有黄金。这就是着相了嘛!着了相就忘了性。相是性之相,性是相之性,相千变万化,它的性不变。怎么成佛呢?离一切相就成佛了,就是此地讲的不住、无住。(净空法师)  

    ◎缘该了的,譬如你遇到讨债的,要还他。我们现前借人家的钱,当然到时要还他。有些债是前世的、过去生的,我们不知道,钱无缘无故被人拿走,或者被人骗去,或者在某种环境之下被人家抢取了,我们拿不回来,都有缘故。即使小偷将你的财物偷去,也是缘。为何他不偷隔壁的而偷你的?你要晓得,隔壁那个人前世不欠他债,所以不会去偷他的,而来偷我的。不学佛不知道,学了佛才晓 得,这笔帐了了,他偷去算了,不必报案,帐到这里就结了,这样好。要真正懂得,不懂不行!总而言之,不是我欠他的,就是他欠我的。我没有欠他,他偷去了,他来生欠我的,我也一笔勾销,我不要了,来生我到极乐世界作佛。这是说明“缘应了者,得机便了”,“不与纠缠”。一纠缠就没完没了,麻烦才大!生生世世纠缠,这是愚痴,不是智能。智能的人一刀两断,再不搞这个麻烦事。(净空法师)  

    ◎人与人相聚都是缘,这一生当中偶而见一次面,也是缘分,何况能够到一个家庭变成一家人,缘分就更深了。缘是多生多世结的,不是偶然的。缘很复杂,佛告诉我们,世间众生,父子夫妇四种缘,当然缘很复杂,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大类,没有这四类的缘,就不会结成一家人。这四种缘是什么呢?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有善缘、欢喜缘,这当然是最好的,所以孝子贤孙是报恩来的。第二种是报怨来的,过去的冤家债主来了,我们常讲的败家子,小孩将来长大了,搞得家破人亡,报怨来的。这都是事实,我们晓得。第三种是讨债的,讨债鬼,那就看父母欠他多少,欠的少,讨几年就讨完了。讨债鬼的小孩,一般都生得非常可爱,为什么呢?人家才肯还啊,还完了,他就走了。如果欠得多,大概要念到大学,那花了不少钱供养他。第四种是还债的,还债是儿女欠父母,那 也看欠多少,欠得多呢,对父母生活会供养得很周到,欠得少呢,大概就是叫你不挨饿、不挨冻就可以了,恭敬你一点点就行了,没有孝敬心,对父母不尊重,只是在物质生活上把你照顾到,那叫做“还债的”。有这四种缘,这才变成一家人。缘若是疏些,就是家庭的亲戚朋友。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不要把它当真啊,当真你就苦了,就有得受了,而且要造很重的业,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善缘当然好,恶缘来了,总归是要报的,所谓是“欠命还命,欠钱还钱”,这是不能不酬偿的,既然来了。但是后天的教育能够补偿,教育是真正能叫他明白此一道理,纵然过去世有怨,怨能够化解。实在讲,没有不能化解的冤仇,所以教育就是帮助我们化解,把恶缘化成善缘。化世间恩怨之缘变成法缘,这是最殊胜的了。(净空法师)  

    ◎“缘”很重要,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能够认识缘,一切法就不会有障碍,这是佛法常讲的“观机”。能够真正把“缘”字参透,世出世间法自然得到大自在。今天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物,都是自己过去世造的业果,所以要心平气和,逆来顺受。知道逆缘可怕,自己就要更警惕,不要再造恶业。如果不能忍受逆缘,起怨恨心,造的业就更深了,所以“忍让”很重要,什么都要能忍,什么都要能让。随缘消业,绝对不可以怨天尤人,否则冤冤相报,只有愈来愈惨烈。存心要 仁厚,别人对我不好,自己还是保持清净、快乐,如果怨恨在心,将来一定有苦报。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净空法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