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苦害对于坚忍修行人的五种功德利益

苦害对于坚忍修行人的五种功德利益

苦害对于坚忍修行人的五种功德利益




作 者:堪布索达吉传讲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伤害和痛苦对坚忍的修行人有许多益处,它能助长厌离心,除掉骄矜傲慢,悲愍陷于生死苦海中的众生,羞于作恶、乐于行善。

一般人都会认为苦害是人生的障碍,是安乐的违品,因而不愿遭受它。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如果用智慧去剖析,在坚忍的修行人面前,苦害会显露出功德的一面。痛苦如同双刃剑,对于脆弱者,它是致命的危害物;面对坚强的修行人,它是强而有力的助道之缘。作者在此,以其透澈诸法的智慧,总结出了苦害的五种利益。

、“厌离”,苦害能促使人们生起厌离心。在前面已讲解过,“无苦无出离”,大家回顾佛教史上,释迦太子示现游四门见生老病死之苦,而顿然生起出离求道之心;莲花色因悲惨的遭遇而厌离人世,以此而出家后一心向道,终证得阿罗汉之寂灭果;密勒日巴、虹身成就者班玛登德等等,无不是因苦难而入道,以苦行而彻证法性。回顾各自的人生道路,如果没有种种的挫折与苦难的激发,我们有几人会生起对轮回世间的厌离心呢?有多少人能想到深入佛法呢?如能想到苦害的这种功德,我们就一定会坦然地面对苦害。

、“除骄慢”,痛苦遭遇能有力地去除人们的骄慢。我们的一生如果样样都顺利、圆满,那势必会引生很大的骄慢心,对现实无法有明智的认识。尤其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对挫折害苦毫无经历,则很难认识自己的不足与过失之处,因此也难以生起恭敬心、信心。在修行中,如果经常遇到苦难的试金石,藉此可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修行程度。平时对自己颇为自负之处,如福报、智慧、忍辱等等,遇挫时可得到检验、衡量,并消除骄慢而谦逊下来,此时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恭敬心也就会得以增长。

、“悲愍生死众”,痛苦可激发修行人对生死狱中有情的悲心。凡夫如果不去亲身体验,就无法了知其他众生所忍受的苦难。我们生病后,才可了知有病苦的众生多么需要救助和安慰;有了饥渴寒热的体验,才可了知陷于这些苦受中的众生有多么痛苦……总之自己有了切肤之苦受经历后,就能推己及人,对陷于生死苦海中的父母众生,能从内心生起难忍的悲愍。有些修行人,悲心一直修不起来,其关键就在没有经历或观想痛苦,比如说观热地狱众生的灼烧之苦,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般人可能很难去观想清楚。自己如果遭受过火星灼烧、开水烫,或在观想前试着靠近烛火等等,地狱中的灼烧之苦就一定能让自己生起难忍的悲悯。

四、五、 “羞恶乐行善”:当人们对痛苦有切身体验后,就会明白恶业为自他所带来后果的可怕,以此而羞于再造使人痛苦的恶业,进而激起行持善业的意乐,为平安快乐而努力修善。尤其是修行人,在遭受违缘痛苦时,因了知痛苦是往昔的恶业所招致,而对恶业更为谨慎的避免,对善法会更加精进地修持。

    关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违缘问题,大家一心一意祈祷上师三宝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要痛苦,痛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希望你们一定要用佛法面对现实,不管外境如何,大家要随遇而安,只要能行持忍辱波罗蜜,就不会有什么痛苦难受的问题。我们都是佛弟子,应该慈悲忍辱,不能用嗔恨心、用非法的暴力手段去对抗逆境。作为佛弟子,不管对任何人,都要以大慈大悲心来对待,如果有嗔恨不满的情绪,那就会染污自己的“无垢尊贵种”,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是一种非常愚笨的行为,因为外境的苦害对自己的修行有种种助进作用,你不但不利用,反而用来造恶,这岂不是愚笨行为吗!

我想,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他能够保持平稳的心境,安乐境也罢,违缘逆境也罢,都会成为他修行上进的助缘。现在讲安忍品,逆境显现了,这是帮助大家锤炼信心、安忍力的良机,希望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

——节自索达吉堪布传讲《入菩萨行·第六品 安忍》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