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也是经上所讲一切善法的绝对标准。帮助众生觉悟,那个觉要正觉,不是邪觉,是正觉。什么是正觉?决定是趣向明心见性的这个方向、这个道理,这个觉就是正觉。因为世间法里头也有觉,我们看到世间这些科学家、哲学家,对于宇宙人生他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他那个觉悟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本性,前面也略略提过,这种觉不能算正觉。还有世间一些宗教家,他们对于宇宙人生,也有相当程度的觉悟,但是不能出三界。宗教家,我们晓得印度的宗教比一般宗教要高,他们宗教修证可以能够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依旧出不了三界,这个觉不能算是正觉。正觉唯独佛法当中有;换句话说,就是一定要离四相。得到正觉,在佛门里面称他作阿罗汉、辟支佛。再向上提升叫正等正觉。佛法确实是正字招牌,正觉、正等正觉,没有离开正,正而不邪;等,等于佛,没成佛,等也是平等的意思,平等觉,这是菩萨所证的,是法身大士。换句话说,见了性,性是平等的,所以见性的菩萨,我们称他作正等正觉。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都称之为正等正觉,因为他见性了。见性之后,与一切众生接触,他用真心不用妄心。没有见性的人用妄心,他不会用真心。妄心是什么?就是意识心、生灭心。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用的是这个心,妄想心、生灭心。见了性之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跟如来果地上的心没有两样,真心。

真心是永远不会变的,真心是清净的,真心是平等的,真心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叫它做平等心。真的达到清净平等,他用这个心,这叫正等正觉。正等正觉达到究竟圆满,那就再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如来果地上所证的,我们一般也称为圆觉,圆满的正觉。圆满的正觉,通常我们对他用一个很尊敬的称号,叫大觉,圆满大觉,这是对如来果地上所称的。你就得了,得的是这个。是不是真的得到?给诸位说,如果你真的有得,谁得?我得,我相还没离,你还有我相;我得了你没得,你还有我相、人相,四相具足,那你没得。这个得是不得已的说,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假设有个得,其实没有得,你要是说得就错了。为什么说无得?得而无得,无得而得。这话怎么讲?因为究竟圆满的大觉,是你自性里本来具足的,你得个什么?得要是说,这得来的,我本来没有我得到了,那才叫得,本有!本来有的,哪里叫得!佛为我们说一切法,都是我们自性当中本来具足的,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佛教给我们把一切妄想、杂念统统舍掉,统统放下,心马上就恢复清净了。清净心里面,智慧德能又现前,好象得到了,其实是本有的。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是真的得到,是得无所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本经里面讲就是「实相般若」。所以佛一桩事情他说了许许多多名词,用意就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佛教里名词术语,都不可以执着,执着就错了。在般若里面讲,这就是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从事上讲的,实相般若是从体上讲的,事上也可以说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当然有用,用:「自受用」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受用」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无论是自受用,无论是他受用,都叫做「观照般若」。若不能够离相修善,纵然是修观照,里面没有般若,诸位要记住。般若就是离一切相,你懂得离一切相,那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心永远清净,心不会被外境所污染,这是智慧。世间有不少人修一切善,他不知道离相;修的善很多,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妄想、分别、执着,心不清净没有般若,纵然是有观照而没有般若。像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清楚,不清楚在修行用功的时候,往往就把佛的教训错会了、误会了。到自己修行没有成就、没有结果,反而埋怨佛菩萨给我们讲的话不灵,我们上当了,被佛菩萨骗了。其实佛菩萨讲得很清楚,你自己没有搞清楚,你误会了,还在怨天尤人、罪上加罪,过失就太大了。所以观照跟般若的意思,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般若是佛母,一切法从般若生,我们不能离开。我们学佛,尤其是学金刚般若,目的何在?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就是金刚般若,我们真的得到受用,真的得到好处。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离相修善,穿衣吃饭都不例外。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规规矩矩、如理如法,这就是善法,这就是智慧。你肯做、肯坚持,那就是高度的智慧,无论有人看见或者没有人看见,绝不改变样子,这叫做观照,观照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因观照功夫得力,这才能够证入实相,这是修行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


文摘恭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