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修习安忍的大恩善知识——怨敌损害

修习安忍的大恩善知识——怨敌损害

修习安忍的大恩善知识——怨敌损害




作 者:堪布索达吉传讲  





谓敌能障福,嗔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云何不忍耶?



    如果说,仇敌的诽谤损害等会障碍我积聚福德的善行,但是以此嗔恨仇敌也不合理。因为没有一种难行的功德能比得上安忍,那么我为什么不坚毅地忍耐呢?

每个生嗔恨心的人,都会有他自己觉得很正当的理由。在前面虽然作过种种分析,也破斥了种种颠倒的妄执,但有些人还是会找理由,他们说怨敌的损害会阻碍修集福德的善行,比如说自己正在顺利地闻思修行,别人前来干扰,破坏了条件,那么我为何不能为保护自己的修行而嗔责他呢,这很有必要的嘛!这种理由也不能成立,因为在所有的修行中,安忍是最难行的苦行,也是功德最大的一种善行,既然你要修集福德,为何不修习安忍呢?

修行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遭受别人干扰,也是难免的。自古至今,有许多不明因果的愚夫经常摧坏寺院,诽谤三宝,造很多恶业,在印度、藏地、汉地,这类事情都发生过不少。这种时候,有些人说:“为了保护佛法,我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然后拿起武器与那些损害者拼命。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有理由,可是实际上,对凡夫来说,在这种场合中肯定是充满着嗔恨心,而以嗔恨烦恼去杀害众生,到底是在捍卫佛法还是践踏佛法,这种做法的果报又会如何,明白因果的人都会清楚。我们修行佛法,其唯一目的是成佛利益众生,而现在如果对众生发嗔恨心,乃至杀害众生,岂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修行目的。所以,这种为保护修行而不安忍众生损害的理由,是荒谬的。作为佛弟子,对愚昧众生损害三宝的行为应该理解,佛陀在《阿难七梦经》早已明说此事。当时阿难尊者梦见一群猪闯进檀香林中,将檀香林毁坏无余。阿难尊者祈请佛陀释梦,佛陀授记此梦预示着末法时代中,将有像猪一样愚昧无知的白色衣在家人,到寺院中摧毁塔像、经函、僧人等等。末法时代的这种情况已经清楚授记了,但佛陀当时并没有说:你们应以嗔恨心去抵挡,杀掉那群恶猪,而树立法幢。佛陀一贯以“沙门四法”来要求弟子,要求以大慈大悲来对待众生。佛在示现涅槃前所说的《佛遗教经》中说:“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依佛陀的教导,我们出家修行佛法,不管遇到任何情况,也不能以嗔恚对待。经中还说哪怕是众生前来节节肢解我们,也应“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为了维护道场与生命等也不能以嗔心对待,那么更何况别人前来对自己的修集福德作一点小障碍呢,理应谨摄身口意三门,安忍不动。

如果要修集福德资粮,在面对损害时,是最好不过的机会,因为修安忍的功德,是其它诸难行苦行不能相比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修习过很多安忍难行,也亲口说过:“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作为修行人,如果能面对各种侵害,修习安忍,制服自己的嗔恚烦恼,那么其它的善行即使暂时受到了阻碍,而在积累福德资粮上,却能远胜其它持戒等善行。

若我因己过,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习忍福德因?



    如果我因为嗔恨烦恼粗重的过失,不能容忍敌人的伤害,那么岂不是给自己制造障碍,破坏了修持安忍这种积累福德的殊胜因缘吗?

    修持安忍是增上福德,获得解脱的殊胜方便,这种方便必须依赖有敌害等安忍境才能行持,因而在遇到怨敌损害时,实际上是得到了积累资粮的殊胜因缘。如果自己的嗔恚烦恼粗重,在面对敌害时不能安忍,那就白白错失了这种难得的积福良机。在表面上看这个过程,就如前偈中有人说他人来制造损害,是障碍自己修集福德,然而现在深入观察,这种说法完全是颠倒事实,他人来损害,实际上是给我们制造了修安忍的对境,提供了积集福德资粮的殊胜机缘。如果因自己的烦恼过失而不能安忍,错失了机会,那岂不是自己障碍了自己的福德善行,这样你有什么理由说怨敌阻碍你修集福德而生嗔恨呢?

佛陀在《供灯经》中说了四种不可思议,其中之一是说众生的业力、根基不可思议。我们每个人因前世所造的业不同,所以,在今世中各自的根基意乐千差万别,有些人在现世中嗔恨烦恼非常严重,平时无缘无故也要对他人生气不满,更况别人对他损害时,他就更忍不住自己的嗔恼,这样不但错失修行之良机,还要造很大的恶业。我们都应检查自己平时的心行,自己是不是也在给自己制造修福积善的障碍呢?如果安忍度不能圆满,不可能得到圆满的解脱,因而每一个想真实修行的人,在遇到他人损害时,应当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不要给自己制造障碍。阿底峡尊者说过:“别人加害你的时候,你不要生气,你如果生气,那怎么能得到修安忍的机会呢?”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

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

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没有敌害就无法修行安忍,有了怨敌的伤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既然敌害是修习忍辱成就福德的因缘,怎么能说他会障碍修集福德呢?好比应施时而来行乞的乞丐,是修布施的助缘而非障碍;授予我们出家戒的和尚阿阇黎也不是妨碍出家的障难。

对怨敌的损害,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自己修行中的障难,但用智慧去观察,并非如此。因为在我们的修行中,如果根本没有怨敌损害逆境,那自己怎有机会修习安忍呢?只有遇到诋毁伤害等逆境时,才有因缘修习安忍,成就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怨敌的损害实际上是修忍累积福德的一种助缘,是我们的福德因,哪有什么理由称它障碍自己修福呢?

安忍波罗蜜多的修持,在大乘修学道中非常重要。华智仁波切曾引教证说,一百个贪欲恶业之罪也比不上一刹那的嗔罪,因此对治嗔恼恶业,功德非常大。再说佛教是讲缘起生法的,不像外道那样说诸法无因而生或常有自在主生万法。我们要成就某种果就得去积聚它的因缘,修行人要成就佛果,必须究竟六度万行的修习,而安忍度是六度中必修的法门。要圆满安忍度,当然是离不开因缘集聚,只要具足因缘,果也就会必然现前。而修习安忍的根本助因是什么呢?这点我们都清楚,就是要有修忍的对境,也即怨敌的损害等。如果没有敌害的现前,你安忍什么呢?什么损害也找不到,安忍波罗蜜多就会如空中花园一样,可想而不可及。因此,大家对怨敌损害违缘要清楚的认识,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糊涂了,这些损害违缘是修福因,是每个修行人必须要有的,而不要颠倒是非黑白,认为它会障碍修福。

在讲述大乘菩萨行的论著中,没有不提及安忍度修习方法的,但是,像寂天菩萨那样具体而系统作引导的,却基本上见不到。这点你们去多加留意,便能确知,因此,大家对论中所阐述的窍诀,应细加研习消化。要不然,有许多人在平时说:“本来我的修法很顺利,但某某人害我,就中断了。这个人真讨厌,他是我修法的最大障缘……”他人前来给你提供积聚福德的机会,你却认为是障缘,这不是颠倒是非吗?真正障碍自己不是外境损害,而是自相续中的错误知见,错误习惯。外境已给你提供了难得的机缘,你如果能把握,修习忍辱,于短时间即可积累巨大的福德资粮,面对这种良好机会,你却迷迷糊糊为自己习惯的误执所支配,不但不加以利用,反而认为这是障碍,这种习惯的认识思维方式又是多么荒谬。

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明了安忍损害等对境并非修福之障,论中又以修习布施与持戒为例来说明。如同修忍一样,修布施度时,也需要借助一定对境才能圆满。如果没有对境,那我们又怎么布施呢?在你打算发放布施时,如果刚好有乞丐应施而来,这些乞丐正是自己成就布施波罗蜜多的助缘,是你积累福德资粮之助缘,而非障缘。如果某人说自己要发放修布施,在此时来了许多人,向他索要施舍物。这时如果他说这些人索要财物令自己很心痛,是妨碍他修布施的障难,那么这种观点,正常人谁会认同呢?一边说要布施修福,一边将乞丐的乞讨认作障难而拒之门外,这种做法是正常人绝不会做的。同样,如果你说自己要积集福德资粮,而在面对积集福德最好的来源——修忍对境时,却说别人在障碍你修福,这种说法也是智者所呵斥的谬论。

    修习净戒时也是如此。要得到清净的别解脱戒体,必须要依靠阿阇黎的传授,如果没有阿阇黎的授戒,我们的相续中,是得不到出家戒的。如果你说自己要得到净戒,可是又把阿阇黎当成出家修净戒的障难,那岂不是大笑话吗?而实际,修行人对自己的戒和尚都会感激恭敬:“啊,我能得到出家戒体和解脱道上的功德,全是他老人家的恩德!”既然这样,那对帮助自己修习安忍的善知识——怨敌损害,又有何理由不去知恩图报,反而要去无理地怨恨责怪他人给你制造障难呢?

本论在此所举布施持戒,属于六度中修习福德资粮的部分,而且是有次第的。大家闻思过《入中论》,大概都应知道,大乘菩萨在一地时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尔时施性最增胜”,第二地菩萨所圆满的是持戒波罗蜜多,第三地圆满的是忍辱波罗蜜多。菩萨在修习这些福德资粮时,如果有强而有力的外境助缘,那么成就起来就会方便得多。有的经论中说:他方世界的菩萨经常赞叹和羡慕娑婆世界的修行者,原因就在他们的国土中,众生福德圆满,弄得菩萨们无法找到行持布施、安忍等法门的对境。

布施、持戒、安忍等法门的修习,必须要对行者有困难,才能成就其波罗蜜多,否则是无力的。以安忍为例,下属对上级有权威者的损害忍耐不发,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安忍,如果是有权威而不发,方是真正有力的安忍修习,布施持戒亦是如此。所以,在修习安忍行为时,如果感到困难,对境很厉害,那么越需要去忍受,这样才能迅速成就,而不能错误地认为障难太大,去放弃修行。

世间乞者众,忍缘敌害稀,

若不外植怨,必无为害者。



在世间修布施的对象——乞丐有很多,但是修忍辱的外缘——怨害者却很少。如果你不曾与外人结怨,别人很少会主动来伤害你。

南赡部洲,有许多贫穷困乏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口中无食、身上无衣、无依无靠的众生都会有。我们都知道在那些富裕的国家中,像美国、日本、新加坡等,这些地方也有不少乞丐,如果你要修布施,无论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你有多么巨大的资财要发放,要找乞求者很容易,但是如果你要修安忍,需要找敌害等外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前面也讲过,自己现世中所遇到的怨敌仇害,都是自己在以前伤害他人的恶业所感,当然不是每一世中的怨敌都会在今生相遇,而且你在每一世中伤害过的众生,在与你结过缘的众生中,只是极少的部分。我们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人,但绝大部分与我们不认识,也没有什么接触,一般来说,与我们结怨为仇的人占极为微少部分。当然,有的人也有些例外,在他的业力感召之下,周围的人似乎是谁也跟他不能和睦相处,但这只是极为特殊的例子。对于历劫修持菩萨行的大乘学道者,要得到一个修安忍的对境,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菩萨在久远劫的修行过程中,恒时以慈悲心去对待众生,而绝大多数众生也以欢喜敬待来相报。那些性情善良的修行人,他与别人总是友好相处,而伤害他的人也很罕见。我们观察自己在平时,如果不是有意去与别人争斗,他人也很少有无缘无故前来损害你的。

    以前一些大修行人,为了修持忍辱,自己会主动去接触一些禀性粗恶的人。像阿底峡尊者在平时总是带着萨和桑嘎作侍者,萨和桑嘎脾气很暴躁,心高气傲,因此经常给尊者带来修忍辱的机会。我们即使在目前尚无能力去仿效,但至少不要拒绝逃避身边出现的修忍机会,抓住每一个违缘损害磨练自己。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因此,修忍的敌害助缘极为难得,就像出现在穷人家中的如意宝藏一样。他是能助成菩提行的良伴,所以我应该欢喜自己的仇敌。

怨敌损害的修忍对境十分难得,如果这种对境显现在修持菩萨行的修行人面前,那就会如同一个贫穷的人,突然在自己家中发现了如意宝一样,会为之高兴万分,对它极为珍视。初发心的修行人,没有广大财富来布施,也没有广转法lun利益众生的功德,如同贫子一样,无力利济他人。而怨敌前来损害,无异于在我们这些穷子的家中出现了功德如意宝一样,使自己有机会修持安忍,成就广大的菩提资粮。因此,对于那些给自己提供福德宝藏的敌人,我们理应去欢喜对待。

    《般若经》中说:“若闻他人之恶语,智者菩萨生欢喜。”格西朗日塘巴也说:“秉性邪恶众有情,恒为猛烈罪苦迫,见时如遇大宝藏,愿恒惜此难得宝。”修大乘菩萨道的行人,在遇到怨害对境时,不但不生畏惧嗔恨,反而生无比的欢喜心。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是有别,而是他们能确实知道,这些怨害境能给自己提供十分难得的修忍机会,能给自己带来积累巨大福资粮的福缘,它们确实是自己修持菩萨道中难得的如意宝,如果不依靠这种殊胜对境,就无法找到更好的积资方便。

我们对怨敌有没有这样的认识呢?各自返观自相续,便会明白了。作为修行人,我们与佛陀的教导,与真正的菩萨道修行人,相距还很远。“当喜自敌”、“视敌如宝”,这些不是口号,不是喊一喊就可以了,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乘修行人,必须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在实际行动上毫无勉强地体现出这些。虽然我们许多人的心相续中,烦恼习气深厚,要当下做到这些很困难,但只要自己努力,首先从道理上弄明白,怨敌损害是修行道上难得的逆增上缘,是能得到无尽福德的因缘。有了认识后,不断去加深理解,然后在行动上便可改变自己对怨敌损害的习惯反应,制止嗔恨,自己也就会慢慢从安忍修习中体会到佛法甘露的妙味,对自己的怨敌损害也就能生起欢喜心。我想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相信诸佛菩萨的金刚语,相信对敌生欢喜心而修安忍能得巨大福德,相信自己循之修习,一定会得到成功。《法华经》中说:“大有忍辱力,众生所乐见。”如果自己有了很大的忍辱功德力,那一切众生都会欢喜见你,自己也会恒处安乐之中,这时一切外境都不会引生烦恼痛苦,而是会使安乐增上。即使怨敌来制造损害违缘,你也会生起如遇大宝藏时的欢喜,以慈爱珍惜之心去对待他们。我们许多人虽然目前在面对怨敌损害时,要生起一些嗔恨苦恼,但现在遇到了这样殊胜的妙法,只要能以信心、恒心去修习,这些苦恼黑暗很快就会被欢喜心的光芒一扫而光。

——节自索达吉堪布传讲《入菩萨行·第六品 安忍》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