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蔡礼旭:人能循道义而走,他该有的福会更大

蔡礼旭:人能循道义而走,他该有的福会更大


有一位公务员他是负责海关的,他们那个地区风气比较不好,几乎很大部分的同仁全部都牵扯到贪污,结果一抓一半都抓走了。这一位朋友他没被抓走,后来他跟我们提到,他说在那个时候,其实他已经动了心,心里想「我拿了这些钱,我孩子的大学学费就有了,反正最多我进去关个几年也划算。」诸位朋友,这个算盘打得对不对?不对!真正触犯法网,父母家人一辈子可能都抬不起头来。而且俗话又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人假如明白命运,就知道人生的命运,都是自己种善因得来的,该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强求不来。可是假如我们用不法的手段去要来,很可能本来有十分的福气,触犯法网以后折成三分、四分都有。可是人现在不明这些道理,用小聪明犯法的人,还觉得自己有本事,其实很可怜,福都折光。人假如明白这个,就不会去强求,眼前好像一定要握在手上才是我的利,当我们汲汲于追求利,可能会忽略掉道义的问题了!

  宋朝的范仲淹先生他的孩子范纯仁,很有德行也有才干,政府请他来当官,他说因为我的父亲还在,我要好好侍奉他,我父亲百年之后,我再出来当官。他们的思惟都是要先尽孩子、先尽家庭的这一分道义,所以轻利禄重道义。等到他父亲百年,朝廷又找他,那你现在可以出来当官了吧?我的大哥还在,他身体不好,长兄如父。古代人这分心境让我们非常感动,后来他哥哥也走了他才出来当官。

  诸位朋友,他损失了吗?这个眼前的利不赶快抱着,以后就没机会?其实当我们放下道义不尽,而去追求利的时候,一来我们的内心、良心会不安的,人的良心时时都在!再来损了自己的阴德,哪有父母在受苦,我们在享乐,这样怎么会有福?范纯仁先生他尽了孝悌,他最后官至宰相,他的官比他父亲还要高,他父亲是副宰相,他是正宰相。

  所以人能循道义而走,他该有的福会更大。这在商业界我们也强调「利从义取」,利要从道义当中取,从为众人服务当中自然感来利益;「财自道生」,财物也要跟做人的道理相应。所以真正人明白这些道理,坦荡的尽自己的每一分本分,叫后福无穷,重道义的人一定有后福。

  我有个朋友,他那时候有个留学的机会,等于他是最受老师的爱护,这个机会应该是属于他的。但是他有个好朋友成绩也不错,跑过来跟他说「这一次我们公平竞争。」好朋友心里听了难受,这个机会让给他!诸位朋友,让好不好?有点犹豫。他让了以后,那个朋友很高兴就是他去留学,成绩不错。结果过没有多久,学校又获得一个更好的学校的出国机会,那个机会就是他的。所以真正修德,福不会少的!

节俭的人一定有福,所以「福生于清俭」,清廉、节俭的人,愈来愈有福。

  有一句话,我们当父母的人要很清楚,叫「禄尽人亡」。一个人这一生有的富贵,他假如用得很凶,用完了,命就没了。所以有一句话讲,一个人还没老,就先用老的福,他也老不了;一个人还没有富贵,就先用富贵的福,他也终究富贵不了,就花光了。所以我们注意去看,现在很多人英年早逝,有很大的比例都跟这个有关,他花得太凶了。

  我曾经去一个地方叫做凯旋门,在法国。大家去过没有?没有。那一条街,卖的都是全世界最贵的东西。然后,我难得去到法国嘛,应该去长长见识。结果我去的时候发现,那个最贵的东西都卖给谁最多?卖给中国人最多。中国人可能穷怕了,觉得买这些贵的东西显出他的身份。其实真的显了身份吗?反而人家更不尊重,觉得我们太奢侈了。结果我进去的时候,发现,那个服务人员很亲切、很亲切,你走进去,就感觉你进入皇宫,然后你是国王,哇,走路都有风。然后放的音乐,就是不断的催眠你,「赶快买,赶快买」。所以人没有定功,不要去那种地方。真的,你就在那个氛围之下,你就买了。然后当你踏出那个大门之后,哇,后悔了,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假如是这么去花钱,他的福一定很快就花完。

  好,而这一句话,再用另外一个角度去谈,假如他的福禄,他都很节俭,那福花不完,他就死不了,那他就会很长寿。是吧?细水长流啊。大家看许哲女士这么节俭,又念念为天下人着想,她今年一百一十一岁了吧,好像有几种版本,反正一百一十几岁了,身体还很健康。所以我们了解到富贵的真正意义,我们才有正确的思想去引导孩子做个真富贵的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