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他就觉悟、他就明白了?

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他就觉悟、他就明白了?

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佛法,他就觉悟、他就明白了?这种疑惑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明白,我们的眼光很短,只看到现前几十年,过去没看到,未来也看不到。佛菩萨告诉我们,凡是根性利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修那么大的福报。这话是真的,所以他这一生得人身,一接触佛法他就相信,他就把修学的宗旨抓住,他就真得利益了。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懵懵懂懂没觉悟。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供养诸佛如来?有!如果说没有的话,这一生你遇到佛法你不会相信,你就不可能坐下来听两个钟点经。能够坐下来安安静静听两个钟点,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是过去有善根,过去没有供养诸佛如来,决定不可能。但是我们的善根不够,人家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供养十几尊佛、几百尊佛、几千尊佛、几万尊佛,人家是无量佛,咱们不能跟人比,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是生生世世再薰习,也会薰习成他那个样子。

       还有一种方法是恶补,我们今天就是缘殊胜,如果在缘上你能够掌握住的话,你能把你的不足,过去供佛因缘不足,在这一生统统补过来。能不能?能。用什么方法补过来?印光大师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诚敬心不容易生出来。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大乘经不断的薰修,长时薰习,能够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这个力量大了。可是这里头最重要的,要锲而不舍,不能间断,要把这个薰习当作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办,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你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这个事情它的重要性就跟吃饭睡觉一样,一天决定不能少,什么都可以放下,这个不能放下,这才能补得过来。真正懂得这个方法的人,我相信有,真正肯干的人,少了,太少了。

       我跟诸位同学多次报告,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薰习成这个样子,我感激老师,我没有老师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今天,大概寿命早就完了。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应该那一年就走,延长这么多年。这个延长是非常重要的,四十五岁那一年往生,应该是同居土的下下品,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对于净宗的奥义知道的不多。要说我的长处,很简单,我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那个真干不是百分之百,顶多只有百分之二十;要是百分之百,那我今天这个境界应该在五十岁之前就达到了。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现在多用了三十年。我一生的成就,我向诸位坦白的说过,就是一天都不离开经典,我每天读经,每天讲经。讲经是什么?跟有缘同修们分享,这是很快乐的事情,我把我在佛经上所得到的东西给大家做报告。所以寿命延长对我的利益太大了,我感恩!对自己境界提升,慢慢契入境界,但是这个契入是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有助于修行,为什么?这个宗旨趣向把得很正确、把得很稳,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凡是不成功的、最后失败的都是方向目标把不住,我们中国人比喻叫墙头草。墙上那个草,根基不稳固,所以随着风两面倒,它立足不住。境界风动,自己如如不动,这才会有成就。

       这个成就是智慧慢慢的开了,境界慢慢就明白了,明白是看破,不动就是放下。顺境善缘不生贪恋,平常心对待;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不但不生瞋恚,还感恩。有人问,你怎么会感恩?感什么恩?真的要感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天天在考我,考试。戒定慧怎么成就的?考成就的,没人来考试你的话,你怎么会有戒定慧?考你的人愈多愈好,为什么?进步快,我们感恩。凡是一考就不及格,就完了;顺境善缘起了贪恋,就完了,逆境恶缘就怨恨,就完了。永远要记住,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虚妄里头断我的虚妄。我们的贪瞋痴慢疑、喜怒哀乐全都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慢慢契入境界,这个生活就很有味道。不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有味道,都在不断提升,全是华严境界。你看看善财五十三参,那就是华严境界!五十三参在哪里?就在现实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你会了,这就是住如来报土;不会的,这是三途地狱。关键与境界不相干,关键在迷悟。悟了,过佛菩萨的生活;迷了,过六道轮回的生活,都在心上转,外面境界全不相干。

       所以以端正心念这句话重要!菩提心是你的真心,我们用本经经题来说,大家格外亲切,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是什么?真心。真,不是虚妄的;诚,不是虚伪的,真诚心。真诚很抽象,什么是真诚?你从它的相上看就清楚一些。相是什么?清净、平等、觉,这就是真诚。清净是真诚,平等是真诚,觉悟是真诚。换句话说,你染污了,被贪瞋痴慢疑染污了,真诚心没有了;被喜怒哀乐染污了,那是严重的染污,被怨恨恼怒烦染污了,那更严重,严重的染污,真诚没有了。对待别人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真诚心。清净平等觉是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大慈大悲是真诚心对别人,那个慈悲里头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这叫真慈悲,这是你自己的真心,你本有的,只是你自己迷失了,发不出来。真发出来了,跟诸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诸佛菩萨用那种心,我也用这个心,我把这个心找回来,你就是走成佛之道。如果跟这个心相违背,有偏离,这方向也正确,偏上个五度、十度还不要紧;偏上个五度你还是菩萨,偏上十度你是阿罗汉,再偏上十度你是天人。现在全偏了,接近一百八十度,那就遭难,zai 难就现前。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净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阿弥陀经》为小经」,或者称之为大部小部,既然它是一部经,宗旨趣向一定是相同的。「盖此二经仅有详略之别」,《阿弥陀经》说得简单,《无量寿经》说得详细,它是同一部经。「故莲池《疏钞》称大经为大本,小经为小本,良以二者实同一经也」,这属于同一部的。「《阿弥陀经》之宗趣,亦有多说。兹择其精要者,如《疏钞》曰」,莲池大师所说的,这是小本《弥陀经》。「依正清净,信愿往生,以为宗趣」。极乐世界的依报是国土,正报是佛菩萨,都清净!自性本自清净。信,真信,真发愿,这两个字难,这两个字我们做到了,往生容易,决定往生,你要真信,你要真愿。真愿了怎么样?你就能把这个世间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我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许许多多人有个错误观念,我现在还没离开这个世间,我对这个世间还要认真,我哪一天往生了,我才放下。这话讲得是挺有道理,我们冷静去想想它是不是真有道理?到最后一念你放不下怎么办?不就去不成了吗?所以聪明人,没去我就放下,这才算保险!所以真正念佛人他什么都不计较,眼前一切活计,就是生活我们需要的这些,统统随缘,得过且过。

       我们知道弘一大师没有学佛之前,那个人是多么爱挑剔的人,对人对事一丝毫不苟且。他在日本念书,跟同学约了明天早晨八点钟你来见我。同学第二天来了,大概迟到了一、二分钟,他不开门,把人家臭骂一顿,你不守时间,我叫你八点,八点准时来,早来也不行,晚来也不行,这么样一个人。到晚年学佛之后,一切都随缘了。新加坡广洽法师告诉我,他们两个人是好朋友,弘一大师到新加坡是广洽法师邀请的,住在薝葡院。薝葡院离我们净宗学会很近,走路大概三分钟,拐弯就到了。我去参观他住的地方,就是弘一大师到这儿来之后,出乎意料之外,什么都随缘,没有一样他执着的。主人对他很尊敬,总希望让法师样样都欢喜,饮食起居怕这个东西不好吃,哪里知道他什么都好吃。咸,咸有咸的味道,淡,淡有淡的味道,苦有苦的味道,他什么执着都没有,他真放下了,把以前那些老毛病统统都改掉了,对人非常和蔼可亲,什么规矩都没有了,这是广洽法师告诉我的,那真好侍候。什么事情不必问他,自己怎么做他都欢喜,没有一样他说不好。他也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为什么?真正契入般若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还有什么不好?还有什么好计较的?什么都要随我的意思,这个就麻烦了,这个你执着没放下,头一关,你入不了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