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要想破外面的怨业,先要断内心的怨业

要想破外面的怨业,先要断内心的怨业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这两句是讲“五力”的效果,在效果里面讲‘众怨尽灭’。“怨”一个字里头含义就非常之深,不但外面来的障碍是怨业,自己本身的障碍也是怨业,懈怠、懒散都是怨业。五根所对治的,《教乘法数》里面讲的疑障,怀疑、障碍,这是怨业,懈怠是怨业,昏沉、失念、忘掉了都是怨业,后面讲散乱、愚迷,这些都是怨家烦恼,这不是外面来的。正像《八大人觉经》里面佛跟我们讲的四种魔,四种魔有三种是属于内在的,“五阴魔”是内在的,不是外面的,色、受、想、行、识,这是我们内身的,“烦恼魔”也是内在的,“死魔”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外面所有一切的魔障都叫做“天魔”,不是属于自己的。这就理解怨业范围之大。

  我们要想破外面的怨业,先要断内心的怨业。内里面断了,外面全部都化解了;内里头要不断,要把外面怨家化除,没有这个道理。外面怨家,无始劫结来的,永远都断不了。所以菩萨成佛,一定要做到“业尽情空”,他才能成得了佛。我们想想这一句话,他如何去落实?决定是从本身做起。众生成佛、修道这么样的艰难,到底难在哪里?他难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他对外不知道对内;消除业障他的着眼点是在外面,他不知道消除内在的业障重要。而佛在经论里面常常跟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世出世间十法界依正从庄严哪里来的?心想生的。为什么世间有这么多恶人?是我心想生的。离开心想,无有一法可得。逆境、恶人,是我们自己不善念头所生的,怎么能怪外面的环境?错怪了人家。如果自己念念都是善,你然后看外面境界,无有不善。佛为什么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心是佛。佛的心看外面境界,无一不是佛。我们自己哪一天成就?不要说成佛菩萨,那太高了,我们就讲善人、好人。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真正成为善人、好人?善人眼睛睁开,一切世间无有一法不善,饿鬼、地狱、畜生都善,那才是个善人。还有不善夹杂在其中,不是善人,他那个善是相对的善,不是纯善,纯善一定要离开相对,这才行。

  我们自己想想,经上举的这都是严重的烦恼,把它归纳——怀疑。不仅仅我们对圣教怀疑,我们对一切人怀疑,对事怀疑,对物怀疑。什么时候能把这个疑断掉?不能说别人对我怀疑,我也对他怀疑,错了,那就变成大障碍,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进展。他怀疑我,我不怀疑他。他拒绝我、排斥我,我退让,我暂时避开,我绝不怀疑他,到自己功夫真正深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能化解外面人对自己的怀疑了。他对我还有怀疑,说明我的真诚不够,我自己做得不好,决没有丝毫怨恨别人的心。念念要回光返照!为什么别人怀疑我?为什么排斥我?我们这样诚心诚意、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社会还不肯接纳我们;我们全心全力为佛教、为国家在此地培养人才,为什么国家不要我们、拒绝我们?我们的真诚做得不够!决定不能怪别人,不能怪社会,我自己做得不够。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在自己心性上下功夫的,这叫“内学”。如果一切都看到外面、看到别人,这叫“外道”。佛家讲内学、外道,是从这里分的。我们自己学佛,千万不要学成外道。“外道”是什么?“心外求法”叫外道。处处看到别人不是,这是外道;念念反省自己的不是,这是学佛。确确实实别人没有不是之处,纵然他作五逆十恶,他也没有过失,为什么?《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我们要怪他,我们就错了。我们想想经上这句话对不对?细细想想,确实他父母没教他,他的长辈没教他,他的老师没教他,他怎么会知道?所以他犯一切过失,我们决定不能责怪;我们有一念责怪之心,我们的心太刻薄了。

  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明白这个道理,才从往昔种种恶习气回过头来。回头都是不容易!天天亲近佛菩萨:每天读经,每天跟同修道友研究讨论,这是亲近佛菩萨。五十年,这么长的时间锲而不舍,天天在干,没有一天放下,我们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好不容易!你要没有毅力、没有决心,你怎么能转得过来?在这个时代,花五十年时间回过头来、转过来,已经算是很快的了,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转过来,决定不再堕落了。套一句宗教里面的话说,“自己得救了”,佛家讲“自己得度了”。自己得度之后,这个身体还留在这个世间,决不为自己,自己没有了;身体留在这个世间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明白这个大道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怎样赶走睡魔?如何对治懈怠?”

  答:在佛法里头,佛教菩萨精进波罗蜜,精进就是对治懈怠的。精进的方法很多,你自己可以选择,通常像譬如说听经、念佛有昏沈,我们看到他打瞌睡,这个时候用对治的方法,可以离开座位,你走到最后面,后面有空的地方站在那边听,或者是道场讲堂要很大,讲堂外面都有走廊,你在走廊里面经行听经,都可以。所以有很多方法,自己可以选择。(净空法师·2004年春节开示-学佛答问 2004/2/5)

  问:“弟子有个朋友,每逢诵经就会要睡觉。请师父指示,怎样才能克服?”

  答:这是昏沉的烦恼很重。有方法,你先读经,读经的时候,把它录成一个录音带,自己读经录成一个录音带。当你诵经的时候,你就把这个录音带放在随身听,用耳机放着很大的声音,你跟着这个录音带去念,能够把你的睡眠烦恼克服,同时你就不要坐在那里念,你可以走着念,经行、散步。用这个方法把你这个烦恼打掉。(净空法师·学佛问答·澳洲净宗学会 2003/1/4)

  这位同学问:“弟子虽经常失眠,但再怎么舒适(他这个话我不太懂)都不能入睡,服药的夜晚便入睡。睡不着,心恐拜佛不够精神,虽有一点不适,但一拜可以坚持拜佛,是否业障重?一样可以坚持拜佛。”

  答:对,你这个说法的意思,我懂得,业障是重。业障重不怕,要有毅力、要有决心,把这个关口克服。拜佛方式也很多,如果说是对治你昏沉的方法,你拜佛的速度可以快一些。就像念佛,追顶念佛,你的拜佛也可以用这方法,快速度。大概快速度,一个小时一般应该可以能够拜到两百拜,两百拜,如果拜得快的话,到三百拜。这个时候你不容易打瞌睡了,聚精会神,身礼佛、口念佛、心里面想佛,消业障。(出处同上)

  叶居士问的,听经闻法中如有打瞌睡时,是否业障阻碍?是否犯戒?如何对治?

  答:听经闻法打瞌睡,我们常常看到的,甚至于打呼的。不但现在我们道场有,世尊当年在世也有,也常常有这种情形发生,确确实实这是业障,这是障碍。怎样对治?对治,这是属于昏沉,对治你可以站起来,你可以走到后面,讲堂的后面,你可以在那边散步、经行,听经,不要坐在那个地方,坐在那里就睡着了,你走动,用这种方法。或者下来拜佛,如果讲堂很宽大,当中有拜垫的话,可以在当中拜佛,用这个方法来调整自己。(净空法师·日本东京法会-佛学问答2 2004/2/1)

  他的问题,弟子对于财色名食都不贪爱,但是每天都很疲倦,总要花很多的时间在睡觉上,但是精神一直都不能集中。

  答:对,愈睡愈迷惑,昏沉!睡觉是昏沉,哪有睡过了时候精神变成好的?没有这个道理。很累的时候可以休息,所以我们念佛堂,现在我们在澳洲净宗学会的念佛堂也是这个方式。念佛堂旁边有两个房间,大房间,通铺,一个是男众的,一个是女众的。念累了你去休息,海青不脱,一醒过来赶紧上念佛堂,这个方法好。我们这个方式也是采取祖师大德的教诲,念佛堂不需要法师来带,我们采取绕佛,以绕佛为主;绕累了可以止静,可以坐下来,希望坐下来的时间少,绕佛的时间长;实在是疲倦了,可以到后面房间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再进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中断。

  我们的佛七是七十天,十个佛七连着打,一年四次,就是春夏秋冬每一季我们是一次。也便利同学,同学们到那边去的时候要预先报名,因为名额有限制。一般申请到澳洲观光旅游,澳洲都会给你三个月,所以你参加一个佛七时间正好,七十天。这是真正是在那里用功,七十天不说话,七十天连电话都不接,跟外面就等于说是完全断绝。生活起居有人照顾你,心会静下来,所以静就能生慧,慧就有悟处。(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 2005/5/20)

  后面问的都是你的毛病都现前了,你看看,无论做什么事情精神都不能集中。现在每天做四个小时兼职工作,做家务也很散乱,做得很吃力,常生烦恼,紧张、忧虑,身体愈来愈差,大不如前,也不知是否跟年龄渐大有关系?你现在年龄五十一岁。(五十一岁还很年轻,是不是?)老法师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没错,一切法确实从心想生),我虽然不去想自己年龄渐大,但实在有有心无力之感。又想多抽一点时间看老法师的VCD,长时薰修,赶快抓紧时间依教奉行,真心希望今生能带业往生,不会空过,请老法师指教应该怎么从生活当中克服?

  答:每天少睡一些,最有效的方法是拜佛,拜佛能够克服睡眠。希望每天先从一百拜开始,每天早晨早点起来拜五十拜,晚上晚点睡拜五十拜,然后慢慢增加。如果严重的话,你要真有毅力、决心,每天拜个三百拜到五百拜,很好。我在早年初学的时候,我一天拜八百拜,消业障,早晨拜三百拜,晚上拜三百拜,中午吃过饭之后拜两百拜,一天拜八百拜。拜了之后很受用,拜佛是最好的运动,心清净,身体每个部位都运动到。(出处同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