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八识规矩颂讲话(学习唯识认识自我)

同学们!佛陀告诉我们:无量亿劫以来,我们的生死,是因为四个字:妄想执著。对不对?我们现在每天在讨论:我要了生死。我要了生死。我要了生死……如果我们放下妄想跟执著,不就解决了吗?同学们!这个放下的功夫,不做行吗?你不做这个“放下我执”的功夫行吗?不要管人家的是非善恶,每天回光返照看自己,一切的善人是菩萨;一切的恶人也是菩萨,也是菩萨。世界上没有几个人那么无聊,一天到晚做坏人,要毁谤人家、伤害人家的。这种人也很无聊,无聊到极点了!

要做这么无聊的事情,你也不太喜欢做的。所以,有人喜欢做这种工作,我们也把他视同是菩萨。因此当你的内心里面,转变一个观念,用感恩的,同学们!这个很好用,很好用!感恩心,你试试看!你用感恩心,这个世界对你就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什么你都感谢他,什么你都感谢他。

以前我相很重,刚修行的时候,看到人家批评我们,哎呀!很烦恼!我们现在不一样,转一个念头,感恩,感恩,确实是这样子,太了不起了,你很了不起!你怎么样不对……,是!是!我不对,是!我不对,你好,你好!就这样子:你好,我不好;你是,我非。直下承当,反正我接受你的看法,避免抗拒的心态,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不取不舍,就是这样,你讲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是不是?所以,今天诵戒,我就跟徒弟讲清楚:如果有一天,你徒弟要我师父走,那我也走,没有关系!

假设我在这边干扰到僧团,你们不要解散就好,好好地住下来。对不对?一切法无我,我该走的时候,还是要走。当然弄到这样,那就落魄潦倒了,那就麻烦大了,那就麻烦很大了!是不是?当然不太可能是这样子。这样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必须以大无我,我的存在,我要利益整个僧团,我住下来;如果我有伤害到整个僧团,我走,没有关系!你们好好地用功,没有关系!我也不会说:我真是苦命啊!我不会这样,本来就是这样子,一切法本来就无常嘛!该怎么做就是怎么做,也无所谓的。第七意识是思量为性。

【讲】【“第七识”,是思量为“性”,又是以思量为“相”;“性”是“体性”,“相”是“行相”;“第七识”虽是以思量为“体性”和“行相”,但是要加上“恒审”两个字才能够相称。】“恒”是恒常,“审”是审察。它常常一直在执著一个我相,所以,它一直审察著,强烈的一个执著性。【“恒”是“恒常”,无有间断。“审”是“审察”,非同泛缘。】把笔拿起来,泛,这个“泛”字,广而有间断叫做泛,漫无目的叫做泛,非专一叫做泛。非同泛缘,这个“泛”就是它范围很大,很大很大,它没有一个目标。是不是?它没有一个目标。第七意识它有固定的目标,它的目标,就是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它没有其他的工作可以做。简单讲:就是无聊,没事它就是无聊,有一个我相。闲着没事,到你家去走一走,人都是这样子,你不相信,你冷静想想看,你爸爸有没有这种事情?

你爸爸到晚上,工作回来的时候,或者是已经退休了,他闲着没事了,到隔壁张伯伯的家里泡个茶;到隔壁的林伯伯、林妈妈的家里泡个茶,去跟他坐一坐。他坐着,他不晓得要念佛,他不晓得要做什么。然后,活了七、八十岁;八、九十岁:奇怪!我活了这么久都不会死,很糟糕,我都不会死,很麻烦了!我活着又不晓得要做什么,电视又什么都看过了;世间的什么肉都吃过了;素食吃过了、肉也都吃过了。结婚生子,已经生了十几个,十六、七个了,够多了!

不晓得要做什么?叫我生,也没办法再生了,再来就不晓得要做什么?整天坐在那个地方,不泡茶,不然做什么?活到最后,变成开始一直觉得很无聊,他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该如何是好?没有听到佛法,他就是这样,迷迷糊糊。你看这些众生,他有没有一天到晚找人家泡茶?找人家谈话?为什么?他想要填补空虚的心灵,希望能够跟对方讲一讲……,

结果,七点多,很高兴地去跟人家讲话,十点多回来却绷着脸,不爽快!因为跟人家吵架了,本来是想去跟左邻右舍泡茶的,泡到后来跟人家吵架了!为什么吵架呢?一讲到他的媳妇怎么样,一讲到他的女儿怎么样,批评他的儿子,他就不高兴了,就回来了!你看我们众生的可怜、悲哀,到什么程度?无聊,就产生是非。然后,去那边坐着:那家的媳妇怎么样,那家的女儿怎么样,那家的儿子……你不谈这个,你要谈什么?谈一定谈人、事、时、地、物嘛!

开会的五个原则。对不对?不然你要讲什么呢?你讲来讲去,不是讲人家是非,你要讲什么呢?我问你:你不讲人家是非,你能讲多少话呢?他会讲: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成佛道吗?以前我们都常唱这首歌:无聊的人,怎么会如此悲哀……(师父唱)无聊的人,怎么会如此悲哀。听到佛法,他就不会,他内心就充满着喜悦,喜悦,非常非常的喜悦,知足,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慈悲、充满着解脱、充满着自在,内心里面:你怎么样,我统统原谅你,可以吧!

你如何是按怎(台语谐音),我统统原谅你,你怎么样我都原谅你!那就OK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处发生,当处寂灭。慢慢地体会,道就在这个地方。所以说:不同于泛缘,“泛缘”就是毫无目的的。第七意识是专一的,它是专一的。【第六识”,虽有“审察”,但是没有“恒常”。“第八识”,虽有“恒常”,但是又没有“审察”。】又没有审察。【“前五识”,不但没有“恒常”,连“审察”也是没有。唯有“第七识”,又是“恒常”,又能“审察”。今列表以明之:

八识:前五识】就没有了,空空洞洞的,没有线条,没有审察,也没有恒常。【第六识——审察;第七识——审察、恒常;第八识——恒常。

第七识,它恒审思量是甚么东西呢?此识以“思量我相”为用,就是恒常审察思量“第八识”为“我”,时时刻刻“相随”着“第八识”,所以我们“有情”的众生,从无始至未来,未断烦恼以前,日夜在大梦未醒中,镇守昏迷,】然后,【毫无觉悟,这是甚么原因呢?因为“第七识”和“四惑”即四个根本烦恼,与“八大”即八个大随烦恼,“相应”而生起“我相不停”啊!】简单讲:我相就是痛苦的根本。所以,人家说:斩断,砍树木要砍那个根,“根”就是我执、就是执著。修行能舍,难舍能舍,这是真的在行菩萨道,这是真的在行菩萨道。如果你冷静想想看,当然你们是在家人,你们需要经济的来源生活,对不对?以我们出家人来讲,冷静想想看,你冷静想想看,我们出家人,也没有后代。对不对?

我们没有儿子、没有老婆,什么都没有,那你留下财产做什么?你是要把那个财产放着,然后,把眼睛闭上来,然后,让徒弟纷争,或者是让他们去造业;还是尽快的做利益众生的工作,把金钱转换成功德,如果是你,你要做什么工作?再笨的人也不会留财产,大家都会拼命地一直施舍,再笨的,也不可能会拿这个钱来造业。对不对?十方血汗的钱,你就是要利益众生、普度众生,就是这样子!

【“六个转识”,完全是依托“第七识”,“转”,谓转变和转易;第七识染污,前六识也染污;第七识清净,前六识也清净;所以“前六识”称呼“第七识”,叫做“染净依”,由此识染故,令“六识”染,“六”虽行善,犹成“无漏”,】就是前六识虽然行善,还是有漏。【必此识清净成“无漏”已,】注意!“无漏”的前面加两个字:加“大乘”,这里是指大乘的无漏,是指佛果,不是指小乘的无漏。要注意!这里是唯识学,跟人家谈的不一样。小乘的,是指阿罗汉就是无漏。不!不!不!在大乘的唯识学里面,一定要到佛果。这里是讲大乘,第七意识清净,那么就是佛果,因为第七意识清净,第八意识就清净嘛!对不对?七、八是永远不能相离的,第七意识一转念,我法二执断,到最后,我们所谓的生相无明,那还是第七意识的最微细的。

所以,一定要到:金刚道后异熟空,一定要到金刚道,那么就是第七意识转最清净的,第八意识就是清净。意思就是: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是同时清净,不能分前后的。分前后是为了讲学方便,才讲:第七意识是由第八意识转变过来的;但是,到最后的清净识,七、八识,第七意识清净,第八意识同时清净。对不对?就像这两只手,第八识这个,第七意识这个靠着,当第七意识断的时候,第八意识也没有啊,也倒下来啊!

对不对?像两支芦苇这样子依附着,也不是说:第七意识靠第八意识,第八意识靠第七意识,两个互相靠,因为互相执著嘛!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一卡住,有我执跟法执嘛!我执断了以后,还有法执,第七意识一落下来,那第八意识做什么?体会得出来吧!对不对?就是这样子。【“六”乃得成“无漏”也。】前六识才成无漏。

七十页,这是第七意识的转识成智。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

“极喜初心平等性”:第七意识要转识成智,要开始的时候,转到初地菩萨,“极喜”就是初地菩萨。初心,有所谓:入心、住心跟出心,初心就是入心。因为,十地菩萨,每一地都有入、住、出,入心、住心、出心,我们在《唯识读本》就已经研究过了。所以,在初地菩萨入心的时候,他开始要转了,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平等性意即是无我执,诸法平等,诸法平等。所以,师父为什么感觉到:佛法实在太伟大?因为它实在是绝对的平等,绝对的平等。

“无功用行我恒摧”:把笔拿起来,无功用行,无功用,一定要到八地、九地、十地,以及佛地,才叫做无功用行。所谓无功用行,就是已经进入无生的法忍了,已经接近成佛了!那个时候,都是无为法,都是无为法,不是用有为法可以达到的。所以,无功用行,就是不须要、不假任何的造作,直接通真如,只是长养圣胎的究竟、圆满不圆满。

就像一条帆船要靠岸,你必须要把帆布收起来,收起来以后,它就自自然然地,慢慢慢慢地靠近岸边。也就是说:到最后要成佛,就不须要任何的功夫了,因为顺着无生,就直通萨婆若海。无功用行,就是八地、九地、十地、佛地。我恒摧,这个要加几个字:我相恒被摧破,“我恒摧”就是:我相恒被摧破,每一个字加一个字下去,“我”的底下要加:相,“恒”的底下加一个:被,然后,“摧”就是加一个:破,就是破我相。我相恒被摧破。整句的意思就是:一定要到八地、九地、十地、佛地,我相是指法我执,指法我执,法执的我相,法我执,不是指人我执。法我相恒被摧破。

“如来现起他受用”:前面要加几个字: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再讲一遍: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这个时候,如来、佛、佛陀,就现起他受用。意思就是:当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的时候,佛陀就慈悲,现起了他受用,他受用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的。利益什么?利益凡夫、利益二乘人、利益地前的菩萨,他受用。利益一切的这些二乘人,凡夫、二乘人、地前菩萨。

然后,“十地菩萨所被机”:不但是凡夫、二乘人、地前菩萨;十地,这不是指第十地菩萨,要注意听!是指从初地到十地,这个不能误会的!我们一念,念错,以为十地菩萨:哦!要到第十地菩萨,才受到佛的加被。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是从初地到十地,十地是指十个地: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是这个意思,而不是专指十地这一个地,是指十个地。从初地到十地菩萨,统统受到如来的加被。

【讲】【第七识,转识成智,也要到初地欢喜地——“极喜地”,】我们说:每一地有入心、住心跟出心,入心就是初心。初地的,【入心——“初心”的时候,才转成“平等性智”,由观自、他有情,】观自他有情就是观自他众生。

【及一切诸法悉皆平等;由观“自他平等”故,大慈悲等恒共相应,即是无“我执”之时。由观“诸法平等”故,无住涅槃之所建立,】没有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境界里面,意思就是:从空出假,就是要利益众生。无住涅槃,也就是说:不能只有安住在涅槃,一定要度众生,涅槃妙心,当下就是。【即是无“法执”之时。到那时候,方可任运自然,不必再加勉强,】不勉强,也就是不是有为法了,因为那个时候是无为了。

【即是“无功用行”,其所执著的“我相”,当然早已摧破无遗了。】你问每一个众生:他自由吗?他自由,他内心里面,怎么受情绪的影响那么大呢?他这个自由,只是怎么样?只是一个躯壳而已,躯壳而已。对不对?这个躯壳让你走东走西的自由,你犯法,我把你抓进去关起来,众生不是关这个身体,就是关在烦恼里面,众生一定关一样的。那么我们那一些闭关的法师们,谁那么无聊,自己跑进去关房里面被关起来?他也没有犯法,为什么要关起来?他找到更大的自由,回光返照。所以,佛教它是彻彻底底的自由,彻彻底底的平等,因为它空,破一切相。

没有找到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真平等的东西,不可能真正的自由。谁会自由?你自由吗?你会自由吗?今天你的父母去世,你会很自在吗?你活一活,活一活,突然你的先生去世,你虽然学佛,你能放得下吗?能吗?你今天正在热恋当中,爱得死去活来,女朋友突然跑掉了,你能放得下吗?你能保持冷静吗?那不行!不行就是还是不自由的。

所以,我们说:我们将这个身体卖给员外,我们把生命都卖给执著了,卖给执著。我们大家的身体都不能自由,不是只是身体卖给员外而已,连这个心也都卖给情绪、卖给执著,我们没有自由身。所以,我们不是卖身就是卖心,卖这个情绪,整个卖,卖给执著。执著这个员外很坏,可是你又不能离开它。

【到了这时候,成等正觉,从“如来”的“法身”,而现起了“报身”,亦即“受用身”。分为二种:

(一)“自受用身”,即是诸佛自住法乐的境界,等觉菩萨尚且不知,何况下地?】“下地”就是初地、二地、三地……等觉是十地菩萨再上去了,“下地”就是初地到十地。等觉菩萨都不知道,何况初地到十地?

【(二)“他受用身”,那是为从初地到十地的“地上菩萨”说法,使得到大乘法乐。“地前菩萨”及“二乘”“五趣”,是皆不能受用的。】统统不可以受用的。好!

第八识颂

这是最后了,讲到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比较不困难。

性唯无覆五遍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

师父解释一遍:“性”就是三性:善、恶、无记性。第八意识是善性?是恶性?是无记性呢?唯无覆,无记性,无覆无记性。所以,下面要加三个字,“性唯无覆”就是:三性里面是指无覆无记性,因为它是非善非恶嘛!然后,五遍行前面加两个字:“只有”五个遍行心所,第八意识只有五个遍行心所,触、作意、受、想、思,只有五个遍行心所。

“界地随他业力生”:把笔拿起来,“界”就是三界,地”就是九地。三界就是九地,九地就是三界,因为为了作偈颂好念方便,所以讲:界地。随他,把笔拿起来,“他”是指前六识,前六识,前六识造业,就产生第八意识的种子,就必须要六道轮回。也就是,三界九地的六道轮回,是随着前六识造业的力量而产生的,也就是因为这个种子,落进去第八意识里面。所以,三界九地,意思就是说:第八意识跑到三界九地的地方,是因为随着前六识造业的力量而去投胎。

“二乘不了因迷执”:把笔拿起来,“二乘不了”加几个字,加:阿赖耶识的境界,二乘不了阿赖耶识的境界,因迷执,因此而迷惑,有法执的存在。二乘他不了解阿赖耶识的境界,因为他还有法的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论主”就是:大乘说有第八意识,小乘说没有第八意识,就开始诤论。由此能兴大小二乘的诤论,大小二乘的诤论。小乘说没有第八意识,因为二乘人:声闻跟缘觉,他不了解阿赖耶识的境界,所以,小乘说没有第八意识。大乘说有第八意识,就开始诤论了!由此能兴大小二乘的论主、诤论。诤什么?诤第八意识的存在有否?所以,小乘还是不究竟的,不究竟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那一天,昨天,前两、三天泰国比丘来,泰国比丘来,我们法性跟法如跟他谈一谈……谈到涅槃的境界,涅槃,他认为涅槃就是灭。法性!你有没有跟他谈?小乘讲的涅槃就是灭,什么都没有,他们小乘的就讲到这个灭,就是什么都没有,他不晓得妙有,灭了就连妙有都没有了。所以,小乘怎么修,都没有办法成佛,没有办法,还是要透过大乘法的究竟义,究竟义。我不会说泰国话,要不然就去度泰国比丘。去的话,第一门开唯识,讲到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僧王也听不懂,因为他们没有读过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出家,那个泰国比丘,出家出了好长的时间,我看十六年了。十六年,你跟他谈起来,他认识佛法还是认识很少,十六年了,泰国比丘。是不是?因为透过法如的翻译,我们跟他谈一谈……他所知道的还是很有限,非常有限。所以,这个经教的通达,并不是说你出家久了就有办法的,没有善知识,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虽然我们讲堂这样子,每个礼拜上这么几堂课程,你能够熬得住三年、五年,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我们教授讲的:不得了了!熬得住三年、五年,就不得了了,每天讲,一直熏习……重复,真的!


所以说:一定要熬得住,才有根本,太早离开这个僧团,不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不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没有善知识,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它怎么样赞叹善知识?善知识是法身父母故;善知识是导航故;善知识者是明灯故;善知识者是般若故,是我们的般若。善知识是六度故,就是行菩萨道、六度的一个依靠。善知识如衣食故,善知识就像我们穿衣、吃饭的重要。善知识如灯塔,一切众生见善知识,当以舍身命一切供养。在《菩萨戒》里面讲:日日三两金,供给法师,日日三两金,一天要用三两金子,供养法师。日日三两金,一钱金子假设两千元好了,两千元就好了。一两金子,一钱两千,一两要两万,一天要六万元供养师父,法师哦!日日三两金,供给法师,说法的法师哦!你想想看!

他对善知识是恭敬到极点。不是像现在,你讲他两句,他就:bye-bye!再见!那有人学佛这样的?一讲他两句,他噗一下就走掉了,就什么都不管了,也不晓得自己的法身慧命有没有根、有没有定,统统没有,两句话他就走了!人家来讲:这个法师好。他就跟着这个法师;说这个法师不好,马上就走了,也不会分辨依法不依人。

所以,很可怜、很悲哀,悲哀!所以,法师一天要吃六万元,哇!太惊人了!《菩萨戒》说:一天要用六万元供养,六万元可以买多少粒馒头了!我每天喝一碗米浆,师父早上没有吃,中午就吃半碗饭,然后,喝一碗米浆。六万元,一天吃六万元,你看可以喝多少碗米浆?一卡车了!对不对?

所以说,这个是告诉我们: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善知识的重要,没有善知识,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般若智慧,没有办法产生。所以,在《大智度论》说:我们宁可舍自己的身命,都要供养善知识;宁可舍身命,都不能离开善知识的。同学们!心要把得定,不要受到任何是非的影响,你是大智慧的人,依法不依人,就这么简单!七十一页。

【讲】【第八识,在“三性”中不是善性,也不是恶性,是非善非恶的“无记性”;不过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性”,第八识是“无覆无记性”,因为它没有贪、痴、慢、见,这四个烦恼所覆,故名“无覆”。第八识的“心所”是最少,只有五个,就是作意、触、受、想、思,名为“遍行”。 “他”,是指“前六识”而言。】

界地随他业力生,这个“他”是指前六识。【“界”是“三界”,“地”是“九地”,如下表:】

七十二页,【三界:⑴欲界——】列为一地,【一、五趣杂居地。⑵色界——】分为四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⑶无色界——】分四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非想处地。】总共【九地】这个我们在十四讲表都讲得很清楚了,在这里不必重复。

【“第八识”,是随它“前六识”作的有什么业,那就要生到什么地方去。故此识之性,但随业生,不造业故。】意思就是:第八意识不造业,只是怎么样?被带着走,就像牛被牵着鼻子走,没有办法,没有办法,第八意识只有受苦的份,受苦的份,它没有选择的余地。

【譬如:“前六识”如果造的是地狱业,那末,“第八识”是总报主,】果报的总和,叫做总报主。【那当然就生到地狱趣中去;如果造的是饿鬼、畜生的业,也同是一样的去受各各不同的业报。】地狱大部分都是嗔心重的。记住!地狱大部分都是嗔心重的,嗔心重的。饿鬼,大部分都是悭贪、贪心重的人,贪心重的人。畜生都是愚痴的业,都是造愚痴的业,都是造愚痴的业,没有智慧,没有智慧。

【“二乘”,即是“声闻乘”与“辟支迦罗乘”。】“辟支迦罗”就是辟支佛。【这二乘圣者,虽然“我执”是已断,】但是,【他们的“法执”未破,“所知障”尚存在。对于第八“阿赖耶识”的“境界”,还是不能了知,因为他们还是迷昧,所以坚执说没有;】也就是说:没有第八意识。

【这样一来,大乘唯识家论主,他们主张是有“阿赖耶识”,小乘说无,大乘说有,这样,一个说有,一个说无,所以大小二乘就诤论起来了。】所以,唯识学到泰国去行不通,行不通!他们不知道有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你怎么讲,他都不知道。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翁

“浩浩”是指第八意识是广大无比,幽深难了,很幽深,很不容易了解。三藏,注意!不是指三藏十二部的三藏,不是这个意思。这“三藏”是指:第八意识有三种功能,还是没有办法穷尽。那三种功能?一个是能藏,一个是所藏,一个是执藏。浩浩三藏不可穷,就是广大的第八意识,不是用能藏、所藏、执藏来形容,就有办法穷尽去了解它的。

能藏:第八意识能藏种子,第八意识能藏,种子被它所藏。所藏呢?前七识是能藏,第八意识为前七识造业所藏,前七识是能造业、能藏,第八意识是被前七识所藏。执藏是专指第七意识执著第八意识的执藏。所以说:广大的第八意识,是好大好大的,并不是就能藏、所藏、执藏,简单的可以穷尽去解释它。渊深,这是指第八意识,七浪,是指前七识。第八意识就像很深很深的深渊的水,七浪,因为前七识藉著境界,而一直分别、执著,

所以,境界就像风一样的造起来,前七识就像浪一直打着海水,打着海水。境为风就是:一切境界就像风一样的吹,一切境界。当我们一切法不受,善、恶、无记,统统放下,境界马上没有作用,这个风吹不起来。修行修到最后,一定是八个字: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你修行修到最后,一开始要修,还是要这八个字: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因为相是假相嘛!

你修行修到最后,要成大器、要成佛,一样是八个字: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用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面对境界,一切法不生,这些境界对你都没有作用,慢慢地体会。师父年纪大了,年纪大了,四十一了,I am forty-one years old this year. He’s very old man. 是很老的男人,是一个很老的男人。很老了,

所以,我的体会就比较深,再坏的人、再坏的男人,坏蛋坏到极点,师父都看过:再坏的比丘,我也看过;再坏的女人,那个坏到明明在骗人、害人,明明一通电话就可以求证的,她还在打妄语,坏女人,坏死了,坏透了!那个坏女人,那个女人啊!真是的!所以,再坏的女人都看过、再坏的男人也看过。

所以,我对于我们研读班的同学们,无论一楼、二楼、三楼,你看!都是赞叹的,都是赞叹的。如果有某某人来讲:师父!那个比丘怎么样……哎呀!很好了,很好了!标准不要订得那么高嘛!你订的标准不要像佛一样,订得像佛一样,这不得了了,这没有办法!他很坏,没有坏到在大殿打架,这就不错了!对不对?师父!

这个女人怎么样……,说你怎么样。已经很好了!她们没有把白的讲成黑的,或者是拿刀子来杀我,这个女人已经不错了,很好了!她要念佛,又来听经,她坐得下来,赞叹!所以,我现在的心胸,就是什么都好啦,什么统统好啦!什么统统是赞叹人家、鼓励人家、勉励人家。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同学,给我一个评语,就是说:我们大学相处了四年,我发现林学长你这个心很平等,你是我所看过的人,最平等的一个学长,胸量很平等,没有高,也没有低,反正对大家统统是好的。

这个女孩子她这样讲,这是女孩子跟我讲的:林学长!在你的身旁,你就像一颗大的太阳,都被你融化了,你实在是太好的人了,我对你的印象实在太好了!我说:到此就好了,不要太好,太好有时候麻烦很大!所以,我在大学就是这样子,不是说:我出家才刻意对人家好,不是这样,你叫我对人家坏,我做不出来,我就是对人家非常好,那没有办法!

I can not.没有办法的事,我就是要对人家很好嘛!对不对?所以说:我们的同学就说:来到林学长的旁边,都被呵护着,都被你呵护着,能得到你的精神鼓励。所以,我一生一世很少造口业,我不批评人家,我都一直赞叹人家、一直勉励人家。到最后,我今生今世奉行一句哲学名言:赞叹一定胜过责备。

这是我自己永恒的座右铭,这一句话是我永恒的座右铭,我到死,一样持着这个原则:赞叹是一定胜过责备的。好好地勉励人家,好好地鼓励人家。所以说:境界虽然是重要;但是,还是我们的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心的问题。

“受熏持种根身器”:就是说:我们第八意识是受到熏习的,受到熏习的。第八意识会变现怎么样?持种就是第八意识有三种功能,就是种子,持续的这个种子,叫做持种。“持”就是不断,让这个种子不断,叫做持种。持种就是:持续种子让它不断,断掉的话,就没有六道轮回了!

你让第八意识断掉的话,那里有六道轮回?对不对?种子不断嘛!是不是?再来,根身,根身就是所谓的我们这个色身,我们这个色身,就是第八意识所变现出来的。器,底下加一个:界,器界,因为它这个词句只有七个字,所以说:“器”就是器界。简单讲:第八意识有三种东西,本来是一体的;但是,因为我们受到熏习,变现出我们的种子、我们的色身,以及外在的境界。简单讲:这些外在的境界,我们现在的色身,包括我们现在所有的思想,都是无始劫以来,因为熏习所变出来的宇宙、人生。根身就是人生,器界就是宇宙。

人生、宇宙是怎么样?都是第八意识所变现出来的,没有真实体的,没有真实体的。人生是妄相。为什么?因为有种子,我们的种子,所以,熏习很重要,熏习很重要!

“去后来先作主翁”:“去”就是:我们一个人要死亡的时候,最慢去的,叫做去后。第八意识最慢,前六识都走了,我们一个人死的时候,眼、耳、鼻、舌、身识慢慢地没有了,对色身的执著没有了,再来,这七识不是没有,是收摄回来,到第八识里面,并不是没有。死亡只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暂时不作用,而不是死了就去掉,不是这样。去掉的话,你来世完蛋了!, 眼、耳、鼻、舌、身、意去掉的话,你来世投胎,眼、耳、鼻、舌、身、意统统没有啊!

对不对?就像蜗牛的角,暂时收回来而已,暂时。人死的时候,把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暂时收回来,放在第八意识里面,等待因缘,因缘成熟,再冒出来,继续前七识的作用,继续前七识的作用。所以,我们的生死不断的。研究唯识,可以彻底地了解人生、宇宙。有空要看《摄大乘论》、看《成唯识论》,有空要看《摄大乘论》,以及《成唯识论》,那更彻底!不过我介绍了很多人看,他都摇头:师父!看不懂,师父!看不懂!叫我师仔(台语),说他看不懂,听起来很像台语狮头山的狮。

说他看不懂,他说:师父!没有办法,《成唯识论》怎么看也看不懂,还是希望师父讲。没有时间了,我的青春已经有限了,你看!四十一了,到现在,我讲了几年的课程了?在讲堂已经讲了三年了!对不对?我再来要讲《楞严经》,讲完再讲《法华经》,我的青春已尽了,不可以再浪费我的青春了,录音带已经满满的了!那流通处一直讲:师父!不要再讲了,流通处都摆不下了,不晓得怎么办?我说:还是要讲,还是要讲,摆不下,摆床铺下,还是要讲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来先”就是:投胎是第八意识先来。第八意识俗称灵魂,先来,来先。我们投胎的时候,第八意识一刹那,与父母的因缘先结合,作主翁就是作主导,作主翁。死的时候最慢去,投胎的时候最快来、最先来,作我们的主宰,这是第八意识。

【讲】【第八识的“境界”,犹如大海,无边无涯,“浩浩”,是广大的意思;“三藏”,即是能藏,】能藏种子。【所藏,】是被前七识所藏。【执藏。】是指第七意识的执著。【“阿赖耶识”,甚深义理,不容易穷尽,“第八识”喻如“深渊”,“前七识”喻如“波浪”,“一切境界”喻如“大风”。】其实根本没有境界。同学们!有的人在上班,在上班,有一个人,她化妆得很漂亮,她去上班的时候,人家就说:哎呀!来公司不要化妆得很漂亮嘛!一讲,她回去烦恼了,因为她化妆习惯了嘛!来到我这个地方,说:师父啊!我很喜欢化妆,我的公司、行号里面说:来公司上班不须要化妆。


我说:你要化妆,他叫你不要化妆,是他的看法。我说:你要化妆,你化妆要怎么想呢?虽然我这个色身是假的;但是,我要让众生起欢喜心,所以,我要化妆,三分长相,七分靠打扮。对不对?要很庄严,很庄严。师父!您化妆吗?化妆啊!怎么不化妆?我要刮胡子,还要把这一条龙变成半条龙,把这个刮断。对不对?然后,我如果有青春痘的话,就要赶快看一看,录影起来好不好看啊?面相是第一印象嘛!对不对?选女婿也是如此,选女婿也是第一印象最重要!

再看看,我很怕晒太阳,因为晒太阳晒多了,会有雀斑,雀斑。脸上有雀斑的,前世都是供奉猫王的,供奉猫王的。要不然就是供奉豹,豹身上有一点一点的黑圆斑,普里斯来,Oh!My darling……(师父唱)猫王,美国那个猫王。所以,我这个人主张:虽然是假相;但是,要给人家印象好,给人家印象好。

我说:你继续化你的妆,你内心里面想:我为了要让众生好印象,这不是为我个人化妆的,以无我的精神,像观世音菩萨的美,第一个印象好,很好的印象,很好的印象。我觉得:美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我个人的感觉。而有的人本来就长得丑,前面后面也分不清楚,她问:师父!我要化妆吗?你不用啦!你画不画都无所谓,你从前面看、从后面看,都是那么丑,有没有化妆都无所谓。如果到这种地步,那就很惨了!前后都一样,那个就不须要化什么妆了!

对不对?俗话说:三分长相,人家是指稍微能入眼的,就多少化一下妆,就多少化一下妆。她回去就问人家:我须要化妆吗?人家跟她说:你不用化妆了!我惨了!前面、后面看起来都一样。所以,各人的见地不一样,你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唯心所造,唯心所造。我认为:你不须要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一个人每天活在别人的在意中,你会活得很痛苦的,不须要!

我对得起我的良心,我在工作里面,我认真地做,你管我要怎么样、穿什么衣服。对不对?你管我要怎么样漂漂亮亮的。我觉得漂亮是一种美感,也是一种享受,给众生一个好的印象,我认为还是满重要的,毕竟是凡夫嘛!对不对?

【“第八识”受“前七识”染法所熏,“前七识”现行法,熏到“第八识”中变成了“种子”,它能执持“根身”、“器界”、“种子”。“第八识”是“受报主”,】要受果报的。【所以众生在“临死”到“身冷尽”的时候,】“身冷尽”,旁边写个:二十四个钟头。一个人死的时候,师父劝告你:最好二十四个钟头以后,你再动他,你务必要让他全身冷尽,才给他换衣服,不要急着换衣服。

师父在《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那一套,我觉得值得推广,那一套,师父认为值得推广,请回去给你爸爸、妈妈听,当你爸爸、妈妈已经在长庚、荣总,在医院住院的时候,最好送一套给你爸爸、妈妈;《死亡的艺术》,以及《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为什么?叫他要有心理准备,叫他要有心理准备。知道怎么处理。但是,世间人很难接受这种观念,很难接受这种观念。但是,你要开示爸爸、妈妈说:这一条路是一定要走的,魂断蓝桥,魂断蓝桥。没事就……(师父哼哀乐)你每一天奏一次,你就会觉悟,不是等到死的时候才奏,因为我们每天都要睡觉嘛!

睡觉的时候,放一段,跟死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躺在床铺跟躺在棺材的差别而已。所以,每天听一次这首歌,很容易觉悟,很容易觉悟。先生如果气得打我们,我们再关掉就行了;我们才刚结婚而已,你放这样的歌能听吗?大彻大悟的人,就是这样子嘛!随时都要准备死亡,也没有什么。对不对?放下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它是“最后去”的,若是在“受生”来“住母胎”的时候,它是“最先来”的,所以它是能作一切众生的去后来先“主人翁”了。】因为第八意识我们控制不住。同学们!记住!往生是现在的工作,不是临命终的工作,我再次地劝告你:你现在可以控制你的情绪,临命终,你往生就有把握。你现在不能控制你的情绪,我告诉你:你的临终完全要靠师父,完全要靠师父。你临命终根本不能主宰,你除了靠师父加持以外,你能做什么?你能怎么样?你靠这个僧团、你靠法会,要不然没有办法。但是,你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啊!对不对?要像坐飞机到南非,到摩里西斯岛,咻!下去,连往生被都来不及盖。

所以,出国的时候,僧袋里面要带一件往生被,往生被,开飞机不对劲了,当里面在广播的时候,他就会告诉你,人家这个讲得很有艺术,他说:我们将会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我们将会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经验。因为那个轮子放不下来,飞机的轮子拉不下来,拉不下来。人家那个机长讲得多有艺术,机长讲的是很有艺术的话:我们将有一次很痛苦的降落经验。那个时候,你就要把往生被准备好,赶快拿强力胶黏住金光明沙,然后,要低着头,因为飞机要紧急降落的时候,头要低下来,低下来:观世音菩萨……头抬起来以后,发现没死,赶快我把金光明沙擦掉,擦掉,没死,没死,没死!不然头上黏着沙子,出机场能看吗?人家看到你:Your head,why?你头上怎么全是沙子?往生被要带在身上,以防万一。所以,能不能盖到往生被还不晓得,随时都要有心理准备,生命是无常的,生命是无常的。七十四页,说: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不动地就是第八地,第八地叫做不动地。一直要到第八地的不动地前,到第八地,才舍藏,才舍去阿赖耶识,藏识才舍去,这个“藏”就是藏识。舍去藏识,是舍去什么藏识呢?就是阿赖耶识。要到第八地不动地以前,才舍掉这个藏识,就是舍掉一切烦恼的种子。

“金刚道后异熟空”:把笔拿起来,“金刚道后”就是等觉菩萨。一定要到等觉菩萨,异熟空,就是我们这个业报,才能完全化作清净的实报庄严。异熟就是果报身。一定要到等觉菩萨,这个业报才尽。异熟,异熟果报,业果才能空掉。否则的话,你这个报是逃不掉的,除非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记住哦!唯识学是在三界,佛陀在人间里面讲的,他讲的这个角度,都是专指人间。所以,这个异熟果报,要到等觉菩萨才舍掉。你要求生极乐世界就不必了,求生极乐世界,一下子就到极乐世界去了,你所显现出来的,就是清净庄严身,清净庄严身,不必像我这样,每天要修面、刮胡子,我这个两天不刮的话,就不行了!就不行了!

“大圆无垢同时发”:“无垢”就是清净识,清净识,“大圆无垢”就是清净识,无垢嘛!同时发现,就是第八意识到达最究竟圆满的时候,就是大圆镜智。“大圆”就是大圆镜智,“无垢”就是清净识。大圆镜智一直到清净的时候,同时发,产生了!

“普照十方尘刹中”:当你开发了第八意识,完全清净,就是成佛了,那么你的能力,就可以普照十方尘刹中。成佛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成佛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

【讲】【“第八识”转识成智,要到“第八地”时的“不动地”前,就是第七地菩萨,“远行地”的时候,才能舍弃了“藏识”,即是“阿赖耶识”。若是要舍离“异熟识”——(善恶业果位),那是不客气的话,】慈航菩萨常常这样讲:那是不客气的话哦!【要到“金刚道后”——(等觉菩萨后)——将要成佛的时候,这个“业果识”才算完全“空”了。

到这时候,杂染的有漏识——“阿赖耶识”,就变成“无垢清净识”了,所谓“大圆镜智”,也同时发现,普照十方世界,在那微尘数的佛土中,而去度脱苦海中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即说偈曰:

以此功德 回向有情 同成佛果 大愿圆成】

我们《八识规矩颂》讲完了,讲完了。虽然我们没有时间讲《摄大乘论》、没有时间讲《成唯识论》;但是,你看!我们讲过了《唯识简介》、讲过了《百法明门论》、讲过了《唯识读本》、讲过了《唯识三十颂》、讲过了《唯识二十颂》、讲过了《八识规矩颂》,这样最起码,给大家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

再来,我们要讲《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是一本很好的论典,融通空有的思想。没有研究过《大乘起信论》的,要想把经典弄得很清楚,也不容易。虽然说:《大乘起信论》,有人说是伪经,有人说是伪经,因为《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是真妄和合,妄心跟真心的和合。有的人说:那不是大彻大悟的人讲的话。

的确!悟道,妄是无根的,妄不能跟真和合;妄如果跟真和合的话,成佛就会变成众生。对不对?和合嘛!妄心本身不能跟真心和合的,真是根本。真心,《楞严经》讲的:舍识用根,根是不生灭的体性。在《楞严经》就讲得很清楚,《圆觉经》就讲得比较究竟。而《大乘起信论》,为什么人家讲它是伪经呢?

因为它讲:真妄和合,讲真心,因为它讲生灭门跟真如门。就像风,风,然后,海水跟浪,它有比喻:海水就像真如,风不动的时候,风不动的时候,海水就清净;风动的时候,就变成生灭,就变成生灭。所以,因为《大乘起信论》用这样的比喻,这样比喻不通啊,那人家问你:什么时候风才不动?什么时候风才不动?你讲!《圆觉经》就不是这样讲,《圆觉经》讲就是如同空中的花,眼睛有毛病、眼睛痛,才看到空中有花,空中本来就没有花嘛!对!妄想本来就是没有。

所以,《圆觉经》是究竟了义教。对不对?《楞严经》也是究竟了义教。《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楞严经》讲: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个都是讲妄想无根。但是,因为《大乘起信论》讲什么?因为《大乘起信论》讲真妄和合,这个就不能解释了,真心跟妄心合在一起,如果说:成佛了,成佛以后,那什么时候变众生呢?那众生也不须要修行啊!因为真妄和合,合久了,生灭停了,就变成真如;真如停了,就变成生灭,那么众生就变佛,佛也会变众生,所以,这个就变成讲不通。这是《大乘起信论》的致命伤是在这个地方。知道吗?但是,我们是通达经典的人。但是,《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经典的地位里面,从来屹立不摇,太重要了!它的文章实在写得太好了,太美太美了!


《大乘起信论》,师父这样念过,那文章实在是美,美得不得了,太美了!你念起来就非常有学问,非常有学问的人。所以,经教,不能说:我研究一部经典,我就出去外面讲经。你没有融通空有的思想、论典,通达、藏经,你讲这个就遗漏那个;你讲那个就会遗漏这个。知道吗?因为贯通了三藏十二部,就可以把每一部经典的精华分析得很清楚,solution就是一个解决,把它系统性分析得很清楚。那么,我们知道它的问题在那里,我们认识《大乘起信论》,也是一桩好的事情,好的事情。

《大乘起信论》并不容易的,也很难的,也很难的!但是,透过师父的演讲,我们尽量把它讲得让大家了解,了解,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一部论典,没有一个道场、没有一个善知识,不讲《大乘起信论》的。那我们这个道场,算是满有水准的,为什么不讲《大乘起信论》呢?对不对?

全辑讲座已圆满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的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都能走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