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丝毫贪恋都会障碍我们往生

丝毫贪恋都会障碍我们往生

       

无住、天亲、师子觉,这三兄弟,在佛法里面修持都有了不起的功夫。无住、天亲最后归净土,《往生论》就是天亲菩萨作的,是他修弥陀净土的报告,跟我们大家做分享的。我们学过这部论,是净土重要的论典,三经一论就是指的它。

师子觉是生弥勒净土,实际上他没去,兜率天天人的福报太大了,他到那个地方一去,他起了贪心,留恋这个地方,所以师子觉生到兜率天,是外院不是内院,内院是弥勒菩萨道场,他迷了,被外面的乐迷了,没有到内院去。这就是说明习气没放下,在这个环境里头,阿赖耶里面的情执的种子,兜率天外院的天人,把它引发起来了,他去不了内院了,一念之差。这也是菩萨作略给我们看的,让我们要了解,妄想、分别、执着要真放下,不能有丝毫贪恋,丝毫贪恋都会障碍我们往生。何况我们无论在解行,各方面都不如无住、天亲、师子觉,不如他们三兄弟,三兄弟,无住、
天亲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应该要警惕到的。

《大乘义章》里面说,「染爱尘境,名之为欲」。染是染污,你想得到它、控制它、想支配它,这都叫染。爱,这个爱是情爱。尘,五欲六尘,这个尘是指色香味触法,六根对的,眼对色、耳对音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都会让你产生欲望。你想拥有,这就是欲望生了。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继承王位,他是国王。十九岁离开家庭,舍弃了王位,也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出去学道,佛家讲参学,过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坚持到最后,他七十九岁圆寂的,一生不改变,真放下了,名闻利养放下了,七情五欲放下了。他教我们放下,他先做到,他要不做到没人相信。

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经上我们看到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这些人都是跟他学习的,跟佛过同样的生活。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常随众,佛到哪里跟着佛不离开的,一生过游牧生活,居无定所,真正得大自在。给学生们定的规矩,树下一宿,这个树也许长得很好,树荫很大,想多在这住几天,不可以,一晚上,明天不可以在这里再住,一定要换地方。这是什么?没有留恋,真正叫万缘放下,得大自在,真正恢复到心地的清净平等觉,他住在这个地方。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