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海涛法师弘法开示文集

健全的自我意识


海涛法师开示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请看第一句话:如果没有一位熟悉古道的向导,将无法进行高山之旅。佛在《阿含经》中经常提到古仙人道--八正道,是三世诸佛的成佛之道,说明修行一定要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各位,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找老公,找老婆,那只是一个短暂的因缘及关系。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善知识,你的老师、和尚、la ma、上师。

  第二句话,真正的慈悲来自于健全的自我意识。我们如果不能生起慈悲,代表我们不够了解自己。健全的自我意识是我们跟众生之间一种圆满的关系,我们用佛性与一切众生交往,不要用世间的人性,人性中有杂染,有分别。佛性在哪里?就在人性之中,人性的净化就是佛性。健全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无我的,空性的。众生是未来佛,我们要用佛性对待别人,而且影响别人。各位!感冒会传染,禽流感会传染,但我们要传染什么?传染慈悲,传染佛法,用尽各种方法引导别人,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三、佛法中不教我们排斥痛苦,而是去了解痛苦。痛苦的本体是空性,要用爱来照顾痛苦。例如你有胃痛,绝对不会打自己的胃,你会保护它,让它少吃一点,让它吃胃药。同样的,别人做坏事,做了痛苦的事,你也不要伤害对方,观音菩萨就是如此,最差劲的人,观世音菩萨特别喜欢他。阿弥陀佛说:我要度的就是那些五逆十恶,做大坏事的人,阿弥陀佛为他们而示现。所以当别人造作了罪业,你也要善待他,好比你以温柔安慰一个小孩子,以爱心抚慰他一样。对待痛苦不是排斥,而是拥抱别人的痛苦,进而知道原因。

  第四、如果我不爱自己,几乎不可能爱别人。一切宗教的本怀来自于爱自己,关心自己。因为你关心自己,才会进一步关心到别人的自己。一开始只知道自己,后来才知道别人也是自己,慢慢扩大。一方面以花果供养佛菩萨,一方面也供养自己。这些供养代表什么?慈悲就是花;空性、菩提是果,所以供养自己最好。不懂得爱护自己的人,不可能爱护别人,所以从今开始不伤害自己,不再起欲望,不再生气,不再嫉妒,不再抱怨。比如说,你是个主管,就算你真的要把职员开除,不要由恨出发,你要说对不起,我很想留下你,但目前的情况,加上经济因素,乃至你能力的因素,所以没有办法,但我还是随时关心你。今天夫妻的缘尽了,要离婚了,你也必须说:感谢你给我这段时间的关心跟爱,又留了两个小孩给我,真好!你要离开我了,我给你下跪顶礼,真是要如此。想断除感情的孽缘,一定要跪下来,一磕头,一刀两段,俗缘从此了了,记住我这一句话。我们出家人也是如此,离开我的太太小孩,我要跟他磕头,感谢!感谢!由衷的感恩再感恩,这样,你留给对方一个圆满的爱,虽然不舍,但是对方内心还是很快乐,不能造成对方的痛苦而离开,如此一来,制造了「恨基因」还得了,将来一堆子子孙孙都有恨的基因,所以老爸离婚,儿子离婚,将来子子孙孙也一一离婚。各位要了解这种基因的可怕,基因就在你的起心动念,千万不要把怨恨及痛苦传染出去。今天人家撞了你的车,你要想:这么有缘,下来先阿弥陀佛!走吧,吃早餐,再谈怎么赔?怎么处理?不要一见面就打架,那你不会做人。

  我那时候要出家,太太很苦。我买了一部很好的车给她,希望她分心,不要将注意力放在我身上,结果她开那一部车出去,真的分心去撞人家车屁股,对方下车说:「奇怪,我停红灯好好的,你怎么从后面撞我?」,「没办法,我先生要出家,心情不好!」对方一听,「有这种好事!」原来我太太撞到了佛教徒,她打电话给我:「你来处理,都是因为你。」大家见了面,对方说:「听说你要出家,阿弥陀佛,不用赔。」从那时候开始,他跟我太太成了好朋友,还告诉我:「没关系,我帮你安慰她。」我心想,真是不可思议!误打误撞都撞到好人。从那次开始我有了信心,原来我只要每天把慈悲心修好,功德做好,今天的一切必定吉祥如意,晚上再将一切功德供养佛菩萨,回向众生,然后安详地睡觉,明天又开始做好事。

  第五、冥想就是唤醒自性佛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必定进入心中,他的加持让我生起佛的慈悲心,所以各位经常要这样观想。像我是个经常演讲的人,必须有个佛慢,什么叫佛慢?我不是海涛,我代表诸佛菩萨,所以演讲之前,我都一一祈请五方佛加持--南无大日如来、南无宝生如来、南无阿閦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也祈请准提菩萨的加持。准提菩萨与我合为一体,然后再祈请本尊的加持,祈请上师的加持,与我合为一体。尔后我们所表现的一切身口意,全是表现佛菩萨的功德,而不是表现自我,如果是表现自我,必定有傲慢,而不是佛慢。

  第六、慈悲将怨恨化为宽恕,将仇恨化为友谊,将恐惧化为尊重。因为慈悲,所以仇恨、恐惧将一扫而空,又能尊重一切众生。比如你睡觉时,小偷来了,要假装睡觉,不要惊吓他。你可能说:怎么这么笨!但这就是佛法,那时候要想,过去世的爸爸来跟我要钱了,拿吧!钱是你的,心中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好再告诉他,这些钱是给你的,不是你偷我的,不要让他发生偷的行为,这就是修行。从那时开始,你不会再遭小偷,因为你的心转化了。我这辈子只遭遇过一次小偷,那时候才开始赚钱不久,我答应太太,我的钱就是你的,你的也是你的,所以我将赚来的钱全交给她。但经常有朋友找我出去,所以那一次我私藏了两千元,已经忘了用途,小偷跑到我们那一栋楼,我住七楼,叶青住在楼下。一楼、二楼、三楼,统统偷,偷到五楼没偷到半毛钱,偷到我家时已经进到房间来了,我们竟然毫无警觉,家里有许多贵重的东西,一件都没掉,就是偷走我皮包里的两千元,我不敢吭一声,太太也不知道。心里想:这一辈子就这么一次私藏两千元,竟然也保不住,所以从那天开始,不再藏私房钱了,老实报告老板。

  从一件一件事情的发生,慢慢心里有数了,这辈子不能做坏事,甚至连机会都没有。喝个酒也头痛,找女人也碰到鬼。还没学佛之前,有一次旅行社带团到清迈,大伙儿在清迈吸大麻,吸了大麻之后呢?找女人。十二个男人想做坏事,一人找一个,好漂亮,大家一起抽大麻,突然停电了,我正纳闷怎么回事,啪!前面出现一个女鬼,吓死我了,赶快付了钱,请女人出去。那时候想,怎么那么倒楣?人家玩没事,我就有事,还见到鬼,吓坏了。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可能是因为上辈子受过五戒,身边有护法神,想做坏事的时候,护法神示现鬼像,吓坏你,一吓就没兴致了,以后乖乖的,不敢再做坏事。我这么讲,大家不能只当作笑话,我的用意是希望各位努力培养善根,如果你做坏事,丝毫不觉得惭愧,麻木不仁,也没有任何警示,那是注定将来要堕入恶道了。

  第七、从一个男人与女人因为业缘而结合开始,应该彼此和睦相处。修行人也一样,要修行,也要与人和合。出家人如果躲在山里,没有师父、师兄弟,没有人互相提携,谈修行是不容易的。各位组织一个家庭就是修行,大家有缘结合,要随时忍辱、原谅、包容。曾经有个女菩萨问我:师父,我老公在我怀孕的时候打电话告诉我,说他外面有女人,不回来了,但是他最近又想回来看小孩,甚至想跟我住一起,你看可以吗?我说你修得很好,老公回到佛的怀抱来了,要展开双手迎接他,不要认为他对不起你;因为学佛了,必须度有缘众生,既然他跟你有缘,你要藉这个因缘度他。以世缘而言,妳是痛苦的;结了法缘之后,你就快乐了。既然要度他,该扮演什么角色?煮饭给他吃,对他好,扮演他太太,这叫智慧方便,利用这种缘份,传佛法给他,至于他要回来跟你住多久,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你心里怀恨,不理他,表示你与他的俗缘未尽,生生世世还要碰面。

  第八、和平必须以彼此的信任来培养。一个家庭的快乐,夫妻要有互信,将基础建立在信心上。要非常相信自己的上师、本尊、护法,也非常相信阿弥陀佛,如此一来,内心永远寂静和平。要相信阿弥陀佛在我临命终时必定来接引我,甚至相信他随时在我头顶上加持我,片刻不离。所以各位,夫妻要互信,老百姓跟国家要互信,职员要相信老板,佛弟子相信佛法,要对你所礼拜的一切具有绝对的信心。

  第九、寂天菩萨说:世界上所有不快乐的人,都因为他们只想自己获得快乐。世界上所有快乐的人,都因为他们想要别人获得快乐。简单一句话,为自己着想,有苦,有业障,有魔;为众生想,有菩提,有慈悲,有快乐。佛教的思想是「无我」,不为自己,只为别人,只为众生。有我,就有苦,所以我们研究般若,必须尽除自我,无我无烦恼,有我有烦恼。不但「无我」,还要「有他」,想着众生的幸福快乐,今天我们曾建志菩萨发起这个法会,我想他比任何人都快乐,听说还请了很多法师、和尚,甚至仁波切来,从此这个地方叫黄金社区,搬进来要多付一点钱,因为这地方不得了,曾经供养过,加持过,这样的发心,结了十方善缘,内心一定很快乐。

  第十、我们能带给世界迫切需要的是什么?一颗相互了解与慈悲的心。相互了解什么?我知道你是我的眷属,我知道你一定做过我的爸爸妈妈,我也了解你现在的痛苦,人类最需要的就是这个。所以人家问我:师父办佛学院吗?我办。读什么书?我们只读一本书--慈悲,整天助念,帮助别人、放生、施食,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为了这个理想而结合,各位最需要的也是这个。如果人人慈悲,台湾一定越来越安详,越来越有福。在家里要有慈悲,不放老鼠药,让住家成为一个吉祥,没有杀业的地方。

TOP

爱的修行


海涛法师开示


  我们今天的讲义题目是〈追求成佛的三种资粮〉,中国人总是强调先有德行,再有能力,这个德行就是慈悲与智慧,合起来成为圆满的德行,自然有能力服务众生。

  第一句话:「爱的修行能带来心灵的平静,也能帮助他人。」各位,当自私的时候,痛苦来了,压力也来了;只要不自私,愿意奉献,就是爱的修行。佛教所讲的爱与世俗的爱全然不同,男女之间的情爱、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全是杂染的,不是爱的修行。比如我们办八关斋戒,有时候我向居士拜托,到每一所学校去借场地,虽然佛法不列入学校的正式教育,但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佛法的好处带进学校,激发学生的善根。所以我准备明天到嘉义高中,接着南兴国中,宣信国小,世贤国小,把佛法传遍每个角落,只要你替别人想,这就叫「爱的修行」,心里好快乐啊!因为一切快乐的根源来自于为别人,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只想自己。

  第二:「生活当中有时生气与执着,有时充满爱与慈悲。」我们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祖师大德最老实,捡来石头,有黑色的,有白色的。一生起善心,拿一个白石头;一生起恶念,拿一个黑石头,每天检点自己,看是黑的多?还是白的多?各位也可以学着做,但是要老实,要不然这一切都是枉然。有个居士说,他也买了黄石头,我问他,那要做什么?他说我只要对女人起心动念,就拿一颗,特别提醒一下,欲望啊!

  第三:「修行爱与慈悲是最有效用,也是最神圣的。」修行爱与慈悲,不但对宗教生活,对世俗生活也非常有用处,尤其对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大有益处。我们的烦恼像汽油一样,汽油千万别碰触火苗,不能放逸自己,要小心境缘。有一次有个老菩萨问我,海涛法师,您儿子现在几岁了?我说阿嬷,你关心孙子就好了,怎么还担心我出家人的儿子?甚至还送礼物给我,要转送我儿子;还有人拿礼物给我,要我送给过去的太太,这些都是世俗心,分不清在家与出家。各位要记得,只要发心修行,不管在家、出家,你的冤亲债主、魔王波旬,二十四小时跟着你,只要有机会,立刻钻空隙,让你退失道心。为了不让自己退步,我们必须尽自己所能,奉献给众生。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您老是出国,东奔西跑的,这样有用吗?我说:世界这么大,许多人一生只跟他碰一次面,所以我珍惜因缘,必须尽我所能的以佛法告诉对方,因为我知道,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第四句话:「爱与慈悲是支持我们生活与快乐的基本元素,要让爱与慈悲变成生活的动力。」我希望各位作任何事,助念,放生,帮助贫穷人,到医院照顾病人,都好,都要以爱及慈悲作动力,你必定感到生命好有意义。其实有太多事情可以作,你可以到海边,到河边,一看见水就念「唵 嚩悉波罗 摩尼莎诃」,祝愿水中的一切鱼儿、细菌都得到快乐。又比如你见到邻居,或念佛,或持咒,或观想,希望他们离苦得乐,这也是修行。种种的善巧方便不断加强,叫精进波罗蜜,分分秒秒不空过。

  第五:「温暖且利他的态度就像一张仁慈的脸。」利他,不但是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不但是现在帮助自己,未来也帮助自己,所以说:不要翻脸啊!当然,各位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有时候必须严肃的提醒子女或学生所犯的错误,你不得不展现金刚忿怒相,那是很痛苦的,但也是慈悲的,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第六,西藏有一个大修行者,他说:「如果想成为众生的朋友,应该具备爱与慈悲;如果想成为众生的精神导师,也应该具有爱与慈悲;如果想帮助每一个人,更要有爱与慈悲。」我这一趟到五台山,西安,又到北京,一百多人参访回来,收获很多啊,内心很感动,但也听见有人发牢骚。哪个导游不好,哪个地方太热,各位,快乐与否,清净与否,决定在我们的心,世界本来不圆满,一旦有不圆满的心态,就有不圆满的结果,这很自然,自然遇到坏人,自然嫁到不好的丈夫。请务必记住这句话,生命的品质才能不断的提升。

  第七:「找到永远喜乐的最好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爱与慈悲。」这是佛陀透彻「缘起性空」之后,自然具足的胸襟。「空」是没有自我,「缘起」是说明一切现象的根本。只要透彻缘起性空,自然产生我爱众生,我爱世界,愿生生世世为众生而活的大悲愿力。所以各位要记得,一切境缘永远是好的,有爱、有慈悲,必定不忍心害对方。虽然你坏,但我要好;如果你坏,我比你更坏,那世界就黑暗了。

  第八:「要真正知觉到别人。」什么叫知觉到别人?想到众生都是我的母亲、父亲,这叫知恩、知母。知觉一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都有佛性,而且尊敬他人,这样自己才快乐。我最近看了很多很好的影片,在中国大陆拍的,品质不错,想要跟对方谈版权的问题,请某位居士去,怎么谈都失败,拿不到版权。商量之后,居士们请我自己试试,不久之后,对方答复我,他们公司的每一部影片都同意我们播出。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你跟对方结好缘,他听到你的声音就高兴,就像佛陀度城东老母的那段公案一样,佛怎么努力都无效,但阿难一去,一点障碍也没有。所以佛经告诉我们,每天出门之前,先念108遍的尊胜佛母咒,回向法界众生,你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为什么?以咒语的功德回向众生,把障碍去除,事情就好办了。

  第九:「快乐来自于调伏自己的心性。」各位请记住这句话,快乐不是控制别人,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来自于调伏自己,净化自己,改变自己。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我永远记得这句话:专心就是天才,专心就是赤子之心。不管你作什么事情,心性的光明永远存在,要找到心中的极乐世界,空性的宝藏,大悲的本体,不让圆满的本性被境界所转。现在得了癌症,或有什么不幸的遭遇,都是假的,只是个电影,一场轮回的电影,绝不影响光明清净的本性。若能把握这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给大众光与热。

  第十:「心性的光明是每个人具备的,而且是可以自觉的。」人人有条件得到证悟,像宝石一样,人人都有一颗,但是上面覆盖了很多灰尘,所谓的烦恼我执,一旦去除,本体的光明即刻显现。不必到外面寻宝,人人皆有一个灵山塔,好好在灵山塔下修行,自性光明自然清净。当你相信自己有佛性,就愈来愈可爱,愈来愈有善巧方便,愈来愈知道关心别人,愈来愈受欢迎,甚至有力量帮助众生。

  第十一:「外在环境不是使我们陷入痛苦的主因,只有内心的杂乱才会造成痛苦。」心中若出现自我护卫的情绪--保护欲望,保护执着,这将使我们铸成大错。所以各位不要被境界所转,不要被身体的老化,事情的变化,乃至人际关系的变化影响。在净土法门的思想中,极乐世界是清净本性的展现,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众生清净。今天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因为你有一个念佛心,厌离心,清净心,大悲心,菩提心,所以你感召了清净的本性,这就是极乐世界。

  第十二:「如果想获得真正的欢喜与快乐,必须延展爱的范围。」各位不要只爱自己,要爱众生。我每次到嘉义,必定想去肉品市场念一念,到海边放生、施食,到监狱走一走,到学校关怀关怀,地方上能够作什么就作什么。我最近想到一个办法,不是有人专门作饼干吗?我们在饼干上面印护生咒、尊胜佛母咒,把饼干投入水中,让它慢慢融化,让吃到饼干的鱼得到解脱;或在饼干上面印吽字杵,或火供的咒语,乃至智慧流星咒,然后将饼干投入火中供养鬼神,或给蟑螂、蚂蚁吃,使它们能离苦得乐。

  昨天有人从国外寄了一堆头发给我,谁的头发呢?大成就者,竺旺仁波切。他一辈子没有剪过头发,有一天他把头发剪下来,大家抢着要,大成就者的头发还发亮呢!信上说:师父!如果您眼睛不舒服,拿些头发来烧,熏一熏眼睛就好了,我才舍不得烧呢,我要天天把头发舍利放在身上。各位,你的头发如果掉在碗里,人家还不高兴呢,具足贪瞋痴的众生,头发是没人要的,但大成就者的头发,大家当作宝啊。我们这次去朝圣,礼拜佛牙舍利,礼拜佛指舍利,我自己想了想,有一天我们自己终究也会死亡,我们的骨头谁来拜?丢在地上,子孙见了害怕呢,也没有加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有限的时间精进累积心地的光明,无限延展我们的爱,把不净的生命化成无量的功德,利益众生。

TOP

断疑生信


海涛法师回答疑问


  师父常跟我讲,一个人要出家,最怕什么?最怕没有带着圆满的心,出家的目的是因为社会不好,或因为谁对我不好,有失落感,所以他躲到佛门里来,也因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最后难免伤害了佛教。虽然我向来自认为出家的心态很健康,但师父的一番教训我仍然谨记在心,深怕自己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佛教的事,所以我开始研读经典,吸收利益众生的方法。我想我们同学也是一样,总希望完成一个学程以后,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正面的力量。我有很多医生同学,我常跟他们讲,做医生的不只医病人的身体,这不够的,还要视病如亲,对病人多开导,使他精神愉快,病情自然改善。以下的时间,我们让大家发问,解除大家的疑惑。

  请问:佛教说有上一世,下一世,这是真的吗?要是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修行不都白费了吗?
  【师父回答】:好,谢谢,生命真的有轮回,所以你上一世所做的,正在影响你现在,而你现在所做的,也保证影响未来,这叫因果不爽,功不唐捐,所以各位必须有生命的计画,不要一直把幸福建立在这一世,这是最可怕的。世间人的观念,女人希望嫁个好先生,男人希望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事业顺利,这就算成功了。佛教的观念是,世间没有一丝毫可以追求快乐之处,因为一切的拥有无法永恒,一切的感受变化无常,偏偏我们一天到晚告诉自己,我得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最痛苦的地方,为什么?当人临死之前,那种爱别离苦,那种身心分裂乃至对未来的恐惧,一丝一毫都无法解决,也就是说,世间的这些东西不能帮助你获得真实的自在与快乐。但各位也不能说,那我不用努力了,放弃了,不是,我们必须为未来的生命努力,从今开始讲好话,赞叹父母,尊敬师长,乃至于进一步深入经藏,受持三皈五戒,种下出世的善根。

  有人问:如果皈依很多师父,可以吗?
  【师父回答】:当然可以,我师父如虚长老,师公真华长老,这一点最慈悲了。真华长老帮我剃度,是我的剃度和尚,但他总是说,老和尚虽然给你们一些行为模范,但你们还是要多参访善知识,多多学习,不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教派。很多人知道我拜了很多师父,他们的优点全值得我终身学习,师父曾经叫我参访一个娶了两个老婆的韩国和尚,我起初有些犹豫,但亲近之后,发现真是个善知识,他改变了我许多观念,他的慈悲心超过常人好多倍。师父为了让我亲近他,故意称病,他说海涛啊!你代替我参加他的法会,去随喜,住他家里。回来以后,师父一直跟我要他的相片,他一看到相片好欢喜啊。从那次以后我的观念改变了,我们凡夫总是以最高标准要求别人,我吃素,你也该吃素;我怎么样,你也该怎么样…。我看过许多国外的法师、仁波切曾经结过婚,但是修得很好,很值得赞叹。虽然他们结过婚,有小孩,但那种利益众生的慈悲心非常坚定,所谓「观德不观失」,这一点很重要。

  再来,有人问:人总有很多习性,该如何做到不抱怨?如何做到冤亲平等呢?
  【师父回答】:这点各位必须要修观,首先要有惭愧心,问自己怎么会起不平等心呢?怎么会抱怨?一旦没有惭愧心,不懂得自我审查,那就不用谈了。第二,心中要有爱,方法很简单,不要听我讲而不做,看见你最爱的人,最尊敬的人,要想着如何关怀他,希望他离苦得乐。再来,也开始对不认识的人起这种心,因为你对自己所爱的人一定会付出,没什么稀奇,必须进一步把这种付出用在不认识的人身上。修行最忌讳漠不关心,不管别人死活。如果你能做到,久了以后,内心自然冤亲平等,所以说「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各位,我们都深爱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亲做坏事,你敢到处乱讲吗?你一定不希望家丑外扬,尽量掩盖,不让别人知道他的不好,而我们对待别人也用相同的态度就对了。

  再来请问:扫墓的时候能不能施食?
  【师父回答】:施食就是布施食物给一些无形的鬼道众生,包括树神、土地神,所以施食没有问题,拜好兄弟基本上也是施食的观念,但我们以前的施食观念是有条件的。自己的祖先才拜,自家的地祇主才拜,我们这一区的城隍爷才拜,这都是以自私为动机,不是佛教的修行。佛教的观念是:相信世间有六道轮回,也相信有很苦的鬼道众生,千万年来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但施食不是给祂吃就算了,那等于喂流浪狗一样,不行,你今天施食了,祂明天还会饥饿,所以除了布施吃的以外,藉这个机会以佛号及咒语与祂结缘,希望它种下离苦得乐的善根。那一天在台北,一些居士一起到杀鸡的地方,里面都是鸡骨头、鸡皮,整条水沟都是鸡血,外面有五个大桶塞着满满的死鸡,他们就在那边作施食,我内心很感动。

  再来请问: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发愿往生弥勒净土,两者有冲突吗?
  【师父回答】:完全没有,这是个人的心愿,若是你发的愿如此,弥勒菩萨就来接引你;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但必须了解往生的条件是什么?诸佛菩萨都有净土,他们一定大慈大悲,打开大门等你来,问题是你有没有条件进来,若是没有,那你必须创造那个因。往生弥勒净土的因是什么?皈依三宝,修十善法,弥勒净土是欲界的第四天,那你至少要有第二三层天的功德力才行,五戒十善必须做好。就像你想去澳洲,澳洲欢迎你来,但你必须自己买机票。弥勒净土有许多的不退转菩萨,他们都将在五十六亿年以后,跟着弥勒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参加龙华三会,证得不退菩提。极乐世界呢?极乐世界分了比较多的层次,所谓四土、三辈、九品。阿弥陀佛的伟大在于,既使罪大恶极,只要想去西方净土,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念他的名号,一念乃至十念,净念相继,就可以到他的世界去,一个阶段以后,阿弥陀佛亲自教你,让你圆满证得空性,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所以两个净土都好,全凭个人愿力,不要有比较心,佛菩萨大慈大悲,没有分别心,可是我们凡夫的烦恼多,一天到晚都是我执我见在作祟。

  再来请问:施食给鬼道众生可以用荤食吗?
  【师父回答】:当然可以,但最好不要,你把人家的肉拿去供养鬼道,虽然鬼道吃到了,但那一只鸡也与你结了恶缘,所以最好用素菜。

  再来,如果一个人一直觉得痛苦,该怎么办?该怎么让自己快乐?
  【师父回答】:没关系,来佛陀这边,佛陀的正法中没有**,没有痛苦。要是了解佛法,才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我们以前知道的快乐是别人爱我,别人升我官,别人替我鼓掌,那是乞丐的快乐,乞求别人给我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征服自己的欲望,真正的快乐是一切受苦的众生愿意接受我的奉献。所以感到不快乐是因为不了解快乐的真实原因,而我们有义务告诉他正确的方法。

  再来请问:听师父说喂流浪狗很幸福,但我却很苦,因为必须经历它们的老病死,很难承受。
  【师父回答】:错在哪里,知道吗?你爱上了狗,不行的,各位帮助它,但是不要用感情执着它。所以佛陀告诫弟子不能养宠物,但没有告诉你不能救流浪狗,这个重点必须把握。有的居士养狗养到最后,没有它不行,没有看到它受不了,我说你糟了,可怜啊,做狗奴才了,也变成感情的奴隶,这不行。各位发心救流浪狗,发心救人,很好,但不能用世俗的感情,这会失去佛法的力量。

  再来请问:狗狗可以安乐死吗?
  【师父回答】:那我要问,你可不可以安乐死?当然不行,安乐死是要下地狱的,安乐死就是杀生,安乐死就是自杀,都是不正确的作法。佛教讲因缘,生命有各自的因缘,若因缘还没结束,不能随便放弃生命。若是一只狗它真的很痛苦,你要祈请佛菩萨帮它消业障,不能帮他安乐死。任何人都不能主宰别人的生命,要随顺因缘,我们是帮它度过苦难的因缘,不是帮它结束生命,不要颠倒了。

  最后两个问题:他说妹妹已经往生一年多了,虽然她走得很平静,可是对她的思念一直没有减少,我还能见到她吗?
  【师父回答】:你太执着了,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老实讲,我出家以后,妈妈想到我就哭,你看我会不会难过?太太想到我也会哭,你看这对我有没有帮助?所以不能这样。我必须做得更好,引导他们生起正念才对,所以应该断除对妹妹的这种感情的思念,对她才有利益。我常讲,你要把对家人的爱用于爱一切受苦的生命,事实上她做过你的妹妹,也曾做过你的子女,不要以为眼前的这种关系才算数。

  最后一个问题:曾经有人教我,为家人回向或写消灾牌位的时候,只限于自家人,尽量不帮别人写,免得冤亲债主找上门,请问这观念正确吗?
  【师父回答】:非常错误,不慈悲,跟你讲的那个叫恶友,恶知识,你赶快离开他。有些人说在家人不能作回向,说你的功德力不大,回向给别人会损害自己,那都是错误的观念。

  最后,我希望各位都能找到自性的佛陀,他在哪里?在你心中,不管你在哪里,下地狱或做畜生,心中的佛陀不生不灭,永远存在,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是找到自性佛陀,就有生命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爱护自己,再也不愿意去污染自己。外在的佛陀只是示现让我们知道众生都可以成佛,让我们知道人人有佛性,希望大家都能听闻佛陀的教法,智慧如海,大爱无边,广度众生,共成佛道。

TOP

持戒的典范


海涛法师开示


  我们曾经在法会中讲过《佛说斋戒经》。这是佛为了韦耶夫人诚心求戒而说的。受持斋戒的功德相当殊胜,但大家求戒的动机必须正确,不可以人来了,心里还惦记着家庭事业,或想着斋戒一结束要如何享乐,甚至希求来生的福报,这种心态称为「牧牛斋」,像放牛的人一样,一心一意只挂念明天的水草,除此之外,再也没有高远的目标。另一种斋戒叫「尼犍斋」。这一种情况是受戒的时候似乎很认真,但完全无心探求斋戒的真实意义,他们讲究的是表面功夫,使人认为他们有修行,但斋戒结束后,依然故我,所有不该犯的毛病,一样也不缺,这叫作「尼犍斋」。简单的说,那是一种重视表象,不重视实质内涵的斋戒。

  佛陀在这一部经中,不直接宣说斋戒的真实意义,而先说明有所谓的「牧牛斋」及「尼犍斋」,用意是希望佛弟子必须审查自己的用心,是不是也犯了相同的毛病?如果有的话,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或许有人要问:佛法教育世人断恶修善,照理说,应当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持续不断才对,为什么制定一个月六天,为什么等到诸天善神巡视人间,审查善恶的时候才修善?这不也像「尼犍斋」一样的意思吗?这个问题是这样:佛所制的八关斋戒,鼓励在六斋日的时候受持,不表示平常可以放逸,可以为非作歹。五戒是佛弟子的根本大戒,必须终身秉持,这是不放假的,在五戒的基础上,于六斋日加受八关戒斋,希望利用这些日子对自我的要求更进一步,多修一分清净心,多修一分人天福报,多种一分出家的因缘。比方说,平常的时候,老师认真教书,学生认真上课,但教育部的官员偶尔到学校巡视、审查,这时候,老师及学生都比平常更加认真,道理是一样的。不是说官员不来,老师不必教书,学生也不必上课了。所以《梵网经菩萨戒》中才有一条「不敬好时戒」,要佛弟子懂得精进,增上功德。

  简单说,八关斋戒是为了使佛弟子能进一步精进道业而设的。或许有人要问:对于没有持受五戒的人来说,这又有什么意义?大家要知道,这个意义也是非同小可。很多人虽然不能持续修善,但也要有机会让他暂时离开恶业。佛告诉我们,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有如来之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如果他可以一天暂时放下恶业,持戒清净,难保他将来成佛不比你快。所以佛说,如果能受持八条清净的戒律,内心修习六念,这叫「佛法斋」。

  古印度时候有十六个大国。佛说,守八关斋戒的功德,就像十六个大国都将金银财宝装满满的,日夜享受,还不如一日一夜受佛法斋戒,将来生天,乃至毕竟解脱,成就佛果的功德。你看,人间五十年,只不过是四天王天的一日一夜而已,一天好好守持斋戒,将来至少生四天王天,他们的寿命等于人间九百万岁。

  话说回来,虽然有这么殊胜的人天果报,但总不是佛法斋的最终目的,因为天上的寿命再怎么长远,也有用尽的一天,免不了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把这功德回向西方净土,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至少中品中生,与众生共成佛道。天上的享乐已经那么殊胜,但如果与西方净土比起来,又差远了。往生西方净土,没有所谓福报享尽这一回事,更不可能退回生死轮回,道业只会增长而不会退转。两种福报比起来,你看差多少?不过,话说回来,这么殊胜的功德难道是随随便便可以获得的吗?当然不是,斋戒的这一天,大家不但要持戒清净,而且一心念佛。用斋戒的清净帮助念佛,又以念佛的专注帮助持戒,两者相辅相成,展转增上,可以使道业一日千里。

  念佛的重点在于专注一心,无杂无间;持戒的重点在于护持戒体,持戒清净。什么叫戒体?简单说,它是在受戒的时候,以真诚心、清净心求戒而产生的一种防非止恶的功用。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保护修行人免于破戒的危险。在台湾,早几年前,有一位持戒非常精严的师父,叫广化法师,我们底下来讲一讲他的传奇故事:

  当时在南普陀佛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广化法师问他:「沙弥十戒中的最后一条『不持生像金银宝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为在中国的情况,要持这一条戒是很难的,所以广化法师这样问他。这沙弥了不起,有决心,他说:「我要持,我要受十条戒。」法师说:「好,很好!那你就受吧!」沙弥十戒都受了,从此他也就不碰钱了。有一天,他要出门去,准备换衣服,不小心穿错了别人的,他也不知道衣服里有钱,抓了就穿,不自觉的手去碰到那些钱,啪!一声,那些钱竟然喷出去一尺多远,他吓了一跳,「我没有动它呀!」各位!钱自动喷出去,这就是戒体所产生的作用。得到戒体的人,遇到犯戒的境界,戒体自动产生防非止恶的作用。所以各位,以后当你吃到鸡肉的时候,嘭,它飞走了,那表示你慈悲的戒体不可思议啊!

  还有一次是广化法师个人的体验。有一年他在南投闭关,那一天正好是端午节,他因为在关房中跌断了腿,南投乡下也没什么医院,所以必须赶到荣民医院去治疗。天一亮,他喝了一碗豆浆,加上几片饼干,师徒二人就出发了。那天正好遇上台风,刮大风又下大雨,路上少有人车往来,二人非常惊险的到达了医院。说到这里,广化法师提醒我们,如果要出远门,在家里不妨先念「地藏王菩萨」的圣号,虔诚的念一万声,可以保证你一路平安。尤其是女众,如果晚上要出门,不妨先念一千声或一万声「南无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有一段话:如果有什么水灾、风难、土匪贼难等侵害你的时候,只要念他的圣号,他必定保佑你平安无事。当时广化法师就是这么做,所以一路平安到达了医院。

  可是到了以后还不顺利,医院里的人处处刁难,折腾了好久,勉强同意他住下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一整天下来只喝了一碗豆浆,几片饼干而已。广化法师因为持过午不食戒,到了晚上,已经饿得受不了。这一阵子肉体上的折磨使他痛苦不堪,心灰意冷,这时他心里对佛菩萨说:「我不敢说自己持戒清净,但也始终没破戒呀!怎么今天弄成这个样子,腿也跌断了,又让我饿得受不了,算了,我要犯戒了。」正好院方送来稀饭,他心想:「犯戒就犯戒吧,反正佛菩萨不管我了才让我变成这样,吃吧!」正当他把稀饭送进口里的时候,一颗金牙齿突然跳起来梗在那里,没办法嚼稀饭,用力拔也拔不起来,他想:「佛菩萨这下又要护持我,不让我犯戒了吗?」好吧,只好将没咽下去的全吐出来,漱漱口,睡觉吧。说来也真奇怪,这一颗金牙齿是他出家以前补的,从来没坏过,现在居然跳起来了。第二天早上,这一颗金牙齿还没掉下来,这时稀饭又送来了,法师正发愁怎么吃饭?奇怪的事又发生了,他将稀饭一送进口里,突然「咚」一声,金牙齿掉到了碗里。昨天用力拔都拔不起来,现在自动脱落!各位,这就是戒体的妙用。受过戒,只要发心持戒,不管走到那里,随时随处都是持戒的地方,戒体都能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这叫作「随行戒」。

  广化老法师又特别说,在经典里面提到,每个人一出生,身边都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一个叫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皮肤很白,你只要做好事、做善事,祂就把你记下来,每个月的六斋日回报天上;旁边还有一个同生神,外表是黑的,专门记恶,你只要起坏念头、坏的语言、坏的行为,祂也给你记下来。祂们两个,同名神跟同生神,一男一女,每个月的六斋日往上呈报,甚至审查你一辈子所做的善恶。有人以为这只是传说而已,偏偏老法师亲眼见过他们,看着他们审核自己所作的善恶。所以各位不要怀疑,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正念,不要以为没人看见就放逸了。

  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末年,有一个举人要到北京去考状元,状元是春榜,过了年才考的。住在远地方的必须在冬天出发,才能赶上春天的考试。大陆上北方,一到冬天,冰天雪地,根本看不见路。这位举子在路途上就遇到这种情况,无法赶路只好住到一家客栈,老板娘是年轻的寡妇,她先生刚去世不久。这位举人原来只想住一晚上,没想到大雪连绵不断,根本出不了门,只好继续住下去。日复一日,一个是青年男子,一个是年轻寡妇,孤男寡女,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在戒法中,动了淫念时,算是犯了「远方便」的轻罪。起了淫念之后,男的起身向女的房间走去,举手敲门之前他想到:如果犯了淫,天庭会革除他的状元名。中国古时候有一种说法:一个人若是犯了淫,纵然再好的学问,命中注定是今科状元,天庭必定革除他的名位,他一定考不上。举人于是放下念头走回房间,这样他已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在年轻寡妇这一边,她起了淫念之后走向男的房间,这时她想到应该为丈夫守节,死后才能升天;如果犯了淫,必定下地狱,于是她也放下念头走回房间,同样的,寡妇也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尽管男女双方暂时控制自己,但终究按捺不住,青年举子和年轻寡妇最后还是共处一室,身体抱在一起,但尚未交媾,这时他们犯了「近方便」的重中罪。在他们身体相抱时,忽然听见空中有个声音:「你们两个王八蛋,要干又不干;把我的功过簿,划得稀疤烂。」接着,空中丢下来一本功过簿,他们一看,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一个原本是今科状元,因犯淫而革名;一个原本死后升天,也因为犯淫而划掉了名字。两个人一看吓得发抖,从此不敢再起淫念。从这个故事,我们佛弟子要懂得警惕,一犯了淫戒,什么功德都没了。

TOP

快乐与慈悲


海涛法师开示


  每个人本来都有无限的潜能,只因为紧抓着自己拥有的而无法显现。有人用一辈子的辛苦买来一间屋子,心里坚固执着,临死都放不下,因此死后投胎作蛇,或地祇主,生生世世守着屋子,不走就不走,别人想来居住,还要先拜祂。佛陀时代有个出家人,信徒送了他一件袈裟,很漂亮,他一直很喜欢,不久他往生了,佛陀叫大家一星期之内不能碰那件袈裟,大家问为什么?佛陀说,那位比丘现在变成一只小虫子住在袈裟里,一旦动了袈裟,它必定起瞋心,这么一来,难保他不堕地狱。七天之后,佛为它说法,告诉它一切法苦、空、无常的道理,小虫子听法之后发起宿世的善根,命终之后便往生兜率天去了。所以各位,一个小小的执着可以将众生紧紧绑住,所以大家要练习,常常问自己,到底怕什么?到底什么看不开?到底哪里无法超越?

  请看讲义,第一、对众生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发心要利益众生,最能得到利益的其实是自己。第二、菩提心是成佛度众生的心,为什么叫菩提?觉悟众生就是父母,我一个人离苦没有用,大家离苦,我才离苦;觉悟众生的苦才是我的苦,所以发愿成佛,帮助众生离苦,这叫作菩提心。这世间只要每个人生起慈心、悲心、菩提心,世间必定有和平,一个人就有办法影响很多人,尤其是作一个领导人,无论是做校长,民意代表,老师,或为人父母,一个人发大菩提心,全世界都得到加持。第三,修行要安忍,我们现在必须处处忍耐,哪一天证得空性,称为无生法忍。证得无生法忍,自由自在,即是法王,一切法得到自在的法王。

  第四,要常常思惟如何关爱众生,不是思惟如何谈恋爱,跟你女儿说不要嫁人了,那是命苦,流浪生死,没有意义。爱是付出,悲是救苦,每天要思惟这个,不是想如何买房子?如何买车子?那是欲望。第五,众生是我们安乐跟富裕的主要来源,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众生,不可能找到快乐,所以各位不能对众生漠不关心,离人家远远的。我发觉有很多人对于出家的观念不对,他们认为出家是离开群众,躲到山上,不跟别人一起,久而久之,看见人不会笑,也不爱这个社会,难怪造成大众的误解,都说出家人很消极。如果你过去是为了薪水而做事,现在为社会奉献付出,出离自我自私的欲望而投入服务众生的行列,这就是出家。

  为了奉献,我们必须学很多东西。我师父对我的教育是不许闭关的,师父说,自己出家那么久都还没闭关,哪轮得到你?他什么时候闭关?晚上十二点到凌晨二点,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段时间是师父的时间,看书打坐,每天如此,所以不能离开众生,随时关怀众生才有生命的经验。今天有一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他们教育小孩,有时候是用威权的手段,让小孩感到害怕,这种方式要尽量避免,因为容易造成精神方面的疾病;而且他愈怕你,愈在外面乱来,是你不知道而已。第六,要有真诚的笑容与真心的念佛。要将念佛跟笑容放在一起,从内心觉得念佛好欢喜。第七,依照基本的人性,相互依赖是快乐的钥匙。我们跟众生是一体的,因为相互依赖,所以大家要恩情施受,我对你好,你对我好,绝对不恼害众生。

  我从小看我父亲做生意,很会赚钱。我家的兄弟都说,以后长大不要做生意,钱赚那么多很恐怖,而且老是要说假话;父亲还曾经被绑架勒索,绑到彰化去,母亲抱一堆钱去把他赎回来,好可怜啊!我们这些小孩也跟着不停的搬家,怕被人知道住在哪里,怕被抓去勒索。所以我从小跟父亲说,财产不要给我,二哥也这么说,财产不要给我,我们两个要去流浪,所以最后钱都给了我大哥。人世间经常为钱反目,甚至持刀相向,我三叔曾经拿着菜刀找父亲吵架,也是为了钱!我们这些小孩躲在一旁发抖,有钱竟然那么痛苦,结果后来我又娶了个有钱的太太,命更苦!直到我出家之后才开始好命,跟那些恶缘一刀两断,再也没有瓜葛,因为现在的钱都不是我的,我们只是发动大家快来放生,快来做什么事情,没有个人财产的观念,活得自由自在的,所以各位要培养这种思惟,千万不要嗜钱如命,不然日子不好过。

  那天有个信徒想要去赌大家乐,已经算好一个号码,他问我:师父,我买大家乐,赢了钱再捐给电视台,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听了我的话,没有买,不久那个号码真的开出来了,他说师父,我想到就郁卒;我说,你也真是够了,那种钱你即使给我,我也不敢要,因为是赌博赢来的,毫无功德可言。给你一千亿跟给你一元,只是数目的感觉而已,全屏东,甚至全世界的房子都给你又如何?想通了这一关才是大家乐,如果这一关过不了,那你命苦啊,活在地狱啊;你没中奖才是大家乐,让你中了,大家不快乐,要想清楚啊。我们跟这世间互相依赖,你对世界好,世界就对你好;你尊重别人,地位就高;救济贫穷自然富有,这是很简单的原理,不必强求。

  第八,佛早已证得正等正觉,但是看见众生苦,大悲心自然流露,不忍心入涅盘。众生是觉性的领受者及受惠者,没有众生苦,不可能有人成佛。第九,相互依赖是自然的基本法则,这是佛教的基本教理,缘起缘生,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它只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而已,希望大家努力在学校及生活中实践,学生才不会接受错误的教育--蚊子打死它,坏人要枪毙他,吃牛肉才有营养等等,造成众生无量无边的痛苦。第十,没有任何物质值得人爱。今天捡到一颗钻石,没什么!但如果透过这个而让人感受到爱,那才有意思,所以我们需要深层的宗教情操,人类因为慈心跟悲心,一切物质才具有建设性,才能产生美好的结果。如果不了解这一道理,必定变成金钱的奴隶,房子的奴隶,感情的奴隶。第十一,别人对我们的恩情及尊重都是快乐的来源,所以我们要感念众生之恩,带给众生快乐。

  第十二,生而为人,都有潜力成为一个快乐和慈悲的人,不能把快乐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之上;有快乐,没有悲心是不行的。你开电动玩具店,去杀鱼,去钓虾,虽然快乐,但没有慈悲心,我们必须成为既快乐又有悲心之人。第十三,好的行为称作善行,一定带来内在的力量,大家要增加内在的慈悲,多布施,多帮助别人。第十四,深层的人类价值在哪里?关怀与奉献。我们要开发生命的教育,必须要有关怀跟奉献,这就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第十五,为了要在我们的内心、家庭及社区中制造快乐的气氛,我们必须了解快乐的根本在我们的内心;如果具足善心,悲心,有慈爱,那么足以影响全世界;若是决定做一个快乐又有慈悲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众生必定蒙受利益。第十六,修行人越用心思为别人着想,越能圆满自己的愿望。大乘佛法的道理很简单,不为自己烦恼,只为众生着想,自然消业障,自然增长智慧,这就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教义。

TOP

慈悲无障碍


海涛法师开示


  我师父的一位信徒,是个教授,有一天,他急着找我师父帮忙他父亲过世的事情,但师父刚好出国,他展转找到我,想请我帮忙:「海涛师父!你师父不在,我爸爸刚舍报,想麻烦你来做一场法事,放个焰口,或放个大蒙山,可以吗?」我说:「对不起,我不会放蒙山。」我说这个话丝毫不觉得抱歉,因为当时我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触的环境使我认为不会放蒙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那位教授开始骂人:「你出什么家,这个都不会,喀!」电话挂断,我气死了,一肚子委屈。师父回来后,我向他报告这件事,师父说:「他骂得没错,你出了家,不会放蒙山,出什么家?你以为读书就行了?」为了这个事情,我想了很久。时间过了六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碰见那位教授,这次我主动向他合掌说对不起:「六年前是我不对,那本来是我的责任,我应该做而没有做。」因为我当时认为,放蒙山是赶经忏的人在做的;梁皇、水陆,是爱钱的人在办的,我清高得很,干什么做这一些?现在回想起来,错了,如我师父说的:悲心不够。

  还有一次,我在办公室当知客,一位信徒打电话找师父,我说老和尚在睡觉,不要吵他好吗?他一听就挂掉了。后来师父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那个女人是你妈妈,你会这样说吗?不管我有没有睡觉,他打电话来就是想求离苦,你不帮他,也要安慰他,不要觉得她烦你,或是烦老和尚。还有一次,我在台北慧日讲堂作知客,一位菩萨跑来问我:师父,你知道普献法师在哪里吗?我说:为什么特别要找普献法师呢?后来师父告诉我:她是普献法师的大护法,普献法师在阿根廷,在巴西建道场,都是她护持的,对人家要客气一点!有一天这位菩萨又来了,她看我闲着,便开始和我闲聊,她说:我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对普献法师特别好,有一次我先生在外面搞外遇,我心里很苦,跑到你们讲堂哭诉,没有人理我,只看见普献法师坐在客堂,我一直哭诉,法师也一直听,一个钟头以后他问我一句话,吃饭了没有?她说:我是这样被他感动的,你看,他耐心听我讲话,还问我吃饱了没有?若是换成别人早就不耐烦了!普献法师就这样度了她。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啊!换成是我,一定觉得很烦,不可能还问她吃饭了没有?

  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有时候自己静静的思惟,我慈悲心够吗?条件好的人很容易生起慢心,认为自己很有修行!认为自己读书第一名!不愿意感受别人的痛苦,甚至带入批判,所以经典上说,菩萨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再坏的人,大家都唾弃他,那个人就是我爸爸,我妈妈,对一切众生甚至敌人都要生起悲心,这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因此可以说,成功的定义在于帮助更多的众生离苦,成功的人生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帮助了多少。发起真实的菩提心以后,应该关心的是如何灭除生命最大的敌人--我执。学习甚深禅定,运用智慧观照,所做的一切才是真的菩提资粮。我刚出家的时候,因为是个大学生,在佛学院又考第一名,但很奇怪,师父每天叫我扫地,叫我扫房间,只要有人住过,就叫我去打扫。因为慧日讲堂是专给男众挂单的,美国来的,韩国来的,修密宗的,南传佛教的都有。尤其南传的出家人一来,我心里就骂人,味道真难闻,他们怎么不吃素呢?但是印顺导师的心量很大,谁来都可以挂单,没有分别。

  我刚出家不久,分配的职事是打扫房间,每次客人离开,我就要扫房间,捡垃圾,重新铺枕头,扫浴室。每一次整理房间我就骂在心里,这些人没水准!我每次在别人的地方过夜,一定自己带枕头巾,又怕弄脏棉被,另外用一条布挡着;只要进浴室洗澡,我都用自己的东西,离开的时候,地上一根毛都捡起来。我的皈依师父,法证老法师更了不起,他每次理头发一定铺一大张纸在地上,一根头发也不让它掉进水沟,我们去受戒理头发,大家用水把头发冲走就算了,但老法师不这么做。有一次我问他:老和尚!干什么那么麻烦?他说:你知道吗?因为头发不会烂,一根小小毛发流到水沟里,虫子吃了以后不消化,不但污染环境,也害了小虫,所以必须将这些头发包起来,拿出去烧一烧才不会污染环境。法证老法师现在九十岁了,依然如此。所以现在我也见贤思齐,剪下来的头发一定收集起来,不污染环境。

  在佛法中发菩提心、证得空性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因此需要广大的资粮,这些资粮无非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香灯、打板、供香、拍蒲团、助念、扫水沟,任何一件都是。而礼佛、忏悔、供灯、供水、放生、放焰口、施食、布施,也都是资粮。我师父说,谁都可以研究佛经,但资粮如果不圆满,不容易净除业障,更不容易证得空性。

  记得有一次与圣严法师谈话,因为他曾经闭关六年,那时候我也想闭关,就请教他:老和尚,你闭关的时候带了很多书进去,可以看书半天,打坐半天,很不错呢!他说:不!闭关那一段时间,每天有一半的时间用来拜忏,特别是大悲忏,若没有消业障,没有天天回向,闭不了关的,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经他这么一说,我想到刚刚进学院的时候,慧天法师做我们的教务长,他是我的剃度阿阇黎,有一次轮到我晚上起来执事的时候,半夜两点半,看见老法师在大殿礼拜,他一字一拜《华严经》,每天睡得少,做得多,还要改考卷。有一次我忍不住问老法师说:和尚,你这样睡觉时间够吗?我们看了很不忍,你两点半起床,我们三点四十分起床,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心里不好受。他跟我说:你们都是菩萨,我做你们的教务长,原先不敢来,是你们院长真华长老硬要我来,凭我要教你们这些菩萨,哪有办法!我每天起来拜佛,请佛菩萨加持我,让我把你们交代的事情做好,他这样讲。他一天睡不到两三个钟头,又不睡午觉。我在福严佛学院的那一段时间,院长是厚观法师,他是留学日本的博士,跟他讲话,绝对是他问你问题,他随时问你三十七道品,问你大乘小乘的问题,很紧张!我心想,干脆不要上课,大家都没事,但是他说:你一离开就是宣布失败,要随时被拷问,不能爱面子。虽然我离开学院已经一段时间了,但这些法师、长老的言行,一直是我学习效法的榜样。

  现在我经常在河边放生,放蒙山,作施食,天天做这些。有人问我:做这些跟空性有关系吗?我只能回答他:这些都是体悟空性的资粮,我的未来目标是念佛求生西方,所以师父要求我,每天所作的功德要回向西方净土,供养你师父,自己不留。而我学习的历程呢,从不信楞严咒,不信大悲咒,不信经忏法会,到现在什么都相信。这一过程的最大动力是对一切众生所生起的悲心,尤其是对众生苦难的觉受。

  我师父曾经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们学院一位教授和尚生病,需要人照顾,有没有人愿意去?没有,大家都想赶快读完佛学院,想要如何如何,没人肯去,但师父主动发心,自愿去帮忙,一去去了七个月,他说:好在有这一次的机会,他内心收获很多。师父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让我想到,为什么玄奘大师碰到生病的老比丘,照顾他三个月?为什么悟达国师遇见生病的老和尚?或许这一切都是佛菩萨示现的,而如果我们舍弃这一些因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想达到生命的觉醒,可能困难重重。所以我目前的修行是在忙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创造美好的因缘,使大家同证菩提。虽然事情永远做不完,但我现在知道,佛菩萨无障碍,阿弥陀佛无障碍,观世音菩萨无障碍,只要你是真心为众生,慈悲无障碍。你替别人想,别人替你想;你替众生想,佛菩萨就替你想。

  当然,我们也要扪心自问,做这些事情是为了自己,还是真心为别人?曾经有人打电话问我,海涛法师!我看你有很多VCD,为什么老是把自己的相片印在上面?是不是太着相了?我跟他解释: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们面对事情的观感不一样,同样一张VCD,一张没有印我的相片,一张有印我的相片,结果是不一样的,人家一定拿有我相片的那一张,不拿没相片的那一张,我只能告诉你,虽然上面印了相片,但不是我想凸显自己,而是利用我的色身,利用我的声音,希望对方欢喜听闻佛法,就如同佛菩萨示现庄严的外表一样,不是世间人所想的那样--我喜欢亮相,喜欢别人注意我。

  我个人以为,佛教是当今救世的良药,尤其物质文明愈是发达,众生的苦愈剧烈。所以现在国外学佛的人士,都是一些所谓高压力或高收入的知识份子,因为当人们穷的时候,没有人肯去想这些问题,赚钱就好。一旦有了钱才知道他精神空虚很久了,很多烦恼没办法解决,于是开始追求宗教,设法解决心里的问题,而能够有效对治的,就是佛法。我们自己了解善恶因果,但许多人不知道!

  我待在福严佛学院的时间虽然不久,但老和尚告诉我一句话:离开学院就算了,滚滚红尘才是真正的道场;有苦难的地方,有人的地方,有众生的地方才是你真正的道场。在那边可以实践菩提心,可以培养慈悲心,虽然现在没有足够的能力,但是有佛菩萨的力量,你念他的名字,诵他的经典,持他的咒语,他的力量必定能展现出来。那一天,弘度法师告诉我三句话,他说修行一开始是自得其乐;进一步是助人快乐;第三、是同生极乐。愿大家都得到解脱,愿大家把心量扩展到最大最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