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法 华 大 意

那么第二段,讲灵山、灵山这个净土,他说「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也就是说,你们大家看到,我这个灵鹫山就这么一座山,我今天在,过几年,我在这个拘尸那国双林树下要入涅槃了,是吧,八王要分舍利了,就没有了,我就不在了。那么实际上,这个灵鹫山会毁掉吗?等将来这个劫、劫难来的时候,烧火的时候,会把我灵鹫山烧掉吗?我会离开灵鹫山吗?我会入涅槃离开大众吗?都不会的。

所以,我们智者大师,他到了河南光州大苏山,去亲近慧思大师的时候,慧思大师跟他说了一句话,唉呀「昔日灵山同听《法华》  宿缘所追今复来焉」。我当年哪,嘿嘿,二千多年前,我跟你一起,都在印度的灵山法会上啊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你今天,你我成为师徒关系,你又来看望我,我们又共同来弘扬《法华》了。那么,智者大师呢就在那里呢诵《法华经》,诵《法华经》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当中有一句话,「是真精进  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这一句话的时候,忽然就入定了,智者大师在定中就照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那么这一段记载,记载在这个智者大师别传,是章安灌顶大师记录的,呵,是智者大师亲口告诉他的弟子,由弟子记录在案。那么证明当年释迦如来在《法华经》中所讲的,我是「常在灵鹫山」、「常住此说法」,都是真实不虚的。虽然我们肉眼凡胎,就算你坐飞机到了印度去参观灵鹫山,你也见不到释迦牟尼佛。但是在智者大师的定境当中,释迦如来确实住在灵鹫山。因此我们人心当中都要有一个灵鹫山,我们要把释迦如来接到我们的心中。

那么,《妙法莲华经》的开篇,是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来解答弥勒菩萨的疑问开始的,而《法华经》的终篇又以普贤菩萨的劝发来作为终结。这象征着什么呢?大家贯穿前后来看,象征着法华经教导我们,要以文殊的广大智慧为修学的导引,要以普贤菩萨的无尽愿行作为实践的楷模。这样呢,解行合一,教观双美,才能够有所成就,才能够对得起我们这一辈子啊。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天我们要把这个改一个字:人身难得今已得,妙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那好,所以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也只能把《法华经》介绍到这个程度,希望有机会再看到大家,阿弥陀佛!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消我业障海

全家得安乐    身心皆康宁

所行合正道    所求常如意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六亲蒙福利    先亡获超升

三宝常住世    人间永和平

信解佛法藏    不舍菩萨行

临终无障碍    同生极乐国



智者文化

生命电视台监制

www.lifetv.tw

谢谢收看



【摘抄】

卍新纂续藏经第 31 册 No. 0609 法华经大意

No. 609-A 法华大意序

法华大意乃广陵大虚相师谈经结案之语也。其所谓大意者。述诸佛之本怀。显众生之妙性。会偏圆之一致。廓宗说之通途。盖以一大事因缘。愚小莫能顿契。诸法之实相。深妙难以言宣。故大觉初生。辄露真机于指顾。法华后唱。全彰妙体于白毫。眇目难窥。徽猷曷隐。然则启方便于九部。开实智于三乘者。特以知音辽旷。未遇当机耳。若夫潜通秘键。妙叶玄枢。则曲唱傍提。无非胜行。尘缘刹境。等一妙心。是故举手低头。均蒙印记。譬犹都会大城。随得一门而入。则八达皆通衢矣。惟师衣珠不昧。宝所亲登。既阐义以发金文。复征心而提如意。夺妙解于思惟之域。洞玄旨于威音以前。我执既忘。妙圆斯应。是则开塔户于举指。顿见古佛全身。观龙女之献珠。疾往无垢世界。河沙之界不隔。尘墨之劫匪遥。入无量义三昧。坐不思议道场。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斯言信不诬矣。

嘉靖丁巳岁孟冬天池沙门法聚谨序



No. 609-B 法华大意开经叙启

夫妙法莲华经者。十方诸佛之极证。一切菩萨之真行。六道含灵之所迷。众子不识之甚谤。然谤也迷也行也证也有四之不同。本也体也性也理也无四之不一。以四之皆一。故东方有圣人生。其道同。其体同。其言行行藏教化。乃至纤悉云为。无不同也。南北方。上下方。尽空有二界。有圣人生。其道同。其体同。其言行行藏教化。纤悉云为。无不同也。以四之不同。故古时有异端出。其言不一。其好恶不一。乃至忧患恐惧忿懥取舍。皆不一也。今时未来时。尽世代万变有异端出。其言不一。其好恶不一。乃至忧患恐惧忿懥取舍。皆不一也。以不一故。车不同轨。书不同文。乌得大道不生谤而甚疑。所以不难于先觉。难于后学也。以同一故。天常同覆。地常同载。未尝大道不同行而极明。所以不难于后学。难于先觉也。难于先觉。故先觉明道。克苦修行。如雪山六年。少林九载。皇皇如丧家之犬。汲汲如怀渴之鹿。或解人之惑而作论。或洗人之非而上书。或为道而戮身。或扶道而去首。或大辩而䇿有万言。或深隐而言无一发。甚至于奴之狗之草之芥之。为一言之不明也。极至于割之屠之囚之煮之。为半偈而可学也。呜呼。所以难于先觉者此。不难于后学。故后学有大圣人之经明如日。有大贤人之注朗若星。解惑有高僧至论。破疑有大土宏辩。指入道之径路。弦如也。开见性之大门。豁如也。肯信则直下成佛。皆居无垢世界。肯行则即俗超凡。皆证清净法身。况今夙承善力。际遇大明。车同轨而书同文。天同覆而地同载。异端息而大道明。谤毁消而圣教显。欲明斯明。日中观手掌。肯入即入。家里拜爷娘。何艰险之有。但不肯入。实容易而不难。但不肯信。今日肯信。今日入佛之界。吾曰不难于后学者此。相质实愚鲁。幸入诚明之室。学固浅狭。旱逢觉悟之师。既蒙尊众以推行。敢不罄怀而阐演。伏惟尊众。念吾佛大圣人欲正法久住之心。各各起难遭之想。盖百年如电影。万物人最灵。人而不明此道。百年后。虽欲人身。其可得乎。生生之理。乾坤固无止息之时。必得人身。恐造化不能专制。惟愿众悉一心回向。听说偈曰。妙法莲华七卷经。此心暂离便难明。爱憎取舍千分别。人我是非万不平。大海本非鱼障碍。长空元任鹤飞鸣。今朝良遇真如教。惟愿相携入大乘。

太虚自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