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梦参老和尚:受三皈依后要常观想佛菩萨放光照身

梦参老和尚:受三皈依后要常观想佛菩萨放光照身



受了三皈依之后,要不要有观想呢?也应该有。因为我们皈依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皈依就是观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每位师父传授三皈依的时候,都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右边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左边就是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一般是这样观想。 

  你并没有专门学过这几尊菩萨,你可以大体这样观想。你面前皈依的恩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乃至于文殊、观音、普贤、大势至,这样观想都可以。但是,你要诚心诚意的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皈依就可以了,僧宝只是谁代传,就是这样子。 

  接着,你至诚恳切的这样想、这样观而已。但是你要修这个法的时候,专心观想一尊,观想的时候专注一境,修定的时候就是专注一境,专心致志的不改变。观想释迦牟尼佛放出光明来,这些菩萨也都放出光明,光明就照在我的身上。你平日在这里这样坐的时候,你可以开灯,灯光一照,“佛菩萨光照过我的身上了”。你这样去观想,就能得到;观想久了,你就能得到光明。“光明照到我身上来了”,经常这样观想。不过你修药师法的,就观想是蓝光;修弥陀法的,就观想是红光;一般观想释迦牟尼佛的,就观想白光。观想恩师放光,光明照在我的身上。光明一照在你的身上,业障就消失,业障消失,智慧就增长。每次念的时候,就这样观想。 

  临睡前,除了能念十声之外,如果你还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得发心啊,你观想佛的光明加诸我身上。同时也观想左边是父亲、右边是母亲,乃至于历劫的父母,就是光明加诸他们。如果已经往生的,就增长他们的福慧,送他们到极乐世界,送到净佛国土。如果他们还在三涂,或者还在天上,在天上增长他们的福慧,能够闻到佛法;如果在三涂,马上超生,生到天上。你这样观想的时候,你的福慧增长,又报佛恩、报父母恩,都具足了。这就是受三皈依的修行,这就够你修了。 

  你经常这样子提起正念,经常在智慧光明之中。当你观想光明照耀你的周身,注入你的身心,有时候你观想从顶门注入你的身心,你的身心排出去的大概都是黑气,你业障消失了。经常这样观,经常这样想,之后你就开始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最好了。 

  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或者不论修什么法门,如果不忘你本师的恩德,事先应该称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之后再修法,你修哪法都可以,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但是你不要忘了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牟尼佛,你什么法也不知道,这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8-29 00:22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菩提心在各个经论讲的大体相同,但是,名字不相同。《大乘起信论》是结合了一百部大乘经典,马呜菩萨作做的。他讲菩提心,是由三种心成就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第一种是直心,正观着本体,就是看一切,在法看法性,在人、有情看佛性。 

  直观本体,就像我们禅宗,“父母未生我以前,谁是我?”或者提一个话头,“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是谁?谁在念?口念吗?口不能念,口被心支配。哪个心念呢?真心?妄心吗?你就问,你就参。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都是参。这种的功夫叫什么呢?叫明心,找真心。现在这是妄心、狂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就是你一心正念真如,就是观察自己本来性体。 

  现在我这个身死了,心还在不在呢?腔内的心也随着死了。我们说灵魂、灵识,他死了,灵是不是真心呢?也不是的。在佛教的名相上讲,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赖耶,阿赖耶里头含着有一部份真、一部份假。所以那个执着为我的我执,是第七末那,不是现前的心,不是肉团心。这个学起来就很深了,我大体这么说一下。 

  直心正念真如,就念我们那个原来跟佛无二无别的本具足的妙明真心。说妙,就不可思议;明,光明遍照。那才是我们的心。现在我们就用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再加第八阿赖耶识妄分,把我们的真心给遮住了,不得显现了。 

  所以百部大乘经典都有直心正念真如,就是观想,修成道,也就是我们上回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后半部经文。为什么要拜忏?为什么要修行?消业障。消了业障,而后修定、修慧,才能达到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大家可以看《占察善恶业报经》,前半部是为了后半部做准备的,为修行。这叫直心正念真如。 

  第二种是深心,要尽一切诸善行。我们所说的,哪管是一点小的好事,我们都要做;一点小的坏事,不做。伤害人的,半句话都不说;成就人的,要说多少都可以。在戒里头,这就是深心,要尽一切十善法。十善法界就是表现我们的真心,之后用律仪来防范、来设立,使我们的真心不犯错误,饶益一切众生。 

  这是三具戒。菩萨受戒,大小乘的,三具戒都包含在里头。饶益一切众生就是大悲心。这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这就是菩提心,三个具足了,才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心,觉心就是明白,一切你都明白了。妙明真心不为一切污染所染污,你有大智慧了,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出离心是对三界的苦难你看得太多了,要离开,要出离。如果没出离心的人,学道、皈依三宝,学不好的。因为贪恋这个世界,一贪恋这个世界,贪、瞋、癡、慢、疑等烦恼把你咬得昏头转向,你就没办法修。所以必须要出离。 

  出离就是在五浊恶世里要出离这个世界,得具足这个心。对这个世界,无论多好,你不贪恋了。而且这个世界,你真正分析观察起来,没有一样好的,没有一点点好的。要修出离心,得修这个观照。 

  你自己出离了,不行,你要度六亲眷属,要度众生,你得发大悲心,不发大悲心成不了佛。第二个菩提心,大悲心。观见世界这么苦,自己想出离,又不忍心让六亲眷属、所有众生受苦,我又得度他们,让大家一起出离。 

  这就是我们念《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出离出离,大家都出离;解脱解脱,大家都解脱;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四句话,包含的意思太多,所以不翻。包含好多呢?八十四句的《心经》、《金刚经》、六百卷《大般若经》,这四句话就可以了,就包含这么多。因此,得具足大悲心。 

  有了大悲心,你还得有智慧。如果没有般若智慧,你这个大悲心,落于爱见大悲。本来要你去度众生,你度他,结果跟他讲情爱,去跟他谈恋爱,还怎么度他了?把你也拽下去了,你还度他啊!本来要你去度众生,你看他财富很大,你也跟他发财去了,起了贪心了。必须得有智慧,真正认清楚了,这叫般若心。 

  三心是一个心,菩提心,有出离,有大悲,有智慧,就是出离心的、大悲心的、般若心的。这讲起来很多,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专册,像《华严经》〈华严三昧章〉,专讲菩提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从最初开始发心,一直到成就,之后再回到文殊菩萨,完成了他最初所发的心。这就是菩提心,一部《华严经》就是菩提心。这个道理太深了,佛法犹如汪洋大海,如果大家有大智慧,想学,你能饮到一滴,知道咸味了,就已经不错了。可惜我们现在连一点味道都没有沾,我这么说一说,大家发一发菩提心,心向往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学佛”不是“佛学”,“佛学”是把佛所教导的当成学问去研究,这叫“佛学”。“学佛”就是佛怎么样做的,佛最初怎么样发心的,佛是怎么样成佛的,他这个道路怎么走的,我们要跟着他走,他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才是“学佛”。   很多的道友都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老法师啊!我们不晓得怎么样修行?”信佛之后该如何去修行呢?这类问题问得很多,眼前的道友们恐怕也有这个问题。  

 不论你是学哪一教、哪一个法门,学净土也好,参禅也好,或是学五教华严,学四教法华;即使是在西藏学密宗,学大灌顶,学圆满道次第,任你学哪一法,都有个共同的基本要求,都要做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称为佛弟子;不称为佛弟子,你就不能够依照佛的教导去做,你便不能领受佛的教导。大家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师可能都会跟大家讲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意义。所以,你必须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才算是佛子。   

皈依三宝之后,你就依着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行,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其他的一切法门全不能成就。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佛的教导,你连基本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没有修行,你还能修其他的法门吗?   

有的道友也这样谈着:“我的密宗大德好像没有提这个问题,受过灌顶,我念咒就行了。”这是完全错误的。我在西藏连参带学住色拉寺里,前后差不多将近十年。我所了解的西藏密宗,如果没有念十万遍皈依颂,没磕十万个大头,如果没供过十万次曼达,没念十万遍百字明咒,上师不能给你灌顶,在西藏你是绝对不能受任何法。密宗传到汉地来,变方便了,在汉地受灌顶的道友,有哪一位念十万遍皈依颂呢?连密宗的皈依颂,怎么说怎么写的,恐怕还不知道吧,也没有听上师讲过。没有听人讲过。在西藏,上师要讲皈依颂,这是最根本的。   

因此我想跟大家互相漫谈一下,这不算是讲解,供大家作为参考。首先,受了三皈依,要先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要懂得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皈依必须得这样做,之后,你再发心。这个发心,说浅近一点,就是发一个信仰心,发心之后,你要修行。怎么样修行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要开始学佛,佛在因地当中,就是这样修的,他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佛果,就是他最初的发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