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梦参老和尚:证须陀洹果有多难?

梦参老和尚:证须陀洹果有多难?

“须陀洹名为入流”。入流,入了圣人的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圣人,虽然没有全部了生死,已经把见惑断了,断了,入流无所入。为什么说无所入呢?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啊,对六尘境界相他不起分别了,他不为六尘境界相所转,这就证了初果的圣人。

    那么一般的没有证这个果位的人,见色就起分别,闻声也起爱憎,香味触法都执著贪享,有是非观念。须陀洹证得了,对这个色声香味触法,他不起分别,没有迷惑了,他明白了,全是假的,不为色生香味触法所迷,就这个意思。咱们凡夫就被色生香味触法而迷,吃好的,穿好的,有分别心,有贪爱心。证了初果,他在这些个事物上不起贪爱心了,不起分别心了,因此就叫证果了,断了这种迷惑。

    咱们见什么分别什么,证了初果的人,他见惑断了,他不起分别了。这个断惑,看来是出凡入圣,但是这一步非常难啊!在凡夫,突然证了圣果,佛形容这“如四十里路急流水”。说从那个山坡往下流,大概四十华里,那股力量,能够把他断绝了,使他不流,得有这么大力量。

    咱们见色,生贪爱心,好的,就想取,这不高兴的,就想舍,舍又舍不掉,取又取不着,这叫迷惑。证了初果的圣人没有这种思想了,他能断,所以佛形容“如断四十里路急流水”。但是,看来是入圣道的时候,这是第一步,但是在这大菩萨看到这初果呀,他看着很小,在我们一般的我们出家人学了佛法的,对于初果圣人呢,这小果,证不证没什么关系,其实是你能断了这个见惑无分别,就很难很难了!咱们见什么起贪爱心,见什么起分别心,因此而造的这个染业啊,很重很重!若能把这个断了,第一步就达到了。

    但这也是入空意啊!在这个空的当中呢,没有色生香味触法,也得悟到空理,那叫顿断,悟到空理那叫顿断啊!因为须陀洹他现在入到圣流,入了圣位了,入了圣流,从凡夫地出入圣流已经非常不容易!他见什么能够断贪爱心,那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牵引了,牵了,你随着外头的业缘转化,外头的业缘,你见什么分别什么,见什么贪爱什么。所以,能断见惑,不被六尘境界牵引,已经非常不容易,但是对我们说般若波罗蜜的人啊,这个不是我们的目标啊。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肚子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迳直投胎了。

什么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淫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有爱就进‘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个大苦趣呀!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断爱,千万不可再有颠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灭,那就决定要断淫欲,断淫欲才是走出世之道。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说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谁不愿住生呢?可是这里头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愿有两种意义:一是欣求,要欢喜生西方;二是厌离,要厌离这个世界。要厌离它啊!什么情情爱爱的,那都是魔,杀你法身慧命的魔,你还当它是怎样的好,舍不得,说什么我们要白头偕老,长相厮守,死在一起。世间这一切不厌离,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厌离’,那生西方就决定成就了。

当有人拉你(你)作恶或找你(你)麻烦时,没有关系!只要念句‘阿弥陀佛’就没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对你(你)好,就情情爱爱的沉迷下去,我们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这一关,此关若不破,生死难了啊!

对于男女间的情爱,当用金刚利剑来斩,要斩情绝爱不可茧断丝连,只要有一丝情爱在,就会被束缚住。是谁缚你?是你自己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那你学他有什么用处?法深也好、浅也好,能运用到你生活当中去,能使你的生活养成这么一个习惯,按照佛所教导的去做,这就是缘起。依着佛所教导的去做,你一修行,就是性空。性空了就是明理。性空这个理就是心理,心理不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妄心所知道的心理,是说你的性。凡是说到性,就是种子义,性能生长一切。这个性也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性。是我们的真心,我们要把一切缘起归纳为一心缘起,就是当你起心动念想一件事,这件事你看他合理不合理,合符情理、伦理、法律的法理,你在这个国家住就得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制,你到那个国家就得尊重那个国家的法理,不然你就违法,主法人要制裁你。到哪个国家去,你先要懂得一点那个国家的法律,你才不会犯法,这叫法理。但我们佛教是讲性理,这个性理就是佛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缘起性空义。

  我们讲缘起性空最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现前境界相,这是最重要的。这一切缘起的现象同我们所学的佛法,我们用佛法修行,这个现象跟我们修行有什么关系?我们是修现象呢,还是修心里呢?现象是事,举一个例子吧,我们上街买东西,这是现象啊,买东西有时候讨价还价,回来发现被骗了,心里不服气,要找他,这就是现象。

  不过学佛的人,被他骗了,会说:或者我前生骗过他吧,算了。我们一般的佛教徒都是这种心理,我们认为很对的了,实际上不对!为什么不对呢?他骗你了,你原谅他,你把他观想成过去生的果。他又骗第二个人、骗第二个人,他一直骗下去,那不是让他造业吗?那怎么办呢?你用不着跟他争吵说:你这个骗人的生意挣不到钱,挣到钱也不能持久。这个佛理就隐在其中,不跟他起争执,也不让他赔偿,那道理一定跟他说清楚。这叫学菩萨道,这就叫说法度人。要不然你跟人讲一大套说:佛所教的,在《阿含经》怎么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怎样说的,认为这样才叫宣扬佛法。错了!这样你是宣扬不通的,没人听你说教,谁听你说教?

  把佛所教的理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这就叫佛法。

    用佛法使他觉悟,使他明白觉悟的万法。你的日常生活中,所有外边的境界相的一切现象,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