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莲池大师:备经险难

莲池大师:备经险难


  晋昙无竭,闻法显等躬践佛国,慨然有忘身之誓。以永初元年,集同志昙朗、僧猛等二十五人发长安,西渡流沙。上无飞鸟,下绝走兽,四顾茫茫,莫知所之,惟望日光以准东西,视人骨以标行路耳。
  至葱岭,岭冬夏积雪,恶龙吐毒,风雨砂砾。前度雪山,下有大江,流急如箭。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已,方得更进;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矣。
  复过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壁有故杙,孔孔相对,人执四杙,先拔下杙,仍攀上杙,展转相攀,经于三日,方及平地,检料同侣,失十二人。进向中天竺,路既空旷,惟赍石蜜为粮,十三人中又死八人。无竭虽屡经危棘,而系念观音未尝暂废。至舍卫国遇众恶象,乃归命观音;忽现师子,象遂奔逸。至恒河,复值群兕,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牛亦惊散。后于南天竺随舶达广州,赍缀而还。
  赞曰:“读西行传,千载而下,犹可流涕。即今一字一句,皆先德汗血也。而或以轻心对之,污手执之,不法处置之,又或存而不读,读而不行,乃至用以博衣食货名利而已,悲夫!”
  晋朝黄龙昙无竭法师,听说江陵京寺法显大师等人亲自到西天竺取经参学,也立誓舍身到那里去一趟。于是在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昙朗法师、僧猛法师等二十五人,从长安出发,西行渡过流沙地带。那个流沙区域,上无飞乌,下无走兽,人烟绝迹,四面远眺,一片茫茫无垠的不毛之地,都不晓得往哪个方向去才好,只有仰望太阳的方向来判定东西方位,看有人的骨头,用以判定有人走过这里,来决定走的路向而已。
  到了葱岭,无论冬夏这里都下雪,有恶龙吐毒雾,刮风淋雨时砂石都在飞扬。再往前到大雪山,山下有大江,江水湍急。东西两山之间,系绳索为渡桥,十个人先过去,到了对面后,放烟火作信号。后面的人看到烟火,知道前面的人已经安全到对岸,才放心前进;如很久没看到烟火,就知道暴风吹翻绳索桥,人掉到江中去了。
  到了大雪山,悬崖峭壁,毫无立足之处,崖壁上有前人留下的木桩,崖壁有孔,每孔相对刚好安一木桩,每个人拿四个木桩,先拔下面的木桩,以下作上,再手攀上面的木桩,如是交替循环相攀爬,经过了三天才到平地,点算一下同来的伴侣,一共少了十二个人。
  继续往前到了中印度,路上空旷,一望无垠,只带了些石蜜作粮食,十三人中又死了八个。无竭大师虽然屡次遭到危难困境,但心中系念观世音菩萨从未间断过。到了舍卫国,遇到了恶象群,于是归命默祷观世音菩萨,忽然出现狮子,恶象终于逃散。到了恒河又碰到犀牛群,仍然归命默念观世音菩萨,不久就有大鹫飞来,犀牛也惊怕逃散。后来终于求到经典,在南印度搭船经由海道回到了广州。
  赞道:“读无竭大师《西行传》,想起一千多年前祖师求经求道的精神和恩德,不禁令人感动流泪。现在我们所读诵的经典的一字一句,都是先德的血汗啊!如对它轻蔑,用脏手拿它,把它放在不干净的地方,或保存而不去读它,读了又不依之奉行,乃至用它求衣食、求名利,这样就大大对不起千辛万苦,舍生求经的古德了,可悲啊!”


____摘自《本愿海》2011年第4期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