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华严法会开示

华严法会开示七

正信与正行

“大方广”这三者从因至果,无不包括。因,就是我们大家现在发起这个心,这就是因——现在要发心学佛。学什么呢?学佛,一定要正信、正行。正信是什么?就是我们相信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信行,一种是法行。信行是什么?就是相信佛所说的一切话、一切语言;相信佛经里面告诉我们的一切方法;相信按照佛经来修行的一切三宝弟子,相信他们。我们内心有了这种信行以后,整个生命就有一种依靠,有种皈依的感觉。第二种是相信按照佛告诉我们的方法去做,做了之后肯定会断烦恼,直至成佛;肯定有用,不是没有用;不是停留在嘴巴上说一说,而是依教奉行。
    当然,假如你如果连嘴巴上都不会说,连理论都不懂,就如藕益大师说过的“远行不问路径,必定有误。”远行,就是我们修行成佛的路途遥远,你如果连路都不问,自己眼睛都不睁开看一下,别人知道的这条路你不走,那就必定会走错路。知道路没有错,只是他不走,这也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这条路问好了,这就是信行。
所以,信行的人,就是先要读诵经典,明白佛告诉我们是怎么去做的,然后按照佛菩萨和祖师的教导去行持。做了以后,我们再来对照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学佛以后,心量是不是越来越大,我们的智慧是不是越来越高,处理事情的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强了。这样我们才发现,原来学佛有这么大的好处,感受到佛法给我们带来的慈悲和智慧,因而法喜充满。这样一相应,信心就坚定了。这是我们在学佛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这叫做因上的作用,在我们修因的时候就要起这种作用。
    第二层是果上的。在果觉上的作用是什么呢?在我们是凡夫的时候,诸位通过打坐或者念佛,在世间法当中可以得到四禅八定。就算我们不得四禅八定,如果你好好地念佛修行,也可以证得念佛三昧。再退一步说,念佛三昧证不了,就在你一天认真念佛的过程当中,自己的烦恼自然也会消除很多。
大家恐怕都有这个经验:就是你念佛念得越多,心里面越安;你念佛念得越少,心里面就越浮躁。每一天念佛或者诵经,在自己家里或者庙里,把功课定起来,每天都这样去用功,我们的功夫就进步了。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结果。从凡夫开始,你只要念一句佛号,这个结果就有了。只是这个结果,一开始看得不太清楚,因为对于我们无量的烦恼来说,这个结果好像很小,但实际上,诸位只要认真用心地来听一句法,或者用心地念一句佛,这个果报自然就生起来了。所以,净土宗念佛的同修,如果你念佛发愿往生,知道这句佛号念起来可以往生的话,此生到最后——临终之际,就算十念都能往生——就是念十句“阿弥陀佛”,我们都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我们再圆证四土直到成佛不退转。
    我们净土宗求往生的人是大乘佛法。为什么一定要求往生呢?就是想到我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回转娑婆度无边的众生。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不一样:小乘佛法,就是自己的烦恼解决了就算了;大乘佛法告诉我们,个人的烦恼解决了,也要把你身边的、大众的,乃至九法界一切众生的烦恼都要解决。所以,每一个人从皈依三宝开始就要发大誓愿,发自内心地确定:我一定要成佛,一定要度众生。生起这种心以后,我们的作用就非常之大,广阔无有边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事情我们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就是说,遇到一个人,哪怕就问你一句佛法,你也对他说;在寺庙里面,我们看到佛像,,有机会可以跪下来顶礼、拜一拜,没有拜的时候,合掌、点头,哪怕举一个手,对佛打一个招呼等等,都不离开我们的这种发心。

佛陀老师

跟佛打招呼,跟佛有种亲近感。诸位以后如果到寺庙里面来,见到佛像的时候,你可以问候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说:“我来顶礼您了。”之后,就可以合掌,来顶礼佛。日本佛教有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他把佛当成真实的、还在我们人间的;认为佛是我们的老师,他坐在上面给我们做榜样,经书就是他说的话。坐在后面的世尊、佛陀,就是我们的老师,佛经就是他教我们的教材。所以,日本人是以这种态度到寺庙里面来,他还没有跪下来礼拜,就站在那里,把头低下来跟佛打招呼。他叫释迦牟尼佛什么呢?叫“佛陀老师”。“佛陀老师,您早上好!”“佛陀老师,晚上好!”他见到了,会这样打招呼。因为他这样打招呼的时候,把佛看成是自己这一生当中直接教导的老师,而不是认为释迦佛已经涅槃了,我们顶礼佛像有功德,他不是这样想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就是源于三宝住持在这个世间。住持三宝的佛宝就是佛像,它代表的就是佛。所以,在日本佛教徒的心目中认为: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佛像,没有了经书,自己就没有办法学习佛法;有了佛像和经书,大家活着的这一生,就是佛陀来直接教育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华严法会开示八

安心于法

诸位以后见到佛像,也可以说“阿弥陀佛老师,你早上好!”这样打一个招呼,内心非常亲切。这种亲切心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内心就会觉得佛陀没有离我们很遥远。因为佛经里面告诉我们:释迦佛跟弟子经常这样说,“如果有人按照佛说的话去做,恭敬三宝、持戒、修定、开发智慧,这样的人虽然离我千万里,实际上他就在我的身边。如果有人天天在我身边,却不能依照我说的法去做,他没有见到佛。”所以,我们在庙里面见到佛像、听到佛法,内心以这种清净心来感受佛陀的慈悲,这样在我们的身边就是佛。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如来开示:“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果。”还有,佛在《般若经》里都讲过类似的话。在《般若经》里面说,有一次,须菩提尊者宴坐。(大家知道《金刚经》就是佛对须菩提尊者讲的,须菩提是解空第一。)释迦佛有一次到忉利天说法,因为说法三个月,时间比较长,这些弟子都非常地想念世尊。听说佛要回来了,大家很高兴,跑出去迎接佛。第一个跑到外面迎接到佛的比丘尼,就特别高兴。她说:“今天是我第一个看到佛的。”然后佛就跟她说:“今天第一个见到佛的,不是你。”她说:“那是谁啊?”“是须菩提。”因为须菩提没有出去,而是在自己房间里面打坐,坐在那里观空,他的心安住在佛法当中,所以佛就跟这个比丘尼说:“如果有人按照我的法去做,实际上,他时时刻刻都能见到我,都跟我在一起。”

大方广的妙用

我们凡夫的这颗心,用不够广;如果依法来做,用最广的情况,就是在十方的世界里面,哪怕是在地狱里面、在恶人堆里面,我们的内心都升起无比的悲心,这样才真正地叫做“广”。“大方广”这三个字,是在一起的,不是三个,这三个不是分开的,而且三者合起来的时候,就是佛的境界。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心里的“大”到底有多大?这个“大”,实际上是一种心量,是内在的一种包容心。这个包容心,要生起来无边之大的时候,你跟佛的法身就相应了。如果我们大家现在心量很小、不够大,那你一定要把它大起来。我们大家都有这个能力,可以把心量放到非常大。“方”就是我们现在的规矩,大家坐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规矩,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规矩,这就是我们的“方”。“广”呢,就是我们的作用、我们的能力,在家里可以做家务活,出来还可以做义工,我们出去还有工作,对于他人我们还能做到慈悲善良,在社会起到一个好人的带头作用,这就是我们的“广”。所以“大方广”这三个字,实际上是包含了释迦佛一代时教的修因证果宗旨。诸位,以后要想修行,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就问自己有没有“大方广”。

华严为因 佛为果

然后这个“佛”字是什么意思呢?刚才说了,“佛”具备了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罗汉、菩萨,然后最终成佛。按照这样的心态,在修行上,一步一步把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这两重生死的束缚、痛苦都消除掉,然后内心完全解脱。这是成佛,这是果德,这是大方广佛的“佛”,是果。因为这个佛果,它具备了前面“大方广”这三种德行。后面的 “华严”这两个字啊,是指因。“佛”是果,“华严”是因。为什么“华严”是因呢?“华”,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花,“花”跟“华”的古文繁体字是同一个字。那“华”代表的是什么?是代表我们的因地修行。我们大家从究竟妙觉的佛果以下,所有的菩萨、罗汉以及凡夫二乘,全部都是证佛之因、成佛之因。所以在因地上的修行,位置很广阔,我们现在修,就是要修“华跟严”。“严”是什么呢,是庄严,意思就是说,“大方广”这样无边无际的庄严成就了佛果。它的因在哪里?“华”和“严”,以万德、万行来庄严我们自己,这就是修因。

这部《华严经》就是讲述了成佛之前的因地修行。凡夫需要修行五戒十善,二乘需要修行四谛、十二因缘,菩萨还要修行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这样一个位次、一个位次修行上去,都叫做“华”,也就是花。有花必有果,这个果是圆满的佛果。所以,我们大家要想成就真正圆满的佛果,一定要来学习《华严经》,因为《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如何成佛。讲到这个“华”呢,我又想起来,诸位到庙里面去,你看寺庙里面供了很多花,这很多花供在这里,就是《华严经》的“华”,一样的意思。因为有这样子的花,我们的环境就变得庄严。庄严,这是个佛教的用词,用我们土话说,就是“漂亮”。但漂亮呢,显的很浮躁;所以用“庄严”就显得很稳重,体现出佛法的这种内涵来。那么花为什么能够庄严?实际上,用花就是告诉我们成佛真正的庄严在哪里。真正的庄严,是在我们现在的修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华严法会开示九

现在修行最庄严

诸位要记住这句话,我们学佛的最终目的、真正的庄严,就是我们现在的修行。现在是什么?现在是修因,现在是凡夫,这个庄严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现在感受不到这种庄严,那人生内在的福德、智慧就显发不出来。佛在《华严经》开始就说,大家都是佛,都是跟佛平等的,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看,如来,就是如如不动的真如本体,就是大;智慧,就是圆满报身;德相,就是千百亿化身。所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三个词就是我们后面的这三尊佛。一切众生都有这三尊佛,都有这个功德,但是凡夫被自己的妄念情执掩盖住了。

所以我们在学佛的宗旨上,把握了这样一个《华严经》的道理。正因为佛果是“大方广”这三个内容,所以我们修因也要同这个正果相应,身口意三业都能跟佛相应。换句话说,诸位在学佛过程中,因为我们大家是凡夫,所以难免会有一些脾气毛病出现。那么这些脾气毛病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拿“大方广”三个尺寸来衡量一下自己。你看看自己,到底这三个尺寸有没有做到?如果你背离了这三个尺寸,说明你没有在修因,说明你这个“花”不够庄严,跟佛不能相应。起码这种行为,不是一个真正佛弟子的行为。因为佛弟子要以我们的万行做为因,修行因。如是因,才能长如是果。既然这个果是“大方广”,那么我们的这个因行,也要学习这个“大方广”,也要一步一步地朝这个方面去行持。这是“大方广佛华严”。

普贤菩萨的愿力

“经”,实际上叫做契经,即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佛所讲的一切,包括《华严经》所讲的内容,我们其实都可以从这条路上走过去。《华严经》里面,最圆满、最方便、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净土宗念佛方法,即念佛法门。因为《入法界品》是整个《华严经》的核心思想,在《入法界品》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十大愿王就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第十个是普皆回向,回向哪里呢?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现在我们汉传佛教地区,信仰、修行净土宗的人最多,净土宗在我们汉地给信众、给众生带来的利益也是最大、最广。

我们大家有这个福德、因缘能够听闻到净土法门,此生一定不能辜负自己。为什么不能辜负呢?因为我们只要生起绝对的信心,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然后我们随份随力认真地去念阿弥陀佛,在临终的时候决定能够往生。这是普贤菩萨为我们作出的示范。普贤菩萨是什么人?普贤菩萨是在十方,过去七佛,乃至在贤劫的千佛里面,他都是赞佛的大弟子,助佛菩萨宣法。贤劫千佛,现在释迦佛是第四尊佛,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都是这样。而且普贤菩萨入了佛的华严境界以后,重重无尽,法界无边,他能够全部体现。所以,在密宗里面,称普贤菩萨为如来,叫普贤王如来。他过去久远劫来已成佛,是以菩萨的身份来度化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也发愿求生净土。

所以,《华严经》的高深之处是把佛法的最根本的三个要点“大方广”讲到了,最方便之处是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念佛法门。大家在生活当中,无论遇到烦恼痛苦、是非,或者修行上有障碍、有疑惑,甚至读经看不懂、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静下来,一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光明智慧,所以心静下来以后,我们的智慧就会开。那么当你心静下来之后,你的行为就自然地规规矩矩。大家是不是这样?你可以回观一下,看看自己,当你心静下来,心完全清净的时候,确确实实你的行为就变得非常规矩。但是,你如果心里打妄想了,起烦恼了,你的身口意三业就不一定规矩了。能够以这个念佛心进入“大方广”,这是华严道场最殊胜的利益之处。所以我觉得,这次举行华严法会,大家一起读诵《华严经》,心里面跟“大方广”相应,然后我们在生活当中,也跟“大方广”相应,这样我们的法会就一直在举行,未有尽时。最后,愿参加我们这次法会的大众,共同发起广大之心:愿十方法界一切有情,同圆种智,一起圆成佛道。阿弥陀佛!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谢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