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参加了很多次法会、佛七,业障还是消除不了

为什么参加了很多次法会、佛七,业障还是消除不了


“忏悔业障”。现在的人有一些对佛法不理解,认为求超度问题就解决了,做法事求超度,如果没有真正忏悔,业障消不了。为什么做了多少次的法会乃至于我们提倡的佛七,十个七、一百个七,做完了业障还没消除,什么原因?没有忏悔。真正忏悔,利益就得到的。

那这桩事情诸位在这个光盘上看到,老和尚没有业障,因为他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他没有业障,所以他有不思义的感应。他说在十二岁的时候种一个冬瓜被他堂弟偷去了,他也不知道,他就念咒:谁偷了我的冬瓜,让他长疮、让他害病。他堂弟真的长疮害病了,所以他的婶娘来找他:你别再咒了,你堂弟真的长疮害病了,起不来了。他一听就吓到了,他以为这念的是念念就算了,哪里会是真的!赶快改念头,让他快点好了,二、三天堂弟真好了,他才晓得念力不可思议,一生不敢咒人,为什么?他咒真灵。他不是不灵,真灵,为什么?他用真行,他用清净心。

为什么我们今天咒人不灵、求也不灵、善恶都不灵?是我们的心严重染污,妄想杂念无量无边,连佛号都融不进去,心里头没有佛。

我们自己认真去省察自己就晓得,想想自己从早到晚什么时候心里头佛,做早晚课念阿弥陀佛是什么心?妄想心,杂念的心,跟佛号纠缠在一起,它不清净,所以念佛得不到利益。原因在此地,不是佛不灵,是我们错用了心。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69集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的?凡是识变的就叫有为,心现的是无为。识变的是有为,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像梦一样,梦醒了,痕迹都找不到;梦没有醒,在梦中还是找不到,自以为找到了,其实全是假的。

这个比喻,比喻得太好、太妙了!所以我们遇到一切困境怎么想法?梦幻泡影,你妄想分别一切统放下,智慧就现前,就处理得很好。这是我们佛门当中说,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你,你自己还没有觉得,但是事情已经办好了。

最重要的要知道假的不是真的,不能把心放在这上,放在这上面错了。好事美梦一场,坏事恶梦一场,无论醒没有醒,痕迹都找不到。佛就告诉我们应作如是观,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看法,这样看法就对了,与实相相应。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佛法讲发愿,发愿跟世间人所讲立志是同样的意义,一定要发大誓愿。我们的愿为什么发不出来?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佛常常在经上做比喻,譬如一个植物,种子为什么它不能够发芽、不能够生长?是这个种子没有放在地上。我们把种子放在桌子上、放在茶杯上,它永远不会发芽成长。所以愿一定要有个依靠,依靠什麽?依靠大地、依靠心地。心地不明,愿怎麽能生得出来?一定的道理。树木要依靠大地它才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诸佛菩萨的大愿都是从心地上建立,所以地藏两个字就很重要。为什么说修学大乘从「地藏」开始?你的愿心是从地藏建立,你的「行」也是从地藏建立。心地里面含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你才能发挥得出来。如果不明心地本具的德能宝藏,你怎麽样苦修都不会有成就。

离烦恼叫寂,离苦患叫静,这是涅槃的道理,证得涅槃就叫做成佛,换句话说,成佛就是证得涅槃,涅槃就是寂静。本性是寂静的,真心是寂静的,妄心是动的,动就叫迷惑,所以叫我们远离分别、远离执着。凡是生灭法都是虚妄的,不生不灭是真实的,动是虚妄的,寂静是真实的。所以佛教导我们用心要静,愈寂静愈好,为什麽?愈寂静就愈接近真心,远离妄心。于一切法裡头不必执着,为什麽?它是假的,它是生灭法,执着它干什麽。这些经文应该常常念念,或者写在纸条上,放在书桌上,常常看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些都是佛教我们看破的。凡夫放下,你自己反省你哪一种烦恼重,从重的先放下。为什麽?重的放下了,轻的就很容易放下。跟治病一样,什麽病是要命的,这先治,这个治好了,再治些小毛病,这个方法好。如果我们贪心很重,就先放下贪心,从这裡下手。贪裡面的境界很多,如果贪财的重,就从贪财先放下,对于财不贪了。为什麽?财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贪色,就先从色先放下;贪名的,从名放下;贪利的,从利放下。你只看哪一个病最重、最深,从这个下手。总而言之,七情五欲一定要放下,不放下你出不了六道轮迴、你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在未成佛之前,跟我们一样是凡夫,发愿修行,精进不懈,成就果地上无量的功德。这桩事情彻底证明世尊在佛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中国古德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会有成就。我们一般人没有耐心,修几天,或者修个三年五载,就希望有成绩,功德成就,不但是不可能,而且凡夫用心错了。我们想想凡夫用的什么心?妄想心、自私自利的心、急于邀功的心,这都是错误的。真正修行用真诚心,没有想到有什么果报,根本就没有这个念头。真正是所谓「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什么时候有成就、没有成就统统不想,到时候自然成就。而且所成就的功德庄严,都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自己从来没想到。这是什么原因?至诚感通的原因。我们今天就缺乏至诚心,才修几天就希望果报就现前,哪有这么快!全是自己错用了心,还怪佛菩萨不灵。所以修行人一大半是往负面修去了,不是正面的。负面修所得的是什么果报?三途苦报,都到那里去了。菩萨只有一个念头,为众生,没有想到为自己。我们众生,算他是不错的,起心动念都为众生,为众生里头夹杂着自己的利益在其中,这就错了,把清净功德破坏了,所得的这个效果不大。所以学佛不能不读经,经典要以诚敬心、恭敬心、细心去阅读,体会诸佛菩萨他们的用心、他们的修持、他们那种心态,我们体会到,慢慢就会学到;体会不到,要到哪里去学。所以读经、听教,最忌讳的是粗心大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