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的禅定

大乘的禅定

日月灯明佛,二万尊佛同一个名号,相继出世,这一尊佛入灭,下面一尊佛出世了,也叫日月灯明,而且都是讲《法华经》。六十小劫就好像一剎那,一食顷,听经的人没有疲倦的、没有懈怠的,也就是说以法味为食,法喜充满,取这个意思。下面,「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

诸大菩萨需不需要饮食?不需要,他在禅定当中。禅定,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不是说一定是在禅堂里面打坐叫禅定,你在家里打坐叫修禅定,不是的。那个盘腿面壁是禅定的初级,初级班,还不能起作用的。禅定得到了,真正得到禅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怎么说?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断掉了,就叫禅定。

禅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静虑,所以把它翻成禅定。禅是梵语,定是中国字,它有定的意思,定就是心专注在一上,制心一处,这叫定。它定里面有观,不是死定,它起作用,它能办事,如果盘腿面壁就不能办事,那是阿罗汉的禅定。

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光目女母亲过世,遇到一尊阿罗汉,她供养他。阿罗汉问,凡是接受供养都要问问斋主,有没有什么事情要求的?光目女告诉他,母亲过世了,生前造的杀业很重,不知道她在哪里,请阿罗汉帮忙,替她看看。阿罗汉入定,从定中出定之后告诉她,她母亲在地狱。

所以,必须入定才能办事,不入定不能办事。菩萨的定比阿罗汉高,菩萨不必入定就能办事,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为什么?他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心都不会散乱。日常生活是在定中,工作也在定中,处事待人接物都在定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菩萨的定。所以菩萨不需要入定,他常在定中。

大乘的修学跟小乘不一样,小乘要入定,大乘自然都在定中。他是在生活当中去入定,在顺境、善缘不贪、不痴,这就是有定;凡夫没有定,顺境、善缘起贪爱,就没有定。逆境、恶缘没有瞋恚,他在定中。所以《华严经》鬻香长者,这是修禅定的,他在哪里修?在市廛。

古人讲的市廛,就是现在所说的百货公司,最热闹的地方。他逛百货公司,干什么?修禅定,那是他的禅堂。逛百货公司看得清清楚楚是慧,新的产品他没有一样不知道,看了怎么样?没有放在心上,这就叫定,如如不动。这叫禅定,这真有功夫,禁得起诱惑,那是真的禅定。

盘腿面壁那个定不行,百货公司逛一趟,定就没有了,禁不起诱惑。大乘的禅定禁得起,什么样的诱惑如如不动,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外面境界是虚妄,里面身心是虚妄,一切法不可得,他在定中。这个境界高了,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念佛人是大乘,念佛人修不修禅定?修,这一句佛号就是禅定,也能够把百货公司当作道场。

你在里头念佛,一声一声的佛号没有间断,你什么都看见,什么也不动心。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定在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当中,这是不可思议的禅定。就是世尊在《大集经》上所说的,执持名号那是甚深的深妙禅,我们一般人不知道。

念佛怕人干扰,定功不够,定功要够的话不怕,你干扰,我不接受,我不受你的干扰,我一句佛号念到底,你干扰不到。你嫌我念佛你讨厌,我心里头默念我不出声,能恒顺众生,功夫又不间断,这法门妙。世尊说这个法门是深妙禅,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真的是深妙禅。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一五集)**/4/29 檔名:02-037-0315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末后,「舍无量心」,前面这三桩好事,你看拔苦、与乐、随喜好事情,最后这条告诉我们,前面这三桩事情做,认真努力去做,做了怎么样?不要放在心上,这叫舍。不放在心上是功德,放在心上是福德,果报不一样。你看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过去的梁武帝,那是佛门第一大护法。

他执政在位的时候,替佛教建了四百八十个道场,规模都很大,护持出家人几十万人,他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做了好多好事。那个时候,正好印度禅宗的大德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了面。见面,梁武帝就是夸耀他自己护法做的这些事业,向达摩祖师请教,我的功德大不大?

希望达摩祖师赞叹他,达摩祖师说了实话告诉他,「并无功德」。他听到这一句话马上就生气,就送客,就把他赶走,就送客了,也没有问一问为什么并无功德,他问一问就好,他不问就送客,所以梁武帝跟达摩祖师的缘就断掉了。

达摩以后到少林寺闭关,九年遇到一个慧可传他的法,慧可是禅宗第二代的祖师。这就是什么?梁武帝做到了慈悲喜,他没有舍,他念念在心里头。真的,念念在心里头就没有功德,是什么?福德。如果他问我的福德大不大?我的福报大不大?真大。如果做这些好事不放在心上,那是功德。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是一样的事情,一个是心里头有,一个是心里头干净。心清净不把它放在心上,这功德,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出不了六道轮回,福报在人天,梁武帝生天享天福去了。他没有问,他如果继续问下去,达摩一定告诉他,你修的是福德;如果你不着相,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变成功德。功德比福德好,好太多了。这就是我们看到慈悲喜舍,他舍没有做到。

「盖此法门巧被诸根」,这个被是加被,非常巧妙,加被,诸根就是一切众生,从上上根到下下根。《弥陀要解》,「如《要解》云」,蕅益大师的,说「上上根不能逾其阃」,这个阃跟下面的域都是讲范围,不能超过它的范围,



「下下根亦能臻其域」,这个域是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往生。所以,这个世界有缘的众生非常非常之多。一般诸佛剎土,等觉菩萨不多,极乐世界等觉菩萨太多了,数不清,只能说无量无数,只能用这个来形容。



从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能信,愿意往生,肯念这句佛号,人人都有分。真想去,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要把这个世界放下,好像我们到外国移民,真正想移民,必须把这个地方放下,你才能去得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要把娑婆世界六道轮回,还要加上四圣法界,也就是我们常说六道、十法界,统统放下,没有丝毫留恋,你往生就没障碍了。如果有留恋就有麻烦,有留恋,不是佛不来接引你,是你障碍佛来接引。



所以真想往生,在这个世间,除了信愿念佛之外,要真正用一点功夫,把这个世间看淡。一年比一年淡薄,到真正没有留恋,你就有把握了,自己就有信心,佛决定来接引你。



佛来接引你,一定会提前通知你,或者是你在梦中见佛,或者在定中见佛,阿弥陀佛来了,告诉你,你的缘成熟了,什么时候来接引你。通常大概都是一个月到三个月,这个时候你见到了,你就很清楚,自己准备后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