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教经典之《大日经》 净慧法师浅释

持真言行者  以不迷惑心
佛子次应作  持明大忿怒


右号无能胜  左无能胜妃  持地神奉瓶  虔敬而长跪


及二大龙王  难陀拔难陀
对处厢曲中  通门之大护

所余释种尊  真言与印坛
所说一切法  师应具开示


持真言行者  次至第三院  先图妙吉祥  其身郁金色


五髻冠其顶  犹如童子形
左持青莲华  上表金刚印

慈颜遍微笑  坐于白莲台
妙相圆普光  周匝互晖映



右边应次画  网光童子身  执持众宝网  种种妙璎珞


住宝莲华座  而观佛长子
左边画五种  与愿金刚使

所谓髻设尼  优婆髻设尼
及与质多罗  地慧并请召


如是五使者  五种奉教者  二众共围绕  侍卫无胜智




行者于右方  次作大名称
除一切盖障  执持如意宝

舍于二分位  当画八菩萨
所谓除疑怪  施一切无畏


除一切恶趣  救意慧菩萨  悲念具慧者  慈起大众生


除一切热恼  不可思议慧
次复舍斯位  至于北胜方

行者以一心  忆持布众彩
而造具善忍  地藏摩诃萨


其座极巧严  身处于焰胎  杂宝庄严地  绮错互相间


四宝为莲华  圣者所安住
及与大名称  无量诸菩萨

谓宝掌宝手  及与持地等

宝印手坚意  上首诸圣尊


各与无数众  前后共围绕  次复于龙方  当画虚空藏


勤勇被白衣  持刀生焰光
及与诸眷属  正觉所生子

各随其次第  列坐正莲上
今说彼眷属  大我菩萨众


应善图藻缋  谛诚勿迷忘  谓虚空无垢  次名虚空慧


及清净慧等  行慧安慧等
如是诸菩萨  常勤精进者

  各如其次第  而画庄严身
略说大悲藏  漫茶罗位竟

  佛接着说,密行菩萨道的佛子,应以清净真诚心,遵佛旨如法安置形像,不得遗缺谬误。再于释迦牟尼佛座下,安置忿怒持明王形像,观佛而坐;于持明王像右侧安置无能胜妃,左侧安置无能胜明妃。再安置土地神形像,捧持宝瓶虔恭长跪,瓶中盛开水陆诸花。于通门厢曲处,再安置难陀、跋难陀二龙王形像,为通门大护法;各具七龙头,右手持刀,左手持罥索,乘云飞腾于空。受佛法化的其余眷属等,应依师具体开示,如法安置形像。再于第三院东方,首先安置文殊师利菩萨形像。文殊师利菩萨,身阎浮金色,显示金刚无尽深慧;头顶五髻如童子形,显示久已成就如来五智,为法-王子;左手持细叶青色莲花,花上有金刚印,显示不染诸法三昧;慈悲颜容和蔼可亲,满含微笑坐于白莲花台上,具足妙相,常以寂净光遍照法界。再于文殊师利菩萨右侧,安置网光童子菩萨形像。网光童子菩萨,执持众多宝网,身以种种璎珞庄严,坐宝莲花台中,观佛长子文殊师利菩萨;显示文殊师利菩萨具足无相妙慧,网光童子菩萨具足万德庄严。再于文殊师利菩萨左侧,安置五使者形像,五使者各持文殊一智印;一为端严使者;二为美发使者;三为杂色使者;四为地慧使者;五为请召使者。于五使者下,各有一受教者,围绕侍卫,作跪承法。再于第三院西方,安置除一切盖障菩萨形像。除一切盖障菩萨,左手持莲花,花上安置摩尼宝珠;右手施一切众生无畏,慈悲拔苦除障,满足愿求。于除一切盖障菩萨左右侧,各有一使者;然后再按一左一右次第安置八菩萨形像,右始为除疑怪菩萨,左始为施一切无畏菩萨,右二为除一切恶趣菩萨,左二为救意慧菩萨,右三为悲念具慧者菩萨,左三为慈起大众生菩萨,右四为除一切热恼菩萨,左四为不可思议慧菩萨。再于第三院北方,密行菩萨道的佛子,应专一其心,调适记忆中最佳色彩,安置大愿地藏王菩萨形像。地藏王菩萨具足善忍功德,身遍焰光如在胎藏中,座位极其巧严,杂宝错落相间的庄严地面,金银等四宝为莲花座。地藏王菩萨安住处,有无量诸大菩萨围绕;右始为宝手菩萨,左始为宝掌菩萨;右二为持地菩萨,左二为宝印手菩萨;右三为坚固意菩萨,上首还有很多位大菩萨,各有无量数菩萨众与前后围绕。再于第三院西方,安置虚空藏菩萨形像。虚空藏菩萨,于毕竟空中,利慧能化出不思议自在妙用;身披白衣,勤奋勇健,左手持莲花,花上有焰光大刀;有无量正觉所生菩萨眷属,为大我菩萨众,各依次第排列正坐于莲花台上;为首的菩萨,为虚空无垢菩萨、虚空慧菩萨、清净慧菩萨、行慧菩萨、安慧菩萨等。今略说大悲胎藏,现安置三院眷属。

毗卢遮那佛为法界至尊,能普遍摄授一切众生。诸菩萨慈悲行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随众生类现种种行,引领众生受教于佛法。于现在世中,可于密宗大型寺庙的金刚道场,瞻仰到佛说诸圣像。有幸读诵受持本经的人,可于圣境中,领悟诸佛菩萨宇宙大我之境界,纵观普遍十维空间深广之妙用;反省自我于时空长河中之轮回,证入佛法性藏成就菩提之眷属。读诵受持本经的修行人应悟知,吾身即是大毗卢遮那佛法性藏中小宇宙,吾心即是清净无杂染大宝莲花中菩提种,吾性即是具无相妙用万德庄严两足尊。密行菩萨道的人,应以菩提心为因,行慈悲喜舍为根,证悟大智慧为究竟。古德大智告行人,福慧双修菩提心;以福增慧慧增福,大道万行两足尊。无相法-王妙福慧,诸佛祖师倒驾临;诸法不染金刚印,不舍众生显大悲。盐和众食增上味,不可空谈无实证;单修空慧堕断灭,纯修福德堕有中。我赞网光童子德,种福智行两不失;观佛长子心谦下,受教法-王真奉行。

TOP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于一切众会中。谛观大日世尊。目不暂瞬而说偈言

一切智慧者  出现于世间
如彼优昙华  时时乃一现


真言所行道  倍复甚难遇  无量俱胝劫  所作众罪业


见此漫茶罗  消灭尽无余
何况无量称  住真言行法

行此无上句  真言救世者
止断诸恶趣  一切苦不生


若修如是行  妙慧深不动

这时,金刚手秘密主于法会道场中,目不转睛地瞻仰佛世尊,以偈语赞佛功德。诸佛为具足一切福德智慧者,诸大菩萨为万行一切福德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昙花瞬间一现,难值难遇。佛出现于世间,演说密行菩萨道大乘法要,又比昙花一现更加倍难值遇。如有人瞻仰到佛说诸圣像,生欢喜心,礼拜赞叹,无量劫来所作诸罪业,将快速消除灭尽,不在有剩余。更何况得师灌顶、受摄持、法传承、称心咒、住密行的金刚佛子,即是真修行无上菩提道。行菩萨道大乘法救度世间,一切众生见闻受教,能停止诸恶道,能断除诸恶根,能使苦难不生,能永享人天乐。如有人依法行菩萨道,能证悟妙智深慧,自成就不动佛道。

密行菩萨道大乘法要,为如来秘藏。佛住世时,密行人多遭疑惑诋毁;闻而不知,遇而不见;知而不信,见而不懂;信而不入,懂而不行;入而不恒,行而不真。何况在此末法时代,众生业重,薄福少慧,根钝缘轻,乖巧贪果,只求往生,不能苦行,慢法轻师,爱见邪曲;多有人空说菩萨道,少有人真行菩萨道;故寻密法者多,得密法者少,修有成就者更少。幸有佛法栋梁辈出,又有密行基石坚固;长夜守护宏深誓愿,大日正法久住世间。赞佛功德不可思议,受益法喜妙乐永世;当是因缘福报根基,菩萨万行庄严自己。


时普集会一切大众。及诸持金刚者。以一音声赞叹金刚手言

  善哉善哉大勤勇  汝已修行真言行
能问一切真言义  我等咸有意思惟

  一切现为汝证验  依住真言之行力
及余菩提大心众  当得通达真言法

  这时,法会道场中诸位首执金刚及一切大众,以一音声普遍赞叹金刚手秘密主说,很好!非常好!具足大精进力、大势至力的金刚手秘密主,您是已经修行三平等法门人中最为上首者,为普遍利益无量众生的缘故,向佛请问密行菩萨道大乘法深义。我等大众也有疑问,都想向佛请法;但是,现在心中所有的一切疑问,都被您往昔修行证悟所验证过。我等大众虽密行菩萨道,但未达甚深金刚慧海,只依菩提心行于三平等法门中,故有所疑问。我等大众,现已明了法义,通达法理;只要依法修行,仗佛力护念加持,当得成就大智慧。

 诸菩萨赞叹善请法者,助于决疑解惑,通达义理,为善弘法利生,故功德非思议能知,唯佛明了。有少数四众弟子,相互责难、诋毁、谩骂等,于佛法净土、菩提天地,出现一些与教义不和、与法理不谐之言。行人不堪入目,又心惊胆战;故忏言几句,与诸仁共勉。时至今日,佛教门中,向法师善请法者不乏其人,功德仍为不可思议。修行人向法师善请教义法理,既是谦下渴求开示,为己培福增慧;又是表法相、明宗门、示疑问等;为修行本分、弘法职责、利生义务。法师应生欢喜心,赞叹大善请法者,给于方便尽开示,或反向谦下求示;切莫欣喜赞叹声,轻慢辩理不同音,视请法理为责难,慢师帽子戴他人。请法者有初行人,未知法海藏浅深,谦心下问明义理,大忌责难侮师尊。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复白世尊而说偈言

云何彩色义  复当以何色
云何而运布  是色谁为初


门标旗量等  厢卫亦如是  云何建诸门  愿尊说其量


奉食华香等  及与众宝瓶
云何引弟子  云何令灌顶

  云何供养师  愿说护摩处
云何真言相  云何住三昧


  这时,金刚手秘密主向佛请法说,安置诸佛菩萨形像选用彩色有什么法义吗?应当以什么彩色为先呢?门、旗帖、厢廊的形状与标准应如何建造呢?如何供养美食、花果、净水、香火与选用宝瓶等供具呢?如何引领弟子如法行作呢?如何为弟子作灌顶呢?弟子如何供养师呢?密行菩萨道的法相是什么呢?如何住于定三昧境界呢?

TOP

如是发问已  牟尼诸法-王
告持金刚慧  一心应谛听


最胜真言道  出生大乘果  汝今请问我  为大有情说



染彼众生界  以法界之味
古佛所宣说  是名为色义

先安布内色  非安布外色
洁白最为初  赤色为第二


如是黄及青  渐次而彰着  一切内深玄  是谓色先后


建立门幖帜  量同中胎藏
厢卫亦如是  华台十六节

应知彼初门  与内坛齐等
智者于外院  渐次而增加


于彼厢卫中  当建大护者  略说三摩地  一心住于缘


广义复殊异  大众生谛听
佛说一切空  正觉之等持

三昧证知心  非从异缘得
彼如是境界  一切如来定


故说为大空  圆满萨婆若

  佛说,有大智慧的金刚手秘密主,应专一其心仔细听,最为殊胜的菩萨行,能生出大乘道果。你今日向佛请法,是为诸菩萨所请。诸菩萨入世间救度众生,应以所入世界法味为最上,过去世诸佛对义理有所宣说。若用世间染色比喻彩色法义,用菩提法味释解彩色内含,应以形像中央主要色调为主,以外围次要色调为辅。洁白色最为第一;清净无垢,离诸戏论。红色为第二;降伏魔怨,灭除障碍。黄 se为第三;成就万德,金刚正觉。青色为第四;大悲方便,具含万像。黑色为第五;慧深无尽,肃穆起敬。一切彩色皆内含深玄义理,结合所表法相故分先后。建立四门与厢廊幢幡时,其数量应与形像中央相同,莲花台有十六节数。应知金刚道场外四门形像与内坛中央形像保持整齐平等。有智慧的金刚道场安置者,于金刚道场外院的安置中,特别与厢廊处,按次第逐渐增加护法者形像。再略说正定一心住于缘,为普眼三昧,即世间三昧。广义的正定,还有殊胜、凡圣的差异,法会大众应专一其心仔细听,佛住于无碍慧,心不住相、不著空,照见空而不空,一切无相又具一切相,故说一切空;为大空三昧;即出世间三昧。深观定无定相为入正觉三昧,觉诸法不生是自心住法界成正等。佛法性现庄严法界,正觉正等世出世三昧不离自心,证悟觉性不从差异外因缘而得,万法唯心。一切众生皆有本心,有本心者皆有佛性住持识体;了见、明见心有佛性,得一切如来定;为得首楞严定,即入金刚三昧。以此缘故,佛说三昧不离证悟自心,得一切智究竟不离圆满菩萨行。

TOP

禅行定观时,意识著于相缘思有,心系于殊胜境界外缘,为有我执定,非为正定;所观境界,为邪观,非为正观。正定住于无相心,正观住于无执著心。一位长老说,“我已快八十岁的人啦!修学净土法门几十年,一句佛号念过,静坐念佛修过。凭心而论,光念一句佛号其心摄持不住,一会想上殿,一会想诵经,一会又与人交谈几句,心念被事务、事理、事项牵着走。修行静坐念佛要比光念一句佛号强得多,最起码静坐一小时,能净心念佛一小时。我在世没有多长时间啦!不能再骗自己啦!寺里事务多安排年轻僧人承担一些,我就是挤时间多静坐念佛。我感觉多一分静坐念佛,多一分往生把握。否则,未证果位,漏业不尽,再没有定力,单凭念力,欲界无法出,色界不能越,怎么能出离三界呢!诸佛菩萨能接引这样一位凡夫往生吗!”受这位长老朴实法语的开示,诸位仁者应知,末法众生,多著口头禅而无定观,也有禅行心散乱而无定观等,为不能都摄六根,未达净念相继;故不得正定正观。不得世间正定正观,何得出世间正定正观。以一句口头禅的妄念,欲达出离世间的妄想;执著名闻利养的妄行,尽是五蕴炽盛的妄心。真修禅行定观得净念,实证一心不乱无妄想;三界业习无漏断妄行,正觉定无定相除妄心。末法也有正法修行人,禅修密行不舍菩萨行;正定正观正心正境界,正等正觉正性正三昧。禅行十空又空空妙有,普遍十方又方方不尽;众生十法界法法平等,菩萨十度行度渡彼岸。莲台接引的是,具足菩提定力与净念相继相统一的功德者;菩提定力,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清净无漏、精勤禅行、福德庄严;净念相继,为心无诸相、行空诸有、放下执著、无念有念、慧德庄严。

大日经卷第二

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

  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与一切诸佛同共集会。各各宣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三昧道。时佛入于一切如来一体速疾力三昧。于是世尊复告执金刚菩萨言

我昔坐道场  降伏于四魔
以大勤勇声  除众生怖畏


是时梵天等  心喜共称说  由此诸世间  号名大勤勇


我觉本不生  出过语言道
诸过得解脱  远离于因缘

知空等虚空  如实相智生
已离一切暗  第一实无垢


诸趣唯想名  佛相亦复然  此第一实际  以加持力故



为度于世间  而以文字说

  这时,大毗卢遮那佛神变加持者释迦文佛与十方诸佛共同集会于金刚道场,各自宣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各自行证可入金刚三昧道;即唯一佛乘,无有余乘。佛入于一切如来一体速疾力三昧,知见觉一切如来皆同一法界智体,即一真如法界。诸佛能于一念中,次第观察无量世界海与微尘数诸平等三昧,尽知一切众生一切业习因缘。佛又对金刚手秘密主说,佛于往昔坐菩提道场示现成佛时,即以一体速疾力三昧,于声闻现降伏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灭生、老、病、死苦谛;证悟苦集灭道真谛,恒住常乐我净境界。于缘觉现降伏无形像、无方所、无足迹、无觉知烦恼四魔,证断诸相有因缘,恒住国土庄严境界。于菩萨现于诸天王宫宣说心地法,教授菩萨戒,教诸菩萨行,魔王受化,无魔可破。佛以大势力音声,慈光普照世间,使闻声受教众生与见光欣受众生,除去身心俱受苦恼的大怖畏,得受人天快乐及禅悦法喜。大梵天以下天众,见佛破魔成道,心喜赞叹,诸世间又出现一尊具足一切无畏的觉者。自觉佛性真常而无生灭,超过语言文字相,证自在十力得解脱,远离世间一切因缘法,清净如虚空又化妙有,坐如如不动道场,见世与出世诸法实相,自性智生出遍法界大光明,不生因缘自破无始一切无明暗,万法不离第一清净心实相本无垢,六道众生唯以假名妄想生灭而自性与佛相同。佛虽觉世与出世诸法实相,为一大因缘应现世间,随顺众生根基而以文字言说,教化戒法义理等。

五蕴魔,为众生色、受、想、行、识区宇内各有十种魔,称五十种五蕴魔;即业习根本。烦恼魔,为众生于三界中一切烦恼魔;即生身苦受。死魔,为众生夭丧陨殁失生命魔;即冥身苦受。天魔,为修行人精勤胜善超越五蕴、烦恼、生死三种魔缚时,欲界大自在天子与眷属干扰障碍,即魔王、魔子、魔众。四魔皆于一欲,众生随意贪欲,受魔所缚;若离欲清净,魔王、魔法、魔力自破。

众生愚迷,心智不开,一切皆以相见、感知、思维,不解自性真常寂灭,妄想纷飞,妄生差别,轮回六道,不能自出。虽闻法音成戏论,推求校计相对理;五蕴炽盛立因缘,苦受长夜无明暗。觉者解脱离世间,践行初发菩提愿。相度无余与有余,殊胜法缘大因缘。一日,三位僧人相互交谈;第一位僧人说,我有很多在家弟子,都是有钱人,每逢吉祥日相见时,自有大供养。第二位僧人说,我也有很多在家弟子,都是文化人;虽不能经常见面,但相见时说话总让人起欢喜心。第三位僧人说,我一位在家弟子都没有,有钱人供养种福田,文化人思善探幽玄,真心求解脱者很少见。这时,又有一位在家人欲求皈依佛门,第三位僧人对他说,这二位大德中,可选其一为皈依师;一位德高望重,另一位智慧如海。这三位僧人中有一位证果圣人,其貌不扬,衣旧行拙;这位在家人又没有选中为皈依师,未得殊胜法缘大因缘。


尔时执金刚具德者。得未曾有开敷眼。顶礼一切智而说偈言

诸佛甚希有  权智不思议
离一切戏论  诸佛自然智


而为世间说  满足众希愿  真言相如是  常依于二谛


若有诸众生  知此法教者
世人应供养  犹如敬制底

这时,具足密行菩萨道庄严功德的金刚手秘密主,获得从来未曾有过的法益,心如莲花开敷,彩色华光耀人眼目;礼拜十方诸佛后,用偈语赞叹佛说,十方诸佛共同集会于金刚道场甚为稀有,一乘方便说三乘的大智慧,一切声闻、缘觉不可思议而知,远离世间一切相有戏论。十方诸佛以自然智的大方便力,再以化身示现身而为世间众生说法,满足众生的一切希望与愿求。密行菩萨道的法相也是如此,常依于出世第一义谛与世间第二义谛。世间如有人,能明了诸佛方便教法的实相,为通达第一义谛,是生身法舍利,应得世人供养,诸天人恭敬,如同敬佛一样。

制底,为与心中佛塔体同;以本经义,是第三院菩萨,依初发菩提誓愿心,示现世间。

几位弟子问师,“佛于经中说,常有菩萨示现世间,以不同身相教化众生,哪里去找呢?”师回答说,“我若知道哪里去找,早已去找,就不作你们师父啦!”几位弟子又问师,“我们有大善因缘遇见示现菩萨吗?”师又回答说,“不知谁是示现菩萨,又不知如何寻找,遇见不也是有缘无分吗!”没过几日,寺里走了一位弟子出去参访,相继又走了几位弟子出去参访。几年过后,几位弟子又相继回到寺里,有的说去了印度,有的说去了西藏,有的说去了台湾等地,拜见了很多名人,但仍不知谁是示现菩萨。至今,天天上殿拜菩萨,口里念菩萨,心中想菩萨。岂知,示现自有因缘,菩萨怎能相见;心发菩提誓愿,菩萨不见而见。

TOP

时执金刚说此偈已。谛观毗卢遮那。目不暂瞬默然而住。于是世尊。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言。复次秘密主。一生补处菩萨。住佛地三昧道。离于造作知世间相。住于业地坚住佛地。复次秘密主。八地自在菩萨三昧道。不得一切诸法。离于有生。知一切幻化。是故世称观自在者。复次秘密主。声闻众住有缘地。识生灭除二边。极观察智。得不随顺修行因。是名声闻三昧道。秘密主缘觉观察因果。住无言说法。不转无言说。于一切法证极灭语言三昧。是名缘觉三昧道。秘密主。世间因果及业。若生若灭。系属他主。空三昧生。是名世间三昧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秘密主当知  此等三昧道
若住佛世尊  菩萨救世者


缘觉声闻说  摧害于诸过  若诸天世间  真言法教道


如是勤勇者  为利众生故


于道场中,金刚手秘密主赞叹佛后,目不转睛地瞻仰佛而一言不发,静然受教。佛又对金刚手秘密主说,一生兜率天宫转法性,次继佛位的菩萨,于一切三昧总持中,住于究竟菩提境界,远离身心造作、业立因缘所生诸法相,尽知世间自然与因缘假和合的诸法实相,正行于如来金刚道业,不动于如来坚固威仪。八地菩萨证得自在三昧,菩提道心坚固,远离于世间有为生灭法的束缚,尽知一切法相幻化而无实际的法无定法实相;虽未证得通达法界一切法藏的究竟智慧,但化身成就,能自由往来于十方世界;以此缘故,世间众生称能化身入世的菩萨为观自在者。阿罗汉,世间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背生死流,随圣道行;为远离世间因缘,住于有为法缘。声闻三昧,正观察世与出世法,都有因有缘;世间以集为因,以苦为果;出世间以道为因,以灭为果。诸法从因缘起,因缘灭而生死灭,生死灭而有无灭,有无灭而远离断常二边。极观察智生起,观察世间断灭与真常不谬不误,证得不随因缘、不顺生灭。不随顺又以正定三昧为因,以证得道果为缘。辟支佛,智慧深利,深观察十二因缘法实相,因果即是因缘,一切集法都是灭法,有佛住世与世间无佛法时而常住世间。辟支佛所入灭语言三昧境界甚深,智慧有碍于空无,而不能生起妙有;缘于观察众生一切行是空,觉于知见众生一切言如风,故常寂于独觉,口无言说法,身行有表法,心明法理而不能演说,不能转化众生。

TOP

缘觉三昧住于有为心相,行道不离有为法相。世间人,不依正法因缘修定空三昧,能观察世间因果循环及众生业习有生有灭;于生灭相互对立统一中,都是自然法则发挥作用或为主宰;心我能独立存在,而无一法可入空定,必须依世间自然法则而有所证得。内有我执,外有法执,名为得世间三昧智,实为权益而无道行。

佛用偈语接着说,金刚手秘密主,你等还应知,佛、菩萨、缘觉、声闻、世间五种三昧,都为开心智法门。住世佛与救世菩萨为出世三昧,缘觉、声闻为通出世三昧,诸天人、世人为世间三昧。三昧为开心智法门;即一切智与二乘共,道种智与菩萨共,一切种智是佛不共法。缘觉、声闻三昧心智,于世间可坏诸业,达诸漏业习尽除。天人、世人三昧心智,具五神通,以善法教化世间。于世间修行定空三昧的人,都是勇猛精进于道业的人;以此缘故,都能以共法利益众生。



古德认为,“就五种三昧道中,大分为二;谓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皆名出世三昧。若诸天等所说法教道,皆属世间三昧。”大分为二,为以智慧分;智慧大分为世间智与出世间智二种。缘觉、声闻,皆名出世三昧,为方便说。这里所讲缘觉、声闻为通出世三昧,与此法理相同,更为准确,以免发生疑误。由于未发菩提心的缘觉、声闻,虽证得与出世三昧相通的智慧,但智慧有碍,不能具足出世间智慧,而转为世间三昧。发菩提心的缘觉、声闻,已证得与出世三昧相通的智慧,再增长为菩萨智慧,为具足出世三昧。共法,凡与圣可共同修行,声闻与佛也可共同修行。虽法可共同修行,但因道果不同,所生智慧境界也不同。不共法,唯佛修行,能生一切种智,于一切法界无碍,于一切众生无碍。  一日,同寺几位出家人坐在一辆出租车上,其中一位出家人不停的用手机通话。出租车司机说,“我有一事不明,想问一问,不知可以吗?”几位出家人回答说,“没有什么事不可以问的!”出租车司机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文明,你们出家人怎么常说末法众生业重呢?”几位出家人面面相观,沉默不语。稍侯片刻,一位说话迟缓、人称呆和尚的出家人回答说,“时代前进一小步,人的欲望和贪婪前进了一大步;社会发展有限量,人类争斗和怨恨无有限量;人类文明超历史,杀盗淫妄和暴力恐怖等也史无前例。末法众生业重,既为部分人不闻、不信、不受佛法,不能依法修行,断灭自心菩提种性;又为不知节制,道德标准失衡,不善业习增长,命终多堕恶趣。还为zai 难频临,全球恶疾漫延,各种危机不断,人心起伏难安。”出租车司机听的如何不得尔知,只是百般推托,免收几位出家人的车费作为供养。几位出家人,虽依共法修行,但证悟的智慧境界,各自有所差别。 复次世尊告执金刚秘密主言。秘密主汝当谛听。诸真言相。佛又对金刚手秘密主说,你等大众应当仔细听闻,密行菩萨道的法相。 金刚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金刚手秘密主说,我等大众都希望佛为说法,又都非常欣乐听闻! 尔时世尊复说颂曰等正觉真言  言名成立相
如因陀罗宗  诸义利成就
有增加法句  本名行相应  若唵字吽字  及与泼磔迦
或颉唎嫓等  是佛顶名号  若揭[口*栗]佷拏  佉陀耶畔阇
诃娜摩啰也  钵咤也等类  是奉教使者  诸忿怒真言
若有纳么字  及莎缚诃等
是修三摩地  寂行者标相若有扇多字  微戍陀字等

当知能满足  一切所希愿
此正觉佛子  救世者真言  若声闻所说  一一句安布
是中辟支佛  复有少差别
谓三昧分异  净除于业生  

佛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位菩萨,密行菩萨道示现世间的法相与名号及法语,如帝释自造声论,一言含有多种义理,世间众生礼拜形像、称念名号、受法教化等,都能获得法益,能速成就道业。密行菩萨道示现世间的法相与名号及法语,因所入法界不同、众生种类不同,故有增减等差别;但与诸佛法性本原、名号愿行相适应;如咒语中有唵、泼磔迦、颉唎嫓等字,应当知是大佛顶受的名号;如咒语中有揭佷拏、佉陀耶、畔阇、诃娜、摩啰也等字,应当知是诸佛使者降伏重障法句;如咒语中有纳么、莎缚诃等字,应当知是修行正定、示现清净相法句;如咒语中有扇多、微戍陀字等字,应当知是救世大菩萨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求法句。阿罗汉所说法句,因功德不具足,不能于一言中含多种义理,利益众生有缺失。辟支佛虽无言说法句,能以神通力现十二因缘寂灭法理,利益众生少有差别。佛法三乘义理,分别有所差别,都能净除众生世间漏业。  密行菩萨道示现世间的法相与名称及法语,能救度众生;如弥勒菩萨示现世间为布袋和尚,以布袋和尚形像的弥勒菩萨、名号、法语,都能利益无量众生。于世间,礼拜供养阿罗汉、辟支佛形像,修行苦集灭道与十二因缘法,都能利益无量众生;但未有称念南无阿罗汉、称念辟支佛名号的法门,故有差别。一位老年僧人对另一位中年僧人说,“几十年来,我东参西访,没有静坐禅行,一句佛号念得心里越来越没底,几位老同修走时都未见佛光、未嗅香气等祥瑞;看来我走时,就靠助念啦!你得帮我想着点!”中年僧人说,“我若走时,是不需要助念啦!我心里越来越有底,绝对有把握往生佛净土。只要我能活一天,就不会将生死大事交给他人办,自己办好再走。”

从二位僧人对话中不难听出,二位僧人拜师不同、修行法门不同、禅行证悟境界不同、即生所成就的道果等都有不同。拜一位凡夫僧为师,若能教化出往生佛净土的圣人,只有靠弟子自心修持与造化功德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