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慢心起来了,功夫不能向上提升

慢心起来了,功夫不能向上提升


「慢境」。这个慢是傲慢,自己仗恃自己的聪明才智,轻视别人,这个心就叫慢,这叫贡高我慢。在这个境界里面,无智者以为是涅盘境界,心很清净了,这个境界一般讲轻安,境界现前,误以为是寂灭。涅盘是寂灭,清净寂灭,高!那是什么?阿罗汉证的偏真涅盘,在这个地方产生误会。

「滥叨高位」,认为自己证得阿罗汉了,其实没证得,实际上连须陀洹也没证得。自以为证得阿罗汉,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不是说假话,他是误会了,没证得以为证得。修行有了境界,身心轻安,粗重的烦恼没有了,你觉得这个境界不错了,这是「起大轻慢」。这个慢心一发,傲慢心起来了,「废于正行」,你修行功夫不能向上提升了,那个傲慢是严重障碍。

「为是须观慢境也」。这种境界很容易发生,常常有这种境界发生,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这个傲慢是末那识里面的根,烦恼的根。末那四根支柱,我见、我爱、我痴、我慢,都从这个我来的。人没有傲慢,不可能,人人都有,说没有,这不可能的。

必须到什么时候才断?证阿罗汉断了,傲慢真断了,但是还有习气,傲慢的样子,有时候还露了出来。要证到辟支佛果位,傲慢的习气断了,才真的完全看不出来、没有了。这个自己不能不知道,傲慢是严重的障碍。慢心既发,废于正行,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它都造成障碍,你就不能成就。所以也要用前面的观法来观慢境,观这个境界。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七六集)**/4/6 檔名:02-037-0276


生老病死是波动产生的现象,还是从心想生。有人老化得快,有人老化得慢,为什么?心想不同。有人常常念着老了,退休了、没人要我了,他想这些。想这些,人就很容易衰老,这是我们亲身体验的。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看到经书上这个说法、听别人讲,印象不深。

到我们自己六、七十岁了,退休了,不能再工作,这时候发现了。我们的朋友、同学、同事,在没退休之前看不出来,因为他有工作,每天忙着上班。一退休之后,两年不见面,突然见了面,我们感觉得就吓一跳,非常惊讶,怎么老得那么快!好像一下老了十年、二十年。为什么?他心不开心。

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工作的时候,没想到年老,所以老化很慢;没有工作的时候,天天想到我老了,你看找不到工作了,谁都不要我了,他天天想这个。再老了怎么样?老了就想病。老人就生病,这里痛有病,那里痛有病,就常常走医院了。

不是工作岗位上上班,到医院去上班,病苦就来了。病了的时候贪生怕死,他怎么不死?就这么个道理。这就说明,佛在经教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我们细心去观察,真是这个样子。

我们为什么没有老化?因为我们天天还在上班,天天在讲经,不就是上班吗?永无止境的,没有退休的,天天干,没有想到老,没有想到病。我老了、病了这还能干吗?这才知道念头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世间法里头念头做主宰,世间法里头总归到最后一个字,就是心,全体是心,妄心;出世间法也是全体是心,是真心。

世出世间差别就在此地,总根源。那我们学佛就知道该怎么个学法,就不会出差错。妄心要随缘,不要放在心上;真心本身就是心,放在心上那就放在妄心里头了,没有这个必要。净宗的法子太妙了,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那就是究竟圆满的功德,你说多妙。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八七集)**/4/12 檔名:02-037-0287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