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星云法师:觉悟的生活

星云法师:觉悟的生活


我们每天都要生活,有的人糊里糊涂的过一生,有的人却潜心于研究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这就是追求觉悟的生活。觉悟的生活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过一个觉悟的生活呢?我提供四点意见:

第一,要自己承担:所谓觉悟的生活,是自己要承担生活的责任,不要将责任推卸给别人;不要把有利的事情都归于自己,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都推给别人。例如有人开会迟到了,就会拿一大堆理由来搪塞,说交通拥塞、下倾盆大雨、朋友来访或忽然有电话……等,他不肯承担迟到的责任,却全部归咎于别人或其他事情上。所以我觉得,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己承担。

第二,要随缘放旷:
在生活中,不要太执着,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不要划地自限;有时候,一个人要想到整个家庭,也要想到社会,甚至进一步想到国家及芸芸众生。如果能够常常心怀国家、众生,你的心胸自然就能宽大起来,心胸宽大,自然能随缘放旷。

第三,要明白自己:人最可怜的就是不明白自己。有时我们常责怪他人,怪他人不了解我们,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白自己呢?所以我们要能将自己整理得有条不紊,看得清清楚楚:我的慈悲有多少?我的智慧有多少?我的力量有多少?能够明白自己,也就离觉悟不远了。

第四,要珍惜生活:
所谓珍惜生活就是珍惜自己。珍惜生活,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很宝贵。在生活里,不浪费时间就是珍惜生活,物尽其用就是珍惜生活,不糟蹋人情就是珍惜生活。

   


[ 本帖最后由 慧丽 于 2011-6-4 16:03 编辑 ]

TOP

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却一辈子也学不会,所以现在有人专门研究人生哲学、处世哲学。人生到底怎样才能称得上会做人处事呢?有一首四句偈提供参考:

第一、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有前面的世界,也有退让的境界;向前的世界虽然积极,背后的世界却更宽广,唯有看清这两个世界,才能真正拥有全面的人生。所以做人处事不一定要处处跟人斤斤计较,不一定要步步向前,有时候向前固然有我们的半个世界,但是回头一看,后面还有半个世界,所以退一步想,可以海阔天空。

第二、让三分何等清闲:

做人要「义之所在,不落人后;利之所在,不居其前。」所谓「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三分,何等安然自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何等悠闲自得。」所以对人不必要求十分,反而让他几分,你会得到更多。懂得让人一些,真是何等清闲。

第三、忍几句无忧自在:

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冲突,常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所引发,因为一言不和,反唇相讥,于是你来我往,最后武力相向,一发不可收拾。其实语言是名言假相,一句话你把他往好处想,他就是好话,往坏处想,他就成了坏话。我们无法要求别人都说好话,唯有自己用心转境,自然心中无懊恼。何况现在是民主时代,容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存在,所以能忍几句,才能无忧自在。

第四、耐一时快乐逍遥:


一朵花的开放,必须经过种子深埋土里蕴育,其间必须忍受黑暗、潮湿、寂寞,而后抽芽。甚至开花后,还要耐得住风霜雨雪,乃至蜂蝶采蜜时的伤害,他才能迎风绽放,展现丰姿。做人也要忍得住责备,才堪造就;耐得住委屈,才能进德。所以遇到不如意的境界,不要太冲动,有时候需要忍耐一下,不要以为忍耐就是吃亏,忍耐是一时的,忍耐之后的快乐逍遥却是长久的。

这一首处世的偈语,无非要我们凡事退一步想,凡事谦让、忍耐,自然与人无争。希望大家能以此做为参考,能够有所受用。

   

TOP

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僧团始能实现,而僧团的融洽健全,又以和合为基础。所谓「和合」,即指「理和」与「事和」,亦即僧众在真理与行事方面都能和谐相处的意思。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出家法师也称为「开发心灵能源的工程师」。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因为有僧团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续佛慧命」,因此,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

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美满安详;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发挥团体的力量;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

放眼当前的世界,到处充满缺陷、斗争与是非,例如:种族歧视、宗教分歧、国际纷争等,加上近百年来科技发达,武器的发明日新月异,人类对战争的畏惧愈深,渴望和平的呼声愈高。各强国间,虽有禁武、限核等高峰会议的举行,然而这些外在的措施却无法杜绝战争的发生。

当初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 主平等的原则,树立了佛法的平等风范,无疑是一帖止诤的良药,因此,「六和」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的根本之道。

TOP

养成孝敬的美德



孝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精髓。一个年轻人,必须具备很多的美德,其中,孝顺、恭敬是最基本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

什么是孝敬的美德呢?

第一,要有承顺言教的性格:父母、师长教训我们、指示我们,我们要用恭敬的态度奉行,也就是要有谨守奉行的性格。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大都缺少这种性格,有时候父母、师长跟他交待什么事,他总是将尊长的言教推开。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读书进步很慢,甚至于考试也常常落榜,就是由于他不能承顺言教;他没有接受,只有排拒。

第二,要有从善如流的作风:平时父母、师长指示我们如何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都应该信受奉行,对于好的事情要从善如流。

第三,要有虔诚恭敬的态度:现代的年轻人,有时候父母、师长指示他、教训他,他不但不接受,反而持一种反叛拒绝的态度,因此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养成虔诚恭敬的态度,对于将来成功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要有克己利他的愿心:我们要有孝敬的美德,首先要养成克制自己。 自己要忍耐,要迁就他人,要能降低自己的执着,才能顺从别人的愿心。

所以,如何能养成孝敬的美德:

第一,要有承顺言教的性格。

第二,要有从善如流的作风。

第三,要有虔诚恭敬的态度。

第四,要有克己利他的愿心。

TOP

烦恼的原因


佛经讲“烦恼即菩提”,又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有了烦恼,才会懂得寻求解脱之道,才会增长智慧,所以不要害怕烦恼,重要的是要找出烦恼生起的原因,例如:

一、烦恼起于执著: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著、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困。这就如同铁链子能锁住人,金链子一样会束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顺逆之境,要懂得转境,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于一个“转”字,要“转法华”而不要“被法华转”,也就是不要执著。能够不怕烦恼,不执著烦恼,自可安然自在。

二、烦恼缘于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理,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就是贪嗔痴慢疑;有了无明,就有贪欲、嗔恚、骄傲、疑惑等烦恼,所以烦恼起于贪嗔痴慢疑等无明。有句话说︰“宁与聪明人打架,不与无明人讲话。”一个人若不讲理时,好话、善言、佛法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就会有烦恼;反之,如能通情达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烦恼。

三、烦恼由于看不开:世间上有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所谓“杞人忧天”,乃至担心“世界末 ri”等,烦恼了半天,却什么事也没发生。也有人因为小事看不开,钻牛角尖,自然“烦恼绵绵无绝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够看得开、看得透,能对一切吉凶抱著超然洒脱的态度,就不会自寻烦恼。

四、烦恼出于太自私:人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烦恼的根源,“我爱”、“我要”、“我欢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与人对立、冲突,因此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于人,就会活得轻松踏实。

其实,人间的是非烦恼很多,追根究柢大都是因为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不当向外追逐“六尘”招来的。例如,不当看的乱看,因此“睚眦必报”,惹来杀身之祸;不该听的乱听,听出许多纷争烦恼;不应吃的乱吃,于是“病从口入”……等等。儒家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也是佛教所谓的“都摄六根”。一个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处理烦恼、化解烦恼,所以“欲除烦恼病,当取佛经读”。

   

TOP

为何要学习



学无止境!人生该学习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生命本身即是一连串的学习。学习有很多的方法,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各有不同的学习法。但是学习的精神和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学习是为了:

第一,升华我们的人格: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贪嗔烦恼。我们既不能随着七情六欲打转,也不能任由贪嗔烦恼左右,我们要升华自己的人格,让我们从为何要学习
七情六欲里提升出来,从贪嗔痴烦恼里超越出来。要升华人格,就必须要学习。

第二,净化我们的烦恼:谈到人生的烦恼,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烦恼绵绵无尽期”,我们每天都有烦恼、有困扰:没有钱的时候烦恼;有了钱也烦恼;没有人爱我们的时侯烦恼,有人爱我们也烦恼;真是有也烦恼,无也烦恼。我们如何才能超脱烦恼?最要紧的是,净化我们的身心,身心净化了,烦恼便无从生起。

第三,扩大我们的心胸:人生有很多事情为什么无法解决,都是由于我们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别人当然对我们不好;心中不能容物,世间万物都将成为我们的障碍。所以要扩大心胸,要象佛菩萨用慈心、悲心包容天地、包容世界一样;我们的心爱朋友,就能包容朋友;爱儿女,就能包容儿女;爱众生,就能包容一切众生。能够有这样宽大的心胸,才会富有。

第四,庄严我们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一张办公桌是他的世界,一个房间是他的世界,一个社会是他的世界。如何庄严我们的世界呢?如果我们所经过的地方,我们所遇到的人,我们生活里的一切事物,都因为我们而获得一种庄严,这就是至高无上的学习。

所以,我们为何要学习呢?是为了:

第一,升华我们的人格。

第二,净化我们的烦恼。

第三,扩大我们的心胸。

第四,庄严我们的世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