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古人如何选拔人才

古人如何选拔人才



  古人也从制度上帮助人们自愿培养孝的美德。汉代实行了“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地方官把地方上具有孝廉品质的孩子举荐出来,作为官吏的候补,由国家来培养。

  为了让地方官把真正具有孝廉品质的孩子举荐出来,而不是把自己的亲朋好友举荐出来,不是谁送钱多就把他举荐出来,还有制度加以保证,那就是“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假使举荐的人才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一定对举荐的人给予最高的赏赐。

  如果所举荐的人做出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也一定要追究举荐者的责任。如果有人才不举荐、埋没了,一经发现,也会受到国家最高的惩罚。这样的制度实行,就保证了德才兼备的人出任领导位置。

  古代不是靠竞争来选拔干部的。其实竞争是选拔不出人才的,起码选拔不出一流的人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历史就知道了,诸葛亮需要刘备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来。一流的人才出来做官不是为自己,他没有私心,他看这个领导者非常尊敬自己,希望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所以看他很有诚心,才出来帮他做事。

  《论语》云:“君子无所争。”真正的君子没有什么时候,也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去和别人竞争。什么样的人喜欢竞争啊?自私自利的人。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竞争到这个官位,他才可以拿着官位为自己谋私利。

  有人说,现在的腐败和传统文化有关,因为中国人讲“官本位”。“官本位”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孟子》说:“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就是说,天下有三种人是非常受尊敬的,尊敬有爵位的领导者,尊敬上了年纪的人,尊敬有德行的人。

  古代任命官员讲究“爵非德不授,禄非功不与”,没有德行的人不授予爵位,没有功劳的人也不授予俸禄。这两个前提一建立,德行越高的人官位越高,受到尊重是自然的。为什么现在“官本位”行不通了呢?因为这两个前提不存在了。

  (摘自刘余莉老师《群书治要十讲》)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