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一心具足染净二门,看你如何选择!
                       净界法师


    在生命当中,如何来启动我们的善根呢?

    首先将生命的现象作一个解释。

    生命是怎么回事呢?有三个主题,唯识学分成:异熟、思量、了境。

    第一个异熟:是指第八识。

    第八识能够成熟过去的善恶种子变成五蕴的身心,可能是一个男人的五蕴身心,或者是一个女人的五蕴身心,这都是从第八识变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事出必有因,因为我们过去有善恶种子,才会有今生的身心世界。

    第二个思量:当第八识把果报变现出来之后,第七意识的思量,就对身心世界产生一种坚固的执取,执著有一个自我。你是一个女人,就以女人为自我;你是一个男人,就以男人为自我;是一只蚂蚁,就以蚂蚁为自我;不管变现什么果报,就会在这样的因缘果报当中,产生一种自我意识,这就是第七意识的作用,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第三个了境:是指第六意识,当这个果报变现了,自我意识也产生了,就开始去受用外境。在受用外境的过程当中,它有两种选择:

    一是活在一种直觉性的受用,什么叫直觉呢?就是当外境刺激你时,令你感到快乐,你就一昧的追求;当外境的罪业显现,使令你产生痛苦,你就一昧的排斥;你的心是向外攀缘的,这叫直觉性的反应。

    这样的生命是从第六意识,回到第七意识,再回到第八意识去。

    也就是说:我们从第八识而来,你又熏回到第八识去,这叫作: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形成一种生命的轮回力量,永远活在十二因缘中-- --无明缘行、行缘识…到生老病死,又产生另外一个无明…

    所以一个人最可悲的是什么?活在直觉的等流思想;你的生命,每天身口意造作,都是在加强生死轮回的力量。临命终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跳脱不了自己的妄想?因为你平常就把它栽培起来,如果你还是依这样的想法来思考的话,想要离开三界就很困难。

    反之,如果我们遇到问题,不管外境怎么样,选择回光反照、自我反省、自我调整-- --诶,生命就产生变化了,你开始摆脱阿赖耶识了。

    当我们正式修习止观,进入到一种觉悟的佛性,你的生命在十二因缘当中,开始逆转了,无明灭则行灭…我们之前的生命叫作顺生死流,只要你开始懂得自我反省,你就逆生死流了,生死力量,也就随之慢慢淡薄。

   《楞严经》上说:我们一念心性有二个开关,一心二门,叫不二法门。

    如果你的生命是向外攀缘、活在外境,就启动生死之门,你的来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继续生死轮回。

    如果你是选择回光返照,就能开启解脱之门、菩提之门。

    这二个门,在我们心中同时具足,一心具足染净二门,看你如何选择。佛陀不能主动拔除我们的痛苦,宗喀巴大师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移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

    佛陀不能把功德送给你,也不能用甘露水洗净你的罪业;你陷在痛苦当中,佛陀也不能以祂的大悲把你的痛苦拔除…佛陀出世做什么呢?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把真理宣扬出来,当你听闻之后,靠你自己去反省、去开启解脱之门。

    佛陀只是一个增上缘,生命要不要改变,是你自己决定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为什么有些人活得很快乐,有些人活得很痛苦呢?
                       净界法师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

    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产生,分成两种:

    第一个,唯识所现:

    《楞严经》叫作循业发现,比方说一盆水,人道有善业,看到的是水;鬼道众生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琉璃地。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心识是善业,你看到的生命是美好的;你的心识有罪业,你看到的外境都是痛苦的。

    好比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住同样的房子,有些人活得很快乐,有些人活得很痛苦,这怎么解释呢?

    这跟你内心的善恶业有关系。

    所以唯识所现的部分,我们无法作主。

    其次,唯识所住:

    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产生感受跟想像,第一念不能怪你,佛陀制戒是从第二念。

    因为第一念是过去的等流习性,从这个地方制戒,强人所难。

    但是妄想产生的时候,你没有回光返照,还继续的、相续的安住在这个地方,这就是唯识所住,就治罪了。

    我们不可能完全没有妄想,你说我修到没有妄想,那你可能连妄想在哪里都没有发觉。

    我们只能做到--不随妄转。连等觉菩萨都还有点微细的妄想,只有佛不打妄想,我们是带业修行,怎么会没有妄想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
                         净界法师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时,你能够回光返照--不随妄转,这叫正念分明。所以唯识所现、妄想的生起不可避免,但是不能住在妄想。那怎么办呢?

    我们应该启动自己的观照力,以空观正念真如,启动真如的力量;以假观顺从阿弥陀佛本愿,启动往生的愿力。

    在修行当中,安住是很重要的,《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我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诸位参考;这个公案是我们在读佛学院时,老和尚说给我们听的:

    过去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事业做得很大,到了晚年,专修净土。因为年纪大了,开始为来生准备,就拿了一部分财产,盖了一个念佛道场,每天参加共修,很精进。后来生了一场病,临终的时候,因为平常跟很多人结缘,所以有很多莲友来为他助念。他本身有善根,加上外在的助缘又特别好,内因、外缘都具足,所以正念现前,安祥念佛,一心求生净土。

    但是他娶了两个太太,跟小老婆感情很好,在这个时候,小老婆刚好现前,小老婆没有学佛,就向他哭诉说:你不能往生啊!你走了之后,我怎么办?因为林居士对小老婆的感情没有放下,平常没有起观照,坚固的执取种子还在。

    诸位都知道,有种子、又有外境的刺激,心境结合,一定会起现行。

    所以小老婆哭泣的声音,就唤醒林居士对小老婆的爱着,结果当下整个心念一变,相貌就改变了,脸色变得不好看,就往生了。往生之后,没多久他儿子作了一个梦,梦到他投胎为一只小狗,还把投胎的地方描绘得很清楚,他儿子循着去找,才把这只狗要回来。这只狗是白色的,头上有个黑点,他的儿子把它送到谛闲老法师的道场去放生。

    这个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平常打了很多妄想,也栽培了很多善根,问题是:临终紧要关头是善根起现行,还是妄想起现行?这部分我们做不了主。如果你一直是住在妄想,它就变成很有力量,所以平常如何摆脱妄想的执取,重点在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修行,应该先修空观,先做到不随妄转,这样忆佛、念佛才能坚固,才有解脱的力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如何安住真如?
                      净界法师

    附表第三,这个一心三观很重要。

    我们怎么样去唤醒我们的善根,看空、假、中三观:

    附表三:一心三观

    真妄不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观相元妄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观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我们如何安住真如?不管修什么法门,一定要安住真如。

    真如的心跟打妄想的心,其实二个是同时存在的,是不二的。

    佛陀说:阿难,你还不了解,我们心中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这些妄想像什么呢?就像空中飘浮的灰尘,上上下下,不断的变化。就像魔术师所变化虚妄之相,是不真实的。

    这个虚妄又不真实的妄想,是从什么地方来呢?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它是因为业力的和合,以及外境的刺激而出现的;当业力消失,妄想也就消失了。虽然它的相状是虚妄,但是它的本质却是妙觉明体--妙觉之体,妙明之体,也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

    妄想你不执取它,它当下就是真如;你要执取,它就变成妄想。

    一念方动乌云遮,一念不生全体现-- --当你起烦恼时,你就变成魔王;当你回到佛堂忆佛、念佛,你就变成佛陀,二者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
                      净界法师

    问题是:我们怎样把妄想转为真如呢?

    看下一段: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

    这是指五阴身心,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所以妄想是因缘所创造出来的假相,跟过去的生命有关系,是从生命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恋爱交往三年,已经准备要结婚了,突然这个女孩子变心嫁给另外一个男众,这个年轻人承受不了,就生病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他是心病,医生也治不好,后来有一位行脚僧路过他家,他的父母亲很高兴,就把这位出家人请到家里坐,希望这位出家众能为年轻人开导。

    这位行脚僧入定一观察 --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就叫年轻人先睡一觉。这位年轻人在梦中出现一个景象:他发觉自己走到大海的岸边,沙滩上有一具女众的浮尸,尸体被海水冲到岸边来。这时候,有一个人走过来,看到这个女尸,充满了悲悯心,讲了一些祝福的话就走了。第二个人,走过来看到这个女尸,也产生悲悯心,讲了一些祝福话,还把他的夹克脱下来,盖在女尸身上,也走了。第三个人走过来,看到这个女尸,不但起悲悯心,还挖了一个洞,把女尸埋好,讲了很多祝福的话,才走掉。

    年轻人醒来之后,行脚僧就对他说:你看到了喔!你就是第二个人,当初你看到这个女尸,脱掉夹克盖在她身上,所以她陪你三年,她现在是嫁给第三个人,那个帮她埋尸的人,你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所以我们今生跟什么人结什么缘、做什么事,事出必有因,只是看不到过去的因缘而已。

    这些因缘假相,在生命中会不断的出现,你一执着,它就干扰你;你不去执着,它自然会消失。

    就像这个年轻人,要是没有遇到这位禅师,就糟糕了-- --活在妄想之中,总是忿忿不平,为什么她会这样子?如果走不出他的妄想,谁都救不了他。

    等到临命终时,你生起这个妄想,又住在这个妄想,那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这一生所出现的假相,事出必有因,跟过去有关,知道就好,要放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净界法师


    在这个假相当中,应该如何安住呢?看下一段,这一段很重要!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佛陀说:生死凡夫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是因为不知道在生灭去来的身心假相当中,它的本质是如来藏性、真如本性的--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具足这四种功德,它是微妙不可思议的真如佛性;在真如佛性当中,去看生命的去来、迷悟、生死,都了无所得。

    佛陀在《楞严经》中,把生命分成二部分:一个叫因缘假相,一个叫真如佛性,因缘假相是变化的,真如佛性是不动、常住、妙明、周圆的。我们一般人是活在因缘假相中,造成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 --过去造了一个业力,业力变成假相,活在假相当中,又产生另外一个烦恼…

    所以《楞严经》告诉我们要把心带回家,从因缘的假相回到真如本性而安住,这句话很重要: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楞严经》的人生观就是正念真如,也就是: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的假相。

    说:临终的时候,我凭什么能不随妄转?

    这跟你心中安住与否有关系,你是不是真实的安住了?

    我在新加坡,有一位居士,特别喜欢他的小儿子,因为过去生结善缘,所以对这个小儿子的假相,永远也放不下。

    我告诉他说:其实,你本来没有这个小儿子。我们本来都没有这些东西。我们要知道人生是怎么回事,《楞严经》讲到一个观点:我们怎么看人生,才不会被它所转呢?

    就是:来无所从,去无所止。

    《楞严经》认为生命是没头没尾,你本来没有,后来也没有,只是现在暂时有而已--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你今生的生命,是本来就有的吗?不可能,外道才说自然有,佛说是因缘有;那么因缘有是有时间性的,诸位要知道,你今生所有的一切,本来是没有,本来是清净本然,那是因为你造了很多业,业力去熏习真如,它才虚妄显现。

    所以我们今生的生命是本来没有,死亡之后也没有,后来也没有,所以生命是什么?没头没尾。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表示:生命不是让你来受用,生命是让你来历练的。如果你对今生的因缘假相,还是执取得很紧,还是坚固的住在假相中,那你临命终想要跳脱它,不太可能。

   《楞严经》的人生观认为:你本来就没有烦恼,从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从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从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这叫称性起修。这句话你们听懂吗?

    如果你认为本来有烦恼再来对治烦恼,那你会很辛苦,只有事修而没有理观。你不是烦恼的对手,它是无始劫熏习所成,你今生的修行那点功夫,根本是小孩子跟大人打架,不是它的对手,所以智慧的观照很重要,这叫善巧,般若波罗蜜就是善巧方便。

    要告诉你自己: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妄想,安住真如;要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妄想,一切都是缘生缘灭。你今生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本来有的,都是因缘的假相,过去没有,未来也没有,未来总有一天也会变成没有,所以生命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应当从过程当中积功累德,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当你不断地这样正念真如,经常把心带回家,对今生的身心世界,慢慢的松脱,慢慢的松脱…临命终才有可能正念分明。

    因为放下心中的执着是需要慢慢来-- --理可顿悟,事要渐修。你要不断的回光返照,从本来无一物当中,去建立你的生命观,这就是所谓的忆念真如。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