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心力跟佛力是不可以分开的!

                      净界法师

    这次学人要跟大家讨论:净土宗的修学理论和方法,课程的主题是《净心与净土》,这个主题特色在哪里?它的宗旨是什么?在上课之前先跟大家作一个说明。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大乘思想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这当中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宗派的建立。

    祖师们把整个大乘的经典,根据它的内容性质,分成了大乘八个宗派,让一个初学者,能够很快进入佛法内涵,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因为佛法实在包含太广,不像ji 督教只有一本圣经;佛教大藏经就有一百多册,用一辈子的时间,也学不懂,学不完。

    祖师们为了方便众生入门,就把它分成了大乘八宗,让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根性,选择相应的法门,这样修行才容易上路。

    但是宗派的建立,虽然给中国佛教带来很大的力量,却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尤其到了明朝末年,宗派之间成为一种门户之见。


    也就是说,宗派建立之后,因为门户之见的影响,彼此之间不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融通。

    正如蕅益大师说的:分河饮水,同一条河水,虽然水的性质是一样,但是饮东边水的人,跟饮西边水的人,各立门庭,彼此不相往来。

    因为这种情况,形成整个佛教思想的对立。有鉴于此,所以永明延寿大师(净土宗第六祖),提出了禅净双修的思考。

    禅观的主轴是强调心灵的力量,透过止观把心力开展出来;净土宗是偏重佛力,我们能够往生西方净土,是来自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

    而在永明大师之前,心力跟佛力是不相为用的,强调心力就不强调佛力,强调佛力就忽略了心灵的力量,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永明大师认为:心力跟佛力是不可以分开的!

    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不可能主动救拔我们,必须要用心的力量去感应,好比你今天用录音机放佛号,这个录音机放一辈子的佛号,也不可能有灭恶生善、离苦得乐的功能。为什么?因为录音机没有心灵的力量、没有明了性。

    佛号一定要经过心的推动,才能够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心灵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人打佛七,同样一句佛号进入不同人的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心力不同!

    其实,永明延寿大师所提出的禅净双修,它的具体方法,并没有清楚说出来。

    到了明末的蕅益大师,他的代表著作《阿弥陀经要解》,才把禅净双修的思考,很明确、很清楚的说明白。

    在《阿弥陀经要解》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力不可思议。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 --能念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即能产生三种力量:第一个、心力不可思议,第二个、法力不可思议,第三个、佛力不可思识,这三种力量同时现前。

    在《阿弥陀经要解》当中,蕅益大师主要是强调心力不可思议;他认为没有心力,就不可能有法力,也就不可能有佛力。


   《阿弥陀经要解》中的心力是指什么呢?就是自性功德力,也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真如力量,没有办法完全发挥出来?因为我们一直被妄想所误导,不断的被过去错误的想像所干扰。

    所以你应该知道怎样去开显真如的力量,才能把心灵的潜能发挥出来。
其次,法力是指名号功德。虽然说我们有心力,但是没有阿弥陀佛的摄受,我们的修行是入道多辛苦;由于心力去启动法力,才感应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

    因此,念佛有三种力量:自性功德力、名号功德力,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力,是以这三力来成就净土的功德。

    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三种力量,那么《阿弥陀经要解》的整个修行理念,你大概就清楚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心力为根源。以心力来带动法力,以法力来感应佛力!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9-3 01:55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
                      净界法师

    我想没有一个人,临终时是颠倒而能往生的。

    不管你平常念佛念得多好,临命终时,只要你的心力不现前,还活在心中的颠倒想,就不可能往生,因为净土宗强调临终必定要正念分明。

    净土宗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它要求你临终时要保持正念;如果临终的时候心力不现前,法力就不现前,佛力便不现前。

    当然蕅益大师也强调:临终的正念从什么地方来?

    是要靠平常的正念而来,所以才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

    因此,我们现在念佛,除了把佛号念得清楚之外,如何保持心中的正念,遇到所缘境--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一点很重要!

    当你生起颠倒的时候,就算佛号进入你的心中,也很难产生强大的力量,所有的佛号,一定是在正念分明的情况下,进而产生感应的力量。

    我再说明一次: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中往生,不可能,这样阿弥陀佛根本没有办法救你。

    所以: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是怎样呢?是我们自己准备好了(确实具足信、愿、行),才能与阿弥陀佛相应。

    好比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太阳根本照不进来,应当先求自己走出来,才能享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所以要先走出心中的妄想,佛陀才能救拔我们。

    我们今天修学净土,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佛陀有再大的加持力,都是应机而示现;你有一分的准备,祂给你一分的功德;你有三分的准备,祂给你三分的功德;你有十分的准备,祂就给你十分的功德。

    所以能感的是心,所应的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也就是说我们的信、愿、行是能感之机,阿弥陀佛的加持是能应,二者有互相呼应的关系。

    菩萨的心,本是清凉的,为什么呢?因为祂向内安住于毕竟空,所以外境怎么变动,祂心中不动;但是菩萨的他受用,如何救拔我们呢?

    偈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所以古德云:则知众生净念,弥陀定放光明;心水不净,菩萨圆通月境亦不现矣…

    我们要知道:佛教的他力加被,是有条件的;是你心垢净,才能感召菩萨影现中。

    当你在起颠倒的时候,阿弥陀佛不可能跑到你的心中,把你从颠倒妄想中救脱出来;是要你走出颠倒妄想中,才能与阿弥陀佛相应。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净心与净土》的思想,我们把它分成三大科来说明
                        净界法师

    我们修净土法门,一定要很清楚,自己要有正念,才能够启动佛力、启动法力!

    因此,如何从心灵的净化,进一步能往生净土,需要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

    《净心与净土》这个思想是根据《阿弥陀经要解》择其精要,汇编而成的。

    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整个净土思想,包含了三力: 心力、法力、佛力,我们把它分成三大科来说明:

    ◎将述此义,大科分三:

    甲一、前言

    乙一、众生的心灵力量

    这一段是谈到众生心灵的力量,到底我们心灵有哪些力量?

    乙二、佛陀的加持力量

    这一段是佛陀的加持力量,前面是讲心力不可思议,这是讲佛力不可思议。

    乙三、心力与佛力结合

    这一段是本文的主要重点,就是我们如何把心力跟佛力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如何透过心中的观照跟忆念,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启动出来。

    前面强调,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但是你的心力是主动,所以你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修学净土,不要在意佛陀在那里?不管是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这些都不重要,其实佛陀是遍满法界,祂随时都存在,也无所不在,只要你准备好(具足信、愿、行),就能得到祂的加持力。这就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

    甲二、正文

    甲一前言是把心力跟佛力的关系作一个简介,这一科才是重点。如何产生心力呢?修净土的人,有三种心灵力量必须要建立起来:

    乙一、观佛号功德以生信心

    念佛人,对于名号的功德,要有强烈的皈依心,不只是口诵耳听而已。你的心跟佛号接触时,那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善导大师说的:至心信乐。这种至心信乐、顺从本愿的相貌,到了本文再详细说明,总而言之,你要记住这是一种真实的信心。

    乙二、观净土殊胜以启愿力

    很多人念佛是有信心,但是没有愿力;念佛,到底要去哪里?去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是怎样的情况?他完全不知。要知道: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地方,产生强大向往的愿力,不可能,不合乎唯识学的逻辑推理。一定是了解之后,才产生意乐、产生好乐,我们不可能往生到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地方。所以我们对于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决定往生的愿力-- --我一定要往生!这个往生的愿力,来自于智慧的观照,所以蕅益大师把信心跟愿力判作智慧的观照,这是属于观照力。

    乙三、依摄心专注以立行持

    当信、愿具足之后,就可以开始培养念头专注于佛号上,这个专注力简单讲就是:自己念佛给自己听,如此才能把心收回来,以音声来摄心。这就是我们修净土的人,需要准备的三种的力量:信心、愿力,跟一种专注力;也就是观照力跟专注力。

    甲三、结劝

    乙一、具足归依之心

    乙二、培养专注之念

    修学净土宗的人,非单是念佛就表示你是修净土,一定要有皈依的心,包括你对名号功德的信心,包括你对净土庄严的愿力,信愿具足,这样来念佛,才可以说你是修净土。

    所以这个皈依的心很重要,等到后文,再详细说明。

TOP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净界法师

    甲一、前言

    分三:乙一、众生的心灵力量。乙二、佛陀的加持力量。乙三、心力与佛

    乙一、 众生的心灵力量(分二、丙一、创造生命。丙二、转化生命。)

    丙一、创造生命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因……心中的思想(名言种子)

    缘……所造的业力(业种子)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酸甜苦辣。

    生命的出现,一般凡夫认为只是一个偶然,你会活得很快乐,或是活得很痛苦,表示你的运气好,或运气不好,所以凡夫的思想----生命就像风吹掉落的树叶,这片落叶可能往东飘,也可能往西飘,没有任何理由,人的生命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的思想,也没有过去世的思想,死后一切都没有,造成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这个我们叫作断灭见。

    外道,解释生命现象是一种常见,认为生命有一个大力的主宰者,比方说上帝,比方说神我,无所不在的控制着我们;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是上帝决定的,这叫作常见。

    但是佛教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有因缘的;你会遇到什么人?跟什么人结婚?他为什么作你的儿子?你为什么作这份工作?

    事出必有因,一定有过去的因缘,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出现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背后的条件跟理由。

    既然是诸法因缘生,那么可以再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是因缘呢?

    佛教的因缘观,从大乘的思想来看,生命的主因就是我们心中的思想;它的助缘,也就是我们所造的业力。

    这个地方大小乘,解释因缘是有所不同的;小乘的生命观是偏重业力,叫业感缘起;大乘是偏重思想,是由你的思想来决定你的生命。

    比方说:你今生的富贵,小乘的解释是认为因为你过去有布施的善业,所以得富贵的果报;今生的你,是由过去的你创造出来的,所以你今生的快乐、痛苦,基本上跟你今生没有绝对的关系。你今生快乐跟痛苦,不能怪今生的你,因为今生只是在承受果报,要怪怪谁呢?怪前生的你,这只能认命。现在的快乐、痛苦,是你过去的业力来决定的。

    大乘佛法认为:你的果报是你前生的思想创造出来的,你今生会富贵,因为你前生经常产生布施的思想;行为不是重点,而是你面对这件事情:你的想法才是重点。在大小乘经典当中,强调业力、强调思想都有,但是你看天台宗的判教,你会发觉,所有的经典,只要层次越高的,被判作圆教、顿教法门的,都是强调心念-- --万法唯心。

    当然,两种说法都对,都是佛说的,但是以天台宗的判教是认为:业力,只是方便说。

    天台宗认为最圆满的教义应该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如果我们一直相信业力,这会有什么问题呢?你的生命就很难产生大转变跟突破,很难改变生命。

TOP

一切法趣佛号;一切法跟佛相应!
                        净界法师

    修净土宗的人,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则一个造了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十念怎能够往生呢?

    那表示业性本空嘛!

    善导大师说:我们这念心跟佛号接触时,最重要的就是至心信乐,这是往生的关键。

    临命终时,当你佛号现前的时候,是不能动任何念头的,乃至说:我是业障凡夫,怎么敢往生?那都不行,都是障碍。一切的障碍,都是自己在障碍自己;不能往生,跟阿弥陀佛没有关系,跟别人也没有关系。

    净土宗是大乘的圆顿思想,你必须相信:心力不可思议!

    过去一念的迷,生死浩然;临终的一念悟,轮回顿息,整个生命就是以心力作主轴,才可能带业往生。

    如果你有志于往生,你要绝对的相信,生命是由你的心灵创造出来的,这不是光靠嘴巴讲,而是要很真实的相信:当我的心念改变,我的生命就改变!

    为什么?因为每一法,都空无自性。

    临命终时,当你的心安住佛号时,你要相信:诸法因缘不生,只有佛号生。

    以天台宗的思想是:佛号为法界,一切法趣佛号;一切法跟佛相应,其他九法界就不现前。

    如果你不相信心灵的力量可以主导生命,临命终时恶业现前就很麻烦。

    一个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我们无量的过去,如果生命从今生才开始,修行就很容易。

    你看看阿赖耶识的可怕,唯识学说:恒转如暴流啊。我们在过去的无量生命当中,累积很多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思想、负面的业力,每个人都要背负累世的因果,阿赖耶识不断的变现出各种妄想…

    所以临命终时,你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你怎么能够把心好好的守住,不随妄转?

    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如果你相信带业能够往生,就必须相信:生命是由你心灵力量决定的!

    修净土宗的人,对于人生的基本正见,虽然我们背负着过去的阿赖耶识,但毕竟那只是一种虚妄相。

    《楞严经》上说:为什么我们在无量的生命当中,打那么多妄想,最后还是可以成佛呢?

    因为妄想都不真实,它只是一个假相,没有办法染污你的清净本性,我们的本性才是真实的;真实的永远是真实的,虚妄的永远是虚妄的,不管你妄想打一千遍、一万遍,还是虚妄的,这是不能改变的。

    昙鸾大师说:临终十念之所以往生,因为你安住真如保持正念,那是一种真实的功德;你过去打那么多妄想,那是一种虚妄相-- --真能破妄,所以临命终时,你要掌握你的心念;你的心念没有掌握好,就很麻烦,因为它才是生命的主导者。

    刚刚有讲过,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包括临终的正念,也不是无中生有,是靠你平常不断的训练自己,能够在妄想当中,走出妄想----就是不随妄转。

TOP

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
                        净界法师

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唯识学上说: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我们的心,通于善、恶、无记三性;这个界是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受是感受--苦、乐、舍,三种感受;性是讲因地造业的因缘,感受是业的果报。

    也就是说:在三界当中,我们的心念不断地变化,一下子起善念,一下子起恶念;一下子堕到三恶道,一下子到人天…完全是由心来主导。

    根、随、信,这个根是指根本烦恼,随是指随烦恼,这两个都是烦恼;信是善根。

    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心念,在造业的过程中善恶掺杂,有时候早上起善念,晚上起恶念,念头的生起也不是固定的,它是变化的。

    第二段: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心的造业力最强,它能够发动你的身、口去造业。

    所以你的身、口只是一个工具,真正造业者是你的心,那么心造什么业呢?

    比较重的叫引业,比较轻的叫满业,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就牵引我们去得果报。

    这一段的整个主要思想,是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由思想、由心念来决定的!

    一、从你现在的果报,可以反观你过去的思想。

    比方说:你今生很富贵,你前生一定有很多布施的思想,对于物质世界,你喜欢跟人家分享;比方说你长得很庄严,你前生一定有很多持戒的思想。所以说:今生的你,是由你前生的思想创造而来的。

    二、那我的来生是怎么样呢?你也可以自己观察。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除非有很大的突破,否则来生的相貌,大概已经差不多了。

    在你这一生经历的过程当中,你经常生起什么样的想法?

    你有一些财物,你很喜欢跟人家分享,来生富贵的相貌已经画出来了;

    别人刺激你,你不选择对立,你选择忍辱,来生的庄严相貌大概也画出来了。

    因此,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你今生的思想它已经影响你来生的果报,由此构成一种轮回性----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