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今天信佛了,怎么不灵?

我们今天信佛了,怎么不灵?

身体重不重要?身体重要。怎么样照顾?阿弥陀佛照顾。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身体有什么毛病,他能够帮人治病。他用什么药?外面花草树木他随便捏一点来就是药,就能把人病治好,什么病都能治好。这是什么?因为一切花草树木都是自性变现的,只要有信心,实际上全是信心治好的。你对佛菩萨没有信心,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个很可怜!为什么?自己的本能完全失效了,要靠外缘。要靠外面的药物,药物都有副作用,从这个地方真正体会到,信佛这个“信”字好难,太难了!

过去我受戒,出家,我两年之后才受戒。受戒之后当然第一个去拜老师,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到慈光图书馆,他在里面,我在大门外,看见我了,看见我就指着我大声跟我讲:你要信佛!到里面去之后,他说:你坐下来,你懂得我的意思吗?我说:我不懂!我要不信我怎么会出家、怎么会去受戒?这当然信佛了,你跟我讲的“信”,所以我有疑惑。他就告诉我:有八十、九十老和尚到临终还不信佛。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们这个“信佛”里头带着怀疑,不是真信、不是净信,里头有掺杂着怀疑,有很多疑虑在里头,这不信!

不信佛就不灵,信他就灵了。为什么海贤老和尚那么灵,他没有怀疑。我们今天怎么不灵?有怀疑,怀疑把信心搅乱了,所以信心不纯。问题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

我初学佛的时候,知道佛法的殊胜,方老师给我介绍的。我见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佛法的好,功德利益,我略知几分,佛门里面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境界?我的问题提出来了,大师看着我,我也等着他回答,他没说话。看我看了半个小时,我也看他,好像是禅堂里头入定了。半个钟点以后他才说,说一个字:有!我问他有没有方法,答复我“有”。我等了半个钟点,等到了一个字,我精神振奋起来了,他老人家不说了。这又等了六、七分钟,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六个字。我听到这两句,话很浅显,意思神妙,不能体会。可是我头脑转得快,我立刻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

为什么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这么容易答复我还要等半个小时,原因在哪里?我们年轻心浮气躁,在这种心态之下不能受教,给你讲了耳边风,你没听进去。所以老师看着学生,必须让学生整个浮躁的气统统放下了,心平气和,才能接受教诲。半个钟点我们浮躁气下来了,心定了,他说了个“有”。我们听到这个“有”,这精神头又来了,那是什么?浮躁。必须等你这个浮躁再往下降下去,才给你说。多难!

现在这个世界要找一个心地清净、真诚、恭敬的,一个也找不到。换句话说,老师说话的对象没有。不是不愿意说,没人会听。这是圣贤教育,跟一般学校教育不一样,心浮气躁接受学校里面的教育没问题;圣贤教育,不行;中国传统东西、儒释道都不行,都讲求要清净心,心愈清净愈好。这就是现在人学佛学了一辈子,还是心浮气躁。换句话说,一句佛法他也没有学到!譬如说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学到没有?没有!这一句佛号他真学到了会开悟、会明心见性,往生有绝对把握。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不需要人助念,助念并不可靠,说走就走了



我们看到佛像,有很多佛像,画的,画的像,佛头上有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有梵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中文写的。这三个字发音是唵、阿、吽,是梵文的音,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圆满。

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口意。身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是三条,不贪、不瞋、不痴。所以这叫根本戒,必须要遵守,不要看轻它,它展开来是八万四千细行,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包含在其中。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我们这个班上同学二十多个人,每个人学的法门不一样,浅深、境界都不相同。程度浅的,小学毕业的,老师能教,在小乘经、在方等经里面选很短,意思不深,内容都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

这个就是世间法,佛陀的随顺世俗的教学,帮助众生断恶修善,他的果是决定不堕三恶道,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来生可以得人天果报。这是佛教学对比较低一点的程度,根性劣的。

根性高的,也要适合他的程度,他能够理解,他能够落实。理解不能落实,最好不要教,为什么?变成玄学,他不能得受用。所以佛法非常重视行,佛门弟子叫修行人,他重行。也就是学到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修正错误的念头、错误的言语、行为,这个东西学了很管用、很踏实,真正契入境界,落实在生活当中,他生欢喜心。

所以佛没有定法,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确实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在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身上统统看到。包括我们眼前才往生的,才一年的海贤法师,海庆法师,这些人生平当中你都能够看到。然后才晓得佛法是多么现实、多么实用,真管用,决定不是谈玄说妙。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83集  2014年8月3日 讲于 香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