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下面外人就反驳了,他说:

「无明之所蔽  爱结之所缚

而于本作者  不即亦不异」

他说,明明佛说过,十二因缘有无明嘛!无明爱取,爱就是无明,这是佛在经上说。无明叫发业无明,无明生行。爱是润生无明,因为爱之一念才落入生死。有两种:凡夫因为爱心,就是所谓爱见大悲,落入生死。菩萨留惑润生,就留爱之一念,因为爱众生,救众生苦,才入生死。

《大般涅槃经》说十二因缘有四种观智,有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下智指声闻人,以下智观十二因缘,不见佛性,得声闻道。中智是缘觉人,以中智观十二因缘,不见佛性,得辟支佛道。菩萨以上智观,见佛性不了了,得十住地,登地。佛以上上智观,见佛性了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是破小乘,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人说,十二因缘里头,「无明之所蔽」,发业,「爱结之所缚」,润生。

「而于本作者」,本作者就是众生,就是那个作业之人。「不即亦不异」,如果即的话,堕入常边。前面讲过,业要是到了果报,那还是业啊!怎么变成果报呢?业要是不是果报,它和果报没有关系嘛!所以即也不对,异也不对。

外人前面讲过,「如芽等相续」,相续就是「不失法如券」,好比借据一样,可以使欠债、还钱相续起来。可是它是无记的,你借钱的时候,不能借个借据,还钱的时候,也不能还个借据。它仅仅有相续的作用,没有因果体性,所以不即。也不异,借的虽然是钱,因为借据的关系凭据要还债,所以借钱和还债没有差异。这是外人说的。

你们要用心,你们懂不懂?比方你向人借钱,打个收条给他,懂吧?你的收条,他拿着这个凭据,从借钱到还债,它相续,连续关系。可是你借钱不能借个收条,它不当钱用,还债的时候,不能还个收条。可是它有信用,它有相续作用。

懂不懂?谁不懂?你要再听不懂,我送你三个字:糊涂蛋!

「无明之所蔽,爱结之所缚。而于本作者,不即亦不异。」所以这外人说,十二因缘讲「无明之所蔽」,发业。无明有两种,发业无明、润生无明。前面的无明是发业,后面爱取有,那个爱是润生。它这个润生无明有相续作用,没有因果体性,所以「而于本作者,不即亦不异。」这是外人说的。

这品里头破小乘、外道、大乘执着人。连大乘都破,执着的就破。什么是大乘执着?有一辈人执着了,所以被破。学大乘执着了,所以被破。

下面接着一偈,龙树菩萨用无生法破他:

「业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是故则无有  能起于业者

无业无作者  何有业生果

若其无有果  何有受果者」

「业不从缘生」,缘生无自性,无自性不生,所以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非缘也是无自性,所以也不生。「是故则无有,能起于业者。」业不生,没有起业的。有生才有起,没有生怎么起呢?

下面接着讲:「无业无作者,何有业生果?」有作者、有业,才有果报啊!既然没有业,没有作者,怎么会有果报呢?「若其无有果」,如果没有果报的话,「何有受果者」,那有受果者?受果者是人啊!人受生死是受果报,一切法性空,所以没有。

这一品不只破外道,连小乘、大乘都破,所以不容易了解。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业品﹀第十七,最后一部分。

「如世尊神通  所作变化人

如是变化人  复变作化人

如初变化人  是名为作者

变化人所作  是则名为业」

因为这两颂连在一起,所以我们一次把它读完。

我们看得出来,当时有一番激烈的辩论,外人反复辩论,论主层层破斥。因为外人讲,说业从种子生,有业就有果。论主说,你落入常断二边。如果说业住至果报,业到果报出生,那就说明,有业的时候,没有果报。既然是有业没有果报,业住至果报的时候,那还是有业没有果报啊!

大家懂不懂啊?有业没有果报,常边嘛!开始有业,没有果报。业住到果报的时候,还是有业啊!有业就没有果报,这是常边。如果说业因灭了,果报生,那是断边。业因灭了,灭法不生,怎么能生果报?如果说它生了果报,还没灭嘛!如果业因没灭,还是业因,当然不能有果报了。

大家听《中论》要清净心啊!道理很微细。大家听懂了没有?换句话说,业因不灭,还是业因,没有果报。业因灭了,灭法不生,还是没有果报。这是第一番破斥。

外人又辩论了,他说这是相续法。「如芽等相续」,就好象芽一样,植物的芽一样,相续而生,「皆从种子生」。「从种有相续」,由种子生就有相续,「从相续有果」。所以这么说起来,先种而后果,不断也不常。这是外人所辩论的。

相续了不是种子,也不是果报,可是它能相续完成种子和果报。他举个例子,「不失法如券」。「不失法」就是相续法。「如券」,那个「券」好比借钱写张借据,这个借据有一种性质,它仅仅有相续作用,没有因果体性。你借钱,借银钱,不可能借张借据,不当钱,所以它没有因的体性;你还债,还钱,不能把借据还给他,没有果的体性。可是它有相续作用,你借了钱不还债,拿了借据,可以找你。

所以相续法好象「不失法」一样,不能丧失。这番道理,大家听得懂听不懂?听不懂举手我看。哦!有一个举手。比如你借别人的钱,要立一张借据,那个借据不当钱用。借钱的时候,不能借借据,懂不懂?还债的时候,也不能还借据,要还钱。这个借据,仅仅有相续作用。换句话说,没有价值。它的价值就是相续,懂了吧?

这是第二番外人辩论,前面都讲过。

他先举:「如芽等相续,皆从种子生。从种有相续,从相续有果。」这么说起来,由种子到果,不常也不断。这是外人的话,他举不失法如券的例子。

论主破斥,以无生破。他前面说过:「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业不生,什么原因呢?业生是因缘生,有因有缘才有业。既然是因缘生,没有自性。如果有自性,不必等因缘生。没有自性法,不生。没有自性怎么生呢?没有自性是空嘛!空怎么生?他以生灭破。

「诸业本不生」,因为因缘法。「以无定性故」,因为没有自性。「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你前面讲的业生果,又讲业灭果生。但是生灭都不生,有生才有灭啊!没有生,怎么有灭呢?

最后外人又辩论。他说你说这番道理,不过是性空。要是诸法毕竟空的话,没有业,没有果报,没有作者。可是我们现在眼看着有人造业、受果报嘛!

最后他以事实辩论。这是《中论》的要点,论主以如幻法破他。他说眼看着有人造业受果报,那是如幻如化的。所以《中论》大家掌握住,不外乎性空相假,相假就是如幻,就是般若说的真空妙有。你如果掌握住这个要点,就不迷惑了。

所以论主说:「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这个大家了解,有深有浅。浅的按照字面就看出来了,世尊他的神通可以作变化人,这是浅显的。深的是什么?诸法以无性为性。无性,于人称为佛性;于法,称为法性。它可以圆满成就一切诸法性相,一切诸法都无性所成。

我们举例子说。讲台是木头所成。如果没有木头,讲台在那里?所以讲台无性。无性能随缘,随木头缘,成为讲台。比如你,那一个是你?你是细胞所成,那个细胞是你?如果有一个细胞是你,不必和合一大片细胞成你了。除去细胞,你有没有?无自性。无自性,随细胞的因缘造成了你。所以说无性随缘有,这个有叫妙有;随缘无性空,这个空叫真空。你现的相叫法相,真空叫法性。一切法相都由真空所现,真空是佛法身。这么说起来,真空就是世尊,世出世间以他为尊。这就是深度的世尊神通变化一切法。

大家听懂听不懂?有没有听不懂的?

「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一切有情、无情皆是佛法身变化,所以这便叫法身轮回六道。在佛讲起来,常六道常法身;在我们讲起来,常法身常六道。虚妄落入生死,都是虚妄的。所以业,虚妄造;报,虚妄受。

有人彻底觉悟─解脱。所以古德讲,学佛,不是学其他的,就在这番道理当中勇猛挣扎。一旦豁然贯通,醒过来了,解决了。醒不过来,像我们一样,还在生死当中。

「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如是变化人,复变作化人。」我们造业,就在变化人当中再造业,虚妄造业嘛!所以他第二偈讲:「如初变化人,是名为作者。」作者,空的,变化的。「变化人所作,是则名为业。」我们造业就是这么造的,不知道自己如幻如化。破这个,先破我执,后破法执。我执是我空,法执是法空。没有我执,没有烦恼障;没有法执,没有所知障。没有烦恼障,了分段生死;没有所知障,了变易生死。这就是了生死。了分段生死,得涅槃;了变易生死,得菩提。

这两颂讲完了,没问题我们看下面一偈。

「诸烦恼及业  作者及果报

皆如幻与梦  如炎亦如向」

「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与梦,如炎亦如向。」都是假的。为什么假的?它因缘生的。烦恼、业、果报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是空。空是其法性,现的相是其法相。约法性讲叫真空,约法相讲叫妙有。

不相信,我们看看。烦恼是不是因缘生?如果不是因缘生,定性烦恼,你永远烦恼,没这个回事。遇到因缘有烦恼,没有那个因缘,没有烦恼。业也是一样,遇到因缘才造业,没有因缘没有业。比如偷吧!看见钱才偷。没看见钱,偷什么呢?业要是有自性,不偷也有罪,不合道理。作者和果报都是一样。

「皆如幻与梦」。幻是假的。什么假的?一切法皆假,大家相信吧?你面前的桌子,假的。不相信,我们依理推寻。桌子是木头、铁腿组成的,那它是空的。如果桌子不空,没有木头,没有铁腿,还有桌子。假使没有木头,没有铁腿,拿桌子给我看。山是空的,你所见的是假的。山是花草、树木、沙石组成的,你看见的是假相。如果它是真的话,没有花草、树木、沙石,应该还有山。山是不是假的?原子是假的,因为它是空的。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电子组成。如果它不空,没有电子,应该还有原子。

所以无一法不空,无一法不假。你是假的,你是细胞组成的。如果你是真的话,没有细胞还有你。能说细胞是你吗?人人都是细胞,人人都是你了。假叫妙有,空叫真空。偏于真空,偏于断边;偏于妙有,偏于常边。也可说偏于空,偏于常边;偏于有,偏于断边。这是解释不同。

你在这个法里头勇猛挣扎,有一天醒了,醒过来─了生死,那叫解脱。所以他是从性空说到相假,都如梦如幻。如梦如幻,华严宗有七个譬喻,今天没有时间和你们讲了。

「如炎亦如向」。炎是什么呢?在晴天的时候,到郊外去,远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太阳一晒,好象有水一样,阳炎就是这样。「向」也是假的,不相信我们看一看。〈啪!〉听到了吧?它那儿去了?不拍巴掌就没有了。我两个手拍巴掌,可以发出响声。一个手拍可不可以发出掌声?不可以,所以它因缘生的。

再讲起来,你听见了是不是?也是假的,听见响声,不是你的闻性。如果把响声当你的闻性,就错了。我问你,听是在你的耳朵吗?或是在我手?如果在你耳朵,我不拍巴掌,你也应该听到。如果听在我的手,应该我的手听啊?你怎么听?响如山呼响,是假的。其实声尘就是假相。

六尘皆如此,皆是假的。六根皆如此,皆是假的。六识也是假的。比如见,有我你能看见我,那这个见是在你眼呢?或是在我呢?或在你的识呢?都没有。如果见在你的眼,没有我,你也能看见啊!见在你的眼嘛!如果见在我,应该我看见你,你不能看见我啊!如果见在识,没有我,没有你,怎么有识呢?

今天时间到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法品第十八  

大家看《中论》,︿观法品﹀第十八。

外人有问题,他问:你说一切法法性空,是为实相,空怎么入呢?大家都知道,空不能入啊!他的意思就是,你说能入的话,就有能有所。能入的是人,所入的是法。假使有能入、所入,人法不空,你说一切法空,不对!

它的论文我们看出来,它前面还有对答。

要知道入实相是以无我心契合无相法,称为入。那就是般若嘛!般若空义,怎么入般若呢?以无我心契合无相法。般若经上讲的是无住心,无住就是无我。
 
外人又问了:云何诸法无我?怎么样是诸法无我呢?下面偈颂就作答了。

「若我是五阴  我即为生灭

若我异五阴  则非五阴相

若无有我者  何得有我所

灭我我所故  名得无我智

得无我智者  是则名实观

得无我智者  是人为希有

内外我我所  尽灭无有故

诸受即为灭  受灭则身灭

业烦恼灭故  名之为解脱

业烦恼非实  入空戏论灭

诸佛或说我  或说于无我

诸法实相中  无我无非我

诸法实相者  心行言语断

无生亦无灭  寂灭如涅槃

一切实非实  亦实亦非实

非实非非实  是名诸佛法

自知不随他  寂灭无戏论

无异无分别  是则名实相

若法从缘生  不即不异因

是故名实相  不断亦不常

不一亦不异  不常亦不断

是名诸世尊  教化甘露味

若佛不出世  佛法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  从于远离生」

「若我是五阴,我即为生灭。」我们知道五阴法,是生灭法。我要是五阴的话,那我就生灭,不对!身死还为土,五阴身死了以后又化为土。我们都知道,五阴身埋到山上去,假使我是五阴身的话,应该我也埋到山上去。可是五阴身埋在山上去,我投生六道、我成佛,证明我不是五阴。

他的意思不是说我不是五阴,他是说五阴无我,即五阴无我。

「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怎么知道有我呢?是因为五阴身心知道有我。如果离开五阴有我,五阴所表现的就不是我。可是我们怎么知道有我呢?以五阴知道有我。

按道理讲的话,如果我异五阴的话,那么五阴造了罪,我不应该受报啊!五阴行了善,我不应该生天啊!应该叫五阴生天去。五阴念佛,我不应该往生,应该叫五阴往生啊!他这首偈的意思是说,即五阴无我,离五阴也无我。

「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既然是即五阴无我,离五阴也无我,没有我。无我就没有我所,因我才立我所嘛!我是能,我所是法。没有我,我法二空。

「灭我我所故,名得无我智。」灭我我所,就是我们平时讲的空二我,空人我、空法我。空了人我、法我,叫得无我智。

「得无我智者,是则名实观。」得无我智的人,叫作真实观。真实观是什么呢?就是实相观。一切法都不真实,唯有实相真实,才叫真实观。实相是什么呢?实相无相,就是随缘无性;实相无不相,就是无性随缘。这就是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那就是实相观。

「得无我智者,是人为希有。」这是赞佛。希有,什么最希有?我问你们,什么是希有?希有是佛,希有世尊!得无我智者,就可以成佛。佛是实相嘛!亲证实相叫成佛。

「内外我我所,尽灭无有故。」内是我,这个我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就是心,一个说法就是识。既然这么说,我问大家,你说无我,心是不是我?识是不是我?谁能回答?有没有知道的?我告诉大家,心、识都不是我。因为心、识是依他起,无自性。无自性,所以无我。

内是心识,外是六尘。一般人认为唯识宗说有法,不是!它说,识是依他起,是无自性的。内是我,外是我所。要是演说浅显一点的就是根尘识都没有我。

内外无我我所,尽灭无有故,都没有,都灭了。「诸受即为灭」,因为内我是受者,外面的我所,法是所受,都灭了,当然没有受,所以诸受即为灭。

受有六种,那六种?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身觉触,在意知法,都是受。这六种,都没有。这六种,眼没有,虚妄法,眼的见,不在根,不在尘,不在识。如果在根,不必和尘识和合。假使在尘,应该尘见,也不必和眼根和合,和眼识和合。识,假使没有和合,那有识?

有人说,经上明明说:缘根尘生于识嘛!这个是方便说,不是了义说。大家没想一想,诸法若生,就是无常。诸法要是无常,定非实有。

细细地说起来,见、听、闻、尝、觉、念,都是如幻如化的。你也不能偏于它没有,它有是因缘有,因缘有称为妙有。这种有法不可思议,所以称为妙。妙有就是因缘空,因缘空称为真空。

我讲的是不是深了?你们都能听懂吗?有没有听不懂的?

六受也叫六触身,所以他说「受灭则身灭」嘛!此地所说的身也有六种,就是六根。

「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灭了叫解脱。有谁想到它从那来的?〈答:十二因缘。〉也可以说。就是四谛法、十二因缘。业、烦恼,集谛嘛!身受是苦谛。所以业、烦恼灭了,称为解脱。

解脱有没有啊?禅宗论见性,不论解脱。没有解脱!有人说:「请禅师为我解脱!」说:「谁缚你啊?」无缚则无解嘛!所以他下面继续说「业烦恼非实」。业、烦恼不是实在的,如幻如化的。都是有为法,因缘生。

「入空戏论灭」,知道诸法性空,一切戏论就灭了。戏论,我们讲过,大家说什么是戏论?戏论者,有名无实。我们大家生活在戏论之中。比如桌子,有桌子没有?仅仅是一个名字。大乘有一个假名宗,初学大乘就要学了。桌子是假名,它因缘生的,没有自性。所以我们说桌子,说假名,没有实义。房子是假名,山是假名,海是假名,地球是假名,天体是假名,没有一法不是假名。所以般若经说过,世人分别一切法,唯是分别假名。

这么说起来,我们生活在戏论之中。钞票是假名,大家吃的饭是假名,没有真实。所以禅宗说过,吃了一辈子饭,没咬破一粒米。都是假名嘛!

总说一句,你要是执着一切法有,是假名。执着一切法空,也是假名。无性随缘,空即有;随缘无性,有即空。

我们改个样子讲一讲,无性随缘,实相无相就是无不相;随缘无性,无不相就是无相。这个样入空。入空是入真空。什么是真空呢?空有是偏空,有法空为偏,空空是真空。

龙树菩萨讲过,执着有空的话是邪见空。知道空空义,才是真空。庵提遮讲过:呜呼!真大德,不知真空义。就是这个道理。

「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佛说我,说无我,是两种语言。说我,世间语言;说无我,是真实语言。佛说我是俗谛说,说无我是真谛说。所以佛以二谛演说法嘛!佛说我,就是实相无不相;佛说无我,就是实相无相。

「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实相里头没有我,没有无我。实相无我,就是实相无相,真谛说。我们称为真谛中道。实相无不相,分别一切法。禅宗有一句话,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近乎这个道理。所以实相无相就无我,实相无不相就有我。所以「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诸法实相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这话说了一半,大家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对不对啊?对了一半。要知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真谛中道,它不离俗谛中道。

我们应该说什么呢?言语道断也断,心行处灭也灭,这是深的。浅的怎么说?言语道断,不是不说话。你要是言语道断,不说话了,偏了!说话只管说话,离四口过。没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修的时候从这里修。心行处灭,不是你不思想。你可以想一切法,没有贪瞋痴。这么说起来,十恶业没有的话,你言语道、心行处皆是功德,这就是那个众善奉行。

所以,实相深的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浅处下手修,谨慎三业。身口意谨慎,就暗合于实相了。

「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无生亦无灭」,大家要深深体会!我们先举个例子说,然后说法,这个说法叫以法合譬。好比虚空,虚空无形无相,不生。是不是啊?虚空,横遍十方,有上下东西南北四维,既然有十方,不灭。虚空无形无相,就是实相无相;有十方虚空,就是实相无不相。这是譬喻说。

会到法上,你怎么会呢?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法不生?何法不灭呢?维摩诘居士就回答说: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学佛就是这个样,恶法不生,善法不灭。好比虚空,无形无相,不生;横遍竖穷,不灭。这样才能上成佛道嘛!

「寂灭如涅槃」。假名称为涅槃,涅槃没有。因为什么涅槃没有?涅槃若有,是涅槃生,涅槃要是生就无常,要是无常就不是涅槃。所以大家不要灭妄求真啊!你想想,妄不生真,如果说真从妄生,真则有始,有始就有终,无常。真也不生妄,如果妄法从真生,那么真也是妄。那就不对了!

今天我们时间到了。

大家看《中论》。

「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这是显正义。显正义是即四句,还有离四句。因为经上说过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嘛!离四句就是离一切相,即四句就是即一切法。不过我们今天不讲得太复杂,讲太复杂恐怕大家听不懂。

「一切实非实」,先讲譬喻,然后以法来合。譬喻大海水,海水起万重浪,万重浪皆是水所起。水是湿,浪起伏,水不动。浪起伏是假,海水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水,那就是一切都是实。也可以说一切都是浪,浪是假的,非实。这就是「一切实非实」。

「亦实亦非实」,海水也可说也是浪也是水,也是水就是也是实,也是浪就是也是非实。浪是假相,就不是水,非实。水不动,不是假相,就非非实,所以他说「非实非非实」。应该怎么讲呢?一切实,一切非实,一切亦实亦非实,一切非实非非实。我们首先以海水为譬喻,大家能听懂吗?

「是名诸佛法」,这是佛法,诸佛法是暗指实相法。我们现在以法来合,实相无相。譬如说,人没有相,人的相是细胞现的。没有细胞就没有人的相,无相是实在相。实相无相好比水一样,水性湿,没有相。实相无相无不相,细胞可现手的相,现脚的相、头的相,现一切相。这一切相都无相,所以现的相─假相。

好比浪一样,浪现万重浪都是假相。人也是无相,也是假相,就是那个「亦实亦非实」。细胞现的相不是无相,非实。一切现相皆是假相,假相没有,还是无相,所以说非非实。第一首偈我再念一遍:「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大家仔细听!

现在我再讲第二偈:「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自知不随他」,「自知」是心。一切法唯心所现,心外无法。「他」是尘,广说无量,略说有六种,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六尘没有,唯心所现,所以唯识宗讲「唯识无境」。因为色声香味触法是因缘生,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都是空的。心现的,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所以他说「自知不随他」。

修学佛法唯正其心,不尚余学,不崇尚其余的学问。修学佛道,悟心便得,悟知自己的心就得到佛道了。什么是心呢?心是依他起,空的。法是实相,是无相的。那怎么修学?空心则无所住,以无住心契无相法叫修学佛道。无住心就是「自知」,无相法就是「不随他」。

那么我们要问了,怎么是无住心呢?无住心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怎么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呢?一心清净不被六尘缘影所乱。怎么达到这个地步?大家谁知道?持念佛名。持念佛名就可以一心不乱;持念佛名就可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持念佛名就可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就是「自知不随他」。

「寂灭无戏论」,戏论是不实之论,有名无实,没有实在的。什么是戏论呢?取相叫戏论。一切六尘虽空有其名而无其实,如果执着它为实有叫遍计执。如果知道它是依他起无自性,就是那个实相无相。一切假相如果寂灭的话,就没有戏论了。怎么寂灭无戏论?不取于相,寂灭了;如如不动,无戏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没有戏论了;一心不乱,就没戏论了。

「无异无分别」,实相无相,无相法无异无分别。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无异无分别。大家要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异无分别。一心不乱,无异无分别。这是实相法,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实相。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实相。一心不乱,实相。所以他说:「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若法从缘生」,缘生无自性,法无自性就无相,就是实相。「不即不异因」,无性能随缘,随缘有差别。好比万重浪一样,有差别,是不即因。万重浪无自性,皆是一水,还是无自性,不异因。所以他说:「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这叫实相,实相无相,无相就是无不相。无不相有差别,不同于无相。差别皆是假相,假相无自性,就是不异因。所以他说「是故名实相」。

「不断亦不常」。无性「不断」。无性能随缘,随缘生万法,万法起名无常,所以说也「不常」。

「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这说的还是实相法。无性随缘,随缘有差别就「不一」。法要是随缘就没有自性,所以说随缘无性,随缘无性就「不异」,没有差别。「不常亦不断」。无性随缘生万法,万法有生有灭,所以他说「不常」;万法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就「不断」。所以说「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这就是诸佛,「教化甘露味」,教化众生甘露法味。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尽,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佛不出世,实相法灭尽了。辟支佛他的智有限,声闻、辟支佛、菩萨,声闻人上依于佛,依于佛教。菩萨下化众生。辟支佛翻译为独觉,出现在无佛之世。辟支佛上不依佛,他独觉嘛!下不化众,不化众生。这是他和声闻、菩萨不同之处。他的智慧不见实相,辟支佛智不见实相。实相也称为佛性,辟支佛不见佛性,成辟支佛道。

他的智从那儿来的?从远离生。远离分两方面说:内心和外境。辟支佛于外境,远离愦闹,独居深山,不见世人。内心里他远离烦恼结使缠缚,他体会到生灭无常,他观飞花落叶,体会无常。不见于常,所以他的智慧偏空。

今天时间到了,大家有问题没有?没问题我要休息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时品第十九
 

大家看《中论》。

这是外人首先发问,他说时间有时间性,他说因为有三时,有过去时、未来时、现在时,三时不空。这是有这一个说法,因为有过去时,所以有现在时、未来时。因为有现在时,有前端、后端,现在的前端是未来,后端是过去,所以他说因为现在,有过去、未来。因为有未来时,定知有现在,有过去。什么原因呢?因为过去、现在、未来相因而有。就是说因为过去有现在、未来,因为现在有过去、未来,因为未来有过去、现在。

这个道理怎么产生的?过去是灭,未来是生,现在是住。法有三相,生、住、灭。因为有灭,它一定有生、有住;因为有住,一定有生、有灭;因为有生,一定有住、有灭。这是三时。

他错在什么地方?三时─有为法,相待而有─假立。三时称为法相,假立。相待而有就是相待空,就是法性。这是外人错误的地方。三时假立的法是有为,有为随缘无性,就是无为。外人不会,执着有为相了。 




我们看龙树菩萨的偈:

「若因过去时  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  应在过去时」

假设因为过去有未来、现在,那么未来、现在应该在过去就有。如果过去有未来、现在,那为什么不把过去叫做未来,叫做现在呢?这是有未来、现在不对。

「若过去时中  无未来现在

未来现在时  云何因过去」

假如说过去时没有未来、现在,那怎么能说未来、现在因过去而有呢?那不对了。如果没有未来、现在,生出未来、现在来,不合道理。石头里头没有未来、现在,要是没有未来、现在,就可以生出未来、现在,石头也可以有未来、现在。水里头也没有未来、现在,按照这道理讲起来,没有能够生,水里头应该有未来、现在,火里头应该有未来、现在,地里也应该有,风里也应该有,那不对。

︿观时品﹀,大家记住,相待空。其法性,相待而空;其法相,相依而假。空就是假,假就是空,要这么会。

「不因过去时  则无未来时

亦无现在时  是故无二时」

假如说「不因过去时」,就没有未来、现在,所以「是故无二时」。要是没有未来、现在有什么坏处?没有未来,就没有过去、现在;没有现在,就没有过去、未来,因为三时相依而立嘛!

「以如是义故  则知余二时

上中下一异  是等法皆无」

外人本来他的意思,上是对中下而说。因为有上就有中下,因为有中就有上下,因为有下就有上中。我们举个例子说,生、住、灭。因为有生,知道有住、灭;因为有住,知道有生、灭;因为有灭,知道有生、住。「一异」也是这样,因为有一,才知道有差异,因为有差异,才知道有一,相依而立。

他错在什么地方?他认为相依而立是实在有,不知道相依而立是假立。三时里头他单提过去,过去有未来、现在,不对!过去无未来、现在,也不对。既然是过去有未来、现在,无未来、现在,都不对,「以如是义故」,以这种道理,「则知余二时」,知道现在、未来,知道「上中下一异,是等法皆无」。「是等法」,要说起来是那一法呢?有为法。有为法怎么皆无呢?有为随缘,随缘无性,所以皆无。

「时住不可得  时去亦叵得

时若不可得  云何说时相

因物故有时  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  何况当有时」

「时住不可得」,时间要是住啊!不可得。要是过去住于过去,就没有现在、未来─不可得,因为时间为法驶流。如果现在住于现在,就没有未来、过去。如果住于未来,就没有现在、过去,都不可得。

「时去亦叵得」,叵这个字读「ㄆˇㄛ」,一个字就当「不可」讲。「时去亦叵得」,时去就是不住,如果说过去不住,那是没有过去;现在不住,没有现在;未来不住,没有未来。这么说起来,时也不可得。

时住不可得,时去也不可得,时若不可得,云何说时相?

时住没有三世流转,所以不可得。时去是不住,所以时去还是没有三世流转,也不可得。既然时不可得,怎么说时相?

我们大家知道,时究竟有相没相?时有相啊!昨天、今天、明天,不是时相吗?要认识它,它是有为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立。有为法无性,就是无为,那就是性空。

我们认识清这一点,就知道了,《中论》不过把有为、无为调和,不偏有为,不偏无为。无为无性,无性能随缘,就是有为;随缘必无性,有为就是无为。

最后用物来说明。「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这点大家会要从那儿会?三时就是生、住、灭,你才能想到它是物。生是物生,不从物生,怎么能知道有时呢?住是物住,灭是物灭。物初有为「生」,正有为「住」,有已还无为「灭」。所以他这里讲「因物故有时」,那物是有为法,你不作生住灭体会,想不到。

还有一个说法,物是空间,时是时间。因空间而有时间,因时间而有空间,它是一个。空间是时间的存在性,时间是空间的相续性。

这么说起来,我们了解到一点,求佛法求无生,有没有无生?脱离生死,生死可不可脱离?要会到,随缘无性,生死当下即了生死。无性随缘,生死不可断,要是断的话是断灭。无生,离开生灭,另有无生,那是断灭。生灭,离开无生,另有生灭,那是常边。

大家留神!我们同用功夫,了生死这是关键!看谁用功,先达到这个地步,那你了生死大事了。所以了生死取涅槃,取涅槃不对,偏空;随生死走,更不对,着有。你怎么能不偏不着呢?大家注意到,谨慎三业。身口意三业不妄造,不妄受报,那就是了生死的真谛。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离开物,生、住、灭不可得,没有生住灭,就没有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物怎么无所有?谁知道?一切物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怎么会有物?如果你执着没有物,偏空。无性能随缘,随缘现物相;物相随缘现,还归无自性。

我们说这个法,不过舌根上说这个法就是了。这个法要信、解、行、证。你要先信,可惜一般人不相信。进一步再解,信解以后立行,如果天天行就证。所以说万般随缘过,随缘无性嘛!莫更造新殃,新的殃怎么造呢?有四项:烦恼、业,业最粗。比如好讲话,一讲错就是业。再往细的就是妄想,最细的是无明。大家修念佛,就这么修。念佛为什么?先消业。如果念了佛,又造业,就不对了!业消了,不造,再断烦恼。业在身口七支,烦恼在意业。再进一步念佛除妄想,不起妄想。最后破无明,究竟了。

今天时间到了。

大家知道业有十种:贪、瞋、痴、妄语、恶口、绮语、两舌、杀、盗、淫。这十种皆是假相,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话,你灭不掉它;因为是假相,才以念佛因缘灭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因果品第二十  

大家看《中论》,(观因果品)。

外人问说眼看着有众缘生,有果,那证明法不空啊!你说一切法性空,不对!怎么说呢?例如:和合众泥造成瓶,泥巴和合是因,造出来的瓶是果,我眼看着有实嘛!因能生果嘛!众缘和合就生果。

龙树菩萨就说了,那众缘和合是有果是无果?

第一首偈先讲有果。

「若众缘和合  而有果生者

和合中已有  何须和合生」

假如众缘和合有果了,那不必等和合了,因为果已经有了嘛!所以有果不对。有果,因不生果,有了何必等着和合生呢?




第二首偈:

「若众缘和合  是中无果者

云何从众缘  和合而果生」

假如说众缘和合里面没有果,没有它怎么能生出来?举个例子说吧!比如土里头没有金,水里头也没有金,土和水和合起来就变成有金,不合道理!土和水和合仅仅是泥巴啊!怎么变成金?

所以有果不生果,已经有了嘛!无果不生果,没有因嘛!

以下龙树菩萨重复他的意见。

「若众缘和合  是中有果者

和合中应有  而实不可得」

如果说众缘和合里面有果,那和合中应该有啊!举例子说,比如泥巴和合起来造成瓶,泥巴里面应该有瓶啊!可是泥巴里面不可得瓶,那怎么说有果呢?这是说有果不对,应该看得见。瓷器窑里头烧瓶子,泥巴作的,泥巴里面没有瓶嘛!泥巴里有瓶,不必泥巴烧了,已经有了。这首偈还是重复「因中有果不生果」,以下这首偈重复无果。

「若众缘和合  是中无果者

是则众因缘  与非因缘同」

因里没有果,如果能产生果来,那不合道理。举例子说吧!泥巴里没有瓶能烧出瓶来,那么土里没有金,水里没有金,和合起来应该有金啊!那么它没有果,和合能生果,那不是因都可生果,那就麻烦了!这是说「因中无果不生果」。矿石里有金性才能炼出金子来,要是没有金性,你炼一般石头,没有金子。如果说无果可以生果,你烧出石头也可烧出金子来,烧煤也可烧出金子来,烧木材也可烧出金子来,不合道理。

外人又辩驳了,说因与果作因以后,它就灭了。所以龙树菩萨回答说:

「若因与果因  作因已而灭

是因有二体  一与一则灭」

「若因与果因」,与果作因。「作因已而灭」,作了因就灭了。如果这样的话,「是因有二体」,这个因有两种体。「一与一则灭」,一个体与果作因,一个体灭了。举例子说,大家都知道,牛奶里头炼出乳酪,可是炼出乳酪以后还是奶啊!如果说你炼出乳酪以后奶灭了,那一个灭一个不灭。一个因变成酪,一个因灭掉,它有两种体了,不对!

外人就说,那么说我的意思是因与果作因啊!那我说因不与果作因就灭了,那就没有这个毛病了。其实还是不合道理。

这首偈还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说:

「若因不与果  作因已而灭

因灭而果生  是果则无因」

因要是不与果作因就灭了,不合道理。好比牛奶不与乳酪作因就灭了,牛奶灭了,酪怎么成?如果牛奶灭了,乳酪还可成功的话,那是乳酪不因牛奶,没有因。所以他说:「若因不与果,作因已而灭,因灭而果生,是果则无因。」

我们讲到这里,要提醒大家!谁知道因生不生果?先确定你的概念,要不然你愈听愈糊涂。因生不生果?赞成因不生果,举手我看?赞成因生果,举手我看?平等!因生果,有为法;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无为法。我怎么说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呢?那是无为,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无为。它的道理在什么地方?无性就随缘,随缘必无性。你的思惟差一点点就不对,大家懂不懂?

还是这个道理,无为随缘而有为,有因有果;有为无性而无为,无因无果。那个无因无果,就是圆教说─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大家先确定这个概念。

为什么说,有也不对,无也不对?因为经上说,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定有,不对;定无,也不对。定有,心住于有;定无,心住于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定有,有有相;定无,是空相。所以我们说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就对了。

外人又说了,他说我不是说先有因或者先有果,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众缘和合时,和合当下就有果,不先不后。

龙树菩萨说:

「若众缘合时  而有果生者

生者及可生  则为一时俱」

如果你说,众缘和合当时有果生,那换句话说,泥巴和合的时候就有瓶生,烧窑的一和合泥巴就有瓶了。和合时有果生,那个不对!如果说众缘和合时而有果生者,生者是因,可生是果。泥巴是因,瓶是果,那么是说泥巴和瓶同时而有,一时俱现,很明显不合道理。所以有果不对,无果不生,同时也不对。大家懂这个道理吧?有谁不懂?仔细听!

外人又说,同时不对,那先有果生,而后众缘合。龙树菩萨说,也不对!外人堕于有法。经上说过,先后有无生灭,都不对。所以龙树菩萨说:

「若先有果生  而后众缘合

此即离因缘  名为无因果」

果先生,不必等众缘合了,众缘合不能作因嘛!所以他说,如果先有果,后有众缘合,那就离了因缘,名为无因果。好比烧窑的烧瓶,先有瓶而后调泥巴,没有这个道理的。比如你们煮饭,锅中有米才能烧出饭来,要是先有饭了,而后下米,没那个道理。

外人又有意见了,他说因变果。这个在大乘有此一说,他说因变异而后果生。龙树菩萨破他:

「若因变为果  因即至于果

是则前生因  生已而复生」

「若因变为果,因即至于果。」假使说因变成果,因就到达果。「是则前生因,生已而复生。」因要变成果,那因在果中还为因啊!所以它生了以后应该再生,它没有灭嘛!一定是因到达果以后,因灭才不复生嘛!因到达果还存在,还有生机。这个很微细了。

比如大乘就有一宗说,因变异而后果生。怎么知道不对?你要知道一切法无生,佛说无生法嘛!所以外人执着有法。什么是无生法?心有所住就生,心无所住就无生。一念不生是涅槃,一念才生就是生死。所以这个大家都知道,佛法是无生法。

或者有人想到说,那不对!经上不是说,佛法是因果法嘛!怎么无生?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因果就是无生。因果是对待的,对因而立果,对果而立因。不对因,没有果,所以说因赅果海;不对果,没有因,所以说果彻因源。

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分两方面说:法性方面说,对待空,就是性;法相方面说,对待假。假就是空,空就是假。假就是空,假不生;空就是假,空不生。假就是空,假不可住;空就是假,空不可住。心无所住,法无有相,二者契合,就知道无生了。

我们再讲一偈。外人的意思,他说如果因灭果生,或者因在果中,怎么样啊?龙树菩萨说,不对。

「云何因灭失  而能生于果

又若因在果  云何因生果」

「云何因灭失,而能生于果?」因灭了,怎么能生果?你们煮饭,火灭了怎么能烧出饭?所以因灭不能生果。假使说因在果里面,那不合道理。大家都知道,果是因生的,因不生没有果。既然没有果,怎么说能因在果里面呢?

所以说:「云何因灭失,而能生于果?」因灭不能生果,好比火灭不能烧出饭。「又若因在果,云何因生果?」因在果里面,果还没有,怎么说因生果呢?因生以后才有果啊!因不可能在果里面嘛!

今天时间到了。

大家知道因果法是有为。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有为即无为,无为即有为。

「若因遍有果  更生何等果

因见不见果  是二俱不生」

「若因遍有果,更生何等果?」如果因中遍有其果,更生何等果呢?比如说,苦集灭道,集谛为因,苦谛为果。偷东西为因,判刑罚为果。如果因遍有果的话,你偷东西的当下就要坐牢了,没那个道理。起烦恼造业的时候很如意,受果报的时候不如意,因遍有果的话,你起烦恼造业的时候,当下就不如意,没那个道理。所以若因遍有果的话,更生何等果?

遍有不生。或者有人说,不遍有就生吧?下面就讲了:「因见不见果,是二俱不生。」因中见果或不见果这两种情形都不生。第一种因中见果,那么因中已经有果了,何必生果?如果说因中不见果,那不是因啊!如果不是因也能生果的话,石头里头没有金矿也能烧出金子来。所以见和不见,是讲不遍的情形,都不生。所以「是二俱不生」。

生,是有为法。有为法有三相,生相、住相、灭相。如果广说呢,就是生、住、异、灭四相。怎么叫生呢?本无今有谓之生。本来是无,现在有了叫生。怎么叫住呢?生相暂停谓之住。怎么叫异呢?住有前后谓之异。住的前际是生,后际是灭,住就有生灭,生灭相称为异。暂有复无谓之灭,暂时有,以后就没有了,这个叫灭。

我再重复一遍。本无今有谓之生相,生相暂停谓之住相,住有前后谓之异相,暂有复无谓之灭相。这都是有为法,有为法是无常的。因为什么是无常呢?生不是一切时生,所以是无常;住不是一切时住,所以是无常;异并不是一切时异,所以是无常;灭并不是一切时灭,所以是无常。

或者有人说,为什么不是一切时生住异灭呢?因为一切时生,没有生住异灭;一切时住,没有生住异灭;一切时异,没有生住异灭;一切时灭,没有生住异灭。

你们大家,这个道理懂吧?所以:「若因遍有果,更生何等果?」遍有不生,因为什么原因呢?生是无常法,不真实,所以不生。「因见不见果,是二俱不生。」前面半偈讲遍有,后半偈讲不遍有,不遍有也不生。

再讲深一点,无常,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空怎么生?这是《中论》的根本意思。再看下面的:

「若言过去因  而于过去果

未来现在果  是则终不合

若言未来因  而于未来果

现在过去果  是则终不合

若言现在因  而于现在果

未来过去果  是则终不合」

「若言过去因,而于过去果,未来现在果,是则终不合。」如果说,过去因,在过去生果,那么现在、未来的果就不能和合了。这是讲什么呢?有谁看出来?谁能不能看出来讲什么?讲十二因缘。无明、行是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果,爱、取、有是现在因,生、死是未来果。所以有人说,三世两重因果,这里可以看到了。无明、行是过去因,造成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果;爱、取、有是现在因,造成生死,未来果。这是两重因果。

唯识宗有一个说法,他说三世一重因果。怎么一重因果呢?十因二果。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这十种法都是因,生死是果。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不过我们不要管他,不管他三世两重因果,或一重因果,我们知道因果是有为法,经上说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幻化的假相,其性皆空。既然其性皆空,你何必争两重因果、一重因果呢?所以「若言过去因」,过去因,「而于过去果」,在过去就生果,那不可能的。过去因生果,一定和现在、未来和合,要不然不可能有果。

大家懂不懂?这个道理要打转身啊!如果死于文下,不懂!过去无明、行,一定生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你们不懂的,可以想一想、发问。

这三首偈如果你看不出它是十二因缘,讲到三世二重因果,你看不出的话,没得其义理。你光从过去、未来、现在下功夫,空用文字功夫,不知它是什么意思,那就变成依文解义了。所以大家看经文要有深度。

「若言未来因,而于未来果,现在过去果,是则终不合。」如果说未来的因在未来就结果、生果,那么现在、过去果就不能和合了。未来的因续生死,我们无量劫以来生死不断,就是这么造成的。如果未来是未来,不到现在,那它怎么叫未来?正因为对待现在、过去,才称为未来啊!如果说未来的因在未来生果,那违反事实是不可能的。未来生果,那么过去、现在的果就不能和合了。如果不能和合,有什么毛病呢?不能三世流转。不与现在、过去和合,你念佛总是未来,不得往生的果,你造恶业也是未来,不会下地狱的,不合道理。

「若言现在因,而于现在果,未来过去果,是则终不合。」要是说现在的因,由现在结果,那它和未来、过去不和合,不成立。

大家看一看,我讲的生住灭,和这个怎么配合?大家先看一看。要是说过去因生过去果,过去是灭,永远是灭,不成立!不构成有为法。要是未来因未来果,是什么?生。生没有住没有灭,也不构成有为法。要是说现在因生现在果,那是住啊!不可能有住,没有生没有灭吧?所以说,四谛就是十二因缘。略说四谛,广说十二因缘,再广说六度。

「若言过去因,而于过去果,未来现在果,是则终不合。」这一偈有没有不懂的?不懂的可以举手。下面一偈:「若言未来因,而于未来果,现在过去果,是则终不合。若言现在因,而于现在果,未来过去果,是则终不合。」他的用意啊!讲四谛十二因缘。如果你看不出来,那叫死于文下。

「若因遍有果,更生何等果?因见不见果,是二俱不生。」主要讲四谛,以后三偈讲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他这里讲三世两重因果,唯识宗讲三世一重因果。我们不管他,因为什么呢?两重因果、一重因果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性空,所以不管他。两重因果也好,一重因果也好,都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才谈三世因果,缘起性空,其性皆空。无性随缘是有为,随缘无性是无为。这说起来就广了,大家看看你自己能会到会不到?如果你会不到,叫依文解义;会到的有深有浅。大家留神!

我们再看一偈:

「若不和合者  因何能生果

若有和合者  因何能生果」

假如因和果不和合,因怎么生果?这个很明显,因不和果和合,因永远是因,怎么能生果?要是生果,要和果和合啊!生果和果和合也不对,所以说「若有和合者」,因和果和合,「因何能生果?」假使说因和果和合,已经有果了,那不是它生的,因果两个法和合了嘛!因果和合,那说明已经有果了,有果怎么能再生呢?

所以和合不生,不和合也不生。因为什么原因呢?若生就是有为法。有为法是无常的,无常的则不真实,不真实就性空嘛!

我们抢讲一偈就好了。

「若因空无果  因何能生果

若因不空果  因何能生果」

如果因要是空,没有果,怎么称为因呢?金矿里有金子,烧金矿能烧出金子来,要是没有因也能生果,木柴里没有金,应该你们烧木柴也能烧出金子来。你们煮饭的时候烧出金子来了没有?它和上一偈是一个道理,改变方式讲。所以因空无果,不生。「若因不空果,因何能生果?」如果因有果,不空,当然不能生果,他有了嘛!不是他生的嘛!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果不空不生  果不空不灭

以果不空故  不生亦不灭

果空故不生  果空故不灭

以果是空故  不生亦不灭」

「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灭,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如果果法不空,不空就是有嘛!那它就不生。因为约相来讲,怎么叫生呢?本无今有谓之生。本来没有,现在有了,叫生。如果这个果法不空,它不是本无啊!所以说不生。约相来讲,暂有还无谓之灭。暂时的有,以后就无,叫灭。如果法不空,不是暂有啊!它不空,不是还无啊!所以也不是灭。所以「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他的意思,前面说不生,现在说不灭。有生就有灭,没有生,当然没有灭。这是先说不空,以下讲空。

「果空故不生,果空故不灭。」如果果空的话,就是本无。可是它不能变成今有啊!所以不生。果空,它本来就是灭嘛!不是暂有,不是还无,所以不灭。前面讲不空不生不灭;这半偈讲空也不生不灭。「以果是空故」,因为果空的话,所以不生也不灭。

这是从法说到不生,从不生说到不灭。

有没有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我们往下看:

「因果是一者  是事终不然

因果若异者  是事亦不然

若因果是一  生及所生一

若因果是异  因则同非因

若果定有性  因为何所生

若果定无性  因为何所生

因不生果者  则无有因相

若无有因相  谁能有是果

若从众因缘  而有和合生

和合自不生  云何能生果

是故果不从  缘合不合生

若无有果者  何处有合法」

「因果是一者,是事终不然。因果若异者,是事亦不然。」他这一偈是一起的。

以下半偈说它原因。「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因是能生,果是所生。如果因果一时俱有,是一个,那么能生就是所生。能生就是所生有什么不对的呢?菜种子是能生,青菜是所生,如果因果是一,菜种子就是青菜,没这个道理。你们到市场里买青菜,买了菜种子来,没这个道理。它是一个,讲不通。

再举个例子。妈妈是能生,小孩子是所生。要是它是一个的话,妈妈就是孩子,没这个道理的。这讲因果是一,不合道理。

那么说起来,因果是差异,合道理吧?也不合。

「若因果是异,因则同非因。」因和果是一致的,不能有差异。下黄瓜种得黄瓜,它是一致的,下萝卜种得萝卜。如果因和果是差异的,那应该下黄瓜种也得萝卜啊!下萝卜种也得黄瓜啊!不合道理。所以因和果是一也不对,差异也不对。

这两偈是一起的。因果是一,是事不然;因果若异,是事亦不然。后面一偈讲出原因来。

「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那也不合道理。像刚才举的例子,菜种子是因,青菜是果,如果它是一个,那菜种子就是青菜,没这个道理。因果是异、差异,也不对。差异法,萝卜种不是黄瓜果,黄瓜种不是萝卜果。要是差异也生的话,应该种黄瓜得萝卜,种萝卜得黄瓜。

所以这两偈看出来,换个方式讲,果要是不空,它不生不灭;果要是空呢,还是不生不灭。因果要是一个,不生不灭;因果要是差异,还是不生不灭。所以佛说无生法。

我们看下面的:

「若果定有性,因为何所生?」「因为何所生?」「因为」两个字,不是词。它的意思是说因生什么呢?因不生。不可把「因为」两个字连起来看。「若果定有性,因为何所生?」定有性,它不空啊!生相是什么呢?本无今有。定有性的话不是本无啊!也不是今有啊!那么因不生。「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如果果定无性,无性是空嘛!不能变成今有啊!我们知道本无今有才是生相嘛!定无性,因也不生。这是说有性、无性,皆不生。

既然是果不空不生,果空也不生。因果是一,不生;因果是异,也不生。果有性不生,果无性也不生。这么说起来,一切法不生。

所以下面就说了:「因不生果者,则无有因相。若无有因相,谁能有是果?」一切法不生,没有因相。没有因相,怎么有果呢?

这个地方,大家脑筋要活了。我问大家,有因有果没有?谁知道?慧闻讲!〈闻师:因缘和合,因果无自性。〉

随缘无性,没因果;无性随缘,有因有果。有为即无为,无因无果;无为即有为,因果宛然。所以说,改变一个样子讲,无因无果湛然,不碍因果宛然;因果宛然,不碍无因无果湛然。

所以大家不要看它讲无生,定执无生,错了!讲生,定执生,也错了。什么原因呢?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了解到这个地步,你的心一片清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

看下面。「若从众因缘,而有和合生。」假使说众因缘和合有生,「和合自不生,云何能生果?」果,和合有生,那不对。我们知道生相的基本原则是,本无今有。要是和合就生出新东西来,那你用辣椒炒白菜生出黄瓜来,没有那个道理。和合法不生嘛!辣椒炒白菜,白菜没生,辣椒也没生。不可能用辣椒炒白菜,里面生出黄瓜来,没这个道理。法和合还是法,没有生。那么它自己都不生,怎么能生果呢?

大家看出他的路子来了没有?他说的不生,无生法。无生法是什么?《中论》是性空宗,他解释性空的。所以:「若从众因缘,而有和合生,和合自不生,云何能生果?」

我问个问题,你们要答,不答我点名。和合不生,那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和合生小孩子?谁能答?慧悦答!〈悦师:他还是无生啊!因为父母本身就是无生,怎么能生小孩?〉

还有谁能答?〈谦师:错觉。〉

对了!错觉,假相。因为男人是不是细胞?既然是细胞,男人空;如果男人不空,没有细胞,还有男人。女人也空,他是细胞嘛!如果他不空,没有细胞还有女人。小孩子也空,因为小孩子也是细胞嘛!没有细胞就没有小孩子。爸爸、妈妈空,生小孩子也空,怎么有生?这是约性空方面讲。

细胞现妈妈相,细胞现爸爸相,细胞现小孩子相,这是什么?〈义师:相假。〉

欸!相假。相假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性空就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大家了解这个道理,就会懂《中论》了。你们看《中论》不懂,就是不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大家脑筋要活啊!他说空,你知道不空;他说不空,你知道空。不相信,我们看下一偈也是一样。

「是故果不从,缘合不合生。若无有果者,何处有合法?」法就是果法,根据以上所讲的道理,果不从因缘合、因缘不合生,这说明一切法不生。法非和合不和合。这么说起来,就没有果法了。所以他说,何处有合法?一切法空嘛!你不了解,才执着有。

我问大家,一切法空对不对?慧洵讲!〈洵师: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一切法空,是无为法。一切法不空,对不对?那是有为法。有为无性是无为,无为随缘是有为。你不可定执有为,不可定执无为。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嘛!怎么会到无有定法?这法怎么会?怎么证?以无住心契无相法,就会到了。

今天时间到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外人就问了,世间法都有坏败相,因为什么呢?世间法都是无常的。我们知道,法有住,住的前端是生,住的后端是灭,就是无常相。由于它坏,就证明有法,这是反驳龙树菩萨说,你说一切法空,不对!

龙树菩萨后面用偈颂回答:

「离成及共成  是中无有坏

离坏及共坏  是中亦无成」

我先大略把这首偈的意思讲一讲,再讲到成坏的关系。

「离成无有坏」,它是对待而假立的。共成,就是坏和成一时共,离开共成也没有坏。反过来讲,成是坏之成,「离坏及共坏」,也没有成。他的意思是说,成是坏之成,坏是成之坏。


这个不举譬喻,大家不容易懂。好比生死,没有生,怎么会有死?对生而立死,对死而立生,它相待而有,假立的。这是佛法的根本。

我们举生死的例子,恐怕大家还不懂,我们继续举例子。上下东西南北四维,对待假立,没有。上是对下而假立,下对上而假立。如果没有下,怎么会有上呢?如果没有上,怎么会有下呢?比如,东对西立东,如果没有西,怎么会有东?西是对东而立的。对南而立北,对北而立南,都是假立的。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没有定方。所以虚空界没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虚空界,无处不是十方。所以,你要说西方,十方皆是西方;说东方,十方皆是东方。可是它没有,没有定方谓之东方,没有定方谓之西方。所以说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道理大家懂不懂?不懂的举手。

假立的东方、西方,谁假立的?唯心所造。你认为这儿是东方,它自然有西方,有南方,有北方、上下。你认为那点是西方,又有四维上下。你往这里一站,它自然有十方;你往那儿一站,又有十方││都是唯心所造。这个道理,大家懂不懂?

再说,过去、未来、现在,没有。过去,是未来、现在的因缘所成,没有过去。要是有过去,没有未来、现在,也有过去,不可能。现在,没有。现在是未来、过去形成,没有未来、过去,就没有现在。未来也是一样,是过去、现在形成,没有。说过去,说现在,说未来,假立。

这个法,你说这点是东方,一切法为伴;那个地方是东方,一切法为伴。这是佛法的一法为主,法法为伴;法法为主,法法为伴。

对待而有,空的。譬如说,对下方有上方,不待下方,没有上方,上方空;下方是待上方而有,不待上方,没有下方,下方空。这么说,十方三世皆空。

说东方,东方假立;说西方,西方假立;说过去,过去假立;说现在,现在假立;说未来,未来假立。十方三世皆假。

这么说起来,你们大家认为的空间、时间,皆空;空间相、时间相,皆假。有谁不同意,可以说。这么说起来,说东方的时候,一切十方皆是东方;说西方的时候,一切十方皆是西方。南北四维上下也是这个样。这是什么道理?谁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不能再说了,因为再说就无量无边。把它收回来,还讲本题。

大家懂这个道理,是不是「离成及共成,是中无有坏」?你想通了没有?根据这个道理,「离坏及共坏,是中亦无成」。

我所说的,是不是都是事实啊?没有一句假话。大家不知道,什么原因?法不迷人人自迷。你被贪瞋痴迷住了。

这是根本。第一偈:「离成及共成,是中无有坏。离坏及共坏,是中亦无成。」大家懂了这一偈,彻底了解,以下好讲。你要是不了解,下面就糊涂了!

十方三世,不妨碍,有十方、有三世,假立。大家想通了,是不是其中有个道理没有动?想通了没有?十方历然,不动湛然;不动湛然,十方历然。三世历然,不动湛然;不动湛然,三世历然。大家体会到那个不动了吧?那个不动是谁啊?妙湛总持不动尊。

虽然不动,可以普现十方;虽然不动,可以现八相成道。虽然现八相成道,可是无佛无众生,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我们说它是什么呢?说它是佛的法身。是不是你的法身啊?你说是它佛的法身,忘掉自己了。你也是不动,不过你是业报,往来生死;虽然往来生死,还是不动。众生无量劫来,生死不断;无量劫以后,还是生死不断。生死怎么来的?有那个不断,就有生死;如果没有不断,没有生死。可是话讲回来,那个不断,不生也不死。这个道理就是说,不断湛然,生死宛然;生死宛然,不断湛然。

大家不要小瞧,你如果真能证到生死宛然不动湛然,不动湛然生死宛然,你解脱了。学佛人用功在什么地方?就在这里。上根人会到此法,常六道常法身,那是佛。我们呢?常法身常六道。大家都是法身啊!生死不断,不断是你大德的法身,你证不到,没有办法。这要下大功夫,非小力者所能为。

众生不信真理!譬如我举个例子。十方皆空,大家相信吧?你信得过信不过?三世皆空,横说十方,竖说三世,这是横说横空,竖说竖空。你为什么不相信呢?再换个样子讲,十方皆假,三世皆假,横说横假,竖说竖假。没有假话吧?这个法,不了解的太多了。你如果信得过,跟着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信不过的话,那没有办法。

空,无生无灭;假,无生无灭。横说横无生,竖说竖无生;横说横无灭,竖说竖无灭。你想一想,人都追求真理,这是不是?无生则无成,无灭则无坏。︿观成坏品﹀,不过讲生灭就是了。

唉!我也没力气了,不多讲了。其实你听明白了,不需要我多讲,你就得到益处;听不明白呢,我讲千万语,废话!对你毫无帮助。世间人不知道空间空、时间也空,生出很多戏论来,有名无实。《中论》就是破戏论。

好!现在我们往下看。

「若离于成者  云何而有坏

如离生有死  是事则不然

成坏共有者  云何有成坏

如世间生死  一时俱不然

若离于坏者  云何当有成

无常未曾有  不在诸法时」

「若离于成者,云何而有坏?若离生有死,是事则不然。」离成没有坏,这个道理是什么呢?离开成没有坏,没有灭。好比说,离开东,没有西;离开西,没有东。一个道理。

「成坏共有者,云何有成坏?如世间生死,一时俱不然。」成坏不可能共有,它体性相违。好比说,生死不可能同时。再譬如说,东西不能俱有。恐怕大家就不明白了。不是对东才有西吗?不对东,西方空。东也没有啊!对西才有东;不对西,没有东。东西皆空。南北四维上下也是这个道理,皆空。所以不能一时俱。好比说东、西相待假立,没有相待,不可能现假相。

我们赶紧再讲一偈:

「若离于坏者,云何当有成?」离开坏也没有成,因为它对待生的。「无常未曾有,不在诸法时。」他这偈颂,他这句话是这么讲的─「无常未曾不在诸法时」,一切法皆无常,离开无常,没有常。好比说,离开生灭,没有不断。所以这半偈讲:「无常未曾不在诸法时」,这是它的意思。你不可把它分两段,分成两段看,就坏了。一切法皆是败坏相,皆是无常。

我们以前讲过,本无今有谓之生,今有暂停谓之住,住有前后谓之异,暂有还无谓之灭。一切法皆是这个样,生住异灭,无常的。没有一法,不是无常,所以离开无常,没有法。所以他说:「若离于坏者,云何当有成?无常未曾有,不在诸法时。」

好,休息了!

大家听懂以后,下功夫!叫慧解立行。如果不立行,不了生死。从那里立行呢?生死宛然,可是不动湛然啊!你能够会到这一半,诸佛,常六道常法身。虽然不动湛然,可是生死宛然啊!你落入这一半,众生,虽然你是常法身,常六道。大家各自用功!

大家看《中论》。

「成坏共无成  离亦无有成

是二俱不可  云何当有成」

我们首先知道,成坏它对待生的,对坏才有成,对成才有坏。好比说,对上才有下,不对上,无所谓下,下空;对下才有上,如果不对下,没有所谓上,上空。对下,说有上,上是假立;对上说有下,下是假立。实在说起来,就是《中论》所说的法性空、法相假。一切法皆如此。什么原因呢?我们上次说过,时间、空间的例子皆如此。今天改变个方式,因为一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就空。因缘生,现相假,就假。一切法皆如此。

拿人讲吧!人是细胞因缘所生,他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人的现相,细胞因缘现的相就假。大家记住这个原则,凡是多事所成的法,必定空。大家想一想,没有一法不是多事所成。多事所成的法,称为有为法。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生住灭法必定无常,无常法必定没有实在,所以空,生住灭法所现的相就假。

我今天把这个法反复地和大家讲,大家应该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不可死于文下。生住灭法就空,空就是无为;生住灭法相假,假就是有为。空,无为法能随缘,就是有为;有为法无性,就是无为。大家看到一切法要如此认识。所以我上次说过,时间、空间皆空,时间、空间皆假。什么原因呢?空间多事所成,所以空间是假,是空;时间也是多事所成,所以是空,是假。

懂这个道理以后,他这个偈就容易懂了。「成坏共无成」,成和坏对待假立,不能共。各位想一想,好比上方、下方,对待上方才有下方;对待下方,才有上方,上、下二法没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家认识这个法的时候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不能说上方、下方共有,那不成对待,没有的话。所以「成坏共无成」。大家知道,这个「成」就是有为法。

「离亦无有成」,谁知道为什么「离亦无有成」?离开下方,没有上方,无有成。离开上方,无有下方,无有成。所以说「离亦无有成」,共和离皆没有成。

「是二俱不可,云何当有成?」下面一偈就了解了。「共无成」容易了解,「离无成」就难以了解了。那叫入法不深。

我举个例子。「成坏共无成」,成和坏相矛盾的,不能一时共,容易了解。可是「离亦无有成」,成坏相离怎么无有成?你用这个原则呢,就难以了解了。

要了解这个法,还有一个方便可了解它。知道它是依他起,就知道共无成,离也无成。知道这个法相对待,成坏共有,失去对待,所以没有成。离呢,不相对待,当然没有成。这个就是我告诉你们大家的,会这个法的两个层面。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