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解深密经译注

 解深密经译注(四)——一切法相品第四

  ●作者:程恭让释译 星云大师总监修

  4存在的三种样态

  译文

  当时德本大菩萨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曾经说过,有透彻了解、领会了存在样态的菩萨。现在我想知道,什么叫做透彻认识了存在样态呢?您根据什么成立这样一类菩萨,说他们“已经透彻认识存在样态”了呢?

  佛陀告诉德本菩萨说:德本!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你今天能提出这样深奥的问题来,我知道,你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让他们得到安乐,才提出这个问题来。你同情那无穷无尽的世界上无量无数的苦难众生,你想救济他们,想用真理使他们得到真实的安乐,所以你才提出“存在样态”这个极有意义的问题来了。一个修行人如果认识了有关存在样态的教法道理,又能根据这一道理悉心体会,勤勉修学,他最终就必然能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

  所谓存在的一切样态,归纳起来不外三种,哪三种呢?其一是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其二是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其三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什么叫做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样态呢?我们所谓的一切存在现象,这都是假借语言名称成立的,我们用语言指谓一个事物自体,说一个事物是什么,我们又用语言指谓事物的特性,说一个事物怎样怎样等;这样做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认识事物的方便,但是一般人并不了解语言的这种特性,在语言名称称谓的一切事物上,用意识虚构出实体来,这就是存在的第一种样态。

  什么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呢?这是说一切存在现象、一切生命现象都依据因缘条件而产生、变化和发展,这样,如果有了甲事物,那么也就有了乙事物,如果甲事物产生出来,乙事物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就生命具体的流转过程来说,以愚昧无知作为条件,就引发出生命行为来,由生命行为,就引发出贮藏生命行为的心识,如此辗转下去,最后就会招致痛苦烦恼的现实生命,这种因缘流转的生命样态就是存在的第二种样态。

  什么叫做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呢?这就是指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对于存在的真实本性,菩萨们用勤勉不懈的意志力推促著自己去反复研究之、反复体会之,最后菩萨达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他才使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完完全全地显示出来,使最圆满的存在状态显示出来,这个最圆满的存在状态也就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

  原典

  一切法相品第四

  尔时,德本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诸法相①善巧菩萨。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

  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德本菩萨曰:善哉!德本!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 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 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说诸法相。

  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②,二者依他起相③,三者圆成实相④。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⑤,自性⑥差别⑦,乃至为令随起言说。

  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⑧。

  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⑨,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注释

  ①法相:法是存在之义,相是相状、相貌、显像之义,“法相”犹言“存在的相状”或“存在的显像”,今译为“存在的样态”。

  ②遍计所执相: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遍,同遍之义;计,计较分别之义。

  ③依他起相: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他,指生命活动中的诸种内外条件。

  ④圆成实相: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或译为存在的真实样态,或译为存在的真实本性。

  ⑤名假安立:是假借名称概念成立的。

  ⑥自性:事物的自体、自身特质,即事物是什么。

  ⑦差别:事物不同的属性。

  ⑧纯大苦蕴:蕴,指多种成分聚集的生命,这是指痛苦烦恼的现实生命。

  ⑨一切法平等真如:指一切存在现象的真实本性。存在的真实本性是平等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而没有差别的,是透破千差万别的存在现象之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所以被称为“一切法平等真如”。真如,即存在的真实本性。

  译文

  善男子!让我们通过一些比方使存在的这三种样态之间的关系清晰地显露出来。一个眼睛有毛病的人,因为视觉官能上的毛病,他看见的视觉图像往往与正常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可是他并不明白他的视觉图像之所以和其他人不同,问题全出在他病变的视觉器官上,他坚持自己看到的图像一定是正确的,而他人的视觉图像则一定有问题,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样态,其过错正与此相同:一个眼睛有毛病的人,他的病变眼睛所造成的一些视觉幻像,例如在细毛发上看见周围有一个轮圈,把蜜蜂苍蝇看成巨胜,或者看到青黄红白诸种缤纷的色彩,等等,这些视觉幻像同他的病变器官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东西,你应当知道,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情形正与此相同。一个视觉功能正常的人,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对象本身的面貌,他的眼睛没有挠乱、没有改变对象的面貌,没有在对象身上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你应当知道,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其情形也正与此相同。

  善男子!我们再打一个比方来说明三种存在样态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洁净的颇胝迦宝,其本身是没有确定颜色的,如果它与青色染在一起,它就变成了青色,看上去就像帝释的青如意珠一样,一些人不明就里,就对别人说:这就是帝释的青如意珠,旁人不知道内情,也就给他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如意珠:如果把颇胝迦宝与红色染在一起,它就会变成红颜色的,看上去就像是琥珀的样子,有些人不明就里,就对别人说:这就是琥珀,把自己和听的人都给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琥珀:如果再把颇胝迦宝和绿色混在一起,它就染成了绿颜色的,看上去就像是车渠的样子,有些人不明就里,就对别人说:这就是车渠,把自己和听的人都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车渠:最后,如果再把它和黄颜色混在一起,那它看上去就像是黄金的样子,有些人不明就里,就对旁人说:这就是黄金,也把别人给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黄金。

  德本!三种存在样态之间的关系同上面颇胝迦宝的例子非常相以。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活动中,意识的实体执著作为心理上的潜在势力也会来影响它、染污它,就像洁净的颇胝迦宝在和各种杂色混和后,看上去就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者黄金,一般人不知道内情,就坚持把它看成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黄金,虚妄地执著它们,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活动中,本来一切均因缘而起,没有任何实体主宰于其间,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存在著,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实体执著已化为潜在势力控制、支配著生命的一切活动,所以人们也就执著生存活动中有主宰自我的存在了:洁净的颇胝迦宝在和其他各种杂色相混后,就会变得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者黄金的样子,如果没有其他外在条件的影响,它就保持它本来的样子,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也正是这样一个情况,一旦内外条件结合,某种生命活动就会发生,当条件不具备时,生命活动就保持其潜在状态,洁净的颇胝迦宝既便在受各种杂色的染污时看上去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者黄金的样子,但是那些不知内情的人在颇胝迦宝身上所执著的那些事物并不存在,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下管这颇胝迦 宝是否受著诸种杂色的染污,它仍然是颇胝迦宝,它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同样道理 ,虽然人们的意识功能总是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现象上,虚构有主宰自我的存在,但是从遥远的过去一直到今天,从今天再下推到无尽的未来,这些被虚构的实体都是不存在的,生命的本性绝不会因为实体执著而改变,在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生命活动就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生命的真实本性。

  原典

  善男子!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过患,遍计所执相当知亦尔。如眩翳人眩翳众相 ,或发毛轮,蜂蝇巨胜,或复青黄赤白等相差别现前,依他起相当知亦尔。如净眼① 人远离眼中眩翳过患,即此净眼本性所行无乱境界,圆成实相当知亦尔。②

  善男子!譬如清净颇胝迦宝③,若与青染色合,则似帝青大青末尼宝像④,由邪执取帝青大青末尼宝故,惑乱有情;若与赤染色合,则似琥珀末尼宝像,由邪执取琥珀末尼宝故,惑乱有情;若与绿染色合,则似末罗羯多⑤末尼宝像,由邪执取末罗羯多末尼宝故,惑乱有情;若与黄染色合,则似金像,由邪执取真金像故,惑乱有情。

  如是,德本!如彼清净颇胝迦上所有染色相应,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言说习气当知亦尔;如彼清净颇胝迦上所有帝青、大青、琥珀、末罗羯多、金等邪执,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当知亦尔;如彼清净颇胝迦宝,依他起相当知亦尔;如彼清净颇胝迦上所有帝青、大青、琥珀、末罗羯多、真金等相,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无有真实,无自性性,即依他起相上,由遍计所执相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无有真实,无自性  性,圆成实相当知亦尔。

  注释

  ①净眼:指眼睛无病、视觉功能正常。

  ②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过患……圆成实相当知亦尔:慧景解释这段话说:“如眩翳过患所执亦尔者,问:眩翳是因缘法,云何譬遍计所执耶?解云,不取眩翳,意明由眩翳故,妄见毛轮,譬遍计所执也,故云眩翳过患。言如眩翳人见毛轮等依他亦尔者,毛轮等正是遍计所执,不欲取此以譬依他,欲明因此执毛轮故、熏识成种生后时依他。如净眼人见法本性,譬根本智,证圆成实。”按照慧景的解说,眼睛有 毛病的人,因为视觉器官上的病变,看见一些正常人不应该看到的视觉图像,这就是“遍计执性”;病眼人的视觉错误在持久延续后,会化为潜在势力影响他未来的视觉功能,这就是“依他起性”。神泰的解说则与慧景不同,神泰说:“眩翳过患者,执为定实发毛等,名过愚,喻遍计所执定有性法;若眩翳识变为发毛等,从因缘生无有定性,喻依他性。”这是说,视觉器官有毛病的人看见一般人看不到的视觉图像,这并不是“遍计执性”,因为从有毛病的视觉功能引发出错误的视觉图像来,这恰恰是依据因缘条件而产生的现象,是“依他起性”;但是视觉功能不正常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视觉功能有毛病,也不肯承认视觉功能有毛病,相反他们会执著于自己的视觉图像,把它们看成是真正实在的,这种执著才是“过愚” ,才是“遍计所执性”。按,以上二说中,慧景之说略显迂曲,于经文义脉又极难贯达,神泰所说则明快畅通,应取泰说。

  ③颇胝迦宝:佛典所记诸种宝物之一。

  ④帝青大青末尼宝像:即帝释之青如意珠,亦为佛典所记诸种宝物之一。

  ⑤末罗羯多:即车渠,亦为佛典所记诸种宝物之一。

  译文

  德本!其次,我们看到,一般人在研究存在现象时,通常认定名称概念总是和相应的对象连结在一起的,对象是名称所依据的,名称则能称述对象,因此,只要有某一名称存在著,那就必定有名称所称述的对象存在著,这种思维方法就会导致在一切语言名称背后去寻找被称谓、被指向的对象之实体,据此我们就能了解到什么是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了:由对语言背后实体的执著,导致对一切认知对象、一切存在现象的实体执著,由于这些执著会在生命活动中化为潜在势力,积累在生命结构的深层,因此能决定著未来生命活动的方向,据此我们就能了解什么是依据因缘条件而流转的生命现象了:在因缘流转的生命活动中,如果排除了对存在的实体执著,这就净化了生命,使生命的真实本性得以显现,据此我们就能了解什么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了。

  善男子!如果菩萨们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中,能如实理解意识处处虚构的实体样态,那么他也就懂得什么东西是绝对不存在的了:如果菩萨们能如实理解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那么他也就懂得什么是有染污的生命活动了:再者,如果菩萨们能如实理解生命圆满成就的真实样态,那么他也就懂得什么是净化的生命活动了。

  善男子!如果那些菩萨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中如实认识到什么是绝对不存在的东西,那么他就必然能消除一切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如果他能消除一切有染污的生命活动,那他就必然能把生命由染污状态提升到净化状态。

  总起来说,德本!由于那些菩萨如实认识了意识处处虚构的实体样态,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以及存在的真实本性,那么他也就能如实理解什么是绝对不存在的东西,什么是相对存在有染污的生命活动,什么是绝对存在净化的生命活动;如果他们如实理解了什么是绝对不存在的东西,那他就必然能排除生命活动中的染污成分,如果他能排除生命活动中的一切染污成分,那么他的生命活动就必然能过渡到净化状态。到此地步,就可以说他已经能透彻认识存在的三种样态了,所以,佛才成立一类菩萨,他们就叫做“已经能够透彻认识存在三种样态的菩萨”。

  当时佛陀想把以上教法的大意用简略语言概括出来,以便于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些偈颂。他说:

  如果修行人不懂得什么是绝对不存在的,那么他就不知道该如何改造有染污的生命活动,而如果不能彻底消除生命活动中的染污成分,那也就不可能使生命净化起来。不能对生命活动中的种种错误进行认真研究,随心所欲,那就会残害其他的生命,必须对存在的三种样态进行透彻地研究,如果不存在的东西不能断然放弃,存在而有染污的东西不能认真改造,那就永远不能看透生命的本性,这种人的生活真值得同情。

  原典

  复次,德本!相名相应①以为缘故,遍计所执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以为缘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无执以为缘故,圆成实相而可了知。

  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诸法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②;若诸菩萨如实了知依他起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杂染相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圆成实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清净相法。

  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无相之法,即能断灭杂染相法;若能断灭杂染相法,即能证得清净相法。

  如是,德本!由诸菩萨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故,如实了知诸无相法、杂染相法、清净相法;如实了知无相法故,断灭一切杂染相法;断灭一切染相法故,证得一切清净相法。齐此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此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若不了知无相法,杂染相法不能断;

  不能杂染相法故,坏证微妙净相法。

  不观诸行众过失,放逸过失害众生;

  懈怠住法动法中,无有失坏可怜愍③。

  注释

  ①相名相应:执著对象和名称之间一定相应,即有一定的名称,就一定有名称所指谓的对象之实体存在。

  ②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如实了解哪些东西是绝对不存在的。无相,是指不存在之义。

  ③懈怠住法动法中,无有失坏可怜愍:遁伦记载了注释家对这两句话的几种不同解释:其一,玄奘释为:“懈怠者,不修定之本,住法者是定,动法中是散乱也。无有失坏可怜愍者,由懈怠故,无上住法名无,有上动法名有,由彼无定有散乱故,故于彼身中失于正法,名为失坏,故可怜愍。”这是说,不能认真修学静中思维,对 一些有染污的生命现象又不能认真改造,所以他终身不能实现真理,这是非常值得怜愍的。

  其二,神泰解释说:“住法是定,动法是乱,失坏有二,一无住法故失坏,二有动法故失坏,失坏之时,皆由懈怠故尔者,为此故可怜愍。”神泰之说完全宗奘师而来,但比奘说稍显明快。

  慧景的解释是:“真实性不生不灭,故名住法,遍计执依他有生灭,故名动法。懈怠住法动法中者,失无坏有,故云无有失坏也。无即真实性空理,有乃依他遍计所执妄有法也。此人失坏三性理,故可怜愍。”这是说,“住法”又叫做“无”,“动法”又叫做“有”。“无”就是指存在的真实本性,存在的真实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称之为“无”,无,就是无生灭之义;“有”是因缘而起、遍计执著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有生有灭的,所以说是“有”,有,即有生灭之义;不能很好地理解存在的真实本性,不能亲自使真理实现出来,这就失坏了“无”,不能很好地理解“遍计执”和“依他起”的本性,应该予以彻底断除的东西未能予以断除,应该给予深刻改造的东西未能认真改造,这就失坏了“有”。

  按,以上诸说均可通,译文取慧景的解说。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解深密经译注(五)——无自性相品第五

  ●作者:程恭让释译 星云大师总监修

  5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究竟是什么

  译文

  当时一个名叫胜义生的菩萨禀告佛陀说:世尊!我曾经独自在安静的地方修习,当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世尊曾经以各种的方式讲说构成人生命的各种成分聚集体,这些聚集体复合而成的生命如何从无到有,又如何由有还无的情况,对生命聚集体中种种痛苦烦恼的永远舍弃,以及对种种生命成分及其痛苦烦恼的详细知识:如同构成人生命的成分聚集体那样,佛也曾对知识构造中的主客观因素、生命流转变化的具体展开过程以及生命的各种资生方式进行过广泛的分析;佛曾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四种陈述宇宙生命真实情状的真理进行过广泛的讨论,如四种真理各自的界限内容,对宇宙生命痛苦情状的详细观察,对造成痛苦原因的永远舍弃,对消除一切痛苦烦恼后的安乐状态的切身透入,对为了进入这一状态而进行的漫长修学等,以上诸方面构成佛陀说的“四种真理”的理论骨架:世尊曾以各种的方式陈说种种生命形态的自身特要征,为什么会有诸多生命形态,为什么诸多生命形态不能合而为一;对各种生命形态中痛苦烦恼的永远舍弃,以及关于各种生命形态及其痛苦烦恼的详细知识等:佛陀曾以各种的方式陈说培养注意力的四种基本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培养注意力的修行方法,各种方法何以能对治身心中的毛病、又能对治什么样的身心毛病,如何从精神下集中的日常状态过渡到精神集中的修行状态,当注意力的培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如何巩固它、强化它、增长和扩大它的效果,等等:如同对培养注意力的方法所进行的分析那样,佛陀也曾经对去恶行善的意志力之培养、善行和智慧的基本心理要素之培养、良善心理品性之发掘、良善心理品性之进一步深化以及智慧决择能力的提高等种种修行方式作过同样细致的审察:佛陀曾经以各种方式阐说通向真理的八条生活道路,为什么要讲述八条正确的生活道路,八条生活道路为什么能消除痛苦烦恼以及消除何种痛苦烦恼,如何从头开始选择正确的道路去生活和修习,如何使正确的生活道路在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实践中稳定下来,以及如何使正确的生活道路能更深更广地通向真理,等等。

  可是,在另外一些场合,您又著重宣讲这样一种教法:宇宙间一切存在现象自身都没有实体存在著,一切生命现象既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一切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圆满安乐的。不知道您究竟依据什么隐密意蕴来如是陈述?我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衷心希望那与真理相应的觉者能同情未得正确知识的苦痛众生,能明白清晰地给众生解释为什么二切存在现象都没有自身常住的 实体性,一切生命现象既无产生、也无消亡”?究竟为什么“生命中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一切生命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呢?我们世俗的思考能力往往陷入矛盾之中而 不可自拔,希望您能把真理带到光明之中,驱除我们内心中的黑暗和疑惑。

  原典

  无自性相品第五

  尔时,胜义生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曾独在静处,心生如是寻思:世尊以无量门,曾说诸蕴所有自相、生相、灭相、永断、遍知;如说诸蕴,诸处、缘起、诸食亦尔;以无量门曾说诸谛,所有自相、遍知、永断、作证、修习;以无量门曾说诸界,所有自相、种种界性、非一界性、永断、遍知;以无量门曾说念住,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如说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亦复如是;以无量门曾说八支圣道,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

  世尊复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①、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②。未审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说③: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我今请问如来斯义,惟愿如来哀愍解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所有密意。

  注释

  ①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自性,这里即指实体之义。

  ②自性涅盘:一切生命现象在本性上是圆满、安乐、自由的。自性,即本质、本性之义;涅盘,指圆满净化了的生命状态。这句话又可译成:“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而自由”。

  ③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说:您是根据什么隐密意蕴来作出这一陈说的呢?或者,您作 出这一陈说的隐密意蕴究竟何在呢?遁伦指出:“问意:世尊处处经说蕴、界、处等种种诸法,生、灭、染、净、知、断、证、修,后时复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前后二说岂不相违?”这是说,佛陀在《般若》以前的教法中,分析宇宙世界、人生现象,总是成立一类一类的事物,说这些事物的自身特质,说它们有生灭流转,有染净转化等等,后来,佛陀在《般若》教法中则说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这种“无实体性”的教法显然同以前“有特质性”的教法大不相同,二者之间显然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佛陀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换句话说,佛陀自己在提出“无实体性”的教法原理时,究竟依据著什么样的隐密意蕴呢?前期教法与后期教法之间到底存在著何种联系?有没有贯穿一代时教的中心思想、中心线索呢?这些问题构成了《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的基本主题。

  译文

  当时,佛陀告诉胜义生菩萨说:胜义生!你思索的问题非常有道理,你问题的核心是,对我的多重教法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跟从我的许多弟子们也和你有同样的疑虑 ,他们感觉到我前后两种教法之间似乎有矛盾,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知道 ,你是为了利益安乐无量无数的众生生命,为著慈悲垂悯天、人、阿修罗等各类生命,为了清除他们修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你才提出这个问题。你应当一心谛听,我会把我前后两期教法中的隐密意蕴明明白白地揭示出来。

  善男子!你们应当理解,我所谓“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自身的实体性,一切生命现象既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这一教法背后是含有隐密之意蕴的,这一隐密意蕴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指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胜义生!你应当知道,我所谓“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著”,我的这一教法应当放在三种实体下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背景和框架下来予以审视。我所谓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是:其一,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其二,生命流转过程中主宰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其三,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它也可以被称作“绝对的存在本性”或者“超越的存在本性”。

  善男子!什么叫做“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呢?这是说,通过运用意识功能对一切存在现象处处计较,处处虚构,这样造成的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相状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被看成是意识之外的独立相状是假借语言概念造成的,是假借意识的抽象思维造成的,而不是由事物自身的存在特质所支撑,所以说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实体之不存在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本性。

  什么叫做“生命流转过程中王宰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呢?这谈的是因缘而起的一切生命现象的真实情状。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依据因缘条件而发生作用的生命现象,其具体的生存活动需要诸多外部条件的牵引和参与,任何一个生命动作都不可能由生命内部完全自然而然地实现出来,所以说生命流转过程中主宰性实体的不存在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本性。

  什么叫做“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呢?这是说,一切生命现象由于处在变化流转之中,生命现象中的一切活动都不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现象由于外部的牵引力而发生作用,其一切存在状态因而只拥有相对的存在价值,从超越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没有主宰实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其实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存在现象中的某种状态是完美知识的认识对象,我们就把这一状态称为“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依据因缘条件而流转的生命现象不是完美知识的认识对象,从超越的立场来看,它还不具备真正的存在价值:一方面,因缘而起的生命现象同样作为存在的显现存在著,另一方面,在这一存在显现中又没有任何主宰性实体的存在,所以从超越的立场来看,可以说,因缘而起的生命现象反映了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

  再者,存在的真实圆满样态也可以叫做“绝对的存在本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存在的真实圆满样态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它排斥了对存在现象的任何实体执著,它是由修行人突破主观上的一切偏见执著之后显示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圆满成就的存在样态叫做“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的存在本性”。

  善男子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这正如空中之花一般,空中之花纯粹是我们感觉知觉虚构的幻相,它本身是绝对不存在的:生命流转中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生命流转过程所表征的绝对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这正如镜中的图像一般,镜中的图像是在因缘条件作用下的产物,它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也不是由一定的实体激发出图像的功用,但图像仍然作为存在的显现存在著,它自身拥有相对的存在价值:对于圆满成就的存在样态所表征的绝对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这正如宇宙中的虚空一般,虚空遍布于一切物质事物中,它已与物质事物融合为一,你绝对不可能在物质事物之外去寻找出非物质的虚空:同样道理,超越的存在本性也遍在于一切存在现象之中,绝对没有离开存在现象的抽象的存在本性,存在本性与存在现象已经融合为一,其间不再有任何差别。

  善男子!我就是根据以上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陈说“一切存在现象没有实体存在”这一学说的。

  原典

  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善哉善哉!胜义生!汝所寻思甚为如理。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憨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合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解释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所有密意。

  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①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②,生无自性性③,胜义无自性性④。

  善男子!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⑤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绿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善男子!譬如空花,相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幻像,生无自性性当知亦尔,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虚空惟是众色,无性所显遍一切处,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法无我性之所显故,遍一切故。

  善男子!我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注释

  ①三种无自性性:三种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无自性,即实体不存在之义;性,指存在的真实本性。

  ②相无自性性: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相,指意识活动的对象。

  ③生无自性性: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

  ④胜义无自性性:从绝对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也可以译成“绝对的存在本性”或“超越的存在本性”。

  ⑤清净所缘:净化了的心识活动之对象。清净,指净化的心识结构;所缘,即“以之作为思维对象”之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译文

  胜义生!你应当知道,首先,我是根据意识之外虚构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陈说“一切生命现象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圆满安乐的”这一教法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假若日常意识所执著的一切现象的实体都不存在,假若宇宙世界里没有任何实体存在著,那么自然也就没有某种现象的产生了:没有了产生,自然也就没有消亡:假若一切生命现象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那就可以说生命现象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假若生命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那就可以说,生命自身是圆满安乐的,生命中实在没有哪一个成分更需要改造、进化以致于〔圆满安乐〕。因此我说,我是根据意识之外虚构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作上述陈说的。

  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有些时候,我是根据一切存在透破实体执著后显现出来 的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陈说〔一切存在现象既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圆满安乐的一这一教法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透过实体执著后呈现出来的绝对存在本性,在时间变化的每一刹那以及时间演历的永久过程中,都安住而无变化、恒静而无造作,因为它同一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事物都没有任何联系了。正因为它安住而无变化,因此它静默而无造作:因为它静默无造作,所以一切存在现象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因为它同一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事物没有任何联系,所以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自身即是圆满的、安乐的。因此,在有些场合、有些地方,我是根据透过实体执著后呈现出来的绝对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作上述陈说的。

  其次,胜义生!我不是根据生命世界中各种生命形态对三种存在样态的个别观察来建立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之理论的。下是因为这些生命单方面观察意识处处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也不是因为这些生命单方面观察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或者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我建立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其著眼点针对这样一个事实,即,生命世界里的一切生命种类,不管他们在身体相貌以及精神结构上有著多少差别,他们陷入错误思维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以及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上,主观地虚构、添加了意识处处计较、处处执著而造成的实体性。

  由于这些被虚构的实体是呈现在主观意识之中的外在独立相状,那些有情众生就对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和存在实态进行语言表述,相应于这些被虚构的相状,说它们是这样是那样。由于这些语言表述影响著心识,乃至伴随分别计较,更由于这些语言表述会在生命结构中积聚为能引发未来行为的心理潜势力,有情生命就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和存在的真实本性中,虚妄地执著有意识处处计较的实体相状,相应于这些被虚构、被执著的实体相状,有情生命就在两类存在样态之上添加了根本不具有存在品性的实体样态。由于这一根本的原因,生命在其现实的生存活动中就能引发未来的生命流转样态:也由于这一根本的原因,有情生命的真实本性就或者为贪欲、恨恶、愚昧、高傲、怀疑、偏见等种种邪恶的心理情绪所染污,或者为一切生存行为所染污,或者为生存中的痛苦现状所染污。这样一来,有情生命就会在生死无常的生命样态中驰骋、流转,没有片刻的安息,他们或在地狱、或在畜生、或在饿鬼、或在天上、或在阿修罗、或在人间等种种生存状况里经常受著苦痛和折磨。

  原典

  胜义生!当知,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何以故?若法自相都无所有,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有灭;若无生无灭,则本来寂静;若本来寂静则自性涅盘①,于中都无少分所有更可令其般涅盘@故。是故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善男子!我亦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减、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何以故?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无为,一切杂染不相应故,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故无为;由无为故,无生无灭;一切杂染不相应故,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是故我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复次,胜义生!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别观遍计所执自性为自性故,亦非由彼别观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

  由遍计所执自性相故,彼诸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随起言说如如随起言说如是如是③,由言说熏习心④故,由言说随觉⑤故,由言说随眠⑥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执著遍计所执自性相,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执著遍计所执自性。由是因缘,生当来世依他起自性;由此因缘,或为烦恼杂染⑦所染,或为业杂染⑧所染,或为生杂染⑨所染;于生死中长时驰骋,长时流转,无有休息,或在那落迦⑩,或在傍生,或在饿鬼,或在天上,或在阿素洛,或在人中,受诸苦恼。

  注释

  ①则自性涅盘:遁伦引慧景、神泰两家对这段话的解释说:“以其遍计都无有体,故无有生,若无生,即无灭,由无生灭即本来寂静,寂静之义即与涅盘相似,名为涅盘,非灭谛涅盘。”灭谛涅盘,即指亲身实现生命的圆满安乐自由境界,这是说,意识虚构的实体都是不存在的,如果生命活动中一切虚构被执著的实体都不存在,那么也就谈不上有生命现象的“产生”。有生命现象的“消亡”了,生命中的一切 活动都不是指有一个实体在发生作用,也不是指哪一个实体在遭受痛苦的扰动,这样,没有任何实体的生命自身就是安宁的,这个“安宁”的生命就和圆满净化了的生命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事实上还绝对不是圆满的净化生命,因为后者是在修行人突破实体执著的修行生活中亲身实现的,而前者则只是从道理上推测生命本来如何。遁伦、慧景、神泰在“相似涅盘”与“真实涅盘”之间所作的这一辨析对于理解这一段经及和下一段经文极有参考价值。

  ②般涅盘:即实现涅盘,使圆满安乐自由的生命状态显现出来。

  ③如如随起言说如是如是:相应于意识虚构的相状,说它们是这样、它们是那样。

  ④由言说熏习心:这些语言表述会影响人的心识。熏习,即影响之义。

  ⑤由言说随觉:这些语言表述伴随著分别计较、多番执著的意识活动。

  ⑥由言说随眼:这些语言表述会化为心理潜势力伴随著生命现象的每一动作、生命活动的每一时刻。随眠,即随逐身体而眠,指由分别执著的语言表述活动沈积下来的心理潜势力。

  ⑦烦恼杂染:烦恼,指各种邪恶的心理情绪;杂,混杂、掺杂;染,染污,指能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各种邪恶情绪。

  ⑧业杂染:业,指生命行为、身心一切活动;杂染,义同上。指能染污生命真实本陆的生存活动。

  ⑨生杂染:生,指生存现实中的痛苦;杂染,义同上。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生存苦痛。

  ⑩那落迦:即地狱,佛典中以之为最痛苦、最邪恶、最无进化希望的生存状态。

  译文

  再次,胜义生!如果有那样一类生命,从其生命史的遥远过去流转至今,未能培育出能引发未来一切良善行为的基本心理品性,未能消除和净化生命中的各种烦恼障碍和知识障碍,未能在生命流转中掌握住自己业力迁变的方向,未能经常思索一些真理性的观念从而引发正确的知识,未能积累起善行与智慧这两种生命进化的基础条件,我为这类众生的缘故,依据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宣说各种教法,他们听到这些教法后,根据各人的理性能力,在因缘而起的生命流转现象中,理解到生命变动不居的实情,体会到生命现象是不安乐的,是有变化和消亡的,于是,他们对刹那变动中的心理情绪感觉到很恐惧,并进而对之深深厌恶。这一主观情绪上的剧烈变化就能阻止恶的行为,同时激发出良善的生命欲望,这就能把生命由盲动状态引导到修行生活中。在修行生活中处处以良善准则要求自己,久而久之,那未被培育的良善品性就能被培育出来,未消除和净化的烦恼障碍及知识障碍就能得到逐步的消除和净化,这样,生命就在缠绵不断的大化之流中把握到向上进化的基本方向,由于这些原因和条件,他们就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能够广泛而深刻地积累起美德和智慧这两种生命进化的基础。

  他们虽然培育出了良善的心理品性,乃至于积累起善行和智慧的生命进化基础,然而,这些修行人在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里未能如实认识到意识之外虚构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以及一切实体不存在的超越存在本性,这样,对于流转变动中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现象,他们就不能正确地评估其染污性、模糊性和堕落性,就不能在精神上深切地厌恶它们,就不能断然抛弃那企图再度堕入流转生命的心理欲念:在此情况下,修行人就无法把自己从邪恶的心理情绪中释放出来,也就无法消除染污生命本性的种种事物。

  为了满足这类众生向上进化的进一步需要,与真理相应的觉者再度展示真理的要领,这就是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以及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的绝对存在本性之学理。这是为了让修行人对于生命流转的一切过程一切现象能够正确地厌离,对于堕入流转生命的心理欲念能够正确地解除,对于各种邪恶情绪能够正确地予以净化,总而言之,我补充两种存在本性的学理,我的目的是要帮助那些修行人,使他们能够超越于邪恶情绪、生存行为以及生存苦痛这种种染污生命本性的事物之上。他们 在听到我这些教法之后,在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中,能信念并理解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及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的绝对存在本性,他们在比较、研究、揣摩之后,如实体会到这一教法的真理性,最后,他们在因缘而起的生命样态中就能够不再执著意识所虚构的任何实体相状。

  由于不再执著描述存在现象的语言概念,不再随这些语言概念而相应地在心识上进行分别比较,更由于彻底舍弃了一切语言概念积淀在深层心识中的对存在现象分别计较的潜在势力,这就能彻底摆脱一切世俗生命把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现象给予实体化的错误思维倾向,在生命的此一周期、此一时空里,生命就会由智慧总摄著,由真理护持著,于是修行人就得以彻底消灭那引发未来流转的一切因缘条件。根据上述原因条件,修行人就能正确厌恶流转著的生命现象,能正确地舍弃再度堕入流转生命的心理欲念,能够正确地解除邪恶情绪,生存行为及生存苦痛对于生命本性的种种染污。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原典

  复次,胜义生!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①,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隐、变坏法已,于一切行心②生怖畏,深起厌患;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熟相续能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彼虽如是种诸善根,乃至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然于生无自性性中,未能如实了知相无自性性及二种胜义无自无性性,于一切行未能正厌,未正离欲,未正解脱,末遍解脱烦恼杂染,末遍解脱诸业杂染,未遍解脱诸生杂染。

  如来为彼更说法要:谓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为欲令其于一切行能正厌故,正离欲故,正解脱故,超过一切烦恼杂染故,超过一切业杂染故,超过一切生杂染故。彼闻如是所说法已,于生无自性性中能正信解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简择思惟如实通达,于依他起自性中能不执著遍计所执自性相,由言说不熏习智故,由言说不随觉智故,由言说离随眠智故,能灭依他起相,于现法中智力所持,能永断灭当来世因。由此因缘,于一切行能正厌患,能正离欲,能正解脱,能遍解脱烦恼业生三种杂染。

  注释

  ①未成熟相续:大意是,尚未能在生命的流转变异中把握到向上进化的生存方向。

  ②一切行心:一切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心理情绪。行,流转变动之义。

  译文

  胜义生!我希望你弄懂这一点:那些藉思索四种真理而对存在本性深有所悟的修行人归根结底也是依据我上述的教法或者这一教法的一些变形,来亲自体会那圆满自由安乐的生命境界:那些通过研究流转生命过程而深有所悟的修行人,还有那些成就最高觉悟的生命,他们也都依据我上述的教法或这一教法的一些变形来亲自体会那圆满安乐自由的生命境界。这三类追求真理的人们都同样依据那一条奇妙的净化道路,他们也都归于终极完美的存在真理!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一切生命活动之中,除它之外,宇宙里再也没有其他的真理了。我就根据这个道理得出结论:在所有的佛教教法中其实只有一个教法,它就是关于真理的教法。胜义生!你要好好思考,这是一个极富蕴味的命题。

  我这样说,并不意谓在一切可能的宇宙世界中没有种种生命类型的差别,也不是说在每一个生命类型中没有或愚昧或聪慧或既不愚昧又不聪慧等种种生命德性的差别。在现实世界里,人们不仅有凡圣智愚之别,而且也有爱好和趣味上的诸多不同。

  善男子!像那些思考四种真理,自始至终要求完全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 既使有许许多多的觉者为他们安排种种方法,既使这些方法都能极有力地破斥染污生命本性的邪恶情绪,觉者们的这些方便教诲最终也不能使他们将来坐到真理的苑囿里,透彻体会那最高最圆满的觉悟。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修行人本来只具备低劣的生命德性,因为他们向来缺乏对其他生命的同情和救助,他们从来感受不到其他生命的生存苦痛,那种宇宙一体、众生一如的同情感在他们是连想也 想不到的:因为他们向来恐惧于生命的痛苦和烦恼,所以他们在修行实践中从来都极力舍弃流转生命的一切活动:我说过,真理事实上只有一个,教法也只有一个,但我最终不承认那些向来鄙弃一切利群济生的救度事业、向来害怕生命现象中一切活动的修行人,将来会坐到真理的苑囿里,会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所以我称他们是最终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

  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有机会扭转自己的思维方向,向著真正的觉悟迈进,我也在另外一些场合说他们是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们既然已经净化了障碍生命自由的痛苦烦恼,如果有觉者能巧妙地开导他们,他们也可使心灵从知识上的障碍里摆脱出来。由于这些修行人最初只是为了自我利益的动机才接受佛法,他们极力消除痛苦烦恼,也都只是出于解脱自己的初衷,所以尽管他们后来在向上发达的道业中大大迈了一步,以致于将来会达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我还是把他们叫做要求放弃生命活动的修行人。

  原典

  复次,胜义生!诸声闻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证得无上安隐涅盘;诸独觉乘种性有情、诸如来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说得无上安隐涅盘。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①,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我依此故 ,密意说言唯有一乘,非于一切有情界中,无有种种有情种性,或钝根性、或中根性、或利根性有情差别。

  善男子!若一向趣寂声闻种性补特伽罗②,虽蒙诸佛施设种种勇猛加行③方便化导,终不能令当坐道场④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本来唯有下劣种性故,一向慈悲薄弱故,一向怖畏众苦故。由彼一向慈悲薄弱,是故一向弃背利益诸众生事;由彼一向怖畏隶苦,是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者,当坐道场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说彼名为一向趣寂声闻。

  若回向菩提⑤声闻种性补特伽罗,我亦异门说为菩萨。何以故?彼既解脱烦恼障⑥已,若蒙诸佛等觉悟时,于所知障⑦其心亦可当得解脱⑧,由彼最初为自利益,修行加行脱烦恼障,是故如来施设彼为声闻种性。

  注释

  ①诸声闻乘种性有情……皆共此一妙清净道:慧景、文备等解释这段话说:“此明三乘人同依无性之道证得涅盘。二乘之人悟于人执,遍计所执无性,知有为法从因缘起无自然生,生无性性,亦知依他无彼胜义自性性也。亦可二乘即由人空所显无二性门显,名达胜义无自性性。菩萨即由遣于二执,知相无性,乃至由二空所显真如 ,由无性门显胜义无自性性。故云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无第二。”这是说,依据四种真理修行的人,观察流转生命过程的修行人,以及利群济生的菩萨们都根据“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理论进行切实的生命修行工作,由于对“无实体性”教法在理解上有深浅层次的不同,他们修学的成果也就有了高低差别,修行生活的终极依据是一致的。

  ②一向趣寂声闻种性补特伽罗:自始至终趋向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寂,安宁无挠动,即放弃一切生命活动之义;种姓,即种类之义;补特伽罗,即人之义。

  ③加行:加力而行,加功而行,它既可指那些能扫荡廓清痛苦烦恼的修行方法,也可指按照这些修行方法勉力用功的修行实践。

  ④坐道场:坐在真理的苑囿裹,坐在真理的家园裹,指对真理产生了圆满的觉悟。道场,指举行法会、陈说佛法的地方。

  ⑤回向菩提:扭转自己以前的思维方向,把修行生活的切实动机引导到实现圆满觉悟这一至高目标上来。

  ⑥烦恼障:烦恼,指贪欲、恨恶、愚昧、偏见等邪恶的心理情绪;障,障碍之义。烦恼障,意即邪恶的心理情绪能障碍生命向上的发达进化。烦恼障的核心是“人我执” ,即在身心一切现象、一切活动中执著有主宰自我的存在。译为“心理障碍。”

  ⑦所知障:所知,被认知的对象,意即这种障碍能妨碍对知识对象的认识。所知障的核心是“法我执”,即在一切存在现象上执著有实体存在。译为“知识障碍”  。

  ⑧其心亦可当得解脱:那些转到追求圆满觉悟道路上来的修行人,最终也可突破知识上的障碍,使心灵得到自由解脱。文备解释这句话时发挥说:“古人文旨不许定性,吉藏师亦译此文,若声闻人将入无余时,蒙佛说法回向发大心,无有是处。故云终不能得,与今三藏所说不同。于此义中,由来多诤。”这是说,佛陀在《解深密》教法中,承认那些要求放弃生命活动的修行人也能获得最高觉悟,至少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能够做到这样,这是玄奘自己独特的译法和讲法。古人——不知何指—— 和吉藏都不承认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个问题一直引起各种各样的争论,至今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文备这些话说明“声闻人能否成佛”的问题无论是在玄奘之前还是在玄奘之后,都是一个有争议的唯识学问题。

  译文

  胜义生!我希望你能弄懂的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不同德性、不同品性的众生,对于我陈述真理的全部教法,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善男子!你们必须了解这 一点:虽然我的全部教法都依据上述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虽然我的全部教法都与那存在之真理相契合,但是,在一些阐述真理的经典中,我只是以一种隐密的方式、间接的方式暗示了真理的要领。这就是有关“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以及生命就其自身即圆满而安乐”这一教法的真正意蕴所在。

  对于我陈说“无实体性”的那类经典,如果有一些众生已经培育了引发未来一切善行的珍贵心理品性,已经消除了染污生命本性的各种障碍,已经可以在流转生命中把握到向上进化的方向,已经确立起与真理相契合的正确观念和正确知识,已经积累了美德与智慧的资粮,他们在听到“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的教法后,对于我隐伏著深广意蕴的真理言说方式就会心领神会,他们会对之产生信念和觉知,他们能用智慧去如实体会和掌握这一教法中包含的道理;此后,这类生命能用“无实体性”的教法道理来勤勉不懈地修正自己的生活,他们将很快地亲自体会那最后的真理,同时他们也会对陈说这一真理的觉者产生出深切的信心,知道他是真理的显现,知道自己的新生命乃追随觉者而来:简略一句话,这类修行人已经能不分别、不执著一切的存在,他们已对存在产生出平等的觉悟。

  另外一些有情众生也已培育出引发未来一切善行的良善心理品性,已经消除和净化了染污生命本性的痛苦烦恼,已经在流转的生命进程中把握到向上进化的方向,已经对真理形成确定性的知识和见解;但是,这些人还没具有积累起修行生活的美德与智慧的资粮,他们心性平和,朴质坦荡,从下矫饰,他们虽然在知识上和智慧上有著下同的欠缺,没有那种高度的理性能力来对我的教法做各方面的细致研究,但是,弥  足珍贵的是,他们并不隐瞒自己的欠缺,从不自以为是,从不执著于自己的偏见。在听到“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这一高深的极具蕴味的理念后,虽然他们没办法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对之进行观念上的把握,但是他们在精神中印可这一真理性的理念,并由此在内心里激发出了纯洁的信念,相信阐述“无实体性”的这类经典是与真理相应的觉者陈说的,是真理的显现,是与“空”的特性相契符的;这一真理,或 者说这一“空”的深刻性格是难以见到、难以领会的,它绝不是我们凡俗的肉眼能够看得出来的,我们鄙陋的理性能力也绝难望其项背:“无实体性”的教法真理绝非以概念分析为能事的知性思维的认识对象,只有那些具有极高智慧的人才能透彻地体会它。

  于是,这类谦虚的修行人就对上述经典陈说的真理以及它的陈说方式采取了这样一固态度,他们打消了自己知识上的傲气,承认自己的浅薄和凡俗,他们在真理的苑囿里安住著,觉得佛陈说的教法理所当然的就是自己的家园。他们说:佛的觉悟是世间深刻无比的东西,一切存在现象的真实本性也是深刻无比的东西,这两样事物只有作为真理化身的佛才能如实地通达,只有佛才能亲身使得它们在自己的生命、生活里圆满地实现出来:这两样东西绝不是我们这些德性浅薄的众生可以妄加议论的,我们深信我们最终也将获得,但我们与真理还相隔得太遥远。

  诸佛为那些追求真理、追求解脱、追求智慧的有情众生陈说正确无妄的教法,佛的知识和智慧像大海那样深广无边,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就像牛蹄印中的一点积水。这类修行人虽然也能恭恭敬敬地向他人转述“无实体性”的教法,能书写经典,保护经典,阅读经典,传播经典,能情真意切地供养经典,乃至于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温习诵读经典,然而他们仍然不能去实践,不能按照“无实体性”的教法指导如实的实践,不能按照这一教法理念所提示的修行方法去展开切实的修学,所以,他们对我那极富蕴味的真理言说就始终做不到心领神会。

  由于上述的原因、条件,这类修行人也能够增长其善行和智慧的二种资粮,他们生命的流转状态将渐渐地自行得到调御,此后,他们的生命活动将走到净化的道路上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原典

  复次,胜义生!如是于我善说善制法毗奈耶最极清净意乐所说善教法中,诸有情类意解种种差别可得。善男子!如来但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由深密意,于所宣说不了义经①,以隐密相说诸法要:谓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于是经中,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障,已成熟相续,已多修胜解,已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如实解了,于如是法深生信解,于如是义以无倒慧如实通达,依此通达善修习故,速疾能证最极究竟,亦于我所深生净信,知是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现正等觉。

  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障,已成熟相续,已多修胜解,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其性质直,是质直类,虽无力能思择废立,而不安住自见取②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秘密言说,虽无力能如实解了,然于此法能生胜解,发清净信,信此经典是如来说,是其甚深显现,甚深空性相应,难见难悟,不可寻思,非诸寻思所行境界,徽细详审聪明智者之所解了。

  于此经典所说义中,自轻而住,作如是言:诸佛菩提为最甚深,诸法法性亦最甚深,唯佛如来能善了达,非是我等所能解了,诸佛如来为彼种种胜解有情转正法教,诸佛如来无边智见,我等智见犹如牛迹③,于此经典虽能恭敬为他宣说,书写、护持、披阅、流布、殷重供养、受诵温习,然犹未能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是故于我甚深密意所说言辞不能通达。

  由此因缘,彼诸有情亦能增长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于彼相续未成熟者亦能成熟。

  注释

  ①不了义经:未能圆满阐说真理的经典。

  ②自见取:执著于自己的偏见,认为只有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他人的观念则完全错误。

  ③牛迹:是佛典中所记的一个比丘,性极愚钝,因其多世投生于牛类中,故以牛名。

  又译为牛司、牛主、牛王、牛叼、牛相等。文中以牛迹的智慧与如大海水的佛智相比,如从直译,则显平实。今不取牛迹之本意,特以“牛蹄印中的一点水”转换之 ,既似有据,又与大海水乃相比照,颇能传达经文之本意。

  译文

  第三类修行人没有培育引发未来一切善行的良善心理品性,乃至于不具有修行生活的美德智慧的资粮,他们禀性不质朴、也不坦诚,他们在思想、行为上喜欢矫饰,更多的则是虚伪;这些人往往有极其高明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对我的教法进行抽象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性研究,然而他们又很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总是把生命的灵性束缚在自我偏见的重重牢笼里。在听到我“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的教法后,对于那极富蕴味的真理陈说方式,他们就无法如实地进行理解和把握,他们虽然也能对“无实体性”的理念产生信心,认为它是觉者的言辞,然而对于教法陈说的深刻道理,他们却又只根据表面的言辞而执著著。他们说:一切存在现象都绝对没有任何实体,生命现象无所谓产生、也无所谓消亡,一切生命本来就绝对没有任何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自身早已是完美安乐的了;以上这些话是觉者所说,以上这些道理是觉者的教诲。

  由于这样理解有关“无实体性”的教法,对于存在的认识,他们就获得下面这两个极端错误的见解:其一,一切存在现象都是“无”,一切存在现象都绝对不存在:其二,存在的任何表象也都是“无”,存在没有任何相状存在著。由于把一切现象都看成是“无”,把存在的任何相状、任何表现、任何显像都看成绝无存在,他们就认为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样态、流转生命样态以及存在的真实本性都是绝对不存在的。这类修行人既然说一切的存在现象都绝无存在,那么他们事实上就完全破坏乃至完全抛弃了关于三种存在样态的学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只有在承认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和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之后,才能依据这两种存在样态假说意识虚构的实体样态,现在,假若把流转的生命现象和存在的真实本性都看成是绝对不存在的,那么自然也就不可能承认有意识虚构的实体样态这么一回事了。所以,我说这类修行人事实上完全破坏了乃至于完全抛弃了有关三种存在样态的学理,他们事实上将存在的三种样态一概予以排斥了。他们“消灭”了存在,在自己的错误观念里他们完完全全地彻底地取消了一切存在的任何存在性。

  他们虽然承认我所说的真理教法,但他们却把自己的错误观念看成为对教法的真理性诠释,由于承认觉者所说一切教法的真理性并同时把自己的错误见解等同为这一真理,于是他们就把“无实体性”的教法执持著,这就同时把自己关于“无实体性”的错误见解执持著,视之为珍藏。由于这类修行人对佛的教法有著信心,对佛的德性有著信心,所以他们的善行将会增长:由于他们将自己的错误认识看成是佛启示的真理,因而把自己编织在错误的网罗里无法破网罗而出,所以他们的智慧则将日益减退;由于智慧日减,他们也就不可能从事更多、更广大的善行了,这对于生命的进化无疑是无计的损失。

  此外,我们还需要观察由这些错误导致的其他严重后果。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跟从这些错误的老师们学习佛教教法,在听到他们分析什么是佛的教法以及什么是佛陀教法的真谛后,一部分学生赞同老师的见解,他们也就承认我的“无实体性”教法,并且同时也就把老师的错误见解看成是对“无实体性”的正确阐释了,由于这个原因,这些学生也就像他们错误的老师那样在从事善行、净化生命的道路上裹足不前了。

  另外一部分学生不赞同老师的见解,从老师那儿一听到“一切存在现象都绝对没有任何实体存在,一切生命现象无所谓产生也无所谓消亡,生命中本来不存在任何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自身早已是圆满自由安乐的”这一教法诠释后,他们以为老师们的发挥是从“无实体性”的教法中引申出来的,他们心理就产生出极大的恐怖,他们说:这绝不是佛讲的话,这是诱引众生堕落的邪恶力量假借佛名的可怕教法!这岂不是要叫人抛弃一切善行、一切美德、一切道德、一切因果吗?总而言之,这种教法既然主张一切都不存在,那岂不是根本就不需要修行这种事了吗?有了这样的理解后,这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们就诽谤、攻击、侮辱阐述“无实体性”的教法经典,不承认它们是佛所说。

  我们看到,由于错误的老师而引导出错误的学生来,由于上述错误的观念和可怕的行为,修行人就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对于修行人进化生命来说更是不可估量的。我曾经在别的地方说过,如果谁拒绝承认一切存在现象,把错误的观念强加在真理之上,那也就等于给未来生命周期中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大开了方便之门 。因为,正是以上错误思想像陷阱一样使无数生命堕落其中:如认为,既然一切都不

  存在,那就可以为所欲为:或者认为,“无实体性”的教法根本非佛所说,应该对斯人斯典鸣鼓而攻之。以上反应无疑使生命生生世世自绝于真理之门户,其情形良足深叹!

  原典

  若诸有情广说乃至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复安住自见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不能如实解了,于如是法虽生信解,然于其义随言执著,谓一切法决定皆无自性、决定不生不灭、决定本来寂静、决定自性涅盘。

  由此因缘于一切法,获得无见①及无相见②。由得无见、无相见故,拨一切相皆是无相,诽拨诸法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何以故?由有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故,遍计所执相方可施设,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见为无相,彼亦诽拨遍计所执相,是故说彼诽拨三相;虽于我法起于法想,而非义中起于义想;由于我法起法想故,及非义中起义想故,于是法中持为是法,于非义中持为是义,彼虽于法起信解故 ,福德增长,然于非义起执著故,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广大无量善法。

  复有有情从他听闻,谓法为法、非义为义,若随其见,彼即于法起于法想,于非义中起于义想,执法为法,非义为义,由此因缘当知同彼退失善法。

  若有有情不随其见,从彼欻闻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便生恐怖,生恐怖已作如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作此解已,于是经典诽谤毁骂,由此因缘护大衰损,触大业障

  由是缘故,我说若有于一切相起无相见,于非义中宣说为义,是起广大业障方便 ,由彼陷坠无量众生,令其获得大业障故。

  注释

  ①无见:认为一切存在现象都不存在。

  ②无相见:认为存在的一切显像都不存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译文

  善男子!你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乃至于在无穷无尽的生命世界里,还有一 类有情生命,他们未能培育引发未来善行的良善心理品性,未能消除和净化染污生命本性的邪恶情绪,未能控制自己的生命流转方向,没有对存在真理的正确认知,也没有积累美德和智慧这两种资粮,他们禀性既不质朴、又不坦诚,他们虽然也拥有思维能力,能对存在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但他们一向自以为是,他们的思想从未能从世俗世界中稍稍超出,任何要求改变我们世俗生命形式的学说都会引起他们的讪笑和攻击:这些人牢牢地束缚在个人的、时代的、文化的、社会的种种偏见交织而成的网络中,令人惊奇的是,这类生命从来没有想到应该走出这一网络。

  在听到“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的教法后,他们既不能如实理解我这一真理言说中的深广意蕴,也根本不相信它是我的教法,他们把真正的“佛说”看成非佛所说,把存在的超越真理看成是“非真理”。于是他们执著自己的错误观点,到处宣传说:“无实体性”的教法绝非佛陀所说,它是邪恶力量玩弄的花样。他们诽谤、攻击、侮辱这类陈说“无实体性”的教法经典,说它们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是下值一提的:他们不仅以种种可怕的方式攻击佛的经典,企图将佛的言说从世界上彻底消灭掉,他们还把信奉、研究“无实体性”教法经典的人看成是怨家对头,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些生命本来就被种种邪恶思想和邪恶行为障碍著,无法窥见真理的真实面目,现在他们更是错上加错,自己把自己投进错误的深渊之中。在那吞没一切的黑暗深渊里,这类狂妄无知的生命自己牵著自己的鼻子摔过来、跌过去,他们将永远失去向上进化的希望!

  善男子!对于我与真理相应的圆满教法,一切生命可能会产生的反应和看法就有以上种种差别。

  当时佛陀想把以上教法的要点著重提摄出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些偈颂。他说:

  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它们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自身即圆满安乐。我过去陈说的这个教法,哪个智慧人会说其中没有隐密意蕴呢?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我都已明白地给你们揭示出来了,如果不懂得佛陀一切教法之中隐含有深刻的意蕴,如果不懂得透过教法语言迫近那深刻意蕴,那就背离了正确的道路,永远不能通向真理了。依据佛的教法净化生命,实际上就是依据三种存在本性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们说一切种类的教法其实都只是同一个教法,这意谓著:千差万别的经典事实上都在陈述同一个意蕴、同一个真理。存在的本性是遍在一切存在现象之中而平等无差别的,可是具体生命的德性、品性则纷繁复杂,有人只考虑自己的福祉,要求完全摆脱一切生命活动:也有人帮助其他生命,他们能把生命提升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他们誓不舍弃其他生命的态度尤其感人至深。圆满的生命状态实在太奇妙、太幽深了,你无法认知性去推测或想像它的情状,然而“净化”就意谓著摆脱生死流转,把生命从生死流转之中提升出来,这一点应该看成一切净化生命的共性。如果你能亲身去体会、实践以上教法,那你就一定能摆脱烦恼和苦痛:由于消除了邪恶情绪,生命就不再向前呼啸盲动:由于摒弃了身心逼迫,生命就能常处安乐之中。

  原典

  善男子!若诸有情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熟相续,无多胜解,未集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常安住自见取中。

  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不能如实解我甚深密意言说,亦于此法不生信解,于是法中起非法想,于是义中起非义想,于是法中执为非法,于是义中执为非义;唱如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作此解已,于是经典诽谤毁骂,拨为虚伪,以无量门毁灭摧伏如是经典,于诸信解此经典者起怨家想,彼先为诸业障所障,由此因缘,复为如是业障所障,如是业障初易施设,乃至齐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无有出期①。

  善男子!如是于我善说善制法毗奈耶最极清净意乐所说善教法中,有如是等诸有情类意解种种差别可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诸法皆无性,无生无灭本来寂,

  诸法自性恒涅盘,谁有智言无密意。

  相生胜义无自性,如是我皆已显示,

  若不知佛此密意,失坏正道不能往。

  依诸净道清净者,惟依此一无第二,

  故于其中立一乘,非有情性无差别。

  众生界中无量生,惟度一身趣寂灭,

  大悲勇猛证涅盘,不舍众生甚难得。

  微妙难思无漏界②,于中解脱等无差,

  一切义成离惑苦,二种异说谓常乐。

  注释

  ①无有出期:慧景认为这一段经文辨别了四种人对佛陀“无实体性”教法的态度,其说较善,今录之如下:“前二不迷。第一人者,谓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闻如是法如实解了,乃至现等正觉。第二人者,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乃至未能积集上品资粮,其性质直,虽无力思择而不安自见取中,乃至唯是微细详审明智所知,我何能解,自轻而住。第三人者,谓诸有情乃至未能积集上品资粮,非质直性,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住自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无力解了,虽生信解,随言执著,谓一切法决定无性不生不灭,由此获得无见无相见,拨一切相是无相,拨遍计所执依他圆成实相,依彼二性施设遍计所执,既拨无二性故,亦拨无遍计所执等者,此如三论学者,著于空见,名恶取空,虽于我法起于法想者,亦信无性之教法也,而非义中起于义想者,俱遣遍计所执不空余之二性,而于余之二性不空义中起于空想;乃至虽于教法生信故,福德增长,然于非义起执著故退失智慧;次明其人有二弟子,初其一同师见,第二弟子过其师见,于其教法亦拨不信,谓闻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等便生恐惧,言非佛语,是魔所说、作此解已,于诸圣典诽谤毁骂等。第四人,若谓众生未种善根乃至性非质直,住自见取,彼闻是法不生信解,起非法想,起非义想,乃至拨为虚伪。”

  总起来说,第一种人不仅信仰佛陀“无实体性”的教法,而且运用理性如实通达了这一教法;第二种人信仰“无实体性”的教法,同时承认自己理性能力的浅薄,不足于评判这一深奥教法;第三种人错误地运用了自己的理性能力,导致对“无实体性”教法的重大误解;第四种人是自我偏见极其强烈的人,他们根本不相信这一教法是佛所说,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信仰佛陀的任何其他教法。

  ②无漏界:完全解除了痛苦烦恼、绝无错失缺陷的最高生命境界。漏,漏失之义,即指由于生命行为上的错误,导致生命漏失到痛苦烦恼的世俗状态;无漏,则指彻底消除了生存行为上的错误,生命再不致于漏失而流转。

  译文

  当时,胜义生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诸佛富于意蕴的教法语言的确奇特、少见,它是微妙的,它是一切言说中最微妙的:它是深刻的,它是一切言说中至为深刻的:它是难凭知性去透彻理解的,在人类的一切语言系统中,佛的语言是最难用知性来理解的。

  世尊!根据我的体会,您这些说法的真正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物质聚集体”这样一 类事物,包括“物质聚集体”的自身特性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物质聚集体”的产生、消亡、以及物质聚集体所引起的痛苦烦恼之解除与详细知识等等,包括这些事物的自身特性以及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那么,这些以语言概念来描述的事物特性,一旦被意识执著为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后,就被称为“意识之外独立实体的存在样态”,您就是针对存在的这一样态来成立“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的。那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本身,就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来成立“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以及“超越的存在本性”方面之学理:根据我现在理解到的佛陀教法之真实意蕴,我敢说,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处处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存在之一切活动中都彻底排除了“实体”的任何存在性,这个绝对没有任何实体的存在状态,而在一切生命活动中突破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作为净化后的精神结构之认识对象,就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超越的存在本性”的另一方面的学理。

  对于“物质聚集体”的理解是这样,对于构造有情生命的其他几个成分聚集体也应这样理解:对于构造身心的各类成分的理解是这样,对于构造认识活动的十二个因素及其他方面也应这样理解;同样道理,对于生命流转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及其各方面也可作类似的观察:对于四种资生方式以及每一种资生方式中的各方面也可作类似的观察:对于构造有情身体的坚硬物质元素、流动物质元素、湿润物质元素、燥热物质元素以及空间框架、心识活动等六项事物以及每一样事物的各方面也都可以作类似的观察,广而言之,对于构造宇宙万象的十八种事物以及每一种事物各方面也都可以据此类推。

  根据我现在对佛陀教法真实意义的领会,那么,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假借语言概念成立〔第一条真理,生命是痛苦的〕  以及关于生命痛苦现象的“详细知识”等等事物,或者指谓其各自的特性,或者指谓其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这样假借语言概念所成立的事物,一旦被意识当作认知对象予以实体化之后,就叫做“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您就是根

  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下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的。那被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本身就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以及“超越的存在本性”之一个方面的。根据我现在对于佛陀教法真实意义的体会,我敢说,在意识执著的独立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如果能彻底消除虚构实体的存在性,这个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样态,这个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彻底突破主宰性实体观念后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作为净化后的精神结构之认识对象,它就叫做“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您就是根据存在的这一样态成立“超越的存在本性”的另一个方面的。

  像对“生命是痛苦的”这一真理所作的理解那样,对于其他三条真理也可类似理解,像对佛陀教法中“四条真理”所作的理解那样,对于“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培养意志力的方法”、“引发未来一切善行和智慧的心理品性之涵育”、“五种良善心理品性的发掘”、“良善心理品性的深化和提高”、“智慧决择能力的开发”、“通向真理的八条正确生活道路”等等,对于上述种种修行观念,也应在三种存在本性 的学理框架下得到领会。

  根据我现在对佛陀一切教法的理解,那么,如果在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假借语言概念成立“使意识集中的方法”、“使意识集中的方法之功能”、“使意识集中的方法所消除的身心毛病”、“如何从精神分散状态过渡到精神集中状态”、“如何使精神集中的修行状态得以稳定”等等这一类事物 ,包括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它们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这样成立的事物特性一旦在意识中被实体化后,就叫做“意识处处计较所执著的实体存在样态”,佛陀就是根据这一样态成立“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的。意识虚构执著的独立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本身就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佛陀就是根据这一样态成立“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以及“超越的存在本性”这一方面的学理。根据我现在对佛陀教法的理解,那么我敢说,假若在意识处处计较处处执著的实体以之为依据的生命活动现象中,彻底排除独立实体的存在性,这个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样态,及在一切生命现象中突破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作为净化了的精神结构之认识对象,就叫做“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佛陀就是根据这一存在样态成立那“超越的存在本性”的另一个方面的。

  原典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密意语言甚奇,希有乃至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

  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①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或自性相,或差别相,假名安立为色蕴生、为色蕴灭、及为色蕴永断、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如于色蕴,如是于余蕴皆应广说;如于诸蕴,如是于十二处,一一处中皆应广说;于十二有支,一一支中皆应广说;于四种食,一一食中皆应广说;于六界、十八界,一一界中皆应广说。

  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苦谛,苦谛遍知,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衣②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如于苦谛,如是于余谛皆应广说。如于圣谛,如是于诸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中,一一皆应广说。

  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正定,及为正定能治、所治,若正修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净所缘,是名圆成实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一分胜义无自性性。

  注释

  ①行相:生命活动现象。

  ②“衣”,他本作“依”。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