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谈谈深入学习入中论

第七菩提心远行地

已说发第六心,今说第七发心。
颂曰:
此远行地于灭定 刹那刹那能起入
亦善炽燃方便度

宣说发第六菩提心之后,现在宣说第七发心。
此远行地菩萨对于第六地所得的灭定,能够念念入念念起,而且方便波罗蜜多最善炽燃或最极清净。这是第七地的成就特征。

入灭定者,谓入实际。说真如名灭,此中息灭一切戏论故。此第七远行地菩萨,于第六地所得灭定,刹那刹那能入能起。经云:“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证。”又此地中方便波罗蜜多亦最清净。当知唯由般若行相差别,名为方便、愿、力、智度,善择法时即是慧度,非余相故。

所谓入灭定,指入真如实际。把真如说为“灭”,是因真如中寂灭一切戏论的缘故。此第七远行地菩萨,对于第六地所得的灭定,能够刹那入刹那起。《十地经》说:“佛子!菩萨从第六地以来能入灭定,现在住七地中,能于一一心刹那中趣入灭定,也能于一一心刹那中从定中起,而不取证寂灭。”而且,第七地中方便度也极清净。要知道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唯一由般若的行相差别而分出的。般若是总说,方便、愿、力、智是分说。善能简择法就是般若度,不是其余相状的缘故。

第八菩提心不动地

已说发第七心,今说第八发心。
颂曰:
数求胜前善根故 大士当得不退转
入于第八不动地
又彼菩萨,数数为求胜过以前之善根,即当入于第八不动地,得不退转。

已经宣说发第七菩提心,现在宣说第八发心。
彼菩萨为了数数寻求胜过以前善根的缘故,就应当入于第八不动地,而获得不退转。

彼数数得胜前善根者,经云:“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排牵而去。若至大海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视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菩提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彼菩萨数数获得胜前善根的情形,如《十地经》所说:“比如乘船想入大海,没到大海时要用很多功力,推拉着船前进。如果到了大海,只要随着风的势力就能行进,不必假借人力。以至于在大海中一日的行程,没到大海时,即使经过一百年也比不上。佛子!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当他积集广大菩提资粮,乘着大乘船,到达菩萨行海时,在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于一切智智境界。这是他从前以有功用行,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也达不到的境地。”

颂曰:
此地大愿极清净 诸佛劝导起灭定
又此菩萨初发心时,所发百万阿僧祇等十种大愿,于此地中皆得清净,故此地中愿波罗蜜多最为增上。此不动地菩萨立为童真地。第九地时得法王子。第十地时得佛灌顶,如转轮王。

在第八地时,过去所发的大愿都得以清净。而且,诸佛劝导令他起于灭定。
此菩萨于一地初发菩提心时,所发的百万阿僧祇等十种大愿,在此第八地中都得以清净,所以在此地,愿波罗蜜多最极增胜。此不动地菩萨被安立为童真地。第九地时得到法王子位。第十地时得诸佛灌顶,犹如转轮王。

不动地菩萨入灭定时,诸佛世尊劝令起定。经云:“佛子!此住不动地菩萨,由本愿力故住此法门流。诸佛世尊,与彼起如来智,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胜义忍随顺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四无畏等不共佛法,汝今未得。汝应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复放弃如此忍门。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常现在前,种种寻伺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广说乃至“若诸佛世尊,不与此菩萨起一切智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

不动地菩萨在入灭定之际,诸佛世尊劝令他起定。经中说:“佛子!这类住不动地的菩萨,由本愿力的缘故安住此法门流中。诸佛世尊为使他发起如来智,作劝导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住于胜义无生法忍中是随顺佛法的。然而善男子!我等所具有的十力、四无畏等不共佛功德法,你现在还没证得。你应该为了成就这些功德,而勤加精进,也不必放弃如此的胜义忍门。而且善男子!你虽然得到这样的寂灭解脱,然而诸凡夫还没证得,他们身上常常出现各种烦恼,常常受到各种寻伺的侵害,你应当愍念这些苦恼众生。而且善男子!你应该忆念过去所发的誓愿。”经中一直广说到“如果诸佛世尊,不劝导这类菩萨发起一切智智之门的话,他们当时就会入究竟涅槃。”

由其如是起灭定故,颂曰:
净慧诸过不共故 八地灭垢及根本
已尽烦恼三界师 不能得佛无边德

由于八地菩萨如此起于灭定的缘故,颂中说:此菩萨的无浊净慧与诸种烦恼过失不共存的缘故,在八地时寂灭了一切烦恼垢染及烦恼根本的俱生种子。由于断尽烦恼,而成为三界师范。然而此时还不能证得诸佛无量无边的功德。

无分别智,如旭日东升。所有三界行,一切能感生死之烦恼,如同黑暗,及其根本皆悉消灭。此地菩萨由断彼烦恼故,为三界尊长。然于尔时犹未获得诸佛世尊之功德,为得彼功德故,复更精进。

八地获得无分别智自在,犹如初升的太阳,将所有如黑暗般的三界之行,一切能感召生死的烦恼,以及其根本的种子都无余消灭。此地菩萨由于断尽烦恼的缘故,成为三界尊长。然而在此地还没有获得诸佛世尊的功德,为了证得诸佛功德的缘故,还要更加精进。

经说:“彼时即入究竟涅槃。”故知此地已离三界欲,若未离欲定不能得究竟涅槃故。

前面引用的经中说:“彼时即入究竟涅槃。”从中可以了解,此地已经远离三界诸欲,如果没远离诸欲,就决定不能当即得究竟涅槃的缘故。

若此地菩萨已离三界欲,则生死永灭,如何圆满一切佛法耶?

有人提问:如果八地菩萨已经远离三界诸欲,永远灭尽了生死,就不会住生死中,那他如何圆满一切成佛的功德法呢?

颂曰:
灭生而得十自在 能于三有普现身
此地虽已灭除生死,然由证得十种自在,由此之力受意生身,能现种种身,故此菩萨圆满一切资粮,都不相违。

回答:虽然在八地断尽了一切烦恼,已经灭除生死,然而由于证得了十种自在,以这个力量受意生身,能在三有中现种种身相,因此,此菩萨灭除生死和在生死中示现圆满一切资粮并不相违。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十种自在,如经云:“得寿自在,于不可说不可说劫加持寿量故。得心自在已,于无量无数等持智观入故。得财自在已,能示现一切世界无量庄严具,庄饰加持故。得业自在,应时能现业果加持故。得生自在,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生故。得愿自在,于随所欲佛刹时分示现成佛故。得胜解自在已,能示现一切世界佛充满故。得神通自在,诸佛刹中皆能示现神通游戏故。得智自在已,能示现佛力、无畏、不共佛法、相好、正等觉故。得法自在已,能示现无边无中法门明故。”

十种自在的情形,如《十地经》所说:“得寿自在,能在不可说不可说的劫数中加持寿量,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故。得心自在,以无量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无量诸大三昧,游戏神通,无有障碍故。得财自在,能以无量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故。得业自在,能随诸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无障无碍故。得生自在,随其心念,能于诸世界中示现受生,无障无碍故。得愿自在,随所愿欲,于诸佛土中应时示现成等正觉,无障无碍故。得胜解自在,示现种种如来色身,演说妙法,遍满十方一切世界,无障无碍故。得神通自在,于诸佛世界中都能示现变化,神通广大,威力难量,无障无碍故。得智自在,能于一念中,示现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相好、成等正觉,无障无碍故。得法自在,有大辩才,能于诸法中,广为演说无边法门,无障无碍故。”

第九菩提心善慧地
已说发第八心,今说第九发心。
颂曰:
第九圆净一切力 亦得净德无碍解
第九地菩萨,力波罗蜜多最极清净,亦得四无碍解清净功德。谓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此中以法无碍解,了知一切诸法自相。以义无碍解,了知一切诸法差别。以词无碍解,善能无杂演说诸法。以辩无碍解,能知诸法次第相续无间断性。

已经宣说发第八菩提心,现在宣说第九发心。
第九地菩萨。以力波罗蜜多最极圆满清净为成就相,而且获得四无碍解的清净功德。所谓法、义、词、辩四无碍解。其中法无碍解,是了知一切诸法的自相;义无碍解,是了知一切诸法的差别相;词无碍解,是善能无杂乱地演说诸种法义;辩无碍解,是指堪能了知诸法,次第相续无有间断的体性,也就是辩说无尽的体性。

第十菩提心法云地
已说发第九心,今说第十发心。
颂曰:
十地从于十方佛 得妙灌顶智增上
佛子任运澍法雨 生长众善如大云
又此菩萨住十地时,获得十方诸佛灌顶。如经云:“又此菩萨证得百万阿僧祇三摩地已,最后名一切智智灌顶大三摩地而现在前。此三摩地才现前已,有大宝王莲花出现,其花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广说乃至“以满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莲花而为眷属,菩萨身量与其莲花正等相称。此三摩地现在前故,示坐宝王莲花座上,彼适坐已,十方一切佛刹诸佛众会,皆从眉间白毫相中,出大光明,入此菩萨而为灌顶。”又此菩萨智波罗蜜多最极清净。为欲生长世间善根稼穑故,任运降澍甘露法雨,犹如大云。

已经宣说发第九菩提心,现在讲第十发心的情形。
此菩萨住第十地时,获得了来自十方诸佛的灌顶。如经中所说:“此菩萨证得了百万阿僧祇三摩地后,最后名为‘一切智智灌顶’的大三摩地得以现前。这个三摩地刚现前时,就出现了大宝王莲花,它的量等同百万个三千大千世界。”广说乃至“以满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极微尘数莲花,作为大莲花王的眷属。菩萨的色身形量跟莲花的形量相称。以这个三摩地现前的缘故,此菩萨示现坐在大宝王莲花座上。他才坐上去时,十方一切佛刹的诸佛众会,都从眉间的白毫相中出大光明,同入在菩萨的顶中为作灌顶。”
再者,证得十地时,智波罗蜜多达到最极清净。菩萨以悲心,想要生长世间众生内心善根的稼穑,因此任运地降下、灌注甘露法雨,如同大云,也因此称为“法云地”。

已说发第十心,今说从第一菩提心起所得功德之数。
颂曰:
菩萨时能见百佛 得佛加持亦能知
此时住寿经百劫 亦能证入前后际
智能起入百三昧 能动能照百世界
神通教化百有情 复能往游百佛土
能正思择百法门 佛子自身现百身
一一身有百菩萨 庄严围绕为眷属
如经云:“既出家已,一刹那顷、瞬息、须臾,能证菩萨百三摩地。见百如来。彼佛加持皆能了知。能动百世界。能往百刹土。能照百世界。成熟百有情。能住寿百劫。于前后际各能入百劫。于百法门能正思择。示现百身。身身皆能现百菩萨眷属围绕。”

在宣说发第十菩提心的情形后,现在宣说从第一菩提心起,到十地以来,所得功德数量的情况。
首先说一地,如经中说:“初地菩萨发愿说:……已经出家后,在一刹那顷或瞬息须臾间,能证得十二种百功德:一、能证得菩萨一百种三摩地;二、能见到一百如来,而且彼佛加持都能了知;三、能震动一百世界;四、能往游一百刹土;五、能照了一百世界;六、能成熟一百有情;七、能住寿一百劫;八、能入前际一百劫;九、能入后际一百劫;十、对于一百法门能正确思择;十一、能示现一百个身;十二、每一个身都能显现有一百菩萨眷属围绕。”

颂曰:
如极喜地诸功德 如是住于无垢地
当得功德各千种
如发第一菩提心菩萨,所得功德皆是百数。即彼功德,发第二菩提心之菩萨,各得千数。

如同一地菩萨,所得功德的数量都是一百。这十二类功德,在证得二地时,每一类的数量都达到一千。
证得初地时,成就的是十二类百功德。证得二地时,成就的是十二类千功德,即此前的十倍。

又彼功德,于第三菩提心等五地时,颂曰:
余五菩萨得百千 得百俱胝千俱胝
次得百千俱胝量 后得俱胝那由他
百转千转诸功德
此中发第三菩提心之菩萨,当得百千所说功德。发第四心菩萨,当得百俱胝功德。发第五心菩萨,当得千俱胝功德。发第六心菩萨,当得百千俱胝功德。发第七心菩萨,当得百千俱胝那由他功德。

再说,这十二类功德的数量,在第三地、第四地、第五地、第六地、第七地等五地时,依次成就了百千功德、百俱胝功德、千俱胝功德、百千俱胝功德、百千俱胝那由他功德。
这里三地菩萨,当证得百千数的十二类功德;四地菩萨,当证得百俱胝数的十二类功德;五地菩萨,当证得千俱胝数的十二类功德;六地菩萨,当证得百千俱胝数的十二类功德;七地菩萨,当证得百千俱胝那由他数的十二类功德。

以上功德,计算俱穷,当以微尘而数,颂曰:
住不动地无分别 证得量等百千转
三千大千佛世界 极微尘数诸功德
菩萨发第八心,如所说功德,当得百千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

七地以上成就的功德数量无法用数字形容,应当用微尘数来叙述。也就是菩萨发第八菩提心,住于不动地,成就无分别智自在,对于前面所说的十二类功德,当证得百千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极微尘的数量。

颂曰:           
菩萨住于善慧地 证得前说诸功德
量等百万阿僧祇 大千世界微尘数
发第九心菩萨,所说功德,与百万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量相等。

发第九心的菩萨,对于前面说的十二类功德,证得了与百万阿僧祇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极微尘数量相等的功德。

颂曰:
且说于此第十地 所得一切诸功德
量等超过言说境 非言说境微尘数
菩萨发第十心,如上述功德,当得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刹微尘数。

菩萨发第十心时,对于上述的十二类功德,将证得不可说不可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极微尘数的功德量。

言且说者,显说功德之次序,谓犹不止此数。又此菩萨,颂曰:
一一毛孔皆能现 无量诸佛与菩萨
如是刹那刹那顷 亦现天人阿修罗

颂中说的“且说”,是显示宣说十地菩萨功德的次序。意思是,不但有以上所说的十二类功德数量,而且十地菩萨还有颂中所说的功德相。
在他的每一毛孔中,刹那刹那都能示现无量诸佛菩萨的各种差别相,而且在一一毛孔中,刹那刹那都能示现天、人、阿修罗等无量世间有情的相状。

发第十心菩萨,能无分别,于自身中一一毛孔,示现无量诸佛,各有无数菩萨而为眷属。刹那刹那,各现异相。又能于身一一毛孔,刹那刹那示现五趣有情,人等各异不相紊乱。亦字摄未说者,谓于应以帝释、大梵、护世、人王、声闻、独觉、如来等身而教化之有情,即能任运示现帝释等身而为说法。此诸功德差别,广如经说。

十地菩萨能应无量圣凡众生的根机,示现无数身相。
发第十心的菩萨,能无分别的同时,在自身一一毛孔中,示现无量诸佛的形相,所现的每一尊佛都有无数菩萨作为眷属。在每一刹那,都显现各种不同的相。又能在身体的每一毛孔中,刹那刹那示现五趣有情,所谓地狱、饿鬼、旁生、人、天等各种差别形相,互不紊乱。
颂中的“亦”字,含摄了没有说到的示现情况。也就是,对于应以帝释、大梵天王、护世四王、人中帝王、声闻、独觉、如来等身而教化的有情,就能任运示现帝释等身来给众生说法。诸如此类的功德差别,如经中详广宣说的那样。

思考题:

1、七地菩萨有哪些增胜功德?
2、解释以下八地菩萨的功德:
(1)数数获得胜前善根;
(2)愿波罗蜜多最极增胜;
(3)诸佛劝导令起于灭定;
(4)断除一切烦恼及其根本;
(5)虽灭生死,然由证得十种自在,于三有中现种种身。
3、九地菩萨有哪些增胜功德?
4、阐述十地菩萨得十方诸佛灌顶的情形。
5、一地菩萨获得哪十二类百功德?二到十地菩萨获得十二类功德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已说菩萨地功德,下略说佛地功德,由称颂门赞佛世尊。

已经说了菩萨十地功德,下面简要宣说佛地功德,由称颂门赞叹佛世尊。

颂曰:
如净虚空月光照 生十力地复勤行
于色界顶证静位 众德究竟无与等

如清净虚空中月光明照,十地菩萨获得了第十菩提心的明月,尽除一切障碍、黑暗。为了证得具十力的佛地,更复精进修行。此后在色界顶证得最寂静位,一切功德达到究竟,无与相等。

譬如明月,于净虚空中,能照耀一切众生。如是已得第十发心,净治能障佛法之黑暗,了知自身能得佛法,为得佛地故复更精进修行。由此精勤故,诸佛世尊唯于色究竟天得无上智。此地一切功德皆到究竟,以诸功德至此为极,最殊胜故。亦是无等,以无与此相等者故,更无过上者故。

譬如明月在清净虚空中,放出的光明能照耀一切众生。如是已得第十菩提心光明,净治能障佛法的黑暗,了知自己必能获得诸佛功德法,为了证佛地的缘故还要更加精进修行。以此精进的缘故,如同诸佛那样,唯一在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宫得到无上智。到此佛地一切功德都达到究竟,因为一切功德在这时到了究竟位,最殊胜的缘故。这也叫“无等”,没有与之相等的缘故,没有超过其上的缘故。

世尊于彼成正等觉时,一刹那顷即得一切智智。

世尊在色究竟天成无上正觉时,一刹那就证得了如实了知一切的智慧。

颂曰:
如器有异空无别 诸法虽别性无差
是故正知同一味 妙智刹那达所知
如瓶盘等器虽有差别,然彼上之虚空毫无差别,同无碍故。如是色受等法虽有差别,然彼上之真实义,无生为相,亦无差别。是故当知此真实义唯是一味,此复唯以一刹那智周遍了知。故佛世尊,唯以一刹那智而得一切智智也。

如同瓶子、盘子等器皿虽有各种差别,然而里面的虚空无丝毫差别,同以无质碍为相的缘故。与此类似,色受等法虽有相上的差别,然而它们的真实义,都以无生为相,没有差别。因此要知道,诸法真实义唯一是一味的,这也唯一以一刹那智周遍了知。所以,诸佛世尊唯是以一刹那智而获得了一切智智。

外问,颂曰:
若静是实慧不转 不转而知亦非理
不知宁知成相违 无知者谁为他说

外人问难说:如果无生的寂静是真实的,那这个智慧就毕竟不转。有生的行相,才有智慧缘它运转,既然诸法无生,就没有智慧来运转。智慧不转,还说能了知,这是不合理的。不了知哪里是能知呢?二者应成相违。既然自身不遍知,那谁能给其他众生宣说真实义呢?

既安立无生为色等诸法之真实义,又安立彼为可知,若时安立寂静为真实义,则于彼义,应许智慧毕竟不转。

既然安立无生是色等一切法的真实义,又安立这些真实义可以证知,如此一来,如果某时安立寂静是真实义,那对于无生义,应当承许智慧毕竟不转。

以若于不生为性之真实义,智慧转者,为以何行相转?由无行相,故于真实义,智慧应不转。若慧不转,则说决定所知不应道理。云何可说遍了知此耶?

为什么说智慧不转呢?
因为如果对于不生为体性的真实义,智慧运转的话,那是以哪种行相而运转呢?由于没有行相,所以对于真实义,智慧应当不转。如果智慧于真实义不转,那么说决定所知义就不合道理。怎么能说智慧周遍了知真实义呢?

若谓不知即是遍知真实义,亦不应理。何以故?若不遍知,宁是能知,应成相违。说不知为知互相矛盾。故不遍知,如何是知?

如果说不知就是遍知真实义,这也不合理。为什么呢?如果不遍知,哪里是能知呢?二者应成相违。说不知是知是互相矛盾的。所以,既是不遍知,如何是了知呢?

若无有心,则亦无知者,汝等谁复为他宣说,云我知真实义,如是行相,而令他了知耶?是故此说不应道理。

如果没有心,也就没有知者,你们哪一个又能为他人宣说,说我了知真实义的如是行相,而使他人了知呢?所以这种说法不合道理。

答彼。颂曰:
不生是实慧离生 此缘彼相证实义
如心有相知彼境 依名言谛说为知
此中若识随取彼相,即说此识了知彼境。如识生时带青行相,即说知青。如是此智生时,随取真实义之行相,即安立为知真实义。为显此智随取彼相,故曰:“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即依缘彼行相而立。

回答:这里就像识取境相,就说这个识了知彼境。比如眼识生起时带有青色行相,就说识了知青色。同样此智慧生起时,取无生真实义的行相,就安立为知真实义。意思是,虽然智慧没有自身之外的所缘相,然而智慧生起时带有真实义的行相,因此安立为知真实义。为了显示此智慧取真实义的行相,所以说:“不生是真实义,智慧现起时本身没有生,智慧以它明了无生的真实义,叫做证真实义。”就是依照智慧缘彼行相而安立的。

言“如心有相”等,是取共许之喻,如前已说。故由假名立为达真实义,实无少法能知少法,能知所知俱不生故。

颂中说“如心有相”等,是取自他共许的譬喻,就像前面已经说的那样。所以,这只是由假名安立为达真实义,实际没有少许法能知少许法,能知和所知都无生的缘故。

又汝说云:若无知者,谁复为他宣说真实义如是行相耶?

对方又说:如果没有能知者,又是谁为他人宣说真实义为如此行相呢?

今当解释,此智虽是不生,然于世间亦非不能显示真实,颂曰:
百福所感受用身 化身虚空及余物
彼力发音说法性 世间由彼亦了真

现在应作解释,此智慧虽然是不生,然而对于世间也不是不能显示真实。
诸佛由百福所感的受用身能宣说法要,使具器众生得以了知;由报身加持的化身,以及虚空、草木等其他事物,都能由它的力用发出音声,宣说法性,世间由此也能了达真实。

诸佛如来,住何色身现证法界?此身是由百福所感,具足不可思议种种身相,是诸菩萨受用法乐之因。即于现在仍说法要。如云:“曼殊室利!当知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由此百福所感色身,发出如来加持音声,世间堪闻如是行相正法器者,便能无倒了解真实。

诸佛如来,是住于何种色身而现证法界呢?这个色身是由修集无量福德资粮所感,具足不可思议种种身相,是诸菩萨受用法乐之因,称为受用身。现在仍然对大乘菩萨说究竟一乘的法要等。如《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所说:“如来今此说如是法,所谓不生不灭。妙吉祥!不生灭者,此说即是如来增语。”由百福所感的色身,发出如来加持的法音,演说诸法真实义,世间堪能闻受如是行相正法的法器之人,就能无倒地了解真实。

不但百福所感色身,即此加持之化身,发出显示诸法真实义之声音,世间由此亦能了解真实义。又非但化身,即如虚空,及余草木岩壁等物,虽无心心所,然由彼力,亦能发出声音,世间由此了解真实。

不但百福所感的报身能如实说法,使法器闻法了知,就连报身加持的化身,所发出的显示诸法真实义的音声,世间众生以此也能了解真实义。而且不但是化身,就像虚空,以及其余草木、岩壁等无情物,虽然没有心和心所,然而由化身的力量,也能发出法音,宣说诸法真实,世间众生也能由此了解真实义。

诸无心心所法,现在既无分别作用,云何能为说法之因耶?

有人提问:既然成佛时没有心心所法,现前没有分别发起的作用,怎么能成为说法之因呢?

当举外喻以明斯义。颂曰:
如具强力诸陶师 经久极力转机轮
现前虽无功用力 旋转仍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 现前虽然无功用
由众生善与愿力 事业恒转不思议

这里举外物的譬喻显明这个意义。
譬如世间具有强力的陶师,经过长久时间极力地转动机轮,此后,陶师现前虽不起转动机轮的功用力,而机轮旋转不停,仍可成为制造瓶等的正因。如是诸佛住法性身成正等觉时,如同摩尼珠和如意树,现前虽然没有分别的功用,然而由众生善根成熟,应从佛处听闻正法,以及由诸佛往昔做菩萨时所发大愿牵引的力量,诸佛事业恒时运转不息,不可思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由何力故,虽无分别,而能称其所化机宜,饶益无边诸有情界?谓诸菩萨昔发大愿:如佛世尊现无分别,犹摩尼宝及如意树,随其所宜饶益众生。安住法界刹那不动,教化众生而不失时。愿我亦能如是。由此愿力,与诸众生堪闻是法善业成熟,故有如是事业差别。由是当知,现前虽无功用,而能宣说法真实义,饶益有情。

是由什么力用,虽然现前没有分别,却能称合所化众生的机宜,饶益无边诸有情界呢?
诸佛因地做菩萨时曾经发大愿说:如同佛世尊现前无分别,犹如摩尼宝如意树般,随其所宜而饶益众生,然而佛自身安住法界刹那不动,教化众生从不失时,愿我也能如是证到。由这个本愿的力量,以及诸众生堪闻此正法的善业因缘成熟,两缘和合的缘故有如是的事业差别。由此要知道,诸佛现前虽然没有分别功用,但能够宣说诸法真实义,饶益有情。

今当说佛法身。

以下宣说佛的三身差别。首先说佛的法身。

颂曰:
尽焚所知如干薪 诸佛法身最寂灭
尔时不生亦不灭 由心灭故唯身证
智慧自性身,尽焚一切如同干薪之所知。所知既不生,其具不生行相之智,即是诸佛法身。是故经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智慧自性身焚尽了一切如干柴般的所知。所知既然不生,具有不生行相的智慧,就是诸佛的法身。因此《能断金刚经》说:“应谛观佛安住的法性,就是导师佛的法身,法性不成为识的所取,因此世人无法了知。”

尔时法身不生不灭,依此故云:“曼殊室利!当知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由于此智真实义境,诸心心所毕竟不转,故依世俗立为唯由身证。

那时法身不生不灭,以这个缘故经中说:“曼殊室利!要知道不生不灭,就是‘如来’一词的涵义。”由于对此智慧真实义境,一切心和心所毕竟不起,因此只是依于世俗名言,安立唯一由报身证真实义。
其次宣说报身或受用身。

颂曰:
此寂灭身无分别 如如意树摩尼珠
众生未空常利世 离戏论者始能见
若身现证此真实义,即说彼身为寂灭性,由其永离心心所故。性虽寂灭,然能饶益有情,故云:“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义谓此身虽无分别,如如意树及摩尼珠,亦为成满所欲之因。

如果报身现证此真实义,就说彼报身是寂灭的自性,因为它永离了心和心所的缘故。虽然体性寂灭,然而能饶益有情,所以颂中说:“无有分别,犹如如意树和摩尼珠。”意思是,此身虽不起分别,然而就像如意树和摩尼珠,也成为成满有情所欲的因,称为“受用身”。

此身为利世间故,尽未来际常住于世。言常者,表久远住。是故当知,生死未空,虚空未尽,诸佛恒以此相饶益有情,安住世间。

此受用身为了利益有情的缘故,尽未来际常安住世间。所说的“常”表示久远常住。因此应当知道,乃至生死界未空尽、虚空未穷尽之间,诸佛恒时以此受用身饶益有情,安住在世间界。

又此百福相好庄严之身,唯诸菩萨已离戏论,久修福智二种资粮,证得无垢净慧镜者,始能现见。有戏论者,则莫能见。

而且,这种百福相好庄严的报身,唯有已经脱离戏论,长久修集福慧二种资粮,证得如明镜般无垢智慧的地上菩萨,才能现见,有戏论的凡夫、声闻、缘觉等则不能见。
最后宣说等流身。

余等流身,或从法身起,或由色身之力而起。唯以调伏众生因缘而起。

此外的等流身,或者从法身现起,或者由色身的力用而起。它唯一顺应调伏众生的因缘而现起。

为显此身威力差别亦不可思议,颂曰:
能仁于一等流身 同时现诸本生事
自生虽已久迁灭 明了无杂现一切

为了显示此法报等流果报身的威力差别也不可思议,颂中说:能仁在一个等流身中,能同时显示无始以来的无量本生事,虽然自己的本生事迹久已迁灭,然而还能明了、无杂、任运地显示出来。

未得一切智智之前,无始以来自本生事,虽皆久已迁灭,然为显示彼一切故,便能同时于一等流身中,明了无杂任运示现一切本事,如明镜中现众色相。

在得到一切种智以前,无始以来自己一生一生的事迹,虽然早已迁谢、灭去,然而为显示一切过去事迹的缘故,能够同时在一个等流身中,明了、无杂乱地任运示现一切本生事迹,犹如明镜中现无量色相那样。

又佛往昔行菩萨行,于何所,为何事,如何行,如是一切皆能于一身中任运示现。

而且佛往昔行菩萨行时,在哪一处所,作哪种事业,以何等方式行持,这一切都能在一个等流身中任运示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颂曰:
何佛何刹能仁相 诸佛身行威力等
声闻僧量如何行 诸菩萨身若何等
演说何法自若何 如何闻法修何行
作何布施供佛等 于一身中能普现
诸佛世尊昔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供事何等诸佛世尊,于何等佛刹,以吠琉璃宝、玛瑙宝、帝青宝、颇胝迦宝为地,宝树围绕,纵横相等,其中有情差别庄严,诸佛世尊示现降生等相,于一身中皆能示现。

诸佛世尊往昔行持布施波罗蜜多时,曾供养奉事过哪些佛;是在哪些佛刹中,那里以吠琉璃宝、玛瑙宝、帝青宝、颇胝迦宝等为大地,周围有宝树围绕,长宽相等;那个刹土里的有情有何种差别庄严,相好、音声、受用等如何;诸佛又是如何示现出胎、修行、成道等事业相。这些往世的事迹在自己一个等流身中都能示现。

又彼诸佛世尊,身行之殊妙威力。及彼声闻僧众,数量若干,如何修行,法随法行,乃能成彼声闻僧伽。又彼诸佛之佛刹中,诸菩萨众,相好严身形量具足,如何受用衣食卧具等事,演说何法,为说一乘抑说三乘。如是一切,于一身中皆能示现。

而且,自己过去世供奉的诸佛众会中,主尊和眷属的状况,也都能在这个等流身中示现。
那些诸佛世尊的身形、殊妙威力如何;他座下声闻僧众的数量有多少,他们如何修行,法随法行,而能成就彼声闻僧伽;另外,彼佛的佛刹里有多少菩萨众,他们如何以相好严饰色身,形量具足,如何受用衣服、饮食、卧具等事,在会中演说何等正法,为众生说一乘还是三乘。诸如此类的一切,在一个等流身中都能无余示现。

又于尔时自身若何,为生婆罗门等何等种姓,成就何等色身智慧,为是在家,为是出家。听闻法已,为受有余学处,或无余学处,修何种行。以何衣食庄严具等,供养诸佛世尊及彼声闻菩萨,经几久时,供几许量。如是一切于一身中皆能示现。

而且,当时自己是何种情况,生在婆罗门等哪种种姓之家,成就了怎样的色身和智慧,当时是在家还是出家;听闻佛法后,受的是满分学处还是非满分学处,修的是哪种行;以什么样的衣服、饮食、庄严具等,供养诸佛和声闻、菩萨们,供养了多长时间,供养的数量是多少。诸如此类的一切,都在一个等流身中无余示现。

如说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本事,颂曰:
如是持戒修忍进 禅定智慧昔诸生
彼等无余一切行 于一毛孔亦能现
此接前颂“于一身中能普现”句,显往昔所修六度诸行,皆能于一身中普现。又非但能于一身中普现一切,即于一毛孔中亦能普现一切诸行。

就像上面说的修行布施波罗蜜多的本生事迹那样,其他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过去世所修六度诸行的本生事迹,这一切都能在一个等流身中普现。而且,不但能在一个等流身中普现,就连在一个毛孔里,也能普现一切诸行。

又非唯能现自所修行,颂曰:
诸佛过去及未来 现在尽于虚空际
安住世间说正法 救济苦恼众生者
彼初发心至菩提 一切诸行如己行
由知诸法同幻性 于一毛孔能顿现

不但能现自身往昔修行的情景,而且对于过去、现在、未来,尽虚空际安住世间、宣说正法、救济苦恼众生的诸佛,他们从初发心直至成就无上菩提之间所作的一切修行,犹如(在一毛孔能现)自己的修行那样,在一毛孔中都能顿时无余现前。这一点由了知诸法如幻能得到信解。

且如通常幻师,唯以咒力,尚能于自身中示现种种物相,何况诸佛世尊与诸菩萨,已知诸法本性与幻事性全无差别,岂不能现?谁有智者仍不能解或反生疑?是故智者当由此喻增上信解。

就像一般世间的幻师,唯一以持咒的力量,尚且能在自身中显现种种器情世间的现相,何况诸佛世尊和诸菩萨,已经彻知诸法本性与幻事自性无别,哪有不能显现的呢?哪个有智慧的人还不生信解或反而狐疑不信呢?所以,智者应当由此幻师的譬喻增上信解。

如自诸行与诸佛行,于一毛孔皆能顿现,颂曰:
如是三世诸菩萨 独觉声闻一切行
及余一切异生位 一毛孔中皆顿现

如同自己往昔所行和诸佛所行,都能在一毛孔中顿时显现那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菩萨、独觉、声闻的一切修行,以及其余一切异生位的行为,也能在一毛孔中顿时无余呈现。

思考题:

1、佛的智慧如何遍知真实义?佛如何为世间宣说真实义?
2、解释佛的法身、受用身、等流身的圆满功德。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五种神通者,谓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三千大千世界劫火炽然,其水能灭。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其身自在乃至梵世,是为神足通。”

接下来讲到三地菩萨证得五神通的情形。所谓得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神足通的成就状况是,此菩萨已经获得了无量神通威力,能震动大地,以一身化为多个身,多个身合为一身,或隐没或显现。对于石壁、山峦等去来无碍,如同在虚空中行进般。又能在虚空中结跏趺坐,就像飞鸟一样。而且四大也不成障碍,入地如入水中,行水中如行于大地。还能从身体里发出烟焰,就像大火聚那样。又能从身中降下大雨,犹如大云。当三千大千世界被劫火烧得一片炽然时,以神通所降的水能够熄灭。日月悬在空中,此菩萨有大威力能用手摸触日月。他色身自在,能一直行于梵天,这就是神足通。

“又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若近若远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等声亦悉能闻,是为天耳通。”

而且,此菩萨获得了超过人耳的清净天耳,能普遍闻到人天世间或远或近的所有音声。下至于蚊虫、牛虻、苍蝇等细小的声音,也都能清晰地听到,这是天耳通。

“又此菩萨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所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有嗔心离嗔心,有痴心离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略心非略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过心非有过心,粗心如实知粗心,非粗心如实知非粗心。如是以他心智知众生心,是为他心通。”

而且,此菩萨成就了如实了知其他众生心的他心智力。众生心中有贪心,能如实知道有怎样的贪心;众生心中远离贪心,也如实知道他远离贪心。像这样,众生心中有何种嗔心,或远离嗔心;有何种痴心,或远离痴心;有什么烦恼心,或远离烦恼心。或者众生心中起的是狭小的心、宽广的心、宏大的心、无量的心。或者众生心识的状态是昧略不清楚的心,或是非昧略很清楚的心;是处在心系一缘的定心中,或是处于非定心而散于尘境中;或是已经成就解脱心,或是非解脱心;或是有过失心,或者无过失心。众生起的是粗分的心,就如实了知是何等粗分的心,如果是非粗分的心,也如实了知是哪种非粗分的心。像这样,以他心智能如实了知众生内在的心行,这是他心通。

“又此菩萨念知无量宿命差别,所谓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千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

而且,此菩萨能忆念了知无量宿命中的各种现相差别,所谓能忆念了知前一生、前两生、前三生、前四生,乃至前十生、前二十、前三十,乃至前百生、千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乃至过去的成劫、坏劫、成坏劫,乃至无量的成坏劫。这些极久远的过去世,都能一一地清晰回忆。

“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久住,如是苦乐。我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如是形状,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如是过去无量差别,皆能忆念,是为宿命通。”

这种忆念对于大小各种细节都历历现前。那就是,我曾经在某个地方,当时姓什么,叫什么,生在什么种族里,当时受用什么样的饮食,活了多少岁,或者多久地安住世间,在那一生中有什么样的苦乐遭遇。我从那里死去又转生在某处,从某处死去又生在此处。是怎样的形状,怎样的相貌,怎样的语言、音声。像这样,过去世的无量差别情形,都能清晰地回忆,这是宿命通。

“又此菩萨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若彼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贤,具足邪见,及邪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堕恶趣生地狱中。若彼众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谤贤圣,具足正见,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生善趣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

而且,此菩萨成就了超过人眼的清净天眼,能见到极广大范围里众生的各种显现状况。也就是以清净天眼能见到诸众生类受生时、死亡时各种的现相情形。比如他显现的是端严的色相,或是丑陋的色相;他随业生到了善趣,或者堕入了恶趣。如果那些众生已经完成了身体的恶行、语言的恶行、心意的恶行,或者诽谤圣贤,具足邪见和邪见的业因缘,身坏命终一定堕入恶趣,生在地狱中等的情形都如实见知。或者另一类众生完成了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他不诽谤圣贤,具足正见和正见的业因缘,身坏命终一定生在善趣诸天当中,这些也都如实知见。这就是天眼通的境界。

“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生,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志愿力而生其中。以此菩萨善巧方便修其心故。”如是当知此地菩萨成就禅定神通。

此菩萨也成就了各种禅定的功德,对于诸多三摩地能够随意出入。然而不是随着业力受生,只是依随能满足自己所修行的菩提分处,以愿力而生在诸众生界。这是由于此三地菩萨善巧方便善修自心的缘故。
应当像这样了知此地菩萨已成就了禅定和神通。

云何能尽世间贪嗔,及字亦摄能尽愚痴。如经云:“此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是菩萨住此发光地,邪贪邪嗔及以邪痴,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灭,于此地中,悉得断除。”如是当知此菩萨,贪嗔痴烦恼皆悉断除。

三地菩萨如何能断尽世间的贪嗔以及愚痴呢?这种证德的情形就如经中所说:此三地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都是由因缘而有,由此先灭除了见的系缚,接着一切五欲的系缚、色的系缚、有的系缚、无明的系缚都转而微薄。这位菩萨住在发光地中,那些邪贪、邪嗔、邪痴,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息灭,一旦证得此地,全都得以断除。像这样,要知道此三地菩萨,一切贪嗔痴烦恼都得以断除。

云何能坏世人之贪欲。如经云:“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明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如是当知此菩萨能摧坏世人所有贪欲也。

在叙述了三地菩萨成就自利功德后,接着又说到他有殊胜的他利功德,能摧坏世人心中的贪欲。这种情形如何呢?如经中所说:佛子!这叫做菩萨第三发光明地。菩萨安住此地,多数示现做忉利天王,能够以方便使得诸众生舍离贪欲。像这样要了解此三地菩萨有能力摧灭世人心中的贪欲。

如是已说菩萨住第三地能得清净安忍波罗蜜多、禅定、无量、等至、神通,及断除贪等。今当宣说初三波罗蜜多之所依差别,资粮自性,成办何果。

像这样已经宣说了菩萨住第三地时,能得到清净安忍波罗蜜多、诸多的禅定、四无量心、四等至、五神通以及断除贪嗔痴,能使众生舍离贪欲等。之后现在要宣说布施、持戒、安忍前三种波罗蜜多的所依差别。也就是,主要行持前三度的身份是在家人,前三度主要属于福德资粮,以及能成办佛的色身果。

颂曰:
如是施等三种法 善逝多为在家说
彼等亦即福资粮 复是诸佛色身因

布施、持戒、安忍这三种法,善逝如来多数是给在家人宣说的。这些也是福德资粮所摄,而且是成为诸佛色身的因。

虽诸菩萨皆是施等之所依,然有在家出家二类,故说差别。其中在家菩萨较易行施等三法,出家菩萨较易行精进静虑般若,然非不能修余行。成佛之因有二资粮,谓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即前三波罗蜜多,智慧资粮即静虑般若,精进是二种资粮之共因。福德资粮即佛百福庄严微妙色身之因,智慧资粮即无生相法身之因。

虽然一切菩萨都是行持布施等的所依,但在身份上又有出家和在家两类,因此宣说行持重点的差别。其中在家菩萨由于处在世间境缘中,比较容易行持布施、持戒、安忍三法。出家菩萨比较容易行持精进、静虑、般若后三度,然而并不是不能行持此外的其他修行,只是就主要而言。
成佛的正因有两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福德资粮指前三种波罗蜜多,智慧资粮指静虑和般若,精进是两种资粮的共因。福德资粮,是成就佛百福庄严微妙色身的因素,智慧资粮,是现前佛无生相法身的正因。

今由宣说所依等殊胜门,结说第三地菩萨。
颂曰:
发光佛子安住日 先除自身诸冥暗
复欲摧灭众生暗 此地极利而不嗔

现在由宣说所依等的殊胜门,最后结说第三地菩萨的境界。
发光地菩萨,如同住于日轮的光明性中,首先除遣了本地能障的各种无知冥暗,而且想摧灭其他众生得证第三地的痴暗而宣说第三地的行相。第三地虽有极明利的光明,然对于其他有过失的众生不起嗔恚。

发光地佛子如住日轮,自身所有能障碍生此地之无知冥暗,此地正生时即先除灭。复由欲摧灭他人障生第三地之暗,宣说此地行相。由此菩萨已摧除能障功德之过失黑暗,光明极利如同日轮,然于犯过众生不生嗔恚,以于安忍善修习故,由大悲心润相续故。

发光地的菩萨如同住于日轮的光明体性,日光前必定不住黑暗,同样在发光地佛子的智慧前,自身所有能障碍生起三地的无知冥暗,在此地正生的同时就首先得以除灭。而且此地菩萨想摧灭他人心中障碍生起第三地的愚暗,而为他宣说此第三地的行相。由于此三菩萨已经消除了能障碍功德的过失黑暗,光明极为明利,犹如日轮,然而对于犯过众生不生嗔恚,因为此地菩萨对于安忍善为修行的缘故,由于大悲心滋润相续的缘故。

第四菩提心焰慧地
今以精进波罗蜜多较布施持戒安忍波罗蜜多增胜门中,明第四发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