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观经精华导读】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

十六观之十六——下品生观之下品下生

净界法师

    壬三、下品下生

  标名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

  正示:

  正明生因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那么下品下生的人,他作不善业,有很多的重大过失,比方说五逆十恶──五逆:在整个有为的造罪里面是最重的,就差没有毁谤正法而已,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合和僧;十恶业是身三、口四、意三,他不但是造重大的五逆十恶罪,乃至于具诸不善,有很多身口意的过失。那么这个愚痴颠倒的众生,以罪业之故,应堕恶道,经历多生多劫无间地狱的痛苦。《楞严经》说:造五逆的重罪是要堕无间地狱的。

关于无间地狱我们解释一下:无间地狱又叫阿鼻地狱,是说这个人造的罪业太深了,在所有地狱里面是最重大的。为什么叫无间呢?它有五种的无间:

  第一个、趣果无间。就是这个重大罪业的人,临终的时候没有经过中阴身。世界上有两种人死的时候,不用经过中阴身:第一个大善之人,他的善根很快成熟,临终的时候正念又很清楚,来生要去哪里也很明确,所以不需要经过中阴身,直接从临终的正念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大善之人没有经过中阴身的停留。第二种人是大恶之人,他是临终的时候直堕阿鼻地狱,没有经过中阴身。那么一般人,他的中阴身是七天一死,七七四十九最多四十九天一定要投胎。那么堕无间地狱的人,他趣向果报是瞬间的。

  第二个、身形无间。这是说地狱众生之身形与地狱之大小相同而无间隙,地狱有多大,你身形就多大,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感觉,身形无间。

  第三个、受苦无间。所受的痛苦没有休息的,其他的地狱受完苦,有暂时的休息,这个无间地狱,从白天到晚上从来没有休息,它的痛苦是相续的。

  第四个、命根无间。这个人一天当中万死万生,死了之后一阵清凉风吹过来,他又醒过来,醒过来继续受刑,那么折磨到死,之后又醒过来,所以他的命根无间。

  第五个、经劫无间。他经历的时间也是没有间断,这个地狱已经结束了,还要转生到其他地狱去。

  虽然这个人造了五逆罪,当然是要堕入无间地狱,但是这个人有善根,所以临终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第二段: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像这样造五逆十恶的痴人,临命终的时候,这个人也是有福报力,遇到了大乘的善知识,为他宣说三件事情:

  第一个种种安慰,善知识先安慰这个人。因为这个人造了罪业,临终肯定会躁动不安,非常的恐怖、不安。那么他是怎么安慰呢?古德解释说:应该是开导他──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虽然造恶业,但是真如本性并没有失掉,引导他去忆念真如─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先把他的心安定下来。

  第二个为说妙法,这个妙法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力不可思议。看后面的经文,应该是赞叹──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忆念一句佛号,就能够总持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名以召德。

  第三个要他实际付出行动,赶快忆念佛陀─教令念佛。

  此时,这个人为痛苦所逼迫,罪业已经起现行,来不及忆念佛陀了,善知识告诉他说:如果你不能忆念佛的功德、不能忆念佛的光明,没关系,你就称念佛号。这个临命终人,在紧急情况,至诚恳切的称念佛号,念念相续,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那么在称念佛名的过程当中,念念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个地方,生命的反转是来自于临终善知识的开导。对于临终的开导,我们也跟大家说明一下。那么临终开导,讲得最完整的就是印光大师,他提出临终三要:

  首先,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你最好对这个亡者要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一定要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尤其是厌离娑婆更难,因为他在娑婆世界待太久了。

  如果说这个人是福报很大的人,今生快乐的时间多、痛苦的时间少,那么他临终一定会贪恋娑婆,这时候你用无常观来对治,无常观是专门对治这些福报大的人──人世间本来就是暂时的、缘生缘灭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长久的,你现在因缘结束了,不要老是活在过去,你要往前看,要活在未来,来生去哪里比较重要,不能再回忆了,要赶紧往前走!所以要是遇到福报大的人,他肯定是舍不得放下今生,必须用无常观破他的执着。

  但相反的,如果这个人一生当中,身体也病痛、子女也不孝,受诸痛苦,他今生的痛苦吃得很多,那不要用无常观了,直接用苦谛观,跟他说:你今生吃了这么多苦,来生还要走一次吗?直接用苦谛观来开导他,让他往前走。

  如果这个人他今生有重大的罪业,那只有一个方法,先讲无生──观业性本空。我们看善知识的开导,遇到罪重的人都是先开导无生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业也是因缘所生法,你要先把罪业放下,到极乐世界再去处理,这个时候不能再忆念罪业了,应该忆念真如本性,先把生命归零,今生做对做错都要放下,先找到你的家。让他安住在一念清净本性,这是针对临终造罪很重的人。总而言之,你要善巧开导安慰,让他对极乐世界提起信愿。

  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以印光大师的意思分成三班,一班念两个小时换班,断气后开始算起念八个小时。

  第三个,切忌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临命终的人,是在床上往生也好、在椅子上往生也好,他是什么样的姿势,你都不要去动他。不要说要把他弄好看一点,不要这样,你多事,因为你一搬动,对他来说会产生干扰。所以不要去搬动、也不要在他面前哭泣,免得破坏他的正念跟善根。临终的人最怕起攀缘心,《楞严经》说:一念动,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你!他好不容易把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已经给他善巧开导、佛号也相应了,这个时候他刚进入弥陀的光明,如果你在他面前哭泣,又让他从佛号里面出来,就开始仁者心动,那前面的开示通通白费了。所以你要哭泣就到隔壁去,不能在他面前哭泣。

  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的第四十页第四行,说: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莲华中。后面都有讲到一念顷、一瞬间,就是说临终的正念,必须有两个条件才能够成就往生:第一个无间念─相续,中间不能有妄想插进来。第二个无后念,临终一念,蓦直而去,永无后念。换句话说:这个正念,要一直相续到往生才可以,中间不能有人来破坏他的正念,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必须是无间念、无后念,这是往生的两个重要条件。

  看最后一段,往生之后的情况: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临命终人,他在临终的时候,应该是地狱之火也现前了,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开始回光返照──忆念真如本性、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心中的正念现前,整个攀缘心通通放下,不动了。一方面消除重罪,一方面见到了弥陀的功德现前,他见到金莲华,就像太阳一样大,安住在这个人的面前,很清楚分明的现前,这时候,于一念顷就往生到极乐世界。

  华开迟疾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往生到极乐世界,先待在莲华当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这个时间也不算短,但是在极乐世界的莲华中,没有生老病死的折磨,身心安乐,就在那个地方修学佛法。

  华开得益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总结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满十二大劫,莲华开了之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来开导诸法实相。所谓诸法的真实相,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以无生的智慧观察业性本空,来灭除他的生死重罪。这个人听了之后,起大欢喜;就是这个人业障已经消除了,所以会法喜,即发无上菩提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总结:这是下三品往生,第十六观。

  下品下生者,以世间的标准,算是一个最大的恶人,造了五逆十恶罪。我看古德的批注上说:大乘经典有很多不思议的境界,但是读完大乘经典,最让你感到震撼的是《观经》的下品下生。他不是觉得不思议,而是觉得很震撼,这个人造了这么重大的五逆十恶,竟然临终一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忆念佛号,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以十法界来说,这个人等于是从最底层的地狱法界,直趣到佛法界。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等于是成佛,你永远不退转,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成佛而已,不可能再堕落到凡夫,也不可能堕到二乘。所以观经的下品下生,等于是从地狱法界,直接把他拉到佛法界去,令人不可思议。那么这当中是什么理由呢?我们等下一堂课,再把它说明清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都不是一般人哦!

净界法师

    上一堂课讲到下品下生。

  善导大师对于观经的九品,他认为这九品差别是如何形成的?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以善导大师的看法,事实上九品往生的行人,都是具足大乘善根、净土善根的人。

  什么叫大乘善根?就是这个人懂得正念真如,因为经常的忆念──真如本性本自清净,所以知道生命本来是没有烦恼的。本来没有这个观念很重要,如果我们本来就有烦恼,那问题就很严重了,我们就很难超越它的系缚。所以我们看《楞严经》说:即便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生死中打滚这么久,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犹如虚空这么多,凭什么在临终的时候,短短的时间里忆念佛陀就能够往生?因为它本来就没有!

  我们的真如本性──本自清净,没有烦恼、没有罪业、没有生死的果报,完全是一念的妄动,然后把这些事情虚妄的创造出来,所以我们修行只是还他一个本来面目而已。这事本来没有,是自己捏造出来的,就像做梦一样,梦里明明有六趣,你在梦境当中看到很多情境,醒过来什么都没有,做梦前没有、醒过来也没有,这中间只有过程,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如此而已。

  本来就没有这个思考,对于大乘行者,特别是临命终人非常重要。正念真如,这个就是你的善根,你有这样的觉悟、这样的思想,对你生命的反转力量越大!

  你看有些人,同样有这样的烦恼跟罪业,但是他很快就能从烦恼中跳脱出来,有些人却依旧跳脱不出来,就是善根不够。烦恼一活动起来,一定把他折腾得精疲力竭,要拜几部的八十八佛、持多少咒,才有办法慢慢慢慢的消减。有些人一念之间转过来,就跳出来了,善根深厚!好比狮子奋迅三昧,狮子王奋起之时,其势迅速勇猛,水沟再怎么宽,它一下子腾空就跃过去了。所以在处理障碍的时候,你的善根很重要,般若善根栽培得深厚,就容易超越这些障碍,这就是大乘的善根。

  其次,是对阿弥陀佛强烈的皈依──净土的善根。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你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真实的顺从本愿,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把所有的妄想、执着通通放下,身口意全交给阿弥陀佛,看你有没有这种决心,这也是一种善根。这个不是盲目,而是一种智慧的胜解,必须长时间的学习才有办法做到。对于佛陀的信任,就是把你的身口意全交给佛陀、交给阿弥陀佛,那不是冲动,是从智慧的学习,而得到坚定的理解,发自内心的信仰与愿望,这也是善根。

  你看有些人偏于空性,大乘善根强,就像《中观》的学者,他就是观一切法空,但是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偏于有相的人,他容易执着,就很难正念真如。净土宗是又要观一切法空,安住真如,又能够从空出假安住佛号,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真空妙有。所有善导大师才说: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都是大乘善根具足、净土善根也具足。

  那为什么有些人是上品,有些人是下品?但以遇缘不同。有些人刚开始学佛,就亲近大乘道场、学习大乘佛法,就能够把他过去的善根启发出来,走上大乘之路。有些人因缘不好,从小就没有遇到佛法,所以善根暂时被遮蔽了,就造业了;等到临命终时,才遇到善知识为他开导,是这样子。善导大师认为这些人通通具足善根,只是一时的因缘不同,而产生九品的差别,这是善导大师的看法,这种看法和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下品往生的,没有一个人是毁谤正法的!

净界法师

    最值得我们去关心的是下品下生造五逆十恶的众生,他是临终的时候,才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识,为什么在这么短时间当中,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反转呢?正如智者大师在《观经疏》上说:云何临终少时心力,能胜终生的造恶?那么知礼大师(他取天台智者大师的《观无量寿经疏》极力研究其中深奥的义理)约猛力心解释说这当中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遇值善友:因为他福报大,遇到善知识;善知识有方便力,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幸遇善知识从旁的开导。

  第二个、为苦所逼:通常没有善根的人遇到痛苦,就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但是有善根的人遇到痛苦,会开始去回光返照、自我反省,就会把善根激发出来。

  他在痛苦的逼迫之下、又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就让他完全的相信──随顺大乘的法流、随顺净土的法流,然后光明的心马上现前,他就往生了,是这个意思。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综观下品下生造了五逆十恶,这个人非心性之极致,弥陀之大愿,持名之奇勋,何以有此!是说这个人造了五逆十恶还能够往生,那岂不就是:心性的功德显现、弥陀大悲的愿力加持、乃至于念佛的这种功德力!最后会归到三力──心力不可思议,他这一念心跟真如相应了,法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三力不可思议,而产生反转。

  不过,这地方我们要注意:我们看《观经》下品往生的,虽然全都是造恶业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毁谤正法。换言之,你的身口意可以有过失,但是不能邪知邪见。如果你心中充满邪知邪见,那就没办法得到法益了,开示也没有用,所以破戒还有救,破见就完了,无法成道!

  如果你有一些过失,那么你临终的时候至诚忏悔,都还可以反转;但是你邪知邪见,你就不受教化,这时候就没办法了;所以《观经》的下品,必须远离毁谤正法这方面的过失,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生命是我们自己画出来的,当然也可以把它擦掉重画!

净界法师

    乙二、明利益

  乙二说明它的利益。佛陀讲完《观经》之后,有哪些人得到利益?我们看当机众所得之利益,有三个层次:

  证无生忍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

  最上品的是韦提希夫人,因为她大乘善根深厚,所以世尊宣说十六观行跟九品往生之后,韦提希与五百侍女,当下都见到极乐世界的广长之相。其实在说法之前,佛陀曾经显现给她们看,但是那时候不是那么的广大、详细,听完《观经》之后,所见的更加庄严,而且还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庄严之身,于是心生欢喜,叹未曾有,便豁然大悟,逮无生忍。这是指韦提希夫人成就了无生法忍,韦提希夫人的善根也是不可思议。

  成就往生

    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

  而且这五百侍女都发无上菩提心,发愿往生到极乐国土。世尊为她们一一授记,将来皆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之后,能够成就诸佛现前三昧,在定中经常能够见佛、听闻佛法,即便这个人没有生长在佛世,随时都能跟佛陀见面请法。

  发无上心

    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无量诸天,闻佛说法,也都发起无上道心。

  换句话说,大众听完了观经之后,有两种情状:第一个,不能够修习理观的,知道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无比殊胜,对比娑婆世界的过失,从事相的对比而发起菩提心、生起愿往生的心,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从观经当中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本来清净的,本来清净怎么有十法界?生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你作错误的想象、作五欲的想象,你把三恶道创造出来;你是作一些人天善法的想象,你把人天安乐的果报创造出来;你在生命当中经常作苦、空、无常的想象,你把偏空涅槃创造出来;你经常生起菩提心、六波罗蜜的想象,你把佛菩萨的法界创造出来。所以生命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这样子,后来因为仁者心动,看你往哪个方向动,往好的方向动,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往坏的方向动,叫做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

  所以《华严经》上说: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工画师,可以画种种五蕴现象。生命是你自己画出来的,当然你也可以把它擦掉重画。为什么可以擦掉?因为本来清净,所以可以擦掉。我们一定要有理观的智慧,才有办法会事入理而证得无生法忍。我们看本经,事相讲得多,描绘出整个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但是韦提希夫人却证得无生法忍,因为她能够把事相的因缘法,回归到一念心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蕅祖说只有皈依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万牛莫挽!

净界法师

    甲三、流通分

  流通分当中分两小段:乙一、于王宫佛自嘱劝;乙二、回灵鹫阿难备述。一个是在王宫时的流通;第二个是回到僧团灵鹫山,又重复的说明。先看在王宫佛陀的劝嘱:

  列名教持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

  佛陀说完本经之后,阿难即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请教佛陀说: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提出了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也就是当何名此经?是说:这部经应如何给它安立名称来流通?当然包括此经的因地修行和果地功德,就是这部经的修行之要,还有应当如何来受持?

  一般一部经都有它的因和果,佛陀在讲这部经题的时候是两部分:一个是从因地来发明;一个是从果地的功德来发明。

  一、在因地上:这部经叫做《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主要是在观─就是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但是这个地方是以正报为主─无量寿佛,是以主人来摄受眷属,所以叫《观无量寿佛经》,这是从因地来修观。这种修观当然不是在事相上攀缘,是要藉假修真,从观想当中,培养我们的信愿。

  二、《净除业障,生诸佛前》。这是从果地来取经名的。

  如果你在观想极乐世界的功德,或者是在忆念佛号的时候,你有很坚定的信心,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你有这样的信仰,就能启动佛陀消业障的功德,但是不一定能往生。如果你在信心当中又有愿力,一定要往生,那就可以生诸佛前。所以,我们在忆佛、念佛的时候,你内心两个善根都要具足:第一个启动信心,净除业障;第二个启动愿力,生诸佛前。早期很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你看天台宗的五停心观─多障众生念佛观。他修止观的过程当中,遇到障碍,求佛力帮他消业障,那只是启动信心,净除业障而已。

  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要好好受持,不要把它忘失了!

  举益劝修

    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如果我们能够依此十六观,来修学念佛三昧,现生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当然这个见,不一定是说用眼根去见,彼此的心心相应也是一种见;以及见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二大士,就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或者说相应也可以──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若善男子、善女人,单单听闻到佛名和二菩萨名,就能灭除无量劫的生死之罪。不过这个但闻,一定要有信心─深信不疑、受持不失,才能够达到灭罪的目的。如果听了之后没有信心,阿弥陀佛对你就没有加持力了。

  何况忆念,何况时常忆念祂的功德、产生愿力,那就不只是消业障了。就是说:你能以信心来作观想、又能够以愿力来引导,那就是了生脱死、往生净土了。一个人能够念佛,当知此人是人中的芬陀利华;芬陀利华是一切华当中最为殊胜的白莲华,特别的清香、特别的清净。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为其同参道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不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作他的道友,佛陀并为他授记,这个人决定可以成佛,坐菩提道场,而且现世已经生在诸佛之家,身为佛陀的弟子,迟早要继承佛位的。

  这一段经文,有一句话蛮重要的,说: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华。其实大乘佛法,你发了菩提心,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唯识、天台、中观,各有各的方便门,都能够了生脱死。但是这个地方,就有它现实的时代背景,如果你是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环境的干扰少,寿命又长、善知识又多,那么净土法门的重要性,就不是那么明显。比方说消业障,你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消业障,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消业障,但是到了末法时代,念佛法门就有它的特色,它可以帮助你离开五浊恶世,因为有弥陀本愿的摄受。

  愈到末法时代,环境的干扰越厉害、人心越不安稳,净土法门显得愈重要!

  净土法门是解决危机的最佳法门!愈有危机的产生,净土法门愈重要。就像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三界火宅,现在这个火已经燃烧了,谁都不能幸免,赶紧跳出去只有净土法门,其他都不行!

  你读读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最后那一段开示,蕅益大师什么法门都尝试过了。他刚开始参禅──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大师二十五岁出家,二十六岁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学天台宗,修天台止观、誓证无生法忍,后来失败了。到晚年的时候,生了一场重病,把他折磨得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卧,只有含泪念佛。这个时候他知道完全靠自力消除无始的罪障,没办法!开始思考──佛陀有那么大悲愿,我为什么不靠佛力?我凭什么要靠自己的力量?他开始思考他力的问题了。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研读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后半段很感人,谈到他修学过程的心路历程──他刚开始对自己也很有信心,相信心力不可思议,其他都是假的;但是了到晚年,发觉完全靠心力不够,应该把佛力也引导进来,两个缺一不可。所以愈到末法时代,你就会了解到弥陀本愿的重要性,因为现在修什么法门都跳不出去,你能够选择的越来越少。第一个、你的根机本来就不好,生长在末法时代,一定是善根有问题。第二个、大家都放逸,你说众人皆醉我独醒,很难吧!好比一个家庭六个人,五个人都在看电视、都在放逸,唯有你在那边打坐,一定有问题,会受影响。因为整个大气氛是这样,你不可能离开这个气氛,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放逸的。

  末法时代,虽然你很努力求进步,但是环境会把你拉下来,这叫进三步、退两步;要是没有做功课,那就退三步了,因为整个大环境是往生死方向在流转。你看到的、听到的,六尘通通是牵导你往生死流转,你唯一的净化方式,就是进入佛堂,短暂的时间跟三宝结缘。一离开佛堂,就如忏公师父说的万丈红尘,你说我百华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很难!所以末法时代,你肯定会受影响,因为你旁边的人都是这样子。

  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那净土法门就是唯一的方法。不是只有消业障,至少临终的正念我做得到;虽然没办法做到业尽情空,但是以我的善根力,临终的时候保持正念,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以心力启动佛力,往生到净土去,到了净土再来处理生死问题,这是末法唯一的选择。

  圣道门我们能够去修的,大概蕅益大师都修过了,蕅益大师他什么都修过──持咒也持过了、参禅也修过了、天台止观也修过,最后晚年的时候,他说只有皈依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万牛莫挽,一万头牛也不可能改变他的心意!蕅益大师他那份的坚定跟皈依,都示现给我们看,该走的路他都走过了,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阿弥陀佛,而求生西方。所以说,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 利华,讲到末法时代,这句话就更重要了,因为你没有其他选择。

  结示付嘱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最后,佛陀再次的劝谏阿难:你要好好的受持这些话。其实这个受持是语,应该是指前面的十三观──观想;能依本经观想,等于是受持无量寿佛名。

  这里我们解释一下:在佛法当中,经常说什么即是什么,比方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这两个法是不同的,但是两个可以互相融通。就是说:这一切的色法,它的本质是毕竟空──色即是空,叫缘起性空;虽然是毕竟空,你用因缘、业力来熏习它,它就会出现十法界染净的色法──空即是色,所以色、空二法是独立的,但是可以互相融通,叫做即。

  同样的道理,持名跟观想也是可以互相融通──因为你在观想的时候,可以加强你的信仰、加强你的愿力,可以充实这句佛号,那么你在念佛的时候,心保持清净,也能帮助你观想,所以这两个是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叫做念佛即是观想,观想即是念佛,两个可以互相帮助。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

净界法师

    乙二、回灵鹫阿难备述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佛步空还,第二个阿难重述。

  丙一、佛步空还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

  那么佛陀当初是以神通力来到韦提希的宫殿,因为当时韦提希夫人被关起来,讲完之后,佛陀是足步虚空回灵鹫山。因此有人问说:佛陀为什么不走大门?古德说:因为佛陀要保护阿阇世王的善根。因为阿阇世王这个人是有大乘善根的,他后来也忏悔了。但是这个时候阿阇世王正在起瞋心,他把母亲关起来,要是看到佛陀来说法,会毁谤佛陀,对他以后不好,所以佛陀没有经过宫殿的大门,是为了保护阿阇世王的善根。

  我们看最后一段,阿难尊者回到僧团的重述:

  丙二、阿难重述

  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阿难尊者听到这些开示之后,回到灵鹫山,再为大众师说一次。所以前面的经文有如是我闻等等,其实是阿难尊者重说此经。换句话说,观经等于是讲了两次:第一次是佛陀在韦提希夫人的宫殿里,亲自讲的,第二次是阿难尊者回到僧团,再为大家重述一次。

  这时候无量诸天、龙、夜叉,夜叉是一种鬼,叫疾行鬼,福报比较大的是空行,在空中飞,福报比较差的在地行,有空行夜叉跟地行夜叉,这些都是属于护法神,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智者大师说,为什么皆大欢喜?因为听闻佛法感到受益,有灭恶生善一种清净的功德,所以产生法喜。

  整个经文已经讲完了,最后我们做两个总结。

  肆、结示劝修

  一、自他不二

  第一个,净土法门的感应道交是一种自他不二法门。净土法门在临终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把一个生死罪障凡夫,救拔到一个清净的国土,完全靠两种力量:

  一、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心中的信心跟心中的愿力不可思议。二、弥陀本愿的摄受:特别是第十八愿,或者是第十九愿这两个,这种蒙弥陀本愿的摄受,产生感应道交,如水中之月,月亮比喻佛陀,我们自己的心水也要平静,月亮的光明才能映上去,这叫感应道交。

  净土宗的传承,主要有两派:一派比较强调佛力不可思议,比方说善导大师,他是强调顺从本愿。另外一派是智者大师《观经疏》,强调心力不可思议,用一心三观来栽培善根,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我个人认为蕅益大师比较中道,他的《弥陀要解》把心力跟佛力两个结合起来,他觉得念佛人:能念的心不可思议,你为什么能产生反转?你内心当中有真实的善根。第二个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但是如果你善根不够,佛陀也很难救拔你。

  不过,从修学次第来说,初学者先相信佛力不可思议,我觉得初学者拜佛、念佛很重要,事修很重要。在每一个礼拜当中,身口意的观想忆念,念念之间,让你跟阿弥陀佛建立一个很重要的感情很重要,拜佛。

  你刚开始先用善导大师的方法,信我是罪恶生死凡夫,无量劫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的因缘,相信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一定可以救拔你,刚开始可以把重点放在他力。但是慢慢、慢慢修习佛法之后,就要知道,其实你内心的善根力也不可思议,也有灭恶生善的效果。先从佛力来培养信心,然后再把自己的心力提升起来。总而言之,你临终的时候,两种力量都要现前:第一个心力要现前,正念要分明,第二个你要忆念佛陀,两个都缺一不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