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你要知道来如何判别降服五阴魔境

五十阴魔之四十二:能非能执

净界法师

    辛二、能非能执

  能他认为识阴是能生,非能一切众生是我所生。在第八识又加一个我出来,我的第八识是能生,一切万法是我所生。在一切法中安立了一个我。

  心游两边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这个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他已经把行阴的整个生灭相超越了,但对于第八识的精妙还没有圆满的证得。

  第八识的精妙怎么说呢?第八识毕竟不是前面的色受想行,诸位要知道,第八识是不能完全破坏的。行阴是生灭的根源,这要完全破坏,你一点不能客气。但是你遇到识阴就不是这种口气了,因为识阴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它是妄中有真,真中有妄,你把第八识破坏你也完了,你就断灭了。

  所以他只能够说,他在寂灭当中,那种不生不灭精妙光明的妙用,还没有显现出来。因为第八识是不能断灭的,迷了以后叫第八识,悟了以后叫真如本性。

  迷执成堕

  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他对于他所皈依的第八识,把它览为自体。

  这地方就有问题,前面是说的第八识变现一切万法,这地方把第八识当作自我。当作自我以后他就说,这法界当中所有众生,都是我的第八识流露出来的,我创造了宇宙万法,我创造了山河大地。这一个人就堕入了能非能执,我为能生,一切众生一切万法是我所生。色界的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这个大自天是色界的天顶。他现无边身,他认为他能够显现无量无边的众生之身,能够变现、能够创造无量无边的众生,成为他的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结成异种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认为我为能生,一切众生是我所生,我是一切法之因,一切众生是果,违远了圆通本性,也背离涅槃的功德,死后生大自在天的我慢的遍圆之种,这是我为能生,遍满在整个法界之中。

  古德说:前面第八识的能生,一切万法是所生,是法执,是很微细的,这个地方是把它览为自体,就是我执。前面认为有一个第八识存在,他会变现万法,这一段是说这一个第八识是我,把它览为自体,变成我能变万法,这个跟上帝的思想完全一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十阴魔之四十三:常非常执

净界法师

    辛三、常非常执

  这地方是认为第八识是能变现,而且他是真常的,一切万法是变化的。

  心游两边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这一段跟前面完全一样,就是他把行阴破坏了,这时候不断的去思惟观照第八识,但是还没有把第八识破坏。

  迷执成堕

  若于所归,有所皈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他就在所归指第八识,对所归的第八识,当作整个究竟生命的不生不灭的皈依处。第八识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他就把第八识执着它是不生灭的,他只看到不生灭这一部份。他就自己怀疑,我的身心世界是第八识表现出来的,乃至于整个十方虚空一切万法也都从第八识所生起。第八识是一切万法所宣流的处所,无不从此法界流,而这个第八识生为一切法的根本是真常,是真实常住之身,作这种不生灭的理解。在整个微细的生灭当中,他就预先执着第八识是常住的,迷惑了无生真如,也就迷惑了生灭的第八识。

  迷真才会起妄,他因为还没见到真如,就把第八识是当真如解,就把第八识的生灭相当作不生灭。所以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就安住在深沉第八识微细的生灭当中,就不想进步了,把第八识当作真实常住的佛性看待,这个人就堕入常非常执,他认为第八识是常住的,一切万物是非常住的,就堕入到大自在天,他就认为一切法是大自在天所创造的,大自在天是常住的,一切法是生灭,迷失菩提,亡失知见。

  结成异种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他是安立的因依心,认为第八识是一切法之因,第八识为整个生命的皈依处,一切法从第八识生起,最后还是回到第八识,它是一个因,也是一个果。违背了圆通的佛性,也背离涅槃的功德,而生起倒圆种,颠倒的认为第八识是一切万物的生起跟依止处所。

  蕅益大师有一句话来形容这个知见,他说:本是心生天地,今者反谓天地生人。

  这观念就是说,天地间有一个能生的第八识,它创造了我们,它也主宰了我们,这个就是天地。这是我们中国说的天地,所以我们自己的吉凶祸福,我们自己作不了主。是谁作主呢?天地鬼神作主,而这天地鬼神是常住不变的,我是生灭的,我死了以后,我还回到天地去,我就排班,等天的下次再把我创造出来,这样是错误的!

  我们的心把天地创造出来,不是天地把我们创造出来。这个思想在我们中国的演变,不但印度有这个思想,我们中国的文化有这种思想。你看孔夫子他所弘传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道统从什么?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不要讲太远,近处就是周朝的周公所安立的道法。

  周公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在哪里呢?

  他改变人对生命的态度。商朝要灭亡的时候,周文王领兵来讨伐商朝,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商纣王给灭掉了,一个月的时间。灭掉以后,这时周公就招集整个干部会议,检讨商这么大的国家一个月就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月不是很长,因为古时候都是用走路的,从这个地方到打仗的地方要走好几个礼拜,几乎是一打商纣王就灭掉了。

  后来发觉,商朝的思想模式有问题,商朝的文化是以神为本,他认为人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商朝为什么到最后失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周公安立的,他认为商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失掉民心。比方说他为了祭祀,他可以杀很多人来供养神,他以神为本,他不把人当一回事,遇到zai 难,天上出现凶灾,就把那些人全部杀死,供养鬼神。所以他完全失掉民心。到了周公的时候,他把文化改变了,他安立以人为本,所以在商朝他们的信仰,是敬仰天地鬼神。到周公的时候,他提出一个观念很重要,他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你的吉凶祸福跟鬼神没有关系,天地不能主导你,是你自己作主,所以他就安立以人为本。所以为什么儒家思想安立了仁义道德又制礼作乐,他就告诉我们自己,你的吉凶祸福是你自己作主的,儒家思想是打破过去以神为本的思想。

  以前是鬼神崇拜,到了周公以后,开始建立个人修养,一个人好好的修行,你自然能够创造你的生命,所以人的吉凶祸福跟天地鬼神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这一点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改变贡献非常大,而孔夫子就是继承这个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当然佛法更高,佛法是以佛为本,它不是从人的善念,它是观照到人的佛性,那个觉性。

  那这个印度古老的思想就是天地鬼神创造万物,主导万物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常非常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十阴魔之四十四:知无知执

净界法师

    辛四、知无知执

  意思是说,第八识是有知觉,第八识创造了一切草木万物,那么这样讲,草木万物也应该有知觉才对啊!因为是有知觉的第八识创造出来,它们应该也有知觉,是这个意思。

  心游两边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行阴的生灭相被超越了,而寂灭相现前,但是精妙的佛性还没有完全的显现出来。

  迷执成堕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所知指的是第八识。他认为第八识的知觉是遍满法界的,知遍圆故。他就认为既然第八识的体性遍满法界,所以他的知觉也应该遍满法界,他认为十方草木也应该有知觉,它的知觉跟人完全没有差别。所以他就辗转计度说,草木死了以后就变成人,人死了以后也会变成草木,有情无情互相轮回 。

  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

  心中对于有情无情完全不能加以辨别,因为这二个都是有知,只是形状不同,对于这样的看法生起坚定的理解。这个人就堕入到知无知觉,认为草木是有知的,实际上它是无知的。

  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婆吒外道的名称叫避去,霰尼有军。这二个外道都执着这一切的草木都是有知觉的,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结成异种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他认为第八识的知觉不应该只存在第八识,应该普遍的在一切的草木万物当中都有知觉,叫计圆知心,成就虚谬之果,最后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生起颠倒知觉的种性,把有知觉的认为是无知觉的,无知觉的认为有知觉,倒知种。

  佛法把一切万物是分成三类,因缘法是不能混滥的:第一类是有情众生,他是有生机也有知觉,他有生长功能,他也有感受想法。二、无情的草木,无情的草木是有生机而没有知觉,有生长功能,但是它没有知觉。三、是山河大地、水火,是没有生机也没有知觉,三种的差别。这个人是三种完全混滥,草木也有知觉,人也有知觉,人死了以后变草木,草木以后变成人。

  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个思想是佛性跟法性互相混滥。蕅益大师说:你在迷的时候,佛性就是佛性,法性就是法性,这二个不同,佛性是有知觉的,法性是没有知觉的,在迷的时候是这样。你要悟了时候,法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性。在我们凡夫颠倒的心,你不能够说法性就是佛性,不能这样讲。

  他这个地方就是说,法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性,从凡夫的角度这观念是错的。

  第八识的整个执着它是越来越微细,等于是探讨整个生命的根源,从生命的根源当中,安立我执跟法执的差别,这二个观念,不是我执就是法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掌控因果染净这四个相貌,你对阿赖耶识就很清楚了!

净界法师

    第131卷 讲义299面

  辛五、生无生执

  我们这一科讲到五阴魔境的最后一个魔境,识阴魔境,识阴它的形相是甚深微细的,我们一般人是很难去了知的。

  在成唯识论中讲出一个偈诵,把识阴作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明,它说: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个偈诵就讲出了它的四种相貌,所谓的因果染净四种相貌。无始时来界,界指的是种子,阿赖耶识它的功能,它能够摄持我们过去生无量无边有漏无漏的种子,这讲它的因相,它有摄持无量功能的相状。

  一切法等依,就是说它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它会变现各式各样的果报,人天的果报,三恶道的果报,这是它的果相。因跟果又有杂染跟清净的差别,所以由此有诸趣,这指的是杂染的因果,假设我们在因果当中执着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就变成整个六道的因果,及涅槃证得,这讲清净的因果,假设我们在因果当中能够观察我空法空的真理,以平等的心性来面对因果,这时候就成就涅槃。

  所以说,整个阿赖耶识我们掌控因果染净这四个相貌,你就很清楚了。在十种的五阴魔境当中,前面三个是偏重他的因相,执着阿赖耶识为真实的自我,它能够主宰一切的万法,它是约着能生的因相这一方面来执取的。在四五六七八这五科当中,他所执着的是它的果相,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杂染的果报产生执取,后面二科是对清净因果的执取,对涅槃的执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十阴魔之四十五:生无生执

净界法师

    辛五、生无生执

  这是对第八识杂染果报的执取。生无生是什么意思呢?第八识它变现了四大,他以为这个四大能够生起一切万法之因,但事实上它并不能够生起的因,它本身不是能生,执着四大为能生,叫生无生执。

  心游两边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这一个修止观的人已经把第七意识的相貌给破坏了,而寂灭的第八识现前。

  我们刚刚讲过,第八识有二种相貌,第一个是杂染相,第二个是清净相。当我们刚开始接触第八识的时候,当然还是在杂染相活动,杂染相是一种粗重的相状。

  这个修行人在这寂灭的第八识当中,他还是在第八识粗重的状态中活动,对于第八识清净精妙的相状还没有完全的证得,他还在杂染生灭的因果上活动。

  迷执成堕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他在圆融的一心,这时他已经是六根互用,而且对整个六根互用可以说是神通自在,他随时可以以眼根生起种种的观照,也可以以眼根生起种种的听闻等等。他就在圆融变化六根当中,他就执着六根能够生起种种广大的妙用,而这六根是四大所成,既然六根有这样的作用,四大也应该俱足这样广大的妙用才对!眼根能够去看东西,眼根也可以去听闻东西,四大之根是不可思议的。依止这样的思考,求火光明,火中求广大的光明,他认为光明一定从火中而来,乐水清净,他就追求水中的清净润泽,爱风周流,追求风大的周遍流动,观尘成就,观察地大它能够成就一切的山河大地等等。四大当中各有各的尊崇,各有各的供事,外道他有事火外道,事水外道,事风外道,事地外道,因为他认为四大有不可思议的妙用。

  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他认为四大之体能够发起万物的妙用,而以四大为常住不生灭的理解,这个人堕生无生劫,他执着四大为能生,实者四大并非能生。在整个印度当中,迦叶波(事水外道),婆罗门(事火外道),这二种外道就跟他作伴侣。一生当中勤劳他的内心,役使他的色身来侍奉火,希望火中赐给他光明消他业障,崇拜水希望水能够给他种种的润泽等等,乃至于依止四大能够求出生死,而成就不生不灭的涅槃之果。当然他的结果就是,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迷失诸佛菩提广大的功德,也失去大乘善根的知见。

  结成异种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这是第五种执着,向外攀缘四大崇事遵奉,迷失内心的功德,而尊崇无知的地水火风四大之物。因为你依止的是一种虚妄之因,当然追求的是虚妄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起颠倒知见的外道种性。

  四大它不是能生,它是所生,它是被动的,它本身没有主动权。蕅益大师在这一段说:其实四大之性是个人的循业发现。你福报很大,你看到的四大全部都是安乐的功德相,你业障很重,你看到的四大都是苦恼。四大怎么能够作主呢?是你内心的业力作主,你循业发现。比方说,有些人喜欢买水晶的念珠、沉香的念珠。那么到底这水晶、沉香有没有效果呢?如果从佛法的角度,很难讲!你要福报大,你有那种善业力,你就可以把它好的一面启发起来,你要是业障重,你接触的东西对你通通是伤害。从《楞严经》的角度,每一个法都俱足功德相,也同时俱足过失相。火,有些人去接触它很温暖,有些人一接触它热恼。火本身是没有自性的,它本质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我们前面讲四科七大每一个法都是这样,你怎么能够把四大当作功德能生的一个种性呢!你这是心外求法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十阴魔之四十六:归无归执

净界法师

    辛六、归无归执

  归,趋向。他认为只要把四大的根身灭除了,就能够趋向空无的涅槃。这个思想跟前面完全相反,前面是追求四大,这一个是非常讨厌四大,他认为四大是障碍他趋向涅槃唯一的障碍。

  心游两边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他在整个第八识的粗重跟精妙当中开始抉择。他怎么抉择呢?

  迷执成堕

  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皈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他对于圆满湛明的心中,圆明指的是第八识。他执着湛明虚无体性,这时他就认为这是我的究竟皈依之地。怎么办呢?非灭群化,他就想要去消灭四大所成的根身世界,他觉得色身对我是障碍,你看我有老病死就是有色身,我要没有色身我就不会生病、就不会衰老、也不会死亡。所以他就想要去消灭四大的根身,以永灭依为所皈依,他认为一旦我的根身消灭了,我明了的心就进入一种空无的状态,这就是永恒安乐的皈依处,以这样子来当作他的胜解。这个人他堕入到归无归执,他心中想要以远离四大的空无为所皈依之境,而事实上,它不是真实的皈依处。在法界当中,比方无想天,还有舜若多(空性之神),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结成异种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依止圆虚的虚无之心来当作因地,而成就空亡之果,在因地违背大乘圆通的佛性,在果地上也背离涅槃的功德城,生起断灭种。

  他认为只要把四大断灭了,就所作皆办了。前面一科是把四大讲得不得了,功德庄严,这地方是把四大讲得一文不值,身是苦本。

  佛法对于色身也不会很排斥,当然也不能执着。根身世界是苦恼没有错,但是问题不在你的色身。在《遗教三经》里面讲到,有些人他用手去造业,他就想要把他的手砍掉,有些人用嘴巴造业,他嘴巴就不讲话,其实问题不在根身。佛陀说:牛车跑错地方,你打车子是没有用的,车子是无辜的,是牛出了状况。所以我们在整个身心世界你会感到痛苦,那是内心中有业力跟烦恼,跟色身没有关系。你看,佛陀也有色身啊!佛陀的色身对他不构成障碍,佛菩萨的色身无量的功德庄严。所以你把色身灭掉了,问题不在色身,问题是我们烦恼的心。

  所以你看《楞严经》的思想,就是讲顺逆皆方便。《楞严经》认为外境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你说:诶!这个人绝对是障我的道。《楞严经》不同意这个看法,世间上没有一个人绝对障你的道,你要好好的利用,他是你的善知识,你要不好好利用,他变成你的障碍,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每一件事情都是这样。诸法无自性,完全是存乎一心。所以我们对四大根身,不认为它是好,也不认为它是坏,用得好,它是助道的因缘,用的不好,当然障碍重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