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阴魔之四十:计五现涅槃
净界法师
辛十、计五现涅槃
他执着在三界当中,有五个处所的安乐,常住的、是不坏的,就是涅槃。也就是说,他认为三界当中就有涅槃,不必离开三界要灰身泯智才会出现涅槃。
标由示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他就在想阴破坏,行阴现前的时候,他在行阴的生相念念现前的时候产生了执着。他认为生命是以生为本,不是以灭为本,他认为灭是暂时的,一个人暂时的消灭,但是终究要生起的。所以他从长久的生当中,他就发觉在三界当中,有五处不生不灭的涅槃存在。所以他的这个执着跟他的思考模式有关系。
分别其相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五处涅槃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讲到六欲天,他以欲界的六欲天为正式的转依,转依,我们生命的究竟依止处,也就是涅槃的意思。
为什么他会认为六欲天是涅槃呢?因为他观见圆明,生爱慕故,他以他的天眼通来观察六欲天的依正二报,不管他依报的宫殿是何等的庄严,他身心的正报是充满了光明,而这光明是超日月。所以他认为六欲天的依正二报,是值得我们爱乐心慕的,这就是涅槃了,就是一种究竟安乐处。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
或以天眼通观察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地,他已经没有三界的忧恼,而受种种的喜乐。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
或认为二禅定生喜乐就是涅槃。为什么呢?内心没有微细的忧苦。
或以三禅,极悦随故。
离喜妙乐地,身心世界种种的妙乐现前,这就是最殊胜的涅槃。
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他认为四禅的舍念清净地,他能够舍除痛苦,舍除快乐,而且更重要是,不受轮回生灭性故。因为四禅有一个特点,大三灾不能破坏,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在坏劫破坏三界的时候,四禅不可破坏,不受轮回的生灭性故,所以他认为四禅是究竟涅槃。
因为他执着这五处是涅槃,因此而迷失了有漏的生灭果报,把有漏的果报当作无为涅槃的理解,而依此五处的涅槃来当作最胜依故,最清净的人所依止之处。而最清净的人是佛陀,他认为这就是佛陀依止的处所,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他也是一种颠倒的邪见。前面从生灭当中他是执着灭相,这个是执着生相。
《般若心经》告诉我们,观一切法空的时候要远离六相,大乘佛法的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体性上远离生相灭相,在相状里面,远离染污相跟清净相,在作用方面,远离增加跟减损相,这六相都要远离,这样才能够契入中道实相。
我们一个人的执着……你正念真如的时候,真如是无相的,但是我们无始劫来熏习很多、很多的色受想行识,很多很多的想法这都有相的,会把你过去的想法逼出来。你看有些人他过去生就比较悲观,他在修禅定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断灭的思想,有些人是主动积极乐观派的,他就会产生常见涅槃的思想。这都跟你过去的种子有关系,你一不小心你就被你自己骗。被谁骗呢?被过去的你骗。因为这些色受想行识就是过去你造作的痕迹,你现在要把这垃圾清掉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前面十种的行阴,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显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