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这个的意思就是要我们相信,起信嘛!相信什么呢?相信我们自己与佛无二无别,认为依着大乘能生起我们的信心,生起我们的信心来了,我们有这个信心了,才能够去学、行。如果你没这个信心,你怎么能学呢?不能起学的作用。论就是讨论一下,讨论一下怎么能够使我们生起这个信心,使我们这个心能够坚信不移的信一切诸佛所说的大乘经的义理,相信这个义理。
我们简单说吧!要相信你自己是佛。要有这个信心了,相信佛是悟得的成就了究竟成就的佛,我们是没有成就的,那我们就开始也要成就。这个成就的与没成就的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现在烦恼很多,自己不能解脱,自己没有智慧,在一切的世间相,在四法界,你是迷迷糊糊的,你不能了解它。你不能了解它,就被它所迷了。迷了,你做什么事做的都不能如理。假使你要明白了,你所做的事就跟理相合,就是你那个用跟你那个体是相合的。我们没有这种智慧,就是不相合。不相合,我们的妄心所住的,对着妄心,对着妄境,妄心对着妄境,你就不能解脱了,为世事所迷。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佛所说的一切的大乘教义,相信我们自己的自心,自心是佛,自心作佛,仅起这么一个信心而已。
因为现在我们没有这个信心,就是这个信心没有。你连信都不信,你怎么能去解呢?不信、不解,你又怎么能去行呢?你不去做,你又怎么能去证呢?你不去证,你怎么能够才把这一切烦恼断除呢?你解脱不了烦恼。
【马鸣菩萨造】
马鸣菩萨在印度那个时代,佛灭后大概是六百多年时间,那个时候已经对大乘的教义信者很少,几乎没有。因此马鸣菩萨才造这个论。但是我刚才说过了,六个马鸣。六个马鸣是不是每个马鸣都有像造论这位马鸣菩萨这个功德呢?那是没有的。但是从这可以辨别了六个马鸣菩萨,有一个马鸣菩萨他的事迹,他行菩萨道所得的得到的成就。而且造论这位马鸣菩萨的历史,他的过程当中,他在出生的时候,一切马马鸣,马都吼。在他降生时候,马都悲鸣不已。因为有这种的现象,国王就请他去登堂说法。国王请他说法的时候,特别的把那些马饿着,不给它草料吃,饿它七天。在马鸣菩萨说法的时候,就把草料给那些马准备起。那些个马都不吃,也不饮水,也不吃草,这些马都来听马鸣菩萨说法。在它闻法的时候,发出一种悲哀的声音,鸣叫!造论这位马鸣菩萨他有这种的圣迹。在印度马鸣菩萨历史传里头说着,他现的是八地菩萨的地位,不动地的地位。而说马鸣菩萨是过去的古佛,叫大光明佛。这位马鸣菩萨是这么样一个降生在印度时候,有这些因缘。因此我们要相信这位菩萨所造的论,能够使我们除掉疑惑,能够使我们产生对大乘的信仰,能够生起信心。这是造论的菩萨。
【梁西印度三藏法师真谛译】
翻译这部论的菩萨是三藏法师真谛翻译的,那是在梁朝的时代,就是梁武帝,大家都熟悉,做梁皇宝忏那个。梁皇宝忏不是梁武帝造的,是梁武帝那个时候,是宝志公造的,宝志大师造的,梁武帝的师父。翻译的把大乘起信论用印度的文字翻译成我们中国的文字,是真谛法师造的。三藏法师就是经律论都通的,他所造的这部论。
以下造论的时候,这就是论文了,马鸣菩萨他在造论之初,先归依三宝。就像我们做任何的佛事,上殿、过堂,你的一举一动,我们每位道友应当念念的要归敬三宝。当然大菩萨他那个智慧大,他所赞叹的言辞,称颂佛的功德,称颂法的功德,称颂三宝的功德,赞叹就深入了。
我们可以随我们自己所学,你在任何时任何处,或者你诵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行住坐卧的时候,你都可以赞叹三宝。在西藏的教义里头,他无论做任何事情,前头一定要赞叹三宝。念什么经,他先念三宝颂。咱们在任何时任何处,只要你念经、礼佛、拜忏、向往法的时候,一定要归依三宝,这是一切法的根本。马鸣菩萨要造论,先要归依三宝。这些偈颂是赞叹三宝的偈颂。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
就像我们现在拜忏的时候,要至诚恳切的。我们那忏文拜忏的时候,观想的偈颂是这样子的,每个菩萨他赞叹的,都以他的智慧来赞叹。我们自己的拜忏呢?或者是礼佛呢?或者你做任何事呢?你用你的智慧赞叹。如果你不会,就学学菩萨的赞叹、念念他们的赞叹也可以。最好你自己,你心所想到的、所能做到的,那你自己赞叹都可以。
马鸣菩萨造论之前,归命尽十方一切的佛。这个偈颂就是归依一切佛。第二个偈颂,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就是归依的法。他本身他就示现的僧,菩萨僧。归命,就把我们的身命;身命包括身口意,身体在礼拜,口里在称颂,意里作观想;把自己的身命三业都归依给佛法僧三宝。命者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现身的身命,一种是法身的慧命,就这法身的慧命跟三宝同一体性。因为现在我们迷了,迷了就不通了,不通了就把我们的身命(也就是慧命的意思)归投给三宝。最胜业遍知,这都是赞叹佛的。色无碍自在,诸佛是在一切所有的色相而自在的。
现在我们是舍掉我们这个识,舍掉识心的身命,礼佛法三宝的,这叫归命。归命,不是一方、一处、一尊佛,尽十方,也就是遍法界的意思,尽十方,遍法界。同时我们这个命跟三宝法身的慧命同一个体性,就性体来说,与三宝是同一体性的。因为现在我们在迷,在迷似乎着不通了,在我们性体上是通的。所谓通者就是跟三宝合为一体。现在我们的这个身命,一个是识,一个是出入的气息,就是你的呼吸;没呼吸,你就死亡了。三者暖,身体的暖。这合起来,就是识、息、暖三者合起来就叫命。今呢?现在我舍掉的识心的这个命,归依三宝的那个,佛法僧三宝的慧命,诸佛都是慧命。
“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这是赞叹佛的意业。佛的意业能识得一切众生的心,也能识得一切众生的业果因缘。佛在色身上是无碍的,能够化现千百亿,而且就佛自身的色身说,他是通体无碍的,是光明体的。随众生的业缘,佛示现大的化身、小的化身,无穷无尽的化身。在救生的事业上头,他是自在无碍的。佛救世的时候,佛都要说法了,说法是佛的口业无碍,说法救世,不说他不明。因此说佛是大悲的作用所起的三业,是无碍的,是自在的。
【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
彼身是指着佛的法、报、化,或者指着佛的身、口、意化身。身体相是指着法报二身说的,法身是无相的,法身无相。他体是法身,法身无相。化身是虚幻的,报身也是福德相。功德藏,佛的报身就是功德藏身,它含藏在里头,好多的无漏性功德。佛的体是称性之体,是真如,真如像海一样的;海是比方的意思。无量功德藏是佛利生的事业,这叫如来藏心。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一心三大。如实修行等,不是指着佛说的了,这是僧宝,一切大菩萨,见了称性的登地的以上的,证得法身的这些大菩萨。这两个偈颂就是赞叹三宝的功德。先是赞叹、恭敬、礼敬三宝,完了就说我造论的意思,为什么要造大乘起信论呢?
【为欲令众生,舍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
为了令一切众生他对于法性的理性体性怀疑,让他们舍去那个怀疑,得到清净信,不要去执着。凡是所有的执着都是邪知邪见,把那一切执着舍掉,把它除去,能生起那个清净的大乘信心。这样使佛法、佛的种子相续不断,就是佛种不断故。这个偈颂就是为什么要造这个论,就为了这个目的,为了让一切众生舍除去邪知邪见,起个大乘的清净的真正的信心。因为这样子佛种才能不断。这是归敬三宝,说出来造论的意思了。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为什么要说大乘起信论?因为令众生得益,让一切众生得到好处。有法,有什么法呢?论里头论文所说的一心二门三大,你本来具有的,人人本具有的,十法界平等平等都具有的,而在众生迷而不知。因为你还不知道,为什么?迷了。若是能够听到我所说的论,马鸣菩萨说若能听到我所造的论,他能起到信心。因此我才说这个起信论,让一切众生能够在这大乘法上起个信根。摩诃衍,就是大的意思,在大乘法上能起个信心。信什么呢?信你自己本具有的大。如果你有这个信心了,就是你建立了始觉智,开始觉悟。信就是根,信久了就叫力。咱们讲五根五力,信是根,信久了产生一种力量。什么力量呢?能够除一切邪知,依着正道的修行。“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就生这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