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癸二见境同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此承上既用心同佛,故见境亦同。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即依圆觉妙观,观照自心,日久月深,]所以,修行需要时间,我一直跟诸位讲:不能急,我也一直劝这些初发心来出家的法师,这个不能急的,急急忙忙地就要离开师父;急急忙忙地就要离开道场;急急忙忙就要离开这个僧团,这是很悲哀的选择,严重错误的选择。除非我们这里没有法,如果我们这里没有法,则另当别论。对不对?我们这里一直在弘法利生,我们法还没有学到一个定点,急急忙忙就要离开,出家众,这样讲起来是很可惜的!而在家众则是经不起别人讲几句闲话就离开了,我们也是夫他很怜愍,很怜愍,没办法!我常常跟邱医师讲:邱医师!我们两人立场上相同。邱医师也说:对!师父!我们立场相同。邱医师说:我是一个医生,人家如果不让我们看病,对不对?人家如果不让我们看病,你只能嫌我技术不好而已,你不能嫌我没有实力。对不对?你不来让我医治,或是来让我医治,而你对我没有信心,你只能说我技术不好而已,你不能说我没有实力。师父也是一样。邱医师说:你不让我医治,痛苦的是你!很有道理!

你不来让我医治,只能笑我技术不好,不可以笑我没有实力,但是,痛苦的是你。今天他这样讲,我也要告诉诸位:你不来听经闻法,你可以说,你跟我这个师父不契合,你不能说我没有实力、没有修行,烦恼是你在烦恼,我不增也不减,立场都一样。如果说做师父的一直跟你拜托:拜托,拜托,来听经!有法师这样子的吗?要你来听经,还要拼命拜托你?不可能的事!对不对?所以,需要时间,师父一直重复告诉诸位:薰习,一定要日久月深,这样道力才能产生。[功用纯熟,而一旦豁然贯通,顿悟此心,朗然虚静,寂灭真境,一味平等,本无行之可修,亦无果之可证,故曰:无修、亦无成就。圭峰大师云:泯前心迹,]这个“迹”就是相,除去我们内心之相,然后产生了后面的依报正报,[起后依正,]那就平等,[圣凡平等之文。若不泯之,]如果你不除相,则虽然你不憎恨不持戒的人,[则虽无憎]也不特别地尊敬持戒的人,[敬,]这个无憎敬是指前面:无憎无敬,但是,[尚见持毁等,]这样还有见到:这个人持戒,我看得起他;这个不持戒,我就攻击他、伤害他、毁谤他,还有持毁的相在,这样你还是一个凡夫,持毁是生灭法嘛!对不对?

在你心中,有持戒、有犯戒的这个相,你还不是一个修实相大乘法的人,所以,我才说:必需要一切法无相。[故须泯之,]“泯”就是除、就是灭的意思。[方同佛见。]这样才能跟佛的见解相同,[自此以下,正显其同。]你看佛是何等的胸量,佛是何等的胸量!我们今天自我困扰:这个有修、那个没有修,那个怎么样、这个又怎么样;人家有没有修,你怎么会知道呢?与我们又何干呢?是不是这样?因此我们今天不能成佛作祖,全因为整天都在自我困扰,自我困扰,谁给我们烦恼?是你的心魔给你烦恼,什么叫做心魔?不平等心就是心魔,不平等心就是我们的最大的心魔,佛魔相同。对不对?佛魔体同,你今天所有的烦恼,都是从心魔产生。所以,没有证得圆觉性、没有证得本性的众生,他会说:求其无烦恼是了不可得,了不可得。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由自己心迹已泯,惟有妙明觉性,圆照法界。普照,即圆照也。冥一如之无心,即万物之恒寂,故曰:寂灭无二。普照,是如如智;寂灭,是如如理。佛之所极,极于寂照。故《璎珞经》说:“等觉照寂,妙觉寂照。]其实这两者很接近,等觉菩萨是照而常寂,妙觉菩萨是寂而常照。[”今云同佛境界,是等觉义,故云普照寂灭,]照而常寂。[方归一心本源也。]所以说:圆觉普照,寂灭无二,若是修大乘法实相,当下就入寂灭空性,这样就无事。什么叫做寂灭?就是没事,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没事!一切法统统没有事,天大地大的事情统统没事,统统没事,因为本性一切法悉皆空性。菩萨!你能够想像,天大地大的事情,到我们的心中统统没事这种滋味吗?

这就是佛的滋味,一个人到这种境界,所有的天地万物都任由他使用;什么叫做任由他使用?因为他能欣赏无量无边的外境,不被外境束缚,一切法对他都是处在及无碍,所以,天地万物、所有的财产,都是为他而设。反过来说:束缚在欲望或者是境界的人,则是一个烦恼心的人,烦恼心的人,觉性不能周遍,觉性没有遍满,不能离相,不能空性,不能得到安详,不能持续这个正见、远离烦恼,这样所有的财产都只是增加痛苦而已。因此佛没有一切财产;不过,佛拥有一切财产,我们的觉性如果透视天地万物,就算一天只吃一餐,饿肚子,包括晚上没地方睡,随便铺一件破草席睡觉,包括他的厕所常常阻塞不通,意思是说住得很破旧,住在破屋或是古庙里,虽卧地上,犹如天堂,就像在天上一样,天堂!他知道这只是一个躯壳,这一个躯壳嘛,排泄大小便而已,我把它养得再肥,它也不让我留,留也留不住,我现在每天吃,吃得很胖很好看,它也不让我留,还是得死,让你没得商量;你说:我们商量一下,这个身体不要死!没办法商量,这是很可恶的身体,不能让你商量,没办法用拜托,时间到,你就要回去,不然你能如何?

所以,很执着这个肉体的人,我们就想:我们真正的财产,不是享受的财产,不是享受这个肉体,是享受那种圣人的平等心、宽恕心、慈悲心、安详寂静的心,拥有这颗安详、寂而常照、照而沉寂的心,所有天地万物,眼睛看出去的,都是和平的世界,都是和平的世界,没有争斗、没有战争,外面是纷纷扰扰,内心是安和乐利,心中是安乐妙宝。一切境界乱飞乱舞,对一个修行人,知足、空性、以无量智慧观照的人,跟没有事情一样,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以,他愈修眉毛就愈宽……,度量大嘛,修这个貌相,慢慢慢慢的,他就一直庄严……,度量一直放大……,所以说:学无老少,达者为师,学佛不分老或年少,谁早一点开通,谁就是老师,学无老少,达者为师。

[【“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不即不离就是当下、当处解脱。[无缚无脱;]连束缚也没有,连解脱也没有,到这个境界,[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于中,即寂灭无二,圆觉真境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清净加深的真实的境界当中,[随缘现起照用,照彻恒河沙数,诸佛世界。不是一恒河沙,乃有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不是一不可说,乃有阿僧祇,不可说诸佛世界;]要念对,不要念作:不要讲,不要讲,不是这样,佛几时叫你不要讲?可别念成:不要讲,不要讲,应该念:不可说,不可说。[况且不是一阿僧祇,乃有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然此中意旨,盖直指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世界,不是算其数量,]所能了解的,[是引机造诣无边境界,]引导众生入无量无边的境界。[故假增积多数耳。]来显示,当然就要说无量无边。[云佛世界者,以净秽等土,皆佛所统也。]以净跟污秽等土,都是佛……,这个“统”不是管辖,是教育的区域范围,都是佛所才华的范围,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所统就是:是佛的教化的一个范围。

[犹如空华者:喻现起世界,从缘无性。一切世界,皆依妄念,]菩萨!虽然说这很平凡,但是,这句话就是我们根本的生命观,一切世界皆依妄念,简单讲:如果我们放下妄念,这个世界的业就牵引不了你。这个妄念简单讲,就是执着娑婆世界,简单讲:你如果一直执着娑婆世界任何一件事情,都叫做妄念,你一定要单刀、直接斩断烦恼的根本,对这个娑婆世界不求,不起心,不动念,心都安住在极乐世界;我就是要去极乐世界!对这个娑婆世界不求,虽然损失一切,但是,你当作没有损失一切,因为我的目标在极乐世界,虽然吃亏一切,我并没有吃亏一切,不要对这个娑婆世界起心动念,使你落入这个娑婆世界的引诱,起这个妄念,就像被娑婆世界吸走了;我不起心动念,这个娑婆世界就吸不了你,我不会再来这里出生了,吸不了你啊,知道吗?它吸不了你。今天娑婆世界有你的办法是为什么?因为你有妄念,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你有贪嗔痴不断啊,娑婆世界就有你的办法,魔障就有你的办法。如果我今天对娑婆世界统统无所求,所有的生命我都放在极乐世界,你想想看:但是,讲是这样讲啦,很困难!

昨天举办皈依,有一个菩萨来到这里,来到这里,他的女儿却不见了,来这里没几分钟,她的女儿就走失了,跟她一起来皈依的,她很紧张,泪流满面,一直哭:我女儿……,本来是抱着她女儿欢欢喜喜要来皈依,不料却被人群、人潮冲散了!没办法,母女是先天性的一种感情,没办法,在世间人来讲,这是很正常的,母性的伟大;但是,就佛法来讲,这个也是妄想,这个也是妄想;如果女儿不见了,当妈妈的不会急着寻找,这也是很糟糕了,算是精神不正常!所以,她的女儿被人群冲散时,我一直安慰她:不要紧张!你女儿几岁?她说:才一丁点大而已!我说:这样不会跑很远,不用担心,菩萨!你不用担心,既然这么小,绝不会跑丢了。后来经过没几分钟,我去楼上再下来,她就找到了,破涕为笑,很高兴!说实在的,虽然知道要皈依、知道要修行,但是,要破这个执着,没那么简单,不是这么简单的!

皆依妄念,[念既刹那不住,界亦起灭纷纭。]我们的念就是不住,刹那间一直变化。[成、住、坏、空,旷观世界,变迁不定,故曰:乱起乱灭。总显空华无实,世界非有,]你看,世界非有呢!诸佛菩萨能够空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一点东西都空不了,空不了!所以,讲到诸佛的度量,凡夫实在是无法相比,世界非有,世界既然是非有,只是暂时借我们居住的。所以,[惟有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也。不即不离者:]是什么意思呢?[明此世界,不即圆觉,]也不离圆觉,为什么不即圆觉呢?[以本无自性故;]所以,不即圆觉。什么叫做[不离圆觉,以全体即真故。如空华无异,]空华是不实在的。[由不即故,]因为不即故,[所以虚幻起灭;]虚幻起灭。[由不离故,所以华处即是空处。上约依报世界也。

更约正报身心。无缚无脱者:于寂灭无二,圆觉真境之中,随缘现起,十种法界。因惑、业、结缚,而成六凡有为之法界;由修、证、解脱,而成四圣无漏之法界。虽缚脱不同,俱是从缘无性,当体即真,]当体即真,[故双无也。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者:始知者,昔日迷而不知,今日观行成就,悟后方知,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众生个个具有本觉佛性,]本觉佛性,[由始觉有功,]修行修到一个功力,修到一个功力。[本觉方显,与佛无异,故曰本成。然说众生,本来成佛,惟华严与本经有之。]《华严经》也是这样说,也有这样说。[但以语惊凡听,]凡听就是一般的听众,一语惊破一般凡夫的听众。[理越常情,]常情就是一般,这个道理超越了一般我们所能想像的。[佛既罕言,]佛很少在讲,众生多不信,[生多不信。]产生了很多的不相信。[当知诸佛,言皆真实不虚,只怪自己未悟,]有个人去问禅师一句话:禅师,祖师!我为什么不悟呢?禅师说:不悟是你自己不悟,又没人阻止你!真傻,问这样一句话!他问:我经典听这么久,怎么都不悟呢?禅师告诉他:你不悟是自己不悟,不悟是你自己不悟,悟也没有挡住你说:我不让你悟!好笨啊![并非诸佛妄谈。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者:以既知众生,本来成佛,返观从前,六凡之轮回生死,四圣之取证涅槃,皆无明梦中之事。今无明梦破,返观往事,如昨梦耳。二见境同竟。

癸三称实同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去无来。】]佛直接证入圆觉,一切都破,统统破。所以,以前禅宗在修行,到师父那里,哪需要搞这么久?哪需要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初五,一直讲经,搞了三年?足足三年!到今天,如果我说:悟的人举手,对不对?没有人敢,没有人敢举手,举手的话,我问你两句,你就倒了!对不对?你看我们现在的根机!以前的人就是佛法难得,在大陆修行,想参访一个高僧大德,印证自己是否开悟,要跋山涉水,走好几千公里,才能遇到善知识:现在不同了,现在车子一坐就到了,骑摩托车,很快就到了,现在参访善知识很新简单,拜托他来,他还不来,所以,他不会珍惜,他不会珍惜;要等到我往生后,才发觉:唉!没来这里很可惜,师父在世的时候,我为何都不了解师父的发心呢?以前太虚大师,虚大师在大陆被人误会得很深,在传记里说到,他遭人暗杀未成,太虚大师在读经时,遭人暗杀未成。太虚大师为人较不拘小节,整个中国今天的佛学院,包括出家人的服装、佛学院,都是虚大师所创办的。虚大师因为不拘小节;以前在大陆都是人力车,人力车,拉着车子……,有时候,人力车上面会坐女众,虚大师有时候很忙,要赶时间,人家车子载一个女众,他就喊着:喂!下来,下来!让我挤一下,让我挤一下!一个出家人跟一个小姐坐在一起,这样载着走……,有的人就很看不惯,结果遭人毁谤,毁谤他是政治和尚。

当时有一个在家居士,男众,整天不批评别人就很难过,他很看不惯太虚大师这样,很看不惯,所以就四处散播谣言:虚大师曾经劝他:人家发什么心,我们不知道,还是赞叹佛教才会兴,因为《阿弥陀经》里面,都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他说:人家发什么心,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要这样批评。师父一直劝他,这在家居士还是拼命一直毁谤,意思是要掩饰自己的缺点。起到虚大师已经往生了,往生了,他还是讲同样的话,虚大师送火葬场,荼毘的时候,荼毘,火化,他站在一旁,因为他也是太虚大师的徒弟,师父教徒弟不要毁谤他,徒弟不听他的话。火化后是什么情形呢?火化出来,太虚大师整个心脏全部舍利子,外面全部舍利子包围,全部被舍利子包起来!他这下子惨了,毁谤菩萨,糟糕了,当场就一直哭,糟糕了,不通忏悔,师父在世的时候人,他不听师父的劝告,叫他不要毁谤,等到师父死后火化,整个心脏都是舍利子,才开始在担心,完蛋了,外省人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这下子惨了,糟糕了,毁谤菩萨!你想想看,他的功力到什么程度?整个心脏都是舍利子包起来!所以,我常常讲:当然,那是太虚大师,那不是我,那太伟大了!

意思是说:人家发什么心,太虚大师他无起无灭,无来无去,他到这种境界,他全心都是为佛教,太虚大师。再说倓虚大师,他有五个孩子,后来出家:倓虚大师。你看,《影尘回忆录》,对不对?倓虚大师都说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出生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统统没有,倓虚大师一直说,他是一个平凡的,很平凡,很平凡的人,很平凡的人,但是,倓虚大师很重视因果,他儿子事业失败,求助于他这个父亲,被他骂回去,常住的钱怎么可以帮助你?马上骂他回去,一毛钱都不给他!对不对?常住的钱怎么可以给你?对不对?因果分得很清楚,分得很清楚!不是像我们现在的人;倓虚大师火化后也是不得了,不是像我们现在,人都还没死,就说他出生时梦见阿弥陀佛,照三千大千世界,唉!那是大妄语,大妄语,人都还没往生,就写得像小说一样,不知道到底写什么东西!一切无起无灭,不来不去,统统没有。

[此蹑前,既见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即称合圆觉实性,同佛境界也。但了梦体本空,则一切自无。了生死空故,无起烦恼,而成生死;了涅槃空故,无灭生死,而证涅槃。无漏圣法非新来,有为凡心非灭去,而如来藏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菩萨!你想想看,既然来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我们修行何必做表面功夫呢?搞这些做什么?有的人来参访我后说:那个法师很奇怪,也不曾看他穿长衫,也不曾看他披红袈裟,很奇怪!都是随便穿一件罗汉褂!所以,我下楼的时候,外面进来的人会问:请问要去哪里找慧律法师?我就说:我师父现在正在午睡,他没空,你不要来找他!他说:你师父在午睡喔?你师父都睡到几点?我说:我师父都睡到三点半。他说:那我在这里等到三点半。我说:他也不一定会下来啊!他说:你的声音很像你师父呢!我就说:对啊!我师父说要把衣鉢传给我。他说我的声音跟他很像!他才半信半疑的:这样啊!一直纠缠不清还是不见的好,我看起来既不像祖师大德,也不像高僧大德,统统没有。我很奇怪,我喜欢很平淡、很平凡,我就是去参访广钦老和尚,有一次我去六龟参访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总是坐在一张藤椅上;以后我在内门乡也要准备一张像广钦老和尚坐的藤椅,坐着,整个人缩在椅子里几乎看不见,这样坐着(慧律法师学弯腰坐的样子),这样坐着。请师父开示!然后就说:念佛,念佛!师父!念佛要怎么念?南无阿弥陀佛……,整个人缩起来,驼背,像广钦老和尚一样,坐在一张藤椅上,很简单!广钦老和尚很朴素,穿一件褐色的半截的短褂,再来就是穿一件褐色的……,戴一顶帽子,广钦老和尚会戴一顶帽子,戴一顶帽子。你注意看,广钦老和尚的手很长,他年轻的时候一定很高大,真的喔!

老和尚的手很长,手很长、手指很长,他年轻的时候一定很高大,因为没吃饭就缩水了,没吃饭,他都不食人间烟火,都不吃饭,吃水果、喝牛奶而已,统统没有,不吃啊,不食人间烟火,你想想看,一个人几十年不吃饭,难道不会缩水吗?所以,老和尚常说:我这间房子要坏掉了,我要搬家了!听他开示的人,大家都知道,老和尚常常说:我这间房子要坏掉了,会漏水,该搬家了!意思是说要往生了。老和尚是一代高僧大德,你看他有在搞稀奇古怪的事吗?他几时在穿什么有的没的?统统没有,统统没有!所以,我们这里诵戒,全部都诵《广钦老和尚开示录》,你看这些孩子,三十六个法师,师父从来不用操心他们,我都跟法师讲得很清楚:我讲的哪有可能比广钦老和尚讲得更详细?你们乖不乖,老和尚那本书写得这么清楚,还需要我慧律法师再跟你讲什么吗?是不是这样?所有的修行,那本《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都写得清清楚楚了,何必我慧老多言呢?我会讲得比老和尚更好吗?不可能的事!既然是不可能的事,我们都依老和尚,老和尚讲什么,我们就是怎么做,很平实、平淡、平凡,不要搞那一些奇奇怪怪的,我很不欣赏那种东西,老是讲神通、有的没的,统统没有!

对不对?统统没有。所以,如果人家知道慧律法师下来,我就跟他打个招呼:有些女众来,她买东西来,看……,我也不会跟她介绍我是什么人,她说:我们相见师父,师父几点会下来?人家跟她说:刚才那个就是啊,她才会过来:啊!师父!开始大呼小叫的,女人就是女人,没办法!大呼小叫的:啊!被他跑掉了!大呼小叫,捶胸顿足的,没见到师父!有的人很感动,像那天西班牙回来的那个,Spain,西班牙回来的那对夫妻,他的太太看到师父,马上掉眼泪,感动,东海大学的毕业的,她说她要皈依,东海大学的毕业的。你看她东海大学毕业的,到了西班牙才听到佛法,到了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才听到佛法,然后她都copy给中国人听。结果我问她:你去西班牙做什么?她说:我去那里卖豆腐。啊,卖豆腐卖到西班牙?竟然去西班牙卖豆腐!我问她:你都卖给什么人?她说:台湾去西班牙的差不多有两千人,移民,immigration,about two thousand people,移民,大概两千人;大陆大概两万人。

我看到广钦老和尚的风范,平实、平淡、平凡,就是这样子,跟着师父的人,就是这样子,什么都没有。我不是像某某法师,说他一作法就有鬼神会附身,会讲什么话,有多么厉害,能够驱鬼弄佛,或者是说……,我都没有!或者说:那个法师有什么神通,他有多么厉害,我都没有,统统没有,我没有神通,一品惑也没有断,统统没有,也不会搞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搞不来,搞那个要有本钱,我没有,搞不来,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很平凡的出家人,跟你们一样,没有什么两样,经典是互相研究而已。为什么?没有所谓的去,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所谓的迷,也没有所谓的悟;没有所谓的生,没有所谓的死,了不可得,搞这个个干什么呢?自己肚子里面没有东西才需要包装,你肚子没有东西,你才需要包装;你肚子有东西,你包装什么?你装饰外表,装什么?对不对?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哎呀!这个言辞实在太美了,太美了!

[其所证者:约理,无得真失妄,]这个“得”是配合着“失”;“真”是配合着“妄”,就是无得失、无真妄。[无取妙舍粗。]“取”是对“舍”来讲;“妙”是对“粗”来讲,无取舍、无妙粗,他重新把它排列,看破灭不晓得在讲些什么?说:无得真无失妄,咦?奇怪!怎么会这样子呢?无取妙、无舍粗,没有这样子,不是这个意思。是不是?[其能证者:约行,其心平等,离诸分别,无作、]没有一切的造作,无[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你截止的。无[任、]没有所谓的让你保任的东西,空一切相。无[灭]也无一切可灭。[四病。]后面会讲到,[由所证得、失、取、舍四相既空,而能证之作、止、任、灭四病自遣。于此证中,无能无所者:即蹑前,]“蹑前”就是依照前面,这是根据前面。[于此]到这个境界。[能证所证之中,悟得能证之行不立,而所证之理自无,故曰:无能所无。据此则能所双亡,对绝悉泯。故《华严》云:“若有见正觉,]如果有见到这个正觉,或者是有见到[解脱离诸漏,]这个有见,[不著一切世,彼非证道眼。]如果说:你如果见到说你有解脱、你离开诸漏,你不执着一切,就是说:如果你有见这个,那么,就不是所谓的证道之眼。[”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者:总结称合圆觉实性。一切法性,即圆觉实性。寂灭无二:寂灭, 者,名为一心。一心者,一真法界之心,平等无二,常住不坏也。三顿同佛境竟。

壬四结合问词

【“善男子!彼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重呼善男子,令其注意也。彼诸菩萨,指现会新学,求净圆觉之菩萨,并及末世,初心之众生,亦在其中。如普眼问云:愿为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此为当被之机,]就是所要照顾的,“被”就是所要加被的众生。[故佛答如是修行者,谓如我所说,如是而修,如幻三昧。如前云: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是也。如是渐次者:谓如我所说,如是而立初渐次。]有一个开始。[如前云:先依如来,奢摩他行,]要修定,你要先[坚持禁戒,安处徒众,]跟大家和平相处。[宴坐静室。是也。]宴坐就是静坐。

[如是思惟者:谓如我所说,初观身、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次观心、]观照这颗心[妄有缘气,]妄有缘气就是说:妄有能缘,有能够攀缘的这个气分,就是第六意识。[于中积聚,]积聚,[似有缘相,]能够攀缘之相,[假名为心。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身心俱空,究竟无我,即我空观也。]再来,[次法空观者:如前云,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外在一切都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能够让幻除掉的那个智慧的灭,也要幻掉、也要除掉。[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就是圆觉之性,就不灭。[譬如磨镜,]譬如我们磨镜,[垢尽明现,]污垢若尽,光明就影现。[乃至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是也。

如是住持者:谓如我所说,住持进修之法。如前云:由此不能,远(去声)于幻化,]“远”就是远离。[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离开幻化垢秽的人叫做菩萨。[垢尽对除,]就是所对的垢尽,用智慧去……,能对的智慧除掉。[即无对垢,及说名者,乃至一真法界科止,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是也。

如是方便者:谓如我所说,真空绝相观中,由内身根识清净,乃至外境,六尘清净。内外四大清净,世间诸法清净,出世诸法清净,自他正报清净,一多依报清净,以及色空同如。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遍满清净是也。又如理事无碍观中,如前云: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为什么当知六根遍满法界呢?同一本性故,这就是同,因为同一个本性。为什么会遍满法界呢?同一个本性嘛,同一个本性,没有所谓的虚空,没有所谓的时间,当然就遍满法界,眼根、眼根的本性,耳根,耳根的本性,都一样,[根遍满故,六尘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是也。

如是开悟者:谓如我所说,周遍含容观。如前云: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乃至顿同佛境科中,]就是说[一用心同云:]用心同去就是共同一个心,共同一个心,一用心同,共一个用心,共同一个,共同一个佛心。[觉成就故,]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乃至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是也。

求如是法,亦不迷闷者:谓如我所说,见境同科中,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乃至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又如称实同科中,当知生死,]又如称实同科中,就是前面讲的一科一科的分类,前面那一段就是了,前面讲的哪一科……,因为我认为念这个很麻烦,所以,就没有把那个科判念得清楚。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乃至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求如是法,何迷闷之有哉!一长行竟。]想要学禅的人,听到这句话马上就开悟!因此初学佛的人,应该在空观里面下功夫,空观里面下功夫,一切法毕竟空寂不可得,观照久了,自然不起心、不动念,一切烦恼都是我们的心魔,心起还从心灭,你不从心下手,要从哪里解脱?根本不可能!只会拜托师父:请您帮我加持!拜托佛陀:请您加持我、保佑我!你自己却不保佑你自己,我当下这一念放下,不就什么事都解决了吗?今天那个小孩很有趣,他很担心,叫我帮他加持,看能不能消除他的烦恼?有可能吗?以为我帮他加持,他就不会烦恼,烦恼是在心,哪有说我帮你加持,你就可以没有烦恼?是不是这样?不了解佛性,智慧拿出来,智慧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你不放下,我再帮你念一百年也没用!放下,两个字而已,在这个地方下功夫。[

辛二偈颂(分二)壬一标颂二正颂

壬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壬二正颂

(唯略起行方便,余如长行。长广偈略,故不重列。)

【“普眼]就是普眼菩萨,[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意思是说:也是不可得。[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意思是说:我们是为了什么在执着呢?我们为何会如此愚痴?这根本就是地水火风假使的东西,没有一样是真实相,我们为何如此固执呢?生死六道轮回就是由妄念而来,刚才师父跟你们讲过了;妄念都是因为妄想、执着而来的。[】

此颂阙少起行方便,即修行渐次。彼新学菩萨,及末世初心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因地修行渐次,于无次第中,指示次第进修之法。如前云:应当正念,远离诸幻。正念二字,即是正念真如,]师父讲的:要正确地观空,不可得,不可得。[为修行之本。渐次者:以戒定为初渐次。如前云:先依如来,奢摩他行,]修定,[坚持禁戒等是也。]一开始要比较勉强,一开始要勉强,持戒一开始比较勉强,久了就任运自如。

[次修观慧,先修我空观。即起正思惟,思惟一切众生,妄身妄心,皆如幻化,无有实体。身相,属于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心性,指六识妄心之性,]它的“性”就是分别的意思,不是本性的性,指六识妄心之性,它有分别之性、强烈执着之性的意思,俗话说,俗话说:山可改,性难移,就是在讲六识的妄想心,山可改,性难移,现在是在讲六识心很难除掉![名为分别影事。尘有则有,尘无则无,故曰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非指临命终时,四大体各各分离,乃谓作观时,坚、湿、暖、动]“坚”就是固体;“湿”就是水;“暖”就是温度;“动”就是风,就是地、水、火、风,同样的意思,坚、湿、暖、动,就是地、水、火、风。[各皆归属,故曰:谁为和合者。妄身既无,妄心亦灭。则平日所妄认身心为我者,至此毕竟无有我相可得。此我空观也。]无有我相可得。所以,我们如果来替常住做事,来替常住做事,统统放下,无我;不要说:我现在在替常住做事。应该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不过,要先跟负责人配合一下,你要来帮助柜台也好,或是要帮忙什么也好,要先配合一下,不要说突然跑过来,也没知道怎么分配工作给你,要先联络一下。

再来,[【“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如是我执既空,渐渐修行,一切悉皆清净。何以故?法空观云:幻身灭故,幻心亦灭;乃至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故曰:一切悉清净也。]因此对于我们这个身体,把它照顾得健康就好,不必太过于打扮,听说有些电影明星会用牛奶洗澡,不晓得是不是真的?牛奶很贵呢!我去买牛奶,一瓶要五十元呢!如果要把浴缸装满,喔!那不得了,不得了,如果我那个浴缸,我在洗的那个浴缸如果要装满,可能要用到两万块牛奶,真的,一瓶五十,才一点点而已,五十……,只为了保养皮肤,保养皮肤。我们了解这个身心都是虚妄;不过,也不要任自己披头散发的,像鸟窝这样子;如果看到你的头像鸟窝,师父说:你的头发怎么乱成这样?你还反驳:一切法不可得啦,是鸟窝,即非鸟窝,是名鸟窝。对不对?结果到最后,人家看到学佛的人:跟慧律法师学佛的人都是鸟窝!哪有人学佛学成这样的?我们出门就要整理干净,我们知道这是假相,没有关系,但是,基本上、礼貌上要简单化妆一下,对不对?衣服不要买一件好几万的,哎呀!对不对?无缘无故就戴一颗钻石,钻石,对不对?无缘无故就穿得很暴露,这样是想代表什么?想代表什么?对不对?不需要这样。我们都是自我增加麻烦,增加麻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动遍法界,】

颂法界观,长行广偈略。]颂法界观,长行广偈略。[长行云:证得诸幻灭影像故,]诸幻都是影像。[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方就是没有界限,你到哪里都是清净,到哪里都是清净,你在这里清净;出国也清净;在国内也清净;你去厕所蹲大全也清净,心,指心无所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乃至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六根也遍满。[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都是一个清净心而已。[此句颂,含义甚广。言无方清净者,即无有那一方而不清净也,]没有界限。[亦即遍满义。既然遍满清净,自然寂灭不动。根尘一切诸法,同时遍满法界,清净不动。因语不顿彰,]意思就是:如果透过语言,无法全部顿时显现出来,[故作次第说也。]所以,一句一句再来解释,其实这个是同时,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个境界是同时显现。

[【“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此颂称实同科。其能证之心,离于作、止、任、灭四病,都无分别,无能无所,毕竟无有所证之法,亦无能证之人。者,即人也。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者:一切诸佛,所有依报世界,虚幻不实,犹若空华,毕竟是妄。华处即是空处,妄即是真。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者:过现未来,如梦中境,求其来去之相,皆不可得。]皆不可得。菩萨!我们为何不把“皆不可得”写下来?将它牢记在心,一切法真的不可得,没什么好执着、没什么好计较、没有什么吃亏的,你今天占人便宜,你就是造业;你今天被人欺负,学吃亏,你就是占人家的便宜,因为学吃亏养德行,养我们的德行,吃愈大的亏……,能够忍受更大的亏,你的德行就愈深、忍辱就愈深,你受更大的委屈而不去解释,你就是更大的忍辱,这样你成就佛道就近了,你就接近要成就佛道了。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如是修习就是修行。[”】

初发大乘心,而行菩萨道,及末世发心众生,欲求如来圆觉之道,应当照上来所示,六种如是之法修习始可!]这样才可以,才可以。[一开示观门同佛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第二卷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卷第三

己二征释迷悟始终(分五)

庚一金刚藏启请

【于是金刚藏菩萨]《圆觉经》就是这样,诸大菩萨一一起来请问佛陀,现在轮到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绕佛三圈。[长跪叉手,]叉手就是合掌。[而白佛言:】

此请法之仪,表示三业恭敬可知。

庚二正陈请词

辛一庆闻述益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准备要成佛的都是菩萨。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宣扬如来什么呢?如来,我们本性具足的[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大陀罗尼简单讲,就是含藏一切、总持一切。[因地法行,]因地的法行,就是因地的修行,[渐次方便,]一个次第。[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对众生来开发蒙昧,就是无知的状况叫做蒙昧。开发他无知的状况。[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智慧之目叫做慧目。[】

此庆闻述益。]庆幸听闻来叙述这个利益。[大悲世尊,指世尊具大悲心。]我们说要学“佛”嘛,学佛如果仍用这种仇恨的心来看世间,不能入同体大悲,这样离佛还很远,离佛还很远!所以,你看这个世间你周围的人,慢慢就会发现。所以,有很多人说:宁可救虫,不愿救人。当然,这是一句怨言,意思是说:过去救了他,对他那么好的因,他竟然不知道感念,反而违背我们、伤害我们,所以,我们会觉得很痛心,很痛心!我们学佛的心地功夫如果不够,会一直恨。在哲学中虽然有一句话很平淡,但是,这句话可以适用第一个人,它说:当你在对某某人失望的时候,或者觉得他很幼稚无知,或是说忘恩负义,你不要责备他,你用另外一个观念,你就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上,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形成一个社会。在这个世间中,也需要这种忘恩负义的人,也需要这种人来担任这个角色。所以它说:在这个世间也需要这样的一个人。记住喔!很平淡喔,在这个世间,也需要一个这样的人,因为这样才构成一个社会嘛!你觉得他很幼稚、很无知、很忘恩负义,恨不能解决事情,这样你就了解,什么叫做凡夫,什么叫做圣人,就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是不是这样?我们要学大悲,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提升;第一个阶段没有提升,我们没有办法修行。

所以,我如果遇到那种忘恩负义的人;或是可恶、可厌的人;或者你明明知道这个人是大妄语的人,有的人反白为黑,自以为是,内心里面我们就想:在这个世界上也需要一个这样的人,也需要一个这样的人,这样你就能很平淡地处理这件事情,非常平淡。这虽然是一句哲学,它就是叫你安住第一种状态,不取不舍,不取不舍;不然你说你要跟这些众生,又无知、无明具足烦恼的众生计较,你会发疯,计较不完,每个人都能各自讲出一篇大道理,却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不懂得替别人着想,看看别人的角度是怎么样子。[善为一切菩萨,循循善诱,]好好地引导,叫做循循善诱。[宣扬如来,圆觉清净者:宣扬如来藏,清净本然,]本性具足的东西。[周遍法界

。]什么叫做清净本然?外来的叫做外道,譬如说:外来的灵界的力量附在我们身体,这不是我们本性具足的东西。本性具足的东西,我们统统有,不必藉着外力,这才是真正的佛法。我们的清净本希有,周遍法界。[此即如来圆觉妙心。大陀罗尼,因地法行者:而此心、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总一切法就是包括一切法,持无量义就是存在无量义的妙用。[故曰:大陀罗尼。依此心、普照法界,寂灭无二,]你想学寂灭无二,首先你要认识一句话:如实相,寂灭就是无诤,你要进入内心无量的安详,你要在事相当中当下就要接受它,你存在的是一颗智慧心;你若牢骚、抱怨、埋怨,落入生灭,凡夫之见,你不能得到安详、清净的世界;不必等到富有,我们就能进入清净状态;也不用等到说我今天遭遇很大的逆境,才体悟到寂灭,因为一切法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之法,一切都是幻化的东西,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所以说:一切法就是寂灭。什么叫做如实相呢?如实相就是:眼睛看出去的相,你都当作这是在演电影,都当作这都是过目的云烟,求一个永恒,不可得;既求一个永恒不可得,执着任何一个动点,就会动,就会引导变成了过去、现在、未来一个错觉。所以,如实相当体即空,不会被它欺骗,不会被它迷了,你用智慧心看这个世间、用空性的心看这个世间,二十四个小时当中充满了空性,运用空性包容一切,无所不照,没有一件事情能障碍你,外境纷乱吵杂,内心清净又安详,我们就真正找到我们的极乐世界。

[是谓:因地法行。]普照法界,寂灭无二,这叫做因地法行。[由顿至圆,无渐次而立渐次,无方便假设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者:]就是说[此等道理,众生不知,如童蒙之迷昧。今承我佛之慈悲训诲,开示发明。在会法众,幻翳朗然:]在会的法众幻翳朗然。[幻者、无而忽有,虚幻不实之义。眼中忽起翳病,]就是眼睛有毛病。[空中妄见空华,]我们现在看到一切境界的变化,我们不了解、执着,叫做妄见空华,因为境界的幻化出来的东西。[非但所见空华是幻,即能见翳眼亦幻。于诸幻法,妄生执取,]执取,[故名幻翳。]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讲到最后,我们所有的毛病就是一个字:执。执,我们解不开,就要藉着时间,譬如说,譬如说一般人都会不知足,我们对方对方的恶,是我们自认为恶,我们一直放不下,一直不能宽恕对方,我们今天与其要跟对方说:你这个人很可恶!这样讲是一句话,这个人很可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一个观念:这个人今天到这个地方,能有这种表现已经不简单了,他能够这样,已经不简单了!譬如说一个佛教徒,他虽然还有一些习气、烦恼,但是,在师父来看,我就会下降这个标准:他今天还会想修行、还会想吃素,这样就不简单了!

我对一切众生都用下降的标准来看他,我的烦恼就很少。这是懂得退一步、懂得观照的人。有些众生,他本身就不是很有善根,他来到三宝的地方,他就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我就教他,我就教他:三宝的地方,再怎么样,毕竟人家已经剃度出家,你想想看,我们还没有这种勇气呢,这样就不简单了,这样就不简单了!所以说:你对第一位众生,包括出家、在家,我们能够把这个“执”用对立的观照,一直降低标准;不然就一刀两断,用因果论法,因果论法就是:你造因得什么果,跟我没有关系;我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我自己负责,这样子,清清楚楚!如果没办法这样,还一直妄生执着去看别人……,而其实都是我们自己认为对方有错,不是人家真的有错喔,是我们一直认为他有错,这样也是一种执着,执着。所以,我们人就是这样,我们人就是这样,上次有一张海报,人家在画海报,画海报,海报的内容是说要清理环保,清理环保,那个人很会画画,很会画画。有个人提了一桶机油,机油,他提了一桶机油,他看到公布栏上的海报这样画,公布栏写:我们要注重环保。他提着一桶机油,嘴巴讲了一句话:哎呀!这个容易嘛,这个容易嘛,其实手上的机油一直在漏,机油一直在漏!他看着公布栏上写着:要做环保的工作。他说:这很简单嘛,大家都做得到!

其实他就做不到,因为底下的机油一直在漏。这张海报虽然很单纯,也能够影射众生的毛病就是如此,自己已经把地上污染得一片黑了,整天还是在烦恼别人的生死,这就是法,不了解佛法。所以,我们就是妄生执取,故名幻翳。[故佛前云:犹如翳目,见空中华,]就像我们眼睛有毛病,看到幻化出来的空华。[空本无华,病者妄执。]所谓有病就是心中无智慧,心中如果不用智慧之心,他就是有病,只有外表健康,不能说是一个健康的人,只有身体的健康,不能说他是一个健康的人,必需心灵也健康。[而今信知,幻身、幻心、幻智,诸幻灭尽,所见之幻既尽,能见之幻亦亡,故曰朗然。]朗然就是太阳高照,清清楚楚的意思,朗然。[眼翳已除,]眼睛的病已经除,[则为慧目。]智慧之目。[如《楞严经》云:“以清净目,观晴明空,]观天气很好的天空,[惟一晴虚,]只有一个晴朗万里无云的虚空。[迥无所有。]完全没有任何一点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注意听!以清净目,意思是说:我们的眼睛如果没有毛病,来看天气很好的天空,只会看到整个都是蓝色的天空,什么都没有。

这一句“清净目”要特别注意,以无分别的智慧之心,以无分别、以平等清净之心,来观看一切的境界,只有清净、平等,了无所有,就是这样!你说修行很难;我一直说修行很简单,我一直说修行很简单,关键在于你不肯,你不肯,就算打死你,你也不用平等心、无所住的心去做,那么即使修千百万年又如何?最近大家都很流行诵《无量寿经》,诵《无量寿经》很好;但是,想成佛作祖,不是只诵《无量寿经》就可以的,经是佛讲的,经典是佛讲的,经典是佛讲的,你再诵给佛听?对不对?所以说:我们今天学佛,你一定要先了解心地功夫要先拿出来;心地功夫不先拿出来,一切都在事相里面着,就算你长久修行,也不如别人一刹那之间的功夫。举一个例子来说,你诵经,已经诵《无量寿经》十年了,你看到一切境界都放不下,整天在是非圈里面打转,整天一直看别人的过失,一直认为自己很有修行,你没有平等心,一直认为自己很持戒、很精进,而轻视别人。另一个人没有整天诵《无量寿经》,他内心无所着,单提一句佛号,什么他都放得下,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厉害,换我问你:你认为,临命终哪一个会往生极乐世界?嗯?既然佛法是心法,禅者,佛之心也,佛法离了禅就没有生命,你听过这一句话吗?佛教离了禅,就完全没有生命了。

禅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我们无所住的心,离了禅,只有一个躯壳而已,没有灵性,因为你一定要彻彻底底地了解,什么是我们的本性,如是因,才能得到如是果位。诵经、持咒都无碍,我们一定要用清净之心、平等之心,究竟空性之心,单提佛号。会修行的人不是用压的,会修行的人,绝对不是用压抑的修行;用压抑的修行,有一天会爆炸的!对不对?有一个人打电话来说:师父!您要原谅毁谤你的人。我说:我连原谅的观念都没有。今天我跟人家通电话,他跟我讲:师父!您要原谅他!我说:我连“原谅”这两个字的观念都没有,我为什么要原谅他呢?我也不需要不原谅他啊!对不对?他造业,他一定要自己负因果嘛;他伤害我,他一定要自己负因果;我伤害他,换我要负因果,还多一个“原谅”干什么?哇!高招!多余的嘛!对不对?多余的,这都是多余的东西。修行单刀直入,进入绝对的空性,无往不利,虚空,走到哪里都是虚空。对不对?你说是不是这样?你走到哪里,用空性的心修行,你起到美国、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你走到哪里都同样如此,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说:迥无所有,一切都是空性的东西。[”此即圆照清净觉相也。]简单讲:圆照清净的觉相就是这句话:离一切相,就是圆照清净觉相。其实《圆觉经》讲的,跟《六祖坛经》、跟大珠和尚讲的,几乎都是一模一样,都是直接讲佛的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辛二正伸难问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世尊说: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还有一切无明?既然本来成佛,为何会产生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本来成佛道,为什么他会再产生无明呢?[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意思是说:既然本来成道,以后又起烦恼,那么佛何时会再产生烦恼呢?

[此正伸]“伸”就是发起这个疑问,正伸[难问。]就是问这个问题。[由观行成就,顿同佛境,始知众生,本来成佛,]本来就是佛。所以,真正在修行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想想看,才知道众生本来成佛,这样你凭什么瞧不起人?他也是佛,他今天造很多恶,他的本性也是佛。喔!这样我们就了解,现在因为愚痴、因为名利、因为一刹那间的嗔恨,所以造业,我们要宽恕他,因为他也是佛,他也是佛。[观行未成之时,并不知也。然此中之意,难免有疑,是以金刚藏,]代替问三种问题,[代致三难,冀佛解答,]“冀”就是希望,希望佛来解答。[俾令众生,得决定信,]“俾”就是使,使,能够使众生得到决定信,菩萨!这个决定信是很不简单的,一个人如果得到决定信,这个人我可以在此跟他讲一句话:成佛足足有余!决定信。现在再跟诸位用生意上的角度来讲,今天你如果听师父的话,你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你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相信古来祖师大德、千百万往生的人,绝对不妄语,没有欺骗我们,你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我告诉诸位菩萨,从这个时候一直坚持这样的心,你经典看不看、听不听是其次,我敢为你保证,你往生的机率99.999%,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都不用看;你过去造多少恶业也不用烦恼,因为五逆十恶……,唯谤三宝,除非你谤三宝、盗僧物;两种人没有办法往生;谤三宝、盗僧祇物,偷出家人的东西,这样佛也没有办法,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这没办法忏悔!

你有犯下五逆吗?没那么吓人吧?五逆,五逆十恶罪可以救,你知道吗?决定信,决定信。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说拼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现在有些年轻人才二十几岁而已,要等到他死,他会很烦恼,还要三十年,不晓得有没有办法撑到临命终?出在会往生的人,反而是那些七十几岁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这样来拼比较干脆,婚也结过了,孩子也生了五、六个,一切该尝的趣味事都尝过了,什么猪肝、猪肉、公鸭、母鸡都吃过了,包括出国,都玩过了,子女成群,儿孙满堂,也当上爷爷、奶奶了,在这个世间,你看,你还要做什么?嗯?已经没事可做,准备死了,这样来拼,对不对?所以我说:七十几岁、八十几岁要往生的机会很大!年轻人则不同,年轻人会想:我才三十几岁而已,要等到我死?照镜子看看,还这么年轻,要等到死会很烦忧,不知往后三十年会如何变化?不知道百年之后,师父会不会在身边?年轻人反而没把握,我不骗你,没有把握。如果我今天是七十几岁,假设说我今天七十几岁,对不对?要我再读经?不可能!拉下铁门,拿起电话,包括房门都关上,时间到,帮我送饭来就好,拼命念:阿弥陀佛……,我保证:因为我这个人也很怕死,也会担心我不能往生。对不对?再讲两年,《楞严经》讲完,就告一个段落,属于我老人家自己的时间就比较长了,开始就要培养这句佛号,二六时中咬定这句阿弥陀佛,咬定这句阿弥陀佛,决定信,现在在讲决定信。菩萨!

自古至今,往生的人,你要记住!不是修行很久的人在往生的,都是下定决心,至死不改变的人在往生的!师父今天跟你讲的话,你要记住。再讲一遍,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是那种十几岁就出家、茹素、修行、拜佛、念佛,说:我拜一万佛!不是那种人在往生的;都是看了经教、亲近善知识,了解生死的关键,就是死,用死来做赌注,绝不动摇信心,绝对不动摇,无论你讲什么,我都不听,说净土不好,禅比较好,不见得!发这个决定心,决定信心。所以,这个决定信,是我们生命、我们修行最大的开关,是点亮暗室的一个个枢纽。我告诉你们:你今天要往生极乐世界并不困难,你不要一直害怕,一直怕:我虽然想往生,可是,不知道佛会不会来接引我?连这种念头都不可以有,要充满着:我绝对往生!一点怀疑都不可以,佛说十念即得往生,这样就解决了,这样就可以了!

[永断疑悔。一、以真难妄:]以真难妄就是说,这个“难”就是所谓的责问。[若众生本来成佛,惟是一真,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之妄耶?]很多人有这种问题:我们本来成佛,为什么还会产生无明?从哪里跑出来的呢?[二、以妄难真:若诸无明妄法,众生本有,何因缘之故,如来复说,]又说[本来成佛耶?三、真能生妄:若诸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众生形貌各异,故曰异生。]怎么会有不同的众生?这个业为何有这么多变化呢?[本来成佛,后再起无明,此真能生妄,一切如来,已经返妄证真,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耶?烦恼、即妄惑。根本烦恼,即无明;枝末烦恼,即六识。前佛云:妄认身心,故有生死,且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后云:众生来成佛,俨然自语相违,]后面说:众生本来成佛,俨然,这样看起来确实是有语病,意思是说:佛讲的俨然……,确实自相矛盾。所以,以三种疑问,[故兴三难。]来请佛开示。

[辛三结请通释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无遮大悲就是没有止境的慈悲,无遮,这个“遮”本来是止,一个界限,没有界限的大慈,那不得了了!我们的慈因为有界限。无遮大慈就是平等的意思。[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就是经教。[了义法门,]究竟的法门叫做了义。[永断疑悔。”】

此结请通释。惟愿者,求之亲切也。]求得很诚恳。[如来具大慈心,平等无遮,]佛,他没有仇人,譬如提婆达多要害佛,佛还是要救他。提婆达多是十地菩萨示现的,提婆达多,在《法华经》里,佛到最后还是为他授记。提婆达多处处想要害佛,要置佛于死地;提婆达多在五百世以前发愿:我生生世世都要成就释迦牟尼佛的道业,所以,他生生世世都跟佛作对,拼命地跟佛作对,要让他障碍重重。所以,世尊修行无量劫来,因为有提婆达多这样的善知识帮助他,这样的帮助他,他愈忤逆佛,佛就愈慈悲、愈忍辱,就像铁槌一样,所以,提婆达多就像是一支铁槌,千锤百炼,把释迦牟尼佛炼成佛。

所以,佛只有两个字:感恩,佛只有两个字在修行:感恩,因为佛有神通智慧,他知道这是示现的。所以,提婆达多一直要害佛,害他一次,佛就散发一次更大的慈悲,他如果要害佛,佛就说:我要救你!提婆达多说:我要让你死!佛就说:我要解救你!他也拿佛没办法。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就是慈悲。所以,菩萨!焉知跟你作对的人不是你的善知识?说不定他发愿,好几百世要让你痛苦来淬炼你也说不定,他是故意示现,处处毁谤、伤害你,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成就我们的道业。

喔!那么,我们用这种心来修行,就是感谢恩师,感谢、感恩,遇到逆境,你就感恩,感恩。不过,不要到最后自己忍受不了,说:我已经很感恩你了,你要适可而止!意思是受不了、忍耐不住了,我已经很感恩你了,你还一直找我麻烦?到最后受不了,因为我们的修养不够,不够,一个讲话很大声的人,底下,平等无遮,[惟愿不舍此平等无遮大慈,乃为现会菩萨,开秘密藏。非器不传,]非根器,没有适合的根器,他是不传的。[谓之秘藏,说不显了,谓之密藏。]

以前讲得不是很明显,这个叫做密藏。[今为开之,令现会得益,兼复遐被未来,]“遐”就是远。远被未来,“未来”就是指我们现在,佛当时说法,“未来”当然是指我们现在。[及为末世,一切众生等,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乃经藏之通名,]乃经藏之通名。[以此经是经藏摄故。了义法门者:显明究竟之义,乃显了之谈,]显了就是不秘密;秘密就是不显了。[非覆相而说。]覆相就是隐而不显;并没有隐藏,它是显了。[闻者、自可永断疑悔,得生正信矣!

《大疏》云:疑者,于诸谛理,]真谛跟真理,[犹豫为性,]犹豫为性就是不能果断。[能障信心善品为业。别有三种:]第一、底下这三样有一种,你没没办法修行,怀疑自己,[一、疑自:谓疑己不能入理;]有些老菩萨来这里念佛:师父啊,我不识字,经典看不懂,《阿弥陀经》里只认识三个字!我说:《阿弥陀经》里认识哪三个字?认识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整部《阿弥陀经》都只听到这一句而已;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我问他:《阿弥陀经》叫了几次舍利弗?他说:差不多十几次。知道《阿弥陀经》叫了几次舍利弗的举手,嗯?回去算算看,因为我也不知道,我也没算过!考试,他每天念《阿弥陀经》,你问他:整部《阿弥陀经》叫了几次舍利弗?最少有十几次,我也没算过,我这个人对这种东西最无所着,我都只记得阿弥陀佛而已!

怀疑自己不能入理,在座诸位!不需如此,老菩萨不识字,也不必有自卑感,反而是那些博士不容易往生,我告诉你:往生的每每都是那些阿婆、阿公,真的!都是那些老太婆、老太公在往生的,不要怀疑自己。[二、疑师:谓疑师不能善教;]对师父没有信心。[三、疑法:谓所学法,能令出离不出离?今三疑成难,]变成一种zai 难。[即疑法也。悔者,是不定之法,]我们如果[悔善则恶,]就是说做善事后悔,这样就变成恶,变成恶。[悔恶则善。]我们如果造恶而后悔,这样就变成善。[今永断疑悔,即属断恶,恶断,则善生矣。]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庚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最上的教诲。[了义大乘,]究竟的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学佛,这个就是第一步,一定要决定信,今天离开佛法,我告诉诸位:你想解脱生死是绝对不可能!包括你信一贯道、ji 督教、天主教、回教、儒教,包括摩门教,不管你信什么教,统统受时空的支配,都是生灭法;你要了生脱死,离开佛门,完全没有希望,完全没有希望![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佛重言善哉者,乃赞叹金刚藏,能为现会新学菩萨,及为末世初心众生,断疑生信;因此三难,乃如来所证甚深境界,为秘密之藏。今者秘密双开,不舍大慈,是为究竟成佛方便。非金刚藏不能问,如来因问而说。是诸菩萨,最上教诲,显了之义,大乘之理,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闻之而得大乘正信,永不退转,故曰: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庚四承教静听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乘默然而听。】

四承教静听竟。

庚五正答所问

辛一长行

壬一反覆起疑之端

癸一总指轮回

【 “善男子!一切世界]一切世界有三种世界,有三种世界。[始终生灭,]始终生灭,就是正觉的世间,随缘示现,他示现在生灭的世间,第一个,是正觉的世间,正常的世间。始终生灭的旁边写一个:正觉世间,随缘示生,随缘示现的。[前后有无,]旁边写个:有情的世间,有情的世间。[聚散起止,]写个:器世间,这就是三种世间。说:善男子!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就是一切世间,始终生灭,始终生灭就是正觉世间;前后有无,一下有,一下子没有,这是有情世间;聚、散、起、止,这是器世间,叫做物质的世间。[念念相续,]就是妄心对妄境,叫做念念相续,妄心对妄境,就是念念相续。

[循环往复,]我们今天六道轮回从哪里来?从信念相续,循环往复,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一个师姑打电话来,非常的凶,说要找师父,楼下不知道就接上来,她说:你读经为什么常常叫人不要毁谤三宝?我说:你可以啊,可以毁谤啊!她一听楞住了,我这样回答她,她突然不会接话。她问:为什么不能毁谤?我说:可以啊!你怎么那么傻,怎么不可以呢?她说:人家我也要往生极乐世界呢!我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回答我,你看阿弥陀佛是会接引赞叹三宝的,还是会接引毁谤三宝的?一跟二,你自己选择,你看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傻瓜!

师父也没阻止你啊,是不是这样?你就尽量毁谤啊!有一个去找邱医师看病,去五哥那里遇到五哥,五哥拿一张那个……,去给邱医师看病,都不能吃水果的,不能吃水果,很多东西不能吃,麻油等等都不行。他第一次来看病,非常地凶,对五哥很凶:啊?这么多东西不能吃?龙眼不能吃、芭乐不能吃、苹果不能吃、稀饭不能吃,干脆都不要吃好了,看什么病?喔!很凶!五哥很有修养,就让他念……,五哥说:你念完了吗?他说:我念完了!五哥说:你都可以吃!我没有拦你,你都可以吃。

我们写什么东西不能吃,是为了你的身体好,不是说水果跟你有仇不能吃。他愣住了,说:喔!这样喔!这才会意过来!那个师姑打电话来,我说:你都可以毁谤,你一天到晚都毁谤没关系,只差不会往生而已,很简单的道理!看众生愚痴以什么程度,人家叫他不要吃,还凶巴巴的,他就是不了解人家的用心是如何慈悲,因为众生最容易犯的就是这种毛病,我至少走过一百多个道场,道场会乱从哪里来?从是非来,会斗争从哪里来?从是非来,都是从这张嘴,口业不清净来的。不是不这样?所以,我常说,我的立场跟邱医师一样。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以十法界,迷、悟;]迷、悟;[依、正;因、果,皆生死边事,]为什么?对立嘛!迷就对悟讲的,如果你自己觉得你是悟,你也是迷啊!对不对?依报跟正报也是对立;因跟果也是对立,皆是生死边事,[从妄见有,]从妄见有,如果你放下迷悟、依正、因果,统统放下,从妄见有,你就在旁边写:一切放下,没有对立就没有妄见,很简单的道理!底下这句话你注意看:[圆觉性中,本无此事。]这样我们就了解,一个圣人就是天底下都没事,圆觉性中,本无此事,你注意看这一句,圣人、大修行的人,统统没有这些,没有所谓的迷,没有所谓的悟;没有所谓的善,没有所谓的恶;没有所谓的大跟小;没有依正,没有因果;没有因果不是不重视因果,就是说因本身当体即空,果报的现前,他也认命、也空,认了就是你的、就是空性。对不对?也不在困里面执着我在修善;也不在果报里面牢骚、抱怨,那是真的很伟大的人!何以故?什么叫做众生?就是放不下,所以,从妄见有,所以妄见,既然妄见有,你要怎么样了生死?就是放下。禅宗有一句话,讲得实在是太棒了,太棒了:但息妄念,别无圣法。

一针见血!但息妄念,你只要停止那种错误的执着,但息妄念,别无圣法。没有所谓的圣人之法,就是这句话而已,停止你那一种错误的妄念,也没有所谓的圣人之法,圣者无圣无凡,息,停止追求错觉就是圣,圣也是凡,因为是对凡讲的,只要依此类推的东西都是生灭法,还是落入有量的观念,还是凡夫。[一切世界:总指三世间;始、终、生、灭,别指正觉世间。始,]开始就是[谓随缘示生;]随缘示生。[终,谓缘尽现灭。]缘尽现灭。[前、后、有、无,别指有情世间。前,谓随业受生为有;后,谓业尽则灭为无。聚、散、起、止,别指器界世间。聚,]就是因缘和合,[谓成劫,]成劫。[聚尘为界则起;散,谓空劫,散界为尘则止。所有三种世间,皆依妄念而得建立,念念相续,生、住、异、灭,以妄心对妄境,]菩萨!何以有妄心呢?我们既然说妄心对妄境,[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怎么样?[种种取舍:]就是一种执着。什么叫做取舍?就是善恶的对立观念非常强烈,非常强烈。[取正觉世间,而舍情器世间,皆是颠倒妄心,变现轮回之相。《楞严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一总指轮回竟。][

癸二真随妄转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说:你还没有出这个轮回,轮回就是生灭的另外一个名词,生灭的妄想心就是轮回,生灭的妄想心。为什么?你起分别见嘛,你用这个这个生灭的妄想心要来了解……,辨就是要来了解圆觉,就是要来了解佛的清净本性,[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这样也是跟流转一样,[若免轮回,无有是处。】]你不想要轮回,这是不可能的事。就像坐云霄飞车,云霄飞车,我们到日本去的时候,因为一张门票八百元;我一向不喜欢坐那个,可是,一张门票八百元,台币喔,不是日币八百,是台币八百,去狄斯奈乐园,一进去就要八百,太贵了!就姑且坐坐看,坐坐看,法师坐云霄飞车;刚好前面坐了十个日本小姐,在上面吓得失声尖叫,真是惨不忍睹,下来后,脸色苍白,两脚发软;而我坐着,从头到尾……,我还算满有定力的,坐着,从头到尾,我一直感觉速度是一种错觉,我内心里面就这样自己念:那是在修行,咻!那个时速大约二、三百公里,速度实在快得惊人,如果途中撞到东西,头马上断掉,甚至一条绳子就够了!

如果横向拉一条绳子,以那种速度冲过去,头一定断掉,那个速度太快了!速度很快的时候,我扶着,速度也是错觉,我也没有什么感觉,我走出来后,看到有的人都站不稳,还一直摇晃,站不稳,我下来后也没有摇晃,就这样走下来,大摇大摆,自由自在地走下来,什么感觉都没有。对不对?修行人坐云霄飞车,也没有什么,感觉也没什么,不像其他人吓得脸色苍白。

我们在云霄飞车上看速度这么快的,你想要不天摇地动也不可能;用生灭心要看到如如不动的心,是永远不可能!所以,有一个在家居士来问:师父!什么是本性?我说:你若见到了,不必来问我;你如果还没见到,我今天从早上讲到晚上,你都听不懂!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本性不能用讲的。他说:不能用讲的,那该如何?要用悟的吗?我说:对啊!要用悟的。我又说:用悟的也不对。他说:用悟的不对?因为你讲出来,这一句也是生灭。他问:不然该如何?我说: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他说:哪有这样的?我说:不然要怎么样?你没有开悟啊,没有开悟,讲到死去活来,你也不知道我在讲什么。

[未出轮回者:此法说,仍用生灭妄心,而起分别妄见,辨于圆觉净性,彼圆觉净性,亦同流转于生死耳;欲免轮回,断然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动目就比喻生灭心;能摇湛水,湛水就是圆觉性。譬如生灭心,动目,动到这个眼睛,你眼睛一直动……,动目就是这样,眼睛一直眨……,能摇湛水,湛水就是定水,那个水本来不动的,水放在那里本来不动,你一直眨眼睛……,到后来,水好像在动。上次我去坐飞机,有一个女众,一个小姐,她从来没坐过飞机,刚好坐在我隔壁,坐在我隔壁,那天刚好遇上乱流,她叫得很大声,听说是一个歌星,打扮得……,她有打扮,我没有打扮,她长得很漂亮,我也不错。我坐在她旁边,一直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她突然跟我讲一句很有趣的话:师父,师父!你为什么都不害怕?我回答她一句很有智慧的话,我说:若是真的坠机,这时候害怕不帮助吗?你说这个时候害怕,有什么帮助?我问你,你怕,又能如何?我说:如果真的坠机,怕也没用啦!她说:的确没错!然后她就开始一直晕机……,坐飞机一直晕;等飞机停好,她一站起来就晕了,害我来不及闪躲,我就退开合掌,她就这样靠着我,念阿弥陀佛……,她整个人都快昏倒了,从来没坐过飞机,刚好碰上乱流,吓死了!

下飞机后,她跟我讲一句话:师父!以后就算是生是死,我都要用开车的就好!要用开车的,她要用驶车的,她不坐飞机了,打死她,她都不坐飞机了,坐一次就吓死了!我说:现在不是很平安吗?对不对?也没有什么事情。我说:有修行跟不修行,就是有天壤之别,吓得大声尖叫,一个歌星!所以说:动目能摇湛水,我们一个人用生灭心,就像坐飞机吓到天旋地转,一下子要定,定不住。对不对?一个人用生灭心要看圆觉性,一下子没有办法![又如定眼,犹回转火。]譬如说定眼,定眼,能回转火,可以清清净净的。是不是?眼睛:以为这个火在动,眼睛本来是定在那个地方,但是,因为这个火在外面转……,转久了,却被转去,火本来不转,变成在转,被迷惑了。如定眼,眼睛不动的时候,由回转火,火慢慢地转……,火本来是不转,是静止的,那个火本来是不转,却变成一个影像在前面转啊转……,错觉的意思。[云驶月运,]云驶,云在走就像是……,其实是云在动,结果看起来是月亮在移动。[舟行岸移,]舟,舟就是船,船在行走,而我们在船上看,却像是岸一直往后移动。

[亦复如是。】]动目是指生灭心,湛水是指圆觉性;定眼是比喻圆觉,是比喻圆觉,回转火是指生灭心;云驶是指生灭的妄心,比喻生灭妄心,月、月亮的月是指圆觉;舟是指生灭,岸是指圆觉。再讲一遍:动目是生灭心,湛水是圆觉性;定眼是圆觉性,回转火是生灭心;云是指生灭的妄想心,月是指圆觉;舟是比喻生灭,岸是比喻圆觉。佛讲经实在很厉害,实在很伟大,很伟大!我看到这经典就想:佛在读经说法,没有一个字是废话,所有比喻都比喻得恰到好处!这实在是……,所以,那天有一个比丘尼打电话给师父,请教师父,她说是嘉义的什么寺,她说:我现在听到大乘非佛说,小乘才是佛说的。她本来对大乘经典很有信心,现在听到大乘非佛说,一下子失去信心,她说:佛只有讲四阿含。我就告诉她:依法不依人,大乘是讲实相法,我请教她,我说:我请教你,《六祖坛经》也不是佛说的,可是,按照《六祖坛经》去修行,明心见性者不计其数!她说,她悟了,觉悟了!

我说:《楞严经》或是大乘经典,如果不是佛讲的话,我也把讲的人当作佛,这也不得了!但是,事实上,凡夫怎么能够讲得出这种经典?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凡夫怎么有办法讲出这样的东西?讲得这么美的比喻?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她说:喔!法师开示得很好,我又对大乘有信心了!没办法,大小乘的争执到今天还是在争执,愚痴到家,愚痴到家!我说“如果说按照《六祖坛经》;人家说《六祖坛经》是假的,有的人来跟我讲:慧律法师,听说《六祖坛经》是伪造的!我就跟他讲:如果按照六祖讲的那种方式去修行,你认为能不能明心见性?他说:可以!可以明心见性,为什么说它是假的呢?真的假的就不重要了,只要能让我明心见性,假的也没有关系啊!对不对?喔!我对师父您有信心!他说:名不虚传!都是你自己的问题啊!后来就赞叹一番。

[此喻说,]比喻说。[譬如数动之目,]譬如一次再一次地动到眼睛。[能摇澄湛之水。]能摇动清净之水。[动目,喻生灭妄心;湛水,]湛水,这个“湛”是光明的意思,就是说本来就是不动的意思,光明不动的意思。[喻圆觉自性。湛水本不摇动,因数动其目,妄现摇动之相。圆觉自性,本非流转,妄现流转亦然。又如定眼,能回转火者:《略疏》云:眼识迟钝,]反应比较慢叫做迟钝。[旋火成轮。]本来火是一点而已,旋火就是把火拿起来旋转,你看就变成一个车轮一样的形状,一个圆圈的形状,其实它只是一把火而已;在每一个动点上,它只是一把火;但是它转得快,就像一个轮子一样,就是错觉的意思。[其意:眼识迟钝,瞪定其眼,回旋久观,]转久了,[彼火本不转,因回旋久观,]因为得很久,[而火亦转而成轮。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者:云飞如驶,]云在飞,快速的移动,[只见月有运相,]只看到月亮在运行、移动。[月实不运,因云驶所显而成运。]好象在动一样。[舟行似箭,只见岸有移相,岸实不移,因舟行所显而成移。以上湛水、定眼、月岸,通喻圆觉自性。水波、火轮、云驶、舟行,通喻生灭妄心。以生灭妄心,辨于圆觉,而圆觉性,即同流转,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旋”就是生灭,这个种种的生灭不能停止,就是不放下,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种种的执着不能放下。[彼物]就是生灭,生灭[先住,先执着在生灭里面,生灭[尚不可得;何况轮转,]本来就没有。[生死垢心曾未清净,]曾未就是未曾,从来就没有清净过。[观佛圆觉不旋复?】]怎么会不轮转变成生灭呢?

[诸旋者:指动目]动到眼睛[、定眼、云驶、舟行也。未息者:正动、定、驶、行时。彼物者:指水、火、月、岸。先住者:求其先行止住,尚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它一直动,要如何止住呢?[何况以浅况深,通责迷倒也。]佛诃责颠倒的众生。[意谓:世间浅近之事,]让你了解,[若诸旋]就是这些生灭[未歇息,而求彼物先止住,尚不可得,]哪有可能?根本就不可能。[何况轮转者。显是无始妄识,出生入死,起惑造业,莫不依之,]都是依颠倒而来,[故曰: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自性,而不回旋转复者,]就是而不变成生灭心,[无有是处。]是不可有的![二真随妄转竟。]意思是我们的本性,佛的本性本来是圆觉的自性,如果你用这个生灭心来观佛,佛的清净本性也变成生灭,不变成生灭也不可能!就是这个道理。这段意思是说:用生灭心要来看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也变成生灭心。所以,没有悟到清净的本性,想要了解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也变成不悟的执着、分别的意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