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22-4-1 10:37 只看该作者
争一世者,不争一时
争一世者,不争一时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有云: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
世间的强者,不是因为擅长与人相争取胜。
而是因为,他们发言少却更有道理,不找帮手却自然有人相助,这是强者的谋略。
反观那些为利益而争斗不休的人,虽然取得一时胜利,却会发现失去的东西更多。
真正的赢家,不是处处相争,而是自强不息。
你若光明,彩霞自来,你若安好,天自安排。
山不争气,自有其高度
《荀子》有云: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强者如高山,见过高处的风景,知道天地的广阔,便不会为小事与人相争。
康熙年间,张、吴两家争夺宅基地,张家写信到京城,希望礼部尚书张英帮助家里。
张英赋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家人读信之后,宽容让人,旁开三尺地。
吴家深受感动,讨论过后,也让出三尺。
从此,张、吴两家之间多了条“六尺巷”,这个张英就是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世上却总有人为了鸡毛蒜皮地小事也要争个你死我活。
小事赢了,也是斤斤计较;小事输了,显得自己无能。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不争者,如山一般立稳根基,遭遇狂风卷地也自巍然不动;
不抢者,如水一般连绵不绝,见水中月也知其为梦幻泡影。
不与人争,只修自己,这是天地法则,更是长寿之道。
水不争气,自有其宽容
《道德经》有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虽不争,却滋润万物、刚柔并济、海纳百川,因此被人视为道德的最高境界。
古代一个马厩里,同时生活着马和驴。
每天,主人出门骑马,驴留在家拉磨。
马因此看不起驴,对它说:
“你只会拉磨,没见过世面,不像我跟主人出门,是赚钱的功臣。”
驴嘴笨争不过,只好埋头苦干,马觉得自己赢了,嘲讽变本加厉。
终于有一天,驴受不了干活累还要被马嘲讽,趁着夜色逃走了。
主人发现驴失踪,干脆把磨盘上的绳子套在马身上,让它拉磨。
马苦苦哀求:
“主人,我天天跟您出门,怎么能做这种粗活呢?”
主人生气道:
“你把驴气走了,谁来磨豆腐赚钱?以后出门和拉磨都由你来。”
马低下头流出了眼泪,它为何要逞一时嘴快。
曾国藩说:“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
不争者,不是无能,也不是软弱,而是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短期利益,争了不如不争;长期利益,不争即是争。
退让只是暂时的输,却能带来以后的赢。
大地不争气,自有其福德
《周易》有云: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强者待人如同大地,虽不与人争,却承载万物,不争蝇头小利,最终赢得大利。
隋文帝任命两位大将剿灭陈朝,战争中,韩擒虎破开城门活捉陈后主,贺若弼方才赶到。
论功行赏时,贺若弼急忙道:
“我打败敌军,拿下陈后主,韩擒虎只是巡逻边界,几乎没与敌军交战。”
韩擒虎神色不变,既没戳破同僚的慌言,也没为自己争功。
皇帝知道贺若弼爱吹牛,没听信一面之词,而让随行官员说出事实。
真相被揭开后,隋文帝和百官都为韩擒虎庆功,一旁的贺若弼却羞愧地面红耳赤。
不争的韩擒虎赢得千古赞誉;争功的贺若弼却丢了面子,还为众人所不齿。
他人嘴上争功,无须放在心上,编造再多谎言,终将真相大白。
佛教六祖惠能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争来争去,徒增烦恼。
不过于看重名利,诱惑也不能影响你的选择。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紧握也会渐渐失去;
属于自己的,不争不抢,也能翩然到来。
凡事与人争长短,执拗没高度;
输赢时时挂嘴边,肤浅缺远见;
只占便宜不吃亏,小气不厚道。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何必与人相争,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争气。
不图一时之输赢,方成为人生赢家。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