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恭逢龍樹菩薩聖誕

恭逢龍樹菩薩聖誕

恭逢龍樹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二十四日)

    这是日本爱媛保安寺供奉的阿弥陀如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及龙树菩萨五尊组合雕塑中的一尊。在阿弥陀如来像内藏有修理铭,上面记载有此五尊组合原是在后白河法皇建立的忠光寺梅之堂内所供奉。这五尊组合雕像是源于被称为八十一尊曼陀罗的天台系金刚界曼陀罗的阿弥陀五尊像在日本国内的变相,这也是这一密宗组合存世的唯一实物雕像。

    龙树菩萨面相方圆,耳垂丰满,细眉长目,神态慈悯安详,法相端庄。身着通肩僧衣,衣褶简洁,自然流畅,双手当胸合掌,金刚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莲座已失)。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大约活跃于第三世纪印度。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对佛教性“空”的观念给以完整的论述,“缘起性空”思想成为大乘佛教的基础,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传播到全印度。其著作被鸠摩罗什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基础,被誉为中国“八宗共祖”。在佛教的经师、律师、论师、禅师、法师当中,集‘千部论师’、‘八宗共祖’之美誉于一身者,唯龙树菩萨一人。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简介】
    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bodhisattva),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大约活跃于公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间,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

    据鸠摩罗什所译《龙树菩萨传》所述,龙树出生于南印度,精通婆罗门教义,年轻时曾以过人才华而驰名,天文地理与诸法术无不通晓,曾与友人以隐身术入王宫骚扰,后来友人惨遭乱刀毙命,龙树侥幸逃过,从而认识到贪欲是痛苦祸患之根源,然后至一切有部出家受戒,九十日就通晓有部的学说。后因大龙菩萨接引而至龙宫学习大乘妙法,取回华严经,从此大弘大乘佛法,摧伏诸多外道。龙树是印度佛教中观学说的开创者,吸收综合了初期大乘佛教经典的相关理论,对佛教性“空”的观念给以完整的论述,“缘起性空”思想成为大乘佛教的基础。建立大乘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传播到全印度。其著作被鸠摩罗什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基础,被誉为中国“八宗共祖”。在佛教的经师、律师、论师、禅师、法师当中,集‘千部论师’、‘八宗共祖’之美誉于一身者,唯龙树菩萨一人。

   【龙树菩萨论著】
  龙树菩萨论著极为丰富,如:《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空七十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论》、《大乘破有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劝诫王颂》等,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故被誉为“千部论师”。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论颂》、《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为中观派之重要代表作。《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龙宫取回《华严经》
    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世间文字一时读尽,发心入龙宫看藏,见华严有三本:上本、中本、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遂记得下本回归中土。自西土传到此方者,乃八十卷经,三十九品。

    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六百年,有一位龙树菩萨,他是个很聪明、很有学问的人。他把当时的书都读完了,觉得还不够,就发心到龙宫藏书的地方去看经书,于是就看到了《华严经》。

    他看到的《华严经》有上本、中本、下本三种。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偈子。一个世界微尘数的偈子就不得了,何况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的偈子!「一四天下微尘数品」,品目有这么多的微尘数,这是上本;中本呢,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两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他在龙宫记下来,并且带到了人间。所谓八十卷经,三十九品──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