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真正的住于大平等舍中

真正的住于大平等舍中

在过去我思索的都是如何帮助有缘的众生,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接触到最重要的法,因此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讲解了《禅之雏琐谈》整整七大册,里面由浅入深地把如何参话头、起疑情……等很清楚地叙述过;也认真地讲解过《愣严经》,从七处征心、屈指飞光,到最后的五种阴区、五十种阴魔的讲解;也曾经引领有缘大众直探毘卢性海、华严奥义的一真法界;也曾讲解过空海的《吽字义》及《十住心论》,甚至在讲解一切经论的时候,也经常注入大手印、大圆满的口诀。可惜二十多年的时光逾年曆岁、物换星移,虽然桑荫不徙,但终究也如火光般飞也似地过去,心中时有感叹,因为知理的人少如凤角麟毛,更不用说解行并进。因此几经思索后我认为与其用外星文字般艰深难解的经典及文字言语与大众结缘,不如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令现代人可以从现实烦恼中体会一二,或许还可以替自己累积少许的福德因缘。并且近来也觉得佛法的殊胜处其实在很基础的入手地方俯拾皆是,例如最近和大家在探讨的菩提心、四无量心……等等,对现代人而言才是真正切题而有所助益,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本身和周遭大环境触目所及、亲身所探,无一不是佛陀的智慧与方便,并且根器具足的人顷刻间亦可以觉受到醍醐灌顶的法味与加持。

在前面连续简单扼要述说了从皈依开始到修心的基本概念,在四无量心中,比较难以着实在每个人的实际生活当中的当属「愿一切众生住于大平等舍」这份精神。我记得佛陀曾经在讲解《法华经》的时候,也曾经说到:「真正的大慈悲心,是为了要利益所有的人,自己不惜投注生生世世的生命、心血、青春与时间,如同养育自己唯一的独生子一般,无怨无悔地牺牲与奉献,并且用这种精神发愿生生世世都可以来到娑婆世界帮助所有人。用一切的善巧与智慧来帮助众生转化他们现实所有的烦恼与困惑,心中无时无刻都在替所有的众生设想如何才是对他们真正有利益。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有一个没有达到解脱,消除一切烦恼念头的时候,大乘的修行菩萨自己将会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到这个人世间,用祂们的方便善巧帮助所有人打开他们的智慧之门,而自己宁愿不成佛,发愿到六道之中寻找需要帮助救脱的众生,令他们所有的一切烦恼障碍全部都可以净除。」当年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深深地触动心弦,并且也希望能够亦步亦趋地追寻诸佛菩萨的慈悲脚步,藉以滋长自己的福德与智慧。

身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也经常为自己的习气苦恼且努力地去寻求因应之道。我深深地感到人最难摆脱的痛苦便是傲慢与自我,而对治傲慢与我执对现代人来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赋予创伤与痛苦。因为习气累劫增强的缘故,要现代人无端端地生起慈悲心,除非他是菩萨再来,否则大多数人都缺乏太多这种经验。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正在承受痛苦或自食恶果的人,在那个时候你给予他同理心,并且告诉他是否希望周遭的人也不要像他一样痛苦,他会有很深切的印象与认同。从光音天退堕到娑婆世界的人道众生,只要他们活在优游自在、惬意的生活时空中,远离了一切痛苦的经验,他们便会理所当然地觉得他够了,他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需要值得学习的事了。因此要如何地让现代人对一切人都不产生分别心,并且用慈悲、同理对待的心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再也不是用长篇大论的佛语就可以令他接受,而是应该从现实的苦痛中让他体会到感同身受,从椎心刺痛中印象深刻地也希望他周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远离和他一般所承受的痛苦。能够升起这般海阔天空的胸襟,他潜在的爱和对人的热量便会油然而生,觉得他同时所拥有的一切最美好的精神与物质面也都能够无执地、不会不舍地、无论亲疏地与他人分享。

有一本畅销书的作者,他在书中描述他在一天的早晨,就像大多数人计划着自己的休闲生活一般,当时他本打算去沙滩上漫步,悠闲地带本书,躺在海风徐来的椅子上享受着啤酒和阳光……,没想到顷刻间他的生命改变了。他遭遇了不测,他血流遍地,最后他虽然保留了生命,但是从此以后他的人生观不一样了。我大概记得他为自己所说过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他说:「就算上天可以把我失去和受伤的部分重新黏接回来,但是我会选择拒绝。因为我怀疑我是否可以重新去承受这种痛苦,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我从前的自己。」

这就如同刚刚我在前面所讲的,痛苦和创伤便是自己最好的上师与善知识。当你可以看到别人的痛苦,立即记忆到自己所承受的经验时,便会激发起你潜在的慈悲能量。当你正在愉悦快乐的同时,你一定也会想到如果你的家人、眷属、朋友、周围熟识与陌生的人群,当他们也能和你一样享受欢乐的时光与物资时,那是如何地快乐啊!当你在生起如此念头的刹那和当下,你便已体会到这一句「愿一切众生住于大平等舍」的真谛。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简单地介绍初学佛者所应了解和遵守的修行基点之十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