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海涛法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海涛法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就像我以前,看到一个出家人在拜佛,我说,你不要拜了,因为你这样拜,你只是在表现自己很会拜佛,一副很骄傲的样子,你看,我在拜,你们都不拜,他说,师父 你怎么会这样讲,我这样拜佛难道错了吗?我说,你以骄傲心在拜,而且故意示现自己很会拜,而且拜的样子又跟大众不一样,一点惭愧心都没有。后来怎么办,还俗了。为什么?因为我跟他讲,你这样拜都没用,对不对,看到漂亮女人就拜下去了,你还拜。因为你的拜佛消不了业,你的动机不纯正,如果今天我拜佛我有欲望,我比较笨,所以我很虔诚的忏悔,那个拜起来,看起来很舒服的,光看他拜,我们内心就感动。

  所以我想一样念佛、一样诵经持咒,如果你以非常好的动机、悲心,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内心被你感动,人都被你感动了,何况鬼神呢。但是如果你在念佛、诵经,是一种骄傲心、傲慢心、凸显自己的心,或是为了钱才来念,为了表现自己念,不要说人了、鬼都生气,你还超度他吗,超度不了的,所以在这一点,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培养那种正面的心态,因为我们这个负面的心态已经太久了,很难改变了。就像赌博的人,三分钟赌输了,我不想赌了,然后一下就想赌,他不是一个坏人,就像吸毒的人,我以前在监狱,他们都会后悔的,当他被抓到的时候,当然困苦的时候他会后悔的。

  但是一下子又想要去,用心机去设计,如何拿到毒品,所以并不是他是恒常是坏心的,他也会几分是善心的,这个就是修行的意思,修行就要让你分分秒秒都是善心。所以你要连作梦都起好的念头,其实一个人有没有空性,看他作梦就知道了,佛经有讲,作梦就知道,作梦是在无分别的意识,就很容易显现你在想什么。你作梦也在生气,作梦也在谈恋爱,作梦,平常吃素,作梦在吃肉,所以就代表你的意识还不清净。作梦的时候被杀害会怕,作梦看到毒蛇吓坏了,代表你没有禅定的空性,为什么?还会怕,所以各位从梦境就知道,什么叫空性,梦境你会怕,梦境你会起欲望,就代表你的潜意识里面不清净了。

  所以你当然要精进,所以要持戒,所以你要作意,就是你要故意的的认为自己修的不好,把这个念头一直放在正面来引导。就像我们在诵经,现在要念仪轨,供养三宝,祈请三宝,希望冤亲债主消冤解结,希望善事成就,就是你要很专心,希望各位念经要专心。念诵仪轨要很专心,你去供养的时候,上供,愿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接受,为我父母祖先做供养,你要加入一个念头,你不能像小朋友丢上去,丢到对面去了,然后还喷喷大悲水,玩水真好玩,玩水完以后玩火,试试火供,你不能怪小朋友,因为他是小朋友。你是大人,不一样了,下施的时候,这些百千万劫,没吃过东西的,地狱道,鬼道,愿你们吃即解脱,布施药的时候,所有痛苦的众生,最好的甘露妙药来了。

  你什么东西都要用这个动机,然后变成你的习惯,以后你插一盆花一看就知道,有慈悲的人插的花,跟没慈悲的人插的不一样,各位要做到有这个分别,你要有这个知众生心性的能力,因为你的动机,所以你这个心性能力,看你的脚就知道,看你的穿衣服就知道,看你走路就知道,看你讲话就知道,你说,别人看不出来,随便一个鬼神,tong 灵的人都看得出来,鬼神都看得出来的,所以也因为知道如此,所以要自己要非常的警觉,我们不是说会保持在这种永恒的正念,一下会跑掉,赶快有惭愧心 赶快拉回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觉,佛是已经不退了,正觉了,我们呢,是保持,去了就拉回来……。

  久了以后,它就安住了,私心跑出来,不断地发菩提心,久了,不退菩提心,所以这个要精进,所以脾气不好的,要想办法改,欲望强的,要想办法发誓,发愿,有嫉妒心的,你不发誓,发愿,你就等着它发作吧,你等着它发作,那没有用,就是还没有发作,你就对治它了。所以贪心的人要不净观对治,你平常就要对治了,你不能说,我出家了,不会的,等你以后碰到了,你就不行了,你就很想去看他,很想去摸摸他,跟他通通电话,那比念阿弥陀佛快感几千倍,念阿弥陀佛打瞌睡,跟爱人讲话,精神来了,那不是精神来了,那业障,鬼神来了。

  因为你没有去断掉这个贪念,所以我们叫斩草除根,你只压抑,而不断除没有用,压是没有用的,所以各位,你要了解自己,自己是属于贪心强的 嗔恨心强的,愚痴,你就是愚痴,你要分析因缘观,任何事情你都要分析的很清楚,前后、来去、左右,分析得很清楚,才不会做出愚痴的动作。什么几点几分做什么事情,前后左右你不会搞错了,轻重缓急,所以你要分析,所以这叫因缘观。你要什么事情,你都要分析,你要知道自己有嫉妒心的,看到别人好,内心就很难过的,你要从内心里面忏悔,还要多随喜别人,你不要让它发作,傲慢心的人要多拜佛,用个谦虚的眼光,而去处理事情,不然你的习性,会得理不饶人。


如果我们修行后,心变得柔和、善良、积极、稳定和安宁,以智慧与他人相处和合作,这就是如法修行所得到加持的一种表现。比如:我们在没有念佛之前,脾气暴躁、总喜欢怨天尤人。

然而,在念了佛号后,我们不那么容易发脾气,怨气也慢慢淡化,人变得柔和、仁慈、宽容,甚至还有了一点点慈悲和智慧,这就是如法修行的表现。有些人修行之后,心不但没有变得柔和,反而变得强硬、孤傲,我慢很强,目中无人,非常喜欢宣扬自己、批评别人,这是修行的不如法,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越不好的习惯和习气越要祛除,要让自己变得柔软、仁慈、积极、随和,有胸怀,有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愿意为他人付出和贡献。实际生活中若能做到这样,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很遗憾的是,放眼望去,当今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自私、欲望、固执、唯利是图、自以为是、错误观念等等负能量。很幸运的是,我们大家内心深处平等地具备潜能——正能量,我们只要透过佛法修行,就可以把这些正能量挖掘出来,让生活变得轻松愉快,让家庭变得温暖和睦,让周围变得和谐安宁,让事业做得正当清净,这样的修行才是正确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增加自己的力量,要能说得到,做得到。

  修行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衣服破了,要修补一下;家具坏了,要修理一下;头发乱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长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仪容,都需要修理、修补、修饰、修正。乃至锅碗坏了,也要修锅补碗;鞋袜坏了,也要修鞋补袜;人的行为有了偏差、过失的时候,更需要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里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观鼻、鼻观心地自我独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如果天天诵经拜佛,却是满心的贪嗔愚痴、自私执着。不如法的修行,如何会有如法的结果?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就叫作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行,也能修心,内外一如,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则必能凡事皆办,凡修必成。

  不管修行或修心,应该从生活里确实来修。衣食住行、行住坐卧之间,乃至做人处事、交友往来、举心动念、晨昏日夜,都可以修行。例如:穿着衣服,庄严整齐固然需要,但是即使破旧败坏,只要清洁淡雅,也无不好,这就是穿衣的修行。饮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所谓粗茶淡饭,也觉得别有滋味,这就是饮食的修行。居住房屋,深宅大院,固然很好;简陋小屋,也如天堂,这就是居住的修行。出门有汽车代步,快速敏捷;无车无船,也能安步当车,这就是行走的修行。

  做事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实正直,求真求圆,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诚恳切,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诸如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货真价实,老少无欺;当官的人,为民服务,守信守法,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过去禅门大德们,搬柴运水、典座行堂、种植山林、牧牛垦荒,甚至米坊筛米、修鞋补衣等,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刻薄、无信无义、无道无德、悭贪吝啬、阴谋算计。心性品德上的缺点不去除,正如碗盘未洗,肮脏垢秽,如此怎么能用来盛装美味的佳肴供人受食呢?

  所谓“人成即佛成”!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要让自己做人无亏心于天理、无负于人道。如一般人讲,做人要诚实、信用,要孝顺父母,要忠于朋友。能说到做到,培养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转境”,自然就能发挥力量。

  我们平时老是重视外在的力量,如胡适之说:被人牵着鼻子走。假如我们能慢慢训练自己的心,心中的所思、所想,你肯定它、主宰它,而不要“心随境转”,让心里的力量强大起来,不随外境动摇,那就有力量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