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降魔这一关要顺利通过

降魔这一关要顺利通过


「如《婆沙论》云」,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是《大毘婆沙论》里面有一段话,释迦牟尼佛在成道的时候,降魔,魔王波旬变化魔女来扰乱他,释迦牟尼佛入定,这个魔女离开了,他不动心。然后中夜(半夜),妖魔鬼怪要来杀他,来害他。他入慈定,大慈大悲,这些妖魔鬼怪拿的兵器,手上拿的都变成莲花,完全离开了。




又《西域记》,这是玄奘大师的作品,有这么一段记载,「集诸神众,齐整魔军。治兵振旅,将脇菩萨」,这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变现出这个境界,所谓是威胁利诱,佛如如不动。所以魔军拿的兵器统统变成莲花,魔兵自己吓到,就退去了。



「以上均表菩萨定力」,这个我们要学,我们遇到一些人为的障碍,什么方法?慈悲、忍辱、禅定,不被他干扰,不为所动,慢慢境界就转了。他能把你打败,他很欢喜;打不倒你,他也很佩服你,威胁利诱,你都能如如不动。




世尊八相成道里头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遇到障缘,财色名利摆在面前,动不动心?如果动心,我们败了,我们投降了;不动心,我们战胜了。战胜,魔王来护法;战败,魔王哈哈大笑,瞧不起你,你修的什么行,不堪一击。




魔他有方法引发你的烦恼,他知道你烦恼习气,以巧方便把你的烦恼引发出来,让你自己破坏自己功德,叫火烧功德林,一发脾气烦恼,功德完了,积功累德好不容易,一个不高兴就完了。为什么不高兴?魔在那里挑衅。降魔这一关要顺利通过。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以上都表菩萨的定力。


《净影疏》里头说得也不错,烦恼习气什么最重?欲望。欲望没有止境、没有底限,所以古人对于这桩事情是严厉的防范,从小就教导不贪、不瞋、不痴。佛如是教人,中国古代老祖宗,古圣先贤,没有一个不重视教人离欲;佛法是完全断绝,世间法要有节度,不能太过分,太过分感召来的是zai 难。

今天的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就是人的欲望被物质、金钱引发出来了,这一发出来之后没有办法收拾,他回不了头。他有一个亿还想十个亿,有十个亿还想一百个亿,有一百个亿他想一千个亿,有一千个亿他想有一万个亿,乃至于把整个地球给他,他都不满足,这个zai 难就来了,为什么?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

欲望跟福报要相称。人间福报大小不一样,地位高下不一样,你在什么样的地位,拥有什么样的财富,它有一个标准,不超过这个标准非常好,那叫享福;超过这个标准,虽然得的多,你没有福报。为什么?你有烦恼,你操心,患得患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在造罪业。

罪业就很可怕,往前面看,来生就是三途,说不定就堕地狱,那个时候后悔莫及。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是坏诸欲堑的意思,要把它战胜。中国古圣先贤把这个摆作第一条。

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八相成道说法,第一条是「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这在第一条。我们科题上是破迷启悟,显明清白就开悟了,前面三句是破迷。摆在第一条你就晓得,它不是小问题,它是大问题,你这一生将来是到善道、是到恶道,还是到净土,关键在此地。

六道凡夫哪个没有欲望?没有欲望他就成佛、成阿罗汉了,最少他也是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他还有尘沙、无明。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确确实实是佛。佛为什么变成六道凡夫?就是被欲望所累,因为你有欲望,你变成六道凡夫。

欲望天天增长,没有衰退,所以愈迷愈深,业愈造愈重。你做的那些事情,无论是好事、是坏事,统统为的是欲望,不知道欲望是假的。这个欲望的因感召的果报,这个果报就是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就这么来的。所以六道轮回是自己造的,自己的善业造三善道,自己的恶业造三恶道。

在轮回当中无非是自作自受,与别人不相干,别人来劝我们作恶,主宰在自己,如果我心里清楚明白,不造业。不但不造恶业,善业也不作,为什么?善业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日子好过一点而已。既然出不了六道轮回,佛给我们讲的话是真的,无量劫当中,你肯定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这是事实,多么可怕!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85集2014/08/04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又《大智度论》里头说,「菩萨智慧力故,大破魔军。则显菩萨慧力。是故经云: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怨就是怨家,冤亲债主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要是还有贪瞋痴慢疑,这些冤亲债主跟魔结合成一体,造成我们严重障碍,这一生决定不准你往生,还要把你拖回六道来。





定是不为外境所动摇,慧是真正有方法解决。我们说用慈悲,用修学功德回向给他,劝导他跟我们一起学佛、一起念佛,真信真愿,往生净土,同成佛道,这是智慧。我们是真心,不是恶意,诚心诚意劝他回头,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法门。




每个人学佛有魔障,不学佛也有魔障,现在这种现象愈来愈多。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多少人自杀,他为什么要自杀?我们从附体这些灵媒的报告,透的信息给我们,有的说得合情合理,可以相信。




凡是自杀的人,未必是真的想自杀,但是他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就有鬼神在旁边诱惑他。像跳楼的,不是他真想跳楼,鬼在后面推他,跳水自杀的也是如此,后头有水鬼推他,把他拖下水。这些是什么?冤亲债主,过去生中你得罪他,他现在要报复,过去世没有因他不敢,因为你有护法神。




护法神看到你有冤家债主,你应该要还他,他闪避过去了。于是乎我们就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多么重要,唯有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个冤亲债主会饶恕你。为什么?他看到你是好人,尤其为很多众生做好事,他不忍心。不是奇耻大辱,严重的伤害,一般都不会跟你计较,若是重大的仇恨,那没办法,他不会饶你。




我们学了定慧力,降伏魔怨,我们遇到障碍、遇到困难,要有定力,要有智慧。定生慧,心不能乱,乱了就生烦恼,定才生智慧。定慧有力,就能够降伏冤亲债主。我们要时时刻刻有这个念头,帮助他离开恶道,以修行的功德常常回向给他,常常回向,常常念着他,没有把他们忘记,他会感恩。过去我们错了,对不起他,现在明白了,我们要回报,问题就能解决。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今天吃饭,大家在一起讨论,这都是出家人,为什么这句佛号念不好?念了几十年了,还有杂念在里头,还有妄想夹杂。什么原因?没放下。为什么没有放下?没看破。对于事实真相不清楚,虽然依照经典也会讲,讲得头头是道,劝别人放下,自己没放下,所以很难影响别人。

别人看看,你教我们放下,你自己没放下,他有怀疑,不但对你怀疑,对整个佛教怀疑,这问题严重。所以念佛人,慈云灌顶法师他有一本《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注解,我过去讲《圆通章》就是参考用他这个本子来讲,末后最后的一页,他提出念佛一百种不同的果报。

第一种无间地狱,我当时看到这个大惑不解,念佛是好事情,怎么会堕无间地狱?我拿着这个本子去问李老师,李老师一看,这大问题,我不给你讲,我讲经的时候给大家讲。什么原因?打着念佛的招牌,打这个招牌召集一些人建一个道场,自己完全搞名闻利养,对念佛往生没有信心、没有愿心,他完全是在搞名利,这样的心行念佛,堕无间地狱,头一条。

所以念佛功夫能不能得力,能不能得真实利益,完全在用心。用什么心?放下。你能不能放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念佛堂的堂主一句口头禅,常常念在口里头,劝导大众放下身心世界,也就是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常说的放下六尘、放下六根、放下六识,为什么?这些东西不是真的,全是假的。这三句话的范围包括了整个宇宙,我们佛门所说的六道十法界。这个东西真的放下,好!这一放下,人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

我学佛,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向出家人请教,这个人就是章嘉大师。头一天他就教我三种布施,财、法、无畏,教我在这里放下。他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真相,怎样才了解真相?要放下,放不下永远看不破,看不破永远放不下。

到底是先看破、是先放下?每个人根性不相同,烦恼障重的人要从放下下手,所知障重的人要从看破下手,根性不相同。这四个字就是大乘经上讲的止观,观是看破,止就是放下。

如果用止观来讲,我们初学的人决定听不懂,所以老师用看破放下,这种浅显的句子让我们听了生欢喜心,我也能听懂。是不是真懂?不是真懂,它的意思太深了、太广了,我们懂得一点皮毛。

这是接引初机的方便,让初机学人对佛法生起兴趣,这是教学的善巧,他说得一点都没错。当时我听了,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就教我布施,三种布施得三种利益。在佛法里面,一般人不知道,古时候不难,现在很难。为什么?古时候道场真正修行的人多,所以真的供养修福。现在的道场修行人少了,心不在道,哪来的功德!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91集2014/08/13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