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经句篇

请 佛 住 世



  「请佛住世」与从前的认知、理念不一样了。现在,第一是经论的大量流通,纵然有大zai 难发生,也不会丧失。第二是「培养继起人才」,我们利用高科技教学,如网际网路。在网路上有很多朋友,彼此虽然距离很远,但是认知相同、愿望相同,真正是志同道合。我们走释迦牟尼佛的道路,佛是我们的典型、模范。我们学习释迦牟尼佛,依据经典,信、解、行、证,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业,成就自己的智慧、学问;然后在社会上,以身作则,做出佛菩萨的模样给世间人看。

   「请佛住世」,请谁住世?请自己。世间求人难,我们求自己!自己要发心作佛、作菩萨,救苦救难。发大心,立大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显扬自己的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自己有信心、有把握,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就之理!

  现在重要的,底下一愿「请佛住世」,第七愿。这一句我们也要有新的解释。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入般涅槃,走了,他老人家世寿八十岁。那怎麽样才能请他住世?我们塑个像来供养他,这是对他的景仰,表示我们一点的敬意,毕竟他不是真的住世。真的住世是什麽东西?是他的教化。现在这个教化,他老人家的教学,《大藏经》!《大藏经》在世间,就是佛陀住世。可是经典虽然在,要是没有人学习,没有人依教奉行,没有人来给一切众生讲解,那也是枉然。

   这个经典这些年来我们印了不少,我们自己对全世界赠送的《大藏经》,我略略的估计了一下,大概有一千七百套,我们赠送的。还有许许多多善男信女发心印赠的,那比我们这个数量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所以经典在这个世间是不会磨灭的,我们可以肯定。

   什麽人去学?什麽人去把它弘扬光大?这个就是要后继有人。「请佛住世」,我们就要想到传法的人,传人,这个重要!世出世间任何事业,我讲过很多很多遍,你自己有聪明智慧、有福报,成就许许多多的事业,非常辉煌;如果你没有传人,你死了之后,你的公司就倒闭了,你的事业就瓦解了,你的成绩等于零。这是什麽原因?你没有注意到培养继起的人才,你错了。

   你看看,无论是中国、外国,古时候的帝王,这些帝王登基的那一天,现在讲就职典礼,这个国王就职的那一天,头一桩事情要办的是什麽?立太子,就是选择他的继承人。所以他这个国家能够绵延几百年,能够传几十代。什麽道理?选择继承人,选得好!末代是什麽?末代,大家把这个问题疏忽了,继承人选错了,选成一个没有德行、没有能力的人,亡国了。世出世法都一样,古今中外都没有例外,做学问的人、修道的人也不例外,他要去找一个传法之人,使这个道统长存于世间。

   但是这一个学生,说老实话,可遇不可求。你到哪裡求?特别是佛门讲的传道,儒家、道家都是如此,现在为什麽衰微了?儒、释、道三家都衰了,没有继起的人才,衰在这裡。

   现在培养人才更难了!为什麽?社会已经变形了,走向功利主义,我们在社会上耳朵所听到的,「向钱看」,大家都把财色看作他一生当中目光的焦点,他哪裡会想到什麽求智慧,求道德,求学问,这个东西对他来讲太空洞了,他不能接受。他所要的是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的享受,在这个裡头已经迷了,不容易回头了。可是只要用真诚心,还是会有感应的。

   所以要有真正的学生,发大愿,大悲愿力,救苦救难,捨己为人。这些人从哪裡来?从网路上来。你看在网路上学习的人有多少?那裡头真的有好人,我们没有机会碰头,真有好人!学了几年之后、十几年之后,他真有心得,也有这个能力,我们聚会在一起,把他带下来,「传人」!所以不要去招生了,招不到学生的。你以为办个佛学院就能够有传法的人才?不能,普通人才,不是顶尖的人才。但是你要晓得,不是顶尖的人才,不能传持DA法。这裡头最重要的就是德行,德行裡头不能有一点私心,不能有一点点嗜欲,你有嗜好、你有欲望就不行了,你就没有能力承传大道,这个太难太难了!一个人能够把私心、嗜好、欲望放下,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那才是大圣大贤的传人。

   所以我们同样亲近一个好老师,为什麽有人成就,有人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没有别的,私欲没有放下;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虽然有好心,天天跟着老师来学经教,到底学多少东西?实实在在讲皮毛而已。老师清楚,老师明白,一点都不煳涂,你有业障!这个业障佛菩萨也没有办法把你业障消掉,业障是要自己消。

   怎麽消法?顺逆境缘当中,自己有高度的警觉,不被境界转,你才会消业障。你在境界裡头稍微起一点心、动一个念,你的业障天天在增长,没有消掉。譬如无缘无故人家恶言相向来骂你,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不高兴?这一不高兴,你在那裡造业障,你不是消业障。这个是修行功夫,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业障才能消除。自己知道:这个人替我消业障的,生感恩之心,那是你积功累德。

   感恩之心不是一句空话,将来要报恩的。歌利王杀了忍辱仙人,忍辱仙人没有一点瞋恨,欢喜接受,报恩。用什麽方法报恩?他说我成佛第一个度你,报恩!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他真的报了恩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就是那个时候的歌利王。说到做到,绝对不是忘恩负义,决定不记仇恨。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常 随 佛 学



  对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要认识、了解,他一生想的是什麽、做的是什麽、说的是什麽,并向他学习。而《释迦谱》、《释迦方志》是学佛的入门,因为对本师了解不够透彻,你就不了解要学习的是什麽,因此指导的老师很重要。

   在学习经典上,李炳南老师教导我的第一部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部是小乘经。《沙弥律仪》讲,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而我随堂旁听小乘经,听了将近二十部。所以,学习一定是按部就班,按照顺序。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恒 顺 众 生



  「恆顺众生」,就是「迴向众生」。众生在迷,恆顺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方能跟一切不同习性的众生,和睦相处!要是没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佛法教学的效果就不能扩大到一切众生,所以要随顺。

   我过去在新加坡,访问印度教,我拜他们的大梵天;我访问锡克教(锡克教不供神像),我拜他们的经典;进他们的教堂,守他们的礼节,入境随俗,要跟他们打成一片。宴会当中,我们欢欢喜喜吃他们的食物,是从内心生的欢喜心,跟他们的文化融成一片。

   唯有恆顺才能把佛法扩展到一切众生,《华严经》讲遍法界虚空界,九法界众生,不顺不行。顺是孝的落实,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两句话你要是参透了,「恆顺众生」自然就做到了。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了解了,一切众生跟我们的关係多麽密切!这不但是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众生,你在修学有相当成就的时候,一切空间维次慢慢的会消失。消失掉,这些众生你能够接触得到;接触到之后,有许多众生要找你帮忙,你可不能吝啬,一定要诚心诚意的去帮助他们,要跟他们融成一片。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普 皆 回 向



  「普皆迴向」,就是「迴向实际」。实际就是自性,最后回归到自性,充实性德。自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哪有什麽可以充实的?「迴向实际」就是希望我们性德本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圆圆满满的显示出来,就像诸佛如来果地上一样,光明遍照!遍照虚空法界,这就是「迴向实际」的意思。可见得「迴向实际」,就是自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