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转凡成圣”! 把父母给的这个身体用到福慧两足

传喜法师:“转凡成圣”! 把父母给的这个身体用到福慧两足


   人随岁月老

  叶吹秋风黄

  六道几轮转

  念佛极乐邦

  爱重情难忍

  恩深复倍悲

  累劫因缘重

  亲恩报实难

  崔老居士罕见银舍利

  1994年母亲送子出家,21年后儿子送母亲生西。

  八十七年一瞬间

  沧海忽尔变青山

  不愿受此轮回苦

  顶上弥陀甘露灌

  聚必有散,生必有死。我妈妈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好的人缘聚皆善缘。世间法是有生有死、有聚有散,从佛的智慧角度来讲,发生过就永远不灭,而这都是善的发生,不仅对自己家里子孙有大恩德,对这个社会来讲,她一辈子也是唯有付出,没有索取。

  “不要去享这个娑婆世界的福,这个世界都是苦哪里有福?不要让妈妈对这个世间有所留恋,只要她能想着我,我给她修功德,以后去极乐世界。”我的妈妈没有享受过,我没有用我的钱去照顾过妈妈。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想,同时又极度愧疚: 父母把我们抚养大,却没让他们享过一点所谓人间的洪福,她修着福却没享过福,把这些福荫庇了我们子孙,把这些福变成了佛法,留给了这个娑婆世界。

  —— 当我想念妈妈、怀念妈妈的恩德落泪的时候,不仅仅只是怀念我自己妈妈的这种恩情,自然也想到每位众生都有父母。不仅在座的每一位都有父母,乃至鸡鸭猪狗、每位众生都有父母,而且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天覆地载”。

  —— 有父母的孩子“再苦也不知道苦,家再小也觉得那么大”。尽管我们长大后,再看童年记忆里的那个“家”竟是那么小,可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孩子的天地,就是孩子的家。随着年长,每个人都有了所谓的事业,我们的天地宽了,有时反而疏离、淡忘了父母的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大家都学佛了,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双亲,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要留心、要用心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到别离的那一天,也给自己少点遗憾。

  学佛不是装门面,要脚踏实地,不能敷衍。学佛就是要用“心”,“心”要透明、透彻如虚空,虽如虚空而里面要装满身口意清净的功德。

  刚才点灯的时候,也提醒大家: 这个“灯”虽放在这个三维空间,加上分分秒秒的流逝,是四维;还要加上我们的正觉,正觉的“心”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灯光”透过我们的正觉就变成了“佛光”——就能照到过去现在未来,能照破三有顶以下无间地狱以上所有无明之黑暗。

  —— 一个“供灯”,我们的身口意平时可以这么修。把握“心”让正觉现前,把我们的身口意变得不空过,这个清净的、善业的这个“善”可以大了又大、大了又大,让我们生命的正面增长,能力越来越强,不仅仅利益到我们的父母、祖先,也利益到一切有缘众生。

  在座的每位,首先要把这个身心调到正觉—— 为人子孙,先要想到自己的父母、祖先,每个人都要想到怎样让现在父母的血脉清净,怎样清净自己的身口意。

  父母总有要“走”的一天,只要我们在,我们就是父母的延续。我们要保持健康的身心,要对得起父母。儒家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可毁损”,不仅仅是磕磕碰碰的毁损,也是指你的精气神要保持饱满的状态,特别要有智慧驾驭这个生命。

  点起智慧灯,点亮我们的佛性、心光,依我们的佛性统领着这个身口意,就能转凡成圣,就能把父母给的这个身体用到福慧两足,把其用到“善、正、大”,愈“大”才对得起父母。

  这是我得到的一点启发。

  心莲润春露

  日月照佛坛

  愿竭轮回海

  相逢喜乐园

  阿弥陀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