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个人最好的活法:藏情,藏言,藏心,藏直!

一个人最好的活法:藏情,藏言,藏心,藏直!

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藏情,藏言,藏心,藏直!

道教



《黄帝内经》里说:“冬季主肾主收藏。”

盛冬时,虽万物凋零,可秋收冬藏,却是顺应着天道规律,蕴含着天地智慧与万物生机。

此时的蛰伏,只为来年新生;静谧的自然,皆因养精蓄锐。

鬼谷子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光华内敛,深藏不露,一直是成大事者应有的智慧。人生万千,年少者锋芒毕露,成熟者韬光养晦;愚钝者招摇炫耀,聪明人低调敛藏。

做人做事,需懂伏藏之道,唯有这样,方能笑到最后。


行事藏情,缓则为先


曾国藩说:“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生活中,有太多人急于求成,认为效率,成果,都是以快为衡量标准。

可事实上,遇事藏得住心,沉得住气,反而能将事情做的圆满,心若越急,就越容易在慌乱中出错。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在东海游玩。

突然,听闻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

齐景公听闻,十分焦急,急忙让驺子韩枢驾车,火速赶回。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前进,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

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近一天才到都城,那时晏子已然去世。

清代周容曾说:“天下事以自急自败!”

冲动行事,只会换来后悔,越是忙乱,越要徐徐图之,三思而行。

求稳和缓,并不是要我们事不关己,淡然置之,而是藏得住心中急躁,有足够的耐心,找出最合的方法做事。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求快不如求稳,不急不乱,让自己安静下来,给灵魂一些空间,才能稳中求进。

静而不乱,遇事坦然,这才是处事之法,立世之基。


谋士藏言,秘则为基


孔子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人生的诸多烦恼祸端,都缘于言语之间,无论为人处事,都要谨言慎行,过从口出,不可以不察。


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惹得朝廷诸臣不满。

汉献帝向国舅董承密授衣带诏,让他组织心腹之人,设计除去曹贼。

然而,董承行事不周,身边之人皆知晓此事。

一日,董承见家奴同自己的侍妾暗处私语,眉目传情,盛怒之下杖其脊四十,锁于房中。

家奴怀恨在心,半夜扭断铁锁,跳墙而出,直接向曹操告密。

衣带诏事件,尚未开始,便被曹操察觉,胎死腹中。

其实,如果一件大事,惹得众人皆知,那这件事必然不会轻易成功。

古语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人生,比能说会道更难的,是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话,就要藏拙,不可宣扬;有些事,就要隐忍,无需讲明。

谋事不密,反为所累,一时不慎,只会得烦恼羁绊万千。

真正的智者,大都懂得止语,行事把细节考虑周全,从而万无一失。

谋事藏言,是极高的智慧,亦是人生成功的密码。


遇事藏心,静则为本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意外情况,当问题来临时,沉着冷静,才能处事安然。

东晋时期,苻坚南下东晋,发动了“淝水之战”。


当时苻坚军兵强马壮,大有投鞭断流之势,而东晋举国上下顿时动荡了起来。

唯有谢安异常淡定,他举贤不避亲,以弟弟谢石为大都督,侄子谢玄为先锋,迎战苻坚。

前线鏖战正酣,而谢安却在家中与人下棋,战报传到谢安手上,谢安看完后,不为所动。

旁人心急,问他战局如何,谢安淡定道:“小儿辈大破贼。”神色举止依旧如常。

司马迁说:“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胸中有大志的人,往往不露声色,无论苦乐得失,都能平心而待。

越是慌张,思绪就越难理清;越是急躁,情绪就越难控制。

真正有本事的人,面对糟糕情况,都会先沉住气,不会让负面情绪到处蔓延,然后再平心静气处理事情。

不形于色,是行事的哲学;平心静气,是为人的修行。


难事藏直,变则为机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遇到难事时,要学会变通,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


乾隆年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到处是哀鸿遍野,处处是生命涂炭。

朝廷唯有开仓放粮,才能缓解燃眉之急,而督办彼此赈灾之人,正是和珅。

面对有限的赈灾粮食,和无数伪装成的灾民的达官贵人,众官员不知所措。

若放,浑水摸鱼者获利,真正的灾民不法救助;若不放,则容易引起民变。

在这进退两难之际,和珅却在为灾民熬制的粥中,撒了沙子。

众人大为不解。

和珅解释说:“真正的灾民早已饥肠辘辘,他们是不会在乎粥里是否有沙子的。而滥竽充数者,本就不是饥饿之人,必不会喝这参沙之粥。自然,这样就能让最多的人得以活下来。”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想要让事情有最佳的结果,就要懂得变通,而不是拘泥于过程。

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路,曲径通幽,学会变通,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


凡事不要一意孤行,懂得变通,才会不浪费属于自己的机会。

人生一世,切莫钻牛角尖,该转弯时别执迷,难事求变,才能诸事呈祥。

古人言:“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一个人想要讲话,反而先学会沉默;想要敞开,就要先收敛。

“藏”之一字,是破局之道,亦是修行之法,无论是闻达天下,又或是明哲保身,都要领悟藏的真谛。

藏言,是一种智慧,恬惔自守,则心安静;

藏情,是一种格局,情绪稳定,则福报近;

藏心,是一种境界,平心静气,则神清明。


君子当藏器于身,凡事不露锋芒;智者应藏心于怀,诸事隐而不发。

多一分隐忍,便多一次机会;藏一分情绪,便多一丝理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