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

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

 
什么是缘?在佛法里,缘就是因果。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了些什么呢?三藏十二部,离不开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生命的问题,生命的所有的问题,佛用了两个字:因果。佛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世界的所有现象的问题,佛用了两个字:无常。佛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痛苦与快乐,佛也用了两个字:色空。

  第一,因果。就是说我们生命的一切现象都来自于因果,离开了因果就不能谈佛法。诸法因缘而生,诸法因缘而灭,缘起本性空,所以说这是因缘。

  第二,世界是无常的。就是成住坏空的过程,有其生成,生长,开花,结果到最后灭亡的一个过程。不光是我们地球所见的所知的一切现象,乃至我们不所知不所见的一切现象,都离不开成住坏空。

  第三,就是痛苦与快乐。佛告诉我们痛苦有两种,一种是苦苦,一种是乐苦。苦苦是固有的,为什么是固有的?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固有的,所以说苦苦是固有的。这个世界唯一的平等就是痛苦,就是苦苦。苦不找就来,苦是固有的。但是快乐呢?必须找寻,不找就没有快乐,所以称为寻欢作乐。不寻就没有快乐,我们找的快乐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奉献,一种就是创造。唯有奉献和创造的快乐才是永恒的。所以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痛苦,是找错了快乐,如果你找错了快乐,那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苦苦了,那就是乐苦,因快乐而带来的痛苦。

  怎样从这三个问题里走出来呢?就是苦集灭道。就此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把握缘分;第二是随顺缘分;第三是种善缘分。

  把握缘分

  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离不开缘,把握缘分的关键是立足于当下,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去把握它。《吉祥经》给了我们三点启示。第一,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是为最吉祥。有善缘的第一根本就是要交善友。第二,居住适意处,往昔有德行。就是身心有所安住,身和心都有所安住。第三,多闻工艺精,是为最吉祥,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要能安身立命。

  随顺缘分

  随顺缘分就是不强求。古人说强扭的瓜不甜,朽木不雕,如果非要把它雕成栋梁之材,那叫强求。强求不行,强求就会生烦恼。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去面对身边的缘分,不要强求,多结善缘,少结恶缘。要立足于当下,做好今天的事情,不要强求。要懂得把握缘分,还要懂得放下,放下才能解脱,所以佛教讲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种善缘分

  最后要讲一个缘分,就是要创造缘分,多种善缘。这个种善缘分,就是要懂得奉献自己。因为你在奉献自己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因,就会给你带来福报,带来好的运气。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所以说我们要结缘,就是要去奉献,懂得创造,在创造中得到幸福,在奉献中得到快乐。

  出家人奉献自己,不仅是坐在那里讲经说法,更要用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威仪去感动别人,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我们面对生活、面对家庭、面对社会,说得再多不如做得好,好好踏踏实实地做人,怎么样踏踏实实地做人呢?就是做好身边的每件事,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在需要的时候放大光明,正大光明!

 有漏的福报,有时只成熟一次便会耗尽 学佛,要从约束自己开始,这体现在佛法中的“律”。然后靠清净持戒的定力,不断深入了解佛陀的殊胜伟大、佛法的内涵和境界等等,这就要靠“经”。光是佛陀、佛法伟大也没有用,我们要把自己也变成佛陀,这个方法就叫“论”。经律论三藏,其实就是一种最圆满的智慧,佛陀告诉我们,这种智慧是从“无我”中而来。

  “无我”,并不是没有我,而是说没有一个永恒的我。我们要明白,如果老是以“我”为中心和主导,什么都是“我”,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迷茫,越固守着“我”,反而会越来越找不到自我。因此,我们要学会为众生着想,当你逐渐放弃对自我的执着,努力为众生付出时,反而成就了“我”。

  此外,我们还要承认,所有一切诸行都是无常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个是永恒存在的。一切苦和乐的显现都是不可靠的,快乐和痛苦都不会持久存在,世间的一切,都如昙花一现般匆匆而逝,要突破内心中对于事物恒常不变的错解。这就是诸行无常。

  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还在轮回中漂泊,我们所做的一切,吃的、喝的、用的等等,带来的一切所谓快乐,都是有漏的福报。什么叫有漏的福报?就是带毒的拥有,这份拥有不足以让你永享安乐,远离诸苦。这个毒就是一切不善的业力。有漏的福报是很短暂的,有时只成熟一次就耗尽了,或是一发脾气这种福报就会消失,非常不值得。这就是有漏皆苦。

  很多人说到修行,首先想到的,是为了我的身体健康,我的心情愉悦,我的事业兴旺,我的家庭幸福。不管嘴上多么不自私,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很自私的,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骗不了佛菩萨,骗不了自己的内心。在这样的发心状态下,所做的一切所谓的功德都是有漏的。因为总是会想到自己,所以就会漏掉。自私,就会漏掉,就像一张漏网到处都是洞一样,留不住福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