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益西降措上师:我们的菩提心究竟行在何处?

益西降措上师:我们的菩提心究竟行在何处?



【发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我愿修行佛法,愿一切众生速消除二障,速获得与上师无二无别的果位。

  ---上师阐述阿依斯德之光放生群创建之甚深因缘

  亚青寺的修行人需要跟其他人不一样,什么方面不一样?刚才给你们讲了,要在见解上有区别。你们很多人在汉地上过大学,各有各的专长,但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在内心上进步,在学佛上面进步,这是最重要的。

  世俗上我再讲一点,大家需要怎么做呢?需要好好观察自己。现在阿松活佛天天给你们讲菩提心,你们认为很辛苦,上师是发菩提心来讲法的:“噢,我天天讲法,弟子们听了受益。”你们看亚青寺阿秋法王最重要的弟子、真正的心子讲法的有多少啊,其实不是很多,你们是住在亚青寺的老弟子,应该都知道,法王说要讲法,都跟你们汉人有关系,都是为了帮助你们汉族的弟子们,你们福报这么大,现在天天给你们讲法,还有翻译。2005年前会说汉话的上师比较少,给你们汉地弟子们讲法的上师比较少,你们是有点辛苦。但是现在你们没有什么辛苦,汉地弟子和藏地弟子一样,可以天天听法,现在汉族弟子和藏族弟子一样需要做到同样的要求,你们都需要成就、需要开悟。

  所以,今天我给你们讲这个话,你们必须要观察好自己的内心。你们认为自己有菩提心,是真正的菩提心吗?还是假的菩提心?自己观察不出来的人很多。

  什么叫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大圆满的见解一步一步修上去,我们看托噶的时候就是这样,真正大圆满开悟的人比较少。现在我们安全保险的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不管是汉人还是藏人,所有人都只是在愿菩提心上天天发愿,在行菩提心上面,我感觉是没有做什么,我可以讲基本上没有做过什么。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做过什么?舍身喂虎。而我们在行菩提心上面做过什么?非常难。不要说弟子,我们讲法的上师也是这样。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菩提心,天天讲发菩提心,觉得自己菩提心还不错,对吧?真正的大圆满境界、真正的开悟有没有自己不知道,有把握真正有菩提心,哪个敢这样讲?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我给你们很简单地讲一下。

  先讲在家人,我们大家都做过在家人。在家的时候,我们的愿菩提心是要获得佛果,成佛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回向一切众生成佛,这是愿菩提心,人人都能做到。但是行菩提心上面,观察一下我们做过什么呢?

  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有没有将自己的好衣服布施给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人,而把他破破烂烂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自己是否愿意呢?不愿意。

  下大雨的时候,是否愿意将自己的伞交给一位没有伞的人?把他淋雨的痛苦让自己来承受,让他不害怕被雨淋。这个我们也做不到。

  走远路十分辛苦的时候,能不能将自己的鞋交给一位没有鞋穿的人?将他破破烂烂的鞋和我交换?如果他破破烂烂的鞋不行了,我就扔掉,把自己两只鞋子都交给他,愿不愿意呢?这对我们来讲仍然很难做到。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

  有人没有钱,当自己有钱,能否将大部分钱交给他?他的痛苦让我来解决,做得到吗?我们还是做不到。当把自己的钱借给其他人,到了还的时候,向他要了一次没还,要了两次没还,这时候自己的嗔恨心就起来了,什么菩提心啊?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行菩提心很难。

  再有,我们的房子让给没有房子住的人,自己搬出去,这做得到吗?我们也做不到。

  那么,我们可以做到什么呢?

  去医院里,把自己舍得的钱拿出来帮助他们,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也没有做过,我的感觉你们基本上也没有做过。

  去很穷苦的地方,给他们一点饭吃,这对我们自己没有一点影响,我们也没做过。世间上有多少个孤儿?多少个饿死的人?畜生道的众生就更多了,我们对他们做过什么吗?没有。就不要说亚青寺这几年有多少痛苦的人,我们什么也没有帮助过他们。

  医院里很多孤苦伶仃的病人,我们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去医院帮助他们一下(医院绝对会把这个机会给我们的),而我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医院还是离远点好,有很多疾病会传染给自己的。

  再说,大家在同一座寺庙,是同一个上师的弟子,说话一点不小心,彼此之间两三天不说话,相处时间长了,嗔恨心就出来了,还讲什么菩提心呀?这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

  从甘孜到这儿,坐大巴车很拥挤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将座位让给年长的人?也不愿意。

  那么,我们真正的菩提心在哪里呢?所以,行菩提心很难!知道吗?所以,我们没有行菩提心。那么,还有什么地方发菩提心?我们去地狱发菩提心吗?不可能,我们去不了;恶鬼道、阿修罗道、天道、畜生道都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做到什么。就连门口喂一只狗的时候,我也不很相信喂狗发的是菩提心,当另外一只狗来了、两只狗来吵架的时候,就拿棍子打另外那只狗,帮助自己认识的狗,这是菩提心吗?

  所以,我们菩提心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菩提心,这个世间上,谁有菩提心?我们不发菩提心,谁还发菩提心?这是佛法不对吗?还是我们自己不对?我们知道是自己不对,以后自己好好改好,明白了吧?

  菩提心方面,大家这样好好观察自己,二十四个小时时时观察自己的心,能否做得到不知道,但是应该经常拿面镜子,前后照一下自己,这个特别重要。

  我去了汉地,我的力量很小,我的智慧也没什么,我现在做的事也不怎么广大,我是一个很小的可以叫活佛、也可以叫和尚的一个人,但是我心里发心现在在汉地各地做阿依斯德之光放生群,因为我考虑到以上种种原因,我真正做了放生群。我们不说其他人,就说我们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有时候我想到这个情况的时候自己都哭了。

  现在大家公认亚青寺和五明佛学院是学佛最好的寺庙,学佛最好寺庙的弟子都不发菩提心?那么,谁发菩提心啊?想到这些原因,我真的心痛,因此我做了阿依斯德之光放生群,在全国各地到处建阿依斯德之光放生群。放生不需要什么,能亲自参加的亲自放生,不能亲自参加的时候就拿出十块钱、五块钱随喜就行了。

  我到亚青寺、五明佛学院和其他许多寺庙,我自己没有多少钱,有一点钱就交给他们,和他们约好,让他们每周六、周日为阿依斯德之光放生做回向,我和各家寺庙的管家签约。有些人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没有什么功德,但是看上去非常了不起的感觉,我也给他钱,献上哈达。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目的是让阿依斯德之光放生有个很好的回向,所以让他们这样做。因为我认为大家只有愿菩提心而没有行菩提心,因此,在行菩提心上面,我做了阿依斯德之光放生群,作为我们行菩提心的代表。我给你们讲,不是说我做阿依斯德之光如何如何好,不是这个意思,你们不要理解错,是因为大家行菩提心的原因而做了放生群。

  我们不发菩提心,谁发菩提心?我们不行菩提心,谁行菩提心?我们在亚青寺这么殊胜的地方,我们是阿秋法王的传承弟子,我们不做,谁做?我们做不到,世间上哪个人能做到?没有第二个人来做,知道吗?所以这个上面大家改好自己的内心,好好行动,大家好好做好。我们虽然在这个地方修行,也要团结家里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发菩提心,行菩提心上面好好落实,打电话告诉他们在能放生的地方放生,我没有说你们打电话让所有人来参加阿依斯德之光放生,不是这个意思,你们各自来自不同的地方,哪个地方合适,就在哪里放生,打个电话不要紧么,多做一次放生多好啊!知道吗?他本来拿一百块钱放生,让他打来一百五十块钱、五百块钱来放生,这个功德多大啊!我们这就是行菩提心。

  大家记得这样好好做好,你们心里知道,我汉话不太好,心里想说的是菩提心上面,我们有做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误会的地方,自己认为是好,但是实际自己没有做好,我让你们知道一下,不仅是弟子,我们上师们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不仅是我们这个地方,各个地方都有这个问题,汉地也好,藏地也好,印度也好,中国也好,日本也好,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大家好好做好。

  --根据2014年8月24日la ma益西降措尊者仁波切于亚青寺长寿佛法会上的开示(讲世俗谛部分)而整理,如有错谬,敬请指正。

佛陀以其遍知的智慧而向我们证明并指出——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可悲的是众生们出于对儿女(即我们)的疼爱而造下种种恶业而辗转于轮回之中;更可悲的是我们竟然对于众生由我们而生的痛苦视而不见;最可悲的是,甚至在成佛这件事情上,修行者还要在自己与众生之间,分一个孰先孰后!所以具备大慈大悲,拔除一切众生轮回烦恼及给予他们以解脱成佛的目的与动机,是你自己拔除轮回烦恼并且解脱成佛的关键要诀。

  因为在所有修持所获得的功德之中,身、语的功德并非最大,且由于分别妄念的作用,由之产生的功德也是无常的。所以真正的善良绝不能掺杂世法八风的目的,不能为了世法八风的利益而去建立功德,这样的功德也是不足以令人解脱的。想要建立不是无常并且清净恒久地为自己所把握的功德,除非是内心深处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与菩提心。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菩提心的摄持而获成就的。以此发心的殊胜,努力兑现让众生成佛的誓言并实践上师恩赐的教授,以维护菩提心的善根。在相续中不间断的行持,以至于逐渐破除了修行与不修行时的界限,于日常生活,任何功用中不断修行,形成三昧的力量。然后终有一日,得见并安住于本性之中,这便是正行的殊胜。就所建立的功德而言,无论做任何大或小的好事,若心中只有自己,仅能获得相应的一份功德;若心中有十个人,则所获功德会自然增长至十倍;若心中有百千万亿人,所获功德则是百千万亿倍。可想而知,当把功德发心回向于无量众生时,内在产生的功德,即便是佛菩萨也难以描述和称量了的。故而修行者在回向时,要观想十方诸佛菩萨在自己的面前,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身语意的功德,以及一切修法中安住而生胜义菩提心的无漏功德,回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宗派之师尊三宝,祈其长久住世、永转法 lun;回向一切众生解脱成佛。发心正行与回向时,都应有世俗菩提心摄持的部分及胜义菩提心摄持的部分。由前者而引发自己与一切众生成就化身与报身的功德,由后者成就证悟法身的境界。故胜义菩提心的回向(即安住于清净本性之中)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的话,由于从始至终都有菩提心所摄持故,建立了修道的发心殊胜,正行殊胜与回向殊胜。这三种殊胜的直接利益便是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最大程度地利益了师佛众生及自身的解脱成佛,否则,它们会成为有漏的人天福报,沦为无常的牺牲品。

  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过失的习气;其次,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然后,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并滋生许多烦恼与贪嗔痴了。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的弊端时,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

  假如你是一个充满慈悲的人,势必会破除自己对一切好与坏,是与非的概念心的执着。因为当你遭遇到逆境与不幸时,出于慈悲你会欣然利用这种痛苦而发愿说“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并以代受众生的痛苦而为美事。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只追求生命中好的层面而拒绝不好的层面。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会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这样做的话,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脱,来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并具备救度众生能力的人。一切好与不好都将成为自己对众生产生更大更强烈的慈悲的泉源,而慈悲心会自然消除你对于自我的执着,这样,你距离得见清净本性的机会,还会远吗?

  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获得相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因为生起了清净的菩提心,并由这种让一切众生成佛的愿力使得自己生起广大精进的勇猛之心。以观见无常而无畏于修行的劳顿辛苦,以相续的悲心而断除我执与法执,终于以圆满证悟本性而救度了无量众生。故而你们要爱护一切父母众生胜过于爱护自己,千万不要做任何伤害众生利益的事情。我们藏族可能是祖先有罗刹血统的缘故,有吃肉的习惯。而实际上在你未能有使这个动物趋往解脱的能力前,出于口腹之欲而不惜杀生,啖食,乃至取其皮毛,这种贪心的果报会使你至少在五百世中做这样的动物而被人宰割、屠戮。汉族佛教徒在饮食上多数食素,这是非常具备慈悲心的。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你又如何忍心去吞咽因为疼爱我们而造业受苦的父母的肉呢?

早该做好的份内的事情

  由于自己有一颗高高低低的心,故难将一切摄为自己悲心利用的对象。

  因为在生生世世的养育过程里,我们的父母为了儿女一念的欢喜做下永溺恶道的行为。

  他们以非理造业的方式滋养了我们,使我们有余力去接触善知识并亲近善法。所以,我们会一世比一世善良并前进,有更好到最好的善乐机会接近成佛。而他们,却由于恶因的积累,会不断遭遇恶缘,然后使得他们一世比一世糟糕,乃至堕入魔道。

  所以,当我们现见诸多恶人,并伺察他们的过失时,应当先生起无量无边的惭愧与痛苦——“你是为了我才变成今天这幅模样的啊,我的爸爸妈妈!”

  而且,众生越是丑恶,便越是自己未孝、未利益他们的最好证明。

  所以,我们见众生的过失,是对自己过失的最大提醒。

  众生,是为了我们,才变得这般失损,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追谴与声讨众生的过失呢?

  由此,我们应当明了:让众生成佛,并非自己无限高尚。这只不过是在做一件“早该做好的份内的事情”而已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是真正的殊胜福田。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对他供养、恭敬、起信,功德是相当大的;反过来说,如果对他生嗔恨心、毁谤,或是骂他、打他,过失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他是一个殊胜的对境,也是特别严厉的对境。这是科判的解释。

  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

  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

  对一切众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完全成了一切众生的大施主。国外常有人说“我是哪个仁波切的施主”,甚至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说自己叫杨小姐,个子特别小也自称是大施主。当然,没有一个杨小姐,不然的话,她可能不高兴,我就随便编一个名字。其实,发了菩提心的人,就算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也是真正的大施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发心能给天边无际的众生赐予无上安乐,由于心里有这种布施的力量,所以他的愿逐渐逐渐会实现的。

  在这样大施主或者大佛子面前,有些人因为业力深重,或者自己的烦恼没有对治,而对他生起了恶心,就会如有关佛经中讲,此人一定会堕入地狱,且堕地狱的时间也相当长。

  是什么样的恶心呢?比如,有个人已经发了菩提心,但我心怀恶念,有时候想“我狠狠地打他一顿”,或者故意无因毁谤他,或者用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害他,或者口里没说什么,身体也没做什么,只不过心里想害他、杀他,如果生起这些恶念,即使只有短短的一刹那[1],也会堕入地狱长达一个大劫。如果对他生起一个弹指间的恶念,一弹指有六十四个刹那,那么,我就要堕入地狱六十四大劫。当然,根据这种罪恶的层次不同,堕入的地狱也各不相同。

  有人心里嘀咕:“会不会这样啊?”决定是会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是非常严厉的对境!我们世间也是这样,一个国家的主席或总统是全国人民的怙主,如果有人想害他、打他,会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肯定是会的。别人打我,法律不一定对他怎么样,但假如打的是一个总统,肯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同样的道理,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果对他生起恶念,确实会在那么长的时间中呆在地狱里面。《俱舍论》里有讲大劫、中劫、小劫,这里的时间单位应该是“大劫”。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有些道友可能特别害怕:我们身边这么多人,很多都是发了菩提心[2]的佛子(在座的人当中,或是这次参加菩提学会的佛友,应该说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知道了菩提心的功德后都会发起菩提心的),这样的话,我今后怎么办呢?我对他们经常生恶念、生邪见,可能在地狱中永远也不能解脱了……

  确实也是,因果甚深难测,我们世间人谁都判定不了,谁也不敢说“你不会堕地狱”。通过这个颂词,我们一方面知道了这个罪恶的轻重,今后自己会注意,就像有智慧的人知道了偷黄金会在监狱里受多少年的苦,他就不敢偷黄金,我们明白了这个利害关系,行为上就一定会注意。另一方面,释迦牟尼佛在《诸法无生经》中也说了:所谓的业障,是指对菩萨的毁谤。平时有些佛教徒常说:“上师,我业障非常深重……”如果你对发了菩提心的人经常毁谤,那确实是业障深重。当然,是否发了菩提心,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一个人穿得再不好、长得再难看、行为再疯疯癫癫,但也可能已经发了世俗菩提心,这种菩提心在没有遇到违品而舍弃之前,一直都会在他的相续中存在。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对他生恶念,即使生了恶念,也尽量在没有过夜之前忏悔、互相说话,如果这个实在做不到,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也可以遣除破密宗誓言和菩萨戒的很多罪业。

  所以,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最好先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原来我说5:55分起床,结果发现根本来不及,现在已提前到5:30。我起来后念一些百字明,然后磕头、洗脸、喝一点水、做点别的事情,这样才会有时间。我们无始以来造的恶业特别多,尤其是佛友之间生不起信心、无缘无故起恶念的情况非常多,即使别人没对你做什么坏事,但由于业力现前,自己就是看不惯他。前段时间我也遇到一个人,他一看到我就特别生气,生气的原因我不知道,我既没有骂过他、也没有说过他,但他确实看到我就有气。如果是这样,自己还是要好好忏悔,尤其是对金刚上师生恶念、生邪见,《时轮金刚本续》中说:“密乘弟子对金刚上师生多少刹那之恶心,必定会堕多少个大劫的无间地狱。”《事师五十颂》的讲义也引用过一些教证:若对上师起恶念,有多少个刹那,就会在多少个劫中于恶趣受苦。所以,在一些严厉的对境面前,如果生起了恶念,就会有这种报应,我们平时如果不小心生起恶念,马上要励力地忏悔。

  有些人可能想:“不管怎么忏悔,不起恶念是很困难的,在发了菩提心的人面前,我经常会有这种恶心,而且时间也特别长,我肯定是没救了!”对于这种想法,寂天菩萨在下面讲了:我们对严厉的对境生恶念有严重的果报,但如果对他生信心、生清净的欢喜心,这个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果报。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可能会稍得安慰。

  什么叫“生净信”呢?就是觉得他很好、是个好人,或者对他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生起信心:“虽然他有时候很坏,但坏的时间不长,大多数的时间我对他还是有信心、有欢喜心,觉得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若能这样想,这个功德已经超越了恶心的果报。比如说,我对菩萨生一刹那的恶念,本来已经造了在地狱里一大劫不能解脱的因,但过了一会儿,哦,我刚才生气不太好,平时我应该对他印象好一点、生清净心也要多一点,这样的话,我对他如果生了一分钟的恶念,然后又生了一分钟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功德完全超越了恶念的过失,而且是千百万倍地超越了。

  如果懂得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我们平时就会特别注意取舍因果。在取舍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做这件事情的过失和功德,如果对过失不了解,就会常犯这个毛病;如果对功德不了解,始终得不到这方面的欢喜心、安乐心。所以,大家在严厉的对境,尤其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面前,自己的行为等各方面一定要如理如法,这是极为重要的!

  讲义中是这样说的:

  〖假设任何众生对这样慷慨博施的施主菩萨生起恶心,那么他生起了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在这么多劫中沉陷地狱。〗平时若对别人生嗔恨心、嫉妒心,尤其是害他的心非常不好,应当尽量忏悔,制止自己的这种恶念。此处的对境主要指发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萨,《学集论》里还说:“不仅是发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萨,就算没有发菩提心但属于大乘种性的众生,哪怕是转生于旁生,也值得我们保护。”当然,我们没有天眼通,不知道哪个牦牛具有大乘种性、哪个人具有大乘种性……外面没有皈依佛门的人那么多,在人山人海像蚂蚁窝一样的人群中,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寻觅钱财、地位,尽管表面上看不出来,但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人是大乘种性。在他们的面前,我们也不能生起恶念,否则过失也是非常大的,虽然他们没有真正成为大乘佛子,但由于属于大乘种性,也值得我们尊重、尊敬。

  [1]〖《寂静定幻经》云:“文殊,菩萨对菩萨生嗔轻侮,则等同此心之劫中住于地狱而披盔甲。〗一个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人,如果对另一个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人生起嗔恨心,那么在多少个刹那生嗔心,就会于那么多个刹那住在地狱当中,然后这个人又重新发心,披上精进的盔甲。

  此经的后面,引用了金刚宝的比喻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金刚宝坚硬无比,任何金属都不能摧毁,只有自己能摧毁自己,同样的道理,发了世俗菩提心的人,任何因缘都不能令其堕入恶趣,只有对发了菩提心的对境生嗔恨心或是毁谤,才会堕落。因此,一般来讲,我们如果造了五无间罪或其他恶业,只要相续中有菩提心,不一定会堕落;虽然相续中有菩提心,但若对另一个菩萨生嗔恨心,后来又没有好好地忏悔,则有可能堕恶趣。这方面应该注意,佛经中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相反,如果任何众生对具有菩提心的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那么它的果报已经远远胜过恶心的果报。〗平时金刚道友之间吵架、生恶心,一个月中最多有一两次,但如果相互生信心的次数比较多,果报就远远胜过了前者。不过,有些人虽然生气一两次,但由于性格上的差别,一不高兴就很长时间缓不过来,一直都是闷闷不乐;有些人生气时特别生气,过一会儿就没有了,自己照样很快乐,别人也觉得他生气不要紧。以前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父亲经常生气,但一会儿就没有了;母亲恰恰相反,一般不容易生气,一生气就两三天不说话。所以,我们这些孩子特别害怕母亲生气,心想父亲生气不要紧,一会儿就好了,脾气像春天的天气一样变来变去,但母亲千万不能生气,一生气的话,整个家好几天都没有一个气氛,特别压抑!

  所以,我们对发菩提心的人,如果生起嗔恨心,最好要将这个生恶念的时间减短。即使对方真的做错了,自己暂时缓不过来,也尽量不要拖很长时间,互相都要说话,应该打个招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外面的很多情况不是这样,有一件事情大家不高兴,永远就会怀恨在心,这对大乘菩萨的精神来讲,是有点相违。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设若十方所有世间界诸众生之眼被挖出,〗这是一个假设句,不可能世间所有众生的眼睛被人挖出来。〖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慈心令彼等众生之目复明。〗假设真有这种情况,又有人以慈心让这些众生的眼睛全部恢复,这个功德大不大?肯定大。不要说所有的众生,就算请一两个医生做白内障手术,自己也觉得作了好多功德,别人也认为你真是个大菩萨,使三十多人都看见色法了。但是〖文殊,若有其他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信解大乘之菩萨,则所生福德已胜前者无量倍。”〗一个人发了菩提心,我们若以信心或清净心的目光来看他,这个功德已经远远超过了令众生眼目复明的功德。

  所以,若以大乘行者为对境,积累资粮也好,对他生信心也好,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还引用了一些公案,说明甚至对一位菩萨生起贪欲心,也能获得三十三天的果报。在周围的人群当中,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些是菩萨、哪些不是菩萨,就像《华严经》中所说,善财童子依止的善知识当中,也有屠夫等行为不太如法的人,因此我们不能一看见行为不如法的人,就认为这个肯定不是菩萨,然后就侮辱他、说他,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法华经》里面也讲:观世音菩萨显现三十二种化现时,也会显现成鬼王、将军等等。所以诸佛菩萨在世间的幻变,有些是旁生的形象,有些是穷人的形象,有些是残疾人的形象,如果我们在街上看见一些没有手脚的人,也应该把他当作佛和菩萨来对待,就像《迦叶请问经》中所说,对所有的众生作佛陀想、本师想。如果能这样,我们就不会妄造恶业,《入菩萨行论》中经常强调,我们对待众生时,即便是自己的目光,也应该和蔼慈爱。所以,大家在没有特殊密意的时候,平常看待任何一个众生,都应该以一种慈爱的心情、慈爱的神态,这样自己也不造恶业。

  然而,有些人一看到上师、活佛,就认为这肯定是佛菩萨,一定要恭敬他,然后拜一拜、拜一拜……但是对其他的众生,则完全不屑一顾。还有些人对有地位、有财富的人非常恭敬,接电话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对上等人用上等的方式,中等人用中等的方式,下面的人若打来电话,就简单的“嗯!可以!好!再见!”有时候连“再见”也不说,“好,好,好”,马上就挂机了。因此,我们在行为上一定要注意,将所有的众生视为佛菩萨来对待,这是极为重要的。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的这个教证,后面还有:假如将世间上关在监狱里的众生全部释放出来,并让他们获得转轮王的果位,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但若对菩萨生起信心、以慈悲的目光来看待,这个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在发了菩提心的道友面前发脾气、生邪见、生恶念,即使不是道友,我们看见其他一些众生时,也看不出来他们到底有谁发了菩提心。有的人认为:“这个人肯定不是菩萨,没有发过菩提心,因为他还没有皈依呢。”其实这也不一定,如果他前世就已经皈依过,也发了大乘菩提心,今生虽然没有成熟,但他早已经是大乘菩萨了。为什么呢?按照小乘的观点,人死的时候,别解脱戒体就失坏了,但大乘的菩萨戒并不是这样,只要发了菩提心,如果没有遇到失坏的因,下辈子即使成了一个不信佛教的人,相续中的菩萨戒体还是存在的;下辈子即使变成一头牦牛,相续中的菩萨戒体仍然不变。所以,我们对旁生、对任何一个众生,都应该作菩萨想。

  有些人以前吃过海鲜和一些其它的众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前世发过菩提心的,如果有的话,你把一个菩萨活生生地吞下去了,这个过失有多大啊!真的,对发心菩萨生一个恶念都有这么大的过失,那把它一口吞下去,并且吞了很多次,吃了很多很多的菩萨,这个过失怎么样?这不是开玩笑啊,你们还是应该想一想!

  你们以前吃过多少众生,这个里面有没有菩萨?能完全断定没有吗?从因明的逻辑推理来讲,我是不敢断定的!如果说服务员端上来的一大盘螺蛳,这里面绝对不会有具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菩萨,我是举不出教证、理证的。假如无法证明这一点,那我们造的业真是非常可怕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重新做人,怎么做呢?看到任何一个众生,第一个不杀害他,第二个尽量对他不生恶心,以这种誓愿的摄持,乃至生生世世,我们的行为都会如理如法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