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你怎么能了生死?

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你怎么能了生死?


你是真佛弟子,佛一定加持你;你不是真佛弟子,佛的加持你接收不到,你没有办法跟他感-应。佛菩萨、圣贤人,他们的加持是遍法界虚空界,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这个加持是自然的,自然的规律,自然的法则,只要我们用真心,马上就感应。甚至于一-分诚敬有一分感应,十分诚敬有十分感应,百分诚敬有百分感应,万分诚敬有万分感应。这-是我们要真正下功夫的地方,这得要真干,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干,我们要干真的。

跟大众相处?跟大众相处要随缘,不随缘就不能相处,要随缘,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里面成就功德。功德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己真没有,他怎么分-别,随顺他,他怎么执着,随顺他,他很高兴。我们讲,他不高兴,就很难相处,所以要在-一定分寸之内,他能接受,很欢喜,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不执着。不执着自己的成见,我想要-怎样怎样,假的,世界是假的,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要放下,要舍弃。

我说得很多,穿在身上的衣服是自己的,没有穿在身上不是自己的;你口袋里装的那些钱是-你的,放在银行不是你的,银行倒闭,钱完了。在我身上,现前用都是我的;不在身上都不-是,不要太认真。

认真,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你怎么能了生死?你怎么能出三界?万缘放得下,-要常常记住。

家和万事兴,佛家是六和敬,常常想到那个和字,那个东西重要。和就要恒顺众生,要随喜-功德,功德就是清净平等觉。再给你讲得具体的,现在你们能听得懂了,真实功德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真实当中的最真实,功德里头的无上功德。所以我们见人合掌,阿弥陀佛,接电-话,一拿到话筒,阿弥陀佛,自他两利,自己没有忘记阿弥陀佛,也把阿弥陀佛供养别人。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三途受果报。人不知道-,鬼神知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明白这个道理,用什么样心态待人接物?用真诚、慈悲、恭敬。这个人骗我、害我呢?对他-也是真诚、也是恭敬。我如果真的被他害了,那是我命中要遭这个zai 难,我不怪他。如果我-命中没有,他要伤害我,恐怕老天就先把他收走了。这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何必要怀疑?-何必要操这个心?一切恭敬是大德!普贤菩萨修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

我们只依照佛经上去做,百分之百去做,一点都不怀疑。对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统统都看成他是佛、他是菩萨,他替我消业障。他所毁谤的我听到了-,想想有没有,有就改,没有就勉励,不可以造这些不善的事。他是我的老师,他在提醒我-,他在考我,我不能被他考倒,我要关关通过,这就是提升自己。怎么提升的?这些人帮助-我提升。顺境、善人没有贪恋,逆境、恶人没有瞋恚,永远保持你的平等,心平气和你就安-了。

一生在平安当中过日子,这个就是方老师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平安-、欢喜,每天快快乐乐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该来的自然来,该去的自然去,一点都不-要操心,得大自在。在这个时代,几个人能够过这样的生活,平安自在?你去打听,很少。-这是方老师教我的,我念念不忘老师,不是老师,我哪有今天这种生活!一生把负面的、不-善的远离了,清净的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增长,快乐无比,这是佛法带给我-的恩惠。我们原来不认识释迦牟尼佛,对他有很大的误会,方老师介绍,我们才知道,那是-个好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也不是妖魔鬼怪,他是个大好人,真正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的好人,我们亲近他没错!

忍辱重要,什么都要能忍。我们受一点冤枉,别人毁谤、侮辱、障碍、陷害,跟歌利王割截-身体,那差很远。释迦牟尼佛都能够忍歌利王,我们遇到这一点小事,怎么不能忍?那不能-忍,你到底学的是什么?你修的是什么?你就完全错了,要禁得起考验。

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遇到一切人事物,全都是在考验我们,六根接触这个境界,起不起贪心?-如果起贪心,你错了,你功夫没有了。逆境里面,遇到人毁谤你,指着鼻子骂你,你怎么样-?你马上无明火就发出去了,这也就完了。一天到晚,从早到晚,在境界当中修清净心,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瞋恚,念念心中只生智慧,不生烦恼,这就对了,这就真修行。如果-还有烦恼习气,我们就错了,要认真去忏悔,改过自新。换句话说,在你面前表演的这些人-,全是菩萨、全是善知识,要感恩、要恭敬,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们细读《六祖坛经》,你才发现六祖是真修行人,真的,顺境里头不起贪恋,不起心、不-动念。逆境里头,他的逆境多,他没有背景,穷人家里出身,父亲早死,母子相依为命,苦-不堪言。自己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砍柴、卖柴为生,樵夫。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抗战-时候还有,有卖柴的、有卖水的。抗战时候,城里面没有自来水,水一定要靠人挑。有人专-门做这个行业,每一天在外面河边上挑水,挑到城里来卖,这些人生活非常苦、非常可怜。-所以惠能大师贫贱出身,虽然二十四岁,五祖把衣钵传给他,没有人服气,都说五祖糊涂,-怎么会把衣钵传给他?大家去找他,要把衣钵夺回来,甚至于想把他害死。

他在猎人队里头躲藏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后,这个事情被大家淡忘了,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是死是活没有人知道。十五年之后,他看到这些障碍没有了,他才出来,被印宗法师发-现。印宗是个了不起的人,没有嫉妒心,听说他是第六代祖,对他非常礼敬,请他把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惠能把衣钵展开。印宗很慈悲,给他剃度。所以六祖出家,剃度师是印宗-。印宗给他剃度之后,回过头来拜他为师,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的法子。他们两个是这个关-系,互为师徒。印宗在南方是很有名望的大法师,这转过头来拜他为师,水涨船高,六祖的-身分地位立刻就提升了,印宗的功德不可思议。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都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印宗是其中之一,无尽藏比丘尼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如果不知道这些戒律-仪规,最低限度的,《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要做到。二十四门威仪,就像儒家-的《弟子规》一样,日常生活当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六波罗蜜里头的戒,持戒,内容包括这-些东西。

「忍辱者,忍度」。布施、持戒是修德,行善积德,如果没有忍辱,功德全都破坏掉了,有-福德,没有功德。能忍辱,福德就变成功德;不能忍辱,功德就变成福德。梁武帝遇到达摩-祖师,梁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护法,以国王的身分,在他境内造的寺院四百八十所,护持-出家人十几万人,所以他很自豪。达摩到中国来,两个人见面,他就非常夸耀,问达摩祖师-,我做的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他就很生气,立刻下令送客-。送客就请他出去,问都不问就送客了。这是什么?一句话冲动。梁武帝后来后悔,但是面-子下不去,不好意思再请他。这是什么?梁武帝所修的是福德,没有功德。如果梁武帝能够-谦虚、能够恭敬、能够忍辱,他修的是功德。这不能忍,不能忍就不能精进。忍辱是精进的-前方便,也是禅定的前方便,不能忍,怎么能得定?

所以《金刚经》上讲六波罗蜜,对于布施跟忍辱讲得最多。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不让功德变成福德,功德变成福德,就变质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