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念佛号能伏住烦恼,如何知道自己念佛时烦恼已伏住?

念佛号能伏住烦恼,如何知道自己念佛时烦恼已伏住?

念佛号能伏住烦恼,如何知道自己念佛时烦恼已伏住?
  
明证法师开示:还是用刚才的方法(如何检视自己内心杂念的方法),知道得太清楚了,如果都没有杂念,烦恼肯定伏住了。有了杂念以后,就可能去攀缘,因为杂念就是攀缘其他境界的心。它起来以后就会攀缘,如果你警惕性差,它不是仅一个念头,二、三、四、五就顺着这个杂念走下去了,佛号荡然无存,等你想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那就是又生起烦恼了,如果念念是佛,就没有烦恼,就已经被伏住了,道理非常简单,检查起来也并不困难,就是需要死心塌地去念佛。法门非常简单,就看肯不肯实行。

  真的是我们不太肯实行,如果下定决心,佛菩萨马上加持,立刻见效,用不了多久。功夫成片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如果你非常勇猛,像出家人差不多那么半年就够了!如果前世有善根,可能三个月就能达成,并不见得多么难,问题是你肯不肯下功夫?
  
我们一般人或是法师组织,一日精进二十四小时念佛,你看到时候法会的人不像平时那么多,为什么?一晚上不睡觉受得了吗?他都是怀疑这件事情了;再说我有病,那万一我要病倒了怎么办呢?有种种的置疑,一天都不肯下功夫了。八关斋戒强调,反复强调:受八关斋戒,怎么可以讲话呢?不可以。待会下来我悄悄的一查访,大家不敢大声说话了,但是一个、两个,你看还是有个别人在那里切切私语,我说:“如果有事,不是绝对不可以说。第一,避开众人,找一个地方说话,说几句就离开,不要说上没完,因为你是有事才说,你把那个事说完,双方明白了,就可以了。”我看他站在那里说老半天,那就是在扯闲话了,因为重要事根本不需要说那么久;另外,你避不开人,现在就要说的,说话声音要小,就你们两个听到,旁边站着一个人要他都听不到的,声音非常小,而且说完就要离开,别说一日一夜了,一会儿都不行。你说这个人他习气多么严重,就这么一会儿不说话能把你当哑巴卖了吗?弊不住,从早晨起来就喋喋不休,一直说到晚上,实在困得没办法了才闭嘴,否则找到机会就要说话,造了多少口业。

  所以身、口、意三者,我的总结:口业最困难,意业呢?自己都不清楚,身业也不敢做。心里想杀人敢杀吗?但是恶狠狠骂人敢骂,咒别人都敢咒,可是你要知道,骂别人,别人不会死,得恶果的是你。比如说骂别人是狗,最后做狗的是你自己;你骂别人是猪,最后你做猪,就是这样,不知道因果,所以胆子非常大。你看看这里边(佛说菩萨本行经里),国王都吓得浑身哆嗦,我们平常人就是不害怕,老百姓更不害怕。你说杀生了要下地狱,要被人家杀了吃,他才不怕呢,什么都不怕,所以这个世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我们是修行人,我们不能和他们比,我们要老老实实地修行,要札札实实地修行。从哪里开始扎扎实实的修呢?一日一夜。一日一夜从什么地方开始呢?一分钟,就这样一分钟一分钟下去,如果真的去修的话,没有多少困难,而且佛菩萨会大大的加持,那个加持力你很快就能体会到。



您发坚固心,誓‘依尊无他’,很好。我等都应在此生中讨个决断,不再拖泥带水,辗转六道。您欲退休,亦可。退休后,要摄心专修。关键是摄心,不是挑环境。既是娑婆,焉有清净之处。所谓修者,只是休歇此妄心。随时随地都应歇,都能歇。古云:‘即今休去便休去,欲待了时无了时。’您若退休,便是初步休去,应即歇去,莫再等待。所谓休歇者,‘万缘齐放,一念单提’也。

如能深入《大经》,信受奉行,决出娑婆。若念至一心,自得心开,则是带角虎也。有《净土资粮》与《大经解》时常展读,胜于晤面。有问题则写信来问。人在一起没有用,要心在一起才行。若能契心,则大事了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请问师父,念佛人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佛也常在经典中,要我们一心清净,如何检视自己内心是否清净?


  明证法师开示:我们在受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念佛的时候,有一种检查方法,就是先念一分钟,看看在一分钟当中,你起了几个杂念,这个比较容易,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时间不要多,多了就作不到,只念一分钟然后检查刚刚过去这一分钟,有几个(念头生起),就知道得很清楚,然后休息一下,你继续念一分钟佛,然后再去检查,如果认为自己基本上可以不起杂念在一分钟之内,那么你就延长到两分钟,这样一分,两分,慢慢往上增加,过上一段时间以后,你就比较有信心了,大概你能够做到五分钟不起杂念了,五分钟不起杂念的人已经非常有信心了,你渐渐再练习就可能十分、二十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慢慢就增加上去了,这样叫循序渐进,非常扎实。


  你一上来想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性,除非你前世修过,用这种方法检视内心是很清楚的,等你渐渐地修得了定力以后,那么在一个钟头之内,你起了几个也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乃至于一天起了几个,也可以知道得很清楚,慢慢地锻炼,不要着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