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道家智慧: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道家智慧: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道家智慧


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道教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有言:“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心底敬佩道德高尚的人,只能算作明白事理,而真正做到道德高尚的人,才是真正的圣人。


圣人在任何时候行事都遵守做人之道,那何为做人之道呢?

不外乎有这三点:不忘恩情,不失诚信,不伤人心。



不忘恩情,是做人的根本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人活一世,要懂得常与人为善,且心怀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用心感受他人的善意以及生活的美好。


从前,有个少年人,父母双亡,家中贫困。

他读书习武十分刻苦,却无以为生,只得来到家附近的水边垂钓,用钓来的鱼换口饭吃,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水边上有位老人家,为人家漂洗纱絮为生,被唤为“漂母”,看着他可怜,便每日将自己的吃食分与他,日日如此,从不间断,少年人特别感激她。

后来,少年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了侯,始终记着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打探漂母的下落,以千金相赠报恩与漂母。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当今社会,有一些年轻人,好吃,懒做,不知感恩,不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只会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让人避而远之。

做人,要时刻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在不能偿还的情况下,也要铭记于心。

这样才不至于寒了人心,失了根本,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与温暖。



不失诚信,是做人的原则


《道德经第十七章》有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人一旦丧失了诚信,就很难再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而不守信的名声也会伴随一生。

商人大喊救命,这时附近的渔夫赶到,商人赶紧道:“快救救我,我给你一百两作为报答。”

渔夫把商人救了起来,可商人却只拿出了十两银子,说:“这是你的报酬。”

渔夫不接,说道:“你许诺的可是一百两,并不是十两。”

商人却说道:“你怎如此不知足呢?一下子得了十两还嫌不够?”

渔夫说:“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你许诺给我一百两,就该兑现诺言。”

商人摇了摇头,不再搭理渔夫。

过了一段日子,商人的船又触礁翻了,那位渔夫也恰巧经过,商人喊道:“救救我,这次给你三百两银子。”

渔夫划过,头也不回地说:“喊相信你的人来救你吧。”

最终商人被淹死了。

《道德经第八章》有言:“与善仁,言善信。”

与人相处应真诚相待,说话应恪守信用,说到做到,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商人便是因不守承诺,最终丢掉了性命。

不守诚信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不只会遭受道德的谴责,还会产生信任危机。

人活一世,一朝失了诚信,就会沦为孤雁,无人再愿与之交往。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做人唯有诚实守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他人的信任,处处受到他人的欢迎,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伤人心,是做人的修养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言:“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会说话的人,说出的话既不伤人,又能以柔和的方式解决他人的困难和尴尬。


《红楼梦》中,刘姥姥因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不得已拉下老脸去找王夫人“打秋风”,以解燃眉之急。

王夫人委托王熙凤去接待这位穷亲戚,听说还未吃饭,便让人送饭来,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待酒足饭饱后,刘姥姥却不好意思张口,凤姐儿何等的心思,便主动说,这些年第一次见孩子,要过冬了,拿二十两给孩子做件冬衣。

凤姐儿看破不说破,而是以无形之中帮助了刘姥姥,也保全了刘姥姥的颜面,也为自己日后带来了福报。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有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聪明人不开口,亦能将事情处理得当,而愚蠢的人口无遮拦,恶语重伤他人亦不自知。

不伤人心,是做人基本的修养,人伤了,伤口还能治愈,而心伤了,却是再也无法愈合。

做人要口上留德,说话前换位思考,不伤人心,不失人心,才能收获他人的喜爱与善意,方能与他人相处的更融洽,使自己的生活工作更和谐。

《道德经第十六章》有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认识常道的人是能包容一切的,无所不包容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遍及,无不遍及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殆。

做事情要顺应上天的道德规律,做人亦要有底线和原则,才能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于人于己都不会带来灾祸。

不忘恩情,才能获得他人更多的帮助;

不失诚信,才能在社会中立稳脚跟;

不伤人心,方能在无形中埋下福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