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祖师大德开示——求夫求妻

祖师大德开示——求夫求妻

 
(一)印光大师的有关求妻言教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重刻木板序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镇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由是久成佛道之正法明如来,而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随类逐形,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现余法界种种身,皆属秘密,现菩萨法界之观世音身,则属显露。以故十方诸佛,皆赞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施无畏者,以期九法界一切众生,同生信向,同蒙摄受也。由菩萨证穷法界,圆彰自性,彻悟唯心,。故能悲运同体,慈起无缘,遍法界感,遍法界应,随彼所感之诚之大小,俾彼各得相当之利益。如法华普门品,楞严观音圆通所说,及此方种种感应事迹,如本书所颂者,何可得而思议也。良以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但以众生在迷,不生信向,譬如虚空,以物障之,便成隔碍。若穿一小孔,即得一小孔之空,穿一大孔,即得一大孔之空,若完全撤去障蔽之物,则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矣。是以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故楞严云,求妻得妻(求妻者,求贤慧贞良之妻也,否则妻何得向菩萨求。)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所言求妻得妻等者,即穿小孔得小孔之空,穿大孔得大孔之空也。其求大涅槃得大涅槃者,即完全撤去障蔽之物,便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也。金刚经所谓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以众生心体,即是无余涅槃,本来无失,又何有得。菩萨特以种种方便,令其消除幻业,复还本体而已。又以众生迷惑深重,不能顿发大菩提心,为接引初机令其入胜故,随彼凡情,满彼所愿。待其善根既熟,即可直得究竟真实利益,此菩萨随类现身,随心满愿之本旨也。本书付排铸板,拟印数十万部,俾薄海内外之人,咸得受持。现已任及七万多部,则将来之遍界流通,人沐慈化,当可做到。但以字小,不便老人,为一憾事。无锡华慧可居士,宿植德本,笃信佛法,一见此书,欢喜赞叹,若获至宝,庆幸无已。恺出五百圆,命刻木板,冀一切人皆能阅,一切时皆可印可请也。其殆宿世曾受菩萨付嘱,以布慈化而利有情者,噫嘻懿哉。

  复慧朗居士书

  接手书,不胜感愧,(光)粥饭庸僧耳,何可与诸君论外典事。然既见托,只得略说所以,欲知此义,及所主,先须知命为何物,力为何物,并列子意中将二子认作何物,然后再讲所主,则便成有功于世道人心之言论。若俱不知,则此力命之说,皆非儒佛所许。命者何,即前生所作之果报也。又依道义而行所得者,方谓之命,不依道义而行所得者,皆不名命。以此得之后,来生之苦,殆有不忍见闻者,如盗劫人钱财,暂似富裕,一旦官府知之,必至身首两分,何可以暂时得乐,便谓之为命。力者何,即现生之作为之谓。然作为有二,一则专用机械变诈之才智,一则专用克己复礼之修持。列子所说之命,混而不分,所说之力,多主于机械变诈。故致力被命屈,无以回答。以孔子困陈蔡,田恒有齐国为命,是尚可谓之知命哉。孔子不遇贤君,不能令天下治安,乃天下群黎之业力所感,于孔子何干,颜渊之夭,义亦若此。田恒之有齐,乃篡夺而有,何可为命。现虽为齐君,一气不来,即为阿鼻地狱之狱囚,谓此为命,是教人勿修道义而肆志劫夺也。吾固曰,列子不知命。不观孟子之论命乎,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方为真命,则不依道义而得,不依道义而失,皆非所谓命也。列子论力,多属于机械变诈之才智,圣贤之所不言。圣贤所言者,皆克己复礼之修持也。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惠迪吉,从道凶,惟影响。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人皆可以为尧舜,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皆力也,此儒者之言也。至于佛教,则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令其忏悔往业,妀恶修善,必期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戒执身,不行非礼。以定摄心,不起妄念。以慧断惑,明见本性。皆克己复礼修持之力,依是力而行,尚可以上成佛道,况其下焉者。故楞严经云,求妻得妻,(求妻者,求贤慧贞静之妻也,否则妻何得向菩萨求。)求子得子,求长寿得长寿,求三味得三味,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者,究竟佛果,皆由依教修持而得,其力之大,何可限量。袁了凡遇孔先生,算其前后诸事,一一皆验,逐谓命有一定。后蒙云谷禅师开示,兢业修持,孔生所算,一毫不应。然了凡乃一贤者,使其妄作非为,则孔生所算,亦当不灵。是知圣贤训世,唯重修持,如来教人,亦复如是。故所说大小权实法门,无非令众生断除幻妄之惑业,彻证本具之佛性。故世有极愚极钝者,修持久久,即可得大智慧,大辩才。列子以一切皆归于命,则是阻人希圣希贤之志,而奖人篡夺奸恶之心,俾下焉者,受此祸害于无穷,即上焉,者亦颓奋志时勉之气,以致终身不入圣贤之域,作一碌碌庸人。此一篇文,完全于世无益,有何可研究之价值乎哉。(光)少不努力,老无所知,偶因问及,任已意说,其是与非,任人所指。又(光)年近七旬,精神衰颓,兼以冗务繁多,直是不能支持。祈勿再以此种事来问,再来问,则原函寄回,决不答复,以免于人无益,于己有损也,祈慧察是幸。

  文钞三编 复秉初和尚书

  早晚念佛若干、念观音若干,此外从朝至暮专念观音(无论出声念、默念,均须摄耳而听。听则功德更大。行住坐卧均可念。卧及衣冠未整齐、手口未洗漱,均宜默念于究)。《楞严经》观音谓:“我得佛心,证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妻”者,求得贤善之妻也),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如是乃至”包括一切所求在内)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者,究竟佛果,尚可求而得之。况其余之小事,有不能得乎?当发善心为自利利他,则随求者心之诚与行之淳之大小,而得其感应。若欲做恶事求菩萨,则不但不得福,而且有大祸矣。凡一切医不能治之病,均以此一味阿伽陀药而治之。

  与周福渊女士书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 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欲得有学问,有才能,有德气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这个福,则便不能满汝痴心。楞严经谓,念观世音 菩萨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于菩萨,谓求菩萨加被,得其贤慧福德之妻。汝求夫亦然。极力念观世音菩萨,当能满汝所愿。否则,纵得好夫,或者又有短 命,多病,祸患等事,况未必能得好夫乎。汝切不可以貌美起骄傲心。此心不息,便难载福。汝能谛听我语,则汝之所受用者,皆有超过前生所培多多矣。

  





  (二)净空老法师答求妻问题系列

  问1:当今社会,**之风司空见惯,不幸的婚姻屡屡出现,《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讲“求妻得妻”,请问,如何成就法侣姻缘,以树典型,尽孝道,行佛训,力挽世风!也请老法师为这些苦难众生做一个专题开示讲座。

  答1:(老法师笑)可以,是可以做一个专题。这个提议很好,在菩萨那里求妻得妻,这个妻是贤良之妻,贤慧之妻,不是一般。这个现前的这种谈情说爱,那都是虚情假意,靠不住。那么,一个是多生多劫的缘份,另外一个是自己真诚心的感应!

  问2:弟子在礼拜观世音菩萨求妻的过程当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严格律己,但在梦中还会邪淫,请问师父这是否性根不清静,对求妻修行是否有影响?

  答2:很大的影响,你求求不得,我肯定地告诉你!为什么呢,你的心不是真心,对佛菩萨求,一定是真诚心、清静心、平等心!菩提心里面这三个你要能做到,你才有感应!你不真诚,你还有妄念,梦中有邪淫也是妄念,你有妄念,你心不清静,你心不平,所以你不会有感应!那怎样才能修感应?你应该要明了,你能落实弟子规、你能落实(太上)感应篇,能落实十善业,你再去求,就有感应!这三种东西你做不到,不会有感应!这个道理要懂啊!儒释道这三个根,是我们修行根本的根本,做人的根本,修行的根本,人都做不好,跟佛菩萨如何能起感应道交!“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的,为什么有求不应呢?老师说,自己有业障!必须修忏悔!消除自己业障,感应就现前,那怎样忏悔呢?老师告诉我,忏悔不在形式,在实质!实质是什么,“后不再造”。不可以说,今天做了错事情,晚上佛菩萨面前做忏悔,明天还照干,这一点用也没有!真正的忏悔是“后不再造”,那个才能起感应的作用!所以你就晓得落实三个根的修行!那叫根本的修法!没有这三个根,搞什么都不能成就,没有根,象这植物一样,那是花瓶里面的花朵,没根,它不会长成树的,纵然好看,时间很短。

  (以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老法师审阅)

  问3: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弟子可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婚姻吗?姻缘真的是前生注定的吗?

  答3:是!是前生注定的。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可以去祈求。但是有的时候求不应,为什麽?非理,不如法,观音菩萨不管你。如果你真正,你是个男生,希望娶到一个好太太,能像文王的夫人太姒一样,将来能够生出圣贤人。不但是荣宗耀祖,而且能够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世界和平,那观音菩萨就会帮你忙。你没有这种大愿心,菩萨不会管你的,那你就宿世的缘分是什麽样的。夫妻是缘,有报恩的,恩爱夫妻;有报怨的,报怨的时候,结婚之後永远不会和睦,会给你带来家庭纠纷;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总是四种缘。只有懂得佛法的人,无论是哪一种缘,都把它转成法缘,大家在一起学佛,一起共修。过去不善的缘化解了,善的缘也转变成法缘,这个好!现在在家学佛的同修,有几个人懂这个道理?

  如果真懂这个道理,学佛同修家庭决定是和睦的,六和敬的家庭。那佛法在这个社会,形象就不一样了,学佛的人家庭真的是美满,这就是弘扬佛法,这就是利益众生。如果学佛的人还是争名夺利,还是自私自利,不但戒律不能持,十善也做不到,这就错了。这样学佛依旧随业流转,zai 难来的时候还是不能避免,为什麽?你不是真学佛,挂着佛的招牌,没有认真学佛。我们现在把这个事情,学佛的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出家为什麽沙弥律仪做不到,在家十善业道做不到,从前人何以能做到?现在为什麽做不到?我们研究总结的是,从前人有家庭教育的根,所以他容易做到,现在人没有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接触佛法,他不善的习气已经养成,断不了,所以都不是认真学。认真学佛,在缘上,佛法是教育,认真学就是天天听课,天天进讲堂,天天学习。

  现在佛教的环境,寺庙现在是很多,没有教学,都是法会、经忏佛事,这个不行,这个没有用处。法会是像学校里面举行一个活动,活动的根还是教学。譬如一个学期举行一、两次学生成绩展览,这就像法会一样,你平常没有真正修功,那个展览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起作用。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道场有一点点小的感应,是长年讲经,天天不中断。我们拿累积的功德,在三时系念做为超度的根本依据。你没有这麽多人平常的修功,这个超度效果就很薄弱。这个事实有几个人能懂得?有几个人明了?凡事都有理,有理必有事,理事搞清楚,你怀疑就没有了。

  (三)黄念祖老居士谈婚姻问题

  基本的信念:包括三点:无常、苦、空。

  世间的所有一切都是无常、都是苦、都是空,没有一样事情是常住,是真实,是完全纯乐无苦的。所以一切把它看成是如梦、如泡啊!这两个比喻我们容易体会。因为人人都有梦,在梦境中,你不是很真切吗?高兴的时候很高兴。有一个人在梦中喝酒,对老婆说:“你给我烫烫”,拿去烫,一下子醒了,他醒后说:“可惜,可惜,早知道不烫就好了”。这虽是笑话,但有深意,梦中喝了酒,是真的吗?根本是梦。在梦中一切境界,从哪儿来的,不都是自己所造吗?......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其实说穿了之后,爱情属于欲,并不神圣。爱是爱欲,情是情欲。总之和欲紧密相连,欲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两种:食欲、色欲。吃东西,什么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

  所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这个上头的时候,吃东西也不知道什么味儿。这个味儿哪去了?因为没有食欲呀!自然不觉得有味儿了。“子在齐闻韶”,孔子在齐国听到了演奏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三个月里头,吃肉不知道肉什么味儿。亡室萧秾华在重庆的时候,我的朋友齐居士告诉她,吃肉时用观想的法子,观想肉变成一朵莲花,然后咽下去,她按这法子,试了一阵之后说:“我吃的肉一点味也没有了。”可见味儿是由于你的食欲所产生的。所以,你的心不在这上头,就没有味儿了。外国人很明白这个道理,请客宴会,总要自夸,今天,菜如何珍贵讲究,厨师多么高明难得,夸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绍、宣扬,引起大家食欲,让宾客觉得好吃。爱情不离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从欲上出发,并不神圣。

  《楞严经》就说:“汝爱我心”,你爱我思慕之心,“我怜汝色”,我就喜欢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缘”,就是因为这个因缘,经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缠缚。你喜欢我的心,我喜欢你的容色,互相爱恋,常在缠缚。这种情,是以欲为本,互相捆绑起来。

  当然在家就有夫妇之道,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因缘,大家也应该随缘。有在家人提出要绝欲的问题,我反问说:“您夫人同意吗?”所以应该注意家庭的和谐。

  因此,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正确的标准,以人品为第一,其余的条件都在其次。

  第一,希望对方是个明白人,俗语说:“愿意跟明白人打架,不愿意跟糊涂人说话。”

  第二,要良善,有很良善的心,不愿意害人,不愿意损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

  第三,是诚实,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术。

  第四,是正派,作风正派,男女关系上也很正派。这样的人就很好,是上选。

  其他的条件都可以降低,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十全十美是圣人了,现在找个贤人都不容易。我们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得好,对于修持有极大便利。建设一个佛化的家庭,对于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儿女都不信佛。现在你们还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临终,你儿女信佛和你儿女不信佛,这个差别就太大了。他帮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后腿,你就往生不了。现在一般说起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一下,完全能够生死自由,不需要帮助,这种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这个力量,有人帮一下还是好嘛!可以增上呀!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别人往往靠不上。所以在交朋友、结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我们应当慎重,也应祈祷,靠佛力。

  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眼睛。要不断地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于一个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后判断,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是宁缺毋滥,有的人很善于讨人喜欢、献殷勤,很伶俐,很聪明。而实际上,往往跟我们所要求的主要问题:明白、良善、诚实、正派是不相容的。

  (四)梦参老法师有关求妻开示

  求个爱人也相当灵

  假设我是个男的,想找女朋友,求个爱人这灵不灵?也相当灵。这不能算是邪念。正心找个伴侣是可以的。观世音菩萨会告诉你找个伴侣,地藏菩萨也会告诉你那个人对不对?文殊菩萨也会告诉你这个人对不对?这类故事很多啦!就讲两夫妻求伴侣吧!也有男的求女的,也有女的求男的。以前有一个人找和尚,和尚就跟他说念观世音菩萨能达到,不能想歪门邪道的。他就念了,连饭都不吃的念。哈!过两个月,女孩子主动找他,愿意跟他交朋友,也达到结婚的目的了。

  选自梦参老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五)蔡礼旭老师谈择偶与婚姻

  蔡礼旭老师谈择偶问题

  假如你有位男朋友高一百七十四公分,西装笔挺,我这样子不是西装笔挺。他追求你三年如一日,这三年他跟观世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每到礼拜六、礼拜天他就打听好,哪里有新开的咖啡馆,赶快带你去喝一杯,而他从来没有带他父母去喝过一杯。你半夜肚子饿了打一个电话给他,他马上二话不说,摩托车骑出去,嗖,嗖。你们怎么这么聪明,一听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你们是不是都很有经验?第一个“嗖”,是去买热腾腾的芝麻糊,第二个嗖是怎么样?到了你的面前赶快端给你吃,三年不疲不厌地做。

  忽然有一天他跟你求婚,让你嫁给他,而你有一个亲戚跟他是邻居,因为你祖上有德,所以这个长辈就马上跟你讲,你这个男朋友对他父母不孝。你自己考虑考虑,要不要嫁?不嫁,为什么?你要考虑清楚,不然“观世音菩萨”就没有了。

  那为什么不嫁?(一女生答:我觉得爱是相互的,如果每次深更半夜我叫他出来他就出来话,说明他是还在试探我们的关系,但我觉得人相爱的时候不应是这样子,关心应该是相互的。)

  那么他对你有求必应,你对他也有求必应,那就嫁给他啦?(女学生答:我觉得真正相爱的人并不是这样子的,不能因为爱对方便要求对方变成自己期待的那种人。)

  他没有期待你什么,他只期待你嫁给他。(女学生答:如果是这样,他的任何服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对所有人。)

  好,那他一定会继续告诉你:只要你嫁给我,我一定会爱我的父母,爱所有人。(女学生答:这个只是说说而已。)

  如果他说他可以发誓呢,要不要嫁?(女学生答:发誓也没用。)

  好了,掌声鼓励。这位同学考虑得很周到,但是俗话讲“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假如在这个节骨眼还犹豫半天,真正遇到那会怎么样?我看是凶多吉少。

  判断力来自哪?来自理智,来自智慧,而智慧在真理之中。《孝经》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对父母不爱,对有恩于他的人不爱,这违背了他的德行。“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对父母大吼大叫,对你却百依百顺,恭敬鞠躬,这违背了礼,这是讲恭敬的一种存心。

  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人没有孝心,他的人生有一个态度生不起来,哪一个态度呢?情意、恩义的态度,道义的态度生不起来。那“学如逆水行舟”,没有长养好的东西,长了什么?会长坏的东西,滋长利害的心。没有道义心,就会落入利害心。

  为什么他能够三年坚持不断、全力以赴地追求你,他背后的动力在哪里?噢!你终于醒悟了。有利可图,因为他打听清楚你是清华研究生毕业,往后的前途一片光明,所以使出浑身解数都要追到你,长了这个利害心。好,你嫁给他了,三年以后,你帮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结果脸上长出来了三条皱纹,没有像以前那样年轻貌美,他在外面工作,忽然遇到一个更年轻貌美的,你从利变什么?变成害。害要怎么样?噢!你们不要乱讲,讲话要负责任的。除害?你看这些含辛茹苦照顾孩子的女人,居然变成害了。除害这个举动,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诸位同学,我们在这里讲课讲两个小时,期间有多少人离婚你知道吗,现在一天有多少对离婚?离婚以后又有多少个孩子的人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障碍?这个举动一做,离婚率上升;离婚率上升,人没有道义,犯罪率跟着上升;犯罪率一上升还有什么安全可言?我到海口去,刚好接触到一个监狱的长官,我跟他讨论这些事情,他就告诉我,监狱里的犯人,相当高的比例都来自不健全的家庭。你看离婚率一提高,犯罪率就提高。

  我在海口的时候,当地的朋友都告诫我,外出的时候,背包不能背在一边,背一边会很危险,必须跨过脖子来背,而且包包要放在你的胸前,不可以甩在两边,走路要这样走。日子好过不好过,幸不幸福?一位老师解嘲说,我们去开一个公司好了,去卖拴铁链的包包,可能会赚钱。社会变成这样无法想象。

  现在的人没有了解问题的根源所在,所有采取的方法都是在制造问题来解决问题,太多的国家是把大量的金钱耗在哪?耗在建监狱。你看看,强盗、小偷进监狱出来变成什么?他出来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监狱盖的多,犯罪率不会因此降低。

  再如,在很多国家,要结婚的人统统要先上课,上七天、五天的课有没有效?效果很有限。因为「少成若天性」,一个人对人的态度往往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成型了。

  而要消除社会的这些乱象,根源在教什么?在教孝道。诸位同学,我们的人生,有学业要完成,有家业要创立,还有事业要成就。而这几样人生的目标,都必须靠德才能完成,没有德行,这些目标就没有办法圆满。而德行的根基就在于「孝道」,学习中国文化就要从孝行开始下手。

  这两年来,我们在大江南北推广一本经典叫《弟子规》,这本《弟子规》涵摄了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纲领。这本书一开头就教「入则孝」,就是点明德行的根本所在。俗话讲「百善孝为先」,这一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讲孝顺是百善之首;第二层意义是当我们孝心开了,真正落实了「孝道」,我们所有的德行都有长养起来。

  那么这一份孝心从哪里做起?《弟子规》第一句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你看现在的孩子,爸爸喊他:“小明!”诸位同学,如果是你都怎么回应?“干嘛——”孩子都是这样回答的。你有没有看到一个孩子跑来问:“爸爸,有什么事吗?”假如你看到这样的孩子要马上告诉我,要找他来弘扬中国文化,他可能是闵子骞转世。这份恭敬甚至连我们都做不到。所以我们要开始力行,知识分子要当社会的榜样。这次回去,当你爸爸叫你,你要赶快过来,问:“爸爸,有什么事吗?”你爸爸会说:“你发烧了吗?”要让社会的颠倒从我们身上扭转过来。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蔡礼旭老师谈结婚

  我们说回来,刚刚讲的夫妇,男女关系,真的,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很需要这些正确的引导,不能放纵欲望而已,这样子会将日沦于禽兽的人生状况。所以婚姻是合两姓之好,婚姻是一种责任的承担,对得起祖宗,对得起下一代的子孙。真正走入家庭的,那一定要先要求自己有德行给孩子做榜样。在这个婚礼的过程当中,都时时在提醒我们走入婚姻的正确态度。那个婚礼不是嬉闹一场,很热闹,还请人家来唱歌,唱的大小声,那都失去了整个婚礼的庄严。婚礼的意义都不知道,还在那里胡闹,闹洞房,喝酒喝得烂醉,都不了解这婚姻应该怎么样去面对。

  在古礼当中,当儿子要去迎娶的时候,其实在迎娶以前,男方、女方,尤其女方的家里三天不熄灯,非常用心的教导女儿如何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这些心态;男子三天不奏乐,都也是父母耳提面命,你以后为人夫、为人父应该怎么样去维系一个家庭的发展。你看都是这个态度。诸位朋友,你要结婚的时候,你爸爸妈妈有三天不熄灯的有没有?有没有跟你耳提面命的?这都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不能等孩子婚姻出状况了才提醒,那都是为时以晚。慎于开始,他还没踏入婚姻以前,态度就要对。

  当天要迎娶了,父亲端起酒来敬儿子,儿子不用回礼。我们想想,父亲,都是儿子给父亲敬酒,哪有父亲给儿子敬酒的?没有。假如有一天爸爸站起来说:儿子,我敬你一杯。你就会从椅子上跌下来。但是那一天不一样,那一天父亲恭恭敬敬举着酒杯给儿子敬酒,送儿子出去迎娶。你看儿子在那个当下那种气氛,他肩上有责任,父亲敬他这杯酒,儿子,你长大成人要为人夫了,要负责一个家,要承担起来。所以他被父亲敬完酒之后,要去迎娶的那个过程,那是什么心情?到了太太家门口,那都是人家父母出来迎接,对新郎官非常恭敬,然后亲手把女儿的手交到他的手上。交完以后,这夫妻要跪拜太太的父母,感谢人家父母养育之恩,然后亲手接过来,要对人家的父母负责,要好好照顾好人家的女儿。

  迎娶回来之后,还有一些仪式,其中有一个仪式是拿着像一个葫芦,葫芦瓜剖成一半拿来装酒,装甜酒,夫妻两个人喝这交杯酒。剖开来的葫芦瓜,这个瓜是苦的,但是舀的酒是甜的,代表在喝交杯酒的时候,提醒夫妻要怎么样?你们都没反应,都没喝过?同甘共苦。而且,这个葫芦瓜是同一个剖成两半,所以代表夫妻是什么?一体才能完整,同心协力才能完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就在这婚姻的仪式过程当中,都在提醒着彼此。你看,现在走入婚姻的人,在婚礼里面,有这些提醒吗?以前都是结婚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很有德行威望的长者上台给夫妻一些期许。现在这都愈来愈少,反而都是那些在那里唱歌跳舞,这都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自己的婚姻也好,或者是子女要结婚,这婚礼要好好的办,对孩子走入婚姻会有很深的提醒。

  摘自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