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慧律法师

【亲聆(听(声,有的版本是“声”字。)闻也)】心中清清楚楚,【圆音。如空印空者。谓依耳根。所发之耳识。亲听如来所说圆音。佛一音具足众音。故称圆音。】一音具足这个众音,【又佛音圆被众机。】圆满的加被一切众生。【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故称为圆。亲聆者。亲耳闻佛所说。非】不是个人,非【私淑诸人也。】不是个人的,就是说亲听,不是说小道的消息,或是听什么说的,不是,是阿难亲耳听到佛这么说,所以非私淑诸人也。就是说小道消息,耳传,传来传去,不是,是阿难亲自听佛这么说。

○【耳识。亦第八识见分。】在见分的旁边写个:精神,精神,精神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翻译成神经系统方面。【映在六根门头了境。】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根的前面了解这个境界。【声尘是第八识相分。】声尘是第八识的相分。【见相二分。不离自证分。】我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诸位!你曾看这个蜗牛,蜗牛有两只触角,蜗牛有两只触角,蜗牛两只触角,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两只触角是不是缩进去,缩进去这个里面,这个头里面,在头里面再缩进去壳子里面,所以这见分跟相分就是精神跟物质收到头里,这头是自体分,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念无明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有我执跟法执,因为生生世世就是产生很强烈的执著,所以他有很重的业报就变成物质跟精神的分开,物质跟精神的分开事实上就是从自体分来的,所以这个蜗牛的两只角一只是见分,一只是相分,相辅相成的东西,收进来,蜗牛的那个头,这个身体就表示自体分,自证分的意思,自证分,意思就是说精神跟物质收回来是同一体的东西,不是两样东西,那么我们今天因为有精神跟物质对立性的东西,所以说见、相二分,不离自证分,精神跟物质不离自证分,自证分的旁边写个:自体分,就是我们的本体,离不开我们的本体,简单讲一句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统一的,是绝对的东西,因为有无明起一个动念,所以精神跟物质分开,因此我们若看这个证到佛果的,这个墙壁挡不了他,证到阿罗汉果、菩萨果的人这个墙壁都挡不了他,他有无量的神通,有很多自在,因为他的精神跟物质同一体,同一个体,所以《楞严经》里面讲,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果我们人若能够转这个物质的现象纳归这个精神,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我们若是有办法转这个物质的现象,纳归精神的现象,那么这样就是在修行,所以说《六祖坛经》它里面,你如何修行,人家问这个六祖,你如何修行?观心,心是生死的根本,你只是整天在那里拜佛,那我问你:拜佛会消灾吗?不一定,要怎样消灾?你多会消,今天拜佛,拜一拜,对不对?眼睛看佛,色身在拜,心呢?继续烦恼,回去两、三句话,不和,又发作了,你说你拜佛在结缘,没错,你要求忏悔,没错,但是你那个意识的执老是放着,像一颗石头老是放着,拜佛会不会消灾?不一定,但是结善缘倒是真的,至少会结善缘,比你在家里看电视是一定比较好的,对不对?比你看马盖先还好,对不对?那么我们今天在拜佛为什么说不一定消灾呢?因为我们的烦恼还在,对不对?那个潜伏,在我们内心这种潜伏性的东西我们打不掉,世间人只一种人能够消灾,顿明心地,开悟的圣者绝对消灾,因为他有本性的智慧,这智慧就像火一样,点一根火柴,点一点火下去会将那烦恼烧光光,因为他已经有本性的功夫了,顿明心地才能消灾,若没有明心见性你无法消,你多会消,执著出还在,脾气也还在,贪心也还在,对不对?来这里拜拜、拜拜,看到女色又被迷住了,来这里拜拜、拜拜,看到金钱,噢!拜拜、拜拜,明天涨停板,啊!很高兴,你怎么了?是来拜佛的?今天念佛念多少?不是,今天涨停板,他的心还随着外面的贪心、欲望转来转去、转来转去,这是生死的束缚法,这没办法,这样无法进入消灾的阶段,要消灾一定要从哪里?从心地,所以人家问大珠和尚,大珠和尚,人家问,说:请问老和尚什么是佛法?什么是……,怎么样修行才能够最快的成道?什么是佛法?要怎样修行才能够直接达到成佛的阶段,四个字:即心即佛,即心是佛,即心作佛,这像打针一样一针见血,简单讲就是说你的心中若没有佛,烦恼还在就没有佛,我们人有两种力量,一种本性现前,就是佛站在心中,一种是执著,烦恼当中,变成主人跑出去,贼跑到我们里面、心中,你永远找不到自己,因为你执,烦恼嘛!对不对?所以你多会消灾,你无法消灾,贼在我们的内心,现在我们若有观照的力量,本性来到我们里面,贼跑出去,当下即心是佛,是心作佛,用我们的心作佛,这个心就是佛,我们禅宗讲的话就是一针就见血,不会在那个团团转讲了老半天,像转圈子转不出来,是心作佛,即心是佛,就是这个东西,古时候一个在家人参访高僧大德,开悟的圣者,来,来参访的时候,顶礼禅师,什么是佛?来!我告诉你,来!我告诉你什么是佛,靠过来,你就是。啊!我就是。楞住了,你就是。他说:我怎样是佛?他说:你自己的家里有很多金银财宝,哪里说走几千百公里来我这里向我拿呢?我这里没有一切法,一无所有。禅师讲话很厉害,确实是真的,一切因缘性空本来就没有,意思是说你家里自己很多财产,意思就是说你的本性当下就是很多智慧,你为什么不停下来去观照,你当下放得下你就是佛,你就是解脱,你就是无量的智慧,你无量的智慧就是无量的财产,这就是你的东西,你为什么万里迢迢要来找我拿这个宝贝呢?开悟,你家里自己有宝贝你不回去拿,对不对?但是问题是怎样呢?不晓得要怎样拿,所以诸位来到这里不是要拿宝贝,是打一支钥匙,打一支钥匙回去开什么,开你那个金库,这个钥匙就是两个字,两个字,无所住,三个字,空,无相,无所住,这两个辽就是钥匙,你若说真正要消灾,要解厄,很简单,你若无所住你就有忍辱,你若无所住,要你布施,你钱绝对拿得出来,难道不是这样,所以在修行当中最重要就是当下,当下就是无所著的现在叫做当下,无所著的现在叫做当下,所以我们要学佛若没顿明心地,你多会念佛,我不相信,我绝对不相信,你今天你很有修行,出去外面看到女孩你就完了,你今天让你很有修行,你得到这个大家乐你就完了,对不对?人家诽谤你一句,你就完了,暴跳如雷,忍辱什么都不见了,所以他要作佛,要怎样修行,就三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著,就是这里,你若无所著,你布施就拿得出来,你无所著,你持戒你就清净,也不会看人家的缺点,你看人家的缺点等于没看到,因为你无所著嘛!对不对?你内心就没有烦恼,你无所著你就不会看那个富裕,那个贫穷,那个美,那个丑,你无所著,你的心二十四小时都在定中,你无所著,就具足一切智慧,因为你无所著,所以事事都放得下,事事都放得下,没有一样烦恼能够干扰你的内心,因为你无所著嘛!对不对?用这个“无”来修行,你回去须《心经》里面,我问你《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二百六十字有几个“无”字,举手,知道的举手,无眼耳鼻舌身意,无什么界,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整本《心经》二百六十字是《大般若经》,《大般若经》六百卷,六百卷《般若经》的菁华就是《心经》那二百六十字,《心经》那二百六十字哪一个字是菁华,哪一个字?无,就是那个“无”,你若懂这个字就每样都很好解决了,人家欺负我,本来我就无生,一百年前我不在这个地方,一百年后也不在这个世间,无,用这个“无”很好用,人家欺负你,无,用这个“无”就不会觉得很委屈,对不对?不会感觉很委屈,会钱被倒了,无所著,无,本来就无,也是要看顾好倒是真的,不然在那里哭,有没有在哭,没有在哭,只是哀嚎而已,所以说这个修行说简单很简单,说难很难,见相二分,不离自证分,不离自证分,这个自证分就是精神跟物质当下同一体的东西,是无一切精神,无一切物质的东西,收回来就是我们的本性,【今耳根发识。闻佛声教。以见分而取相分。】就是用这个精神攀缘这个物质。【是为自心取自心。】因为……,为什么这个自心,这个自心,诸位!将这个括号,这个第一个“自心”写个:“精神”,取这个自心,幻化出来的假相,这个境界就是精神、物质,上面一个自心是精神,就是见分,底下这个自心就是物质,就是相分,就是相分,意思就是说你的精神攀缘这个物质,简单讲就是你的见分攀缘你的相分,都是你的心,精神也是你的心幻化出来的,物质也是你的心所幻化出来的,所以你今天所攀缘的都是依你的心、执著你的心,我们今天这个境界就是我们的心幻化出来的,大众的第八意识共业所幻化出来的,既然今天幻化出来,我今天因为无明不了解,我又执著我幻化出来的这个世间,所以叫做自心取自心。【故云如空印空。】像空印空。【《楞严经》云:此见(能缘见分)及缘(能缘相分)。】能缘的见分,有那个能力攀缘的见分就是精神的作用,以及缘所缘的相分,所攀缘的这个物质,【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妄为色空及与闻见。】本来就是你的菩提,就是觉性,你这个清净奥妙,妙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无量的清净,无量的光明的这个体,所以叫做菩提妙净明体,这个见分、相分本来就是我们的菩提妙净明体,现在因为我们起心动念,动到这个无明的念头,所以为色空及与闻见。有这个色,色法,我们眼睛所看的,色法,眼睛所看的,空,虚空,不是色就是虚空,虚妄,虚妄当作这是色,这是空,事实上这是我们本性迷了所幻化出来的东西,及与闻见,就是我们听到,不然就我们看到。底下:

【解】时无实法。】实在讲是没有这种实法,【以师资道合。】资就是弟子的根器,师就是佛,意思就是说佛跟徒弟的这个根机因缘都具足,因缘都具足,道合,道合就是说因缘具足,那么要教我们的这个老师就是佛祖,有那个能力教我们,也要有那种徒弟的根机来让我们教,所以这叫做师资道合,佛跟弟子因缘都具足,所以【说听周足。名一时。】讲的人跟听的人全都具足因缘名一时,为什么要讲一时呢?因为不可以讲某时某月某日,因为你若讲某时某月某日,印度的历算,印度计算时间跟我们中间计算时间不同,不同,所以它那个日子跟我们的日子,你若要说某时某月某日不准,不准,所以说一时就是说有一个因缘具足那个时间。

【讲】此别释一时。时无实法者。】实在是没有这个实法。【以时本无实体可得。乃依色心诸法假立。】色法就是我们的四大,四大,心法,《百法明门论》里面有百法,《百法明门论》心一百个法,《百法明门》,诸法假立。【亦无一定长短。】没有一定的长跟短。【一夕之梦。经历一生。】我们这一辈子就像一场梦,有时候一个梦就经过一辈子,所以【足证无实。】没有实在。

○【师资道合者。佛为师。弟子为资。】资就是他的天资,他的根机深浅。【以资之机。与师之教。】佛陀就是师,老师要来教化。【机教相契。故为道合。自始至终。说听周足。是为一时。

【解】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

【讲】此别释佛在。佛者觉也。觉有三义。自觉。超六凡法界。】六凡法界,因为他自己有觉悟超越这六道轮回。【众生之不觉。】众生就不觉。【觉他。】就是【超】声闻跟缘觉【二乘法界。但求己利。而不觉他。】不觉他就是无令众生觉悟。【觉行圆满。即自觉行满慧足。觉他行满福足。】自觉,行满是慧足,人家说佛是福慧两足尊,福跟慧是两足尊,那么觉他行满就是福,自觉是慧。【超菩萨法界。三觉圆。万德具。证极无上菩提。福慧两足。乃超九界以独尊。为人天大导师。名之为佛。

原解略释在字。今补之。在者住也。行住坐卧。通名为在。】一时佛在的在,行住坐卧这都可以说在。【应身。则应机示现。所以有在。若法身。则无在。无所不在也。

【解】舍卫。此云闻物。】多闻,这个物质又丰富,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中印度大国之名,舍卫国是中印度大国之名,这就像我们以前,中国历史里面的六国还是七国的国家,一段、一段,一国、一国,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波斯匿王它的首都。【匿王太子名祇陀。】祇陀。【此云战胜。】刚好他国王战争打赢回来刚好生这个波斯匿王太子,名叫做祇陀,所以取名为战胜,刚好打赢回来,又生太子。【匿王大臣名须达多。】名叫做须达多。【此云给孤独。】这不能读作gěi,给孤独,给孤独,jī,给孤独就是说给那些孤单的,单身的,无依无靠的,给孤独就是专门在供养那些可怜的人,专门在帮忙那些可怜的人,就是说这个长者真的很慈悲,所以叫做【给孤独长者。】名叫做须达多,须达多中国话叫做给孤独,就是专门在供养这些残联的,病苦的,无依无靠的,这叫做给孤独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供佛及僧,这后面会谈到,就是黄金铺地来买这个太子他所用的公园,我们所说的后花园,太子在用的花园当然是很好,一定是很好的,他找来找去,这给孤独长者找来找去,嗯!还是找你们这里比较好,这太子就说你找这块地做什么,啊!有一个圣人要来讲经说法,我想要买一块比较好的地方,供养佛跟他那些徒弟、弟子,来成就伟大的佛法,这太子就开玩笑跟他说:你地上都铺黄金,我这块地就送你,好啊,一言为定,就黄金一直搬来、搬来,搬到后来这个太子吓到,太子跟他说:没有!我在跟你开玩笑的。他说:君无戏言,要当皇帝的人讲话……,他说:你铺地上铺得起来,这树你也铺不起来,不然这树你也铺黄金铺看看,土地你的,树也是我的,不然你树怎么铺,不然地上让你铺全是你的,树,我把它砍下来,一个公园树被砍砍光还得了,砍光光怎么像一个花园,对不对?不然我们两个一起合作,我们两个一起合作,黄金铺地你的,树木让我布施,所以叫做给孤独园,给孤独园就是这样,所以布金买太子的园,供佛及僧,【祇陀感叹。】这太子很感叹,说:噢!很了不起,很伟大。【施余未布少地。】就布施他没有布施到的,他用黄金铺地铺不齐全的,树木没有铺到,还有一点点土地没铺到,没关系,他布施好了。【故并名祇树给孤独园也。】祇陀的太子出树,出这个树,这给孤独长者出这个黄金铺地,所以祇树就是祇陀太子他的树不能铺黄金,树若铺黄金要铺哪里,用那种贴金箔才贴得住,对不对?那没办法,所以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金,黄金铺地,一人出一半,所以祇陀太子比较高位,排在前面,给孤独长者比较低位,排在后面,这我们常常每天在诵经,祇树给孤独园,读到现在不晓得什么意思,不晓得什么意思啊!光是念祇树给孤独园,却不晓得什么意思,现在知道,原来这就是两个人,两个人的意思,就将这个名叫做祇树给孤独园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讲】此别释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舍卫本非国名。乃憍萨罗国之都城。因有南憍萨罗国同名。】就是说有两个国家,有两个国家,比如说我们这个台湾,两个国家都叫做台湾,惨了!所以干脆将这台湾改成台北,台北,台北就是台湾的大都市,这种情形就是这样,憍萨罗国的都城就是舍卫国,憍萨罗国就是舍卫,但是因为南边又有一个憍萨罗国同一个国家的名字,同一个国家的名字,所以讲舍卫国,以这个都市安这个国名,【故以都城为国号。】都城为国号,【舍卫此云闻物。因国有财宝五欲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名闻各国。】名闻各国。【故以称焉。为中印度大国。波斯匿王所都也。】舍卫。【梵语波斯匿。此云胜军。以其军胜诸国故。太子名只陀。此云战胜。】战胜【适王】“适”就是刚好。刚好。外省的,恰恰好,恰恰好这个国王打仗打赢了,【奏凯班师。】刚好皇帝战争打赢回来,班师,【太子出世。】太子出世,那么太子出世刚好国王战争打赢回来,【故以字之。】【

给孤独。是匿王大臣。须达多长者之善名。因长者财富无量。常周给孤儿独夫。故称为给孤独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者。因须达多为】了要娶媳妇,为【儿聘妇。】为了要娶这个媳妇。【至邻国王舍城。】王舍城,【珊檀那长者家。】长者就是住在王舍城,王舍城有一个长老叫做珊檀那。【见其种种设备。非常忙碌。因问其故。

珊檀那云:】你为什么这么忙碌?这珊檀那这么说,他就说:【明晨请佛斋僧。】请佛来斋僧,不晓得什么事情。【今预办其供。

须达多云:何者名佛。】他为晓得,没听过佛的名字,都不晓得,什么是佛?

【珊檀那云:净饭王太子悉达。十九岁出家。雪山修道。至三十岁。于菩提树下。得成佛道。具足三明六通。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法。】这前面有讲过了,十八不共法查字典就有。【教化人天。有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就是跟随在身边,一千二百五十个人。【现在竹园精舍说法。】竹园精舍。【须达多闻佛。】听到佛。【身毛皆竖。】太欢喜,欢喜到毛都竖起来,这是一个形容词,欢喜到毛都竖起来,很惊人,身毛皆竖,这是一种形容词。【欢喜无量。即欲见佛。睡不安枕。】怎么睡就是睡不着,睡不着,像今天有人要来见师父,从台北来、台中来、丰原来,从昨天一直睡不着了,睡不着了,心想:慧律法师,不晓得长得如何,所以我今天特别穿一件红的来让他看看,他不曾看过,他来跟师父顶礼,说:师父!我专程看你的。我说:看我不重要,看你的心比较重要。不晓得有没有开悟,谁知道?你看我做啥,也是一张嘴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也一样,是说还不错,也没什么好看,没什么,看你的心比较重要,看我是比较不重要,对不对?他就睡不着,昨天要来……,今天要来,昨天也睡不着,睡不安枕。【佛放光照之。以为天亮。】天亮。【即起而行。将至佛所。天忽黑暗。】黑暗,变黑暗。【疑云莫非妖邪惑我耶?】中了妖魔鬼怪的这个……,【遂闻空中有神告曰:】空中有神就这样告诉他:【汝善自前行。】你好好地走,【莫得迟缓。】不可以停下来。【前行一步功德。胜过七车七宝布施。】因为你渐渐接近佛,你要多走一步,你的福报会多一步的功德,一步的功德有多大呢?七车七宝布施,载这个金银、琉璃财宝来,载七车来布施,不如多走一步向佛,向佛,这种情形就是太过虔诚,太过虔诚,所以有的人来皈依,我问他:你从哪里来?不是,我家的神明起乩,叫我要来皈依,那个讲经都好几万人在听的那个。我什么名字你知道吗?我不知道。神明交代说你到南部找一个讲经好几万人在听的那个,随便问就知道了,来,我说:你从哪里来。我从北部来。谁叫你来?没有,我家的乩童讲的,神叫我要来皈依你,皈依要求佛法,要解脱,哇!很出名,出名到连神明都知道。胜过七车七宝的布施。【须达多信步前行。乃见佛身。金色晃耀。】金光闪闪,可惜他来看我,我一无所有,可惜,看差佛有多少,我擦金粉看会不会发光。【巍巍堂堂。在竹林外经行。须达多未知见佛礼仪。天人化现一人。绕佛三匝。】为什么?这个时候答案就出来,为什么我们在绕佛就是这样顺时针,所以佛坐在这里你就要这样绕,知道吗?从右边绕左边这叫做顺绕,你若看过《华严经》,《华严经》打开,诸大菩萨来到释迦牟尼佛的前面,右绕百千匝,你注意看,右绕百千匝,不是左绕哦!右绕就是先从右边来,所以我们那个卐字,绝对要顺时针先转,这在《华严经》就有转,一定要右绕,右绕就是右旋转,人家有根据的东西,有根据的东西,你看西方三圣,对不对?那就是向右旋,向右旋转,这有根据的东西,到今天在争夺,还在辩论这怎样,连那个“阿”也有写得清清楚楚,根据,, 人家也是反对,一定要念e,念e你就e,我不管你,对不对?你为了要人家好,一定要叫人家念ā,对不对?有时候还被人家诽谤,被人家诽谤。一个去参访一个法师,师父!阿(ā)弥陀佛!觉得很凶,他就知道慧律这一群的,他很生我的气:e啦!ā。现在以后人家:慧律法师,阿(e)弥陀佛!ā啦! e。惨了,互相批评,惨了,我们这个有根据,要为他好,他也不会照我们的意思,对不对?所以,慈悲……,我们好好教我们的徒弟就好,外面怎样,任凭他去,没关系,徒弟教好就好,外面就随他,没关系,要按照我的意思,念ā,你要按照别人的意思念e,念e,很简单,所以这个天人就化作一个人,绕佛三匝,右绕,有根据,根据哪里?根据《华严经》,根据《华严经》。【礼佛三拜。】礼佛三拜,【须达多依仪敬礼。佛为说法。即证初果。】你看,多快,到那里跪着顶礼,讲两句,证阿罗汉初果,我们到今天搞三十年还不晓得什么果,都没有,三十年,真的,什么都不晓得,所以出世在佛在世福报实在太大,今天若说释迦牟尼佛还在这个印度,用爬的都要去见世尊,看他是否能讲几句,我们不用修行,证四果阿罗汉这样比较快,这样比较快你听得懂吗?不然你想想看,我们今天搞几十年了,对不对?没办法,因为现在证果的人少,要找一个正知正见善知识也是很少,佛在世讲几句话就证果,讲几句话就证果,所以人家说佛在世五年没证阿罗汉果,那叫做下下下根器的,最差劲的,五年没证阿罗汉果,被淘汰出局,我们今天不用说五年,五十年还没办法,佛当时在世根机利利到这种程度,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水比牛奶还甜,这是众生的福报不够,这在比丘戒里面有讲,佛在世的时候它这个水,山水流下来的水,比我们现在喝的牛奶还甜,佛在世,众生福报大,佛死,福报没了,众生慢慢、慢慢……,所以我们今天吃的都是化学的东西,化学的东西,佛为说法,证初果。【便请世尊。来年至舍卫国说法。佛云来年已受瓶沙王请。复请后年。】再隔一年,要第二年。【世尊应许。便问舍卫城外。可有清净园林。远离愦闹。】远离这个吵闹的地方。【能容千众处所否?】因为他的弟子有一千个,所以供这个佛也很头大,你知道吗?佛后面都跟一群来吃,你知道吗?这没那么简单,供一个佛就要连带一千二百五十个都要供养,你知道吗?所以钱财不够,光是要供养一个佛是很简单,佛一尊而已,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众都在身边,没那么简单,真的,所以财力若没有雄厚,供佛会受不了,能容千众处所否?你能容纳一千所住的地方吗?【须达多云:但愿世尊不弃。】不要嫌弃。【自当办之。

须达多回国。】回到他的国家之后。【沿途宣告。】宣传,像我们现在贴海报这样。【以至本国。想自己所有园林。皆不敷用。惟有祇陀太子花园。围一由旬。】一由旬就是四十里,我们所讲的四十里,一个公园四十里,公园四十里,很大,这人祇陀太子幸好会布施给须达多长者子,要不然这辈子他在历史上,《弥陀经》里面没有每天祇树给孤独园,他也没有名字,他幸好会布施这个林园,这个竹林,公园出来,刚好四十里的这个公园,那么他这辈子死后到今天两千多年,我们还认识一人祇陀太子,今天这个太子若是悭贪不布施,我们今天也不认识他,也不认识他,围一由旬就是四周围一由旬四十里。【宽广茂好。】就是非常宽,很大,很殊胜,很好。【但太子必不肯卖。

次日至太子所。赞佛功德。告以请佛。欲与买园之事。太子戏曰:长者财富无量。能将金砖布满园地。即算此园。为卿所买。】就是你,卿就是你,被你所买。【金砖我亦不要。

长者闻言称善。】好,善就是好,称善就是说好。【遂即辞归。用牛车装金砖以铺之。】看这个人多有钱,用这个金砖来铺这个地。

【太子闻报遂异之。】哪一种人会让你这么感动感动到用金子铺。【乃亲往观看。大生感叹。】很好、很好,【尚余少地未布。乃与长者面商。此地不必铺。】剩下这些不用,剩下这些我跟你结缘。【愿与长者。共成供佛功德。】他想要供养佛,虔诚到让人家感动,虔诚到让人家感到。【长者不允。】不答应。【要独任其事。

太子曰:卿虽金砖布满其地。树根金砖铺不到。】树根在地下,对不对?你铺不到,金砖你铺不到,树我的,不然树根我挖起来,【树应属我。若砍树铺砖。又失园林之胜。况周围墙垣。亦复是我。何得不允共成。长者闻说始允。】边样共同殊胜的功德大家做,要做大家做,像我们上面画这个西方三圣,画这个西方三圣十五万,有一位菩萨说:师父!我自己出资。我说:不好!这个功德大家做。到现在是否收十万,也不晓得,我们现在这里又要画三张,三张要从上面挂到下面来,让你临命终的时候文殊讲堂这三尊接引你,你不曾看过西方三圣这么大尊的,中间阿弥陀佛,从上面挂到下面来,西方三圣很大尊,很美,有没有办法画我不晓得,总之我一定要尽量办,请木匠钉,尽量帮助大家往生极乐世界,好观想,大家好好地观想,

【祇陀施余未布少地。及诸树林墙垣。】所以无法铺金。【故称祇树(祇陀太子之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之园)。有经称祇桓(林也)精舍(长者所建精修梵行之舍)。】有的经典是讲祇桓精舍,有的经典是说祇树给孤独园,都可以,意思是说同一个地方,有经称祇园,祇园就是树木,祇园是祇陀太子的树林,【有经称祇垣(墙也)精舍。各随所称。】意思就是说无论是祇树给孤独园,无论是说祇桓精舍,全都是同一个地方。【佛家有金砖布地之典。即出自须达多。】须达多。

所以【初标法会时处竟。】祇树给孤独园,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丙二引大众同闻分三丁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

【解】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为什么这本经典将声闻那些,就是舍利弗、目犍连,这十几个尊者排在前面,表示说这本经是说要如何脱离这个世间,所以他先现这个出世相,现这个出家的相,现出家人的相,常随从故就是常常跟随在佛祖旁边,佛法赖僧传故,佛法一定要靠出家人传,佛在那里他也没有在讲话,经典那么深奥你也看不懂,只有靠出家人,唯一的办法只有靠出家人。

【讲】此别释听众。】各别解释这个听众。【有声闻】众【。菩萨】众【。天人】众【。大众同闻。】就是在讲这本《弥陀经》的时候,也有声闻、菩萨、天人来听,大家同闻,【非一人独闻。】不是只有一个人,【即六成就中。第六众成就也。】大众全都具足。【声闻者。闻佛四谛音声而悟道。故得此名。】闻佛的音声而悟四谛法证阿罗汉果名为声闻,才得此名。【有定性回心二种。】把笔拿起来,定性声闻就是这个人生生世世都修小乘的,决定就是小乘的叫做定性声闻,定性声闻就是没有菩提心,他生生世世就是全都学小乘的,怕度众生,怕惹是非,怕被人家诽谤,讲得好坏,人家就多批评,我干脆躲在山上,这样修、修……,一些佛教都这样修完,都不出来度众生,大家都要躲在茅蓬,谁要出来度众生,对不对?所以定性声闻就是这样。再来回心声闻,加以就是说已经自悟,发现这个佛法没有发大慈悲心来改变,这样不可以,回心转意来度这个众生,所以叫做回心两种。【即大小乘之分。定性属小乘。所作已办。生死已了。】看那个小字,【(谓小乘声闻,厌苦断集,】厌苦就是厌恶这个世间的痛苦,有三苦,有八苦,有无量的痛苦,至于我还有一种感觉,八苦里面另外一种的苦,那是很痛苦,就是联考,真的,我虽然头脑还可以,小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很痛苦,你知道吗?比做水泥工还痛苦,不分昼夜,读那个书读得书包比我们一个人还重,真的,你今天考试,在两天就决定你的生死,联考两天就决定你的生死,像我联考刚好呕吐又腹泻,三年所读的两天就定胜负,我觉得很不公平,难道不是这样,两天,你应得保证不能开刀,不能腹泻,不能呕吐,都不能生病,就那么巧,读三年的成绩两天就定胜负了,所以我觉得一直要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说极乐世界没有联考你知道吗?真的,这联考真的很痛苦,真的很痛苦,所以我看到这个三苦、八苦,我说佛祖他是不知道我们,不然还有一项联考的苦,真的,联考真的很痛苦,不分昼夜,考得好不好还不晓得,所以说厌苦断集,厌苦断集,断这个集,集就是集合这个痛苦,就是我们所说的贪、瞋、痴这个集,这心造业叫做集,集合这个业叫做集,因为你有造业,有集合一切的业,当然就要受苦,要受苦。【修道证灭,】修这个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证灭,证灭就是说证到不生不灭的本性,我空。【所作已办,】所作已办意思就是说你一切所修行的已经了脱生死,已办就是已经了脱生死,所作已办。【即集谛之苦因已断,】集谛之苦因已断,苦因就是造业,集谛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贪、瞋、痴就是造业的根本,集合一切的业,所以集就是召集来苦,集合一切的恶业,集合这个痛苦,谛,你要相信贪、瞋、痴会集合一切的痛苦,所以我们这个欲望这个业要少造一些,所以集谛之苦因已断,这是痛苦的根本。【道谛之乐因已修,】道,我们要修道我们才能得到究竟的快乐,佛一直告诉我们,说我们众生都是刀口舐蜜,刀口舐蜜就是说一把刀,一把刀,一把刀,现在前面抹一些香蜜,为了吃一点甜,就有割舌之患,割舌之患,《佛遗教经》里面就讲,刀口舐蜜,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我们这个刀子是很利,一点点甜的东西抹在前面,我们小孩不懂,为了吃那一点点甜,整个舌头都割破,意思是说我们众生为了一点点快乐,比如说为了一点点钱,兄弟姊妹杀人放火绑票,为了一点点色,刹那之间的快乐,分尸,强奸,接着破坏人家的家庭,一团乱,一点点地快乐,可是所造的业是无量无边,小事情发大脾气,不原谅众生,一直要跟他拼,原谅他,不晓得吃素的人,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吃素的才要修忍辱,噢!你不晓得!随便乱讲话,冤枉我,我没有这样,我忍耐不了,噢!吃素,所以说吃菜说吃素,素就是白色的东西,素的意思是说白色,纯的东西,我们的心若有吃素食,心,白,清净的东西,所以虽然吃素而言,但是我们脾气很坏,常常要攻击别人,虽然吃素,实在是比吃荤还严重,师父甘愿鼓励你们吃荤,内心慈悲,嘴不要造口业,而不要你吃素,却整天造恶业,瞋恨心重,吃素修行是结缘而已,佛在世时那些阿罗汉每个都吃荤没有人吃素食的,每个都证阿罗汉果,你今天吃素,大家都吃素的,对不对?证阿罗汉果的举手,没有,没有,哪有证什么果,种一些荔枝、芭乐、莲雾,每一年都有收成,种那些,证什么果,哪有,大家都吃素,连一个证阿罗汉果都没有,可见修行在哪里?在心。有的人说:噢!很好,我吃荤,师父又替我解释,很好,这慧律法师讲经我听得很适合,不用吃素食,你看!每个都证阿罗汉果,精神病,那是鼓励修行在心,不是叫你一定要吃荤,搞清楚,我讲这样他最高兴,我讲这样他最高兴,不用吃素食,吃荤,对不对?头脑有问题,不会听经,自己原谅自己,不是这个意思,可以的话,吃素,但是吃素最重要的还是什么?我们的心,这是佛学根本,所以说道谛之乐因已修。【生死已了,即灭谛之涅槃已证,】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证到这个不生不灭。【分段之生死已了,】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的意思,一段、一段的生死。【住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就是断见思二惑,阿罗汉所住的地方,【中止化城得少为足。)】把笔拿起来,中止化城就是停止,化城就是方便,暂时,像我们要去走很远的路走到半途在那个地方先休息,这条还不是最究竟,所以化城的意思,是说暂时性的,这是出自《法华经》,出自《法华经》,化城,【居灭】居灭就是【(灭谛涅槃)已休】休就是已经停【(止也)。更不前进。】没有再前进。【耽着小乘涅槃之乐。】执著,耽着就是执著,执著这个小乘涅槃之乐,我自己修好就好,我不管你死活,跟我无关,你要修不修跟我无关,要我说法给你听,度了老半天我还被你诽谤,我何必这样,对不对?这是小乘的思想,至于我不同,我是大乘的,你愈要让我倒,我讲得愈多,一个星期讲五天(众鼓掌),我让你们打不倒,他愈要让我们倒,我们就愈不倒,外道就摇头,没办法,所以说小乘的思想就人家讲一下就怎样,我不管你讲什么,我们好好做,脚踏实地做,不管,耽,就执著小乘的涅槃之乐。【不肯前趋宝所。】宝所就是成佛,没有再向前修行趋向这个宝所,【求成佛道。是为定性声闻。】定性的声闻简单讲就是他的修改就是这样,生生世世都是修那个小乘的,自私自利的。再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回心属大乘。】回心就是转回来,就是属于大乘法。【回小乘心。向大乘道。出离化城。】又继续前进,我们还没有到达目的,今天走到这个地方暂时让我们休息一下,证到阿罗汉果,暂时休息一下,佛说:这样还不可以,不可以偏空涅槃。这个是焦芽败种,让你证到阿罗汉果你得到利益了,你都不出来度众生了,这样不可以,向大乘道,出离化城。【涉俗利生。】涉俗利生就是涉这个俗,来到这个俗家的地方跟这个众生在一起,要来利益众生。【游戏神通。】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像演戏给众生看的,包括他出生、吃饭、读书、生病,包括一切喜、怒、哀、乐都是做给众生看,像佛祖这样,有的人说,说:佛祖出世他干脆就说他是佛祖再来的就好了,他何必跑去修行,证悟到什么究竟成佛。有的人这么说,这么说不对,佛他一定要先结婚才离开这个家庭,佛一辈子在演这出戏,十方三世在演的都一样,他出世为这个太子,做太子就表示他地位很高,他放得下,结婚之后才来出家,表示家就是不清净,到最后你还是要走出家这条路,不清净,这一定是很束缚、痛苦的地方,所以他出家之后他先修这个外道六年,修这个苦行,放弃这个苦行,表示说期待不是究竟的,光是每天倒挂树上,将水淹到这里,裸体的外道整个身体脱得光光的让人家看,不知羞耻,学习厚脸皮,印度当时有九十六种的外道,裸体外道,自倒,倒形外道,倒挂着,倒挂,挂在树上,倒挂,旋发外道,将头发绑在树上,头发留得很长,捆起来绑在树上挂着、挂着,脚着地一点点而已,让他很累,意思是说这辈子折磨,折磨这个肉身就是消业,下辈子他就要享受了,死后会生天,错误,佛说这不能解脱,只一直欺负这个肉体不能解脱,所以你若去问广钦老和尚:老和尚!什么是苦行?什么是苦行?老和尚就告诉你:无分别心是苦行。没有分别心才是在修苦行,这没那么简单,无所著才是在修苦行,别人忍耐不住,你无所著你忍耐得了,这才是真的在修苦行,高僧大德在讲话一句话就是见血,没有分别就是在修苦行,无所著就是在修苦行,我们现在不是,我们现在认为让脖子很饿,饿得受不了,修苦行,当然这是一种,佛不允许我们这些众生在过于享受,佛也不允许众生太过于享受,太过于享受无法修行,无法修行,我们今天台湾的人要修行无法成就就是怎样,无法修苦行,太过于快乐,太富裕,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家家户户都有电话、冰箱,比较差的还能坐公共汽车、计程车,台湾的生活,所以古时候大德会成就是因为将物质需求降得很低,简单过日子,平实、平淡、平凡,因此佛在示现也必须放弃这个外道,才在菩提树下雪山修行六年成道,六年成道,演到这里,接着必须要转*轮,转*轮之后,接着一直讲到入涅槃相,涅槃相,如果说佛一出世,他就告诉你:我是佛。这样你对佛不会尊重,所以今天像很多邪魔外道,他说:他是迦叶尊者再来,他是什么活佛再来,他是什么菩萨再来,这都是魔,没有一个菩萨这样讲自己的,释迦牟尼佛他得必须舍这个家庭、王位,舍离开一切的财物跑到深山林中修行,他要演这出戏给你看,他不可以告诉你:我就是佛。这样下次你到外面也可以说:我也是佛。对不对?大家都可以讲这句,这样就凄惨了,这样就乱了,所以佛他来到这个世间他不可以说他是佛,因为佛没有隔阴之迷,初地菩萨,实地菩萨,圆教的初住菩萨就是等于别教的初地菩萨,没有隔阴之迷,哪里说诸佛菩萨他有什么隔阴之迷。有的人问:请问师父!佛祖他来到这个世间他知道他是佛祖吗?知道,绝对知道,他一定要示现像世间人一样,对不对?娶妻、生子、剃度、修苦行,远离这个外道,说这个不究竟,放弃,意思是说学佛的人要放弃外道的意思,这出电影两千多年前佛祖就得过奥斯卡金像奖,他是最会演电影的一个,演得让你不知不觉,又没有人知道他是佛,是来演戏难你看,对不对?他一定要照这样演,一定要照这样演,不然你对他不会钦佩,你对他不会钦佩,对不对?不然大家都可以说我是佛,我也可以说我是菩萨,对不对?这样犯大妄语戒,所以真正有功夫的人,真的是大菩萨来的,你放心,你打死他,他都不会讲,他绝对不会说他是什么再来,他一样生病,一样吃饭、腹泻,他也是一样,你也唱念,他也跟你一样唱念,争若让你发现他是菩萨再来,他就要入涅槃了,你若发现这个法师有神通,确确实实是个不简单的人,要回去了,所以说你若是有正知正见的人,绝对不会被骗,由佛的一辈子就让我们了解,了解。底下,所以说回心属于大乘,回小乘的心向大乘道,出离化城,这个涉俗利生,游戏神通。【净佛国土。广修六度。普度众生。同诸菩萨。运智上求佛道。运悲下度众生。是为回心声闻。】发菩提心的意思,所以我们这个手合掌的意思就是悲智双运遍十方,遍十方,我上次解释说悲智双运遍十方,有一个人只有一只手的,你听得懂吗?一只手。他说:师父!糟了,我没有悲,只有智而已,剩一只而已,遍五方而已,这怎么合掌。我说:不是这意思,这是说就事相而言遍十方,你若一心放大,这是遍十方,所以说没有手的人实在是很不方便,我教他结一个大悲咒手印,这样(师父结大悲咒手印),糟了,他就这样(师父学一只手结的一半手印),一只手很麻烦,很麻烦,所以只有一只手不用结手印,一心念佛就好。

【三种众中。不先列菩萨。以声闻居首者。】以这个声闻当前。【其故何也。】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因声闻。割爱辞亲。】声闻就是出家,声闻,割爱像父亲、母亲、夫妻、子女、媳妇。【出家修道。剃发染衣。】剃发,剃度染衣。【具出世之相故。二佛成道后。教化成就。感佛深恩。常随从不离故。三为佛法所系。佛法二宝。必赖僧宝得传故。】所以我再跟诸位劝告一下,不要诽谤出家人,你今天你拜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出家人,你今天皈依,你师父是在家吗?你师父若是在家就很有问题了,那就有问题,没有人皈依在家的,你皈依的师父也是出家人,我们今天拜药师佛,药师佛也是出家人,我们今天最重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出家人,你想想看!你今天所依靠的全都是出家人,你忍心诽谤出家人?还有一种人罪很重,在僧团当中讲坏话,传是非,传给这位师父又传给这位师父不同的话,让出家人斗争,你要注意!这绝对会下地狱,所以出家人再没有修行而言,这是他的因果,他的因果,因为出家人荷担佛、法、僧三宝所有的责任,你今天有看到圣僧,也会看到平凡的出家人,所以不看僧面,我们要看什么?看佛面,佛也是什么?出家人,出家人,这样我们就了解对三宝的恩我们要报答,这张嘴走到哪一间道场,所以楼上、楼下我不准诽谤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持戒也好,没有持戒也好,持斋也好,没有持斋也好,只要现出家身,但是还有一种可以不必对他恭敬,就是假的出家人,假的出家人,比如说他念经,其实是在家人,披这个假的袈裟跟人家化缘,那个连看你都不须要看,虽然现出家相,但是他事实他就没有受戒,对不对?不是真正为法来出家,是为托钵而来,这样不好,不好,所以说你若在外面看人家托钵不晓得真的还是假的,最好你若要供养,你肯定这位法师真正是出家人,你听得懂吗?你供养没有关系,你肯定这个确实有受过三坛大戒,有一种人也让人觉得很奇怪,他受三坛大戒是为了什么,就是烧那三点,要做什么?要来化缘,我讲这句话出去也会得罪到很多众生,但是我不这样讲又不行,他虽然剃度但发心不正,发心不正,所以说要叫你不要去外面布施这些托钵的人,这样我有罪,我若要讲你看到就布施,这样我也有罪,你布施你要负因果,你知不知道?你布施不是不用负因果,这钱若拿去喝酒,拿去喝酒,你照样有事,你照样要负因果,这钱若拿去乱玩,打牌或是怎样乱搞,你一样要负因果,你不要说:真布施不怕假和尚,你错了,这观念绝对要改,真布施才要怕假和尚,简单讲一句就是说外面我不认识,对不起!不结缘,不要布施就好,很简单,对不对?你肯定这个确实是在弘扬正法,确实就是在栽培这出家,佛学院,还是这出家人确实是在建寺庙,没有话讲,真正的出家人,对不对?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这种的智慧,所以你若外面看到随随便便就拿钱给他,你照样要负因果,你不晓得对方是谁,像那天我才被三万块,那个出家的比丘尼来到这里,脚一跛一跛的,她告诉我,说她在瑞芳养十几个孤儿,一个大的读逢甲大学,是常禅法师为他出学费,她这只脚急着开刀,急着开刀,我就拿三万块给她,拿三万块给她,没有第二句话,因为她现出家身,隔没几天报纸登出来,假的,所以现在要来跟我化缘的,你先拿戒牒给我看看,你若真的很困难,你戒牒先拿出来,你有电话吗?住址吗?我先去查看看,对不对?不然怎么办?现在真的假的又分不清楚,头剃起来都一样,结果那个出家人,比丘尼在大饭店被找到,被看到,戴假发出来,因此这罪是很重、很重、很重,你知道吗?你今天一个人破坏佛教没有关系,变成以后真正出家人要向人家化缘人家会怕,人家反而会怕,而且报纸登出来之后人家看到出家人也会怕,真的假的已经分不清楚了,所以她就没读过《地藏经》,对不对?伪造沙门当下十八层地狱求出无期,你可以去做别种工作,但是你千万不要假装出家人,这不得了,这个因果实在是真的很大、很大,你若听到人家在讲经,人家在诽谤出家人,这个人保证没有正知正见,在广播电台你听过谁在诽谤出家人吗?没有,****,我没有讲,你讲,什么名字,****,这样而已,这绝对不行,这个讲经已经偏了,会诽谤三宝,我们不要听,知道吗?凡是在说三宝的过失,这绝对不要听,这会害人,会完蛋,我们真的会完蛋,所以诸位要有正知正见,因此我最后,你若在外面走路你不认识他,你不要被他化缘,知道吗?我不要布施,这样就不负因果了,你若去查,他真的确实是出家人又在建寺庙,你要支持到底,就这样而已,就这样子。

【解】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声闻居中首,菩萨居中。

【讲】菩萨居中者。一以菩萨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其相不定故。】有出家、在家菩萨,所以这个相不定。【二有此界菩萨。有他方菩萨。乘时利见。】就是说因缘和合这个时候叫做乘时,利见就是利益佛的正法叫做利见,【到处化度众生。不常随从故。】就是说在说法的时候菩萨做这个影响众,影响众,当我在讲经,你们听得懂又坐在这里就感觉人很多,就感觉法会很盛况,所以我在讲经,有的已经学很久了他慈悲坐在这里,像这些法师他们都学很久了,同时坐在这里做这个影响众,其实他们都懂,但是为了慈悲要来帮助这个法会盛大圆满,所以他们就来跟诸位在家菩萨坐在一起,乘时利见,到处就化度众生,不常随故,不常常在佛的四周围。【三声闻欣涅槃。是滞空。】滞空就是说停顿在空的思想,停顿在我空的思想叫做滞空,简单讲叫做偏空的意思,偏空的意思,证到我空不敢出来度众生,出来度众生要被人批评,要被人诽谤,你讲九十九句对,却讲错一句,就一直重复这句话,过了三年还在讲这句话,真的,你可不要讲错一句话,讲错一句话三年之后这句话还在流传,他不会说你讲九十九句对,他会跟你说这句话不对,做法师很难做,我是预计看情况不妙就要收摊了,很难做,真的,你不知道,你看收红包很好看,很难赚,真的,当法师不轻松,现在被批评久了麻痺了,麻痺了,所以小乘的每个都跑去躲在茅蓬里面,我没有福报,也有人几甲地要贡献给我,几甲地要贡献给我,第一、我跑到北部就过敏,下飞机就开始打喷嚏,明天就要去看耳鼻喉科,北部,台北,台北,我看到台北的交通,我就头很痛苦,很痛,有一次我要去台北医学院,要十六观台北医学院上课,多可怜,你知道吗?要去的时候光是塞车,刚好塞五十五分,回来十七分就到达了,刚好塞三倍的时间,台北的车,所以我一直不去台北建道场也就是台北的交通实在是,噢!心情很差,又空气污染,所以天气不适合我,空气污染,光是交通哪有像民权路那么大,畅通无阻,高雄火车站来到我们讲堂,再怎么塞车也不用几分钟就到,对不对?在台北,没办法,若说要去山上贡献几甲地给我,我若去山上,这医生说我不能去住山区,第一、山区会放出这个CO2出来,二氧化碳,所以对我这个身体不好,身体不好,树木很多,对我这个身体不好,山上若湿鼻子会过敏,风湿会痠、抽、痛,接着我这个病不能离开医生,我这个病不能离开医生,我一定几乎每天要看医生,要不然就要吃这个中药,所以说在高雄这就是他有这种因缘,有这种因缘,要不然我真的像小乘的躲在山上,真的,躲在山上,度这众生说真的我估计我一天花不到三十元,早上一餐,中午一餐,晚上一餐,吃半碗稀饭,半碗稀饭,吃一点点菜而已,总共吃不到三十元,若一个月一千元让我花,花不完,所以所有的建设就是为了度众生,但是度众生度到后来会很懒,说真的,所以我发现菩萨真的难做,难怪人家要修小乘的,人家不要修大乘的,大家都修小乘的,小乘的轻松,任凭你去,我修我的,你再烂也跟我无关,所以这个声闻欣涅槃,是滞空,就是偏空。【人天乐生死。】众生,人道跟天道的众生要欢喜这个生死,【是著有。】有这个生死。【菩萨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旁边写一个:大智、大悲,【不畏生死。】叫做大智,菩萨因为大悲,所以不住涅槃,因为菩萨慈悲心很足够,他有很大的大慈悲心要来普度众生,所以他不住这个不生不灭的涅槃里面,不畏生死,因为菩萨有具足大智慧,有具足大智慧,所以因为菩萨有具足大智慧,所以他不怕六道轮回的生死。【处染若净。在俗恒真。】处染就是处这个五欲六尘里面,就是像很清净,在俗恒真, 这个俗家,就是永远是真实的,因为现真的就是我们的本性常常在作用,虽然在俗家但是不被污染,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不落空有二边。】不落入空跟有二边,【常居中道。故曰表中道义故。】菩萨居中表这个中道的意思。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解】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讲】天人列后者。】也就是世间……,因为前面那些是声闻、缘觉、菩萨,那些这是出世间,天人这算是凡夫,所以佛在讲经的时候,这释提桓因就是我们所讲的玉皇大帝也要来听经,以前小时候不懂,小时候不懂,初九都在拜天公,父母亲都告诉我们:天公最大,天公、地公、三界公最大,我们要研究这经典,噢!包括这个玉皇大帝都要来听佛陀说法,所以以三宝最殊胜,初九那晚我都会下来等,下来拜天公,其实都在等那个麻粩,拜完马上吃。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这世间也有凡夫也有圣人混杂,外护职故,在家、天人这些,他就是在护法的,所以在座诸位护法有一个观念,你要做护法一定要有一个观念,护法这个法是什么意思,法就是佛的真理,你是要来护这个真理,不是护这个人,我们现在人在皈依都很严重的不对,都认为我护持这个师父就是我师父全都对,若讲到别的师父诽谤得不得了,自是非他,自赞毁他,这是佛教最严重的一条,他根本他就搞不清楚什么叫做护法,我师父很有修行,持戒第一,这个人破戒,这个人没有修行,打,打他也没有关系,骂他也没有关系,你有看过戒律?打我破戒比丘者,比杀八万世母其罪更重,何况持戒清净,你要搞清楚,即使那个比丘破戒,你都不可以讲他,包括你不可以动他一根汗毛,经典这个戒律说,供养破戒比丘犹得无量福德,何况清净的比丘,你要搞清楚,所以看到全台湾省的……,他支持这个法师,我师父对,我师父多么了不起,很有修持,你师父破戒,你师父没有修行,自赞毁他,自赞毁他犯菩萨戒第九条重罪,你今天你当一个在家居士的人,你护持你师父诽谤别的法师,都犯(第九条),你听得懂吗?都犯,戒律稍微看一下,不要用感性的,不要用你自己的观念,那个破戒,那个没有修行,打他没关系,你碰他看看,一定下地狱喝咖啡,奶精顺便带下去,真的,所以我告诉你们,没有看这个《十诵律》,《摩诃僧祇律》,不晓得那个可怕,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虽然破戒他还有一个色身,众生看到还会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们在家居士穿得花花绿绿,你们出去人家会知道你是拜佛的就念阿弥陀佛?不知道。他会向你合掌吗?你有办法跟人家种善根?不知道。你就没办法,穿得花花绿绿,穿得像猫熊,两条像猫熊,你走过去人家也不晓得你是什么,出家人即使让他破戒,他最没有修行,对不对?人家看到:师父!阿弥陀佛!你看!我光是穿这件衣服我就有办法种善根了,你有办法吗?不然你来,所以出家人伟大,要鼓掌一下(众鼓掌),因此我说我们来讲堂有一个好处,学习知道戒律,学习知道这张嘴不要乱讲,了解这因果的观念,出去不要一直讲,去别的讲堂跟人说:慧律法师讲得多好,你讲这个不能听,我度众生有我的因缘,人家这位法师度众生有这位法师的因缘,你不能诽谤人家,知道吗?有的人要跟随这位法师出家修行,对不对?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的人要让佛陀剃度,对不对?有的人就无缘,就被舍利弗、目犍连剃度,对不对?所以不是师父行,每一个徒弟都有他的因缘,我们诽谤另外一个法师,比如说那个法师真的很没修行,对不对?但是我们诽谤那个法师让别人对他没信心,让他的徒弟对他没信心,这样叫做断众生的慧命,断众生的慧命,引都引不进来,骗都骗不进来,你又讲一些是非又让他跑出去,啊!你实在罪很重,真的,对不对?所以说明明这个法师有一些缺点,你也要说:没有!人家法师大慈大悲,你要好好亲近,对不对?他又有信心,这样功德是我们的,人家说:师父!我亲近这个师父好不好?不行,那个多糟糕。本来他还不晓得这么多,你知道吗?直搞,讲很多,结果退道心,这样,不是他的问题,你就要下地狱,知道吗?所以说世间人说要隐恶扬善,何况我们是一个修行人,不管他人的错误、因果、对不对,但是我们自己要做对,自己做对,所以能够引导众生来恭敬三宝,不管有修没修,我们功德就无量,功德就无量,所以说我们这个护法要有定义,法就是真理,但是我们现在的人都不是护法,而是护人,所以现在叫做二宝一师,没有三宝,人家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说皈依所有的出家人,出家人做代表,现在都二宝一师,二宝就是佛宝,大家都拜的,法宝也大家都拜,一师就是只有他的师父而已,我师父讲怎样,我师父没这样讲,开口都是他师父讲的,别人讲什么都不对,这不行,这很严重,这样佛教就变成分裂,佛教就变成派系,佛教就斗争,不行,所以说一切的出家人全都是我们的师父,一切出家人都是我们的师父,皈依三宝我是做代表而已,做代表而已,你若听我的法听得契合,有因缘进来,但是不可以在别间道场一直讲:噢!我们慧律法师讲得多好你知道吗?你讲这个,唉!不能听,连狗都不听。你的罪很重,虽然你是赞叹我而言,但是你造业,知道吗?你欣赏师父,没错,默默听就好,很好,人家若要听,介绍人家听就好,不要讲别人,不要讲别的法师不好,不可以讲别人,知道吗?所以说同时世间有漏相故。【一三界内人天虽分。同是世间有漏相故。】有烦恼的众生,所以天人也是有烦恼的众生。【二有圣有凡。】有圣人有凡夫。【有苦有乐。品类杂故(天龙八部。多有菩萨应世。)。三天人从佛闻法。】三天人跟随佛闻法。【亦复护法。为外护职故。以是列后。】经典在讲。底下:

丁初声闻众分三戊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

今初明类标数

【经】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大比丘。受具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就是要向人家托钵。【一钵资身。】一钵带在身上,古时候的出家人,佛在世的出家人都是三衣一钵,五衣、七衣、九衣,为什么佛教在定的名词都是三,点一支香,不然就三支香,不然就西方三圣,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都是一尊佛中间二尊菩萨,走到哪里都一样,比如说我们这个阿弥陀佛旁边就有观世音跟大势至,对不对?这个药师佛旁边就什么?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一佛一定有两尊菩萨,包括出家人为什么说五衣、七衣、九衣,为什么用奇数?这若没经过律藏可能就不晓得,那就是我在看、看……,咦!我看那个律藏里面说,用这个单数意思就是说能坏烦恼的意思,用斧头三角形的,三角形的斧头剖下去,东西就剖得开,所以用三,三就是三支香,点一支香,不然就三支香,不然就三佛,不然就一佛、三佛、五佛,不然就七佛,没有在用双的,原来这是根据这个律藏里面,五衣、七衣、九衣也是单数,意思就是说单的东西比较利,比较剖的开,所以说单数就是破烦恼的意思,破烦恼的意思,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什么都没有,什么全都没有。【专求出要。】专门求出三界。【二破恶。】破恶,【正慧观察。】破这个恶业。【破烦恼恶。】我们内心有贪、嗔、痴,有嫉妒,有恨,有种种的烦恼之恶。【不堕爱见。】不堕爱见换一句现在人讲的叫做感性,用感情这个知见在做事情,爱见就是说完全用他的感性在做事情,不是用他的理性,所以古时候翻译作爱见,爱见就是一种执著,对某一种事情非常的执著叫做爱见,爱见,举一个例子来讲我对这个人情有所钟,我一直所求,这也是爱见,我要害这个人,要让他死,子虚乌有的事我也要讲他,这个也是爱见,恨是爱的反而,反面也是爱的一种。再解释一遍:爱的反面就是恨,恨也是爱的一种叫做反面的爱,爱不到就毁掉你,毁掉你,所以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爱跟恨交织在一起会毁掉一个人,别人还没死他就要先死,整天就想我要如何害人,我要如何编理由来骗人,我要如何编造坏话去害人,反而那个没有心机的人,不想要害人的人,活得比较快乐,别人还没有被他害到他就先烦恼了,烦恼死了,他还得编理由,编一些谎话,就算别人被他骗了,而离开我们佛教,这样他得到什么?所以佛说: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恨一个人是世界上最愚痴的人,他恨一个人他就乱讲,欲加之过,何患无辞,任何子虚乌有的事,他都讲得出来,你有什么根据?没有。你有看到吗?没有,没有,全都没有,他恨他,堕爱见,所以这个爱见是众生,这个爱见若要广泛来说就是说任何众生的感受,透过主观的意识统统叫做爱见,任何在这世间的感受,透过主观的意识来做事这叫做爱见,这叫做爱见,你若有私心就是叫做爱见,若有执著就是叫做爱见,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羯磨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说羯磨,现在宣布:来这里受三坛大戒,从今以后就是比丘,羯磨,做一个羯磨,是个聚会去宣誓去受戒叫做羯磨。羯磨成就,【魔即怖也。】魔即怖就是魔会害怕,所以你今天大法师要度众生也是同样这样,今天圆瑛法师,圆瑛法师,写这本书的这位,圆瑛法师。他在写这个《楞严经》的时候,《楞严经》就是破魔破得最严重的,破魔破得很严重,所以我们以后一定会讲到《楞严经》,这本经这辈子绝对要讲,不可以不讲,外面天魔外道就无所遁形,你要害佛教绝对害不了,圆瑛法师写到最后五十阴魔的时候中风,无法再写下去,人好像快断气,快死了,那个魔力太厉害,一直要让他倒。结果我这个上人,煮云法师就跪在佛前,所有的比丘都跪在佛前都发愿:我十年的寿命要给圆瑛法师。有的说:我全都给他,全给他。隔天有人说:你的生命都给圆瑛法师,你没命,你早就死了。就是说很虔诚,因为师父生病但这本《楞严经》一定要完成,才有办法利益这些众生,他在写这本的时候魔障就一直来,阻挡不及,一直生病,人一直不舒服,到后来中风,为了他要写这本《楞严经》,有几百个比丘跪在佛前求,希望他的病治好,不像你们傻里傻气的,你们不会求,我快倒了,你们都不求(众鼓掌),我是没有圆瑛法师那么伟大,人家是真的很伟大,很伟大,师父不舒服,人家跪在佛祖前面求,甘愿牺牲生命要给那个高僧大德,所以你看这本《楞严经》出来,噢!外道无所遁形,跑不掉,我到今天研究圆瑛法师,那本《楞严经》的注解看有多少人,这样他利益多少众生,所以他这个弘法的众生也是一样,弘法的这个法师也是一样,这个魔一直不原谅他,一直不原谅他,你现在大家念佛,大家修行的时候,大家都要跳出三界,难道不是这样,大家都要跳出三界,他就找你算帐,找你算帐,所以这没那么简单,所以我常常说:大家若没有互相支持,马上就倒,我不骗你,互相支持,早、晚课诵经稍微消个灾,不用把生命拨给我,我对世间也不是很执著这种东西,是我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赶快弘法,不要让它休息。

【讲】与者同也。师资同堂晤对。】师资同堂晤对,师就是佛,资就是学生,同一个堂,对面这样谈叫做晤对。【大比丘。即大乘声闻。】大乘的声闻。大乘的声闻意思就是说【内秘菩萨行。】就是里面其实他是菩萨,但是【外现比丘身。】外面现这个比丘身,小乘的,其实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大菩萨来的,像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阿难,这些都是佛再来,大菩萨再来,那么十方三世一切世间都是这样,若有一佛出家,要示现一佛而已,不可以有二佛,这《大藏经》也有这样记载,每一个世界只可以一尊佛成佛而已,不可以两尊,若两尊就要现丰家身,像佛在世的两尊佛,一尊是维摩诘居士,一尊是释迦牟尼佛,就是说佛在世有两尊佛,一尊是现出家身,他是佛,一尊是现在在家身,这是维摩诘居士,他是佛,维摩诘居士是佛,维摩诘居士那个房间叫做方丈室,那个阿罗汉要进去量看看差不多有多长,手展开,再怎么量都突出一块,手再展开,再怎么量又突出一块,很奇怪,再怎么量都量不出,那个维摩诘居士那间房间有多大间,看起来很小间,怎么量却量不尽,就去问佛,说:世尊!这很奇怪!维摩诘居士的房间再怎么量都突出一块,那意思就是说菩萨的心量不是你声闻、缘觉能够了解的,他是整整无碍的法界,他是佛,但是他要现在家身,他不能现出家身,他若再现出家身而言,变成两佛那要听谁的,一定不可以,一定不可以,所以说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身。【受具足戒者。受二百五十戒。】二百五十条戒。【割爱辞亲。出家学道人也。】受二百五十条戒,割爱辞亲,放下这个世间的夫妻之爱,母子、父子、兄弟姊妹亲情,出家。出家学道人。

【又既称大比丘。则具足戒。】就是具足戒,【亦可云具足三谛戒也。】三谛。【真谛戒具足。出同居家。】就离开这个凡圣同居土。【俗谛戒具足。】俗谛就是出方便有余土。【出方便家。】这方便跟那方便不同,所以这个同居家、方便家、实报家,这是指三土的意思,方便,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所以出这个同居家,俗谛戒具足是出方便家。【中谛戒具足。出实报家。

比丘】比丘,比丘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翻译得比较简单,你若看这个《四分律比丘戒》,比丘照理讲不是这两个字,不是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谐音而已,比丘是一种草,比丘是一种草,草种下去的时候就会蔓延,很会生长,很会生长,比丘是一种草很会生长,而且很温柔,这草性很温柔,而且很有耐性,淹水也不会死,太干也不会死。为什么我们出家人用这种草来命名,就是说只要有比丘的地方他就有方法,他的方法,就像草种下去,噢!会再长出很多草出来,这样知道吧!就是度很多众生,这第一点。这个比丘,就是这个草很柔软,表示说修行人要有柔软心,知道吗?要有柔软心,所以佛就拿这种草来当作修行人的名字,这个草很有韧性就表示比丘要很有忍辱,能够受到种种不好的环境,水太多也会活,太过于干燥也会活,比丘的定义实在是这样,是一种草很会生长,很柔软性,很有耐性,所以佛就拿这种来当作出家人,比丘尼这个尼,古时候的人,古时候的人我们说尼姑,这个姑是从客家人来的,客家人你曾听过,姑你知道吧!姑就是没嫁人,这个很清净的少女,没结过婚,每个人都对她很尊重,姑是从客家人来的,你知道吗?所以说尼姑,实在讲这句话实在是很恭敬,这些比丘尼,现在的人却变成一种藐视,那罪很重,尼姑仔,实在不能听,和尚仔,这罪很重,我讲真的,不要骂出家人这样,所以这尼姑本身实在是非常庄严伟大的女性,出家修行的女性,结果今天我们对尼姑的名相却搞得很不好听,和尚这个名字照理讲是很高尚,但是现在人家说:出家当和尚,变成一种藐视、轻视,这罪很重,比丘自过去到现在你不晓得比丘什么意思,对不对?绝对没有人知道,保证没有人知道,这是出自《四分比丘戒》里面,比丘是一种草,一种草,比丘【是梵语。名含三义故不翻。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也。】多含不翻也。【三义者。一】比丘是什么意思呢?【乞士。】乞士就是要向人化缘、托钵,所以结果人家在托钵,托钵这个金钱,你若说他,他比我们还凶,到底他是主人还是我们是主人,这个讲堂不要来托钵,接着,他说:佛在世都托钵,照理讲佛在世托钵不是托钵钱,佛在世他不持金银戒,不可以拿钱,佛祖在世的时候那些比丘、比丘尼,包括沙弥都不可以拿钱,旁边一定要有一个在家居士,照理讲那个钵是要让我们装饭跟装菜的,所以人家外面在托钵,照理讲是要倒饭跟倒菜给他,但是你若倒饭跟倒菜给他,他会骂你,我告诉你,真的,真的!所以这个乞士到今天末法,托钵这种情形已经有一点不同,不同,所以说我们今天了解佛在世的时候在托钵,是绝对托钵饭跟菜,不是来托钱的。【外向施主乞食。以资身命。】以资身命就是帮助这个色身继续活着。【内向如来乞法。】向施主乞食,吃,我们这个肚子会饿,来帮助这个生命,向内要得到如来的法。【以资慧命。】来帮助这个慧命。【一钵资身。】一钵资身,就是这个钵所托钵的,我去泰国看人家托钵,看了你会昏倒,钵有多大你知道吗?难怪他日中一食,很惊人,差不多小脸盆,差不多有那么大个,若说南传的托那一脸盆的钵吃得完,那一钵我要吃三天,我一天吃三餐还没有那一钵,那多大你知道吗?我曾拿起来背刚好到这里,那个钵我讲给你们听,我没有跟你们……,我比给你们看,看有多大,真的,钵这么大,很惊人,难怪他日中一食,一天吃两钵我不相信他吃得下,我们现在没有,我们那个碗这么小,这日中一食有它的伟大之处,有一个跑到美国一个地方日中一食,日中一食的时候,现在饿,整天没吃,到中午的时候,哇!吃整个脸盆,吃很多,因为这胃负担太重,到后来胃下垂,太重,所以这日中一食也要好好调配,不要说因为你饿,一次吃太多,重量太重却胃下垂,因此我们赞叹修行的人,我们赞叹这个持戒的人,赞叹日中一食的人,诸位!你若要试试看,不要太过于饿,吃得恰到好处就好,吃太多胃会受不了,会受不了,所以人家说,古时候的人说吃饭有三种语言,早餐要少,午餐要饱,晚餐不吃也很好,早餐吃少量就好,中午要吃得饱,晚上不要吃,也很好,早餐要少,午要饱,晚餐不吃也很好,这是乐果老和尚讲的,乐果老和尚讲的,人家是讲录音你也鼓掌,再来,那么这个日中一食讲完,讲内向如来乞法,是要听如来的法,以资慧命,要用这个慧命,听法才能够增长我们这个慧命。一钵资身,【即手持钵多罗】就是钵的意思。【(此云应量器,】应量器就是说钵也有大的,也有中的,也有小的,就是我们看人家的色身大、中、小,钵也有中的,也有大的,也有小的,现在受戒分那个钵,若我来吃是差不多,分那个钵像碗那样,若一百八十公分的来要吃五钵,这个钵变成形式上的,出家有一个钵,我有时候看那个什么翠碧岩受戒,像我们龙泉寺受戒,那个钵这样,钵那么小实在……,真的,若比较会吃的吃四、五钵,现在这个钵变成一个标志而已,表示他是出家人,出家人。有的人说:请问师父!在家人不晓得可不可吃钵,我也来吃看看,吃看看。照理讲钵,戒律有一句话,衣钵是圣贤标志,常随其身。衣跟钵这是出家人专门的东西,在家人照理讲是不能用这种东西,对不对?不能用这种东西,衣鉢是圣贤标志,凡夫俗子不能用,现在有的人不同,现在都开缘,要钵很简单,一次做好几千个,你送他一个,送他一个,在家他也拿体来吃,吃一吃的时候再用舌头去舔,用舌头去舔犯比丘戒后面,众学法后面,一百条戒律里面舌舐食,不得舌舐食,就是吃饱的时候,用这个舌……,这犯到这个威仪戒律,所以说吃饭不可以用舔的,要用茶冲下去,喝下去,刚好口喝,喝下去,所以这钵照理讲在家实在是不要用比较好,不要用比较好,【即受食之器,应量大小而制。)。常行乞食。】乞食。【佛制比丘。乞食资身。舍除贪慢故。】贪跟慢,表示我没什么了不起,我是一个跟俗家化缘的人,也是向人家乞食的人,乞丐,没什么了不起,我没什么好骄傲的,我没什么好骄傲的。意思是说【行乞则折伏傲慢。】我慢,【无所蓄藏。】无所蓄藏,【则破除贪心。】意思是说只有一个钵而已,若要吃,脖子饿再向人乞食,没有,向上没什么财产,一无所有,佛在世的时候没有人在跟会,没有这种,佛在世的出家人可以说一无所有,真的一无所有,但是因为福报大的时候这个难陀,这个难陀往生之后里面有多少金银财宝,因为难陀的福报很大,大家都供养他,在家居士拿回来,说:师父!这让你变卖。让你变卖,让你吃穿不用烦恼,让你变卖办佛事,这难陀往生之后整个房间都是金银鍊,都是珠宝,但是他本身没有在拿,这是最富裕的一个比丘就是难陀,难陀,其实难陀他本身他没有贪心,他没有贪心,他没有贪心,他这个财物这么多,他都观想:我是替三宝守护,知道吗?我是替佛祖在保护这些财产,在守护,不是我私人的,这样后来就说以后若做当家,做住持,要好好保佑这个常住的钱,保护这些常住的钱,不可以说这是我的,要观想暂时放在我这里,我这是要做功德用的,去掉这个贪心,做住持、当家都必须要有这种理念,要有这种理念,所以折伏我慢,则破除贪心,【专求出要者。专心研求。出离生死之要道也。】要出离这个生死。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二破恶者。以三观正慧。】三观正慧。【破除烦恼诸恶。小乘云:破身口七支之恶。】身三口四加起来刚好七,身:杀、盗、淫;口:两舌、妄语、绮语、恶口四种恶。身体有三种恶,口有四种恶,三加四刚好七,叫做身口七支之恶。【大乘自当广指诸恶。】大乘是说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犯戒,小乘要去做,小乘要去做。【不堕爱见者。爱即思惑。见即见惑。我执已空。见思惑尽。超出三界。不堕爱见深坑。

三怖魔者。发心受具足戒。登坛白四羯磨成就。】四羯磨,四羯磨。【地行夜叉。】地行夜叉就是地行的鬼神,在地上行走的这些护法,这些鬼神知道你发个心受比丘戒,夜叉就是一种鬼神。【空行夜叉。】就是在空中飞的,地行夜叉就是在地上行走的这些夜叉,【天行夜叉。】地行的夜叉全都【辗转赞善。】赞叹。这期受戒有四、五百个发心出家受这个具足戒,【声传六天。】六天就是这个魔王在住的摩醯首罗天。【魔闻生怖。】这个魔听到人家在受这个戒律他会烦恼,烦恼这些魔子魔孙都跑去修行,修行之后要跳出三界,人愈来愈少,魔就是不讲道理的。再来:

【解】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和合僧,所以我们都对这个僧伽这两个字,都以为僧伽就是出家人,其实不是这样,僧伽若按照印度的梵语来讲是叫做和合,就是只要是团体,只要是团体都讲僧伽,比如说学校这也是叫做僧伽,一间银行,这也是叫做僧伽,只要是一个公会,也是叫做僧伽,但是要要和合,演变,演变到今天,来到我们唐朝跟宋朝,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却变成我们中国一种对出家人的尊称,所以僧,僧,僧伽,僧伽,变成我们出家人专有名词,实在讲这样不对,不对。在座诸位也是僧伽,就是因为我们就是文殊讲堂就是有一个团体,对不对?有一个团体,僧伽。此翻和合众,很和合,【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理和。大家都证到这个无为法,解脱,所以他的名叫做理和,就道理来讲这是和合。那么再来【身同住。】色身大家都住在这个地方。【口无诤。】嘴,都没有互相斗争,【意同悦。】在修行当中你的意思跟我的意思法喜充满,都很欢喜。【见同解。】就是这个见解全都一样。【戒同修。】大家全都持戒。【利同均。】要有大家都有,像我这里也都是这样,要吃药大家都来,真的,现在讲堂来我这里吃药的二、三十包,大家都来,邱医师来不及看诊,要有大家都有,利和同均不是这意思,不要误会,意思是说你若分水果,比如说十四个才七粒水果而已,一人一半,利和同均,若在家人供养,供养,要有大家有,一人一个红包,红包,所以说利和同均。【名事和也。】事相的和合。

【讲】僧是略称。具足应云僧伽。译为和合众。有理事二种和合。理和者。同证无为之理。】无为就更我们所讲的法身,我们讲的法身,无为,我们讲的本性,我们讲的如来藏,我们讲的实相,我们讲的首楞严,首楞严,无为法,一切有为法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我们所讲的空,我空,法空,无为法我们所讲的无所住,无为法我们所讲的金刚智,都可以这样讲,无为,无所作为。【解脱生死苦缚也。事和者。身和同住。】色身和合,同样大家住在一起。【口和无诤。】无诤,大家意思一样,大家住在一起不要有斗争,【意合同悦。见和同解。(见理不谬,同得解悟。)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天竺僧分大】乘和【小乘。六和亦然。

○又僧有五种。一无耻僧。】无耻僧,【毁犯禁戒者。二哑羊僧。不解三藏者。】不解三藏就是说他对这个经、律、论不懂。【三朋党僧。交游族姓者。】一天到晚东奔西跑,安住不下来,安住不下来。住道场,他就嫌这个不好,嫌那个不好,所以你若从僧伽里面看你就知道,他若住不下出去就一直诽谤,那个住持是多坏,那个当家是多坏,在座诸位你想想,你到一间道场挂单,你一定要体谅那个住持跟当家的辛苦,你一定要体谅,做这个住持要管内也要管外,所以他也无法面面俱到,若是有一点点对不起你,你也不要把住持跟当家讲得那么难听,住持、当家很难做,很难做,真的,所以我们若是安住得下,最好是安住在一间道场固定修行,只要有法,全台湾省你起到哪里参都一样,你一定要依法,问题为什么这道场不会兴盛,他没有法,你自己去修行,你自己去拜经,自己去拜什么经典,自己去用功,我问你,若这样而言,何必设这个善知识做啥,何必设这个戒师、律师、禅师、法师,何必设这些做什么,干脆不要,你自己看书就好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了解,出家修行,包括在家若要来住道场,也必须要安住在一间道场好好用功,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这样就好,有法可听这最重要,有法可听这最重要,所以我欢迎这些男众,男众若觉得还可以走路,身体强壮的你就来,不要说已经没办法,鸡腿啃不动了,牙齿都装假的才要来:师父!我来这里出家,都七十多的,还是九十的,身体很差的,没办法为佛教做事的,那么诸位对不起,你若趁年轻身体强壮,赶快来修行,我欢迎男众来我们这里住,你看看!你看看!道场大间也很烦恼,我若不建这么大间,你们要听经没办法,建大间也很烦恼,光是地板打蜡就好,昨天地下室打蜡就用十几个,十几个,所以有好也有不好。交游族姓,就是说在修行我们不要到外面攀缘。【四世俗僧。昏昏度日者。五胜义僧。证果说法者。】证果不然就上台说法的法师就是胜义僧,这是很了不起。【此僧非前四。乃第五胜义僧。】胜义僧。

【解】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这不是读迦yiè,这个读作迦shè,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讲】首句举总数。

三迦叶兄弟三人。过去在迦叶佛时。共立刹竿。感为兄弟。】这共立刹竿就是一种宣誓,愿意生生世世要来做兄弟,一种仪式,比如说我们现在人杀鸡,或是说杀牛,一种宣誓,后来感为兄弟,【先为事】就是侍奉的意思,侍奉这个【火婆罗门。】拜火的,拜火教。【后遇佛得度。迦叶此云龟氏。】这很难听,龟氏,以前的人,印度也没什么名,中国人也都是这样,龟就是【姓也。先人】先人就是以前他们【在山修道。感灵龟负图】就是放在背后,负图【而出。】这个图放在后面,龟的这个壳出来。【因是命族。】把笔拿起来,那个“命”字就是命名的意思,因此,因为这样子而得名,你不要什么叫命族,很容易看错,因是命族就是因为这样而取名,叫做迦叶,迦叶中国话叫做龟氏。【三兄弟。

一优楼频螺迦叶。】这个优楼频螺迦叶,【此云木瓜林。】中国话叫木瓜林。【在此林住故。又云木瓜癃。】把笔拿起来,“癃”就是弯曲的硬块,木瓜弯弯,一粒硬硬,癃,叫做木瓜癃,硬块,硬硬的,【胸前有癃。状如木瓜故。年一百二十岁。】哇!古时候的人活一百多岁,【频沙王奉为国师。世称大仙。师徒】这个优楼频螺迦叶师徒共有【五百人。释迦如来。初度憍陈如】就是三转四谛*轮。憍陈如是当时在皇宫里面在侍奉太子的,侍奉这个皇帝的大臣,初度这个憍陈如【等五人之后。即思要度一位。世界有名之人。可以广度多众。】多度。【乃以妙观察智。观察三迦叶。机缘已熟。即至木瓜林借宿。】借宿就是要试众生的意思,佛祖也很厉害,他实在是要度他们,到后来借住一晚。【优楼频螺。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佛道,我拜火的,怎么相同,不同,【拒而不纳。】不接受。

【释迦云:天色已晚。

即指石室云:】不然我去住那个石室里面,整个都是石头。【此处可否借我一宿?】一宿(sù),一宿就是一个夜晚,如果前面加上一个星球的星,那就念星xiù,这念破音字,一宿sù,星宿xiù,同一个字,两种念法,念破音字,我们未来是星宿劫,什么庄严劫,星宿劫,贤劫,是不是?是不是可以借我一宿,一宿。【(此是迦叶降伏火龙收藏之处。)】就是将火龙关在石室里面。

他就这样回答,【答曰。此处有毒龙。

佛云无碍。】佛的三毒已经去掉了,你再什么毒对他也没用,三毒,内心的毒去掉,外毒对他都没用,佛说:无碍。

【迦叶即许住之。】不怕死去住。

他的徒弟就这么说,他的徒弟,【其徒曰】这个优楼频螺迦叶他的徒弟就这么说【:必为火龙所害。

师云:彼愿意。】我又没有叫他来住。【汝勿多事。】外道就是这样,你要死他也不会理你,要住自己去住,你死你的,彼愿意,你不用多事。

【佛即往住。】去那里住。【众徒心均不安。恐佛必遭火难。】龙会吐火,【其夜火龙吐火。佛则放三昧火胜他。】哪有可能害佛,世间怎么可能害佛。【龙嗔喷毒气。佛入慈心三昧。】这句话虽然是很单纯,但是这句话是我们在这世间要学习的地方,众生有无量毒,你只有用一种方法有办法赢他,用什么呢?慈悲,只用这项而已,他心肠很恶毒要害你,你又用更恶毒的心去害他,以毒攻毒,到后来是两败俱伤,慈心三昧,【则不受毒。龙降伏。

次日迦叶众徒往观。火龙伏于足旁。】可能是变成蛇,变成小只的,遇到佛就变不出花招。【乃大异之。】很惊讶,噢!觉得很奇怪,【归告其师。

迦叶云:彼道不如我道真。】这一贯道就是这样讲,一贯道的说:念佛来不及,末法的天年只有我这个道点一下得道,解脱,就是这样,不知道佛门的厉害,彼道不如我道真。【意劝众徒。勿信小沙门。】这个小沙门不是大小的小,是瞧不起的意思,人家说,就是沙门哪有什么好信的,意思就是这样,小沙门,小小的沙门,瞧不起。【迦叶于是留佛少住。以礼待遇。】以这个礼好好对待。

【佛为显神通。至第十六次。迦叶心起一念。佛即为说出。并谓迦叶云:汝自谓得阿罗汉果。其实未得。汝勿自高。成大妄语。

于是迦叶心伏。】在座诸位!你有时候怀疑我们是不是教人家不要显神通,佛怎么要显神通,这就是说这个外道他也有神通,佛的神通要比他还厉害他才会降伏,就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不须要显神通,因为众生也没什么通,你也不用显这个神通来降伏这个外道,大家都信佛,对不对?不须要显什么神通,也不是要度外道的,也不用显神通,对不对?所以说佛显这个神通是因为要降伏这个外道,一代这个外道的祖师,优楼频螺迦叶,佛就说:你自己认为你得到阿罗汉,其实你没有得到,你不要高傲,变成大妄语,所以自己说自己很有修行,那就是大妄语,因此迦叶心里就降伏,【求佛度其出家。佛令与众徒宣布。各愿从佛修道。】大家好好去修行,好好跟佛修行。【将事火之器。弃之河中。】丢掉,第一个。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二伽耶迦叶。】伽耶迦叶,【伽耶山名。即象头山。】就像象的头。【在王舍城外。依此山学道故。闻知大兄。从佛出家。师徒二百五十人。】跟随佛出家,所以度这一贯道的要度就度那个讲师、堂主才会快,【亦相率从佛。】跟随佛。

第【三那提迦叶。那提此云河。在河边学道故。一日见河中事火法器。】我们这法器是用钟鼓,拜火有一种拜火用的法器,【随流而下。疑二兄为人所害。】不然怎么都丢到河里流下,随流而下嘛!在河边就看到这种东西以为大哥、二哥被人害死。【即往探之。知二兄皆从佛出家。师徒二百五十人亦相率归佛。师资共一千人。】佛在度人是很快的,度一个就度二百五十个,度一个就二百五十个。

【身子。即舍利弗。其母身形端正。是其所生之子。】是其所生的孩子,【故称身子。目连即目犍连。此云采菽氏。】采菽氏就是说在采这个……,我们所说的大豆,豆类的,这菽就是豆类的,就是说目犍连他们的祖先都在山上采豆的,四季豆、大豆、黑豆、红豆、土豆、绿豆,他写这样,豆类的,我们知道的豆都念光光,四季豆、荷兰豆、土豆,我若作生意是很好听,你知道吗?作生意,火车站俗家卖那个便当的喊得没有比我好听,便当、蚕豆,没有出家,开这个……,到火车站卖便当也很好听,很好听,这个目犍连他们可能是在卖豆子的,采豆。【婆罗门种。二人先事沙然梵志。】沙然梵志,【沙然去世。】去世,【众推二人为师。后闻佛因缘教。】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心有领悟。师徒二百人。皆从佛出家。

耶舍长者子。及同学共五十人。亦从佛出家。

并初度憍陈如】憍陈如【、十力迦叶】十力迦叶就是跟随【(母族】跟随他母亲取名的,母亲这边的叫做母族【二人(此“二人”指憍陈如、十力迦叶))、额鞞、跋提、俱利】这是跟随父亲这边的叫做【(此三父之族)】这三个( “三”指额鞞、跋提、俱利)是父亲这族的,这族的,憍陈如、十力迦叶,母亲那边的,额鞞、跋提、俱利,这是父亲这边的,【,】总共【五人。】加起来,加起来,【应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今略零数。故曰千二百五十人。

皆佛成道。先得度脱四句。此大比丘众。皆是佛成道后。观察机缘成熟。先得度出三界。解脱生死。感佛度脱深恩。恒常随从。与佛俱在一处。不离左右也。】成道。

【初明类标数竟。】

戊二表位叹德

【经】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解】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就是应该受到人家供养,因为他已经破这个我执,脱离三界是一个圣者,所以要供养,我们种福田,【即乞士果。】乞士果就像乞丐向人化缘,那么我们也要供养。【二杀贼。】这个贼是烦恼的意思,杀掉、除掉这个烦恼,去掉这个烦恼,【即破恶果。】破恶果,我们会造业,烦恼、无明、贪、嗔、痴会让我们造恶,若造业会产生这个恶的果报,所以杀这个贼就是杀这个烦恼贼,他会破恶。【三无生。即怖魔果。】无生他就是证到我空,了解因缘四大皆空的色身所以他证到无生,无生当然就没有这个生死的种子,他就不会再来六道轮回,叫做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后面他会谈到,慧解脱他就是以智慧去观照,去观照,那么俱解脱罗汉呢?他的意思就是说他种种的禅定,修四念处,三明八解脱全都可以破这个外道。无疑解脱呢?他可以通达全部经典,会产生无量的智慧,世出世间法,他都可以决定,可以回答,可以破这个外道的思想,这叫做无疑解脱罗汉,这后面会谈到,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不是小,大。有的人阿罗汉跟阿修罗分不清楚。啊!我已经证阿修罗果了。我说:那是很糟糕的,你知道吗?阿修罗跟阿罗汉是不同,阿修罗是六道轮回,那是个性很坏,一天到晚专门跟人家打架的阿修罗,阿罗汉是跳出三界的圣者,你要分清楚。

【讲】前比丘是修因名。此阿罗汉是得果名。】比丘,现出家身叫做比丘,到现在已经得到果位了,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因果相契。因具三义。果上亦含三义。一应供。罗汉为世间福田。应受人天供养。即乞士所感之果。二杀贼。】杀贼。【杀心中烦恼之贼。烦恼名贼者。以能伤害法身慧命故。即破恶所感之果。三无生。出分段生死。】出离六道轮回分段的生死。【于三界内不再受生故。即怖魔所感之果。以魔乐生死。闻说受具足戒。即怖佛界增多。】声闻、缘觉、菩萨、佛增加,【人天减少也。】人天会减少,那么因为后面会谈到这个八解脱,下面再全部作个解释。

解脱有分作三种,有慧解脱、有解脱罗汉,无疑解脱罗汉、【有慧解脱下。标三种罗汉。今是无疑二句。】就是无一切的怀疑,这罗汉是证到大阿罗汉果。他决定智慧无量,没有生死的困扰,对一切法通达叫做无疑。【是拣大阿罗汉。】揀就是说特别,特别是指特别讲,不是一般的罗汉,不是冈山那个罗汉,是我们所讲的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慧解脱罗汉者。因中修性念处观慧。】这个性念处观慧,这个“性”不是本性的意思,这性念处观慧就是说身,心,他的性就是不清净的性,我们这个世间的感受是苦的性,很痛苦,这心,无常的性,这法,无我的性,这个性念处不是本性的性。你若将这个修性念处观慧当作他用本性在念,那就完了,对佛法完全错解。因中修性念处观慧,性念处,【即修四念处观。一观身不净。】观察我们这个色身这个性就是不清净的性,你再怎么讲就是不清净,无论你粉搽得多厚,穿什么性感的内衣,就是要拉屎,全都一样,这意思就是说这不清净的性,你用什么遮掩,用什么掩饰都掩饰不了,掩饰不了,所以这观身不净慢慢要断这个淫,观这一观不错,不过这一观观下去会很痛苦。我在忏云法师那里煮饭,忏云法师那里,那天刚好教我们九想观,九想观,教我们在观察时观色身不清净,人死了、里面烂了发臭,观想我们若在吃饭那个米,每一粒米当作虫在蠕动,我观得……,那个下午吐得……,跑到厕所吐得吃不下去,后来忏公说:你这个人不可以修不净观,你要修清净观,你现在要观想饭,每一粒像珍珠圆圆的,放光,喔!吃好几碗,差很多。修不净观,啊!呕吐,我都观想老人流口水,牙齿没有补好,人死了之后……,因为我过去都有为人助念,为人助念的时候,我们人死的时候那个嘴都发出那个臭味出来,都发出那个臭味出来,所以这个观身不净你有时候深入观照,你吃不下,你不敢吃,你会呕吐,会呕吐,有时候为了功夫更好一点,嚼、嚼、嚼……,再吐出来看看,再叫他吞下去,吞不下去了,我们自己的嘴吐出来就吞不下去了。意思就是说这个不清净的性,你用什么多好的名词,用什么多好的广告,所以学佛的人有一点好处就是他在看事情看得很深入,不是看表面的,不是看表面的。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就是说世间这个感受的性就是苦性,比如说姜就是热性,彭大海(胖大海)是寒性,我们的世间是苦性,我们今天之所以感觉快乐的东西都是一种错觉,所以说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观心无常,我们若在念阿弥陀佛的人每一个都知道,这个心若要拉来念佛,愈拉愈拉不住,妄想会愈多。所以若在念佛的时候,有一次我问老菩萨:老菩萨!你初学佛,学多久了?他说:我学二、三个月。念佛有没有妄想?没有,我都没有妄想。他那种没有妄想就是不晓得妄想在哪里,他没有观察,整天在市场里面的人不晓得他的身体是很臭,不曾修行的人、不会用心的人他不晓得这心是抓不住,若真正,你若在问:你在修行有妄想吗?说:师父!有很多妄想控制不住。这样就对了,这妄想就像这灰尘,智慧就像阳光,日光射进来的时候,平时空气里面的灰尘你看不到,阳光没有射进来的时候这灰尘你看不到,这阳光若身进来的时候,灰尘浮起来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一个人他若在用功的时候,妄想起来他马上知道。你若告诉师父:师父!我妄想控制不住。这样就确实他真的在修行。若说:师父!我没有妄想。快死了,不晓得快回去了,他已经不晓得妄想是什么东西。两种人没有妄想,第一就是痴呆的人,第二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没有妄想,破掉我执他没有什么烦恼了,没有烦恼了。所以观心无常简单讲心是无常性,心是无常性。【四观法无我。】法是事理的总称,一切事相跟一切的理体都可以说这是一法,这个法在唯识学里面这个解释得太好了,叫做轨生物解,这个真是了不起,祖师大德他讲这个解释就很清楚了。什么是法?轨生物解,轨就是轨道的轨,生就是生死的生,物就是物质的物,解就是解释的解,轨生物解就是一个轨道,你就会对某一种物质上的东西去了解它,比如说这是一个表,这个表,这个表是圆形的,一条表带它一个轨道,一个轨道,当这个轨道被破坏了,你就知道这个表坏了,轨生就是轨道有连锁性的,然后产生一种物质的形状,比如说这是一个茶杯,这是茶杯盖,这个茶杯盖圆的,按下去扁扁的,一个轨道,解生物解就是这有一个轨道,轨生。物解,对这个物质上的东西,他就会清清楚楚,了解,看这个是什么形状,轨生物解,对物体上有所了解,所以说法是一切事理的总称,一切事相,一切理体,都可以用这个法来解释。比如说这麦克风,麦克风,这个轨道这样跑、跑……,一个长长,一支长长的,放音,麦克风,桌子,轨道,轨生物解,我们的脸,瞎子眼睛看不到,他的手这样摸我们,摸、摸、摸……!啊!这就是慧律老法师,因为我一个轨道,一个轨道。一切有轨道的产生都是因缘和合的,但是它当下就是无我,无我,一切法无我,学佛若用这四项观念,真正在修行,小乘的,这四项就解脱了,这四念处是小乘修的,观身不净,这色身既然不清净你为谁辛苦为谁忙,吃那么好到最后还是要死,为它擦得香喷喷,它以后也是恶臭不堪,所以擦得恰到好处就好,知道这不干净的东西,对不对?不清净,大便、小便,所以说我们就是迷。第二、观受是苦,你若观察这个世间感受是痛苦的,这样你就不必太追求快乐了,因为所有的快乐都会毁灭。第三、观心不净,你的心是刹那间在分别,刹那间在执著,刹那间在造业,这样你就了解心是恶源,恶源,造恶的根本,所以控制心是最重要的。第四、观法无我,一切法就是无我,这个无我不是我们人肉体的我,“我”就是一种物质的暂时性的存在圆满的假相叫做我。表有一个我,表的我,桌子,现在做好了,叫做桌子的我,这个杯子有一个我,所以说你把它分析起来每样都是假的,表无表相,茶壶无茶壶相,茶杯没有茶杯的相,桌子没有桌子的相,无我,所以这个无我倒不是指我们色身这个我,你不要弄错,一切法,皆是无我。【观成断惑证真】你若观得成功就能够断这个惑,贪也断掉了,贪,是不是?嗔、痴,断惑,断这个见惑跟思惑,证到这个【(真谛理。)解脱生死。能破一切智外道。】能破一切智的外道,解脱生死能够破这个外道。外道无论你具足一切多聪明的人,他就是辩不赢阿罗汉,这个慧解脱,因为修到后来智慧无量,智慧无量,所以解脱生死能破一切智,就是得到一切智,那么能够破一切外道。

○【俱解脱罗汉者。因中修共念处观慧。】共念处观慧后面就会讲,共同在修的。【谓诸禅三昧。】诸禅三昧,【与四念处共修。】就是说在修这个……,三昧就是正定,你修种种的禅定,比如说配合这个四念处来修,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这样来讲我们就了解我们确实不要去造业,下辈子若还没解脱,又要受这种痛苦,所以他在修定的时候他就连同四念处这样修,渐渐、渐渐远离这个恶缘,渐渐、渐渐远离这个痛苦跟执著,慢慢来。【具三明八解脱。】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八解(xiè)脱,有的人读作八解(jiě)脱,八解脱。【能破五通外道。】五通外道就是少一个漏尽通。因为漏尽通是阿罗汉才证得到的。所以五通,这个外道最多只能证五通而已,没有漏尽通,他没有漏尽通,外道不能完全断这个烦恼,所以他有五通的外道,三明,以前有讲过了。八解脱,八解脱。来!这张拿起来,八解脱实在很难解释,有这个讲义没有?讲义,没有讲义的一起看,一起看:

八解脱巴利文,是说依照八种的定力,八种的定力,八种的定力、就是四禅、四空,四禅有四种的定力,四空定有四种的定力,加起来刚好八中的定力,而舍却对色跟无色的贪欲,这个色,把笔拿起来,这是色界,不是外面的色,你要弄清楚,这个色是色界,与无色是无色界,我们所谓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那么他现在在讲这个对色与无色是针对色界初禅天,二禅、三禅、四禅,无色是对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的四空天而谈的,所以说色与无色的贪欲,又作八背舍,所以八背舍的意思就是说八种,我们若修道这八种的定能够背叛这个恶业缠身,舍开这个恶业,能够让我们离若得乐叫做八背舍,我们一般是向这个五欲六尘而执著,我们若修八种定能够离开,离开就是背道而驰嘛!舍掉污染叫做八背舍,八惟无就是说这八种你当下观照根本就无,根本就无,无论里面,无论外面,这样你就能够跳出三界,八惟务就是说这八项实实在在是修行人一定要好好修。八者,第一、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为除内心之色想,与外诸色修不净观。第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心之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故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这真的不晓得在念什么,这确实真的……,这八背舍突然看到真的不晓得在念什么,也不晓得讲到哪里,现在我们配合着看,配合看,现在说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到这里是一个句号,到这里是一个段落,那么内有色想,那里一个顿号,就是到这里四字要解释,观诸色解脱,这个初禅天的人,初禅天,在一的旁边写个初禅,初禅。以前一个初参的人,参禅那个参,初参的人不懂,写信给忏公,他说:顶礼忏云老法师,我是初禅学者。忏云法师说:怎么那么厉害马上修到初禅,很惊人。是初参,初参,写错了,写作:初禅,差很多了,初禅那是有定力的人,内有色想,这里用一个顿号,里面就是有这个色,色身,就是说微细的四大,初禅天有一个微细的四大,所以他里面还有这个色身,还有色想,但是他必须要除掉内心的色法,所以他就从外面修,好!把笔拿起来,内有色想就是观内,观诸色解脱就是观外,现在这样写就知道他在讲什么,他为了要除化内心的色,地、水、火、风五蕴所造的微细,五蕴所造成的身,身心,为了除掉内心的色的这个思想,从外面先观,所以这个观诸色解脱括弧,旁边写两个字:对外,观外,对外观这个色,修这个不净观,这个外面的色法不净,当然我里面的色法不清净,所以这第一的意思是说初禅天为了除掉他内心色的想,色想,从外面修、修……,再观照里面除掉。第二、第二写一个:二禅,第二禅,第二禅,第二禅,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心的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的贪欲难断,所以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这个二禅天虽然有这个定力,但是三界内的欲,欲界的贪欲还有习气,所以说内无色想,里面,我们第一个内有色,现在内无色,观外色解脱,他观这个外面,外色解脱,第一个是观诸色解脱,现在是观外色解脱,内心的色想虽然已经除掉,现在第一个是还没有除内心的色的想,但是现在内心的色想虽然已经除掉,但是因为欲界的贪欲难断,旁边写两个字,写:习气难断,习气难断。像女孩子一样,女孩子很欣赏英俊的男孩,他没有什么坏念头,但是比较英俊的男子走过去,噢!她就看他一眼,习气重嘛!对不对?看电影的时候回来,噢!男主角什么特龙,席维什么史特龙的胸部,回来这么想,其实她没想我要跟他结婚,她没有这样,习气,喜欢英俊男孩,习气都会这样,习气,所以欲界贪欲难断,所以观这个外面不净之相,外面不清净,能够慢慢让他断这个习气,令生厌恶以求断除。再来,三、所以一跟二是初禅跟二禅,三是第三,是与第四禅修观,把笔拿起来,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为度练善根成满,弃舍前之不净观心,与外色境之净相修观,令烦恼不生,身证净解脱具足安住,因为这文字很艰涩,读起来很难了解,所以先写起来,这个第三是与第四禅,第四禅定修的,前面两个这个不清净观。再来,修这个清净观,第四禅是要修这个清净观,他是以无贪来作他的性,所以说第三说净解脱的这个身,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就是他这个色身解脱身作证,用他本身的解脱直去试验,具足住就是有具足这种条件,能够安住在第四禅这种定力,所以说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这就是八背舍的第三,意思是说他修到清净观而得到解脱色身,亲自去试,安住在那个境界,证明确实没错,叫做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为试练善根身成满,为了要练习这个善根慢慢成满,所以他就抛弃前面的不清净的观身,现在对外色的境界清净的相修观,现在是修清净观,令烦恼不生,身证,色身直接证到,证解脱具足安住,安住那个地方,那么第四到第七是与四无色定才有这个性,四、五、六、七,简单讲就是说就是空无边处,你先写起来,空无边处,空无边处定。第五、识无边处定,意识的识。第六、无所有处定。第七、非想非非想处,定就是解脱,修这个八定嘛!看第四,第四就是空无边处,第五就是识无边处,第六就是无所有处,第七就是非想非非想处,第四、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我现在若在读的时候,你笔拿起来,一点、一点点下去,怎样读你才会知道,超诸色想,一点,灭有对想,一点,不思惟种种想,一点,入无边空,一点,空无边处,一点,具足住解脱,一点,不然会看不懂。再读一遍:超诸色想,一点,灭有对想,一点,不思惟种种想,一点,入无边空,一点,空无边处,一点,具足住解脱,一点,意思是说超诸色想,超这个色界,所有色法的想,灭有对想,还是对内,还是对外,没有对内,也没有对外,没有这个相对的想,不思惟种种想,每样都不想,全都放下,入无边处、入无边空就是证到这个无量无边的空,空,再来空无边处,要找这个边找不到,因为破除这里面的对色跟外面的对色,具足住解脱,具足有这种能力,证灭有对之色想,全都灭掉这个有相对的这个色法,不是色法,色界的想法,色身,修这个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简单讲修到空无边。底下:第五、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解脱,笔拿着准备好,超一切空无边处,超一切空无边处,一点,入无边识,一点,识无边处,又一点,这样看就看得懂,超一切空无边处就是超越前面的空无边,现在又比第四高一级,第一是空无边处,现在是超一切空无边处,进入这个无边识,意识也无边,无量无边,识无边处,识无边,这个唯识学说性识周遍法界,具足住解脱,底下说弃舍这空无边识,空无边的心,修这个识无边之相而成就,所以我们说这是识无边处定。第六,破掉这个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一点,入无所有,一点,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现在第六又超越这第五,现在换超越这个一切识无边处,入这个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就是弃舍这个色,无边心,无量无边,修这个无所有之相而成就,第七,第七就要超越第六了,超一切无所有处入于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这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弃舍无所有心,就是说我们这个心虽然无所有,但是这个连心都要放下,无有明胜相,没有觉得自己很伟大,没有觉得我修这个行很明胜,很光明殊胜的意思,信这个非无想之相,安住在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安住在非无想之相。第八、第八是依有顶地,就是说三界最高,第八就是修到三界最高,最后这个阶段,他灭所有所产生这个心,所攀缘一切,所以说第八说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把笔拿起来,我叫你点,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一个点,入想,一个点,受,一个点,灭,一个点,身作证具足住解脱,一个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入这个想也灭掉,受也灭掉,灭掉这个想,灭掉这第六意识,灭掉这个受就是前五识的感受,叫做灭想受,灭这个想,灭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灭前五识造业的这个门,就是受,所以灭想受,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色身直接作证明去试验,安住在解脱,厌舍受想就是厌离,厌离,舍开这个前五识的感受跟第六意识的分别,入灭一切心心所法之灭尽定,入灭,入这个一切心,一切心包括八识,就是包括一切的心,把笔拿起来,心就是八识心王,心所,五十一个心所法,将来会讲到《百法明门论》,你先写起来,一切心就是八个心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为什么讲心王呢?王,为什么讲心所法呢?就像大臣一样,有这八识他就有爱,就有恨,就有执著,就有贪心,所以心所就像大臣老是跟随国王的旁边,心就是心王,心王就是在发号司令的,第六意识说这分别,这花很美,第七意识说采回家,这样就造成一个贪,这贪就老是跟随在八识里面,所以心就是心王,讲八个意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八识,是不是?心所法就是五十一个心所法,心所法就像大臣老是跟随在国王旁边,国王若说:把他抓起来。现在这个意识执著,我要金银财宝这贪就跑出来了,把它抓起来,抓回来,这是心的贪心老是在八识里面,配合这个八识的作用,分别、执著、贪、爱、嗔、嫉妒、恨、骄傲、不满、爱恨,还是说……,全都在心所法里面,心所法里面,读过百法的人都知道,一切心心所法之灭尽定,灭尽定,全部灭掉,此中前二者是依初禅跟二禅,治这个比较明显的色的贪,第三是依第四禅修这个清净观,是以无贪为性,若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是依次以四无色,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无色界定善为性,第八是依有顶地,有顶就是三界最高,以灭有所缘心,所攀缘的心为性,又初,前两个是各分为二,第三是分为四,合起来八胜处,出处:《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俱舍论》卷二十九,《品类足论》卷七,知道吧!听得懂吧!大家都没什么问题,看起来很有智慧,这简单,这没什么困难,不这样讲没办法。底下:具足三明八解脱,修八种的定,八解脱,能破五通的外道,底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