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慧律法师

【超情离见为宗者。超凡情。离圣见也。】就是说要超越这个凡夫心的这个分别,不是凡情,凡夫的情所能计度的,离圣见就是连圣人的见都要除掉,我们本性是无一法可立,若是圣见那就是邪见,圣人无见,是名圣见,见见非见,是名正见,若有所见即是非见,无所见即是正见,所以见见非见见无所见是名正见,就是说连这个圣人的知见都要离开,因为我们的本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才是真正的佛法,【但约绝待。已超凡情。】超越这个凡夫所能了解,臆测,凡情就是凡夫所能臆测的。【已离圣见。若约心佛圆融。尤非凡情圣见之所能及。】我们若有圣见也是病,凡情是病,圣见也是病。

○【问。凡情当超。圣见如何亦离?】他是问:若离开这个凡夫感情的束缚,计度分别,这是应该的,怎么连圣人的知见,圣见何以也要离呢?

【答。但有一法当情。都是法执之病。】只要你有一法,全都是法执。【都为清净心中之障碍。不得不离。】《金刚经》也说证到初果阿罗汉,他可以说他自己是初果吗?不也,世尊,他证到初果,不可以,不可以说他是初果,包括他四果阿罗汉,可不可以说自己得到四果阿罗汉?不也,世尊,不可以说自己得到四果阿罗汉,是名四果阿罗汉,意思就是说证到那个果位的人,没有那种果位的念头他才有那种真正的功夫,那么佛也是一样,佛就是因为他离开一切法,离一切见,无所见,他就无所不见,你若还有一法,这个见存在,清净绝对的本性就显示不出来。底下说【喻如好眼。】像一只好的眼睛。【不容沙着其中。】不能容许一粒沙在里面,本性就是这样,扫得干干净净,本性就是无一法可入。【以沙是不好之物。能坏于眼。急当去之。】沙不好,不然我们拿金子,拿金子放在眼睛里面,在座诸位!你是不是很喜欢金子,对啊!很爱钻石,现在就将金子磨成粉吹进眼睛里面。噗!你不是很爱金子,眼睛若粘金粉,连夜都要清除出来,连夜都要清除出来。意思就是说无论多好的法对佛而言都要清除,意思就是这样,清除才能显示清净绝对的正知正见出来,喻如好眼都不能着沙,也不能着金,【若以金屑着眼。虽是贵重之物。亦能妨碍于眼。亦当去之。是为超情离见之宗。一句弥陀名号。具此四句宗旨。非语言分别之所能及。故曰不可思议。

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者。】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者,【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说出一切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有的人说持戒修定才会开智慧,错误,这是不懂本性的人才会讲这种话,持戒能够让我们产生定,定会产生智慧,这是就凡夫在研究佛法这样方便讲,事实上,你若用你的本性去修行,什么叫做戒?清净心是戒,什么是戒呢?慈悲心就是戒,什么是戒?三业清净就是戒,什么是定呢?慈悲心就是定,无所著,事事都宽恕众生,他怎么会乱?定就是戒,定就是有智慧,慈悲心就是有戒,有智慧,忍辱心就是定,忍辱心也是戒,忍辱心也是智慧,难道不是这样,所以这戒、定、慧实在说是不能分开的东西,若一直标榜他是持戒,诽谤别人,第一个他就没有定,因为他的心就会落入对立法,他就没有这个智慧能够包容众生,释迦牟尼佛也没有整天说这个是破戒,这个是犯戒,释迦牟尼佛也没有整天说别人不对,他也说:比丘好好检讨自己,我们有办法要感化他,有因缘就度化他人,没有因缘就摄受六根,修行自己就好,这才是真正的高僧大德,不出戒定慧,所以我们若是顿悟本性的人,自性就是戒,自性就是定,自性就是慧,我们若开悟,证悟到本性,什么是戒呢?身口意清净,内心充满了智慧当然他就是戒,他为什么是定呢?因为他不著一切法,没有一切法能够影响他的内心,怎么会没有定呢?开悟的人一下子戒定慧就具足了,你只持戒的人不能入定,不一定能入慧,持戒的人除非修到无相戒,持到连这个戒都不觉得自己在持戒,入这个绝对的情形,这样与定、慧才会相应,若只有初一、十五诵戒,执著我就是一个持戒的人,是生死法,是生死法。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为什么六度万行里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最后一个般若,你看看!般若,十方诸佛以般若智慧为母,般若思想产生十方诸佛菩萨,他就没有说十方诸佛只以戒为师,就是以戒为师,但是没有说以戒为佛,十方诸佛除了持戒有定以外,最重要就是有般若智慧,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净土宗所讲的理一心不乱,《法华经》所讲的证到实相,证到实相,《华严经》讲的一真法界,唯识学讲的圆成实性,圆成实性,《楞严经》讲的首楞严,首楞严,首楞严的意思是说大定,没有散乱,首楞严。【今此净土法门。可以三学全该。】全该就是包括三学。【正念佛时。都摄六根。】全都要摄受这个六根。【身口意三业清净。不犯众戒。念到一心不乱。而得正定。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又了知能念之心。念念相续。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又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见泯。】泯就是灭掉,空跟有这个见统统要除叫做空有见泯。这种情形,初学的人很难了解这种东西,初学的人他就是说我用一个虚空的心去包容,所念的佛也是他在包容,能念的心也是他在包容,但是他用这种观照就不对,用一个虚空去包容一个念佛的,一个所念,一个能念,都不对,要说我们所念的佛当下就是空性,能念的我们当下也是空,所以能念、所念都没有,剩下的即心就是佛,即心就是佛,所以这难讲的地方就是说你若对本性的东西你不了解,再绕一百圈你就是听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不晓得在讲什么,悟到本性实在是很困难的东西,若悟到是很简单的东西,就在我们的眼前,说在我们眼前是不隔,连隔一个沙都没有,当体就是妙用,当体就是妙用,所以曾在体育馆有讲一个譬喻,在这里还要再讲一下:开悟跟没开悟实在差别很大,比如说,来问这个禅师:本性是什么?没办法,不能体会,就是像一个盲人来问:喂!白色是什么东西?现在告诉他:这白色就像香蕉剥开那种颜色。香蕉剥开的颜色是什么?像椰子仁那种颜色。椰子仁是什么颜色?椰子仁就像鹅毛,鹅毛是什么颜色?鹅毛,手摸摸看。嘎!嘎!噢!这魄原来就是嘎,嘎。盲人你要如何跟他讲白色是什么东西。没开悟就是这样,这样搞了老半天就是不晓得什么叫做本性,什么叫做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我告诉你一句话,凡夫念跟无念都是执著,若是圣人念跟无念都无执著,凡夫用意识的观念要来猜测佛的本性,你再怎么猜都不对,怎么猜都不对,他现在说自心是空,我还在念佛,还是有,这要如何空?他就用想的,空是否意指空无一物?空无一物里面又会念,就叫做本性。这又是意识的产物,所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若就凡夫来讲你怎么猜都不对,念也是在念,无念也是念,无念还有一个无念的观念,无念就是念,无念也是念,念还是念,所以凡夫他在计度,会计的计,度数的度,他所计度的本性是永远错误,就像坐着云霄飞车的人,要使他停止看一件静态的东西,永远看不清楚,知道吗?意思是说我们这个心就像旋火轮一样,一直在旋转猜测计度,用这种心要来计度一个开悟的圣者那种平等心,永远没有办法,若开悟的人就不同,念而无念,无念就是念,他念,他每一念,念念都是他的本性,因为本性自有念,他不念,他就没有凡夫的念头,但是自性有清净的妙用,随时都在念,意思是说随时念就等于本性不念,本性虽然不念,但是他有妙用的念,很简单,开悟就是这样,很简单,明心见性就是这样。如果你若要问:师父!可以用比较简单的名词来解释明心见性的东西,让我们比较好修行,很简单,不要念凡夫俗情之物,单单提起一个佛号,每一个念头若有偏邪,妄想又起来,那就是不是本性,只以这样形容而已,不要念世间的凡夫,金钱、财物、女色、名利、诽谤、伤害,全都放下,谁对不起我们,那个都不重要,那不会成佛,谁对我们有恩,知道就好,感情束缚全都要放下,叫做无念,无念,无凡夫的念,有念,念念就是佛,即心就是佛,这样就是接近本性,要再讲简单的就是说无所著而生其心,这就是本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本性,应无所住,无所住,众生五欲六尘的念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自然无所著的当下他就有清净的念跑出来,拨云当下就是见日。所以说在座诸位!要了解,有人在问禅师:何谓见?何谓是性?这句话不是这个……,见就是性,性本身有见,知道吗?见当下就有自性,性当下就有见,就是一体的东西,性是我们的体,见就更我们的妙用,你眼睛看是意识,不是,我们一切法无所著,眼睛也看得清清楚楚,他是用自性在见,本性在看,他妙用就产生,本性在看,他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不会想起外境的东西,难道不是这样,不会影响内在,内存的肮脏除得一无所有,所放射出来的就是慈悲、智慧。慢慢、慢慢……,所以修天台宗的比较困难就是这样,对本性的东西比较困难,所以说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见泯,【而得三观妙慧。是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戒定慧三学。即圆收一切法门也。

古德云:八万门中。念佛第一。又云:净土法门。为径中捷径。即圆超一切法门。

旁注云】就是写在旁边的小字,前面的小字【:从未道彻者。即此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从来未经何人道彻也。】彻底。

【甚深难信者。即此念佛一法。若理若事。悉皆难信。】就理是无生法忍,就事相是一心不乱,所以非常地不容易相信。【莲池大师云:兼众德而俱备。】兼这个众德而俱备,这德行,人家说三德密藏,一切就俱备。【统百行以无遗。】一切修行就是念佛一切就包括一切,你若一直念、一直念,你就是施舍,布施,你就是施舍,心无所著就是施舍,你若一直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持戒清净,你若一直念佛,不著一切世间你就有忍辱,你若一天到晚一直念这就是精进,一天到晚一下念,念佛,心不离佛就是禅定,一天到晚一直念,念一念,到后来妄想打得一无所有,般若智慧自然就产生,所以百行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百行,所以一念阿弥陀佛就包括六度万行。【其理甚深。若人执持名号。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其事亦复难信。】这种事情很难相信。【故经云: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所以我们就相信佛的话就对了。

【故特告大智慧者。】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告诉他,【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此念佛法门。事是无上大因缘。理是三德秘密藏。】秘密藏,这我们前面讲过。【是为难信之法。故特告大智慧之者。非第一大智慧人。不能直下承当。】所以这本《弥陀经》都一直叫舍利弗,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还是又舍利佛(弗),就是大智慧都排在前面,表示说这本《弥陀经》是对大智慧的人讲的,若不是大智慧的人不能直下承担。【无所疑惑也。旁注:“可见正智庸愚。两不思议”者。正智之人。依智不依识。远离分别。故不思议。庸愚之辈。昏昏度日。不知分别。亦不思议。】所以世间两种人才会往生:第一就是大智慧,绝对相信;第二就是那傻子,一无所长,什么都不懂的,你叫他念佛就是念佛,没有分别,修行就是最怕半桶的,要说他懂,又懂一半,说他不懂,又懂一些,说他全都懂,又都不懂,很会发问,很会辩论,很会辩论,最怕这种事情,所以在座诸位!要学阿婆没那么简单,所以我们打八关斋反而阿婆比较勇猛,你知道吗?我看年轻的都靠在大殿旁边睡觉,反而老的在精进,老的习惯了没差别,老的经典听不懂,一天到晚拜佛,人家拜习惯了,年轻的爬个楼梯两脚发抖,还得扶栏杆慢慢爬下来,可怜。人家老菩萨一天到晚都在拜佛修行,结果比较勇猛,所以说不要瞧不起阿婆,真的,不要瞧不起阿婆,所以我很尊重老菩萨,你没看到,阿婆说:师父!我要回去林边。你可以回去。老菩萨回去也不会造业,七、八十了他要做什么事情,又不是年轻的怕犯戒,七、八十了,哪有可能犯到什么戒律,年轻的倒是真的比较怕,老的绝对不会,绝对不会,所以我对老菩萨很尊重,对年轻的很严格,对年轻的很严格,所以老人是不知分别,亦是不可思议,【故云两不思议也。特告大智慧者。正以不思议法。向不思议人说也。

【解】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十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这句写这样就有问题了,就有错误。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写的这句话就错了。西方者,横亘直西,亘就是……,我们若元旦那个旦,太阳,对不对?底下那个字,把它拿到下面,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太阳升起来,知道吗?太阳升起来就是旦,知道吧!若那一横盖在上面,太阳写在下面,太阳落什么?西下,我们说黄什么?黄昏,那个字就读作昏,知道吧!那个字读作昏,中国字很奇怪,一画之差而已,太阳不见了,放在下面太阳升起,所以这句话是不对,横亘直西就是说太阳西下的时候向西方一直过去。错,绝对不对,所以蕅益大师是明朝,所以那时候科学不了解,意思是说太阳西下的西边当然就不对,是整个娑婆世界来看西边才对,知道吗?西边才对,所以地球绕这个太阳,以前的人都认为太阳绕这个地球,哥白尼发表一个地球绕太阳才对,教庭就要剁他的头,教庭就要剁他的头,要让他死。哥白尼,后来就交代他,我若百年之后你再将我这篇论文发表出来,到他死后发表出来,死了,你砍头也砍不到了,以前是以《圣经》的教理为主,违背《圣经》的教理就砍头,所以《圣经》常常在改就是这样,佛经不能让你改,所以这个是注解,不是经典,经典是写西方,没错,人家是指娑婆世界,所以这横亘直西,这就不对,这一句话大有问题,他若说横娑婆直西,这样就对,他这句亘,亘若改作横娑婆而直西,这样就对。标示现处,标示这个现处。

十万亿者,十万曰亿,十万亿就是十万后面再八个零叫做亿,现在累积这个亿,一亿、二亿、三亿、四亿、五亿一直到十万亿,十万,十万乘以一亿,十万亿。

佛土者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而且以此土而言,此土就是娑婆世界,现在用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且以此土而言,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须弥山,我们上次讲过,木瓜拿反,上面比较胖,下面腰部比较细,这就是须弥山的形状,须弥山的形状,在《十四讲表》我们里面有图,下次会谈到。东西南北各一洲,须弥山下面这里,同一个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外面是铁围山所围绕,名为四天下,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叫做小千世界。由这一点就可以证明有他方的众生,因为我们这个地球有这个众生,所以叫做南赡部洲,简单讲有一千个,像东西南北四大洲,其中也像南赡部洲一千个,名小千世界,名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们的中千世界,叫做千中千,就是一千个,第一个千就是一千倍,一千倍的中千世界,名叫做大千世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

【讲】讲,这里就讲对了,【此正释西方。】这就是正解释西方,【从是娑婆世界。向西方横亘】读作【(通也)】横通,【直过。】横通直过。我们查这个字典,我们查不出?这个上下二横的,只有二划的,二划排在一起,那就昏,昏,昏,如果你解释作横通娑婆世界,这样解释对,如果你说向西方,夕阳西下,向西方一直去,这样解释就不对,所以蕅益大师横亘之西,那就不知道他是指什么,如果是指娑婆世界就正确,如果指太阳西下就不对。我去查《康熙字典》,没有这个一横在上面,一横在下面的,有一个字两横都在上面的,太阳在下面的,读作ㄏㄨㄣ,一横,太阳在下面的读作ㄏㄨㄣ,若一横放在下面,太阳浮在上面的是日出,若一横日光放在下面的叫做日没,这我有查过,只是查不到这个字,查不到,你若有查到再告诉我,我再纠正一下。当法师一定多少一、两句会讲错,不可能每个字都对,我们不是读中文系的。那么根据辞汇,我们刚刚那个旦上面一横是念作xuan,亘,xuan,那么根据《康熙字典》是念ㄏㄨㄣ,念ㄏㄨㄣ,ㄏㄨㄣ,所以这有一点差别,有差别,那么辞汇里面没有解释什么,直通的意思,通的意思,所以说解释作太阳西下,那是不对,解释作娑婆世界就对了,就对了。(亘gèn: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十万亿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极乐。乃标彼佛。示现同居土成佛之处也。按世界刹种。】世界的刹种。【高二十层。】高二十层,【每层有无量诸佛国土。娑婆与极乐。同在刹种第十三层。】这一定听不懂,保证看不懂,包括出家也听不懂,我在讲你可要注意听,我在解释,你要注意听,这意思叫做世界种,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说,单位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华严经》是世界种跟世界海,世界种跟世界海更不得了,更不得了,最底下是一个世界种,往上是三角形的,一个、两个圆圈圈,三个圆圈圈,这一个圆圈圈代表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把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质现象磨成粉末状,每一个粉末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果等三千大千世界构成一个圆圈圈,一个世界种有二十层,一粒再来就两粒,再来就排三粒,上面排四粒,再来排五粒,这样尖的一直一去,三角形的,这样下来,从上面就二十,下面一粒,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一加二十就是二十一,乘以高就是二十除以二,就是二百一十,知道吗?,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上面是二十,底下是一,就是说二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二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质的现象星球全都磨成粉末,每一粒的粉末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无量无边这样叫做一个世界种,我们每一粒就要排在第十三粒,第十三层,就是说第十三层,就是说十三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星球,全都化作物质的现象磨成粉末,像我们拿一粒粉末,挖一个鼻屎出来,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到海边抓一把沙,每一粒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排在第十三层,排在第十三层,娑婆世界是在这边,向西方一直去,娑婆世界在这里,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极乐世界刚好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世界种刚好第十三层,第十三层,知道意思吗?听不懂的举手,很好,大家都听得懂,这样很好,这样不必再解释了,不晓得我们这里的程度这么高,讲一遍,大家都没举手就是听得懂了,所以很不简单,我们就不用解释。下次我都用这种方法问就好。所以现在再看,十万亿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极乐,乃标彼佛,示现同居土成佛之处,按世界刹种,世界刹种,所以我鼓励你一定要来听《十四讲表》就是这样,知识分子一定要听十四讲表,这《弥陀经》《十四讲表》都有贯通,不然会搞不清楚。高二十层,每一层有无量诸佛国土,愈上面就愈多三千大千世界,数目就愈多,娑婆与极乐世界,同在刹种第十三层,第一层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粉末状,每一个粉末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数目,二层就是两粒三千,所以你若看圆圈画两个就是两个三千大千世界所磨成的,看有多少,不要说两个三千大千世界,说我们打下来的一根粒子就好,一根柱子磨成粉就不计其数了,所以同样在刹种第十三层。【故得平横通达。】向西方一直去。【直至极乐。十万亿。积亿至十万也。】这简单。【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之土。

且以此娑婆世界。三千大千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有一洲。梵语须弥。此云妙高。以四宝所成曰妙。上至忉利】天宫。忉利就是三十三天,【曰高。在一个小世界大海中心。出水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是我们所讲的四十里,也有人说六十里,也有说八十里。印度对尺寸随意界定,所以平均是说用六十里来形容,就是说这个须弥山最高是高到忉利天宫,就是我们所说的玉皇大帝就是住在须弥山的顶部,在一个小世界大海的中心,须弥山作中心,出水八万四千由旬。【此山东面有洲。名弗婆提。此云胜身。】殊胜的胜,色身的身,殊胜的身体,简单讲就是这样,胜身,【身形殊胜。从人立名。人高八肘。】八肘就是我们这手的指头到这个弯曲的地方,这叫做一个肘,一个肘,八肘就是我们这个肘部的八倍。【寿命二百五十岁。】这是东边的,须弥山的东边,算是底部,水面,须弥山的腰是四天王天,须弥山的底部是东胜神洲,须弥山【西面有洲。名瞿耶毘。此云牛货。】所以叫做西牛货洲,【以牛为货。】用牛在交换,以牛作交换,【从物立名。】以牛为货,当作货物。【人高十六肘。】十六,比东胜神洲还高,【寿命五百岁。南面有洲。】就是我们所讲的娑婆世界,我们这个地球,地球,南阎浮提,南面有洲【名阎浮提。】这就是《地藏经》讲的,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难调难伏,一些大菩萨都不敢来,众生太难度化,那是我们不懂才跑到这里来,下辈子我绝对不要,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慧律法师!你再去度娑婆世界。不要,打死我,我都不要去这个地方,不来了。这样不慈悲?我要度比较好度化的,度化这些令人很生气。南边有洲,名叫做阎浮提。【此云胜金。从树立名。洲有此树。树汁入水。沙石成金。】所以我们常常讲淘金、淘金,淘金,溪里就有金子。【超胜余金。】我们这里的金子最好。【人高三肘半。寿命百岁以下。】三肘半就是说我们这手臂,佛的手臂这样,大只,手臂大只,不是像我这么瘦小,佛的一根指头,二寸,宽二寸,四只八寸,八寸那么大,若被佛打到,会晕过去,会晕过去,真的,他的手那么大,被打到,头马上破掉,不修行,佛不用拿香板,用那只手来揍,你就晕了。所以我们寿命是一百岁以下,一百岁。【北面有洲。名郁单越。】不是玛丹娜,是郁单越。【此云胜处。胜三洲故。人高三十二肘。】三十二肘,【寿命一千岁。无中夭者。】就是中间没有夭折的,你若在那个地方夭折,人也不会死,寿命一千岁。

东、南、西、北四大部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者。】外面都铁围山。【日月在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之高。与四天王天齐。旋转须弥。光照四大部洲。四洲之外。全是海水。海外有一小铁围山。其山纯铁。围此四洲。是一小世界。】我们在《地藏经》有读到这个没有,铁围山有没有,初死之人到铁围山,是一个小世界,【名一四天下。上有六欲天。初禅天。】上至六欲天,初禅天,【一千个四天下。六欲初禅。上有二禅天。名小千世界。】这意思就是说四天下,四大部洲为海水所包,海水的外围又一个铁围山包着,简单讲就是说你拿一个脸盆水作比喻,脸盆水,我们这个杯子放在中间,那就是须弥山,这个脸盆水的四周围,这叫做大海,脸盆就表示什么?铁围山,这样形容就比较听得清楚,所以这叫做小世界,名叫做四天下。底下,什么叫做小千世界呢?从上面去是到六欲天,到初禅还是一千个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是一千个南赡部洲,一千个东胜神洲,一千个西牛货洲,一千个北俱卢洲,这样知道吧!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须弥山,六欲,初禅,上有二天名叫做小千世界,那么简单讲就是说一千个四天下,那么六欲初禅,再上面有二禅,那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二禅。上有三禅天。】最上面是三禅天,【名中千世界。】在座诸位!这个观念一定要对,小千世界就一个group,一千粒group,一千粒的group,简单讲就一千粒的须弥山再乘以一千,再乘以一千,这样叫做中千世界,就是一后面六个零的须弥山,一后面六个零,四大部洲。再来,【一千个中千世界三禅。上有四禅天。名大千世界。三次言千。是为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个大千世界,不是这意思,意思是说一千个四天下叫做小千,出现一个千,一千倍的意思,一千个小千,中千,一千个中千,名叫做大千,若按照这样讲就是一后面九个零的四天下,四天下,所以三千大千世界简单讲就是一千倍,乘以一千倍,乘以一千倍,这样就对了,而不是三个大千世界,不是这个意思,【为一佛所化之土。】一尊佛所教化的范围,【过如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有极乐世界也。

【解】问:何故极乐在西方?】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呢?

【答:此非善问。(妙答从来答者反添戏论。)】就是说你这样问就不对了,【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意思是说这无聊。【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西方极乐世界【又在东矣。】这意思,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比如说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比如说在这里,娑婆世界在那里?娑婆世界在东方,在娑婆世界看起来变成西,这十万亿,比如说十一万跑来这里,极乐世界变成这样,变成在东边,十万亿变成东边,意思就是这样,何况自十万亿佛土看起来,又在东矣,又在东边。【何足致疑。】有什么好怀疑的。

【讲】此假立问答。所以破疑也。此非善问句。所答最妙。离诸戏论。下出戏论所以。即可断疑。】这没什么好怀疑的。

【解】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序是依报国土之名。【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国)[者]。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如下广释。

【讲】此正释依报世界。有世界名曰极乐。乃释迦自倡】自己说出来,【依报国土之名。以为发起之序。】发起序,发起这本《弥陀经》的因缘,【依报者。众生所依止之果报土也。世是迁流之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约竖论。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以辨时劫。】劫时间很长。【界是方位之义。约横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以定疆隅】疆隅就是疆界方隅,方向,【(疆界方隅)。故称世界。极乐三种翻译可知。永离众苦者。】梵语叫须摩提,安养就是很安稳过日子,安乐,很平安又快乐,清泰,很清净又康泰,就是身体健康,吃穿不用愁,很快乐,简单讲就是这样。

【佛于经中自释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曰永离。是为第一安隐也。

【解】然佛土有四(伪谬、正)。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意思就是说在佛土有分作四个土,四个土都有净跟污秽的分别,凡圣同居土,西方是同居净土,就凡夫来比喻,所以,以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像我们,我们现在就是五浊很重,五浊恶世,一些诸佛菩萨都不敢来,只有释迦佛祖大慈悲心才敢来。

【讲】此别明净秽。然佛土有四。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庄严土。四常寂光净土。若据此土。】如果根据这些土,【则各分】作清【净】和污【秽。所有伪谬。悉皆得正。】虚伪的或是错误的都可以变成正的。【此段辨凡圣同居土净秽之相。凡是凡夫。圣是圣人。圣人应迹世间。】示现。【与凡夫共同居处故。名凡圣同居土。五浊者。《楞严经》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投以尘土灰沙之伦。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喻心水本净。因尘劳而成浊也。】《楞严经》在说,比如说清水,举一个例子,清净的水,清净的水本然,本来就是这样,你撒一些尘土,灰沙,肮脏之物撒下去,土失留碍,土不见了,但是有障碍,水亡清洁,水就不干净了,不干净了,容貌汨然,把笔拿起来,浮尘之相名之为汨,沉浮不定,浮沉之相,水中若洒肮脏的东西的下去,水会浮起来,浮上来,沉下去,浮上来,沉下去,肮脏的意思,因为里面土,名之为浊,浊。比如说我们的心水本来是清净,因为尘劳烦恼很多,我们只要起心动念就搅下去,就分别,束缚。底下:

○【一劫浊。梵语劫波。此云时分。】时分,【劫浊无别体。四浊交凑为体。】意思是说这个劫浊是时间性,时间性里面就包括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意思是说这个劫浊是时间的长,表示在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交织成劫浊,意思就是这样,所以劫浊,劫浊无别体,它没有什么体,只是从下面那四个浊交换,交湊为体,【迁流不息为相。】劫就是时间的意思。【二见浊。】意思就是说众生的我见都很重。【五利使(身、边、邪、见、戒)为体。】什么叫五利使?速度最快的,缠绕我们的身体的痛苦的烦恼就是这个使,这个是五种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名叫做见浊,就是说这娑婆世界的众生每个都有他的看法,每个都有他的看法,虽然父子,父子吵架,虽然母子,母子吵架,姊妹,姊妹吵架,夫妻,夫妻吵架,见浊,见,我见太深,我见太深。每一个宗教都自称是最好,所以宗教与宗教战争,佛教里面派系关系就是我见重,我见重。我才有修,你都没有修,他有修,大家都没有修,见,见,太厉害,太厉害,简单讲,见就是没有包容性,他看到就一定对,简单讲就是这样,见浊就是没有包容性,你身见就是你包容不下别人,执著你这色身,你会害别人,遇到厉害关系的时候,冲突,大家都要保护自己,日正当中,各顾各的,就是这样,身见嘛!哪有说我很慈悲,我很慈悲,我常常这样讲,有一天,有一天,我们大家去爬山,半途迷路,剩最后一块面包,你也很饿,我也很饿,我现在对你们考试,若你的作风是那块面包会留给师父吃,延续师父的生命,救得了救不得了还不晓得,就是那个时候,还是说师父我们一起吃,一人分一块,要活大家一起活,要死大家一起死,还是说藏起来别让师父看到,若让师父看到我不拿给他吃不恭敬,拿给他吃我现前要饿死,你看!世间有几种,一、二、三,你看你是哪一种人?肚子饱的时候就:我第一种的。我不相信这一套,没这种事情,至于我,我就不会这样,我一定是给你们吃,保证的,我给你们,你们你们一定不敢吃,我就会把那块面包分一分,那块面包分一分,剩下十几个,很快就完了,那也一定要死的,饿死。我常常有时候坐着妄想,这世间平时你看不出来,对师父的忠心耿耿你看不出来,要在什么时候你才看这个徒弟才看得出来,在师父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就是说我生病病得很严重,他二十四小时都在师父身边照顾,打死不退却的那种,那种徒弟就是真的用生命在照顾,他甘愿牺牲自己,那就是真的,对不对?照顾一下子:唉!请特别护士,辛苦、辛苦。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我们在没有利害关系冲突的时候,这个身见看不出来,对不对?在冲突利害关系的时候身见就产生了,丈夫就保护丈夫,妻子就保护妻子,你想想看,同一个枕头睡觉的,睡出四、五个孩子出来,这样上法庭互告,什么坏事都讲得出来,你看!没良心的话都讲得出来,对不对?难道不是这样,身见,你保护你自己,我也要保护我自己,娑婆世界身见最严重,我执,身见就是我执,我执,走到哪里这世间不可能会清净,每个地方都会,会分别,会斗争。再来,边见,边见分作两种:一种叫做断见,一种叫做常见。断见就是说人死后什么都没有,断灭的意思;常见就是说我这辈子当人,下辈子也当人,我这辈子当狗,下辈子也是狗,边见就是偏离两边。邪见就是拨无因果。世间人很多:什么因果,不曾见过,哪是真的,他家枪击要犯,杀人放火,你看看!现在儿子很风光,楼房买好几间,哪有因果。再来,见见,见见就是见取见,就是外道的持不清净的戒以为是修行的要……,非因计因,见见就是说一贯道的讲他最正确,一贯道的可怜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宗教,婆罗门教的他也同情你们这些很可怜,回教就是对这阿拉,真神忠心耿耿,耶稣,ji 督教,天主教,就说上帝,圣母玛利亚才是真的,佛教就说这都是缘起法,不是真的,这都是见取见,就是说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以为是成佛解脱之因,叫做非因计因。【诸见纷起为相。三烦恼浊。】烦恼浊就是【五钝使】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疑心重,不正见【)为体。】诸位!你不要说这疑好断,这疑很难断,本来一个徒弟对这个法师很有信心,现在外面第一个告诉他,他第一次是不相信,第二次又告诉他,一半,第三次又告诉他,会这样吗?第四次又告诉他,就离开了,离开了,这很厉害,人这个疑,信心不足没办法,听了几句就离开,至于我,你动摇不了我,我若了解一个人,你怎么样都动摇不了我,我若要听是非,整天有时候听全台湾的消息也很多,我不曾相信这种事情,我们烦恼这个疑是不正见,所以佛为什么那么行,依法不依人,他知道末法的众生是非翻腾很多,你要依他讲的法为主,你不可以看他的人,因为他是凡夫,所以他讲的法是符合佛的正知正见,那么你要五体投地地去佩服他,对他私人的修行则是其次,等于说我们要去看一位医生,这个医生虽然有跛脚,但是这医生能够治你的病,对不对?他能够开药治好你,那么你就要去给医生看,这个医生虽然说身体很好,但是医术不高明,不很强,治不了你,你去给他看,病看不好,这意思就是说一个法师就像一位医生,这个法师,跛脚是代表这个法师持戒不是持得很好,但是他医术有一套,很厉害,去,他就有办法治你,所以我们就依照他的医术,若两种你要让哪一种看,我问你,当然你是要……,虽然这个法师很没有修行,戒律不是持得很好,但是他就是正知正见,佛说他依法,对不对?依法,那么我们今天就是要跟诸位讲,法若是正,我们就要死心塌地地去学,所以这个疑没那么简单除掉,修行十年的人也不堪一击,别说二十年,别说三、五年的,即使你是修学二十年的人,一击就倒,一击就倒了,所以说,诸位这个疑要去掉没那么简单,接着是家庭的关系,她先生,很早她就在怀疑她先生,她先生回来对她比较好,这个一定外面有偷腥,不然回来不可能买鸡腿回来,这一定有问题,他若早一点回来,嗯!这就是避开我的视线,故意早点回来让我产生错觉认为他很乖,其实不见得,要晚点回来,你看!果然被我猜中,女人多厉害,你都赢不了她,怀疑,随便她讲都是她对,难道不是这样,讲的全都对,她先生喝酒回来,醉了,假醉,我难道不知道,闻闻西装,又有粉味,回来,捡看看有没有毛发,女众,我上辈子也当过女众,也对我先生检查得很严格,所以我知道,知道。会烦恼,这种就是烦恼的事,很烦恼的事,说真的不得不盯着,确实是真的,这个世间男人很不像样,说真的,所以你若管你先生管得比较严格,师父也不怪你,说真的确实要盯,三、五年就稍微走样了,确实真的,疑。再来,不正见为体,不正见为体,是不是?【恼乱逼迫为相。】恼乱我们的身心,逼迫。【四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父母的缘两样,再加上【自己业缘)为体。色心陋劣为相。】色身是四大造成的,心是常常烦烦恼恼,很痛苦。所以【五命浊。】命就是【寿】命,【暖】就是热气,热气,【识三】,寿、暖、识三【为体。】三种为体。【催年减寿为相。】所以我们出世的那一天就是走入死亡的界线,简单讲生就是死,一开始生就是一直走入死亡的界线,所以我们要讲:过年到了,又少一岁了,少一岁了,所以暖、寿、识,催年减寿为相。【此论娑婆世界五浊之体相也。】五浊恶世。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轻重分净秽。如此土三途浊重。】像娑婆世界三途痛苦,【则土秽。】土地肮脏,【人道浊轻。则土净。人天比较。人道浊重亦秽。】也比较肮脏。【天道浊轻乃净。欲界与上二界比较。欲界浊重又秽。上二界乃净。娑婆极乐比较。娑婆有五浊皆秽。极乐是五清乃净。因同居土中凡夫。与圣人同一例故。】因为同居土里面有凡夫跟圣人同一个例子。

【解】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西方是方便净,以小乘回心故。)

【讲】此段。辨方便有余土净秽之相。方便者。是佛权巧方便而设。是为化城。】化城的意思就是说【中途暂住之所。】你证到阿罗汉果,证到这个辟支佛果,偏空涅槃,或是说通教的三乘,别教三贤,圆教十信位,那都是方便有余,方便就是暂时让你住的,有余就是还有无明未破,有余,剩一些无明还未破掉,所以这中途暂住之所,【名有余涅槃。非究竟宝所。】究竟就是佛果,究竟就是【无余涅槃也。】无余涅槃。【藏教阿罗汉。辟支佛所证。通教三乘。别教三贤。圆教十信。已断见思烦恼。未破无明者。】暂时住在这个地方【亦寄居于此。】暂时住这个地方。

【析空拙度证入者秽。】这个拙度的意思是说根机比较利,用分析渐渐地进入这个空的思想,所以说析空拙度证入者秽,拙度就是他没什么方便的办法,必须要慢慢来观,遇到逆境慢慢来观照,一步又一步,一步又一步,不是像六祖惠能大师那种顿悟,所以说析空拙度证入者秽,污秽,比较差的意思。【此指藏教二乘。】声闻跟缘觉,【禀析空观智。析色入空。】禀就是依照。依照四大皆空,依照这个缘起法慢慢、慢慢来分析。噢!看到死人,唉!我们这究竟色身是假的,藉着这个无常观慢慢、慢慢……,所以这个禀就是所谓的承,仗着虚空观的智慧,析色入空,分析这个色法达到这个空,【将四大五蕴。分析此身。毕竟无我。】究竟无我,所以说这种情形若是在火葬场的人,来修这一观可能比较快进入,但是火葬场的人必须要学佛的人,若不是学佛的人没办法。一个东吴大学的教授他妈妈往生了,我人在台北,不晓得怎么探听、探听,他来找我,找我,两个人就赶快去荣民总医院停尸间,停尸间,这个停尸间一进去那个味道就是很不好,他妈妈放在几号,死后,我告诉他八个小时不要立刻冷冻,他有遵照我的意思,结果到那里已经推进去了,才刚推进去而已,在那里找,他正好在忙,停尸柜要拉出来,结果锁住,停尸柜锁住,我们到停尸间里面门刚好打开,刚好一个小姐,刚从加护病房推出来,死掉了,噢!那实在很美,非常之美,噢!这么美的女孩也是死,很美,那个女孩很美,她躺着你就知道,一看,五官很美,但是停尸间里面他不让你加持,不让我加持,光是叫他尸体再拉出来,用一台车在推,推到那里的时候叠起来,推进去,车子推走,现在再叠下去,抽出来放在车上,叫他做这种工作,不要就是不要,才刚放下去而已,我告诉他:过去我也曾到这种地方,塞给他,塞红包,我说:你到这种地方都要准备红包,塞给他,钱就塞给他,这个时候按照时间来是不可以的,我已经放进去了,好啦!好啦!钱塞给他,好啦!好啦!帮你拉出来就好嘛!就拉出来,出来之后,念没几分钟就赶人了,快点、快点,赶时间,后面死人还很多。唉!在那里一直赶,我告诉他:再一包。噢!念半小时,念半小时,我告诉他:唉!你妈妈脾气很坏。你妈妈脾气很坏,他吓一跳,师父怎么知道我妈妈脾气很坏!我说:是,你妈妈真的脾气很坏。加持那个光线有抗衡作用,很严重的抗衡作用,我说:你妈妈很顽固,脾气坏。很佩服,吓一跳,很佩服,说:出家人一念下去就马上知道他妈妈脾气很坏,眼睛没有合眼,都没有人有办法帮忙他,他当大学教授,所以说若火葬场工作的人或是说停尸间工作的人,除非他是真的佛教徒,要不然也只是要钱而已,他每天推,每天推,他没想到我有一天也会被人推,每天帮人推尸体,有一天我们倒下去也要换别人推我们,他怎么没有想到这点?你去停尸间看,要看老的,年轻的,看什么都有,慢慢看会不会觉悟,要不然我们人这个感情难断,感情难断还不要紧,还有欲望难断,贪心又难断,我们慢慢将四大五蕴来观,分析此身,毕竟无我。【但得我空。四大五蕴之法不空。此观智拙。】意思就是说……,四大五蕴之法不空的意思就是说他知道这无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还承认地水火风是真实性的东西,还承认色受想行识这个法还是有这个存在性,所以这个叫做观智拙,就是比较差,只能观察一切法无我,但是他还认为这四大地水火风是真的,色受想行识是真的,观智慧比较差劲。【以此观智断见思惑。度出生死海。证入方便有余土。为拙度证入者属秽。】比较差的人,在方便有余土的人,若是这种功夫的人叫做比较差,秽就是不清净,比较起来差。

【体空巧度证入者净。】体空就是当下证入,当下就证入这个我空,巧度证入者净,他有一种先天的根机,利根,巧度就是上根利智的人,【此指通教三乘。】声闻、缘觉跟菩萨法。【禀体空观智。】依照这个体空观这个智慧。【体色入空。】体悟到这个色法当下就是空,【观四大五蕴色法。现前此身。当体本空】当体本空【(如】是做梦,【梦中境)。非但我空。法亦如幻。】法就是四大五蕴这叫做法,地水火风也空,色受想行识也是空,但是如幻,【本不可得。此观智巧。】观智,巧就是比较利根的。【以此观智断见思惑。度出生死海。证入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暂时的,有余就是不是究竟,还有剩一些无明未断。【为巧度证入者属净。

○又。通别比较。通教三乘。不达中道亦秽。别教三贤。以达中道故净。】所以这净跟秽变成在某一个角度在分别的。

○【又。别圆比较。别教三贤。不达即中亦秽。】不通达中道的人这也是秽。【圆教十信已伏无明。】伏不是断,要实地菩萨才开始断这个无明,一品的无明,【三谛圆融。】就是真、假、中,就是空、假、中,真就是空,空观,假就是有观,假有,中就是中道观,【所见乃净。极乐方便土皆净。以小乘回心故。】小乘回心就是趣向大乘。

【解】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这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次第三观就是渐修的人,渐渐攸这个由空,然后从空出假,远离空、假入于中道这叫做次第,有次第的。一心三观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即假、即空、即中,即中、即空、即假,一心三观同时,同时,速度比较快,若按照佛经讲利根的人是宿世有修,悟性比较高,也不是这辈子的事情,这个人听到这个禅宗的顿悟的法门,他一下子就开悟,一下子就证入,这个人不是这辈子,已经是修很久、很久再来的。看人家出家很简单,看人家讲经很简单,人家讲九十九句对,一句话稍微怪怪,老是讲提句话,翻来覆去地说,不原谅人家,那位法师怎么讲这样,又曲解人家的意思,曲解人家的意思,又不是人家真的讲错的,曲解人家的意思,讲了三年还在讲,根本就不晓得人家在讲什么,没没听录音带,听了:喂!慧律法师讲的金光明沙撒下去就往生,这样大家就不用修行了,那件往生被,盖下去就往生,我才不相信。第二个听到,去传,根本就没有,到底他有没有听录音带,没有,没听,慧律法师人家说他敛财果真如此。我几时跟你讲往生被盖下去就往生?我几时跟你说金光明沙撒下去就一定往生?有吗?要遇到这个金光明沙,又遇到这个往生被没那么简单,没信心的还没有用,又买不到,我不是这样讲,我说:这是一种助缘,这是帮助你,你若有那个因缘得到,这是一种助缘,人死后难看,盖个往生被比较亮,比较亮,比较好看,对不对?金光明沙撒下去,撒下去有益无害,哪有说撒下去得癌症又死另外一个,就算没有用也不致叫你下地狱,难道不是这样,你说金光明沙撒下去也是没有用,也不会下地狱,你何必讲经的时候互相诽谤做啥,还有一些大法师听起来才会难过,可怜,人家根本不是这样,道听途说,众生就是这样,所以他没有这个顿根,利根的悟性,没有这个利根的悟性,所以修行的慢,修行慢,因为他不能直心,不能舍开这个是非,道听途说,入于耳出乎口是肤浅之人,入于耳,一经过耳朵之后,根本没有分别他是正还是邪,入于耳出乎口是肤浅之人,听了之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知道这句话可不可以讲,不晓得真的、假的,人云亦云,佛教会乱就是这里,就是这里在乱,台北发生事情而已高雄马上知道,为什么?一通电话马上到,别的佛法没讲,每次讲都是是非,真的。打电话说:啊!实报无障碍土就是修次第三观证入则慧,一心三观证入则净,就不可能用电话讲这种这么深奥的佛法,若有可能讲电话在讨论什么,在讨论慧律法师讲的录音带很好,两个信徒,一个瑞士,一个美国,打电话都没在讲什么,都在讲慧律法师的事而已,光是电话费一个月好几万,我说:你们讨论我的事做啥,你们应该要讨论你们的事情生死有把握吗?可是就是很有兴致。一个嫁美国,一个嫁瑞士,说我若到欧洲就到瑞士去找她,我也没去找她,瑞士那么大,到哪里找人,我住这间hotel,你家住那么远,车子一开,我们浏览车已经出发了,辛苦!辛苦!【(西方是实报净,以所证圆顿故)】底下:

【讲】此段。辨实报无障碍土净秽之相。】实报无障碍土净跟秽的这个相,【实报者。真实果报土。】这个实报就两个构成的,就是福跟慧,修无量的福,修无量的慧,所构成的实报庄严土,因为他生生世世一直施舍,身外之物一直施舍,楼房卖掉,包括一切就是一直护持佛法,护持这个正法就算牺牲生命再多的财产都拿出来,所以因为这个因种得太大,而且他又修行,真的修这个忍辱行,忍辱多福,又修这个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他在早课,每天都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人家说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可以灭无量罪,早课念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智慧到彼岸,这个经典讲只是早上光念那三句魔不可侵,大智慧到彼岸,只是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临命终光是听到摩诃般若波罗蜜不堕三途,你看!这几个字多厉害,所以说我们在早课当中都会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怕你堕入三途,临命终只有听到大乘经典一句就不堕三途,摩诃般若波罗蜜,所以我们这讲堂每天都要念三遍,所以这个实报庄严土就是他修行修无量的福,施舍心够,施舍心够,施舍心够,于内无所著,于外无所不布施,每样都施舍,包括他的生命,抽血,抽血,捐器官,所以每样都做,他就感应到实报,真实的果报土。【种种庄严。】种种的庄严,【无障无碍。】无障无碍,【又名实报庄严土。乃别教十地。】别教十地,【等觉。妙觉。圆教初住至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次第三观证入者秽。此指别教所修三观。次第而入。】次第而入,【先空。次假。后中。谓十信修析空观。伏见思惑。】只是伏,还没断,十信位。【十住修体空观。断见思惑。十行修假观。破尘沙惑。十回向修中观。伏无明惑。初地修中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始入实报土。以智不圆融故。所见土相则秽。】但是这若对凡夫来讲已经是不得了了,这已经黄金铺地,琉璃地,七宝琉璃地了,虽然说他还没有到究竟的佛土,所以这样对凡夫来讲就很惊人了,不像我们今天看到坎坎坷坷,这是别教,不要弄错,现在讲的是别教。【一心三观者。乃圆教菩萨所修。观一念之心即空】一念之心,禅宗讲的【(内外追寻一总无)。】你再怎么追求,怎么追,怎么找都找不到,【即假(境上施为浑大有)。】在境界上面思惟就是发挥他的作用的时候,混大有就是全,全部都显现出来,简单讲就是妙有,所以一心三观,即空就是真空,即假就是妙有,即中就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所以内外传追寻一总无,本性的东西你怎么找都不到,即假,境上施为浑大有,你在境界上一切作用都显示出来,即假,【即中(正自体本空,】就是因为这体本空,在自体本空的旁边就是一法不立,连一个法都不可以存在,空无一切,【而应用无尽,虽大用现前,而性常自空)。】诸位!要是你见到本性,你二十四小时里面心就是很安祥,向内找这颗心找不到,向外找这个境界也找不到,你所遇到的就是真的很解脱,所以要用本性去修行,我参加过很多法师举办的这个佛七,平时都是跟我们讲一些信、愿、行三资粮,不曾讲本性的东西,只叫你不要执著。你问师父:师父!我对子孙放不下。不要执著,这句大家都会讲,你要教他如何才不会执著,对不对?不是只说不要执著,不要执著这句话是很简单的东西,你也会讲,下次人家问:某某法师我如何如何。不要执著。他就是要执著,你却叫他不要执著,你要教他怎样才不会执著,我教徒弟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你执著金钱这种东西是不究竟的,你慢慢去观照生、老、病、死,生生世世不解脱就是一念的爱恨,钱,爱根,执著,爱根,这辈子听到佛法千万不要对这种东西执著,你慢慢观照,死后色身烂掉,再多的金子也带不走,慢慢、慢慢一直观照,若功夫比较好的人根本连动个念头,根本金钱是假的东西,我三餐够吃就好了,我拿那么多钱做什么,难道不是这样,功夫好,有的老菩萨来,差不多四、五十的,这是很麻烦,阿婆反而比较好教,阿婆饱食终日准备死的人,七、八十了,比较好教,念佛,你夕阳西下了,你已经不早了,佛珠拿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麻烦就是四、五十的,快死又不死,年轻又不年轻,说他很懂又不懂,说他不懂又孩子生好几个,很麻烦,四、五十很麻烦,你知道吗?很麻烦,你叫他死心塌地地念佛,我才四、五十而已,教他精进念佛,教理还不通达念什么佛,很困难,现在就问师父,已经听过几百个了,师父!我都知道世间假的,我也知道不要执著,但是我的心控制不了,好像不是我在执著,好像自己一直发作,没办法。他若这样讲你要如何回答?去死好了。你全都知道了,我不用再开示了,对不对?你已经都知道了,放不下,你来找我做什么,这又不是一个瘤,我拖进去剖开心脏把那个瘤解决,割掉它,不会执著,难道不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对不对?这种没办法的事情,你放不下就自己痛苦而已,对不对?所以佛祖在《法句譬喻经》里面,我觉得那个人……,佛祖实在很厉害,讲执著的人……,他说过去有一个担摊子,担一个摊子的人,担这个金子,担金子,很有价值,因为土遮住,他不了解这很有价值,现在走、走……,人家跟他换,又说:你这没有价值,我跟你换。拿那个宝石,宝石,他又喜欢这种宝石,这种宝石你若到山上看就有,这个白痴的走、走……,噢!捡一整篮,担、担……,担到家里,这有智慧的人告诉他:石头根本没有用,放下。担到家里伤到中气,咳得气喘,喝茶,担那个回来又没有用,佛祖这种譬喻是什么,笑我们众生没智慧,本来佛性是清净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把它放掉,到路边捡石头,石头就表示什么,石头就表示执著,斗争、嫉妒、痛苦,捡一整篮,菩萨不要生气。唉!你不知道,我偏偏要生气。你没办法,担这个摊子又得多捡一些石头压着,难道不是这样,我们每天都要捡什么,捡石头,整个口袋,整个心都在装什么,都在装这些,我甘愿痛苦,我偏偏要生气,我偏偏要贪,我偏偏要执著,你告诉他:放下!那石头没有用。跟他说:金银、财宝、女色没有用,这不能解决我们的生死,我偏偏要,你要如何,要,你就被压死,就这样,那个摊子实在是没什么好担的,你就捡一些来担,这样知道吗?我们就是整天捡这些来担,担得快压死,痛苦过日子,哭泣,没什么,对不对?行的人,大智慧的人,连那个篮子也丢掉,对不对?担那个做什么,所以说有家庭的人困难就是这样,那个摊子不担又不行,难道不是这样,不但又不行,你说:我不担。人家又会诽谤,对不对?不行,若娶太太的,还没娶太太的,我若叫他出家。没有,我是独生子,我妈妈叫我娶太太,不要互相欺骗,自己爱结婚爱得不得了,说妈妈叫你娶的,自己爱嫁丈夫,不要结婚,出家比较好,我家只有我一个女儿而已,出家,对不对?不嫁看看怎么知道痛苦,死刑,判死刑,所以我们一定要捡一些石头来担我们才会轻松,所以我们现在众生都担什么?都担石头,是不是这样?都担这个摊子,都担着,生气这石头放不下,你现在观想,今天听师父讲得很好,这比喻很好,我今天若不贪,我会少一颗石头,你听得懂吗?我会少一颗石头,我遇到境界我不要生气,我又少一颗石头了,愈来就愈轻了,愈来愈轻,不要捡,不要著,你听得懂吗?不要捡,捡起来压在心上每天压得喘不过气,对不对?整夜气得要命,气得睡不着,人家睡……,还没到枕头就睡着了,你不是,整夜气得要命,气得要命,功夫不够,功夫不够,所以佛有这种比喻,我们若担一个石头担到家里的时候,到家里的时候就是表示到临命终的时候又继续了,六道轮回了,担到家里一无所得,我们都在担这种东西,可怜,回去冷静想想看,冷静想想看,所以只有一种东西会让你解脱,要观空,要观无常,除掉那个丢失的强烈观念,一定要除掉这一些,你一定要观察,你一定要观无常,除掉得失强烈的观念马上顿悟,很快就会解脱,很快就解脱,没有什么,世间没有什么,你在公司也很轻松快活,现在在卖伟士牌的机车,你这个伟士牌多差劲,若我的个性就:很好!你要买就买,不买算了,在那里挑剔。这世间,所以我这种命一定要出家,因为我看这世间人我看得很痛心也很碍眼,真的,所以我这条路没人管,我不要杀人放火,不要去做违背国法的事情就OK了,我看世间人已经看得很讨厌了,每个都是贪心,每个都是恨心,每个都是勾心斗角,学佛的也是一样,你们没有,我在讲外面的,外面的。此观若成,【是谓圆修三观。此观若成。则能圆断三惑。】三惑,这已经讲完了,【圆证三德。故初发心住。即破一品无明。即证一分三德。而入实报土。以观智圆故。所见土相则净也。极乐实报土皆净。以国中一切菩萨。所修所证悉圆顿故。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看那小字的,【(西方是寂光净,以受用同佛故)】西方是常寂光净土,是清净,他的受用跟佛一样。常寂光土分证者污秽,究竟满证者净。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讲】此段。辨常寂光土净秽之相。】现在四土里面最究竟的一土,分辨常寂光净土,清净跟污秽之相。【此土乃如来所居。若约别教妙觉。】别教的佛【于本教虽称究竟。但断十二品无明。】十二品的无明正好【与圆教】信、住、行,十住,然后加上二行,就是住跟行,就是圆教的【二行齐。】信、住、行、向、地,二行,刚好十二品位,圆教刚好从初住菩萨开始就断一品的无明,这别教是从初地菩萨开始断一品的无明,所以十地跟等觉、妙觉刚好十二品,这是别教,那么圆教是从初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刚好四十,再来等觉、妙觉,这样刚好四十, 二品的无明,所以圆教的二行齐,刚好十二位。【无明未尽。是为分证者秽。究竟满证。乃圆教妙觉。破四十二品无明尽。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圆满无上菩提。是为满证者净。极乐是寂光净。以受用同佛故。

【解】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以经中是同居境故以上,善俱会故)】现在讲:

【讲】今极乐世界。】现在讲极乐世界它有多了不起呢?现在讲凡圣同居土,【称净土者。正指凡圣同居土一土。】这个地方也就是【横具上三净土。】上三净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方便、实报、常寂,有具足这三个净土,【以同居境净故。】同居净土就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是其它的一切净土就那么清净。【真俗圆融。】真俗圆融,【不可限量。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在同居。即寂光净土。菩萨在同居。即实报净土。声闻在同居。即方便净土。】意思就是说四土就是一土,一土就是四土。

【解】小批。】小批,就是那小字的,【此论修德。】修德就是因为修行而显出我们的本性叫做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就是说我们本性就有具足,本性就有具足叫做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性德就是本性具足的德行,就是一切微尘三千大千世界法尔具足,当下就具足四种的净跟秽的佛土。【今约信愿行三】资粮【。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应【。同居极乐。】就是最快乐的,【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这个太不可思议了,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是当急之务,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所以古时候的人讲一句话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世间生死最重要,其余一切可商量”。圣人讲话就是很厉害,我们过年的门联写这几句是很好听,世间生死最重要,一切生死最重要,其余一切可商量,其他一切都可以商量,百年之后那一口气上不来,大鬼、小鬼来,身上带一些钱,吃茶,吃这个六合路的当归鸭,无法商量,无法商量,只有一种人小鬼、大鬼抓不到,没有念头的人,小鬼、大鬼抓不到,禅师坐着打坐,观空,因为小鬼、大鬼在抓不是依据我们这形体,是依据我们念头,你起心动念有那个光,有那个光,若圣人没有起心动念鬼抓不到,鬼抓不到,所以内心无所住,无所著,临命终只有阿弥陀佛能够来而已,小鬼、大鬼来,咦!找不到某某法师,奇怪!怎么找不到,在讲堂怎么找不到,他没有这种念头你怎么找得到,没有那种念头,没有这种生死的念头,意识,他都用本性,来到讲堂就看到毫光闪烁,本性在作用,抓不到,抓不到,小声一点,不要被鬼听到,被鬼听到,咦!抓不到,三更半夜就等你,惨了。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若是以本性在修行,无念,鬼对你没办法,知道吗?所以一切生死最重要,其余一切可商量,其余的都可以商量。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这才是极乐世界的宗旨,【下明义处皆然。

【讲】此乃成时大师所批。】成时大师,【修德是修成。】修德就是说后天的,后天的,慢慢、慢慢修,修了会成功叫做修德,【性德是本具。】本性本来就是有具足,【性德即真心之别名。若论性德。】本性的德性,【法法唯心。】每一法都是我们的心,【随举一法。体即法界。故一切微尘。法尔(任运自然之义)具足四种净秽佛土。】法尔就是“任运自然之义”,【今约能修之信愿行三资粮。所修之一句弥陀名号。不可思议之真因。】不可思议,念佛就对了,所以我们打八关斋戒叫你一天念两万佛就对了,一直念佛就对了,种下无量无边的福,种下无量无边的金刚种子,不可思议的起因。【以感不可思议之妙果。】既然不可思议就是凡夫不能了解的,你就听佛的话,念佛,这样就对了,【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种同居净土。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唯独它有而已,【唯一无二。方是极乐净土宗旨。虽属修德所成。亦是性德本具。】本性本来就有具足,【不出性外。是谓唯心净土也。上佛倡极乐世界之名。为下文依报发起之序。再倡阿弥陀佛名号。为下正报发起之序。

【解】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我现在先简单解释一下,这段的意思说极乐世界有佛号,名叫做阿弥陀,有一尊佛叫做阿弥陀,这是在序分里面我们在序这个正报,正报就是身体跟寿命,教主的名号,序正报就是在序分先讲,先讲这个正报名叫做序正分,先描写这个,序就是描写,先描写正报教主之名,翻译就像底下广释,大大的解释,佛有三身,哪三身呢?各论单跟复,法身单就是单就法身而言,单方面,单复就是从单方面来讲,复就是从两方面来讲,叫做单路复,其实这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各论单,就单一个角度来讲,从两个角度来讲叫做单跟复。法身单,从单一个角度来讲,单一个角度来讲法身是什么东西,就是所证到的理性,我们所证悟到的这个理体,这个本性就是我们所讲的法身,法身就是无生。报身单,单一方面来讲这个报身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能证的功德智慧,简单讲报身的旁边就写个:智慧身。这样你就了解了,集一切智慧之身叫做报身,这样你以后就不会颠倒了。化身单就这个单方面来讲,指所现的相好的色像,变化无穷,现在讲法身复,就两个角度来讲,就两个角度来讲,自性清净也可以说法身,离垢妙极,离一切烦恼,妙极,很不可思议,奥妙,这叫做法身,报身复就是说报身就两个角度来讲,自受用报身,他自己有智慧跟功德,咦!还可以帮助别人,他受用报身,两种角度来讲。化身复者,化身,就两个角度来讲,示生化身,示现这个色身,生、老、病、死,应现化身,应众生的根机需要,来示现,来变化,来度众生,示生化身就是有历史的,有父亲、有母亲的,有国家的,像佛在印度出世,示生化身,示现有一个出世,应现化身就无限了,他方一切国土。你若起到山上迷路,念观世音菩萨,迷路,突然间就遇到一位樵夫,往哪里走?他告诉你,转个身,不见了,那就是菩萨化身的,怕你走丢了,怕你走丢了,若梦中都不准,常常有人问师父:师父!我晚上做梦,我常常梦见你,你知道吗?常常梦见你教我结手印,我先生把我叫醒,我很生气,你知道吗?梦见你教我如何比、如何比。我说:如何比。忘记了,正好你要比给我看,我老公把我叫醒,很生气。很多,问起来好几千人都梦过慧律法师,很奇怪。这若依照经典来讲,若是法身力量强的很容易来到众生的心中,法身力量强的,像佛,很多人就梦见佛,我就常常梦见阿弥陀佛,可见他的法身的力量很强,频率会感应,当然他也是很虔诚,很虔诚。有一个人才奇怪,一个人说他听录音带,不曾看过法师的脸,他就一直想、一直想,结果梦中梦见,结果人家在贴海报,讲经贴海报,在那里一直喊:噢!这个……,这个没错。旁边的人:噢!怎么有这个疯子,看到法师的相片一直喊:啊!就是这个,这是我梦见的,确实真的是这样,就是披这种袈裟,一模一样,所以说我们若是虔诚,对不对?就有感应,但是我不会像一位法师说:马上就来解救你,我没办法。你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你不要念南无慧律法师,这没有用,照常腹泻痛苦,照常没有感应,没有用,念我没有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要认真念那些才有效,念师父的名字没有用,我没办法救你,我自己都一团乱了,每天都在吃中药怎么能够救你呢?我已经够可怜了,我还得靠大家救,像我今天身体能够这样,是因为你们早晚课有回向给我,我都有收到这个电报,哪一个在念,哪一个在念成竹在胸感应到,所以最近身体比较好,可见你们早晚课都有回向给师父,我有感应到,电话无间中都会响(法师笑),真的有用,回去再稍微念一下,再三个月师父的身体就很好了,再三个月,现在这个呕吐渐渐已经停止了,停止了,精神有比较好了,业就消了,被搞得刹那之间消了业障,消了业障,所以我很感谢制造是非的人,感谢!再来:

【讲】此释正报教主。有佛号阿弥陀。乃释迦自倡正报教主之名。以为发起之序。翻译如下文广释。此处但解佛有三身。身者。积聚之义。】积聚的意思,积聚的意思。【众生积聚业障以为身。】众生积聚业障以为身,【佛则不然。一法身。积聚理法以为身。理法平等普遍。故法身遍一切处。】法身,理法,积一切理法为身,理体的意思就是说无相的意思,所以说法身就遍一切处。【二报身。积聚智慧以为身。故报身惑净智满。】这个惑断掉,清清净净,智慧圆满。【三应身。】应身就是【积聚机缘以为身。】机缘到了,要来度诸位众生,【故机缘成熟。应时出世。】就来到这个世间出世,出世,我都偷问我妈妈说:我出世有什么光没有,或是什么花没有?没有,都没有闻到。可怜,真是的,结果我们是凡夫,不以为我们是圣人再来,一无是处,问起来都没有,问起来都毫无瑞相,可怜!人家出世,你看智者大师双个瞳孔,两个眼珠子,佛祖出世九龙吐水沐浴,没有,我都是以前的产婆洗的,差别那么多,差别很大,真的,我只有一种变卦,出世之后全家都一团乱,开始卖土地,家里乱七八糟,算命的说出世一个圣人会这样,幸好有算命的在讲,要不然什么都没有,真的,幸好算命的多少讲一些,不然怎么办,实在可怜,大家都有感应,我怎么什么都没有。有一个善吹嘘的,我看到一本书,看到一本书,说他出世的时候他妈妈抱他的时候,刚好他家,那本书都是他自己写的,我一讲大家都知道,他有看到一个世界地图,一个宇宙,结果就是他这辈子就是要来当教主,自己自创一宗当教主,看到这个,慈悲要来救地球的黑毒虫(众生),所以他一出世的时候手就指那个地图,那还不简单,地图贴在墙上,我买一个会转的,对不对?以后出世的时候肚子饿手指那一粒,大家都会,你也好了,都将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形容得很神秘,出世有什么光,毫光,什么任务再来,讲这样,我很不喜欢听那个吹嘘的,真的,这种人,我很喜欢听那种吹嘘的东西,老老实实修行,做一个佛教最平凡的人,对不对?老是吹嘘那种东西很不好,犯妄语,犯妄语戒,犯妄语戒。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各论单复者。】各论单复者,【三身各皆有单有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即如如理。】即如如理,如如理就是说就是这样子不生不灭,【此理生佛同具。】这种道理众生跟佛都具足叫做生佛同具,生就是众生,佛就是佛,都具足,【在圣不增。】在圣人本性也是这样没增加,【在凡不减。】在凡夫来讲本性也是这样没减少。【众生迷此而轮回。诸佛证此而成道。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刚才是如如理,现在是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始觉还源。】始觉跟这个本觉跟究竟觉,始觉觉本觉觉到最后变成究竟觉,始觉还源,恢复到究竟觉,本来。【惑净智满。】惑去掉当然就清净,智慧圆满,【以智慧为身。】以智慧作身所以叫做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色像。】这在佛学大辞典都有,你自己去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法身复者】复就是两层关系,【(重也)。】重复的意思。【一自性清净法身。即众生本源自性天真佛。人人本具。】不用修行,【不假修成。生佛一如。此身通因彻果。】通因彻果就是说因地在修行还是有具足本性,修到后来他也是本来就有本性,所以叫做通因彻果,自性清净法身一切众生凡夫,一切诸佛菩萨全都具足,通因彻果。【二离垢妙极法身。即如来修德究竟所成佛。离五住垢。】五住垢,五住烦恼,前面已经有讲过了,【断尽烦恼。极三智妙。】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极三智妙,【证得菩提。】证到这个菩提,【此身唯佛果方有。】只有成佛才有这种东西。

【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即弥陀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断德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得菩提觉法之乐。涅槃寂静之乐。以自受用。】自受用就是弥陀智德,智慧之德,究竟,圆满无上的菩提,圆满无上的菩提就是断德,修行修到一个阶段叫做断德,永远离开两种生死就是分段的生死跟变易的生死,得到菩提觉法之乐,菩提就是有觉悟,涅槃寂静之乐,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寂静之乐,以自受用,【故名自受用报身。】所以自受用报身。【二他受用报身。此从后得智】【(又名权智事智)所现。】此从后得智就是从后得智“又名权智事智”,他受用就是别人可以受用,自受用,自己得到利益,他受用,当然他证到佛果,当然他要怜悯众生。【如来现起他受用。】后得智就是权巧方便,自受用就是智慧之身,但是他又可以利益众生,叫做他受用报身,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十地菩萨,就是利益这十地菩萨,利益如来现起他受用,利益这十地菩萨,所被机就是当机,他代这十地菩萨,【二乘有眼。不见报身刹尘相好。】二乘有限,二乘:声闻、缘觉,没有看到佛的报身相好,没有。

【化身复者。一示生化身。即示现降生。八相成道之身。】亲自来到这个印度降生,确确实实有这个人,所以如来就现出这个化身,示现化身,八相成道。【二应现化身。应众生机。现胜应劣应之身。】这个应现化身简单讲就是应现无方,举一个例子来讲他要对二乘的人讲经,他就现二乘的,二乘的,简单讲就是说对二乘人来讲这个叫做应现化身,现胜应的劣应之身,那么就是度这个声闻、缘觉,要不然就度这个众生,所以简单讲就是说化身第一种就是示现,那么这个八相成道有佛,第二种是应众生的根机,看要到他方世界,该示现的全都去,至于报身是针对大菩萨讲的,能够利益到大菩萨,化身利益到众生、声闻、缘觉。【又。佛界化身。现佛界之身也。随类化身。随九界之类。而示现其身也。上明单复三身竟。】所以说鸡看是鸡,人看是我们人,佛若要度这畜生也得化作畜生示现才有办法。

【解】虽(辩)[辨]单复三身(此论性德)。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虽然我们的辩论分别单身跟复的三身,但是实在是不是三,也不是一,但是也可以说是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不纵横,不并别,不纵横就是说诸佛的本源也不可以说你有这种东西,有三,纵横就是说不可以说他有三,也不可以说他是一,不纵横,不并别,纵横就是说你也不可以同一个地方论断,一就是三,三就是一,也不可以这样讲,非三非一也不对,所以说不纵横也不可以说他同一个角度来讲,不同的角度来讲纵跟横的不同角度,不并别就是说也不可以同时相提并论,你要说三,它实在是三,你要说三,它实在可以说一,你要说一,也可以说三,也可以说一,所以说不纵横也不可以分开来讲,也不可以同时来讲,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底下有解释,解释得比较清楚。

【讲】此段铲除情见。】情见,【乃论性德。】叫做性德,【恐人不明理性。而生三一之情见。】意思就是生三或者是生一,就是说法身、报身、应身是一个还是三个,就这样分别。【故破之曰:虽辨明单复三身。实际理地。究竟非一非三。又恐人执着非一非三。故又曰:而三而一。】就是三,就是一。【上句双遮】遮就是【(遣也)】的意思【。】非,一,一个非,非三,第二个非,除掉一,除掉三,双遣的意思。【下句双照】双照就是就是一就是三,双照,同时存在叫做照,同时去除叫做遮,【(收也)。合之则正双遮时便双照。】合起来就是说双遮,去掉非非三,同时又存在而一而三,而一就是三,而三就是一,双照,【正双照时便双遮。】正双照时就双遮,双遮时就是双照,【圆融中道理性。超情离见也。

不纵横。不并别者。】是什么意思呢?【是三德秘密之藏。为诸佛之本源。众生之慧命。《涅槃经》云:云何名为秘密之藏?】不可思议的意思,【犹如伊字。】就像这个字,【(有新旧】,有新的三点,三点排三角形,【∴此旧△此新)】比如三点中间,这三点全都连起来,变成三角形,三角形,每一个角都一个凸出的三,都一个点,我们画三角形那个角没有一点,现在三条线全都连一起,那么这若是在数学来讲是“所以”,反过来叫做因为,所以,数学的点,“因为”,“所以”,【三点若并。】三点若排在一起,【则不成伊。】三点若排在一起,就不像那个字了,直【纵】就是【(直也)亦不成伊。】拿这样看,拿这样看,横的看,直的看,都不是,【别(异也)亦不成伊。】你改变也不像那个字,后面还会解释,不用烦恼,我知道现在听得一头雾水,后面还会解释。【如摩醯首罗天。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人家说三目杨戬,前面又一目,前面又一目,乃得成伊。【佛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我们所说的【(法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三种法全都不同,解脱,解脱之法,如来之身,摩诃般若,三种法都不同,【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即佛所证三德秘密之藏。】现在底下解释这三点的意思: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按△字。】连在一起变成三角形,每一个角都有一点,【不纵】,排直的,纵就是排直的,【(非氵)不横。】排横的,所以纵横三点,你看,三点,纵就是三点,那三点排直的下来,三点排直的下来,不横,也不是横的这三点,你要说排直的三点也不对,要说排横的三点也不对,都连在一起,【(非灬)不并(非合)】要入它没有合起来也不对,因为三条线连起来,你要说【不别。】也不对,每一点又有个分立在这个地方。我再解释一遍:按照三角形的那个字,不纵,它也不是排直的,不横,它也不是排横的,不并,也不可以说它合在一起,因为三点,确确实实,不别,你也不可以说它【(非分)】,三点,清清楚楚分开,简单讲就是这样,中国人都是讲究这个圆满之教。底下说,【喻圆教不思议三德。】不思议三德,【不可说一。(非并)】不可以说同时的,不可以说一,它实在是三,【不可说三。】它实在是一,【(非别)】这三样都一样的,不可以说三,三样都一样的,【而三(有三点)而一。】就变成【(有细画相连为一)】你要说三点也不对,你要说一点也不对,【离四句之过。绝百句之非。岂思议之所能及耶?】这是不可思议,【离定三思议。离定一思议。】离开一定三种,思就是能够思想,议就是能够讨论,离开一定三点,或是离开一定一点,【离非三非一思议。】当然离开这定一定三,这思议就是不可思议,离开这一就是不可思议,离开非三非一,当然是不可思议的非三非一,【离而三而一】就是而三而一就是不可【思议。此离四句也。百非者。依根本四句。(即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每句各具四句。】每一句都有四句的意思就是说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现在再来,若定三,底下就定一非一非三,而三而一,若说非一非三,定一定三,那么而三而一,意思就是说这四句每一句都具足这四句,这四句是同时的,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现在又可以改回来,非一又非三,底下又定一定三,而三而一,对不对?现在改变,而一而三,非一非三,定三定一,这样又不同,简单讲就是变来变去。听不懂的举手,全都听得懂,不用解释了,都听得懂,我赶快停下来,你没看到,我知道听不懂,慢慢来。这《大乘起信论》离四句绝百非,这以后再讲,变来变去,而三而一,本来念阿弥陀佛念得好好的,被这四句搞得一头雾水反而难过,每句各具四句,

【四四十六句。约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四四十六,十六乘以三【则有四十八句。再约已起未起。】四十八乘以二,【则有九十六句。加根本四句。则成百句。】讲一下,说真的,没必要这样。【但能离根本四句之过。百句之非自绝。】你若能离开这四句的过错,百句之非自绝,【佛身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如金刚经云: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故曰不可思议。上辨单复三身竟。】究竟,究竟。回去要看,你回去都不看,我不能因为你听不懂我就停下来,你回去要自己先看,先看,自己准备,你才有办法听,对不对?只是说先看可能也没有差别,不增不减,看也是看不懂,看也是看不懂,坐着也是结个善缘,我听不懂我就结个善缘,以后慧律法师若成佛我也还有机会当他的大弟子,难道不是这样,不然听不懂没办法,以后成佛再来度你们,其实这不困难,研讨班要继续上课,对不对?这样就能够得到很多。

请翻开书:

【解】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此论修德以是同居土中见故)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以佛身随横四土现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现在所讲的阿弥陀佛,正是指在凡圣同居土中来示现化身度众生,在同居净土大家都有看到,但是因为怕众生不了解示现的化身就是法身跟报身,所以他就说仍复即报即法,虽然说他是示生化身,但却也正是报身也就是法身,简单讲凡圣同居土他就是直接四土都具足。

【讲】此段所云。阿弥陀佛。乃论修德。】我们前面讲性德是本性具足,为假修行,不用经过任何的修行,本性当下就是具足,现在讲修德,修德是必须要修行才显示出来的,所以这阿弥陀佛乃是就这个修德来论,【正指在同居土中。示生之化身。以是同居土见故。恐疑非法非报。】就是恐怕不了解他不是法身,不是报身,【故又云】所以又继续解释【:即报即法也。】就是当下就是报身,也就是法身。意思是说【化身本不离法身。】就是我们应化身当下不离法身,【依法身体。】依这个法身体,【垂报化用。】这个垂报化用是长辈对晚辈,或者是圣人对凡夫才这样子,垂就是以上慈下,就是说藉着上面的慈悲,所以他来度众生叫做垂,因为我们中国人用字很注重礼节,垂报化用,以这个法身的体,垂报,示现这个报身,这个报身就是要度这些初地菩萨跟十地菩萨,那么再来,化用,垂报化用就是说度这个二乘人跟度这些凡夫,【三身不相舍离。】简单说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报身当下也有化身跟法身,法身当下就是报跟化,所以三身是不相舍离,【如摩尼珠。珠体。】当下就会反应【珠光。】光中就产生种种的【珠影。】简单讲这摩尼宝珠的珠体,珠光跟珠影,【不相离也。旁注随横四土现。】旁边这个小字的,就是旁注旁边有写小字的,“以佛身随横四土现故”,就是说我们这个佛的色身随横四土故,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全都具足这就是随横四土现,每一土他随时都可以显现出来,【即同居】,就是凡圣同居土,当下就是有具足上面三土的殊胜,所以说即同居【横具上三土。在同居土中】显【现】出来【也。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四悉檀)。具四义。

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这是【(世界悉檀)。

诚语指示。令专一故】这个是【(为人悉檀)。

简非乾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魔)。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非邪)。破魔邪权小故(对治悉檀)。(非权破华严合论之伪,非邪破末世积迷之习,此二料简,尤大有关系。)

圆彰性具。令深证故。(第一义悉檀)】

我现在先读大字的,先解释一遍。

复次,这不能读作fù次,若有读过汉音的人就知道这读作复次,复次,不能读作fù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有一个极乐世界它有一尊阿弥陀佛,复次就是说有这个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皆言有者,大家都说有,有什么呢?就是具足四种重要的意义,四悉檀,把笔拿起来,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就是一切都是布施,为了一切众生,这四种遍施一切世界,遍施一切众生,那么一切的道理,“四悉檀”。底下就说到,的标实境,那个不是读作de,的(dì)标实境,令欣求故,这的标实境,令欣求故,就是说:啊!这 “世界悉檀”确确实实有一个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不是佛方便说,也不是乌托邦,假有的东西,也不是佛的一种假设,是实实在在有这个极乐世界,不是在方便开示,假设有一个极乐世界,是确实有这个世界,令欣求故,让大家赶紧,这世间痛苦,赶快求往生极乐世界,这世界悉檀,这佛先施舍这个世界让你了解叫做世界悉檀,毫无保留叫做悉,悉就是慈悲之极叫做悉,一切皆施,檀就是施舍,布施的意思,意思是说先让你了解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

诚语指示,令专一故,佛诚实语,佛是绝对不打妄语的,跟你讲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给你一个指示,令你专一,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众生,叫做“为人悉檀”,苦恼,三苦、八苦,娑婆世界一切苦的众生,急急忙忙专一来求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是诚语指示,令专一故。

简非乾城阳焰,这个乾城就是鬼神,这个乾闼婆八部之中的,乾闼婆就是说像我们这个天龙八部这种假的妖气所成,就是说乾城。阳焰,这个阳焰是出自于这个《庄子》,《庄子》,我们所采庄子的引用,渴鹿阳焰,海市蜃楼,若有实无叫做阳焰,这句话意思是出自《庄子》,在中国的黄河流域,一片就是沙漠,这沙漠,这鹿很口渴,这鹿很口渴,它须要水喝,跑、跑……。噢!看到前面有水影现出来,这原来是阳光一晒,折射出来,光一晒产生这个折射,这个折射显现出有个草跟水,这鹿很口渴,跑、跑……,跑到那里,咦!也是没有看到水,也是没有看到草,没得吃,这意思简而言之就是简非乾城阳焰就是假的东西,意指是一种寄托,而不实在的假的地方,叫做乾城阳焰。乾城是一个典故,阳焰又是另外一个典故,简非乾城阳焰,底下“非魔”就是说不是妖气所化出来的地方,是确确实实一个地方,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权现曲示就是说佛的慈悲,权巧方便跟我们讲一个极乐世界,真是为了要度小根器的?不是,这是圆教、顿教,是圆满教,是实相教,是大乘的究竟法,绝对不是为了度那些小乘的,也不是度那些二乘人,也不是度那些凡夫,度那些凡夫说是权现曲示,就委屈一下,因为你不了解,不了解,佛不敢讲太深奥,讲一个权巧方便就好,为了度凡夫,为了度二乘人,不是,不是这样,净土法门是当下讲实相无相无不相的东西,是究竟圆满,了义中的最究竟了义的经典,不是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不是影像的东西,非保真偏但,把笔拿起来,保真就是化城,这是《法华经》里面讲,化城的意思就是说这二乘的根机,自利的功夫够,他现在证到我空,证悟四大缘起法,他除破我执,他不敢出来度众生,所以保真就是偏真,简单讲就是说暂时让他休息一下叫做化城,化城就是我们这个凡夫修行修到破我执,中间休息的地方,他要出来继续度众生经过几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之后到究竟的无余涅槃,所以保真简单讲就是化城,化城就是中途休息站,就像在加油般,所以佛叫我们要回心声闻,要回小向大,不可以自私,要好好出来度众生,偏跟但,偏,把笔拿起来,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别教,就是藏、通、别、圆,偏,藏教叫做半字,就是不圆满的意思,一半而已。但呢?只对大乘教讲的也不圆,所以是别教,我们前面讲的五时八教,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别教,藏、通、别、圆,保真就是化城,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别教,破魔邪权小故,“对治悉檀”,这并不是魔,是权巧的,破掉这些,破掉这些。确确实实有一个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一尊佛。

圆彰性具,令深证故,圆满来影现,来开示我们本性具足,这世界,清净的世界。圆彰性具,圆满来告诉我们,我们本性就是有具足这种东西,这本性就是……,虽然是过十万亿佛土,但是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当下若是清净心,没有隔着一点点的地方,极乐世界就会显现出来,令深证故,就是“第一义悉檀”。让你深入证入唯心的净土,自性的弥陀,令深证故,虽然你念佛、念佛,有一天看到佛,佛并没有来也没有回去,比如我们在这里开电视,电视台那些人没有来,其实也没有回去,因为愿力若有,感应道交难思议,不来也不去,当下就显现出来,这样你就了解唯心的净土,现在有电视还比较好比喻,以前没电视就很难比喻。

【讲】此重释西方依正二有。】这是重新解释西方依报跟正报两项全都有,【世界及佛。皆言有者。二俱现有。】两项,世界跟佛这两项现在就有,【非过去。非未来。】不是过去佛,不是过去极乐世界,也不是未来佛,是这个时候,今现在说法,现在在说法,【具四悉檀之义。悉者普也。檀者施也。】简单讲就是普施,普施,一切全都施舍,【以四益普施故。】普遍施舍一切众生,【一的标实境。令欣求故。的确标显。】确确实实标显出来,【西方依正。现在实境。令众生心生欣慕。求生彼国。此世界悉檀。】悉檀,世界悉檀,【令得欢喜也。】佛介绍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尊佛,所以阿弥陀佛从哪里来,是释迦牟尼佛向我们介绍的,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有什么不同,是愿力不同,本性都是一样,阿弥陀佛从哪里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向我们介绍有一尊佛这么慈悲,只要临命终十声要来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要解脱这个生死,横超六道轮回。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