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慧律法师

○【无疑解脱罗汉者。因中修缘念处观慧。】缘念的意思是说,【缘念世出世法。皆悉通达。能决众疑。能破围陀外道。】这围陀跟我们那个韦陀是不一样的,边围陀跟那个韦陀不一样,这围陀处道是【(四围陀典,是世间智书,读之有智。)】四围陀就是婆罗门教当时要作宗教的仪式,主持宗教仪式的人的条件,接着宗教所用的供品,这器具是在做什么,祈祷风调雨顺,所以四围陀就是宗教的仪式,器具,他的主宰,主持人,那么他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祈求上苍保佑我们,就像我们大家佛教徒,佛教徒有法师领导,法器就用木鱼、磬,用什么经典,要如何祭拜,有什么仪式,我们念佛的动机、目的是要做什么,四围陀就是在讲这种东西。【三种罗汉。】前面有讲过了,慧解脱罗汉,俱解脱罗汉,俱解脱罗汉,无疑解脱罗汉,三种的罗汉,【修因证果。彼此不同。今经云:皆是大阿罗汉者。决定是无疑解脱。故名大也。

【解】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不思议法。故名大也。

【讲】此是开迹显本。】什么叫做开迹显本?这就是说迹,开迹显本,迹就是这辈子他是示现这个小乘的阿罗汉,显本就是实实在在他不是小乘的阿罗汉,他只是帮助佛去宣法,本来他是法身的大士,法身的大士就是证悟到佛的法身,大士就是这些大菩萨示现声闻,所以我们在说观音大士,观音大士,观音大士也是佛再来,所以此是开迹显本,本就是久远劫,久远劫来,这大阿罗汉都不是普通的人,有的是佛再来,有的是大菩提来,所以此是开迹显本,【以释大也。又此阿罗汉。约迹则是声闻。】迹就是他这辈子出世在印度,跟随佛出家,修四谛十二因缘法,证到这个阿罗汉果,这叫做迹,【约本则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是菩萨之别称。破无明见法身。大乘之士也。示作声闻者。隐藏法身大本。】法身大士就是他的根本,大本,【示作声闻小果。如舍利弗。】舍利弗,《弥陀经》都念这句,【过去已证金龙佛位。】金龙佛位,所以大阿罗汉不是普通人,哪有说……佛经在讲的,舍利弗到佛面前七天贯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七天,藏经看一遍我要用五年,五年还不一定会通达,看两遍,十年,人家七天,舍利弗七天就将所有的经典通达了,这不是普通人。【须菩提。】《金刚经》须菩提。【乃是青龙陀佛。】青龙佛,青龙佛再来,解空第一,因为十方三世都是这样,一尊佛能够示现一尊佛来成就,一个世间不可以有两尊佛,会乱,【倒驾慈航。故曰示作。证此持名念佛。不思议之法。故名大也。

【解】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跟随佛转这个*轮大大来利益人天,所以叫做众所知识。

【讲】上表位。是阿罗汉位。此叹德】行【。是大菩萨德】行【。从佛转轮者。依从佛所转之*轮。悉能代佛宏化。转妙*轮。法以轮称者。譬喻二义。】所以过去人家讲一句话,若欲逃离无间狱,莫谤如来正*轮,什么人罪最重你知道吗?什么人罪最重?你若不想下去无间地狱,莫谤如来正*轮,就是看哪一个法师在宣法千万不要诽谤那个法师,他所讲的法你不要诽谤,只要他是正法,莫谤如来正*轮,我现在在宣法是代佛在说法,若不想下去阿鼻地狱,无间地狱你就不要诽谤,莫谤如来正*轮,这经典写得清清楚楚,早、晚两课,你破戒的人,你持八关斋戒踩死蚂蚁,偷拿人家的东西,破戒,邪淫,打过妄语,你再来打入关斋戒这戒体还有办法清净,还有办法证阿罗汉果,忏悔还有办法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还有办法中品中生,破戒、五逆十恶罪还有办法求忏悔,只有诽谤正法没办法,你去看这个《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不孝顺母亲,过去做错事情杀生、偷盗、邪淫这都有救,都有救,只有一种人没救而已,诽谤三宝决定去掉,camcel,去除,西方极乐世界你造什么业都有求忏悔的余地,只有一种人,谤佛、谤法、傍僧,保证不会往生极乐世界,保证,《无量寿经》你打开看看,看里面怎么说的,所以再劝告,再交代,就是讲这个嘴,这张嘴,真的,再三交代就是讲这张嘴,这张嘴,你不要诽谤,好的教你们去做,坏的教你们避开,要听我的话,这样就对(众鼓掌),所以你杀死一个人是结束他的生命,你诽谤三宝,众生听到,谤这个转*轮的法师的这个法,对法没有信心,他从今以后不是断这个生命,断慧命,我们人有两种生命,一种是色身的命,一种是智慧的命叫做慧命,诽谤三宝让众生失去信心,是断什么命?断慧命,这不得了了,这是生生世世他都对三宝……,你诽谤三宝,他也跟着你诽谤三宝,全都一整群下地狱,生生世世出世在边地,不会出世在中国,这个中国是有佛法的地方叫做中国,富裕的地方叫做中国,不是中华民国,有佛法的地方,吃、穿、住不用担心的地方,像我们这个地方叫做中国,若诽谤三宝生生世世出世在哪里,地狱轮转,轮转之后出生畜生,畜生又很丑,没有人要靠近,哈巴狗,癞皮狗,断手断脚的狗,狗,连人都不要看,因为他诽谤三宝业很重,从地狱出来变成畜生,畜生之后出世为人,出世为人不能出世在吃、穿不愁的地方,出世在哪里?非洲,全身黑漆漆的,全身都黑漆漆,中文不懂,英文又不懂,看经典,打开全都看不懂,全都看不懂,所以那天美国人来,美国人来,我告诉他: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生命很长的,很长的生命,这个叫做阿弥陀佛,他说:美国人很困难。我说:因为你中文不懂,所以你无法学佛,你无法学佛,根本就听不懂嘛!所以说出世在中国的人福报大,真的,出世在中国福报大,印度的佛法都灭,印度六百年前就没有佛法了,生活在很痛苦的世间,光是吃就没办法了,吃得很麻烦,很痛苦了,只有佛法在台湾,吃、穿、住没问题,轿车、电话、冰箱、bed,还懂中文,中国又具足大乘的佛法,你看出世在台湾看有多困难,真的很困难,真的。美国的人我告诉他,都是真的。中文是非常、非常地难,no easy,no easy,没那么简单,It is very difficult.很难的,美国人听不懂,对不对?所以说在座诸位!我们要很欢喜,欢喜我们今天出世在台湾,出世中国人懂中文,经典打开,文言文,又每个字都看得懂,对不对?我们又来学佛,中国人两千万,台湾人两千万,学佛的人,出家人差不多有二十万,比丘差不多有五、六万,比丘尼差不多十几万,出家人,台湾的出家人,差不多二十万的出家人,在家居士号称三百万,佛教徒三百万,真的正信的不到六十万,现在最近大家听到师父的录音带我一直强调,神、佛要分清楚,不然大家以为有胡须的是佛,他分不清楚,分不清楚,所以一直分这个神、道教、ji 督教、一贯道的,这是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要分清楚,现在大家都安西方三圣,最近才开始佛教在兴盛,所以今天造成很大的诽谤就是这样,他不原谅我们,这外道的不原谅我们,一直搞我们,因此诸位!要珍惜今生今世,我不骗你,珍惜今生今世,我以后要做一个名册,辈子要跟随师父的,讲堂有活动都要来的,身份证交出来,百年之后回向,真的,若一辈子要跟随师父没话讲,若三七五的,有空才来的,简单就好,简单念两句就好,一辈子不退转的,名字写下来,身份证交出来,点名,百年之后四十九天念佛回向,真的,讲真的,不退转的才来,会退转的,对不起,若有时间,蜻蜓点水才来,随便就好,随便。师父!你有分别心。不是,这是鼓励,大家好好地修持佛法,鼓励,鼓励,所以说诸位!要好好把握,把握现在,因此,诸位看这个:悉能代佛宏化,转妙*轮,法以轮称有二种意思,譬如二义,【一轮有推碾之功。】以前我看这个碾看不懂,这推碾的功夫的意思就是压下去让它平,以前若遇到冬至的时候,我当孩童的时候都跟随我妈妈去磨这个汤圆,磨汤圆,你们知道吧!以前有这个石磨,知道吗?上面用一支……,一桶米就在那里等,因为石磨有限,对不对?石磨有限,大家都用一桶在那里等,一次抓一把,你曾看过,一次抓一把,你们孩童时不曾看过,像我们这么老的曾看过,年纪大的都看过,现在都是机械一下子就ok了,以前要吃一碗汤圆很辛苦,你知道吗?使劲磨,磋二、三个小时才一点点而已,一点点而已,科学发达实在是很方便,将我们人所有的……,为了吃个汤圆,你看!搞多久,对不对?为了蒸年糕在那里,我有一次跟我妈妈问,说:多久会熟?真的没熟,噢!被她骂得很惨,蒸过头了,很奇怪,我想不透,怎么蒸年糕不可以讲话,我想不透,你说没这回事,又真的没熟,真的没熟,真的,蒸年糕又不可以讲话,小孩爱吃就说:妈妈!不晓得有没有熟。小孩乱问,所以在蒸年糕都将一些小孩赶到旁边去,现在不用,现在蒸熟的来,不必担心它熟不熟,都蒸熟的来,现在人的生活太富裕了,真的,太富裕了,古时候的生活实在很辛苦,若要去一次厕所就很烦恼,厕所是臭得……,虫钻来钻去,所以我看到这个推碾,推碾就想到以前的人实在很辛苦,真的很辛苦。【喻法能推碾众生。粗细烦恼故。】粗的烦恼,微细的烦恼都把它碾平,*轮有这种意思。【二轮有运载之义。】从此岸运载到彼岸,此岸就是凡夫,彼岸就是圣人。【喻法能运载众生。】法能够运这个众生到那边。【从凡夫地。到圣人地故。既能代转*轮。自可广利人天之众。为众所共知共识者也。】大家都了解他,为大众所共知共识,【闻名曰知。】闻名叫做知。【见面曰识。

二表位叹德竟。】叹德。

戊三列上首名

【经】长老舍利弗(此云身子)。摩诃目犍连(大采菽氏)。摩诃迦叶(大饮光)。摩诃迦旃延(大文饰)。摩诃拘絺罗(大膝)。离婆多(星宿)。周利盘陀伽(继道)。难陀(喜)。阿难陀(庆喜)。罗睺罗(覆障)。憍梵波提(牛呞)。宾头卢颇罗堕(不动利根)。】我读不来,台语的读不来,很难读,【迦留陀夷(黑光)。摩呵劫宾那(房宿)。薄拘罗(善容)。阿㝹楼驮(无贫)。如是等诸大弟子。】不曾读过台语的,念得很难听。长老舍利弗,这是智慧第一,那么这十几个后面都解释得很清楚。

【解】德腊俱尊。故名长老。】德性,腊就是出家一年叫做一腊,十年叫做十腊,三十年叫做三十腊,所以这有僧腊,有戒腊(指僧侣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又作戒蜡。),僧腊就是说出家几年叫僧腊,戒腊就是说他戒受多久,受戒有几年,还有一种叫做法腊,不是头发的发,是《法华经》的法,法腊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是天台宗的祖师一代传一代,他接这个法接几年叫做法腊。所以德跟腊俱尊,德行够,出家又久,俱尊,故名长老。

【身子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身子尊者是讲舍利弗在声闻当中智慧第一。

【目连尊者。神通第一。】这个目连尊者很多人都跟地藏王菩萨搞混了,目犍连尊者是出世是印度,跟佛同时在世,比世尊还早往生,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人,地藏王菩萨是没有这个人,是佛祖向我们介绍的,即使是中国的九华山那也不是地藏王菩萨,是因为他的行为就像地藏王菩萨来示现,所以大家都认为九华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萨,浙江普陀山那就是观世音菩萨,那是后来的人就认为这样示现就像地藏王菩萨,是韩国一位太子来到这里,金乔觉他来到九华山到九十九岁时坐化,肉身不坏,现在还存在九华山,大家当作他是地藏王菩萨,事实上地藏王菩萨他没来到这个世间,地藏王菩萨是佛向我们介绍这本《地藏经》,在弥勒佛降生以前的众生都要靠地藏王菩萨来解救,所以若说叫人家不要拜地藏王菩萨,他家全是鬼,这个人实在……,我不敢讲,这因果这实在是很大,真的,这实在是很大,无论我们今天修行人也要拜地藏王菩萨,你知道吗?地藏王菩萨不管是冥幽,冥阳,阳间、阴间全都是大家所尊重的一尊大菩萨,怎么叫人家不要拜,所以这讲经、讲经,诸位!你要注意,将来你若年纪比较大,学佛比较久要到外面弘法,也要很注意这点,知道吗?不懂的不要乱讲,真的,你到后来就跟地藏王菩萨发的愿一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但是两种是不同,因为你是造业下去的,他是愿力再下去的,所以这个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地藏王菩萨这是佛介绍的,这是不同人。

【饮光尊者。】这是摩诃迦叶,饮光尊者在无量劫以前他看到一尊佛像破一个洞,金粉掉了,他发一个心把它补好,只补一个洞而已,佛像一个洞而已,补,感应几十劫身上有光明,一点点而已,安金佛的金身,可见安佛像让人家拜功德有多大,我们现在这里要画三尊大尊的,从下面画到上面,临命终要接引的,西方三圣,二、三丈的站着,我们画小尊的,要观想去观想不来,现在叫那个画佛像的,画很大尊,画很大尊大家出资。有的说:师父!我全包下来。我全包下来。不可以,要大家出资,不过大家出资也很麻烦,三百、二百凑,凑到现在还不够,有的人发心一次付清,都有优缺点。饮光尊者就是有安这个佛像,【身有金光。】我们说迦叶苦行第一。【传佛心印。为初祖。】达摩祖师就是传、传、传……,二十八祖。【头陀行第一。】头陀行第一。不是偷人家的东西(台语谐音为偷盗),头陀就是苦行第一,吃,吃得很差,住,随便住,苦行第一。

【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文饰尊者就是摩诃迦旃延,这是婆罗门,论议第一就是很会讲经。

【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摩诃俱絺罗,一个“糸”再一个“希”,那念作chī,白痴的痴,那个音是俱絺(chī)罗,答问第一,你问他,他马上回答,大膝尊者,是舍利弗的舅舅,舅舅,舍利弗的舅舅。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再来【星宿尊者。】他父母亲祈祷,所以生下星宿尊者,离婆多,【无倒乱第一。

继道尊者。】周利槃陀伽,这根机实在是【因根钝。】周利槃陀伽这根机很差,佛只教化【仅持一偈。】修很久,到后来开悟,证到阿罗汉果,【辩才无尽。义持第一。】义持第一,专心在修道。

【喜尊者。】我们所讲的难陀。【佛之亲弟。仪容第一。】听说跟佛几乎相同,一模一样,比佛的个子还小。

阿难陀就是【庆喜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后来就是这个佛的侍者,跟佛长得一模一样,阿难陀,【多闻第一。】多闻第一。

底下:【覆障尊者。】塞老鼠洞塞六天,在妈妈的腹中六年才出世,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就是他在修什么行没有人知道,只有佛知道而已。

【牛司尊者。】这诸位要注意,【宿世恶口。】宿世恶口,感应吃饭的时候,吃东西的时候像牛在嚼,你知道吗?牛在嚼不是上下,牛在嚼是这样、这样,牛在嚼就是这样磨,牛在嚼,所以他生生世世他造这个恶口,骂这个修行人不得了,不得了,但是他证阿罗汉果,但是证阿罗汉果嘴还是……,吃东西发出声响像畜生在吃一样,不要恶口,诸位!不要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因为在这世间的时候,阳间的时候佛怕人家笑他,造口业,送到天上,受天人供养,所以叫做受天供养第一。

【不动尊者。】不动尊者,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颇罗堕。【久住世间。应末世】众生【供。福田第一。】福田第一,这是为了一个钵,为了一个钵,后面就会谈到。

再来,【黑光尊者。】迦留陀夷黑得发亮,【为佛使者。教化第一。】专门在教化众生的。

再来,【房宿尊者。】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这是摩诃劫宾那。

【善容尊者。】就是薄拘罗,【寿命第一。】出世之后怎么整他都不会死,整好几次都不会死。

再来阿㝹楼驮,一个少,再一个兔,那个是念niào,阿niào,有的人念阿陀楼驮,阿弥陀佛的陀,因为这是翻译的东西,所以这种音实在很难讲,所以阿㝹楼驮,三藐三菩提,跟这音几乎相同,所以阿陀楼驮,少,再一个兔,我们念阿niào楼驮,那么这个叫做【无贫尊者。】不贫穷,【亦佛堂弟。】简单讲就是他们全家都出家,包括他太太也出家,佛的太太,他儿子也出家,兄弟,堂弟全都剃度,全都剃度,只剩我家还没人剃度,很可怜,佛一出家之后,成道,全家都剃度,佛的堂弟,【天眼第一。

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把笔拿起来,在第一义悉檀,上面写个:中道实相,悉就是一切,檀就是布施,简单讲就是一切施,在任何的时间、空间都对众生讲中道实相的道理,叫做第一义悉檀,听经要带笔,一定要带笔,听经没带笔,你现在听,听得很好听,回去看就忘记,真的,以后听经一定要带笔,得到第一义悉檀。【之益。】利益,【增道损生。】增加这个道力损生,损生就是去掉这个烦恼,【自净佛土。】生就是烦恼会生起,自净佛土,自心清净心就是佛的净土。【复名当机众矣。】当机就是佛对这些根机讲这部《弥陀经》的。

【讲】此列常随众上首之名。长老二字。贯下十六尊者。非独指舍利弗一人。】所以照理讲是要这样读,长老舍利弗,长老摩诃目犍连,长老摩诃迦叶,长老摩诃迦旃延,长老摩诃俱絺罗,长老离婆多,一直读、读、读……,读到后来长老阿㝹楼驮,中国人觉得辛苦,辛苦,麻烦,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一句,上面一句,下面都包括在内,中国人很懒惰,很懒惰,原来的翻译是每句都有,这个鸠摩罗什他知道中国人要简单,愈简单愈好,文言文愈简单愈好,长老两个字不用读,照理讲是要读到底,所以不是只有舍利弗一个人。【德腊俱尊者。】德高望众,【若德重智深。】智慧深,【是谓法性长老。】悟性很利。【若腊(受戒一年为一腊)久年高。是耆年长老。】我们人六十岁以上,叫做耆年,有的人说七十岁以上,两种说法,意思是说七十岁以上叫做长老,有的人说六十岁以上叫做长老,所以我距离这长老还要二十三年,我才算长老释慧律,现在还很早,还二十三年,不晓得活得了那么久,不晓得,六十岁,对不对?【俱者并也。德腊并尊。故名长老。此中多有德有腊者。亦有有德而无腊者。】这都不算在内,【并无有腊而无德者。】没有这种东西。有腊又有德也就是说出家很久又有德性。底下一个一个来解释:

第一个说舍利弗,【身子尊者。】舍利弗,【已证阿罗汉果。堪称尊者。身子乃连母为名。其母身形端正。】所以名叫做身,【故名身。是身所生之子。故曰身子。】他母亲端正,他母亲的身子生她儿子舍利弗,生到佛子阿罗汉不简单,他母亲我看早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享受快乐了,这功德太大,所以你若是有儿子太多个,若有七、八个送一些来我们讲堂,真的,一子出家,九祖生天,送一些来,至于女的就不用,女的送到别的地方。【本经称舍利弗。舍利此云鹙鹭。】这是一种鸟,鹙鹭是一种鸟,因为他母亲的眼睛,【其母眼目】他母亲的眼睛,【伶俐如之。】很伶俐像鸟的眼睛,【故称舍利弗。】舍利弗,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在《心经》所翻译的是翻译作舍利子,这两个是同一个人,《弥陀经》是舍利弗,那么这《心经》是舍利子,但是《心经》讲的舍利子,又跟世间拜的舍利子又不同,经典这个舍利子是人的名字,佛的大弟子,世间在拜的这舍利子是我们人火化之后坚固之子,不同,故称舍利弗,【弗即子也。又称鹙子。声闻众中。智慧无能及者。】大智慧。【在胎已能寄辩母口。】寄辩母口就是帮助他母亲跟别人辩论都赢,他母亲本来不会讲话,都讲输他舅舅,就是大姊跟弟弟在辩论都辩论输她这个弟弟,自怀有舍利弗之后她母亲讲话都比她弟弟还厉害,你想想看,很惊人,孩子的智慧很惊人,所以叫做在胎已经能寄辩母口,帮助他母亲辩论。【八岁登座。】八岁的孩子,八岁的孩子。【论议无双。】没有一个有办法跟他辩论的,论议无双,八岁,我们现在八岁小孩,来:顶礼师父,顶礼师父一拜。待会儿说:师父!我要饼干。旁边有饼干:师父!他要吃饼干。八岁孩子他要如何跟人家辩论,所以舍利弗这不是普通的人,他是佛再来的,我们怎么有办法,八岁的时候我也还是在捡菜,读小学二年级而已,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七日之内。遍达佛法。故称智慧第一。亦姑显一德耳。】就是说暂时显出他其中一项德行而已。

【十六尊者。】就是我们列出来十六尊,尊者,长老,【各有偏长。】全都有他的优点。【非余尊者。不具智慧。亦非身子。不具余德。】不是说舍利弗就没有神通,不是这样,意思就是说舍利弗有智慧,若这十六个来代表是代表智慧第一,智慧第一,其他的人也是有智慧,但是其他的人优点不是在智慧。

再来,【目连尊者。神通第一。具云目犍连。】简单讲叫做目连。【此云采菽氏。】就是专门在山上采豆的,豆类的,【先人】就是他的祖先,【入山修道。采菽而食。因是命族。】因此取这族的名。【此族出家多人。以摩呵二字拣之。】就是分别,特别分别一下,【云大采菽氏。】大目犍连。【神通者。神妙莫测。通达无碍。罗汉具六神通。一如意通(如意所往,亦名神足通。)。二天眼通(彻见远近。)。三天耳通(周闻各方。)。四他心通(知他人心念)。五宿命通(能知过去未来)。六漏尽通(诸漏已尽,】漏就是烦恼。诸漏已尽,【不受生死。)。前五。天仙神鬼皆有。彼是报通。】报通就是先天性,一出世就有。报通就是一出世就有。【此皆修通。】修通就是后天证悟而得到六种神通。修通就是后天修来的,报通就是先天性,像鬼,鬼子一出世就有神通,我们人就没办法,天人一出世就有神通,我们就没办法,所以这个报通是鬼神天仙,像罗汉这不是,是修通。【后一圣人方得。言第一者。如止耆婆之车。焚得胜之殿等。难以具述。】这里这个典故我查不到,所以暂时不讲,后面若再看到我再向诸位解释,因为讲错要负因果,而且会下地狱,不懂,我就是跟你说我不懂,将来看到我再跟你们补。()

【饮光尊者。身有金光。梵语摩呵迦叶。此云大饮光。由宿世为冶金师。】就是专门在用金粉的,金子,安金箔粉。【有一贫女。】贫穷的女人,【至塔中礼佛。见佛像金身。坏了一块。】一个角落而已,不是整个坏掉,【乃起一念。我如有金。当为装饰完好。发一善愿。即有感应。后行乞途中。拾一金钱。】乞丐乞讨的,捡到一块金。【即倩冶金师。】“倩”就是拜托,央请、拜托。【为其锤薄。】锤薄,没有拿他的钱,【不取工价。】不取工价,【发心同饰佛像。】发心大家都来装饰佛像。【自尔以来。九十一劫。】九十一劫。【身常圆满紫金光聚。光吞日月。】这光,日光或是月光的光,全都到他身上反射出来。【故名饮光。加以大者。拣异其它迦叶也。】所以你想想看,我们安一角落的佛像,九十一劫,若我们将这佛像打坏,这罪有多重,你反过来想,罪有多重,对不对?

迦叶尊者,【传佛心印者。《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以金色的这个钵罗花来献佛,金色的华,【舍身为座。】舍这个色身,当然这个梵天王,当然他会变化,他会变化,说不定变一个金刚座给世尊坐也不一定,所以舍身为座,请佛祖坐。【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就是将他供养的华拿起来。【人天百万。】几百万的人,天人在听经,【悉皆罔措】大家都束手无策,看不懂,不晓得在搞什么,佛怎么突然间把华拿起来,【独有金色头陀。】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就是禅宗开始,禅宗的开始。【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今付摩呵迦叶。此即我佛传心印于迦叶。】心心相印,这不是在恋爱的心心相印,佛的心传给迦叶,吾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最重要的,眼睛是一切的开始,没有眼睛你怎么做事,所以哑巴比瞎眼还好,哑巴业比较经,瞎子业比较重,大家都要哑巴,谁要瞎眼,说真的,这是说两种不得已的,选一种当然要选哑巴,谁要选瞎眼,选瞎眼不得了,很麻烦,选哑巴口齿不清,中文看得懂,坐几号(车)他也不会坐错,对不对?瞎子严重了,老是要人家牵,噢!这是很麻烦,很麻烦,真的,我有正法眼藏,涅槃的妙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奥妙的真心,实相无相,实相就是无一切相,无相而无不相为实相,今付摩诃迦叶,这就是我佛传这个心印给迦叶尊者。【为初祖。迦叶复传心印于阿难。】阿难是变成第二代,【递代相传。心心相印。故称心印。】心印。再来:

【头陀第一者。】头陀第一者,【梵语头陀。此云抖擞。】一摇之下,东西会动,东西就掉了。【以十二行。】十二行就是十二种,十二种苦行。【抖擞尘劳烦恼故。】将这些烦恼剪掉。【一住阿兰若(此云寂静处。)。二常行乞食。】吃饭用乞讨的。【三次第乞。】次第乞就是说在化缘的时候,不可以因为同情他是穷人我才跟他化缘,要让他种福田,富裕的人就不跟他化缘,富裕的人不跟他化缘,他下辈子就没有福,也不可以说富裕人比较有钱,我跟他化缘的时候比较化缘得多,穷人比较穷,去,跟穷人麻烦不好,他已经没钱了,不要跟他化缘,不可以。次第化缘就是说这间化缘完换这间,这间化缘完换这间,不管贫穷、富裕的意思叫做次第乞,不可以分别贫穷或是富裕,都要照顺序一间一间走。【四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五节量食。】就是要节制自己吃多少、吃多少。【六过中(中午)不饮浆。】就是过“午也”不喝这个米浆,喝这个其他打汁的东西,就是过午不饮浆。【七着粪扫衣。】粪扫衣就是很下贱的,人家丢掉的,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人家不要的,穿粪扫衣。【八但三衣。】就是身上只有五衣、七衣、九衣,三衣而已,说到三衣印度当时没有这种衣服,佛在世的时候里面也没有穿内裤,所以一个比丘都要撩起来,撩起来,所以这个女众要穿这覆肩衣遮起来,否则女众只穿那样能看吗?对不对?看到那个能看吗?所以女众又多一个覆肩衣,又多一件下裙,女众要围起来,男众没有,男众是光溜溜什么都没有,所以佛当时在世比丘没有走天桥,没有走天桥,有一次比丘爬到树上采东西,大放光明,每个小孩都跑来看,看这出家人,佛就说:以后披三衣的时候,爬到高处的时候,稍微遮一下,遮一下,不然怎么能看,里面没有穿,真的没有穿。上次有一个跑去挂单,寺庙挂单,南传来的,南传来的,袈裟,照理讲是不能穿进厕所,上厕所,脱下来之后跑进去,光溜溜进来,出来再赶快遮起来,他不习惯,因为他南传来的,不习惯穿北传的,他就披南传的袈裟,这袈裟又不能穿进去厕所,很麻烦,他进来,丢过去,出来又赶快遮起来,人家说:来中国不要这样,要穿衣服才得体。粪扫衣,八就但三衣。【九冢间坐。】要去埋死人的坟墓修行,练习不净观,无常观,才知道我们百年之后我们也要来这里陪伴,所以在座诸位!每天坐在死人旁边还不会精进用功,去那里掷骰子也是命了,有的人跑去坟墓旁边赌博比较不会被警察抓到,我们修行人跑去坟墓,你看!有一天我们也会躺在这里,有一天我们也要死,无常观,死后又不清净,修苦行。【十树下宿。】不可以有挡风挡雨,在树下坐着。【十一露地坐。】地上不可以铺东西,坐着就是要坐地上。【十二但坐不卧。】哇!这没那么简单,最辛苦只能坐着,身体不可以靠床,这关绝对没有一个有办法。十二,在座诸位!这几样哪一个做得到,来!从第一个来看,第一要住在深山林中,清净的地方,没有人吵的地方,没有。第二,常行乞食,没办法。第三,次第食,我们没有,最多第四日中一食,日中一食,还有几个高僧大德日中一食修苦行的,第五,节量食,这我们也做得到,第六,过午不饮浆,这我们也做得到,是说别人,第七,粪扫衣,目前都没有,目前都没有,台湾太富裕,第八、但三衣,这有,只有三件而已,现在出家人我看打开抽屉不晓得几十件袈裟也不晓得,真正出家人只能三件而已,第九,冢间坐,绝对不可能,光是怕鬼就怕死了,说真的,光是怕鬼就怕死了,哪一个敢跑去坟墓旁坐着修行,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本来坐得好好的时候,阿娇,马上吓破胆,后面随便……,那怎么有办法入定,光是怕鬼他就晕了,冢间坐绝对不可能,树下宿绝对不可能,坐一晚大家就感冒,感冒,真的,十一,露地坐,这也不可能,哪一个坐的时候地上随便坐,露地坐,深山林中都是土,下雨都是肮脏的东西,真的不可能,要坐地上,至少拿一张椅子来坐,第十二,但坐不卧,保证没有,保证没有,所以这十二项的头陀行,目前而言只有三、四项我们做得到,但是没几个做得到这样。【迦叶年老。】年纪很大,【不舍头陀。】还是没舍这个头陀行。【佛悯其老。劝令休息。迦叶头陀如故。佛赞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故曰头陀第一。此尊者未曾入灭。佛嘱传衣弥勒。】所以这个迦叶尊者,【在鸡足山】我们现在所讲的云南省这个地方,云南省,迦叶尊者来到这个地方,山,按照大藏经这样记载,我看大藏经,大藏经是这样写,迦叶尊者起到鸡足山的时候,这山裂开,里面一个金刚座都铺好了,迦叶尊者把这件袈裟放着,腿盘起来,入定,这鸡足山又合起来,现在还活着,迦叶尊者现在还活着,没死,没入涅槃,这就是宇宙当中世间生命最长的一个人,要等,等到弥勒佛,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迦叶尊者现身,来到弥勒佛的时候,向虚空转三圈,转三圈,因为弥勒佛来降生的时候,因为我们人几百丈高,弥勒佛他的徒弟,这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的预言,他就说:怎么有这人头虫。怎么有一只虫在爬,这弥勒佛就开示:不可以这样诽谤,这位是上一尊佛,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迦叶尊者,他为了传这个袈裟,一佛传一个,传给我,所以他要把这袈裟传给我,所以他入定在鸡足山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今天交到我手上,就是我手上拿的这件袈裟,这件袈裟多大件,你知道吗?刚好弥勒佛的二根指头,我们现在的袈裟……,我这件,这件袈裟,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因为人过于高大,指头横这样,横两根指头,横这样,差不多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我们现在人个子小,个子小到这样,袈裟差不多像这样,弥勒佛这样折起来两根指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的袈裟,放在弥勒佛的手刚好两根指头大,那个时候女人五百岁才结婚,我们现在五百岁,老处女,谁还要,那就跌停板了,五百岁,不要说五百,四十岁嫁不出去就跌停板了,五百岁,对不对?这就是听经典的好处就是说因为很多我们不懂,对不对?还有一些故事可听,听经典的好处就是这样,若要照这样念你也会,对不对?所以要来听经的意思,好处就是在这里,师父懂的都告诉你们,你们不曾看过,听了之后就懂很多,此尊者未曾入灭,都没有入涅槃,所以佛赞叹:他就是头陀第一。他在鸡足山【入灭尽定。以待弥勒佛出世。

文饰尊者。即摩呵迦旃延。此云大文饰。】大文饰,【南天竺国婆罗门种。】天竺就是印度,就是南印度一个国家,婆罗门,这【西域】分作【四】个阶级,叫做四【大姓】第【一】叫做【刹帝利。此云王种】简单讲就是这族都是【(王家种族。)。二婆罗门。此云净裔】就是【(净天苗裔。净天即梵天也。)】简单讲就是梵天的后代叫做净裔,所以我们现在在讲的梵音,梵音就是说他们的声音很好听,是从大梵天王那里传下来的,那么印度人觉得从那里传下来是一件很骄傲,很值得安慰的一件事情,所以他叫做大梵天的后裔,所以简单讲叫做净裔,我们所讲的婆罗门。【。三毗舍。此云商贾。】就是在作生意的,作生意的是第三个阶层。【四首陀。此云农夫。】农夫,简单讲就是说印度当时分作四个种姓,那么最尊贵的就是王族,第二尊贵的就是婆罗门,第三叫做作生意人,让人家最瞧不起的就是农夫,那么他们这个阶级分得多清楚,他们这个贵族,皇亲国戚若在走路,若在走路的时候,这农夫或是生意人踩到他们的影子,比如说我在走路,日光照射下来,我的影子在这边,不可以踩到他的影子,踩到他的影子犯法,印度当时分这个阶级分得很不平等,所以最早实行民主的就是我们世尊,世尊不管你是皇亲国戚,婆罗门,先出家就排前面,全都平等,先剃度就排前面,所以说世界上最早实施民主的,不是法国、不是美国、不是英国,是佛陀,是佛陀。佛陀最先实施这个民主政治,僧团全部由民主去管理,利和同均,我们两千多年之后台湾,这个叫做均富主义,均富主义,我们今天台湾实行均富就是富裕、贫穷尽量让他平均,富裕人税金扣得比较重,收入比较多的税金扣愈重,佛陀当时在世要有饭吃大家都有饭吃,均富主义,均富主义,所以说佛他是一位超智慧的人,不是像印度当时很不平等,接着印度当时最没有价值的就是倡妓,唱歌妓女,卖唱的,不是像现在这歌星,歌星红得不得了,拿一张sign,让他签名叫做sign,英文叫sign,要不要sign一下,要不要签一下,若中国的朝代来讲,清朝来讲,歌妓,酒楼在卖唱的,那是最下贱的,但是现在告诉你风水轮流转,现在影歌星,真的,你若坐飞机坐在隔壁那个,刚好得到影后的,那叫做什么名字,反正我们没有在记那个,很红的,人家不会拿来慧律法师签名,不会这样,若我在飞机上人家会拿给隔壁签名,他不会拿给我签名,众生。底下说,【婆罗门多智。】婆罗门很有智慧,【尊者又复出家闻法。】又出家听到这个佛法。【善解契经。】就是经典,上契佛陀的心怀,下契众生的根机,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契经。

【《阿含经》云:有外道执断见。】执断见就是说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问曰:我见人死不还。云何说其受苦。故知无他世。】就是没有下辈子,意思就是说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死了就茫茫然,又什么都没见到,又没看到什么人在受苦,怎么会有下辈子,这句话问法就是这样。

【答曰】回答【:如罪人被囚。宁得归否。】无法再回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又问:若生天上。何故不归。

答曰:】摩诃迦旃延,现在是说表示他很会说法。【如人堕厕】从厕所出来身体洗一洗,香水喷得香香的,还有人要跳入厕所吗?没有人要跳下去,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我们人上天堂,死了之后上天堂,天堂我们又没看到,也没有人说上天堂下来跟阳间的人说,说:我现在在天堂很快乐,所以这外道就说,意思是说不曾听说去天堂,又回来告诉我们说天堂很快乐,不然告诉我们天堂很快乐我也才相信,这摩诃迦旃延就这样破解他,像我们人跌入厕所里,现在又爬起来身体洗好喷香水,哪有人又要跳入厕所,这厕所就像我们阳间,比喻世间很痛苦的地方,哪有人说到天上那么享受他还要跑回来,他绝对不要,绝对不要,所以你就不可能听到天人来告诉你天上很快乐,天人每个都不要,所以这天人若下来阳间,我们人的身体无一清净,地上所散发出来的环保,散发四十里,四十里,这天人若要下来阳间鼻子都要捏着,不敢呼吸,暂时停止呼吸,阳间在天上看起来说是很臭、很臭,谁知道,有时候香水擦起来觉得还不错,怎么说阳间很痛苦,表示天人很享受,像人跌入厕所不【得出宁肯更入。如是种种善论。故云论议第一。】

底下:【大膝尊者。】这就是舍利弗的舅舅,【即摩呵俱絺罗。】一个“糸”再一个“希”,那个念chī,白痴的痴,这个音是白痴的痴,俱絺罗,念这台语的是读得很奇怪,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汉文很难读,所以晚课诵这个《弥陀经》若是诵台语的,听了快生病。【是舍利弗母舅。平日与姊】就是舍利弗他母亲,平常跟他大姊【论议辄胜。】就是往往,往往都会赢。【自姊怀胎后。皆姊胜。知胎中必怀智人。】这种对舍利弗有用,对我妈妈没有用,我妈妈怀的时候也没有比较会讲话,也是傻呼呼的,没有用,没什么智慧,不然请教她看看,怀慧律法师的时候你有没有比较会讲话,没有差别。人家舍利弗是佛再来的,我们没办法。【自思弟屈于姊。尚是小事。将来舅屈于甥。岂不令人见笑。遂辞姊。】离开他大姊。【到南天竺国。读四围陀典】四围陀典【(此云智书。)。】读这四本书可以开智慧,这是外道的书,外道的书,这不是佛经。四围陀典我解释过了,是一些宗教的仪式,祭拜的法器,祭拜时读的这个言辞,谁才够资格做这种礼节,这都是外道在宗教信仰的四本书,要用什么供品等等之类。【发愤精进。】他没时间剪指甲。【尚无剪爪之功。】用功到连指甲都没有剪。【世称长爪梵志。】长爪就是指甲很长,我过去有看过世界之最,我们人指甲留长会卷,会卷,卷……,印度当时有一个留十……,那天我看到电视,闭路的,留十九年,留十九年,当他出去时,都要背起来,像这只手在背手一般,背起来,为什么?指甲太长,不能工作,后来美国人去买,去买,将留了十九年的指甲买下,以美金一千二百元买下,折合台币二万多块,这样刚好十九赚二万多块,那只手老是横这样,印度还有一个人留头发,留二十五年的头发,刚好从这里卷起来,卷好几丈,要是洗头发得这样,由一个人上去踩,踩那头发,像搓衣服那样搓揉,头脑坏掉才有那种人,世间有那种人留那样的头发,很可怜。无奇不有,无奇不有。世间人称为长爪梵志。

【十六年归。】学道十六年。【欲与甥论议。】论议。

【问姊:甥今何在?

姊云:先从沙然梵志学道。】梵志就是修清净行叫做梵志,当时来讲就是外道的,修清净行叫做梵志。【现从佛出家。即至佛所。】外甥还我,【索甥归还。】外甥还我。

【佛令立论。论胜则还。】若辩论不赢我,对不对?看要怎么办,你若辩论赢我,我外甥还你,若辩论不赢我怎么办?佛就叫他:好!你提出立论出来。论胜则甥。【心中大快。】傻呼呼的他不晓得佛祖功夫,他以为学十六年很行,所以这外道就是这样,外道就是学经典之后都是自己很满意,认为天下无双,认为人家没有学这个外道就是很可惜,没有听到这个就是很可怜,所以一贯道也很同情我们,我们也很同情一贯道,就是这样,他不晓得佛祖何等厉害,心中大快,【即思十六年苦功。今日正好在此广众一显。】辩才智慧。

【遂曰:论胜】论赢,我若论赢你,现在就跟佛这么说:我若论赢你,你【还甥。】我。不跟随佛出家,【论屈】就是论输你,【我头把汝斩。】这句话要听清楚,不是要剁佛的头,是说我的头给你斩,这正好相反,我们中国话若读不来,我头把你斩,以为我要斩你的头,其实不是这意思,是说我若论输你,我的头给你斩,这在我们小学的时候,现在跟人家吵架被人家打,我们那一班就跑来……,我们老师叫做赵老师,说:赵老师!赵老师!他给我打。老师就说:他给你打还不好,你还来叫什么?不是,他打我。他打你,你就讲嘛!怎么他给你打呢?他给你打,你反而占便宜嘛!所以这字要改一下,论屈我头把汝斩,让你斩。

【佛笑谓曰:汝以何为宗?】你的宗旨是什么?【(佛欲破他先问立宗。)。

答曰:不受为宗。】我就是一切法不受,不受为宗就是说我一切法都不接受。【

佛云:汝见受否?】汝见就是说你这个时候说这句不受,你有这种见解,那你受不受?你受还是不受?这乍听可能听不懂,现在再讲一遍:佛祖就说:你要跟我辩论,好!你先讲你以什么为宗。舍利弗的舅舅就说:我一切法不受。我一切法不接受,都没有这个受的意识,一切法不受为宗旨,意思是说他样样都放得下,简单讲就是这样。佛说:汝见受否就是说,你讲这句话受不受,你刚刚讲的这句不受,你这一句话受不受,叫做汝见受否?你有这种见地,我刚刚讲这句话,你受不受,不得了了,这下严重了。

【大膝一想不好了。两头俱堕。】若【说受】这句话我自己有受,那么我以不受为宗,【则自宗相违】我若说不受,不受,你跟人家讲这句话做啥,你不是【(不受为宗故。)。】你不受为宗,你这句话讲出来受不受,惨了,【说不受。】为宗,【世间相违(世间人皆以见是受故。)。】就是说你有这种见解你才说以不受为宗。【被佛一问。】辩输他。【自知论屈遂逃。】辩论输了,用十六年的工夫,佛只问第一句话而已就楞住了,佛问第一句话就楞住了。【行不数武。】数武就是说走不长,走没多久。不数武就是说没有一会儿的功夫,走一下子【心思大丈夫。一言既出。何以逃走。】回到佛的面前。【乃返佛所。】回到佛陀这里。

【高声曰:瞿昙取刀来。】瞿昙就是佛的名字,瞿昙,这是佛的俗家名,瞿昙取刀来,【斩我头去。】反正我辩输你,我的头就是要给你斩。

【佛曰:我法无如是(杀人。)事。】我佛门哪有在“杀人”的,辩论输我了就砍你的头,不就专门在杀人放火的,没有这样。【汝既知屈。】你既然知道你辩输我,可以跟随我出家,我常常邀一贯道的辩论,一贯道的就没有人,我常常叫一贯道的说你若辩赢我,我慧律法师马上还俗,不然换我拜你为师,你辩赢我,我拜你为师,现在还没有一贯道的来,一贯道来,有,讲师、点传师听录音带都来这里跑着顶礼,曾经有啦!大声说:你若知道错,【可从我出家。由精勤故。】精进。【得四无碍辩。】得到四无碍辩才,四无碍辩才,我们上次讲过了。【触问能答。故称答问第一。】只要你问他,他马上能回答,从事这种行业的,饱食终日在辩论的,触问能答自不待言,过去就学这法的。

再来,【星宿尊者,】如果过夜叫做宿,如果懂得星象,与星球有关系的,前面加一个星,读作xìu,星宿尊者。【父母祷星宿而生。】祈祷这个星。【即离婆多。又译假和合。

《释论》云】一本论这么说【:夜坐空亭。】晚上打坐的时候那里一个空亭,空无一物,四周空无一物。【见一小鬼负尸而来。】见一个小鬼抬一个尸体来,【有一大鬼追来争之。】有一个大鬼追来要抢这个尸体。【乃请尊者分判。】他判就是讲道理,讲看看,看这个尸体谁的。【自思若依理而判。】当然若按照道理来判这一定是小鬼的,小鬼拿来的,当然是小鬼的,但是霸道,这大鬼霸道,所以当鬼也辛苦,当鬼,大鬼管小鬼,恶鬼管大鬼,这佛经讲,我们人说世间的流氓很可恶,鬼道的流氓更坏,都没有在讲道理的,要赢就是要赢,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法院法律诉讼偶尔会赢,阴间没有这样,抓不完,太多,依理而判。【必为大鬼所害。】照理判这个尸体应是属于小鬼的,现在若说是小鬼的,大鬼就要找他算帐。【若枉理而判。】若冤枉这个道理来判,这就是大鬼的,不是小鬼的,小鬼就不甘愿。【难免小鬼所害。】这样小鬼就要害他了。【俱不免害。】全都不能脱离被害,不是大鬼找我们算帐,不然就是小鬼,照理判是小鬼,大鬼不甘愿,若判大鬼的,小鬼不甘愿,【乃依理判曰】照这道理看,【:我见此尸。是小鬼负来。】小鬼负来就是小鬼拿来的,【大鬼怒。拔其手足食之。】将这个迦旃延,这叫什么?离婆多,离婆多的手、脚拔起来。【小鬼取尸手足补之。】取这个尸体的手跟脚补之。【因此烦恼。】装这双手双脚是尸体的,因此就很烦恼怀疑我这色身到底是不是我的。【遂疑此身非我。】这色身不是我的。【若我本身。眼见鬼拔食讫。若非我身。云何随我行。】遇到人就问,【逢人即问。汝见我否?】你有没有看到我。

【僧答云:本是他遗体。非我有也。】本来就是别人的,别人的,别人的遗体,尸体色身根本就不是你的。【遂悟此身假和合。】这样就证果了,【即得道果。】证到阿罗汉果了。【入定心无倒乱。】这样就表示什么事情都放得下,表示这是假的色身,光是听到这个马上就什么事情都放得下,我们到现在大家都知道色身假的,四大皆空讲好几百遍了,对不对?要来听个经,我家门没有关我回去关一下,我女儿不晓得有没有吃,我老公回来不晓得有没有怎样,所以我们现在在修行和古时候的人比差多少,古时候的人他随便听到一个法,四大皆空,马上放下,没有一件事情放不下,这假的,这臭的,这会烂,这会死,对不对?我们到现在放不下,对不对?没办法。【故云无倒乱第一。】他听到这色身是假和合的所以他就没有颠倒。

【继道尊者。即周利槃陀伽。周利是兄名。译大路边。】印度的名字很奇怪,【槃陀伽译继道。】继道,继续在道路生,【相继于道路而生。其母二次。皆于归家途中生子。】诸位!你知道归家是什么意思,印度人生孩子都要回娘家生,印度人生孩子没有在夫家生,印度人生孩子一定要回娘家生,所以叫做归家的途中生子。【继道随兄从佛出家。】继道跟随他哥哥出家。【因根机愚钝。仅持一偈。】扫帚,现在念扫,那个帚忘记,念那个帚,那个扫忘记,以我们今天来讲还没有这么笨的,扫把两个字念不来就是念不来,还要发愿回向,原生西方净土中,两个字都念不来还念七个字,哪里念得来?人家这两个字念不来到后来证阿罗汉果。仅持一偈,只念那个扫帚而已,【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念前面一句话,第一句扫,那个帚就忘记,念底下那个帚,那个扫却忘记,这很严重,没有人严重成这样。【兄遣还俗。】有一天我看这个经典,这个周利槃陀伽就躲在门外哭泣,哭泣,【哭泣不已。】他哥哥就骂他,说:你回去好了,像你这样来佛门白吃米,你傻到连念扫把两个字都念不来,你跟随佛出家,吃,吃施主的,吃,吃施主的,修行不够回报,吃,吃施主,修行不够回报,我常常劝告这些若要剃度出家的,吃很好,吃施主,不够回报,你要注意,所以他就在那里哭泣,哭得很久,佛陀知道,哭泣不已。【佛怜而教之。使诵扫帚不辍。】你只记两个字,现在叫他集中这个心,集中他的心去念,所以这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参禅,知道吗?我们现在的参禅,参禅。我们若到忏云法师那里,现在扫、扫……,忏公就问:有扫干净吗?他就:有,扫得很干净。忏公来看:不干净,再扫一遍。心情就很不好,明明很干净,怎么老和尚这么挑剔,老是说不干净,再扫一遍,扫一遍,他又来,有扫干净吗?大家看,一百个人看都干净,不干净,再扫一遍,不得了了,后来,师父!扫好了。他(忏公)就说: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咦!开悟,原来忏公教人家扫地不是扫外面肮脏的,是扫你的内心肮脏的要扫掉,所以这句很流行,这句以前大专莲因寺,我们若跟随忏公: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老是在念这句,所以现在知道了,就是说你在扫地的时候要把内心的肮脏扫掉,不是在扫外表的。【于三七日。将一把无相扫帚。】无相……,扫到后来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扫到后来一心不乱。【把心地见思烦恼。扫得干干净净。得阿罗汉果。】那个扫把两个字念不来的人,二十一天证阿罗汉果,我常想我慧律若在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你看我,我要证什么果,是不是这样?那个傻成这样,两个字,二十一天就证阿罗汉果,所以说在佛祖出世的时候,五年以内没有证阿罗汉果,那就被淘汰出局,那就很严重、很严重,就像现在所说的白痴,才会五年没有证阿罗汉果的,二十一天证阿罗汉果,【具足辩才。义持第一。】他老是记扫把,记到后来事一心不乱,到后来证到罗汉果,全都一心不乱,扫到后来都无相,所以在座诸位!修行,我们继道尊者,你看一看这里面哪一个字最重要,无,无相扫帚,就是那个无,你看所有的……证阿罗汉果都一定要空,一定要无,一定要无住,一定要放下,在座诸位!因为我们常常在讲,讲久会麻痹,你若将这句忆持在心,我以后……从现在开始,不是说明天,从今晚开始你二十四小时都观照,这都是生灭法,都是假的,每一个刹那间在变化都不是真实的,都无所著,放下,用空的思想很快就解脱,哪有什么是非,哪有什么人欺负我们,根本就没有欺负我们,根本就无我,欺负什么,哪有什么佛法,所以说禅宗讲一句话,禅宗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不灭,诸佛常现前,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诸佛常现前,这是禅宗在修行的,最厉害的一句,一切法无生,一切法都是假的,缘起性空,当下都是假的,你用多少精神去追求到最后一定是错误,绝对痛苦,追求这假相的东西绝对痛苦,所以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生,既然无起心动念怎么有灭呢?无灭,所以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诸佛常现前,这样佛性就显示出来,佛性就是在不生不灭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动念就没, 有得失观念,就没有烦恼,没有爱,没有恨,只有具足智慧,大慈大悲没有敌人,人家要害人,无生,本来就没有的东西,对不对?受到一切的委屈,他的生活很差,就想:这是我的命。一切法无生,这是我的业,要欢喜心偿还,很好用,很好用,所以不要老是窝在家里自己看书,也不可以说我自己要用功,不可以,一定要有善知识,有时候一句话比你看十年的书还快,一定要出来听经,不可躲在家里,绝对不可以躲在家里,知道吧!你躲在家里看三年、五年有时候不如师父讲一句话,一定要记得这句话。底下,【可见修行。不怕愚钝。只怕不肯发心。若肯发心。下愚可得上智。但诵扫帚。亦能证果。】怎么能比得上念佛呢?【如若念佛。】你若是好好念佛,【岂不成佛。此其证也。】这就是证明。

底下:【喜尊者。佛之亲弟。四月九日生。身黄金色。具三十相。】佛是三十二相。【短佛四指。】短佛四指不是指头短四指,不是这意思,就是比佛个子还小四根指头,这样(掌心向内,手掌平放,五指并拢)横着放,知道吗?四根指头这样,比如说我若是喜尊者,这样就是说我比佛少四根指头的高度,短佛四指,有的人看这个怎么看都看不懂,怎么少四根指头,不是这个意思,【故称仪容第一。】很威仪,很像佛祖,【摩竭提国。】摩竭提国,【有裸形外道。】有的人读作ke奔,我以前有一个表兄读这个美术的,不晓得是不是故意考我们,看报纸:唉哟!怎么有人ke奔。我乍听,听不懂,什么叫做ke奔。拿来看,唉哟!惨了,luǒ奔,ke奔,裸形的外道,全身都不穿衣服的。【世称智者。与舍利弗论议】就是在辩论,【结舌。】就是辩不赢他,结舌就是辩不过舍利弗,舌头批结的意思就是表示说辩不赢他。【深信佛法。】若是要出家,【有欲出家。】有这意思要出家。【见难陀色貌殊伟。叹曰】很赞叹说【:短小比丘。智慧难概。】无法去了解短小比丘,看到难陀的色貌很伟大,赞叹说:短小的比丘,智慧难概,【况堂堂者乎。】意思是说何况这佛陀,何况佛陀,你有感觉吗?个子小的头脑特别聪明,不晓得你有没有感觉,你看拿破仑,真的,个子小,个子很小,你看广钦老和尚缩水了,广钦老和尚吃得很少,个子这么小,所以个子小的没什么好发达,只发达这个头脑而已,我们以前建中的,考上台大医学院的,班考上二十三个,十几个都小个子的,一半以上都小个子的,个子小的,一点点而已,当然也有个子高的,所以这种头脑没有分个子大小的。(此下为法师补讲:)叹曰:短小比丘,那个是指舍利弗,智慧难概,况堂堂者乎?我们昨天讲佛陀,讲太快,那是指难陀,那是难陀,不是佛陀,第一点。【遂从其出家。】就出家了。

底下:【庆喜尊者。佛之堂弟。】堂兄弟,【是佛成道日生。净饭王是曰:先得太子出家成佛之报告。】太子出家,他成佛了,大家都回来报告了,【又闻王弟白饭王。报告生子。】所以大家很欢喜,【故字之曰庆喜。至二十岁。佛度出家。要求佛将二十年所说之法。重为宣说。】从头开始再讲一遍给他听,过去二十年所讲的,阿难不曾听过,现在全部要再讲一遍给他听。【悉能记忆。迦叶云: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故称多闻第一。】全都记得起来,不简单,全都记得起来,不简单。我们现在只是每星期考一点试而已,又没有接电话,又没有煮饭,也没有洗衣服,也没有扫地,只背那么一点点东西而已,阿难是二十年佛陀所讲的法念过、讲过,二十年的东西都记下来,我们这种是什么根机,人家那种是什么根机,看差别多少。

底下,【覆障尊者。即罗睺罗。过去因塞鼠穴六日。】很可怜,过去我不晓得弹死几只老鼠,这凄惨了,塞老鼠洞六天,【报感在胎六年。故云覆障。】覆障。【是佛之子。佛与耶输陀罗。为名字夫妻。未行欲事。何以有子?因悉达第四次出游。】去游这个城的时候,【见比丘僧。为度生老病死苦。回归向父王请愿出家。

净饭王闻言流泪曰:阿私陀仙人之言应矣。】阿私陀仙人是印度当时最行的预言家,说:这个人若是作世间的国王是一位转轮圣王,若是出家是一位觉者,是一位究竟的觉者,是佛陀,佛当然是示现的,他哪有可能当国王,我问你印度的国王你认识几位,认识一位阿育王,对不对?波斯匿王,波斯色迦王,认识这几位,佛陀当时若去当国王,你会认识释迦牟尼佛?不认识,不认识,所以佛陀当然一定要出家,这部戏一定要这样演,其实人家早就知道了,他是佛祖再来,这出戏本来要这样演,不这样演不可以,所以阿私仙人讲的预言慢慢实现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次日至宫中。劝太子曰:汝若有子。当许出家。】这跟我当时要出家一样,某一个人叫我要先娶,生一个之后才要让我出家,那种怎么放得下,哪有那种女人甘愿怀我这个儿子,之后再鼓励说:去吧!去吧!去剃度。不可能的事情,女人的感情很重,对不对?你若跟她有孩子之后绝对跟你纠缠不清,没有人放得下,绝对不可能,所以这个佛陀他是示现的,示现的,他说:你若有儿子我就允许你出家。

【太子指耶输陀罗腹云:他已有孕。】讲起来实在是很神话,人家是佛祖,电影本来就要这样演,没办法,不晓得是不是真的,经典这样写,多少相信一些,以后大家要出家的时候,咦!指一下,说:她已经有身孕了,我要出家了,人家几十年都没怎样,生出来别人的。

【耶输一惊。】一惊吓。【即觉成孕。】所以这点在外道大家都不相信,外道说:你们在胡诌,哪有那种事情,没有怎样会怀孕,我不相信,他为了要说佛祖很行,很清净,都说佛祖没怎样,有没有怎样我们又不知道,在这里又不能回答我们,对不对?没办法,我看到这个事情,没怎样她会怀孕,我实在很不愿意相信,但是经典又这么写,他又是佛,所以暂且相信,电影又这样演,电影也是这样演,所以这里要相信。【于太子出家后。六年始生。恶声盈路。】整路都是谣传:奇怪!奇怪!没有丈夫怎么会怀孕。过去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常常读这句就是这样,过去人家放音乐都是念这句,奇怪!奇怪!没有丈夫怎么会怀孕。恶声盈路。整路都在诽谤耶输陀罗。(用“盈路”表示到处的意思。如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不是只是在水井处,指到处的意思。)【诸释皆愤恨。】就是这个释室,释迦族的全都很愤怒,因为古时候的人很保守。【请王治其罪。】又是一位太子,所以说起来,讲实在的我也觉得太子这么做实在……,若这点我对释迦牟尼佛也有一种建议,不可以说诽谤佛祖,这不可以,既然要出家实在是不须要再指那一下,干脆去剃度,让你太太名节受不白之寃,这点我就不同意佛祖这样作法,你知道吗?对不对?因为这样俗家会诽谤你太太,你太太到后来就跳入火坑,这不晓得是不是真的,我很怀疑这段。【耶输虽能自信。】我确实没怎样,不晓得怎么会怀孕。【欲雪不白之冤。求王设一火坑。誓言:我若为非。】我若有做坏事,这孩子跟别人生的,【母子俱灭。若真遗体。】若真的是佛陀的血脉,【天当为证。】作证明。【抱子投坑。火化红莲。】就是从这里来的,火化红莲,我们说火焰化红莲,这火焰的意思就是三界,就是我们的欲望的意思。【托耶输体。母子无损。】母子都没有损坏,保持好好的。【国人始信。从此息谤。后佛度罗睺罗出家。密行第一。】密行的意思就是说完全没有人了解他的儿子,律藏记载得多严重。佛当时度很多比丘出家,这罗睺罗有一次去托钵,托钵出去之后被外道围起来,被外道围起来,将钵拿起来打破,人家知道那是佛的儿子,佛陀的儿子,把那个钵打破,打破,袈裟拿起来撕破,撕破之后用石头丢,丢,丢罗睺罗,丢得整个脸都是血。这在戒律里面有这么说,丢得都是血的时候,血流不止,这罗睺罗就跑到溪边,溪边,洗血,都没有一点嗔恨心,没有一点嗔恨心,后来佛祖知道这件事,佛祖知道这件事,佛陀就安慰罗睺罗,说,这个人不懂因果,他愚痴,无知,杀害沙门这罪很重、很重,这跟出佛身血的罪一样,这个三宝是我们法身慧命的父母,所以你若跟人家说……,你父亲是谁,你跟人家说慧律法师也对,我是你的父亲,你爸爸,法身父母嘛!你父亲是谁?生我者谁,法身父母是慧律法师,这样也对,我是你父母,你怎么忍心诽谤你父亲,这样不对。那么佛陀就安慰罗睺罗说:不要理他。到后来凡是丢石头的都下地狱。全部下地狱,所以这个沙门,你曾听过吗?杀我破戒的比丘,动到我破戒,他破戒没有修行,比杀八万四千个父母的罪更重,比杀八万四千个父亲、母亲的罪更重,何况持戒清净,意思是说只要他剃度出家,佛就是大慈大悲怜愍这些,有修行的没有修行的都是佛的真子,虽然说你们在家你们很有修行,但是还没有真正进入三宝里面,所以出家人再没有修行,他犯到一点儿戒律,究竟他还是比在家人千百万倍的行,你曾听过在家人去绑票,你曾听过在家人拿那个乌滋冲锋枪,曾在什么卡拉OK枪战,出家人最多的缺点就是说脾气稍微坏些,再来就是诵经,再来就是说有时候嘴比较心直口快,再怎么坏跟世间人不能比较,所以人家说:师父!你们出家人有的也是很黑。我说:在家人黑得流汁。多一个汁,你知道吗?不要只骂出家人而已,不然,你行,你来,老是说出家人不对,没有剃度,有一个来说:出家人怎样、怎样。我说:不然,你来,你剃度,我们向你学习,对不对?向你学习,我说:你不用什么,你跟着我这样,我晚上一、两点睡觉,三、四点起床,对不对?一天看书看十几个小时,你不用这样,你跟着我看书就好,我起来,你跟着我起来,我坐下你跟着我坐下就好,你有办法吗?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出家,他再怎么坏,究竟赢世间人赢太多,当然他不晓得因果,他要随便乱做,当然他要负因果,所以我们在家,对不对?不够资格管出家人。国人始信,从此息谤,后来度这个罗睺罗出家,所以这罗睺罗是密行第一,他很有修持,是菩萨再来示现的,菩萨再来示现的。

【牛司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下来【报】应【。司者。牛虽不食。恒事虚哨。】咀嚼声。【憍梵波提。】憍梵波提,【过去世为沙弥。见老比丘诵经。】诵经,老比丘会口齿不清,口齿不清,如是我闻……(法师捏鼻念),念得口齿不清,沙弥还小不懂,说:你诵经像牛在吃草,口齿不清,这句不得了了,这句你若看得清楚保证你一辈子不敢乱讲话。【轻弄云】沙弥就笑老比丘说【:如牛食草。】诵经像牛在吃草。【老比丘已证阿罗汉果。】哇!不得了了。【告云:汝此言有罪。】你讲这句话有罪。【随即忏悔。】赶快求忏悔,他不忏悔是绝对阿鼻地狱,幸好有忏悔,有忏悔还怎样呢?【犹堕落五百世为牛。】诽谤圣人还有求忏悔,还要当五百世的牛,我们就是不晓得这张嘴口业严重到这种程度,今天我们所诽谤的,你也不晓得他是菩萨还是佛再来还是阿罗汉,我们全都不晓得,所以我常常告诉徒弟,我们若在外面看到比丘、比丘尼行为觉得……,让我们觉得怪怪的,拿一个钵在那里,似是而非,我们都不要诽谤,对不对?不要讲也不要供养他就好,静默,因为真假我们不晓得,我们若知道他是假的,当然是没有话讲,真的就不是这样讲了,对不对?所以说究竟,若聪明的人一定这张嘴都用在念佛,傻的人才诽谤那些没用的……,没用又损人不利己,对自己不好,负因果这么大,这沙弥只讲老比丘这样,像牛在吃草而已,诵经像牛在吃草就不得了了,五百世当牛,又是有求忏悔。【余报未尽。】报应还没有尽,【尚事虚哨。】就像喘气一样,牛在喘气。【佛恐世人。睹形不知观德。】只看到他的外表,不晓得这个是证阿罗汉果的圣人,不晓得这样。【讥谤又要获罪。】又诽谤到这个憍梵波提,这样又是造口业,【于是令居天上。诸天敬奉。故受天供养第一。】因为这个业报还没尽,业报还没尽。我那时候看书看到这里,跟踪好几个月寢食难安,那时候都:尼姑,吃素,菜姑。我是没有骂出家人,那时候小孩子不懂,都叫那个师父叫菜姑,这样不晓得有没有罪,我也不晓得,我不曾骂出家人,小时候曾叫吃素的:菜姑,菜姑。不得了,这下子五百世当狗,惨了,不晓得,那时候还小不懂,不晓得这么严重,一句错了就五百世当牛,所以诸位!回去都准备沙隆巴斯(沙隆巴斯是一种含药的贴布),真的,最好是静默,反正我不要讲绝对不会造口业,不要讲,看了知道就好,不要讲,要注意,要注意。

【不动尊者。即宾头卢(译不动)颇罗堕(译利根姓也。先名后姓。)。】台湾话读作宾头卢颇罗堕,我曾去读台语的那种晚课,读这样:宾头卢颇罗堕。【昔树提长者。】过去有一位树提长者,【以钵置刹竿上。】刹竿就是高处的意思,像竹竿的最高的点,比喻很高的地方叫做刹竿上。将这个钵,金钵,很好的钵,放在很高的地方。((物名)长竿之上以金铜造宝珠焰形,以立之于寺前。刹者土田之义,以表梵刹,故名刹竿。又西国不别设幡竿,于塔上立竿柱(即九轮),竿头安置舍利,其义同土田,故亦名刹竿。竿之梵语,乃刺瑟胝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号于众曰】就是对大众这样宣布【:谁能现】出神【通取钵。当以与之。尊者即时现通取之。】就是宾头卢颇罗堕,【佛呵责不许入灭。】佛说:怎么可以随随便便为了一个钵就现神通呢?不准你入涅槃,所以宾头卢颇罗堕,人家在应供,斋僧大会的时候一千个,斋僧大会一千个的时候都有来应供,有来应供。佛就告诉他:你这样随随便便现神通,不准你入涅槃,【留身世间。应末世供。为人天福田。故称福田第一。】所以这个宾头卢颇罗堕有一个愿力,只要那个斋僧大会有一千人,出家人一千个,他就会来应供,所以应供之后那个筷子放在那里无缘无故都会湿,很奇怪。若在斋僧大会的时候证明他是不是阿罗汉,很简单,你只要将椅子每一个位置放一朵花,坐下去这朵花没有坏,那就是阿罗汉再来,若我去坐绝对不会坏,因为我口袋还带一朵,坐下去赶快拿起来,再放下去,若凡夫不用,坐下去花就烂掉了,保证烂掉,所以这有一个奥妙,证阿罗汉果,花坐下去不会坏,所以若要试诸位是不是阿罗汉,放一朵,叫他坐下去就好,保证圆仔花变菜花,烂光了,真的,保证这里面没有一个是证阿罗汉果的,所以说证罗汉果就已经相当不简单,证罗汉果就是说地心引力对他没有办法,地心引力对他没有办法,他已经证阿罗汉果破掉这个我执,这个我执就是说因为众生的共业,业感有一个执著,所以他这个地心引力特别有一个感应,感应,所以阿罗汉已经断我执了,所以地心引力对他没办法,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他会飞天钻地,飞天钻地,对他都没有作用。

再来,【黑光尊者。为佛使者。即迦留陀夷。】迦留陀夷,在比丘戒里面最会作怪的也是这个,比丘、比丘尼制这个戒律迦留陀夷。【身形粗黑有光。】黑得发亮,【人见惊骇。佛禁夜行。】因为人家看到会害怕,因此就开始,【因之而始。此尊者为佛使者。摩利夫人师事焉。教化夫妇同证道果者。数满一千。】这个摩利夫人尊重对这个迦留陀夷当作自己的师父,所以这个迦留陀夷是专门在教化夫妻都可以修行,所以佛当时在世的时候证到初果罗汉非常之多,证到初果罗汉,为什么?以《比丘戒》里面就可以证明,比丘在托钵,过去佛还没有制这个戒律的时候在托钵,因为证到裸阿罗汉,他已经破掉见惑,二果阿罗汉破掉思惑的前面,粗的东西,三果阿罗汉就断掉思惑,中的微细,到四果阿罗汉,连微细的思惑都断掉,所以说断掉的时候他就无所著,这个比丘因为还没有断惑,还没有断惑,继续在托钵,遇到这个在家人请到初果阿罗汉,连什么东西都搬出来供养比丘,搬得一无所有,比丘不晓得还去托钵,左邻右舍就诽谤,诽谤说:你看!比丘!比丘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也不晓得在家人施舍得空无一物,还拿那个钵去向人家托钵,所以佛就制戒,不准进去证初果阿罗汉的人、在家人那个地方托钵,因为他已经无所著了,他舍再多的东西都搬给你,证初果罗汉以上的都不可以进去托钵,佛也制这条戒律,因为太无所著,太无所著。现在的人不可能,身上若有一万块他一定会布施三千,这个人是不得了了,若拿一千块点个平安灯,算是很有施舍心了,之后留九千过年,你绝对不可能看到一万布施九千留一千过年,绝对不可能这样,这是保证没有,若证到初亲阿罗汉他就不会这样,他什么东西都给你,什么东西都给你,我们人不可能这样做,凡夫这个著,听经是听经,老是说无所著,钱还是很好用,所以我们平时学得解脱,临命终就能自在,【一人证果者。不知其数。故称教化第一。】迦留陀夷。

再来,【房宿尊者。即劫宾那。】劫宾那,【由父母祷星宿而生。】而生产,【房宿乃二十八宿之第四星也。能知星宿第一。】这个字典有,你若查这个字典就有二十八星宿,这个《仁王护国经》也有,《仁王护国经》也有,我们不讲这个。

【善容尊者。即薄拘罗。】薄拘罗,【毗婆尸佛时。以阿梨勒果。】这阿梨勒果到现在不晓得什么果我不晓得,阿梨勒果。【施一病僧。】可见证阿罗汉也会生病。【(此僧已证辟支佛果。)】证到这个缘觉,只施舍一点点东西,布施一点点东西给生病的出家人,你看!【自尔九十一劫。无病无夭。又持不杀戒。】噢!你想想看!看布施给出家人,病苦的人一点点东西,九十一劫不生病、不夭寿,而且这是因为布施到一个圣者,布施凡夫僧功德也是很大。明天我的维他命就会很多,有的人从美国带回来,从那里带回来营养食品,有的人用那种香菇精,还什么菇、灵芝,我现在告诉你们,你们都不要送什么东西来,我现在固定在吃一位医生的中药,什么健康食品,那对我都没有用,都试过了,哪一咱药我不曾吃过,每一种都吃过,维他命1、2、3、4、5、6,全都用过,再多都吃很多,你们都不要再拿来。底下,因为持不杀生戒,【感五】种【不死报】应【。初生现异。母以为怪。遂欲处死。】怪人,出世的时候没哭又会笑,他母亲觉得奇怪,这孩子有问题要让他死。【置之熬盘不死。】熬盘,我们今天所说的燉,熬,煎熬,我们说熬什么鸡汤,熬盘不死,不会死。【复置釜中不死。】釜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锅子,放在锅子不会死,有没有煮这里没有写。【复投水中。巨鱼吞之。鱼为人获。刀剖子现。竟无所伤。渔人养育成人。因火不能烧。汤不能煮。水不能淹。鱼不能噬。刀不能伤。名五不死。颜貌端正。】貌相很端正。【故曰善容。享寿一百六十岁。故称寿命第一。】我们虚云老和尚才一百二十几岁而已,他一百六十岁,大家都入涅槃之后他还没有死,就是持不杀生戒,所以在座诸位!家里蚂蚁、蜥蜴,或是蟑螂尽量原谅它,扫一扫丢掉,不必烦恼它爬去别人家,没关系,有的人说出家人这样也自私,不然怎么办,不然你要怎么办,我问你,你不能抓那几只到山上放生,难道不是这样,对不对?至于我抓到蟑螂,我都为它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投胎富裕人家的子女,放着让你飞走,帮你消灾,你要发菩提心,因为经典有讲,经典说我们若抓到畜生的时候放生,要先叫它发菩提心,祝福它希望生生世世能脱离畜生的色身,我都念一念放生,反而飞往这边什么明善堂那里,我怕得不敢讲,明善堂看到很多蟑螂就是……,放生,噢!飞往那里去了,惨了,所以说拜佛的人很自私也是真的,不然不晓得丢到哪里,又不能杀生,如果今天佛祖制戒说可以杀生,摔死,再为它念往生咒,每只都让它死,不可以,不可以杀生,每只都放生,放生就飞到别人家,无法顾虑那么多,没办法。

【无贫尊者。即阿㝹楼陀。《楞严经》名阿那律陀。】这是同一个人,阿㝹楼陀,《楞严经》是翻译作阿那律陀,【译云无贫。】就是不贫穷,不贫穷。【亦云如意。由昔饥世。】就是闹饥荒的时候。【以稗饭】稗饭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稀饭,稗饭就是在说稀饭,用一碗稀饭,一碗稀饭功德多大你不晓得,读看看你就昏倒,(用稗实做的饭。一种粗劣的饭食。稗: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下面法师后补讲)再来,由昔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这个稗(bài),因为古时候没有那个稀饭的名词,所以有的人说这个稗饭是说麦,麦子长出来比较杂的没有人要的,没人要的,没人要的,或是里面的杂穗,稻穗有杂穗,比较差的,其实有别种注解是说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稀饭,稀饭而不是那种什么比较坏的那个东西,我听别的法师开示也是同样这样讲,说这个稗饭是一种稀饭,不管它是什么的,总而言之他就是端一碗饭,不是很好的质料来供养辟支佛,查字典它也不说什么稻、麦,杂穗的东西,也没有这样写,过去我听高僧大德开示是说稀饭的意思,这个有人提出来。【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所以我就又讲一句过年点个灯不错,你九十一劫吃穿不用担心,【得如意乐。亦佛之堂弟。听法之时。常乐睡眠。佛即呵云:咄咄何为睡。】咄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喂、喂……怎么在睡觉。【螺蛳蚌蛤类。】螺蛳就是我们所讲的蚬,螺蛳、蛤这一类的,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就是一睡就一千年。【不闻佛名字。】没有听到佛的名号,一睡就一千年。【因闻佛呵。恐受坠落。】吃施主的不修行会坠落。【乃自责发愤。经七昼夜。眼不交睫。】就是眼睛……,眼不交睫就是不合眼,上面,睫毛之间没有盖下来,没有盖下来。【精进失目。】精进到失明,精进到眼睛看不到,【佛怜而度之。】佛就怜愍度他,【示以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有的读作lè见照明金刚三昧,就是看得很清楚。【好乐反见。】就是说欢喜,反见就是说回光返照,我们现在在看是用意识在看,他不是,他看回去,谁在看,悟到本性的意思,所以叫做【照明金刚不坏本体。而得正定。遂得半头天眼。】半头天眼就是头上,整个头看天上都看得到,就是天眼,他看不是用眼睛在看,是用这个地方在看,半头天眼,用这里看,所以他看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告螺髻梵王云】就跟这个梵王这么说【:我不因眼。】眼睛是意识,【观】我没有用眼睛观察,用什么?用这个半头天眼,观这个【大千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我们现在所讲的芭乐,芭乐,客家人称为芭乐,就是我在雷音寺的时候腹泻很严重,住持很慈悲:法师,腹泻不止,我拿芭乐汁给你吃,吃了就好了。我说:哪个蕃石榴?蕃石榴圆圆的,我看了就知道,就带我去看,蕃石榴,蕃石榴搞了老半天,听不懂,客家话你若学一句就每句都很好用,都听不懂,【(译云难分别,似桃非桃,似柰非柰)。是为天眼第一。】【

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指上十六尊宿。】宿就是年纪很大,德行够,【等者。等余未列之众。

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解见在前)。为影响众者。或过去古佛。倒驾慈航。或法身大士。隐本垂迹。】隐本垂迹,隐本就是……,把笔拿起来,隐本就是本来就是大菩萨但是隐藏起来。垂迹就是示现声闻身。隐本就是内秘菩萨行,垂迹就是外现声闻身,本就是久远劫以来他是菩萨,迹就是这辈子示现,他是示现声闻,叫做隐本垂迹,【或他方圣众。影响法会。助宏道化。今闻净土摄受十方众生。不可思议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第一义悉檀。】就是中道实相,悉檀就是一切施,一切布施,意思就是说一切的布施都不离中道的意思,第一义悉檀【为四悉檀之一。得入理益。】得到这个本体,得到这个理,【所入之理。】即中道第一义谛之理。【即中道第一义谛之理。

○增道损生者。】增道损生,【闻此念佛法门。悟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破一分无明(无明减少一品则为损生)。】损生就是去掉无明的意思,增道损生,增加这个道力,增加佛性,损生就是去掉无明的意思,【证一分三德(即中道第一义谛之理。增证一分,即为增道)。自净佛土。即净自心之佛土。复名当机众者。因此等常随众之机。与念佛之教相当。堪能得益。故称为当机众矣。】当机众,当机众就是常常跟随在佛的身边,佛讲经就是从这里,影响众就是说,那些都已是菩萨是来随喜参加,来影响这个法会叫做影响众,所以一个叫做当机众,就是佛专门为这些小乘的阿罗汉而讲的,影响众就是影响这个法会。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初声闻众竟。

有几个地方我们稍微讲得太快,现在修正一下:

叹曰:短小比丘,那个是指舍利弗,智慧难概,况堂堂者乎?我们昨天讲佛陀,讲太快,那是指难陀,那是难陀,不是佛陀,第一点。

再来,再来讲一句,我想七个钟头的那一句。李炳南老居士序文,“闲尝省其咎由,其辞至无可遁,其事至无可委者,何以末先塼本于上海,终不肇末于台湾”。我曾常常检讨这本书怎么错误这么多,其辞至无可遁,就是说发觉这个错误实在是无法找任何理由,这个辞句来搪塞跟逃遁这个责任,其辞至无可遁就是说用任何的名词、语言,都无法逃避错误的责任,这个过错,这本书以讹传讹传那么多错误,这个李老师要找出这个咎由,下面说其辞至无可遁,无论你用另一个语言、词句都无法搪塞,逃避这种错误的责任,其事至无可委者,这种的错误,错误,错误到让它一直流传到今天这种事实,这种的责任是不可以推诿,其事至无可委就更说你推不掉这个责任,这种以讹传讹,上海没改变,来到台湾又没改变,这种的事实,这个其事就是说这个责任到无可委,就是说不可能推掉的意思,为什么不先在上海叫做塼本,还有肇末塼本就是先等其本,以正其末叫做肇末,这塼本跟肇末是一个名词,那么因此说为什么你不先在上海就纠正呢?又来台湾又没有改变它,这样让它流传三十年,流传三十年的错误,这么多的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所以我再读一遍:闲尝省其咎由,】我常常这样检讨这个错误的流传,【其辞至无可遁,】就是说你用任何的名词找任何的理由来,你都无法逃避这种责任,至无可遁,无法逃避,【其事至无可委者,】这个责任到哪里你都推托不了,【何以末先塼本于上海,终不肇末于台湾【为什么没有在上海先改变,来台湾又没有纠正,怎么让它流传三十年,这是有人写信向我建议说是这种意思。

丁二菩萨众

【经】并诸菩萨摩呵萨。文殊师利(此云妙德)法王子。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弥勒菩萨之名。)菩萨。乾陀呵提(此云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解】菩萨摩呵萨。此云大道心。成就众生。乃智悲(并)(双)运。自他兼利之称。】并诸菩萨摩诃萨,不只是那些大弟子,跟这些大菩萨,文殊师利“此去妙德”,不可思议的德行,妙德,法王子他就是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七佛之师,所以智慧跟辩才是一流的,因此他是可以……,法王子就是说佛传下来,我们说太子、太子,那么可以有这种智慧能力来传这个佛的衣钵,这个正法,荷担如来的家业,这叫做法王子。阿逸多菩萨,阿逸多“此云无能胜”,没有人比这个人更行。乾陀诃提菩萨,“此云不休息”,一直精进。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现在先讲菩萨的名。解,菩萨摩诃萨翻译作中文叫做大道心,成就众生,发这个大慈悲心要成就众生,乃是智慧和这个悲愿,两种合在一起,智慧跟慈悲又运,自他兼利之称,自利再来利他。

【讲】此释菩萨通名。正文并者。及也。承前文义。】我们台湾话叫做一起,跟这些诸大菩萨一起,【在会听众。不独声闻。诸菩萨。亦所同闻。摩诃萨。】摩诃萨,【乃菩萨中大菩萨。此云大道心成就众生。大道心者。发大菩提(梵语菩提此翻为道)心。】所以说大道心众生。【即运智上求佛道也。成就众生。乃运悲下度众生也。故曰智悲双运。自他兼利者。运智上求是自利。运悲下度是利他。】这一看就很简单,【菩萨二利兼焉。

【解】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因此我们若看经典,我们若会读经典,读到这里你就知道这本经典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的,第一个就请文殊师利菩萨出来,表示这本经要大智慧的人才能够深信,没那么简单。

【讲】此释文殊等别名。佛为法中之王。于法而得自在。王者。自在之义也。法王有三子。】三种儿子。【菩萨是真子。】确确实实是真的像佛真的儿子一样。【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是庶子。】庶子就是妾所生之子。我们说姨太太,人家的姨太太,第二房所生的,妾所生的儿子,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凡夫是外子。】不是真子跟庶子,是外,可以说还没入门,还没有入这个门,外子。所以说【于真子中。文殊为首。】文殊菩萨为首,【能承绍佛之家业。】能承绍佛之家业。【故名法王子(即菩萨之别称。)。菩萨众中。智慧第一者。文殊为七佛之师。过去已成龙种尊王如来。】我们所读的龙种上尊王如来,龙种尊王如来,【现在北方成佛。名曰宝积。】宝积,【得一切种智。倒驾慈航。勇猛实智。即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悟空,悟到空性,根本智;后得智就是觉有。【非此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没有文殊师利菩萨这种智慧,不能证得净土法门的奥妙。【难信之法。故以文殊】菩萨【居初。

【解】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列次。】列次。弥勒佛当来成佛是一种未来佛,现在正在等觉菩萨,现居等觉,等觉菩萨,以究竟严净佛国,我们现在讲弥勒净土,所以排在第二的,所以这本经是文殊师利菩萨之后是排第一,文殊师利菩萨之后,弥勒菩萨是排第二,排第二。

【讲】梵语弥勒。此云慈氏。】很慈悲的意思。【姓也。本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简单讲就是说他的慈悲慈悲到没有人像他这么慈悲,什么事情都用慈悲心来解决,我们现在看的弥勒佛肚子很大,又布袋戏演的那个醉弥勒提一个酒瓶一口一口喝,这可以说完全不了解我们佛教,大陆的弥勒佛照理讲是现天人身,天人的色身,不是我们这种肚子大大的,胸部那么大,大肚子,拿一瓶酒瓶,这事实上是一种示现的,要不然照理讲弥勒菩萨是天人身,他是弥勒内院,所以第四天弥勒内院跟弥勒外院,他不是现这个大肚子,胸部那么大,大头大耳,整天笑眯眯,不是这样,所以你甚至开元寺,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所以说我们要常常笑,笑的意思就是说众生很可怜的意思,很可怜的意思。“龙华三会”,龙华【当】然是弥勒佛【来成佛。】弥勒佛成佛之后,【龙华三会。】龙华会上佛菩萨,我们常禅法师常常唱的那个注册商标,龙华会上佛菩萨,再唱南无,龙华会上佛菩萨就是当来下生弥勒佛成佛的时候,有的人说我这辈子若没成佛或是没有往生,我下辈子我要等弥勒佛,那没把握,没把握,弥勒佛降世只讲三次经而已,三次,三会就是三次,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谈三百余会,释迦牟尼佛说法是说三百多遍,弥勒佛是讲三次而已,像掷骰子,三次下错注就死翘翘,你就很凄惨了,你完了,这下子又得第五尊佛了,这是很不稳,不是说年轻身体好就说我下辈子,若修不上去,我下辈子再来,不可以有这种思想,二十四小时都要警告自己,我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可以再等弥勒佛再来,等弥勒佛来,经典有这样记载,第一次,初次度那些受菩萨戒跟那些出家比丘,这是这辈子末法上不去的,第一批,要度那些,有的说:噢!这样我有希望了。第一次度九十六亿,现在一贯道说修圆就是根据这些来的,修九十六亿的圆,那是这样,乱搞,你说他不对,他又长篇大论,你说他对,根据什么,他又拿不出来,这是根据《弥勒上下生经》龙华三会,弥勒佛降世的时候,地面自然平坦,自然平坦,五谷自然丰收,寿命八万岁,你要生病感冒都不可能,不用吃药,拉屎下去,地上裂开,自然又合起来,不须要厕所,很好你知道吗?女人五百岁才结婚,五百岁才结婚,人的高度几百丈,几百丈,福报胜过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我们这个时候的这个世间千百万倍的福报,吃、穿、住都不用担心,但是只讲三次而已。第二次说法度受五戒的,受五戒、皈依,第三次包括皈依跟一些有缘的众生,讲一讲就OK了,三次,这三次跟不上,惨了,第五尊佛来你就傻眼了,就不晓得几千百亿万年了,不晓得,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五十七亿是五十七后面八个零,你算算看,五十七亿,后面八个零,你要等到何时,轮回几次,不晓得死几次,受多少痛苦,眼泪不晓得流多少,佛经讲的:我们生生世世死后的骨头堆积起来,就像须弥山那么高,我们无量劫以来死后的骨头,每一辈子的尸骨如须弥山般都堆放起来,这样堆积起来,像须弥山那样,我们生生世世为了他太太哭泣的,为了她儿子哭泣,为了她先生哭泣,所流出来的眼泪,就像四大海的水那么多,看哭得多惨,生生世世人的感情的执著,这个恨种种……,所以佛说若是觉悟的人,一听到佛法他就知道生死重要,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就不去MTV,去麦当劳,没时间吃那些了,他没时间吃那个了,他念佛都来不及了,念佛都来不及了,所以说这龙华三会意思是说讲三次经而已,你要注意,你绝对不要说我要等待弥勒佛降世,绝对不可以这样想法,这机会等于零,等于零。【度众无量。现居等觉】【之位。在兜率天内院。】这内院要证果的,内院要证果的,去掉见思惑才有这种功夫,内院就是净土的意思,就是弥勒佛暂时在那里,【候补作佛。】每一尊佛若要来补佛,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弥勒佛就来补兜率天宫里面,在那里等,侯补,我们所说的候补,在那里等,现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了,现在兜率天宫内院,弥勒佛等候成佛,所以一贯道说弥勒佛已经来降世人间,大妄语,所以我们说吃素有功德,一贯道劝人吃素有功德,劝人慈悲心有功德,布施有功德,放生有功德,有一点这罪他就补不起来,窜改经典,误导众生,断众生的慧命,一贯道这个罪绝对难以弥补,保证无法弥补,这经典戒律是圣人所讲的东西,他随便乱改,根本依法嘛!依法就是佛讲的,现在你改变就变成不是佛讲的,你也劝人吃素,也劝人放生,也劝人慈悲,没错,但是众生走错路,这罪谁引起的,一贯道的,真的,所以你不要认为说我……,一贯道也劝人吃素,没错,这保证……,他的心肠很慈悲,真的,也吃素,也替人顾小孩,也替换人家去点道,真的,他这种行为都很了不起,唯独断佛的知见,扭曲佛的知见,窜改经典,光是这罪就不得了,无法忏悔,离经一句皆是魔说,离开经典一句话就是魔在讲的,一贯道你多会修行,你断众生的慧命,你多会修行,稳死的,真的,我们讲人家又不高兴,反而反驳回来,我们宁可不要讲,这样就好,所以说在兜率天内院,候补作佛。【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者。必以断深惑。】必以断深惑,断这个微细的惑叫做深惑,【度众生。究竟福慧二种庄严。净佛国土。为要务之急。故次列。

【解】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疲倦,疲倦故,这样不晓得对不对?谁知道,要问,问这个懂雷音宝鉴的,疲倦。再来:

【讲】旷者远也。】很长久的意思,不休息菩萨就是累劫修行,【此菩萨。从远劫修利他行。乃至今日。不暂停息。世界无边尘扰扰。】扰扰,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故此菩萨不休息。】世界无边尘扰扰,意思就是说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众生在六道轮回,所以这个地球不只是我们人在轮回而已,不光是畜生,所以天主教、ji 督教老是说人又没减少,畜生也愈来愈多,哪有真的六道轮回,他不晓得六道轮回是包括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无数业茫茫,只要,我告诉诸位!只要这辈子没听到佛法,这辈子就是白来的,没什么意义,吃饭、拉屎,吃饭、拉屎、生子、上班,如此而已,世间多伟大的人就是这样过日子而已,这样过日子而已,留一个名,虚名,一无所有,一无所有,一无所有,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这爱河就是情,这个感情,无底就是这个执著不容易破,爱河就是对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师徒的感情,这个爱,或是你恨一个人,你恨一个人就是反面的爱,你爱不到就恨,所以恨也是爱的一种,反面的爱叫做恨,也是爱,执著的一种,所以说爱河无底浪滔滔,我们所有的执著就是从这个感情来,所以感情若很重的人渐渐淡薄,淡薄,升华成慈悲,所以故此菩萨不休息,所以这个菩萨他就都不休息,【常精进与不休息义同。其行亦同。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智悲幷运。常无疲倦。故名常精进。

【解】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事是大因缘,理是秘密藏,不可忽过。)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你想:这些诸位菩萨都必皆求生净土,旁边写四个字:何况凡夫。这句话意思就是这样,必皆求生净土,旁边写四个字:何况凡夫。那些大菩萨都要去极乐世界何况你这些没修行的,一品惑都没断的人,我们还不赶快学菩萨的行为,赶快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以不离见佛,“事是大因缘。理是秘密藏,不可忽过”。这不是开玩笑的,不离闻法,来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那里,就能够闻法,就能够不离亲近供养众僧,清净大海众菩萨,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讲】此明菩萨等得益。深位菩萨者。位邻极圣。】这个邻就是近,接近佛,极圣就是佛,深位菩萨就是证悟到,证悟到的,证悟到,证悟到的,证得很深,断这个我执跟法执,这些菩萨位邻极圣,这个位接近佛,接近佛。【深证等觉。】深深地证悟到,这么深的等觉菩萨的位。【已破四十一品无明也。】这样剩最后一品而已。【必皆求生净土者。】为什么?底下说【以不离三宝故。】极乐世界生命无量,二十四小时都可以亲近佛、亲近法、亲近僧,像我们现在佛又不在,法,很少人在说法,僧呢?就是老爸我们这种饭桶僧,真的,极乐世界都是等觉菩萨,大菩萨,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出一个教理通达的,不要说有修行开悟,找一个教理通达,正知正见的法师,就实在很困难了,真的,所以说不赶快求往生极乐世界,是白费此生。【小注云。】就是那个小字的。【事是大因缘。理是秘密藏。不可忽过。】事是大因缘就是示现,这道理,理就是他内心所蕴藏的,就是那些大菩萨都知道,外面所示现的就是要来度众生,其实这些全都是大菩萨,不可忽过,【既得不离三宝。即是成佛大因缘。】这些大菩萨全都要求往生极乐世界,是什么呢?就是不离三宝,所以我告诉诸位说不要离开道场就是这样,不要离开善知识就是这样。【常见佛闻法。开示佛之知见。常近众僧。同得悟入佛之知见。故云大因缘。佛知见。即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都有解释过了。【秘密之藏。】就是具足这三德,法身。【证入三德秘密藏中。乃能速成正觉。圆满无上菩提。故曰不可忽过。】忽过,突然间就是说简简单单,不重视叫做忽过。

【二菩萨众竟。

丁三天人众

【经】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解】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能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唯广大故微妙)。通序竟。】我现在先解释:释提桓因中国话叫做能为主,能够作主,就是忉利天王,我们所说的玉皇大帝,等,下等就是比忉利天还低叫做下等,下等就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上等就是忉利天再上去叫做夜摩天,兜率天,夜摩天就是第三天,兜率天就是第四天,化乐天就是第五天,他化自在天,他化就是第六天,色就是色界,色界十八层天,无色就是无色界,四层天。无量诸天也。大众俱就是说十方的天人,八部修罗,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我们人也好,非人也好,全都来参加这个净土法门,《弥陀经》这个殊胜的法会,无非是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唯广大故微妙”。通序竟。

【讲】此会。不独出世间声闻菩萨。并有世间天人。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者。】能为主,【能为忉利(译云三十三)天之主。】这三十三天,诸位!要记得,就是平面的三十三,我们刚才讲四天王,现在你们笔先放下,我讲这些若没讲清楚,你会不晓得在讲什么。现在以须弥山,以须弥山为中心,这须弥山是这样、这样,腰比较尖,上面比较大,就是像一颗木瓜拿相反,须弥山就是那种样子,讲这样就听得比较清楚,一般的山是底下比较胖,上面比较尖这叫做山,须弥山刚好相反,下面比较细,上面比较胖,所以说刚好一粒木瓜拿相反,我们木瓜正面,头比较小,拿相反的时候木瓜这么大,腰就比较小,用这样想像,现在再来,以须弥山为主,日月绕须弥山而转,须弥山是这样、这样,现在腰部这里,半山腰,须弥山的半山腰,四王天,知道吗?四天王天的第一层,这个须弥山的上面刚好叫做忉利天,忉利天,这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忉利天在中间,东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切割面三十三,所以有的人说这娑婆世界是三十三天,错误,严重的错误,严重的错误,是二十八层天,不是三十三天,三十三是说忉利天宫这个切割面分作三十三门,中间就是玉皇大帝在住的,所以四王天,忉利天,第二天,第二天又名三十三天,是这样由来的,这样由来的,所以这个须弥山的腰部就是东胜神洲,须弥山的东部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南赡部洲,我们现在就是南赡部洲,南赡部洲,所以四天王天也好,忉利天也好,叫做地居天,像我们还有地面,站在地面,我们的地面是硬硬,他们的地板像云一般,云一般,所以你若看过电影就知道,看天庭都用干冰,没看到地面,我们人的想像力很强,天上就是这样,天上。以前我看那个白蛇传,为了救她先生,跟仙翁摘那颗什么桃,打斗,都冒烟,仙境的地方就是在冒烟,那时候我就想天上这么美看以后能不能出世在那里,现在那里拜托我去,我都不要,拜托我去都不要,要到极乐世界,这样讲你慢慢就了解。诸位!看这里,能为忉利翻译作三十三天之子。【未来成佛。号无著尊佛。迦叶佛时。有一女人。发心建塔。三十二人助成其事。感报此天。】就是建寺,这个塔就是寺的意思,发心建一间寺庙,像我们这间讲堂大家发心来建,下辈子出世当皇后娘娘,也有出世在三十三天,也有出世当玉皇大帝,你不修行就这样,福报大,或是出世当国王的太太、夫人,这很难讲,发心建塔就是建寺,三十二人都帮助他,所以感应这种果报。【中间一天。天王】四天王【所居。东西南北各八天。即三十二人所居。】都作主,这三十二作主,三十二人所住意思是说三十三天中间一天,四周围各有八,八四,三十二,第一个都在那里作主。【为内臣。】就是玉皇大帝的内臣,【合名三十三天。】三十三天。【等者。下等四天王天。在须弥山半】山腰【。】我刚才有跟诸位讲须弥山,半山腰。【东方持国天王。宫殿建于黄金埵。】这个埵,黄金埵,埵意思就是说聚集的意思,集合黄金而建的,这个埵就是花朵的“朵”这个音,有的人读作萨,不对,萨duò,不对,萨duǒ,菩提萨埵,一朵花、两朵花那个朵,黄金埵就是用黄金铺成的,集合黄金所铺成的土地。【南方增长天王。宫殿建于琉璃埵。】琉璃地。【西方广目天王。官殿建于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宫殿建于水晶埵。】用水晶的。黄金、琉璃、白银、水晶,这都是很好的。【此四王统领八部鬼神。护持世间。又称护世四王。是忉利天王外臣。上等夜摩天(此云时分)。兜率天(此云娱乐知足)。此天有内院。菩萨所居。三灾不及。】就是没有火灾,没有水灾,没有风灾,叫做三灾不及,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全都没有,意思就是说第四天的兜率天分作内院跟外院,内院就是弥勒净土,弥勒佛所住的补处佛,将来要下降这个弥勒净土,等觉菩萨所住的地方,三灾不及,菩萨所住的,三灾怎么能及,【外院天众所居。化乐天(变化五欲以自娱乐)。他化天(所有欲境他天为化)。至此为欲界六天。有男有女。】有男众跟女众,【未离欲故。】简单讲就是天上还有男女的关系。

【更等色界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各三天。】各三天就是说初禅三天,二禅也三天,三禅也三天,这样总共九天了,四禅总共有九天。【四禅本天三天。外道天一天。】刚好四天,【五不还天五天。】把笔拿起来,五不还天就是三果的圣人所住的地方,在这个五不还天不来到人间六道轮回,从这个五不还天直接跳出三界,就是这样,就是修佛法,修佛法修到有禅定,修到有禅定,去掉这个欲望,证得三果阿罗汉,五不还天就是不来到人间,不来阳间了,不再回来了,要直接跳出六道轮回,五不还天。【合为十八梵天。】这样刚好三天、三天、三天,九天,三加一加五刚好是九,四禅是九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刚好九天,四禅,三加一加五刚好九,九加九,十八天,合为十八梵天,【名为色界者。】什么叫色界呢?【色蕴胜故。】把笔拿起来,什么叫做色蕴胜故呢?就是微细的四大色身,不是像我们这个肮脏的身体,粗糙的身体,所以叫做色蕴胜故,微细的色身,【以离欲清净。无有女人。】没有女的,看女人身体多肮脏,天人,女的只有六欲界天有而已,我们这些女人,只有六欲界天有女人而已,到色界就都纯童子身了,就没有了,所以无有女人,【自然化生。又名梵天。梵者净也。以禅定为乐。又名四禅天。

更等无色界。四空四天以灭色趣空。】把笔拿起来,什么叫做灭色趣空呢?去掉色界的微细四大,用意识去执著这个空的东西,叫做灭色趣空,叫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天,灭色趣空,灭掉,连这个微细的四大都要把它除掉,它认为还有一个空。【无色蕴故。名无色界。三界共成二十八天。】三界总共二十八天,【俗云三十三天。】不对,三十三天【不知但是横论第二天之名。】横论就是切割面,英文叫section,叫做断层面,断层面,所以玉皇大帝那里又名三十三天,若我们直竖一直算上去,直竖算上去是二十八层天。【以为竖论总数。三十三层者。错误也。】我们讲三十三实在是不对,应该讲二十八层天。

【无量诸天。应指大千世界。四禅以下。诸天之数无量。大众俱(共也)者。总指在会十方天人。八部修罗(释云非天,无天德故)。人非人鬼神等。】八部修罗,【无不与会。】大家都来参加。【共秉同闻。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旁注。唯广大故微妙者。唯法门广大。故无机不收。能三根普被。故法门微妙也。】法门微妙。

【初通序竟。

乙二别序

【解】发起序也。】发起序也。【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倡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经》下卷。自倡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我先解释这大字的,大字的。发起序是我们所说的别序,前面是讲通序,现在讲别序,发起序也就是说净土这个妙门很不可思议,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可问,佛就是提倡依报跟正报的名字为发起,就是说“依”就是环境,“正”就是佛的名号,诸大菩萨、声闻为发起序,又佛的智慧,鉴机就是鉴定,说这些因缘已经成熟,讲这部经大家一定会深信,无谬就是没错,见此大众,看到的大众,应该听闻到净土的妙法(妙门),能够得到四益,四益就是四悉檀,四悉檀,这后面会解释到,四种利益,所以不用等待问,他就自己发起,像《梵网经》的下卷,“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后面就会讲到,智者就是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就是我们上次讲的五时八教,那个判教的人判作发起序,发起,从这个地方开始,例可知也,用这个例子来判断就可以知道这个发起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讲】前是通序。即】六种成就,【信】,信【闻】成就,【时】间的成就,【主】的成就,【处】的成就,【众】的成就,【。六种成就。】就是说具足这六项,一本经就要开始讲,现在具足这六项就是要开始开会,可以作一切法会的开始。【证信序也(证明此法可信)。与诸部经相同。故为通序。此为别序。乃发起一经之由致。】开始,这本经是怎样来的。【与诸部经各别。故名别序。】此为别序,是发起一本经典的开始,跟别部经不同所以叫做别序。【又称发起序也。法不孤起。起必有由。】这个佛法是没有单独起来的,就是说一定要有因缘才会生起,不孤起就是说无缘无故就没有这种法会的存在,佛就是鉴定这根机差不多了,因缘福报都成熟了,已经可以讲这部经了,所以法不孤起,起必有由,发起一定有他的原因。【他经多为弟子发起。请问而说。此经乃无问自说。以净土妙门。无人能问。法门何以称妙。】法门凭什么称为妙呢?【以但持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即得三界横超。念佛为因。而得成佛之果。非大众智力所能知能问。故曰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无人能问。乃自倡(宣也)依报极乐世界。正报阿弥陀佛。二种名字。以为发起也。

又。佛智鉴机无谬(错也)者。佛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众生的第六意识叫做分别意识,佛转第六意识,分别心变成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众生的根机,所以这个说法,讲经的人若不了解众生的根机,他度不了众生,度不了众生,说法的人也是很困难,以我们当法师的立场而言,有的不了解我的人都说:慧律法师只会开玩笑而已,讲笑话而已,事实上因为我就是有具足大慈悲心,要救度那些可怜的那些初机的众生,他每样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总不能一下子叫他听这个《弥陀经要解讲义》,他听不懂,对不对?所以必须要讲一些幽默的东西,初机讲一些故事,我这次就下决心了,我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录音带已经流通这么多了还听不懂就是你的命了,我不用为了你的根机而烦恼,听得懂听不懂,听得懂进来,听不懂出去,很简单,听得懂的进来,听不懂的继续听录音带,我不能再到裸机的根机,我一定要讲深奥提高我们高雄的水准,人家讲高雄是文化的沙漠,你曾听过这句话吗?可怜(众鼓掌),现在要讲高雄是佛法的绿洲(众鼓掌),绿洲,所以我为了提高高雄的水准我不可以再讲浅的,一定要深奥,下一本经更加重要,《无量寿经》,这本经是净土经里面最不得了的一本经典。底下说佛智鉴机无谬,无谬,不错误,佛转这个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善鉴众生之机。应以何法得度。即说何法。纤毫不错。见此现前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得四益。故不俟(待也)问。便自发起。四益。即四悉檀之益。】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一切都布施,四种一切施:

【第一世界悉檀。】世界悉檀就是说一切的世界只要有缘全都布施。【得欢喜益。】欢喜。【闻佛说有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世界悉檀,有一个世界,第一世界悉檀,有这个世界这么清净的,佛介绍这叫做世界悉檀,布施这个世界让你了解,施舍这个世界的名让你了解叫做世界悉檀。【清净庄严。国中有佛。现在说法。心生欢喜。

第二为人悉檀。】为人悉檀,你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得生善益。】所以为人悉檀的意思就是说要利益众生,为了这众生一切都布施,所以若有众生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他就往生极乐世界,【闻说欲生彼国。亲见弥陀。只要执持名号。即为多善根福德因缘。则知念佛即能生善。

第三对治悉檀。】对治悉檀就是说要如何【得灭恶益。】你若没有灭恶要如何往生呢?【依教专修净行。念念相续。而得灭除身口意三业之恶。

第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悉檀就是中道实相,布施这世界,世界悉檀,对众生的利益,为人悉檀,要如何灭恶生善叫做对治悉檀,到最后进入最高就是实相般若,实相中道,实相中道叫做第一义悉檀,【得入理益。】能够了解这个道理,了解这个实相,【教令持名念佛。】诸位,若开悟的人在念佛,悟到本性的人在念佛,我们这世间人有两种,一种是圣者,一种是凡夫,凡夫要得到清净心,一念的清净心是非常困难,若开悟的圣者要打一个妄想就非常困难,凡夫念佛就像在大气层里面,大气层里面,念佛,无量的阻碍力,无量的阻碍力;圣人就是进入这个外太空,没有这个拉力、引力、张力,统统没有,他就像在外太空里面,所以动者恒动,这个圣人他开悟之后他完全没有妄想,没有阻力,他在念佛就像在外太空的太空船一样,外太空船动者恒动,他若念佛,阿弥陀佛就去,就没有阻力了,就没有阻力了。圣人要打一念妄想都不可能,凡夫要打一念清净心都很困难,二者天壤之别。开悟的人他在生灭法里面当下他就放下,他绝对不会在生灭法里面执著事物,所以他清净心当下就是佛,心都在念佛,他没有烦恼,没有爱欲,没有恨心,没有嫉妒,他知道这都是假的东西,都是骗人的东西,全部都放下,与空相应,与空相应当下大智慧就现前,妙用就出来,妙用就出来,妙用就现前,所以说真的,若是要念佛的人对禅的东西不了解,也非常困难念,禅就是定、慧平等,禅就是一念即心即佛,心,是心作佛,二十四个小时的心都是佛,二十四个小时都没有妄想,因为他了解生灭法不可著,所以与空相应,空就是清净,绝对的东西,他以绝对的心,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妙用在念佛,比这世间人千百万倍的厉害,所以不可以用意识心在念佛,要用实相的功夫念佛,实相的功夫念佛,念佛的很多,对不对?往生的人少,非常之少,他不晓得本性实相的东西,第一义悉檀,第一义悉檀非常的重要,得入理益。教令持名念佛。【念到日久功深。豁悟实相第一义谛之理。即得理一心不乱。是谓四悉普益也。】四悉檀。

【如梵网下。引例也。《梵网经》下卷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等。亦自倡位号。】自己说他就是佛。【智者大师判此段偈文。作发起序。以彼例此。可知此文。亦发起序。

【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你注意看!从是,从是底下那四个字是“娑婆世界”,我有看一个师父的注解,他写:日落西方,太阳落下去的那个西边,错,大大的错误,意思是说夕阳西下叫做西边,大大的错误,完全没有天文的观念,要说娑婆世界的西边才对,不可以说夕阳西下的那个西边,这很简单,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地球这样转,转到这个地方,转到这个地方,夏季时太阳跟地球距离比较远,夏季时距离比较远,冬天的时候是离得比较近,有的人说:师父你有没有讲错?没有,绝对没有讲错,夏天的时候太阳跟地球离得比较远,冬天的时候离得比较近,是因为它在射的时候是斜射,斜射,所以我们看到冬天比较冷,其实我们现在离太阳最近,我们都不知道,都认为我们现在离太阳最远,错误,严重的错误,绝对不是。再来,我们现在这地球这样,举一个例子说,这是太阳,你注意看,太阳,这地球,这光这样射下来,射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夕阳西下,这个地方看到夕阳西下,西方就变成这边,知道吗?这个地球若是转、转、转,转到这个地方,夕阳要西下,这是日出,日出,日出对啊!日出,出来,现在转到这个地方,转到这个地方,太阳变成夕阳要西下了,夕阳要西下了,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地方太阳出来,这点看太阳射过来,太阳要出来了,现在转、转、转,转到这边,夕阳要西下了,其实不是,太阳没有动,夕阳要西下了,对不对?西方,射过去,画一线垂直线、切割线,切割到这个地方,西方变成这边,西方极乐世界在这边,我们在这边,太阳在这里,太阳




西



西


在这里,射过来,现在转,转到这个地方,切割线,太阳西下,西方极乐世界在那边,所以这地球是会自转的,不可以把那个太阳西边,落入西边当作是西方极乐世界是绝对错误,知道吗?绝对错误(众鼓掌),要讲娑婆世界才可以,因为这娑婆世界是整个平面,切割面的地方,切割面的地方,切割面的地方,所以他就要讲整个切割面的地方就像一个盘子,这个盘子定点下去,它的方位就能够正确,方位就正确,所以从是西方是从娑婆世界,而不太阳的西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净土法门,上根、中根、下根的众生都普摄,普摄就是全都收,绝待圆融,什么叫绝待呢?世间都是相待嘛!世间就是相对的,那个这个净土法门是绝对,绝对,圆融就是圆满、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从未道彻,从来不曾讲这些那么彻彻底底的,诸佛的大慈悲心流露出来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很难相信,所以特告这大智慧的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若不是智慧第一的人,不能直正无疑,所以两种人是世间大智慧的人,第一就是大智慧的人,是世间大智慧的人,第二傻瓜,傻得一点都不懂的,像我妈妈那也是大智慧的人,像我妈妈,为什么?我若教她念阿弥陀佛,她就念阿弥陀佛,她不会再跟我吵架,不会对我问东问西,也是大智慧的人,所以不要瞧不起老太婆,往生都是老太婆在往生的,半桶的才不会往生,读大学的,像什么台大、清华,硕士、博士,你跟他讲这些他不相信,他不相信他还得问、问……,等我大藏经看完我才要相信,大藏经还没看完得癌症,死了,往生,来不及了,反而那个阿婆不识字的,七、八十的,你告诉她: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要念佛。啊!我都相信师父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整天念佛,到临命终往生,比博士还厉害,两种人是大智慧,第一就是最聪明,第二就是最傻,最聪明的人,最怕就是半桶水的,半桶的就是五专的,也不像大学也不像高中,半桶水的,也不像大学也不像高中,五专就是浮在上面而已,不像大学,不像高中的,半桶水的,这五专的意思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你要说他很低,他又很高,你要说他很高,又不高,众生的根机就是这样,读一些书就要跟你辩论,他就不相信佛祖的话,最怕就是这种人,所以他念佛念一念,拜下去,南无阿弥陀佛,不曾见过,要我相信怎么可能,我书读这么多,读到博士,我读台大的,他叫我念佛呆呆地念,我才……老子不干,我不会这样,我虽然书读二十几年,世间人说读博士了,我绝对相信,因为我有看过阿弥陀佛,真的,我有看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光,阿弥陀佛的光,不妄语,绝对不妄语,所以我绝对相信,别人看到说佛这么小尊,我看到的阿弥陀佛是像希尔顿饭店那么大尊,金色的,我踩莲花飞到他身上才这么大尊而已,真的,那不是作梦看的,很清醒,所以我绝对相信有极乐世界,拿一把枪要枪毙,慧律!不要念佛,念佛就枪毙。没关系,你尽管枪毙,我还是要念佛,我若说今天你枪毙我,我嘴巴不念,我内心用观想的也是念,你阻挡不了我,有这种功夫,知道吧!有这种决心,要深信,文殊师利菩萨、舍利弗,大家都证大阿罗汉、大菩萨都相信了而我们这种要算什么,所以学佛不要学半桶的,要绝对相信,早上早一点起床,起来拜佛,三点半起床的举手,没半个,四点的有吗?五点的?一、二、三,三个,六点起床的举手,刚才举手的都是卖菜,作早市才有五点起床,不去卖菜就没饭吃才有五点起床的,卖猪肉的,早市买猪肉的,若说五点起床就算不错了,不错了,八点起床的举手,若真的八点他不敢举手,会很丢脸,所以说你看五点起床举手的很少,可怜!修行的人实在是生死重要,诸位,生死重要,你就是对那个死不了解,你若对这个死每天都有一天会死,你就会很紧张,很紧张念佛,没人教你念,你就很精进,你想我有一天会死,时间已经不早了,不早了,墙壁上贴一个“死”,真的,墙壁贴一个死,画一具棺材,每天都看,你不要画那个美人,什么斯维什么西龙,什么特龙,什么歌星,贴那个不会了脱生死,你贴棺材,贴一个“死”,像我都用一个骷髅,你知道吗?用一个骷髅,医学里面都用一个骷髅,慢慢、慢慢对这个欲,对这个世间慢慢、慢慢淡薄,临命终就能够作主宰,不骗你们,要下功夫,所以说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不能直接进去,不怀疑,不怀疑绝对没办法,众生绝对会怀疑,所以我常常跟诸位,这些菩萨讲,你若听我的话,你省十五年看书的时间,你若大藏经看完的时候,大藏经看完你也是会讲,只有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四个字:阿弥陀佛。一样,即使让你书读多少,大藏经都看完,翻烂了还是这六个字有办法救你而已,还是一样,到最后你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没花招了,若要参禅开悟的没几个,除非上上根的,我们没办法教不了他。底下:【(可见正智庸愚两不思议)

【讲】净土法门。收机最广。故能三根普摄(即圆收也)。上中下三根。皆可念佛。皆得往生。师子峰云: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你看看!这句写得大家都……,统统有奖,是男是妇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你若想往生,有信心,强烈的信心,我无论作多恶,阿弥陀佛都会宽恕我,我绝对会往生,有这种信念,我们人不会往生就是认为我做坏事做很多,做坏事做很多,有的人打电话来告诉我:师父!我当人家的姨太太。我说:当姨太太也是会往生。佛哪有说若姨太太不得往生,没有,你看这本经典从头看到尾哪有说若姨太太不得往生,噢!那我会往生。会往生。当第三房也会往生,还第二房,我们不要当人家姨太太不要去害人就好,是不是这样,喔!这样我就有信心了,本来没信心你知道吗?我犯了邪淫,我当人家的姨太太,我也明知他有太太,我还跟他在一起,在一起就是凑在一起,没关系,也是往生,没有说不会往生,我这样犯邪淫,你若求忏悔,一心一意念佛,对不对?过去当人家姨太太往生的不晓得有多少,不要有这种想法,对不对?你不要这样讲,这是法律的问题,对不对?你去中东,你去中东那里沙乌地阿拉伯,对不对?能娶几个,像回教,回教能够娶五个,对不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难道不是这样,娶妻是法律的问题,中华民国的法律是一夫一妻制,对不对?你若到回教的国家就能够娶五个,哪一个是姨太太,很难讲,五个同时娶进来到底谁排第一、第二的,比拳头,对不对?所以这种正淫跟邪淫变成是我们的心念而已,我们不要去害人,不要说酱油分给我们沾,连碟子也一起端走,对不对?我们当人家的姨太太很不好意思了,还规定人家下次,从今以后不可去大太太那里,不可以,赚钱要交给我,这样你就真的不会往生,人家酱油分你沾,碟子都端走这样就不好,所以说我们人都是因为觉得自己业障很重,一直觉得不会往生,不可能,诸位!你们都有往生的机会,绝对再多、再重的罪你都要想佛是大慈大悲,五逆十恶罪,杀死父亲,杀死母亲,求忏悔,打八关斋戒,还会往生极乐世界,再怎么样我的罪还没这么重,对不对?这样我们就有信心,所以这个信就是坚信不退,这点信当下就是愿,愿当下就是行,深信就是信、愿、行同时具足,信佛大慈大悲,信我,我的罪恶没这么重,我罪恶这么重的时候,若说真的犯了杀父杀母亲,犯了邪淫,包括曾偷人家的东西,过去杀鸡杀鸭,佛也会原谅我,我过去不晓得,对不对?再继续用功,一样,这样听完之后就股票涨停板,就比较有信心,听了之后大家都犯戒,都股票跌停板,都没有信心,不可以,要有信心,好好求忏悔。【又后文云:上上根不能越其阃。】那个字念kǔn,就是界限,上上根根机的人不能超越那个界限,【下下根亦能臻其域。】那个域就是域就是范围,【亦即圆超也。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者。绝待即绝诸对待。唯一无二。唯此无外也。如彻祖云】彻大师【。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为宗。二以唯佛为宗。三以绝待圆融为宗。四以超情离见为宗。】我一句一句来解释:第十二祖这个彻祖,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的宗旨,第一唯心为宗,要往生不往生就看你这颗心而已,看你这颗心而已,念到最后即心就是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唯心为宗。第二唯佛为宗,就是说佛有大智慧,大慈大悲包容一切,唯佛为宗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解决生死,解决生死。第三以绝对圆融为宗,这个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法门是绝对的,上、中、下根机绝对收的,最圆融,不可思议的。第四超情离见,超一切的情跟见是凡夫,简单讲就是说超众生的情,超众生的见,离众生的见,意思就是说非众生所能知,所能知情,超情离见,他的见解超一切众生,离一切地感情,情执,意思是说不可思议,非众生能够了解的。

○【唯心为宗者。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心性竖穷横遍。】竖穷横遍就是遍十方的意思。【心外无有一法可得。

○唯佛为宗者。全心即佛。佛外无有心。】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能念于佛。】佛外也没有心,【佛亦竖穷横遍。佛外亦无有少法可得。上二皆明绝待义也。

圆融。乃圆通融洽。无障无碍。即以心佛明之。心性】,我们的本心,心跟我们的本性,是【圆满周遍。不妨佛性。】佛性【亦满亦遍。】众生的心也是一样,也是满也是遍一切。【一切法性。皆满皆遍。佛性法性。圆满周遍亦然。彼此无障无碍。此明圆融义也。】佛性也是这样,我们的本性也是这样。

○【问理虽如是。事上难免生疑。】就是在这个事相当中会产生怀疑。【既许心性圆遍。如何能许佛性诸法之性。】如何能许佛法诸法之性,【同时圆遍耶。】这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是圆融,怎么可以说佛性也允许佛性诸法的本性,同时是圆遍,圆满又遍布十方。【答此乃法界无障碍之义。不独理与事。而得无碍】不是只是说【(理事无碍法界)。乃至事之与事。】“事事无碍法界”,【一一皆得无碍(事事无碍法界)。喻如千灯一室。各得圆遍。各各无障无碍。即此可以断疑。】意思就是说千个电灯照下来,你也不能分这灯光是谁的,这灯光是谁的,就是说你有佛性我也有佛性,佛性周遍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你不能分别这佛性是谁的,这是谁的,事事无碍。

【绝待圆融。共为一宗者。正绝待便圆融。正圆融便绝待。如台宗所云:随举一法。体即法界。举心为法界。一切诸法。皆趣此心。举佛为法界。一切诸法。皆趣此佛。同时绝待圆融。不前不后。如千珠宝网。一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珠。珠珠皆能互含互遍。不相妨碍。】从这里开始讲:“绝待”的意思就是离诸对待,离诸对待,就是说有是就有非,有长就有短,你若要攻击别人,别人就会攻击你,世间是相对的东西,有硬的就有软的,有白的就有黑的,有天就有地,有男的就有女的,就是两极化,对立化的东西,你若赞叹别人,我们生生世世就受人赞叹,相对的,绝对的意思是说离诸对待,离开这种相对的观念,所以在《六祖坛经》里面说非善非恶,本性你不能说它是善的还是恶的,善跟恶都是两边,所以绝对的意思就像虚空那样,虚空一无所有,虚空你用任何东西要破坏它,破坏不了它,它常常永远是这样,我们若能证入空性就像虚空那么伟大,虚空那么伟大,你拿刀割,割不到,你要杀它,也杀不到,要用火烧它也烧不到,你若用一些木柴烧,叠起来,叠起来,泼汽油放火烧,烧虚空,木柴烧光光,木柴烧光光,虚空无碍,虚空就是绝对的观念,意思就是说在生灭法里面你都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执著,什么事情都奈何不了你,什么事情都奈何不了你。眼睛看的都是生灭法,不要理它,无所著,什么烦恼你都没有,连一个起心动念都没有,如果说我们稍微有烦恼,我们若有本性的功夫,痛苦也会少很多,减少很多,所以绝对的意思就是这样,在哲学家而言在本体界还有现象界,佛教不讲本体界,什么现象界,绝待圆融,共为一宗,合而为一,绝待便圆融,就是因为它是绝对的,所以就很圆融,正是圆融,所以它是绝对。天台宗所讲的“随举一法,体即法界”,随便举一个法,它就包括一切的法界,一切法界就都包括在每一个法里面,简单讲就是说这个手表,这生灭法,当体就是空,所有法界就是都一样,举一个例,我们人,色身包括我们的心刹那间在生灭,随举一法,色身就是四大的法,这色身,四大皆空,因缘,缘起法假的东西,当下就是空性,遍法界都是一样,全都是一样,所以随举一法,体即法界,本体就是法界。“举心为法界,一切诸法,皆趣此心”:举心为法界,我们的心放大当作是一个法界,一切诸法就是都在心内,皆趣此心就是包括在心。“举佛为法界,一切诸法,皆趣此佛”:将这个佛当作是一个法界,一切诸法就是趋向这个佛,同时绝对圆融,不前不后。就举一个例子来讲:“一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个珠,珠珠皆能互”相摄受。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一个圆圈,一个圆圈放这个把它串起来,看起来是一粒,里面是有一千粒造成,我就这一粒来看,这粒来看所有的九百九十九粒影像都会跑到里面来,这样知道吧!我若从这边看九百九十九粒又跑到这边,到底哪一粒跑到哪一粒,都有,都有,简单讲就是说我们的心也是一样,我们的心你有你的本性,我也是一个本性,你的本性,千百万人总共有几个本性,是不是千百万个?不是,共同一个,共同一个,本性都一样嘛!共同一个,你尽虚空遍法界是你的本性,我也是尽虚空遍法界全都我的本性,本性是没有这个点线面的东西,它不能重叠,所以它并不是一种物质上现象的一种观念,重叠性的东西,它是一种无形象的东西,而且具足妙用,要拿,拿不到,要用,随时都有,所以它不是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本性无量的重叠性,本性有无量的重叠性,就像电灯的光射过来,射红光来也没关系,射白光来也没关系,你射这个青色的光也没关系,虚空里面你射什么都没有关系,它也不会重叠,红光也不会说:青色的光你几点的时候不能放射,我现在可以,不排斥,白色的光,什么光混在一起都没关系,也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桌上,你今天多点一盏灯放在这里,也是这样,电灯再照下去,不会说红的光在下面,我放得比较高就叠在上面,这有一个界限在,有一个界限,红的在下面,白灯在上面,这意思观念就是说,我们众生的本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它有无量的重叠性,无量的重叠性,所以说我们用数学怎么能够推出我们的本性,我们这个零点,这个zero它是重复的作用,它是重复的作用你怎么能够去衡量这种本性的东西,我们一般而言,对这数学的观念就是说我拿一枝笔点一点,画X、Y跟Z,这样朝着三度空间的观念,对不对?它那种是实质性的东西,是不可改变的东西,所以它是零点嘛!所以有三度空间的观念,对不对?我们人不同,我们思想可以连续的重叠作用,它是很强烈的作用,不是拿一枝笔去点一点,把它叫做零点,这种意思就是说,用数学的观念要来推论我们的本性,是绝对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那么ji 督教里面它就讲五度空间就是什么?就是GOD,神,神,长、宽、高,然后加上时间,这叫四度空间,长、宽、高造成三度空间,加上这时间就四度空间,超越四度空间,在ji 督教不能解释,他就是讲GOD,神,大写的GOD就是耶和华,小写的god后面加s,那个是众神的意思,小神,小神,耶稣ji 督,《圣经》里面都写大写GOD,若其他的杂神,四不像的,g小写,差别很大,看那经典差别很大,《圣经》看都大写:GOD,God,表示很伟大,很伟大,这是他们的看法,所以他们对上帝是永远不能认识,永远不能了解,永远没有办法接近,在ji 督教他的观念,神是一个绝对超越世俗凡情所能预测的一种东西,你永远无法了解上帝是什么东西,你只要崇拜他,祈祷他,你只要好好求忏悔这样就对,无论他对不对都没你的事,你只要承认你的无知这样就能显示上帝的光荣,所以这变成信仰不是建立在理性上的沟通,他是直接跳跃理性,用感性去信仰的东西。我是上帝,上帝最伟大,其余都是魔。你说:我要来听佛经,他绝对不来,ji 督教的耻笑拜佛的人,耻笑不已,不究竟,你那个不究竟的东西,对不对?念阿弥陀佛谁看到,又没有人看到,他耻笑拜佛的人:佛是一位凡夫,在《原罪》里面,那一本书是《原罪》包括佛他都是有罪,他不像神那么清净,所以ji 督教很强烈的宗教意识,认为只有神是绝对的清净,你要再叫他讲,讲不出来,他只能说神是第五度空间,乃到第六空间,非凡情所能臆测,永远不知道神是什么东西,永远不知道,今天是这样子,过去是这样子,未来也是这样子。所以说刚才举这个例子,举这个例子,都会互相包容,意思是说佛有佛性,我们众生也是有佛性,乃至蚂蚁、猪、狗也是有佛性,这样讲就绝对慈悲,平等,有一天我们也是会成为圣人。所以如千珠宝网,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珠,珠珠皆能互含互遍,不相妨碍。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