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戊二 问菩萨发心离病

【“及论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

[及者,并及。既问发心,请说离病之法,菩萨智悲双运,]智慧与慈悲。[运智上求佛道,运悲下度众生。大乘者,一心之理也,]什么叫做大乘?就是我们这个心,也就是什么心呢?[即是本经圆觉一心。以具足体、相、用,三大之义,能运载众生,从凡夫地,至如来地,故名大乘。一心三大,]我们上次有说过:体大、相大、用大,[解见在前。]它的解释,已经在前面说过了,叫做解见在前。乘呢?[乘有运载之功,]“乘”就是所谓的车子,从这个地方运载……运载到另一个地方。[菩萨当依此发心,依此修证。中、即圆觉体中。发清净心者:即发菩提心也。梵语菩提,此翻为道,即发上求佛道之心。如云:“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或者是不求[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惟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是也。]最上乘。[又即“起信论”,所发三心:一者、直心,]哪一种人才能直心?直心的反而词就是弯曲,只要透过意识,都会扭曲;那么,不是透过意识,那当然就是透过真如了。所以,直心就是透过真如的正念,叫做正念真如,所以,一般人不能称为直心。[正念真如故:正念真如,清净本然,纤尘不染,是为发清净心。]一尘不染,发清净心。[二者、深心,乐(去声)集诸善法故:]虽然清净、毕竟空性:但是,不坏修善。所以说[乐集善法,]欢喜,很欢喜,主动,来采取主动,集一切善法。[可以对治一切染法,是为发清净心。三者、大悲心,广度诸众生故:终日度生,不著度生之相,离相清净,是为发清净心。此清净心,即一真法界,本源真心。依之为因地心,自可圆成果地修证。

远离(俱读去声。)诸病者:病,即众生心病。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种种颠倒,哪一种颠倒法呢?[妄认四大,]虚妄认为这个四大——地、水、火、风所成的身体,[为自身相;]以为“我”就是这个肉身,以我这个肉身为主,变成有身见了,有身见了,一直执着一个色身的自我。[妄认六尘缘影,]缘影就是落谢的影子,[为自心相。]以为我们攀缘五欲六尘就是我们的心,虚妄,这个“妄”就是错误的,错误地认为攀缘五欲六尘,现在于六尘执着的心,就是我们的心,这是很大的错误,他不知道这是执着心、妄想心、分别心、烦恼心,不知道我们还有一个清净心。[执此身心,以为实我,是我执之病。执一切万法,以为实法,是法执之病。我法二执,各有分别、俱生,]分别的我法二执,分别,这是后天性的境界所引起的,叫做分别的我法二执。俱生呢?它是先天性的,我们人一出生,先天性就对这个“我”,以及宇宙万法,有我执与法执。[头数无量,故曰诸病。]头数无量,就是这里面的所谓的数字,头数无量,就是这里面种种的差别很多,所以说:诸病。我们光是一个分别心,就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了,先天性所具足带来的。所以,我们的习气,有先天性的俱生的,俱生的这个病,有的人烦恼很重;有的人烦恼很轻;有的人很爱计较,斤斤计较;有的人不会,不会,一切都无碍,这跟宿世有关,以及后天的培养也有关系。[若能发清净心,不存我见,]如果有人能发清净心,不存在我见:我见就是对自己的错误的一种执着,我见可以说是透过主观意识的见解,以为有一个真正的我,以我为主,以我为标准。[不起法见,知是空华,即得我法二空真理,]而且连那个空的力量也要放下 [并空亦空,] 所以,第一个“空”字,并空亦空就是空就是说:同时必需把那个破除执着的空也必须放下,第二个“空”解释作放下。[则药病双袪(除也),诸病自然远离耳。]药到病除,诸病自然就远离。所以,[上请近益现会,下请远被当来。

【“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以上所问,如来因地法行,及菩萨发清净心,如来指示分明,不仅有益现会菩萨,能使未来末法之世,求大乘之众生,得正知见,不堕邪见。末世者,法末之世。]佛法即将消灭的那个时候。[如来灭后,正法住世千年,像法住世千年,末法万年。末世众生,障深业重,法弱魔强,]法比较弱,魔比较强。[纵有求大乘之人,若不知如来因行,与菩萨发心,难免错乱修习,]胡乱修行,这样会[堕落邪见。“楞严经”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皆由]“皆由”就是皆是因为,都是因为,[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是真本,一个是妄的本,所以说:二种根本。你如果用真本去修行,得到的当然是真;你如果用虚妄去修行,得到的当然是虚妄。[错乱修习。”二种根本者:一、真本,二、妄本。妄本是识心(虚妄生灭]的根性[),真本是根性(常住不生灭]的根性[),若依生灭心,为本修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若以圆湛,不生灭性(即圆觉清净因地心),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是则因真果正,自然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五体投地三请者,轻身重法也。]轻身不是说自杀,是并不重,没有我见叫做轻身,重视佛陀的法,并不把这个五蕴身当作是一种真的我,所以,轻身。[此四句,亦是结集家所叙,]“所叙”就是所描叙的,所描述的。[请法之仪耳。二正陈请词竟。]

[丁三 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就是请示于[如来],请示于如来。你们能够为诸菩萨来请示如来,请示如来,[因地法行,]因地如何修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乃文殊殷勤三请,已竟之时。世尊因其为法心诚,]所以,[利生念切,]利益众生的念很切,利益众生的这个念非常恳切。[乃重言善哉以赞之。一、赞]叹[其能为现前菩萨]求法,所以,佛如果宣讲,就能利益一切众生[;二、赞]叹[其能为末世众生]来求法,不使众生错乱修行,修错了![。复称善男子者,以其具大智慧,利益今后故。汝等者,汝,指文殊,等余大众。乃能为诸菩萨者:此指初发心菩萨,不知发何等心,修何等行,是以咨决询问。下牒]就是下面按照[问词。]“牒”就是依照。下面依照所问之词,说:[如来因地法行(解见在前),及为末世求大乘者得正住持。若知如来因地法行,及大乘菩萨,所发清净心,自然得正知见;明白正修行路,得正住持,]这个“住持”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住持正法城,得正住持,就是可以延续佛陀的慧命,正法叫做住持嘛![即是安住一真圆觉妙心,]安住一真,一真就是绝待,无处不真叫做一真,纯,一真,一真是指《楞严经》所讲的境界,一真圆觉妙心,[任持万行无失,不落空有二边,是为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者:诫以谛实而听,勿杂余缘,许以当为宣说,不负众机]的盼望[。《智度论》云:“听者端视如渴饮,]听法的人端视,就是站得很直,而且好像很渴,需要喝水一样的。[一心入于语义中,]一心不执着于语言里面,但是,却是了解、悟到到语言中的道理。一心入于语义中,“义”就是道理,不执着语言;但是,了解于道理。[踊跃闻法心欢喜,如是之人可为说。” ]可为说。有的人来参访师父,我问:你从哪里来?我啊,我从台北来!你有什么问题?师父!我想请您开示?我说:要从哪里讲起?他说:我不知道。我说:我也不知道。要请我开示,我问他要从哪里讲起,他如果漫无目的,要坐到几时?要坐到几时?对不对?像今天下午有人来,她就说:师父!我当人家的媳妇,他们兄弟之间不合,我要如何改变他们?我说:你先改变自己就行了,能想改变谁?她说:我怎么做都不对,兄弟姊妹、大姑子、小姑子都对我不满!

我说:这正常啊!她说:啊?我说:对啊!我说:他是佛还是众生?当然是众生啊!对啊!众生当然会这样,对啊!众生这样就对,这样才正确!这样正常啊?正常,normal,这样才是正常;去哪里找几个媳妇不会吵架的?我不相信,你骗我!你骗我,你有钱买枝仔冰,没有钱还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对?很正常!所以,勾心斗角,乃是娑婆世界的常态,以平常心看待它就好!所以,每个人来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一问起来,都是一直想改变别人。师父啊!我有学佛,我有学佛,我要如何改变我父母呢?我说:制造机会,拿录音带给他听啊!他说:他如果不听呢?我说:他不听,你自己先听,你自己先听。对啊!听完之后呢?听完之后,改变自己啊,你如果有能力,自然能够感化他。所以说:这个说法,来到这里拜访师父,如果不是真的很恭敬的来,我绝对不开口,他要真的想请法才行。[当如时雨化禾,]“禾”就是草木。当:应当。时雨:就是来的正是时候,叫做时雨,来的正是时候的雨,化禾,“禾”就是草木。[春雷跃鲤,]春天打雷,鲤鱼跳跃,大家都很欢喜。[会众以及末世众生,当得不可思议之益。三如来赞许竟。

丁四 承教静听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默然而听,大家渴饮。

[文殊承教欢喜,愿闻了义之教。在会法众,莫不皆然,忘缘息虑,]“忘缘”就是放下万缘,大家一心,把这个心停止,[静默伫听。]安住在一个地方,[如《十地经》云:“如渴思甘露,]一直想要甘露。[如饥思美食,]就像饿了,需要一点食物。[如病思良医,如众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此即奉教喜听之义。二一经发起序竟,并前六种证信序,初序分竟。

乙二正宗分

丙一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

丁一总标真宗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大陀罗尼门就是总持,那个最快的,单刀直入的,一下就能包罗万象的,[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

此段即圆觉真宗。一经要义,不出信、解、修、证。自下正宗十一重问答,]十一重问答就是十一次的问答,叫做十一重问答,一个菩萨问一个问题,十一重。[分作二科。初一问答,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后十问答,令依解修行随根证入。初者顿悟本有圆觉妙心,本无无明生死,]本来就没有无明生死,本无无明,也没有所谓生死,[方为真正信解,不认妄念,不执异见故也。]执着见解不同。[成本起因者,成为最初发起之因,然顿教因地,总有三重:初,了悟觉性;次,发菩提心;]第三、[后,修菩萨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你如果要修顿悟法门,这三个次序你不能免,第一个,要了悟觉性,你不了悟觉性;所以,了悟觉性就是你要悟,要先开悟啊!你不了悟觉性,你修千百万劫,也不知道本性是什么东西,你不用本性修行,要如何像佛一样明心见性,证悟佛果?不可能!了悟觉性之后,第二要有悲心,发菩提心,要准备度众生,发菩提心就是悲心所趋,所以,要发菩提心,要普度众生,普度众生。最后要去实践,要修菩萨行,要去实践,不能空口说白话,再辛苦也要去做,别人不做的,我们做,对啊!别人攻击、怎么样,没关系,我们还是要做;就算佛来做,也没办法圆满。所以,这不是佛的问题,是众生的问题,同样的,弘法的法师亦复如是;行菩萨道的菩萨也是一样,不因为众生见解不同;不因为众生的看法不同,而停止他的弘法利生。[故重呼善男子者,令其注意也。无上法王]无上法王就是佛。

[:即是佛证究竟无上觉道,而为诸法中王,于法皆得自在故。王,即自在义,]一国的国王,当然是最自在的。[更无有上也。然虽众生,无一不具有圆觉,而尘经未剖,]“尘”是指无量,无量经典的道理,并没有分析出来,意思是说:众生都具足圆满的觉性,但是,尘经未剖,“尘”就是无量,无量的意思,无量无边的经典的道理,并没有分析,“剖”就是分析,分析出来。[宝藏犹埋,]我们清净的本性仍然被隐蔽起来, [既不自知,] 而且冤枉受到贫苦,[宛受贫苦。]“宛”就是像、如同贫苦的人一样。[惟佛全得其用,故但标大觉有之。]“大觉”就是佛,只有佛有。无上法王,怎么样呢?[有大陀罗尼门者]我们说:陀罗尼被,大陀罗尼门。[:此举其体也。即是大总持门,能总一切法,十界依正,]十界,十法界依正。[悉皆依此为体故;能持无量义,]无量的道理。[染净因果,悉皆执持不失故;一切凡圣出入所由,故谓之曰门。陀罗尼,有多字、少字、一字、无字之别。]有多字的陀罗尼、有少字的陀罗尼、有一字的陀罗尼。譬如说:唵,阿,吽。对不对啊?少字的:唵嘛呢叭弥吽。是不是?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有多字的,统统有。是不是?也有无字的,之别。[今取无字陀罗尼,一心之法,方名为大。]无字就是无相,无字陀罗尼,就是我们圆觉的妙性。[以其包太虚,周沙界,总持无量法义故。又门有出入之义。依本起末为出,]依本起这个末,这个叫做出,[摄末归本为入。]我们从家里出去,叫做出;如果是从外面进来;外就是“末”,“本”就是自己的本来的面目,就是我们的圆觉。所以说:依圆觉,而无明变成出了;那么,摄末归本就变成入。[众生迷之则出,诸佛证之则入。此一说也。又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门流出,此门为众妙之门也。]就是圆觉的佛性、圆满的觉性。[上举其体,下出其名。

名为圆觉者:此出其名也。圆觉,即大陀罗尼,为大总相法门。]大总相就是包括一切,叫做大总相。[圆觉是总相,一切诸法,是其别相。别相不离总相,]譬如说:金,[如金器是别相(种种相状,千差万别),]譬如说:椅子、桌子、茶杯,都是金打造的,这是差别相;但是,[金是总相,]本质都是金。我们虽然是业力的众生,把我们雕塑成不同的面貌、思想;但是,我们的本性都是相同的,本性都是相同。[一一金器,皆不离金也。此如来举自己所证法体,对机演教,以]开[示文殊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者:并下皆约流出净法。]“并”就是合,跟以下,并下就是合以下所说的,统统是就流出净法来说。[以文殊所问,是一期修证,返染还净之事,]返染就是我们回光返照,使这个污染恢复到清净的。[故总标当约净法。一切(去声)是包括之辞。以圆觉,具足恒沙称]“称”念chèn[性功德,]称性的功德。[故能流出无穷,而未尝有竭也。]有尽。[清净真如者:清净本然,由来无染,并非澄之使清,浣之使净,乃是自性本来清净,以其离一切相故。如《起信论》所云:“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所以说:《大乘起信论》是一部很重要的论,我们在研读班一定会开,一定会开《大乘起信论》。[真者,无可遗。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不可说此法是真,彼法非真。如者,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不可说此法是如,彼法非如。若真外有非真,如外有非如,即是其性不遍,]意思是说:真还有另外一个真,如,还有一个非如,那不是!如,统统如。其性不遍,[尚有对待,]对立就是对待。[有对待便非真如,]有对立就不是真如,[以真如是绝诸对待,其性无外故。]它的本性无外。[又清净真如,乃诸佛之法身,众生之佛性。名虽有二,其体不二,人人本有,个个都迷。虽然在迷。处染不染,故曰清净;本来无妄,不迁不变,故曰:真如即因地心也。]因地的心,本来无妄,不生不灭,不迁不变,所以,真如就是因地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菩提涅槃者:梵语菩提,此云觉,]中国话叫做觉,[亦云道,是诸佛所证之智德。]菩提涅槃,是不是?菩提。[依本觉佛性,起始觉真智,]为什么叫如觉、本觉呢?本觉就是本来就有的;始觉就是用修行的力量,开始有觉性。所以说:本觉是先天性的,原本就有的;始觉是后天的,发现而开始继续进行。所以,起始觉的真智,[以智断惑,惑净智圆,名得菩提。梵语涅槃,此云不生不灭,是诸佛所证之断德。]断就是加一层功夫,令断烦恼,后天所完成的觉性,叫做断德;智,智德就是原本就有的,智德、断德,本来是一德。[以本觉出缠,]“缠”就是烦恼,以我们的本性来离开烦恼,[不受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之系缚,名得涅槃。即果觉也。诸波罗蜜,或云波罗蜜多,此云彼岸到,若依此方,顺义回文,]顺这个道理,这照这个文,“回”就是依照这个文字,[当云到彼岸。常途]“常途”是指一般,一般的[实教菩萨,修六波罗蜜,]常途就是一般的菩萨,一般的实教菩萨,实教的菩萨修六波波罗蜜。[所谓檀波罗蜜(布施)、尸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毗梨耶波罗蜜(精进)、禅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智慧),此六波罗蜜,乃以般若为先导。]在《大智度论》,把律、律学、戒律判为不了义,不了义;但是,律学也不是说不了义。

律如果配合着实相法,律学就变成了义。因此,全部必需以实相为主。[般若,即能照之智,以智照理,称理起修,所修离相,修即无修,即因地法行也。]所以,你看,这句话就告诉你:所修离相,他也是这样讲,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不离相,你一点办法就没有!你虽然在修行,你不能说你在修行,修就是无修,你不能执着有一个我在修行,包括持戒就是这样子;包括布施,都不能执着说:我有一个人在布施。你说修行很困难,人家早就跟我们指示得很清楚了,只是我们不听话。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后面那一句你们会背吗?就是业到死啊!答案就出来了。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你记住!答案就是:你要业到死!师父!我如果放下了,那又怎么样呢?这样就没有业,就解决了,当下就可以吃枝仔冰清凉了!放下,什么都解决了![教授菩萨者:以上所流出诸法,乃教授菩萨之法。菩萨求证菩提涅槃之果地觉,]就是究竟的佛果。[必须依此清净真如,为因地心,修诸波罗蜜,为因地行,依因感果,自可圆成果地觉也。]所以,[上属标宗,下乃酬请。一总标真宗竟。]标出什么是因地的真。所以说: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来教授菩萨,就是说:以圆觉,“名为圆觉”,就是这四个字,有大陀罗尼,名字叫做圆觉,这一部叫做《圆觉经》。对不对?由这个圆满的觉性,能够流出清净的真如,菩提涅槃,以及波罗蜜,又能教授一切的菩萨。

那么,凡夫要圆满,不可能,我们觉悟、悟道,对得起我们的良心,对得起我们的因果。所以,我们人都有一种错误,认为说:我尽量做,做得圆满,尽量做,做得圆满,所以,他的生命变成操纵在众生,他怕人家讲啊,所以,他一直做……,人家一直讲,他就一直气……,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尽如人意,做到最终,他就会大发脾气;为什么我怎么做不对……,变成这样,到最后就很失望!要是我,就不会这样想,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你如果比我厉害,不然换你来,我已经尽心尽力,我的能力到此已经极尽了,我的能力只有到这个地方。对不对?你要说圆满,这不可能,圆满的觉性,除了佛以外,我们没办法,那么,我们要离相。所以,对于别人讲什么,我不会难过,我的心肝袂甘苦,你要讲到让我难过,不可能!随便你讲啊,让到嘴巴烂了,也与我无关!为什么?我已经抱病上台了,对不对?生病也是一样,就算吐,还是要上台,我怕有的从嘉义来、有的从台南来、有的从“便当”来,从屏东来,以前都听成“便当”,还以为大家可能都是吃便当吧!从屏东来,对不对?那有什么话说呢?你对师父有信心,你就来;对师父没有信心,我们就没有这个缘,就是这样子;你要做到圆满,不可能!你有这么大的能耐?说一个法师能做到让大家圆满?不可能的事!

所以,今天供应我们超市蔬菜水果的老板跟老板娘来,他说:法师!外面对您的风评很好,很赞叹您呢!我说:有赞叹就一定有毁谤,这是对立的,我不希望别人赞叹我们,也不希望别人毁谤我们:但是,你赞叹我,我随喜;要毁谤,我也没有办法!所以说:这个要圆满,你没办法做到圆满,只有摸摸我们的良心,没有办法!这世间批评的人比较多嘛!人家说:讲得怎么样不好……,如果你说:不然换你来!他就说:我没有办法啦!所以我说:这世间,要批评别人的都很厉害,大家都很厉害,来!你评评理啊!他就可以讲出一大套,真的要叫他来,他没办法,他没有那个能力。所以,我们人随喜功德的这个心没有,没有!所以,多鼓励人家,不要责备人家,多鼓励人家,鼓励人家以外,还包括诚恳的态度、欢喜的脸孔,喜悦的脸孔。我告诉诸位:与其你帮助他,不一定比诚恳、微笑的脸孔给他鼓励更大。我们今天用喜悦的脸孔、和蔼可亲的态度、很诚恳的态度,我告诉诸位:对方就好像在享受什么,他发现你这么诚心诚意地来,这对方会很高兴的,我觉得笑容、诚心,这是无价之宝,真的是无价之宝,真的!你们慢慢会发现,多鼓励人家,永远不要责备人家,永远,用喜悦的心、喜悦的这个态度、欢喜的脸庞,来迎接每一个众生,这几乎你有魔力一般的力量,你就像有魔力一般,魔力。所以,有一句话:赞叹虽然只是一个名词,但运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似乎有生命的存在。

再讲一遍,赞叹虽然只是一个名词,但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如同有生命一般的魔力。对不对啊!Is it so?是啊!所以,人家说:师父!从来没听过您批评别人。我说:我又不够资格,我认为男的就是男佛,女的是佛母,我把大家都当作佛,我都认为你们比我厉害,到今天为止,我还是这么认为,我认为这里面我最差,所以,我要多上台学习,就是这样,所以,讲经给你们参考看看,请大家批评指教,就是这样。我也不认为我比较高,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将来你们成佛后,要记得来度我,你们要记得,我曾经讲经给你们听,你们才能成佛,你们不要忘记我就好了!我不高也不低,法法平等,大家快乐、欢喜就好,这样我们这个团体才会快乐。有一个人来帮忙,他说:师父啊!我要替三宝做事。我说:不对!是替自己做事,你所做的功德都是你的,怎么会替三宝做事呢?他说:这样讲有理喔!有理,本来就有理,所有的事情都是替你自己做的!对不对?你想想看,这如果是没有教化的一个团体,你想想看,他做一点事,就要跟你领多少钱了,真的!所以,我们这个修行的团体,为什么会如此和合?作主的人很重要,领导的人非常重要,领导的人绝对平等、圆满的时候,对不对?都施舍给大家,鼓励、赞叹,底下的人就不会有怨言。所以说:一个有教育的团体,和合到今天;乃至于希望将来,大家都能够很欢喜、很喜悦,很喜悦地来完成佛道,我们有你们大家的支持,支持,佛教就一定会兴盛。你们的精神投资在法,相信有一天,你们就会成就佛道,因为这都是利益众生,这都是利益众生。

[丁二别以详示

戊一长行

己一酬答初请

庚一明真因有力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以什么修行呢?[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所以,能够[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一切如来:是已证果觉之人。果觉不离因心,]果觉就是究竟的果位的觉悟,指佛,我们说:佛是究竟的果位嘛!不离因地发心,他因地如何发心?[故曰本起因地;即成佛根本,]成佛的根本就是来自于[起于因地之心。]在因地发什么心才能成佛作祖?[皆依下,即因地所修之法行。佛佛皆然,故云一切如来。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者:]圆照就是圆满照彻,哪一种情形能代表圆满照彻呢?就是离一切相,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这句话作因地心;或是《金刚经》讲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才能达到圆照的本性。[此一句,正答文殊]菩萨[所问,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下二句,乃法行之功能力用。圆照,是能照之智;觉相,是所照之理,]我们的智慧照彻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受到智慧的照彻而通达。[一切如来,本起因地,并无别法,皆依圆觉自心之智照,]圆觉是对二乘人来讲的;凡夫叫做不觉,凡夫叫做不觉。那么,二乘人虽有觉悟,小小的觉悟;菩萨有觉悟,但是,不究竟,只有佛称为圆满的觉。说:皆依圆觉自心之智照,还是要用自己的心去观照修行。[还照清净本然之觉相。]清净本然,就是本来我们就有觉悟之相。

[觉相,即圆觉妙心,]圆满觉性,我们不可思议的这颗心。为什么称作“妙”呢?不可思议,不是凡夫妄想心;不是二乘发的小心;也不是浅根菩萨的心,是不可思议的妙心,[实相理体。]理体就是无生,实相无相无不相。所以,实相理体,也就是我们无生的本性、无生的本体。[依理体起智用,]就是依体起用,依这个无生清净之体,起这个妙智之用,叫做以理体起智用。[以智用照理体,]用我们智慧的妙用照这个理体,所有的智用也是无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无生的清净心,起智慧的妙用,那么,所有智慧的妙用还是回归到无生,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所以,[照彻心源,]照彻我们的心。[究竟清净。]这样才能究竟清净。[妄惑空,名为永断无明;]所谓的妄惑空,就是说:我们今天的迷惑,是因为错觉,所以,我们上面加一个“妄”惑,不是真实的,就是我们本来并没有迷惑。所以,妄惑就是说:迷失,所以他颠倒,虚妄的、错误的执着;等到这种虚妄、错误的烦恼执着……,“空”就是除掉了、没有了、灭掉了,名叫做永断无明。[法身显,故曰方成佛道。一明真因有力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庚二明无明本空

辛一先示其相

【“云何无明?]这一段是说:无明本来空性。说: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我们无始劫以来,种种的颠倒,就是迷。[四方易处,]四方易处,四方就是东、南、西、北,这个方向所在之处实在是没有改变,但是,你如果把东改成南,把西改成北,把方向改变;那个本来的地方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因为你把方向的标示稍微改变了,这样你就找不到路,找不到路。诸佛菩萨同时能观四方,因为他有虚空的智慧心,所以,他没有东南西北的迷惑。众生因为自我意识重,所以,强迫自己划分东南西北的方向,将东南西北转一下,他就找不到真实的目标。所以,四方易, “易”就是改变。四方稍微改变一下,就是说:方向稍微改变一下,他就找不到,找不到。这一段在旁边要写四个字:比喻颠倒,众生颠倒,四方易处是比喻颠倒的意思。众生只有四个字,不是梦想就是颠倒;菩萨是远离颠倒跟梦想,这个地方是指颠倒,因为方向如果改变一下,众生就颠倒了,他就找不到了。

所以,[妄认四大]错误地认同四大,错误地认同这个假的身体,四大所造成的,[为自身相,]认为说这就是我们的身体,认为我们有这个身体;其实这个身体是虚妄的东西,是随时会变化的东西。[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天在攀缘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六尘,以为这种执着、运用于六尘当中的妄想心是自己的心,所以说:六尘缘影,攀缘,然后,“影”就是投射。六尘的攀缘,然后这个影像投射到我们的心,投射到我们的意识,我们认错了,以为这个意识心是本,是自己的心,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是分别心,这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我们今天所用的,都是错误的心,统统错用心,而我们又自认为,我们所用的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

底下解释,[此征释]“征”就是问。“释”就是答。“征释”就是我们所讲的问跟答,这就是问答,一个问,一个答,做什么?[无明体相,]讲无明的体相,[以显圆照功能。]清净圆照的本性无法言说,那么,我们便从无明来讲,我们如果说无明是虚妄颠倒,就能够了解圆照是清净自在。[上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佛恐众生不知,无明为何物,故自征云]“自征”就是自己这样问,自己怎么问呢?自己这样问:[何名为无明?]佛说:什么叫做无明呢?[下则释出根本]无明[、枝末]无明[二种无明,]所谓根本无明是微细,微细,非为凡夫、二乘、浅根的菩萨所知,一定要大菩萨,根本无明,我们众生无法了解。根本无明也可以称为最微细的无明,最微细的无明。枝末无明称为见思无明,因为见思惑所产生的,这个叫做枝末无明,二乘人是修枝末无明,断枝末无明;佛是断根本无明,不同!所以,十二因缘那是断枝末无明,不是断根本无明,因为是二乘人所修的。所以说: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这是用树木来比喻,树木都有根,有根才能活;枝末,你如果将树枝砍断,但是,根本没有断的话,斩断树枝也不究竟。所以,根本无明与枝末无明不同。[令众生觉悟。无明,为生死之因;圆照,是涅槃之本。]我们如果有圆照的功夫,才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根本。

[今于如来解释之外,先略]先简单来说[明无明字义,以及行相等,庶]“庶”就是希望,“庶”[于下文容易了解。无明者,无所明了。不明]“明”:了解[圆觉真心;不明诸法幻相;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故曰无明。]真实,我们看到这几句,就知道我们今天之所以生活得很痛苦,都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什么叫做无明?无所明了,没有透视的能力。什么叫做无明?你没有圆觉的真心。什么叫做无明?不了解诸法是幻相,诸法是幻相,就是诸法都是假相;你不了解众生跟佛平等;不了解我法皆空,叫做无明。[亦名曰痴。]愚痴。[痴,即根本不觉心。]根本不觉悟。说:这个人很愚痴!就是没有智慧。[最初一念妄动,]因为没有办法的形容,只有讲最初,其实是一个形容而已;你讲最初,最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独头生相无明,]独头,在唯识学里面讲:叫做不依境,唯心自动,不依境,唯心自动,名独头。独头就是不藉着境界,它唯心,但是动,动就变成无明;动就是变成能所了,动就变成能所,不如了,不能融合境界于我们的清净心里面。所谓独头就是唯心,然后动,生相无明。

所以,生相无明,就是生出现象界的开始,生相,所谓的见相二分,产生对立,名叫做生相无明。[迷本圆明,]迷了根本,本来圆明清净的本性,所以,[是生虚妄,从迷积迷,以历尘劫。]我们这一生就是这样,从头,迷又迷……,迷又迷……,简单讲就是没救了!为什么祖师大德到……,他去参学,祖师大德到了禅师面前,他根机很利,几句话就从迷返悟,祖师大德就是这样,几句话!我们不同,我们是一次又一次……,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宫本武藏媲美台湾的关公,是一位武术高手。宫本武藏本来是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后来因为他欺压百姓、霸道,被官府抓起来,被官府抓起来,要砍他的头了!结果遇到他的师父,一位师父、出家人;这个大官有信佛,不敢砍他的头,这个师父一看:这个宫本武藏是很有才干的人,可以为国家效劳;但是,要经过磨练。很多人也都劝宫本武藏,可是,他的劣根性很重,劝也劝不动,他的师父很厉害,出家人的智慧实在很厉害,非常高!他把宫本武藏抓去吊起来,吊在树上,被吊在树上,宫本武藏很生气,他说:你不如把我杀了,不要把我吊起来!旁边的人都说这个出家人很残忍,说:你不如让他死得痛快一点!这个出家人就在里面打坐,夜里下大雨,一天、两天……,外面的人都来跪着求这个师父,说:你要不然就放了他,要不然就让他死!这出家人就说:回去回去回去(法师摇手说这句话)!下大雨不避雨,你来这里求什么?把他们赶回去。

他们说:师父!大师,大师!你是出家人啊,你要慈悲啊!你不放了他,这样子折磨他,还不如让他死!这个出家人就说:回去,回去!大家都骂这个出家人,他们不晓得师父的用心是什么。隔天师父去看他:喂!武藏!你觉得怎么样啊?可恶!放我下来!就骂这个师父,师父说:喔!你还能够讲话,可以再支持四、五天没有关系!还是不肯把他放下来,继续把他吊在树上。要训练一个武术高超的人,宫本武藏今天能成为日本伟大的武术家,就是出家人训练出来的,这师父很厉害,就是不放他下来!所以说:师父在做什么,徒弟他不知道,他徒弟不知道!后来,师父这样的训练他,所以,他被吊在树上,一直骂师父的时候,他师父说:你年轻人应该生气!他师父这样跟他说,他骂他师父,师父还说:你应该生气,年轻人的本性就是要生气,你大声一点!他就大叫:啊……!师父说:你喊这么大声有用吗?没用!意思就是说:你光有莽力,力气很大,你有很厉害的武术;但是,你没有智慧,你成不了大器啊,不过是一个莽夫而已!于是就开始把他吊在树上,一直磨练他、训练他,训练什么,你知道吗?就是训练他的智慧、训练他的耐性。所以,我们人不经一番寒彻骨,虽然他是一块玉,但是,还是要碰到好的师父,才能成就。但是,这个师父还要能堪受别人毁谤,大家都说师父很残忍,但是,师父还是把他吊起来,下大雨也不放他下来:来啊!你叫大声一点!后来宫本武藏成为日本武术的高手(法师伸出大拇指),而且有大智慧,后来他开了大智慧。所以,他每次握刀的时候,刀最厉害的是心,心刀!所以,师父就跟全开示:外面的刀不够厉害,心的刀才厉害!刀随心动,心随刀行,心刀合一,名之最上乘的刀法;我现在也学会了,你们知道吗?他说:你握刀只是用蛮力,没用啊!你的心要随刀,刀要随心,心行一如。教他心地法门;我们现在就在教心地法门。


所以,大彻大悟的禅师教徒弟,有办法动静一如,要动,他有办法;要静,他也有办法,这个人应该用什么方法教他,禅师自然就有办法,不然折服不了徒弟。宫本武藏原本是很凶悍暴躁的,很凶悍;结果训练到最后,顶礼皈依三宝,更为国家建立了功劳。所以说:我们一个人没办法要进入炉火纯青的心境,一定要吃过很多苦,不然不可能,不然不可能!你很少看到整天躺着睡觉的会开悟的,很少看到这样的,都要一直磨,一直磨!我每天都在算徒弟剩下几个,因为现在不敢磨了,没有几个可以像宫本武藏这样,吊在树上,自己就可以开悟的;如果把这些徒弟吊在树上,明天就跑光光了!要这样磨练,没有相当的根机,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他只是武术门中,一个学武之人而已,为了达到心境合一,要吃多少的苦?哪有像一贯道一点就得道?笑死人!没那么简单!虽然说一切法无生;但是,在事相当中,你要吃很多的苦,吃很多的苦。因此我们要了解,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从迷积迷,以历尘劫;但是,你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像宫本武藏如果没有遇到他师父,照样没有用(法师右手掌心向左在胸前摆着手),照样没有用,没有用!一块玉,没有作用,被覆盖住,没有人会雕刻它。所以,要感谢师父的调教,这才是有智慧的人。[亦名曰迷,即迷真起妄。]迷去这个真,迷去这个真,他就起妄。[如,《楞严经》所云:“晦昧(迷也)为空。]晦昧就是本性加了一层阴影的知见,就是迷的意思。晦昧这个本身,晦昧如同下雨的阴天,见不到阳光,叫做晦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本来就知;但是,我们自作聪明,加了一个知,想要去知道那个本性,因为动,所以,我们错觉,错觉我们的本性。

所以说:晦昧为空,“昧”就是迷掉。“晦”是指天气阴暗的日子。晦昧,也就是像本性被烦恼遮蔽了,为空。[”将真空本性,晦昧而为顽空。]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是真空;但是,我们迷了,变成顽空,顽空就是断灭,以为什么都没有,不晓得它有妙有。[又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句话要注意听,整部《楞严经》讲:无明的开始就是这八个字,性觉就是我们本性的觉性,必明就是说:我们强迫自己加上一层知见,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小聪明,去认识本性,“必”就是增加一层明的力量,变成妄为明觉,也就是把世间的聪明,以为是自己的本性。性觉,本性的觉性,本来是任运自如的,如如,心境一如;但是,我们用一点世间的小聪明,想要强迫自己去了解本性,反而肺肠搅愈乱。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本性本来是清清净净的,不容许你加任何的东西,而我们不了解本性是任运自如,我们现在必明,加上一层不必要的知见,变成了错误的妄想,以这个为明觉,妄为明觉,虚妄以为这个是本来清净的觉性,这个就是无明的开始,这就是我们无明的开始。简单讲就是动,性觉必明,这个性觉本来是无念,必明,你动到空上念头,想要去了解它,反而变成无明,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此二句亦无明初起之相。]初起之相,所以,我们的无明从哪里来?就是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无明就是从这个来的。本来人家本性好端端的,你却世智辨聪,认为:我加上一层的知见!那就是变成颠倒。[余解《楞严》]“余”就是指圆瑛法师。圆瑛法师解《楞严经》,[以必明二字,即是从真起妄。]这就是无明的根本,必明,就是强迫安立知见,叫做必明,强迫安立知见,叫做必明。

本性任运,知见如如,不需要你安插任何的东西,不需要你增加什么东西;但是,你一定要增加一个知,或者是增加一个见,反而变成无明,所以就是从真起妄。[谓性觉本具妙明,不假明而明之,]不假明,不必藉着外在的力量的明,而去开发它,不必加上一层明,而去开发这个本性。[若必加明于觉体之上,]就是说:你如果一定要虚妄的加一个“明”字在觉体上,[此必明,即无明初起之相也。]这就等于说:外道的人,外道的人自我赞叹,外道的人会自我赞叹: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是很有智慧的人!他起这一念欢喜心,就是在形容他本来就是有智慧的人,赞叹他自己,这个就是虚妄的增加一层自我的我慢,又变成无明。出家修行的圣人,他不会碰到人就一直称赞自己:我是一个大智慧的人!他没有以这个为骄傲。所以,本来你是佛,我也是佛,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他没有加上一层力量,所以,他的智慧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平等性。所以,外道就是性觉必明,他怎么修都不能成佛,外道怎么修都不能成佛!就算你一天吃一餐;甚至一天吃一粒芝麻、一粒米、喝一罐油;嗯,不是喝油,喝一点水,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依然是外道。

要记住!吃苦不代表佛道,要记住!吃苦是佛道的助缘,助缘而已,吃苦不代表是佛道;如果吃苦是佛道,那印度当时候九十六种外道,大家都是吃苦,把自己绑起来,用火烧、用水淹,照理说:应该大家都能够成佛道,结果没有啊!所以,吃苦不一定成就佛道,要用大智慧照破无明。所以说:从真起妄,我们现在不假明而明,如果你一定要加明在觉体之上,此必明就是无明之初。所以,在座诸位!凡是一个内心有贡高我慢的人,他就离佛道愈来愈远。为什么呢?虽然他有少许的智慧,但是,夹杂着傲慢,这就是没有智慧,这个就是无明,开大智慧的人,一定是谦冲自牧,容得下虚空,一定是这样。你说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哪有整天都在称赞自己的?为什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我都是平等法,这样他的智慧就自然流露,散发他本来的本性。所以,由我们去跟一切众生生活在一起,如果一天到晚称赞自己的话,你就知道这个人的无明是很重的。[以有必明,则是妄为,]因为你想要加一层力量的明,所以,变成虚妄之为。[将妙明变为无明,]意思是说:妙明本来就任运自如,你不必强迫他加一个什么东西。我们今天不能成佛道,就是这样:师父!本性是什么东西?他要用这个知见强加进去,来就向师父顶礼:师父!请您为我开示,我对本性实在不了解,师父!我现在这样清清净净的心,是不是本性?我说:不是!师父,请问师父!什么是本性?我说:你现在讲话的就是。

他说:我刚才讲的清净不是?我说:你现在讲出来就不是!他说:师父!那我现在不讲呢?我说:不讲也不是!他说:师父!那到底是什么?我说:你如果知道是什么,就不会问了。统统听不懂!讲也不对,不讲也不对,我说:不见性者,讲也不对,不讲也不对,因为讲也无明,因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不讲也不对,不讲是无记啊,讲是无知,不讲是无记,喔!很难!我说:念佛啦,念佛啦!这样才会快,没有悟,怎么讲他都绕不出来,没办法就是没办法,从今天摸索到明天,你照样没办法,言下大悟的东西,你要如何去形容呢?吃苦,慢慢慢慢地体会。你认为那水果……,你们听过“瓜熟蒂落”吗?瓜如果成熟,蒂就自然落下来;一个人如果一直吃苦……,薰习……,有一天他突然开悟,我告诉你:他的开悟不是今天突然成就的,而是已经灌溉、蕴酿了很久,营养已经足够,时间、空间、善知识全部具足,瓜熟蒂落!所以,现在众生跟凡夫不了解,他只了解那一刹那成熟的快乐,而不知道这个水果瓜熟蒂落,是经过酸、涩、苦的味道,一粒水果吃起来会甜,会甜,要经过那个酸、涩、苦的味道。

所以,不假名而名,如果你加这个明于觉体上,就将这个妙明转为无明。所以,[将性觉转成妄觉。必明二字,如知见立知,]注意听,知见就是我们本性本来就有妙有之见;但是,立知,你不必再安排一个世智辨聪的知。[即无明本,]就是无明的根本,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这个“立”字就是加的意思,就是必明,知见立知,它本来本性就有妙知妙见;但是,我们现在还强加一个知,强加一个知,就是无明,这个强加一个知,随处看得到,就是傲慢,就是骄傲、狂妄。所以,世间的学者,包括哲学家、科学家,没有一个可以离开难倒这个字,不可能!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智慧嘛!即无明本。“立”就是加,[立字义同。为万妄之根源,是三道(惑、业、苦)之托始。]的开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起信论》云:“由不如实知,]什么叫如实呢?本性无一法可得,如实,不能够如实相的彻彻底底去知,不如实就是认错,认虚妄为知;那么,如果说:你不认虚妄为知,那变成放下虚妄就是如实;我们因为不如实知,错认虚妄的东西为真实,所以,我们不如实知。我们不了解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为什么讲真如法一呢?平等嘛!毕竟空性里面,是绝对平等的东西。[不觉心起,]不了解心念的起,[而有其念。”不觉,即无明也,故云无明不觉生三细]这个三细是指八地、九地、十地菩萨才能够知道。[(业相]就是我们所讲的生相无明,最初一念,因为我们有业,我们造业就有能所,业相。[、转相]就是所讲的见分,微细的见分。[、现相]就是我们所讲的相分。[,第八识具此三相)。]所以说:这个业相、转相、现相,业相就是自体分加上了无明,我们本来的体性是清净的,后来就转动,转相就是动念,动念,它就会现出现象出来,“转”就是动的意思。就像你晚上做梦,为什么你晚上会做梦?因为你的意识在动,意识还在转动,所以,你的梦没办法断,梦不能停止,是因为你意识的状态不能断除。[但无明不觉之相,不离本觉之性;]无明不觉之相,它不离开我们本觉的本性。[如冰不离水,]冰如果融化,就变成水。

[冰性全是水性故。若无慧日圆照之功,安]“安”就是怎么能够。[识]“识”就是了解。怎么能够了解[无明妄体本空,] 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你太阳般的智慧,照破无明的圆照功力,如何能够了解妄体本空呢?我们今天如果没有学佛,怎么会了解缘生缘灭,不必去执着世间的东西呢?[圆觉真心本有。现在依惑造业,依业受报,轮转不休,皆无明之咎也。]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如果想脱离六道轮回,要从心地下手,今天,天地万物种种的一切,事情过去就算了,马上放下,从此刻开始,时时以空性照破无明;时时以圆照的功力照破烦恼,单提一句佛号,求生极乐世界。说:万里无云万里天,我以前常常跟信徒讲一句话,信徒老是会忘记,所以,我要常常提醒他们这句话,我说:最重要的不是叫做念佛,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不是叫做念佛;这个世间最重要的叫做放下,讲一百遍、一千遍,就是要叫你体悟。你想想看,放下的人,他坐在椅子上,佛号也跑出来,他的心定啊!我如果在坐车,我是一个放下的人,心在定;我吃饭,我是一个什么都放下的人,吃饭,心也定。师父常常在开示,为何都将师父的话当作耳边风呢?劳驾我老人家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提醒诸位呢?你不必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不然我们会活得很痛苦!不是我们的事情,不要干涉别人,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这是做人基本的原则,不然我们这一生活得非常痛苦,非常痛苦,因为你这个叫做放不下。放得下的人,你说他还要怎么用功?你不必用功就是用功,放得下的人,他不必用功就是用功!为什么?坐着,他求生极乐世界的念头就跑出来了,我样样都放得下啊!你想想看!所以,我才重复地告诉诸位:在这个世间修行,最重要的不是念佛,最重要的第一件工作,要放下,家里的工作一定要做,就是放下的工作;你如果放不下,你看你有多厉害?不要干涉别人,不要越权,安分守己,这是我们修行人应该要做的。

师父以前就跟你们讲过一句话:我这种人很不喜欢被别人管,什么人想管我,他就惨了!但是,我这种人也很不喜欢管别人,这是我的生命的看法。我这种人很不喜欢被别人管,因为我自己有觉性,我们会依法,我们有智慧观照,你不要干涉我;我这个人,你放心,一定不会去干涉你。有一次我去信徒家,师父!您给我一些参考,佛堂这样摆设好吗?好啊!你看我这辈子有说过不好的吗?师父!为何您什么事都说好?他说:师父啊!这佛像前面的窗户打不开,这样怎么办?佛祖看不到外面!我说:佛祖如果因为那扇窗户打不开,就不能来去自如,那他就不用混了!他说:喔!这样啊!这样不要紧吗?不要紧,要紧的是你的心。我总是满众生的愿,因为我们雕刻的佛像很庄严,人家说:师父!我看到那尊地藏王菩萨之后很感动,不禁流下泪来,师父!如果我请回去,你帮我加持一下。好啊!怎么会不好呢?来啊!你请的话,我就为你加持,地藏王菩萨,我就念地藏王菩萨的咒;观世音菩萨就念观世音菩萨心咒;药师佛,我就念药师咒,观想法身平等,毗卢遮那佛咒加持,有人真的很在感应呢!我是不在意这种东西啦。我告诉你们:这种加持的感应,有时候你不要小看这种东西,有一个信徒心血来潮去请一个咒轮,”无代无志“的时候,他心血来潮就去请一个咒轮。请一个咒轮,回去拿给一个男众戴,不知道是他的亲戚还是谁,他那一天来跟我讲,那个人就把咒轮戴在身上,他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对佛教也不是认识很深。有一次,他要过马路的时候,因为他戴着咒轮,有一次他要过马路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耳边跟他说:不要过去,不要过去!叫他不要过去,他听到耳边有声音,叫他不要过去,可是,旁边一个人也没有!他在红绿灯过马路的时候,有人跟他说:不要过去,不要过去!他听到声音就停下来,他想:奇怪!没人啊!是谁叫我不要过去?结果后面突然有个妇人跑过来,被一辆车迎面撞上,当场被撞死!

本来是他要跑过去的,他吓得拍拍胸口:不怕,不怕!这是我讲的啦,他有没有这样我不知道啦,他吓得说:不怕,不怕!后来他赶紧来讲堂供养师父;师父那个咒轮救了他一命。我告诉你们:咒轮里面有楞严咒、三张咒轮、还有金光明沙,加持了很久的时间!你说这是迷信吗?所以,如果说这个是迷信,佛像加持或者是说……,这种东西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说:我们诚则灵,灵则通,师父是个凡夫,我都祈求佛菩萨:佛啊!人家他恭恭敬敬地来请,您要保佑他!我就为他持咒,持咒;因此,不会念的人,也可以用大悲咒,都可以啦!所以,我们如果有智慧,就能够了解,一切众生都是颠倒。因此还是要有佛法,你如果没有佛法,就没有办法,没有佛法就没有办法。圆觉真心本有。现在依惑造业,依业受报,轮回不休,都是因为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者:一切众生,通指六凡、二乘、权教]菩萨[,以未破我法二执故。从无始来,是追究无明之源。]无明从哪里来?[一切众生,本元真如,与诸如来,无二无别,只由最初一念妄动,而有无明,谓之无始无明。以无明无因,无有始相可得,故曰无始。无始无明,即万法之妄本也。无明无因,《楞严]经[》详示:富楼那欲穷]尽[生妄之元因,]它的原来的因,穷尽,“穷”就是探讨,想要探讨生出妄心的那个原因是什么?欲穷生妄之元因,想要探讨最初妄想的开始,这个因是怎么来的?[即究无明之始相。佛曰:“妄元无因,]妄想本来就没有原因。[若有所因,]你知道原因,[不名为妄;] 你问:你昨天晚上有做梦吗?有!你做梦的时候是清醒的吗?傻瓜!清醒就不会做梦,做梦就不可能清醒。你为什么会做梦?因为还没清醒啊!你为什么会做梦?因为还没清醒啊!你为什么不会做梦?因为我清醒了,我清醒了,就不可能做梦;我如果做梦,就不可能清醒。做梦有什么原因吗?没有原因啊,躺着就开始做梦了!(法师笑)对不对?就是这样。不名为妄。

[既称为妄,云何有因!]不见面目,无状狂走,“无状”就是不知何故,没有什么原因,这个演若达多。说:妄元无因,若有所因,不名为妄,既称为妄,哪里有因呢?[”后举喻演若达多,]他一早爬起来;这个演若达多是精神分裂者,精神病的。这演若达多有病,他有病,也就是愚痴,或是精神病的人。[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可是,[嗔责己头,不见面目,]嗔恨自己这个头,看不到自己的面目,他低下头看不到面目,于是心想:我可能没有头喔!以为自己是无头,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这个地方嘛(法师摸着自己的头)!看不到这个地方。于是他发狂跑去市场,《楞严经》说:他就发狂出去了,到了市场,逢人就问:我的头,我的头在哪里?大家都笑他:神经病,神经病!后来他又抓着一个人问:我的头,我的头!你有看到我的头吗?那个人说:你的头就在这里啊!他才说:还好,还好!我的头没有失去。其实他本来就没有失去,本来就在这里啊!这就是说:我们的无明;一直奔跑、一直求善知识,求善知识,一直狂奔,这个叫做狂奔,我们带着无明狂奔:师父啊!您开示我,我跟您顶礼!好!拜三拜!拜三拜,拜三拜。他现在就是拼命在找,本来就是佛,现在就求师父为他开示,求师父为他开示:师父!您为我开示一下,要如何修行?到底是什么?无明是什么东西?他师父说:来来来!你就是佛!啊?我也是佛?对啊!后来他开悟了:喔!原来如此。所以,我们带着无明而狂奔,就像这个演若达多,找不到自己的头一样,头就是指本性。这样知道吗?就是这样。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无状狂走,]不知何故,没有原因,[到处寻头。此即喻迷真起妄。迷本无根,所以无始,亦复无体。]也没有体,亦复无体,就是无明没有体性。

下面这一句要画起来:整部《楞严经》就是讲这八个字:[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整部《楞严经》都是在讲这八个字,你那个错误,狂心就是不必要的负担、痛苦,我们今天就是挑了一担大便到处奔走,而且欢喜地在挑。我们今天就是挑了一担大便在路边走,每天都挑一担毫无价值的大便,这个大便就是什么?贪嗔痴、无量无边的烦恼,我们每天二十四个小时,都挑着这担大便行走,挑这担大便,走到哪里人家都不欢迎;心中具足贪嗔痴,谁会欢迎你呢?增加负担啊!而我们却很欢喜心在担,不知道这些要赶快放掉,对不对?要赶快把它丢掉,不肯,我们不肯,执啊,执就是一切的病根。狂心若歇,“狂”就是错认,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是狂。如果停止,“歇”就是停止,歇即菩提。我才告诉诸位:你不管在哪里出家,或是在家、在家人,不管哪一间道场,我告诉诸位:你不要莽撞,不要人家今天要拜山,你也去;明天要参这间,你也去;你宁可放弃听经闻法的道场,竟然一天到晚都往外跑,跑到最后,你要找什么?你是不是要找本性?对啊!那你就要歇、要停,这样到处乱跑是没有用的,没用!悟道者,纵横四海都是道,随处拈来即是慧,纵横皆得,四海皆通。悟道者,东南西北处处好,春夏秋冬都是乐;只有不悟道的人,整天痛苦、烦恼,迷失东找西,迷西找南,迷南找北,这就是众生相,他不懂得歇。要我的话,我管你什么?你爱说什么,我又没有权力干涉你什么。所以,我这个人的生命观就是这样子,人家问:师父!我这样做好吗?好!只有杀人、放火、害人、违背因果不好,什么都好!为什么?我说不好,你会改变吗?师父!我很生气!我说:这样不好!他也不肯改变啊,没有办法。所以,我说不好是多余的;我说好是正常的。对不对?[即前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因为这一段很重要,而且很长,我们休息十分钟再来,这一段很重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颠倒而曰种种者:]就是说种种颠倒。[无明,即是颠倒,迷真起妄,]迷了真心,起妄想心。[不动而动,是为颠倒。根本无明,是一种颠倒,枝末无明,又一种颠倒;又于本来无我中,妄执实我,是一种颠倒;于本来无法中,妄执实法,]虚妄的执着有实法,[又一种颠倒,故曰种种颠倒。]种种颠倒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颠倒,我们现在就是这样,重复地颠倒。[此但略言耳,]这只是简单来讲。[实则无量种种也。犹如迷人,]迷人就是找不到方向的人,叫做迷。[四方易处者:]“易”就是改。[以颠倒之义难明,故佛借喻以显。举一迷方之人,迷失方向,以致四方(东西南北)易(改也)处,]改变了。咦?这边是东边,我往东边走明明没错,向东走对对啊,为什么到不了呢?东西南北稍微一下,他就找不到方向了。

所以,[迷东作西,]其实他是往东走,却当作西。所以说:[惑南为北,迷人心中,方向已改,]方向改变了,所以,他找不到目标。[而方]就是:但是这个方向,[实在不曾移动,]东方这个处所其实没变,现在你将东方当作西方,你怎么走也到不了,你改变方向啊,你自己心中改变方向,它实在不曾离开;本性实在没有改变,现在你自己自我定位,把它改变了。而方实在不曾移动,[东还是东,南还是南。迷,喻无明,将东作西,以南为北,即是颠倒。东南本方,喻觉性,无明虽然颠倒,觉性依然不动。]觉性依然如此。无明虽然种种颠倒,但是,我们的觉性依然是不动,直到有一天,当下悟到:就在当下啊,本来存在,不曾一分一秒离开我们。[妄认]错误认为[四大为自身相者:妄认,乃不当认而认,]应该知道,这个不是真正的我们的色身,这是假的,因缘和合。

所以,不当认而认,[即无明颠倒,迷真认妄,执妄为真也。四大,即是地、水、火、风。吾人此身,乃四大假合所成。皮、肉、筋、骨,属地大;津、]就是所谓口水、唾液,就是津。[液、]就是尿液,[精、血,属水大;周身]“周身”就是全身。全身[暖触,]就是有温度。[属火大;气息出入,手足运转,属风大;风之为性属动,]风之为性是属于动。[若风大有病,则不能动,]你看中风的人,就是风大太盛,中风的人就是风大太盛。[疯瘫之人,]疯瘫就是半身不遂的人,四肢麻木叫做瘫,四肢麻痹叫做瘫。疯瘫之人[可以为证。]所以,我们说:中风,胆固醇过高。[此身即属四大假合,本来无我,而众生遗失本来清净,平等法身,妄认四大假合之身,以为自己真实身相,执为实我。]执着这是实实在在的我。[此即我执颠倒。妄认二字,双贯下二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上句指第六意识心。]就是我们那个分别心。[此心《楞严经》呼为]“呼”就是叫做,《楞严经》,它名词不一样,《楞严经》,它不叫做第六意识心;《楞严经》呼为就是叫做,[前尘分别影事,外依六尘所缘之境,]外依,对外依六尘所缘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而起六识能缘之心,分别好丑,而生憎爱。]这就是颠倒,这不是我们的赶忙;既然不是我们的真心,为何不赶快把它放下,还犹豫什么呢?但是,圣者就是不一样,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圣人见到清净平等的本性,他虽示现这个爱跟恨,其实都是为了救度众生,这个完全不一样!就像宫本武藏他师父,外面的人都说他很残忍,来跟他抗议,说:大师,大师!你是出家人呢!他的师父回答了一句很有趣的话,他说:你不必说,我也知道我是出家人(法师笑)!人家说:你这样太残忍了!他的师父很有智慧,他的师父说:你把残忍定义一下。对方说:残忍就是折磨人家痛苦,让人家非常地不乐,残忍就是残害众生!他的师父就说:喔!那这样讲的话,我刚好是很慈悲的人,因为我是要成就他。他说:你的残忍的定义,在我都用不着,我为何折磨他,我自己知道。所以,对这个定义完全不一样。后来他成大器之后,每个人都称他师父叫做圣僧,圣僧;师父很凶的在教导徒弟时,人家说他很残忍,是不慈悲的出家人;后来大家说:他师父是个有远见的师父,变成圣僧了,人很现实,你不知道吗?人很现实!所以,我告诉诸位:凡夫俗子并没有办法看出菩萨的用心是什么,不可以凡夫之见,测度、衡量圣者的心,就是这样。因为圣者是见本性,凡夫是用第六意识心在分别,分别,当然就是用爱跟恨在判断,圣人并不是以此来判断。

[前尘(现前尘境)如形,]“尘”就是境界。[此心(第六意识)如影,]因为投射的影子嘛,六尘有形状,我们这个六识,投射进来的就像影像一样。[随尘起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本无自体,故曰六尘缘影,毕竟非实。而众生遗失本妙明净,寂灭真心,妄认缘尘分别之心,为自己真实心相,有大功能,亦即我执颠倒,以妄认真心,为实我体故。即认身心,以为实我,必认四大、六尘,以为实法,即是法执颠倒。]这个法执很厉害,这个法执:我去过一间比丘尼的道场,她们的师父管教徒弟非常严厉,这个师父脾气很不好,脾气很刚强,这是公认的,很有威严,大家都知道她教徒弟很严格。有一次,她们里面的比丘尼来请教,请问法师!您对我们这间道场的看法如何?我说:很简单!第一个,是非不断,第二个,争执不断,第三、斗乱不断。她说:师父!您怎么会知道?法师!您怎么看出来的?我说:我们虽然希望对方好,师父希望徒弟好,以师父的观点说:我这样叫做为你好;但是,徒弟看师父,这样叫做霸道,鸭跟霸,霸道;师父都不讲道理,只会用强硬的手段,我不服!我说:这样师徒会搞得不愉快!她说:您真厉害,已经出去好几个了,都在批评我师父。所以,我跟她说:你师父这样做是没错,她是希望徒弟好;但是,这样变成一种法执,她是真的希望徒弟好;但是,这样并不能让徒弟好,不能让徒弟好。她说:法师!那应该怎么做呢?我说:我跟你讲,也不能直接影响你师父,没有用。她有她的作风,我不能说她不对。她说:法师!如果是您的作风呢?我说:我的作风很简单,第一、来到我这间讲堂,有智慧的人,我讲几句话,他自然会回光返照,不用我教他。第二、根性差的人,你跟他讲也没用,你要用感化的,用强压是没用的,意思就是:都没有我讲话的余地。

喔!很厉害!不言而化,不用讲太多,劣根性的人,你讲再多也没用,真的!劣根性,他自然就待不住,自自然然他就待不住,你也不用跟他讲;当然,不是待不住就叫做劣根性,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师父有师父的看法,徒弟也有他的看法。所以,做师父的不能有法执,他只能用感化的而已,只能感化的,劝他安住身心,用感化的、劝告而已,所以,师父不会难过,徒弟也不会有压力。因此,教育徒弟是相当大的学问,所以说:世间人我执重;出家人有时候法执很重,对法的自我认同点非常强烈,他不是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就毕竟空性了。所以,身为一个出家人,最起码的不能有法执,怎么样不能有法执?包容异己的存在,说:师父!我不适合这里,我要到别的地方去!那随缘!随缘啊!不然怎么办?来不增,去也不减,本性的平等就现前了,本性的平等。徒弟离开,我们就认为自己没有德行,我们没有德行,不够资格教人,不能怪徒弟。人家如果来,就想:他肯来这个地方,就表示我们还稍微有些优点,对他有帮助,对讲堂也有好处,我们欢喜。所以说:这种事情,出家领导,也是一种放下的工作,出家领导徒弟,也是一种放下的工作,以后他就知道,哪一个众生怎么样,做师父的人慢慢磨练,他就会有智慧。

所以说:我们办这个短期出家,做法师的刚好磨练;一切法,你一直讲理论没用,一定要让他有磨练的机会,要磨练,你自己去领众,你自己去领导,自己去讲经说法,自己开示,你才能体会你的师父在做什么工作,他的心境是什么,不然你永远不能体会。所以,以前我在雷音寺,常常讲给那些法师作参考,我说:你们这些法师出去,要永远记住师父一句话,我要提醒你们一句话:你到任何一间道场,都要记得住持跟当家的辛苦,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你要记住!出家人到任何一个地方安单,要记住不要扰乱到人家的职务,职务,他领职务,他做主持,他有他的看法;他当家,他有他的立场;他做知客,他有他的看法,你到人家的道场,不要一天到晚这样不如法,那样也不如法,不然住持换你当,我去煮饭,同样是ㄓㄨˋ意思可不同!来!这就是法执啊!如果我今天去哪个地方挂单,住持怎么讲,我都服从,你叫我扫厕所,我照样去,我不会说我大法师,我没有这种想法,大法师也是人,这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慧律法师!你去扫厕所!Yes sir! 扫厕所!我一定会去,我一定会去的,听懂了吗?真的!我这个人如果走世间法,我这个老板一定做到让员工心服口服,无话可说,因为我会亲自去尝试,当员工的到底有多么辛苦!

因此我们这个执,我告诉你们:这个执着,你如果没有从事相上好好地去磨练,我告诉你:你那个习气要断,难如登天啊!所以,人家说:修行如上战场,时时披挂上阵。你听过禅宗这句话吗?正念要常常提起来,修行如同披挂上战场,披挂上阵就是:修行人就像披这个铠甲,披这个铠甲,就是防止别人伤害我们,要怎么样别人才不会伤害我们?你时时要注意别人怎么伤害我们啊,披挂上阵,时时要保护自己。怎么保护自己?正念常现前,这句话你要记住:正念一定要提起来!我告诉你们:你不认为你悟到无生,你悟到无生,你会死在那个任病里面。“任”就是说:以为他已经有本性的功夫了,任运自如,然后把错误、恶劣的习气,认为是洒脱自在的圣者,这是最大的毛病。本性是任运自如,但是,他悟到无生,没有错,他有无生的这个理念;但是,他事相磨练不够,被这个习气、欲望所掩埋,虽是无生,但是,他动弹不得,不能发挥无生,这个叫做任运的病症,任病;止、作、任、灭,这四种病症,那天我已经跟你们讲过了。因此,[我法二执,]我告诉诸位:不是只有世间人有,我跟你们讲:学佛的人尤其这个法执特别地重!

要不然,佛门中的山头主义、门户之见怎么来的?所以说:这个我法二执,不只是世间人,我们学佛的人的法执特别的重,都认为自己对![都由妄认而来,正如弃海认沤,是一颠倒;]“沤”就是水面的小水泡,水面的白沫叫做沤。“沤”就是浮在水面的小水泡。放弃这个大海,“海”就是我们的本性,认讴就是认为这个实在的我;这个躯壳是假的嘛!弃海,你放弃了那个海,认为那个沤就是海,水面的小水泡就是海,那是错误的!你放弃了清净的本性,却错误认为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根本就错误![目沤为海,又一颠倒,]我们放弃了海,认小水泡,是一种颠倒;认为这个小水泡又是一个大海,又是一种颠倒,[故曰种种颠倒。]所以,我们骂人:颠倒的众生!我们不是颠倒,是什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这个“华”就是我们所讲的那个“花”,花。[及第二月。]第二月就是真月的旁边还产生了第二月,就是错觉的意思。譬如一个人眼睛有毛病,病目就是眼睛痛。譬如那个人眼睛痛,见到空中有花,因为眼睛痛,生出眼屎,生这个眼药膏;嗯!不是眼药膏,眼屎,“眼屎膏”,眼屎。眼睛痛,生出眼屎,结果看到空中:咦?突然空中有花,结果是因为眼睛生病,空中实在是没有花。这就是众生颠倒,认为这个身体是“我”,而实在是没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意识心,分别心、第六意识心是我们的真心;其实,那个不是我们的真心,那叫做分别的心,分别心那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见空中华,用及第二月,就是表示我们的本性被无明遮蔽了,所看到的都是颠倒。[】

此举二喻,以显妄认身心。]显出妄认身心。[如目有翳病,则见空中有华,真月之旁,更见二月。]佛实在很会讲话,佛实在很厉害很厉害,你光是看这几个字,就知道佛实在是厉害得不得了,很善于譬喻,譬喻得恰到好处,[空,喻圆觉真理;净眼,喻般若正智;病目,喻无明妄见;狂华,喻四大身相,似色可见;]但是,实在是假相。[二月,喻六识心相,似心能照。若认为实华真月,即是颠倒;若知病目,]就是说:我们如果知道眼睛有问题,病目。[见空华、二月]“二月”就是第二月,[是妄,则知净眼,见澄空一月是真也。]意思是说:我们如果知道,眼睛生病见到空中的花,或是第二月是虚妄的,那么,我们就知道,清净的眼就能看到很清楚的虚空,而且只有一个月亮而已,这才是真的。

[【“善男子!空实无华,]空中实在是没有花,虚空哪里有种花呢?也种不了。[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惟惑此虚空自性,]他不但不了解虚空本来就没办法种花,而且还迷了,认为这个花有实在的生处,[亦复迷彼实华生处;]又迷说这个花实实在在地在虚空,是在虚空的哪个地方。虚空本来就不可能有花,他现在又执着花是实实在在生在哪一处、虚空哪一个方位;他不了解虚空,又再迷花是生虚空哪一处。意思是说:我们不了解清净的本性,又认为有法可得。[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此段但约空华,而略二月,]略去、省略,就是不必把这个第二月也继续举出来讲,只讲空中,眼睛有毛病,所以,看到空中的花,就可以了,因为二个例子是一样的。[以其可以例知,故不必双约。]就是不必二种都讲出来。所以说:[谓空中实无空华之相,由病目人,]因为我们眼睛有问题,[妄执实有。]我们虚妄执着是实有的,这样我们所有的痛苦就产生了。在座诸位!懂得如何学佛的人,听到这里,早就开悟了,这样我们就知道,一切痛苦都是虚妄执着。妄执实有。[妄执与上]“与上”:跟上面,[妄认对映,]虚妄地互相对映。[由妄执实有之故,非惟(独也)惑此虚空自性,本无华相,亦复迷彼,实在空华所生之处。]虚空本来就不可能有花之相,为何还在讨论空花所生之处呢?在座诸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世间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云何你还在执着讨论快乐、痛苦等等?这样是不是增加我们的困扰呢?我们今天就是增加困扰;放下,万缘放下,才是厉害的人![二月例知云:月实无二,亦由病目妄执实有,由妄执实有之故,不独惑(迷也)此虚空,本无二月,亦复迷彼二月,所生之处。若明]“明”:了解[空华]若能了解空中有花[、二月是妄,便可觉悟圆觉自性,本无身心。迷者妄认,]虚妄的认为,妄认为真,随顺无明。所以说:迷者妄认,[由妄认故,非惟惑此圆觉自性,亦复迷彼身心生处矣。]意思是说:心也空,身也空,实在没有一个生处,当体就是无生。

[今既不知圆觉自性,本无身心(如虚空本来无空华二月),又不知身心幻相,从何而有(如迷彼空华二月生处),]我们现在就是不知道身心的幻相,所以,它是从哪里来?从无明来。[由是颠倒,认妄为真,随顺无明,起惑造业,故妄见实有身心,舍生趣生,轮转生死。古德悟此,故曰:“涅槃生死等空华。”]涅槃生死,意思是说:没有所谓的涅槃,也没有所谓的生死,涅槃是二乘人所喜欢的,生死是众生所不能免的;但是,就究竟的圆觉来讲,涅槃、生死就像空中的花那么样不实在。[故名无明者:因颠倒妄执之故,遂乃理事双迷。于理,]就是对道理,[不明觉性之无生;于事,不明身心之如幻,故名无明。一先示其相竟。

辛二后显本空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我们这个无明不是真的有体,有体就是有一个实在的东西,有体就是有根,非实实在在有一种根本、有一个依据,非实有体,没有体性,无明没有体性,依清净心幻化出来的。[如梦中人,梦时非无,]不能说它没有。[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此显无明无体。上文明]上文了解[身心本无,由无明妄执而有,喻如空华二月,虽有实无。今进一步,非唯所执之身心本无,即能执之无明,亦非实有体性。何以故?以是依他起性故,]依他起性就是都是因缘法,只是生灭法,依他起性就是缘起,缘生缘灭法,就是因为都是因缘法,依他起性就是都是因缘,性空。[有迷有觉,迷之似有,觉之即无,而觉体本无生灭也。譬如梦中人:非指做梦人,乃指梦中所现之人,正在梦时非无,]在梦中影现出来时,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清清楚楚,好像真的看到那个人;但是,直到有一天早上醒来,[及至一醒,]乃至一醒。醒来,一大早醒来,[了不可得。永嘉云]《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 [:“梦里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梦里明明有六道轮回,就是说:我们众生就像在做梦一样;“明明”就是我们很清楚的,很清楚地有六道轮回,梦里明明有六趣,梦里就是指我们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做梦;可是,我们并不知道在做梦,梦里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做梦,所以,很清楚地以为有六道轮回。“明明”就是以为。

[觉后]觉悟以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没有六道轮回,大千就是一佛土,一尊佛所教化的地方的范围,叫做大千世界。没有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一切佛土皆空嘛![”做梦人,喻本觉;梦,喻不觉;醒,喻始觉。因睡而梦,睡熟而醒,总与本人无干。则知因迷,而无明生,是为不觉;]你迷了,当然无明就生,叫做不觉。[因悟,而无明灭,则为始觉,亦与本觉无干也。法合]法来合,“法合”藉着这个来与法相合。[:无明无体]性[,但由一念妄动而有,非实有自体可得;如迷位人,在迷时非无无明,到了悟后,无明了无所得。再进一步,此无明,不独悟后方空,正在迷位,为众生时,何尝实有!]正在迷的时候,为众生的时候,何尝实有?哪里有真正的无明?无明就是什么?就是你的念头。无明就是你的习气。无明就是你的习惯动作。无明就是你的烦恼。无明就是放不下的知见,都是念头的问题,讲来讲去,是不是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啊!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譬如说:空中的花突然间没有了,灭于虚空,消失于虚空,就代表眼睛的病好了。[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不能说一定消失在哪一个地方。[何以故?]在空中的花,它本来就没有,[无生处故。】]本来无生处故: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空中有花。意思就是说:本来就没有我们所谓的众生相,无明相本来就没有,哪里所谓的灭呢?这一句是显示不生不灭的道理。

这就是告诉我们:[此明无明无因之义。]当体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无明根本没有什么原因,它只是幻化出来的,本体就是不生不灭,当处就是不生不灭,不可探讨。师父早就告诉过你们:你要明心见性,不是说等到明天;你要明心见性,不是期待未来;也不是说:等我有钱再开悟;我烦恼时再来开悟;或者等待有一天;不!有因缘要言下大悟;有因缘,你就要当下承担。[此义难解,佛再举喻以显之。但所举空华之喻,与前虽同,而所喻之法不同。前以空华喻妄身,此以空华喻无明。承前]就是依照,依照前面[难(去声)云]“难云”就是说故意问、问难,故意要你难堪,就是故意问难,承前难云,依着前面的问答,[:悟后无明,]悟到之后,无明[了无所得,毕竟灭向何处去?举喻答曰:如众空华,]虚空中一切的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不可以说,[有一定华灭之处。何以故下,征释。]“征”就是问。“释”就是答。以前叫做征释,我们现在叫做问答。

[征云:何以故空华无有定灭之处?]你说空华灭于何处?有一天我们如果成佛,你说众生跑去哪里?无明跑去哪里了?没有,它本来就没有嘛![释曰:虚空本无生华之故,若有生处,方有灭处,生既无生,灭何所灭!]所以,在座诸位!你如果能听到这句话就悟,我们今天所有的烦恼,本来就是无的东西,你要去掉什么烦恼呢?都是多余的困扰,统统是多余的!所以,众生有个名词叫做无聊,无聊派,无聊的众生就是我们,无聊,每天就是过那种无聊的日子,多余的![因无生处,所以无因。]因为这一段要讲完了,就是底下这个,因为刚好是一段落,所以不能停。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是之故,说名轮转生死,非圆觉性,实有生死轮转也。]佛是证悟到圆觉性,他没有生死、没有轮转;我们尚未证得圆觉性,所以要一直轮转。所以,在座诸位!你如果不想六道轮回,继续轮转,在座诸位!要放下你的一切执着,恢复我们清净的本来面目。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有时候会产生震撼的作用,放下,放下,不要做多余的困扰。[上喻空华灭时,]空华灭的时候,[不可说言,虚空有一定华灭之处,因本无生处故也。法合:无明灭时,不可说言圆觉性中,有一定无明灭处,亦因本无生处故也。华起华灭,总与虚空无干,]为什么?它本来就没有,你怎么能说跟虚空有什么关系呢?[无明起灭,亦与圆觉无干。《楞严经》云:“此迷无本,]迷而无明,此乃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从过去一直到现在,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迷。[似有迷觉;]以为迷了求一个觉,似有迷觉,以为说我们迷了,求得一个觉性。[觉迷迷灭,]如果我们觉悟那个迷,迷当下就灭。

[觉不生迷。]觉以后就不会生迷。再解释一遍:此迷无本,这个无明,迷了,本来就无本,为什么呢?因为它无体性,所以,无体性,因为缘起法,所以,性毕竟空。从过去到现在,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迷,无迷就是:不能讲无迷,也无所谓的迷,这样比较好听,也比较圆满。昔本无迷就是:过去到现在,没有所谓的迷,无所谓这个迷。似有迷觉,所以,我们以为:“似有”就是以为有一个迷,所以,我们要求一个觉,迷觉,迷了以后要觉嘛,所以,相似、好像有一个迷的觉,我们用觉性来觉,其实不是样。觉迷迷灭,这个是指当下,你当下觉悟了迷,这个迷当下就灭,当下就无生。觉不生迷,觉了以后,迷就产生不了。所以说:大彻大悟的人不造业,就是这个道理,他不再生迷,不再造业,大彻大悟,不再生,觉悟,大彻大悟的证悟、觉悟以后,他绝对不会再产生迷,到哪里都是不可能会迷。不相信,你把六祖请去舞厅开示看看,看六祖惠能大师会不会迷?你把六祖惠能大师请到屠宰场去,看他会不会迷?

你把六祖大师请到火奴鲁鲁岛(檀香山),檀香山,罗汉去美国,罗汉跟他太太一起去美国,说檀香山那边的人穿着都很清凉,只穿一点点,他看了之后说:喔!来这种地方要怎么修行?然后还去赌场,可能去拉斯維加,Las Vegas ,去大赌场,赌场,她就是只穿一点点,一点点!不然你叫六祖,请六祖惠能大师来,到那个地方去度众生,六祖大师他怎么会迷呢?大彻大悟的人迷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虚妄的东西,迷什么东西呢?不可能的事情啊!对不对?但是,众生因为习气重,虽然知道无生,可是,没有办法,他不是证悟啊!所以,[”此正是无生之理。]这就是无生的道理。[二明无明本空竟。]这《圆觉经》是太好太好了,这个《圆觉经》听完了,真是法喜充满,我自己讲都讲得很法喜,这一本经是太好了,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太好了!不是说我讲得太好了,是说佛讲得太好了,不要误会!咦?怎么自己讲自己讲得太好了呢?不是,不是!不能误会,佛讲这一部经,讲得实在太好了,他种种的比喻,又让你好了解,很好地了解。

[庚三明妄尽还觉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这一段讲得太美了,太美了!说:善男子!如来在因地修行,因地修圆觉者,底下说:什么叫做圆觉性?你发什么心?发圆觉心,什么叫做圆觉的心呢?底下都是在描写离一切相。知是空华,知道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分别心)、外在的宇宙万物,都像是空中之花,都是幻化出来,不实在的。既然了解一切是幻化出来的、不实在的,简单讲:这个世间没有真实的相,一切相都假相的东西,我们都自我困扰。那么,因为我们就是不了解一切都是幻化出来的,今天的生命,都是一种自我困扰的业力所牵,因此我们就有生老病死。如果我们发一念圆觉的本性、圆觉的心;圆觉就是圆满的觉性,如何才能达到圆满的觉性?当体就了解,当下我们就了解一切如空华水月,不实在。即无轮转,注意!轮转就是生灭,就是没有生灭,无轮转就是不生不灭。你如果了解,一切相都是假相,你就不会跟着念头团团转,就不会被牵引,它对你就没有作用;没有作用,你不生不灭的心、本性就影现出来,影现出来。

修行都是藉着当下这一念的正见,一直持续下去,以到达最后任运自如,任运都是本性。所以,亦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既然身体是四大五蕴之身,没有一个真正的身心;但是,每一位众生,都执着我们的身体跟心是真实的东西,那就是不了解这是如梦幻泡影、如空华;空华就是空中的花,因为眼睛重病,所以,看到空中有花。我们如果了解,一切都是空华,当下就没有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不是说我们刻意地去解决这个生死的问题,非造作,而使他没有生死的问题,是本性无故,本来就没有。所以,禅宗有一句话:生死涅槃等同空华,生死跟涅槃都是不实在的东西,涅槃是对生死来讲;生死是对涅槃来讲,有生死便有涅槃;有涅槃便有生死。所以,我们如果了解,一切法都是无自性,就道理来说,就是无生;就事相来讲,都是对立,都是对立。那么,讲到本性无故,就是我们佛教讲的:理事要圆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